一、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体内砷负荷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王庆陵,葛建梅,邹忠兰,王大朋,孙宝飞,魏绍峰,李军,张爱华[1](2018)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生化指标特征》文中指出[目的]检测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尿砷含量、血尿常规与肝肾生化指标,初步了解其健康状况。[方法] 2017年3月以贵州省雨樟镇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按照WS/T 211—2015《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纳入200例砷中毒患者,按皮肤损伤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砷中毒组(59例)、中度砷中毒组(70例)和重度砷中毒组(71例);选取距病区12 km外有同样生活习惯,但无燃用高砷煤史的40名非砷暴露者居民为对照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尿砷含量,全自动血液/尿液分析仪检测血尿常规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生化指标。[结果]轻、中和重度患者尿砷含量分别为(27.59±19.72)、(25.58±17.78)、(31.72±22.79)μg/L·Cr,均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和重度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13.6%、14.3%、15.5%)、中性粒细胞(13.6%、15.7%、16.9%)、红细胞平均体积(44.1%、47.1%、49.3%)、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8.8%、27.1%、29.6%)和血小板分布宽度(22.0%、28.6%、31.0%)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异常率在轻、中和重度砷中毒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中和重度患者尿常规各指标异常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和重度患者肝生化指标中血清总蛋白[(79.54±5.01)、(77.69±6.04)、(76.08±5.73)g/L]、白蛋白[(47.23±3.35)、(44.10±4.34)、(42.30±3.76)g/L]、白球比(1.48±0.27、1.33±0.19、1.27±0.23)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患者肝生化指标胆碱酯酶[(9 618±1 942)、(9 600±2 273)U/L)]低于对照组(P<0.05);各砷中毒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重度患者血清总蛋白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患者人血白蛋白、白球比和胆碱酯酶低于轻度组(P<0.05)。肾生化指标中,轻、中和重度患者尿素氮[(5.10±1.29)、(5.24±1.20)、(5.13±1.27)mmol/L)]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及重度患者血肌酐[(67.40±12.32)、(69.03±13.14)mmol/L)]高于对照组(P<0.05);各砷中毒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中、重度砷中毒组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砷中毒组(P<0.05)。[结论]该病区部分患者体内尿砷负荷高于当地对照人群,血常规、肝肾生化指标异常,提示低砷污染及除砷典型皮肤损害外的其他脏器的慢性损害不容忽视,持续加强病区砷污染状况的监管及关注砷中毒患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对防止病情进展及早期针对性治疗有重要意义。
万洁妤[2](2015)在《中药治疗鸡砷中毒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砷中毒会导致机体多脏器受损,并引发癌症,本文从脏器系数的测定、病理学形态观察、抗氧化能力与免疫力的测定及肝脏砷含量的检测等方面对碧玉散加味汤(后简称中药)治疗实验性鸡砷中毒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其治疗机理,以期望为临床利用中药防治鸡砷中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所有样本砷含量均采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2.实验鸡72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阳性组和中药治疗组,每组24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阳性组喂基础日粮+4.239mg/kg Na As O2,中药治疗组喂基础日粮+34.239mg/kg Na As O2+每天1.32g/kg中药。分笼常规饲养,自由饮水,周期60d。3.试验动物于第20d、40d、60d时,每组随机选取8只鸡称重,采血,血清中MDA、SOD、NO含量,取心脏、肝脏、肺脏等脏器称量用来计算脏器指数,并取部分组织固定于中性福尔马林,HE染色。4.血清中MDA、SOD、NO含量用ELISA方法测定。5.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效价均采用血凝抑制方法检测。结果:1.汞矿区、磷矿区、煤矿区(后简称三矿区)周边环境及鸡砷污染状况调查得出:周边环境以及蔬菜均受砷不同程度污染,其中煤矿区白菜污染最为严重,砷含量达到3.918mg/㎏,为国家限量值的78.36倍;鸡及其组织受砷污染,其中肾脏污染最为严重,汞矿区肾砷含量为4.059mg/kg,国家限量值的81.18倍。2.阳性组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系数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中药治疗第60d各脏器系数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低于阳性组。3.阳性组血清中SOD、NO含量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低于空白对照组,MDA含量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第60d,中药治疗组血清中SOD、NO含量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阳性组,MDA含量显着(P<0.05)低于阳性组。4.阳性组肝脏砷含量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中药治疗第60d,中药治疗组肝脏砷含量极显着(P<0.01)低于阳性组。5.第40、60d阳性组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效价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低于空白对照组;试验第60d,中药治疗组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效价显着(P<0.05)高于阳性组。结论:(1)三矿区周边环境及鸡及组织砷污染严重。(2)中药能缓解染砷鸡脏器组织的砷损伤作用。(3)中药能增强染砷鸡机体的抗氧化及免疫力。(4)中药能降低染砷鸡肝脏砷含量。
