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纤酶治疗脑梗死46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1](2014)在《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疏血通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蚓激酶、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单味水蛭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黄芳,周首邦[2](2011)在《舒血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急性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缺血、缺氧可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自由基反应、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死亡。大量研究证明,
贾秀坤,刘海军,路丹,王玉芝,孙晋民,郝文学[3](2010)在《降纤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降纤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校老年病研究中心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组患者按疗程应用降纤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可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气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早期治疗脑梗死疗效满意。
杨彭[4](2008)在《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文中认为背景: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一种,其急性期临床目前的治疗主要是溶栓,卒中单元,抗血小板等,川芎类药物作为中药制剂动物试验证实可以改善缺血脑部血运,在临床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也有不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但结果却有不少争议,缺乏其使用中的具体证据,需综合分析具体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现状。目的: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川芎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合理选择应用治疗措施提供临床研究证据。方法:采用Cochrane脑卒中协作组的收集策略,检索数据库:CCTR(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2007.issue.4、Database of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iveness 2007.issue.4、ACP Journal Club(1991 to12,2007)、Cochrance Databases of Systematic Review(4th Quarter 2007)、Medline(1980-12,2007)、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2-2007)、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1989-2007);手检《中华神经科杂志》等10种杂志;追踪检索相关的综述、论文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无混杂因素、真正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人员提取每个纳入试验关于研究质量、基线资料。结果:共收集到240个已完成的RCTs,其中46个(包括4808例患者)试验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均为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所有纳入试验均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及分配隐藏方法,没有试验报告了盲法具体内容和方法,亦无随访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46个试验异质性很大(I2=83.7%,P=0.14),治疗组的有效率(1874/2387,78.5%)弱于于对照组(1854/2421,76.5%),有统计学差异(RR=1.06,95%CI[0.98-1.14】,P=0.14)。川芎类治疗发生不良反应作用的情况其中chi?=17.52,p=0.35,I?=8.7%,两者有统计学异质性,合并后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35/1031,3039%)与对照组(19/1032,1.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4,95%CI=[1.00,2.68])。结论:本文结果提示川芎类药物在改善脑卒中功能性结局(死亡及其不良结局)等主要终点指标尚无证据支持,因此还不能将其推荐为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规治疗方案。其改善功能性结局的效果有待于更多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RCTs予以进一步证实。
李可建[5](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刘晓丹,覃卉[6](2002)在《蛇毒酶制剂在脑疾病中应用的概况》文中提出
詹学雄[7](2006)在《蕲蛇酶注射液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综述蕲蛇酶注射液的开发过程、药物性质、药理作用、与同类产品的比较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等,为探讨蕲蛇酶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吴波[8](2005)在《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背景:多年来,中成药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但是否有可靠的证据证明中成药的疗效尚不清楚。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当前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为选择中成药治疗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 方法:从2004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临床常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成药中筛选出59种,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分类方法将中成药依功能分为肝阳化风证、痰热闭阻证、风痰阻络证、瘀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以及其他等六大类。检索8种相关电子数据库,手检7种中文期刊,查阅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以及与研究者联系,收集使用59种中成药中任何一种与不用该种中成药相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疗效判定指标包括:1.主要指标:随访期末(至少3个月)死亡或依赖。2.次要指标:治疗结束或随访期末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治疗期间以及随访期末的死亡;生存质量。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纳入试验、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对所纳入的试验进行资料合成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Reman 4.2.7,
范馨维[9](2020)在《交替取穴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运用交替取穴配合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通过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以期为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综合治疗方案,找到一种简便易行且疗效显着的治疗方法,从而为交替取穴在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交替取穴组)、对照组A(常规取穴组)、对照组B(常规西医治疗组),每组30人,三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所用穴位分为2组,采用交替取穴的方法,每天选取其中一组穴位进行治疗,1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天。对照组A所用穴位为治疗组的患侧穴位,其余治疗同治疗组。对照组B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主要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制定的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方案内科西医常规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均根据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来评价治疗组治疗风痰阻络脑梗死在临床治疗上是否具有优势及可行性。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经统计分析后无显着差(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都较前有明显恢复,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常规取穴组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之间的比较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个对照组之间的比较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以改善中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交替取穴针法较常规取穴法更能提高中风急性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且易于推广的方法。
齐宁[10](2018)在《柴胡醒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肝阳暴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柴胡醒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肝阳暴亢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肝阳暴亢证)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36例,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联用柴胡醒脑汤。记录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NHI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指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治疗后,比较BI评分,BI得分平均值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两组得分均值均有提高,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治疗后P<0.01,提示两组治疗后BI评分具有显着差异,说明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经治疗后,NIHSS值都较前降低,说明两组对患者功能的改善均有效,两组治疗前后对比,P<0.01,提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具有显着差异,两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3.两组经治疗后,mRS值都较前降低,说明两组对患者功能的改善均有