汪希兰,张爱华,杨敬源,谢婷婷,李军,张碧霞,董学新,黄晓欣[3](2014)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物质损伤变化与病情进展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9年前后遗传损伤变化与病情进展关系。方法 1998年2月追踪观察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确诊的206例砷中毒患者,分为可疑、轻度、中度、重度砷中毒4个组;另观察病区12 km外非砷污染的健康人群67名。经过9年随访,2006年12月将生化指标完整的131例砷中毒患者(可疑、轻度、中度、重度砷中毒组分别有17、39、42、33例)及45名对照纳入研究。采用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Ag—DDC)检测尿砷、发砷含量;采用遗传学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率和染色体畸变(CA)率,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DNA单链断裂,以彗星尾长表示DNA损伤程度。结果2006年对照可疑、轻度、中度、重度砷中毒组的尿砷[分别为(34.16±10.25)、(52.35±22.41)、(62.26±31.13)、(71.43±49.92)和(78.45±50.64)μg/L]和发砷[分别为(1.37±0.56)、(3.69±1.78)、(4.88±3.49)、(5.21±3.10)和(6.25±4.04)μg/g]含量均低于9年前的尿砷[分别为(36.07±20.70)、(73.65±41.33)、(90.92±82.14)、(126.55±107.31)和(139.44±90.90)μg/L]和发砷[分别为(1.41±1.18)、(4.85±4.20)、(5.72±4.07)、(6.43±4.32)和(7.19±4.68)μg/g],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63、7.72、14.66、11.00,P值均<0.05)。2006年可疑、轻度、中度、重度砷中毒组MN率[分别为(0.238±0.130)%、(0.268±0.192)%、(0.283±0.157)%和(0.391±0.233)%]、CA率[分别为(14.36±5.44)%、(18.09±6.49)%、(19.38±5.63)%和(19.83±5.84)%]和DNA彗星尾长[分别为(29.88±13.81)、(29.84±12.80)、(34.50±9.88)和(41.58±12.98)μm]均高于9年前MN率[分别为(0.163±0.051)%、(0.186±0.117)%、(0.196±0.104)%和(0.273±0.142)%]、CA率[分别为(13.18±5.17)%、(14.48±6.61)%、(15.67±8.49)%和(16.90±8.38)%]和DNA彗星尾长[分别为(15.07±12.93)、(19.57±8.80)、(27.03±10.77)和(34.71±14.95)μm],除可疑、轻度中毒组MN率及可疑组CA率外,余各组与9年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中毒患者9年后病情加重;患者MN率、CA率、DNA彗星尾长随尿砷、发砷含量升高及病情发展而逐渐增加,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12、0.316、0.232、0.263、0.321、0.654、0.760,P<0.05)。结论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的加重与持续性高砷负荷有关,遗传损伤效应的累积性增加及难可逆性是病情发展乃至癌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谢婷婷[4](2014)在《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燃煤砷污染致机体肝损伤中的作用及银杏叶片干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燃煤型砷中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地方性砷中毒病型,仅分布于贵州、陕西两省,患者除有典型皮肤病损外,尚具有严重的肝损伤,肝硬化是本型砷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砷致病机制至今未明,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机制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砷中毒肝损伤的发生、发展与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而具有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功能的p53调控网络与砷毒作用机制有着密切联系。为了解砷致机体肝损伤与细胞凋亡和p53的关系,本研究充分利用贵州省特有的燃煤型砷中毒病型资源,从人群研究、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三个体系,基因转录表达、蛋白表达及翻译后修饰三个水平,以肝脏为靶器官,探讨p53上游调控、p53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燃煤砷污染致肝损伤中的作用以及银杏叶片对其的干预作用,进而深入了解燃煤砷污染致机体肝损伤的机制,为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改进提供针对性依据。方法调查点及调查对象的选择:以贵州省兴仁县交乐村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为调查点,依据《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01)选取207例病区居民为观察对象,将病区观察对象分为病区非病人组46例和病人组161例。参照《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 59-2010)将病人组分为无明显肝病组49例、轻度肝病组65例和中重度肝病组47例。在距病区约13 km的无燃用高砷煤史且生活习惯及经济状况与调查病区相似的大果朵村,选取经健康体检合格的64名居民纳入对照组。砷中毒大鼠模型及银杏叶片干预模型的建立:砷中毒大鼠模型建立:健康断乳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砷、中砷和高砷粮食污染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标准饲料,染砷组喂以掺入高砷煤烘玉米粉的饲料,饲料含砷量分别为25、50、100 mg/kg,持续3个月。银杏叶片干预模型建立:健康断乳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砷粮食污染组、银杏叶片治疗组和单纯银杏叶片组。正常对照组喂以标准饲料4.5个月;高砷粮食污染组喂以含砷量为100 mg/kg的饲料3个月后,再以标准饲料喂饲1.5个月;银杏叶片干预组喂以含砷量为100 mg/kg的饲料3个月后,再以标准饲料喂饲1.5个月,喂饲标准饲料期间按25 mg/kg.bw灌胃给予银杏叶片,6 d/周。单纯银杏叶片组喂饲标准饲料3个月后,按25 mg/kg · bw灌胃给予银杏叶片,6 d/周,持续1.5个月,给药同时喂以标准饲料。亚砷酸钠致L-02细胞中毒模型及干预模型的建立:L-02细胞砷暴露模型建立:L-02细胞分别在含0、1、5、25、50和100μmol/LNaAs02的培养液中培养24h。L-02细胞抑制剂干预模型建立:分别用p53抑制剂PFTα、ATM/ATR抑制剂CGK733和银杏叶片对暴露于砷的L-02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氢化物发生-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HG-ICP-OES)测定尿砷、毛发砷和肝砷含量。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血清ALT、ChE、ALB、TBA和STB。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p53、Bax、Bcl-2、Fas和DR5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肝组织和L-02细胞 p-p53(ser20)、p53、p-Chkl(Ser345)、Chkl、Bax、Bcl-2、Fas 和 DR5 蛋白表达。结果人群研究结果:砷负荷检测结果显示,随肝病病情加重,人群尿砷、发砷含量逐渐增高,各病人组砷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病区非病人组。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轻度和中重度肝病组TBA显着高于对照组、病区非病人组和无明显肝病组;各病人组ALB、ChE显着低于对照组和病区非病人组;各组间ALT、S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相关基因mRN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病区非病人组和无明显肝病组比较,轻度和中重度肝病组Bax、DR5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而p53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各组间Bcl-2、Fas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结果:①燃煤型砷中毒大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随染砷剂量增加,大鼠尿砷、毛发砷和肝砷含量逐渐增高,呈剂量-效应关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中砷、高砷粮食污染组TAB显着升高,高砷粮食污染组ALB和低砷、中砷、高砷粮食污染组ChE显着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各染砷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点状坏死或碎片状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或炎细胞浸润。依据大鼠一般情况、生长抑制、体内砷负荷增加、肝功能异常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表明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模型构建成功。②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染砷剂量增加,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细胞积分光密度升高,砷负荷、TBA与肝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ALB、ChE与肝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提示细胞凋亡是砷中毒大鼠肝损伤的原因之一。③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随染砷剂量增加,大鼠外周血、肝组织p53mRNA及肝组织p-Chk1、p-p53、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伴有外周血、肝组织Ba肽、DR5 mRNA及肝组织Bax、DR5、Fas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Bc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但仅高砷粮食污染组肝组织Bcl-2 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银杏叶片干预实验结果:①银杏叶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砷对大鼠的毒性效应,改善肝功能。②采用银杏叶片治疗后,大鼠肝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细胞积分光密度下降;肝组织p53 mRNA、p-p53和p5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伴Bax、DR5 mRNA和Bax、DR5、Fas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体外细胞实验结果:①RT-qPCR结果显示,随染砷剂量增加,L-02细胞p53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25、50和100 μmol/LNaAsO2组p53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人群研究结果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染砷剂量增加,p-Chkl、p-p53、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5、50 μmol/LNaAsO2组p-Chkl、p-p5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1、5、25和50μ mol/L NaAs02组p5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②随染砷剂量增加,L-02细胞Bax、DR5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25、50、100μ mol/L NaAsO2组Bax和25、50 μ mol/L NaAsO2组DR5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cl-2 mRNA表达量虽然也随染砷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各组Fas mRNA和Bcl-2、Fas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体外细胞干预实验结果:①采用 PFTα抑制 p53 转录活性后,L-02 细胞 Bax、Bcl-2、DR5mRNA 和 Bax、DR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显着低于砷暴露组,而p53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各组Fas mRNA和Bcl-2、Fas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②采用CGK733抑制ATM/ATR 活性后,L-02 细胞 Bax、Bcl-2、DR5 mRNA 和 Bax、DR5 蛋白表达量均降低,显着低于砷暴露组,而p53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各组Fas mRNA和Bcl-2、Fas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③采用银杏叶片干预后,L-02细胞Bax、Bcl-2、DR5 mRNA和Bax、DR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显着低于砷暴露组,而p53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各组Fas mRNA和Bcl-2、Fas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砷可能通过激活p53上游ATR-Chkl信号通路使p53蛋白磷酸化,磷酸化p53累积并上调Bax、DR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p53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砷致肝损伤的原因之一。p53抑制剂PFTα和ATM/ATR抑制剂CGK733均可下调Bax、DR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该结果反证了砷可通过ATR-Chkl促进p53蛋白磷酸化并诱导细胞凋亡的推论,为砷中毒肝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银杏叶片可能通过抑制ATR-Chkl-p53信号通路削弱砷对p53及其下游细胞凋亡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银杏叶片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的机制之一。
罗鹏,张爱华,肖芸,潘雪莉,董学新,黄晓欣[5](2013)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转录表达情况》文中认为目的检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ERK1、ERK2、JNK1、P38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情况。方法 2006年12月在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兴仁县交乐村选择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70例,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31、25、14例,同时选取12 km以外有相似生活习惯、无燃用高砷煤史、经健康体检无异常、年龄性别匹配的大果朵村村民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环境介质、粮食和观察对象尿、发中砷含量;采集外周血,Trizol法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ERK1、ERK2、JNK1、P38)mRNA转录表达。结果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环境介质中室内空气、室外空气、煤、辣椒和玉米中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79(0.0530.117)mg/m3、0.007(0.0020.015)mg/m3、93.010(39.460211.740)mg/kg、3.460(0.55016.760)mg/kg和1.500(0.3004.140)mg/kg,均超出国家卫生标准。土壤、大米和饮用水中砷含量分别为12.130(4.23024.820)、0.650(0.3000.980)和0.043(0.0120.089)mg/kg,砷含量均在国家卫生参考标准之内。与对照组[(26.97±9.71)μg/g肌酐]相比,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尿砷含量[(71.48±22.74)μg/g肌酐]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38,P<0.01);与对照组[(1.58±1.07)μg/g]相比,砷中毒患者发砷含量[(4.45±2.78)μg/g]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22,P<0.01);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RK2、JNK1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667(0.03780.1371)、0.0013(0.00090.0025),低于对照组[0.1744(0.10090.1985)和0.0022(0.0017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10,14.25,P<0.01)。轻、中、重度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RK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18(0.04080.1509)、0.0582(0.01540.1699)、0.0588(0.03990.1034),低于对照组0.1744(0.10990.1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9,-3.19,-2.67,P<0.01);JNK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12(0.00070.001 57)、0.0019(0.00110.0035)、0.0013(0.00100.0026),与对照组0.0022(0.00170.0030)相比,轻度组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P<0.01)。结论砷可致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中ERK2和JNK1 mRNA转录水平发生改变,表明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姚茂琳,张爱华,于春,徐玉艳,胡勇,肖婷婷,王蕾[6](2013)在《高砷煤烘玉米粉致大鼠砷中毒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高砷煤烘烤的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配制饲料喂饲大鼠,建立燃煤型砷中毒大鼠模型。方法采用健康断乳Wistar大鼠50只,按体重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饮水型砷中毒组,低砷、中砷和高砷粮食污染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饮水型砷中毒组喂饲不含砷的标准饲料,饮水型砷中毒大鼠饮用100 mg/L的As2O3水溶液,各粮食砷污染组分别喂饲含砷25、50、100 mg/kg的饲料,染毒时间3个月。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检测其尿砷、毛发砷、肝砷和肾砷含量;观察肝、肾常规病理学改变及肝脏超微结构改变;测定检测肝肾功能指标。结果饮水型砷中毒组、低砷、中砷和高砷粮食污染组尿砷[中位数(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3055.59(722.436389.05)、635.96(367.851551.31)、1453.84(593.275302.94)、3101.11(666.646858.61)μg/g肌酐]、毛发砷[分别为(23.07±10.38)、(8.87±3.31)、(12.43±6.65)和(25.68±7.16)μg/g]、肝脏中砷[分别为(5.68±3.13)、(2.64±1.52)、(3.89±1.76)和(5.34±2.78)μg/g]、肾脏中砷[分别为(6.90±1.94)、(3.48±1.96)、(5.03±2.08)和(7.02±1.62)μg/g]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6.70(49.71106.104)μg/g肌酐、(1.28±0.37)μg/g、(1.01±0.34)μg/g和(1.82±1.09)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可见染砷组大鼠肝细胞质线粒体减少、嵴模糊、部分嵴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核形态不规则、凹凸不平。中、高砷粮食污染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96.17±46.18)、(212.40±35.14)U/L]和总胆汁酸(TBA)[(11.74±4.07)、(19.19±4.68)μmol/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3.10±29.13)U/L、(6.23±2.95)μmol/L];高砷粮食污染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尿素氮(BUN)[分别为(196.21±47.38)U/L、(1.71±0.66)U/L、(9.54±1.95)mmol/L]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34.93±24.80)U/L、(0.75±0.36)U/L、(7.67±1.02)mmol/L];低、中、高砷粮食污染组胆碱酯酶(CHE)[分别为(259.90±52.71)U/L、(263.44±66.06)U/L、(244.90±36.14)U/L],高砷粮食污染组总蛋白(TP)[(62.64±5.50)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48.33±59.67)U/L、(69.38±4.24)g/L];高砷粮食污染组TBA[(19.19±4.68)μmol/L]高于饮水型砷中毒组[(15.15±2.6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大鼠模型。
高健伟,韦炳干,薛源,虞江萍,杨林生[7](2013)在《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高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尤其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是砷污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总结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暴露的风险识别、暴露途径和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研究中的作用基础上,指出了地方性砷中毒研究中仅强调了饮水污染,关注的暴露途径比较单一,因此,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国是唯一存在饮水和燃煤2种自然环境高砷暴露的国家,是研究2种类型砷暴露异同的天然场地,然而目前环境高砷的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均为独立研究,对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在呼吸链砷暴露风险评估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因此,通过开展两种环境砷暴露及其健康效应的综合比较研究,建立呼吸链暴露评估和暴露-健康效应模型,可以为人体多途径联合砷暴露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张兵,张爱君[8](2011)在《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文中指出地方性砷中毒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砷含量过高而引起的慢性蓄积性中毒,我国有饮水型砷中毒和燃煤污染型砷中毒。临床上以皮肤色素异常(脱失或沉着)和手、脚掌过度角化为主要特点的皮肤损伤,且是其早期特异性病变,病情严重者可见砷性Bowen,S病或皮
谢惠芳[9](2010)在《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新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在高砷区以及非高砷区的流行特征,筛选血浆效应生物标志,MT基因、GST基因多态性与砷中毒的关联,以及对比分析蛋白表达差异,为开展系统性的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达到揭示慢性砷中毒发病以及致癌的分子机制,以及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早期诊断、防治以及预后危险度评价提供有预测意义和经济快速、特异、敏感的地方性砷中毒生物标志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在采用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1985年在当地调查的慢性砷中毒患者名单为基础,随访108例为病例组(AP),用病例对照的方法(AP+SI),IC95例,EC 91例。各组性别、年龄基本匹配。根据目前所获得的基础流行病学资料,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试血浆样品中的一氧化氮(NO)含量,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 RIA)测试血浆样品中的β2-MG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ELP, PCR-CTPP)检测MT2A、GSTT1以及GSTO1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与内对照、外对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利用2-DE分辨,并用电泳后的酶切及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附质谱以定位和分析地方性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血浆中蛋白质质谱变化,寻找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血浆中的特异差异蛋白质。结果:1)基线流行病学资料分析,IC组与AP组、EC组的年龄、饮水年限、水砷含量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暴露组与内对照组、外对照组之间在血压、心电图结果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而皮肤色素沉着、皮肤色素缺失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暴露组与内对照组之间皮肤角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数变换后协方差分析,血浆NO含量的修正均数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其他因素后,组别与饮水年限的交互作用对NO含量有影响。AP组、IC组与EC组比较,血浆中β2-M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其它因素作用下,年龄、组别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均对β2-MG的含量有影响;2)MT2A基因rs10636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的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MT2A rs10636 CC、CG、GG各基因型频率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型频率高于CC型高于GG型。CG基因型分布外对照组68.6%多于病例组43.6%(P<0.05)。GG基因型分布频率病例组25.5%高于内对照组9.9%、外对照组10.5%(P<0.05)。MT2A基因rs10636的等位基因C、G频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三组经过亚元变量的Wald卡方检验,显示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性别会影响MT基因的多态性(P<0.05),女性突变是男性的1.941倍。GSTTl基因型、GSTO1基因rs4925位点、rs11509437位点、rsl 1509438位点基因型分布在三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GST01基因rs492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C、A在三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饮水年限每增多1年,相应的rs4925位点基因发生突变优势改变0.971倍(P<0.05)。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基因型A、G等位基因频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O1基因rs11509437位点等位基因频率AGG、-AGG,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4,P=0.172)。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男性比女性,相应的rs1 1509437位点基因发生突变优势改变0.439(P<0.05);3)血浆样品双向电泳,地方性砷中毒组血浆样本检出蛋白点165个,健康对照组血浆样本检出蛋白点113个。选定血浆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2组血浆蛋白表达量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点进行分析,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与Mascot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数据库匹配,成功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质,与对照组比较,地方性砷中毒组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5个,表达下调的有7个。结论:1)高砷区水砷浓度高于非病区,砷对心脏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持续性,砷暴露区居民皮肤病变还没有完全康复,这些损伤的恢复需时较长。皮肤色素沉着、色素缺失和皮肤角化这三种作为诊断用的皮肤病变指征,在地方性砷中毒防治干预后,仍是有较好价值的监测指标;2)在生物标志研究中,血浆中NO尚不能明确其作为饮水型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物,而血浆p2-MG可被视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效应生物标志;3)MT2A基因rs10636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不同,可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并且该基因位点男性发生突变是女性的1.941倍;4)GSTT1、GSTO1基因rs4925位点、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以及GSTO1基因rs11509437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内外对照组之间相同。GSTT1基因、GSTO1基因rs11509438位点可能与地方性砷中毒无关联,目前尚不能将这4个基因位点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5)对血浆样品的2-DE电泳以及N(?)ALDI-TOF-MSMS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12个差异蛋白质,地方性砷中毒组表达量上调显着的蛋白点有5个,表达量下调的有7个。这些蛋白质可能与地方性砷中毒发病有关,分别在地方性砷中毒的炎症免疫应答、神经功能紊乱、男性生殖功能抑制、补体调节以及DNA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
张爱华,李军,洪峰,罗鹏,杨光红,杨大平,黄晓欣,张碧霞,董学新[10](2009)在《基准剂量在燃煤砷暴露人群肝损害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燃煤砷暴露人群肝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筛选监测砷致肝损害的敏感生物学标志。方法以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118例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非砷污染区50例居民为对照组。以尿砷、发砷(Ag-DDC法测定)作为接触指标;总胆汁酸(TBA,酶循环法测定)、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化学比色法测定)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重氮试剂比色法测定)作为肝细胞损害效应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作为肝纤维化效应指标(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运用基准剂量(BMD)法计算各效应指标对应的尿砷和发砷的BMD及其95%可信区间下限值(BMDL),并根据BMD和BMDL大小判断各效应指标的敏感性。结果砷暴露组的砷接触指标尿砷(98.50mg/kg Cr)、发砷(7.42mg/kg)和肝损害效应指标TBA、GSTs、γ-GT、HA、PC-Ⅲ、Ⅳ·C的几何均数(6.78μmol/L、22.05U/L、48.04U/L、85.19μg/L、89.76μg/L、86.85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尿砷(22.98mg/kg Cr)、发砷(1.28mg/kg)和肝损害效应指标(4.63μmol/L、13.76U/L、36.45U/L、54.62μg/L、74.45μg/L、54.81μg/L,P<0.01),尿砷、发砷与肝损害效应指标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P<0.05或<0.01)。尿砷的BMD和BMDL范围分别为49.53~101.96、39.02~70.15mg/kg Cr,发砷的BMD和BMDL范围分别为3.04~5.02、2.36~3.25mg/kg。肝细胞损害指标的敏感顺序均为GSTs>TBA>γ-GT;而肝纤维化指标的敏感顺序均为HA>Ⅳ·C>PC-Ⅲ。结论根据肝损害生物学标志的最低尿砷、发砷BMDL值,结合当地健康人群尿砷、发砷平均值,建议燃煤砷暴露者肝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尿砷为35.00mg/kg Cr,发砷为2.50mg/kg。GSTs、TBA、γ-GT和HA、Ⅳ·C、PC-Ⅲ分别能不同程度地反映燃煤砷污染对人体的肝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情况;GSTs、HA分别是其相对最敏感的生物学标志。
二、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体内砷负荷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体内砷负荷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生化指标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3 方法 |
1.3.1 人群尿砷含量检测 |
1.3.2 血常规检测 |
1.3.3 尿常规检测 |
1.3.4 血清肝肾生化指标含量检测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分析 |
2.2 血、尿常规 |
2.3 血清肝肾功能生化指标 |
2.4 血清肾功能生化指标 |
3 讨论 |
(2)中药治疗鸡砷中毒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及样品 |
1.1.1 试验动物 |
1.1.2 三矿区周围采集的样品 |
1.2 中药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2. 方法 |
2.1 三矿区周围环境及鸡体内砷含量调查 |
2.1.1 土壤样品的消解 |
2.1.2 作物样品的消解 |
2.1.3 鸡组织的消解 |
2.2 砷含量测定 |
2.2.1 测定方法 |
2.2.2 结果计算 |
2.3 中药防治鸡砷中毒的试验研究 |
2.3.1 砷致试验鸡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2.3.2 试验性鸡砷中毒模型最适宜量筛选 |
2.3.3 中药最适治疗剂量筛选 |
2.3.4 防治试验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法 |
2.3.5 防治试验样品采集与处理 |
2.3.6 病理组织学切片制作 |
2.3.8 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检测 |
2.3.9 肝脏中砷含量测定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三矿区周边环境及鸡体内砷污染状况调查结果 |
3.1.1 三矿区周边环境中砷含量测定结果 |
3.1.2 鸡组织中砷含量测定结果 |
3.2 中药防治鸡砷中毒的研究 |
3.2.1 砷最适宜中毒模型剂量筛选结果 |
3.2.2 中药最适治疗剂量筛选结果 |
3.2.3 中药对染砷鸡体重、体温的影响 |
3.2.4 中药对染砷鸡脏器系数的影响 |
3.2.5 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
3.2.6 氧化还原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
3.2.7 肝脏中砷含量测定结果 |
3.2.8 中药对染砷鸡血清中禽流感抗体效价的影响 |
3.2.9 中药对染砷鸡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的影响 |
4 讨论 |
4.1 三矿区周边砷污染严重 |
4.1.1 三矿区水砷污染严重 |
4.1.2 三矿区周围蔬菜以及粮食作物砷污染严重 |
4.1.2 三矿区周围饲养的鸡及其组织砷污染严重 |
4.2 日粮中添加 4.239mg/kg的砷是试验性鸡砷中毒模型的最适宜剂量 |
4.3 中药 1.32g/kg剂量是缓解鸡砷中毒的最适治疗剂量 |
4.4 中药能增加染砷鸡体重 |
4.5 中药对染砷鸡体温的无明显影响作用 |
4.6 中药能缓解鸡脏器组织的砷损伤作用 |
4.6.1 中药能降低染砷鸡脏器系数 |
4.6.2 中药能缓解染砷鸡各脏器的炎症、出血等病理现象 |
4.7 中药能增强染砷鸡的抗氧化能力 |
4.8 中药可降低染砷鸡肝脏砷含量 |
4.9 中药能提高染砷鸡机体免疫力 |
4.9.1 中药能提高染砷鸡禽流感抗体效价 |
4.9.2 中药能提高染砷鸡新城疫抗体效价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版 |
(4)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燃煤砷污染致机体肝损伤中的作用及银杏叶片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燃煤砷污染致人体肝脏损伤中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高砷煤烘玉米粉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及银杏叶片干预研究 |
第一节 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高砷煤烘玉米粉致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节 银杏叶片对砷中毒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亚砷酸钠致L-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干预研究 |
第一节 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亚砷酸钠致L-0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节 p53抑制剂、ATM/ATR抑制剂及银杏叶片对亚砷酸钠致L-02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本研究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博士学习期间发表相关论文情况 |
博士学习期间主持及参与相关科研项目情况 |
博士学习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致谢 |
缩略词表 |
附:综述 |
参考文献 |
(7)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性砷中毒概况 |
2 地方性砷中毒在环境砷污染健康危害识别研究中的指示作用 |
3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环境砷暴露研究 |
4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砷暴露与健康效应的关系研究 |
5 地方性砷中毒病区人体中砷的负荷量及其与环境砷暴露的关系研究 |
6 结论和展望 |
(8)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论文提纲范文)
1 皮肤病变 |
2 基因的损伤 |
3 砷的甲基化 |
4 端粒酶活性 |
(9)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血浆标志物NO、β_2-MG的研究 |
1. 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研究对象 |
1.3 实验过程 |
1.4 统计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地方性砷中毒的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
1. 内容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研究对象 |
1.3 实验过程 |
1.4 基因多态性分析的质量控制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应用双向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地方性砷中毒血清蛋白质组 |
1. 内容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仪器与试剂、耗材说明 |
1.3 实验过程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课题 |
导师评阅表 |
四、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体内砷负荷及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尿常规与肝肾生化指标特征[J]. 张涛,王庆陵,葛建梅,邹忠兰,王大朋,孙宝飞,魏绍峰,李军,张爱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8(12)
- [2]中药治疗鸡砷中毒机理研究[D]. 万洁妤. 贵州大学, 2015(01)
- [3]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物质损伤变化与病情进展关系[J]. 汪希兰,张爱华,杨敬源,谢婷婷,李军,张碧霞,董学新,黄晓欣.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07)
- [4]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燃煤砷污染致机体肝损伤中的作用及银杏叶片干预研究[D]. 谢婷婷. 贵阳医学院, 2014(05)
- [5]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转录表达情况[J]. 罗鹏,张爱华,肖芸,潘雪莉,董学新,黄晓欣.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09)
- [6]高砷煤烘玉米粉致大鼠砷中毒模型的建立[J]. 姚茂琳,张爱华,于春,徐玉艳,胡勇,肖婷婷,王蕾.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09)
- [7]地方性砷中毒地区环境砷暴露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 高健伟,韦炳干,薛源,虞江萍,杨林生. 生态毒理学报, 2013(02)
- [8]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病变[J]. 张兵,张爱君.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1(04)
- [9]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的生物标志研究[D]. 谢惠芳.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8)
- [10]基准剂量在燃煤砷暴露人群肝损害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探讨[J]. 张爱华,李军,洪峰,罗鹏,杨光红,杨大平,黄晓欣,张碧霞,董学新.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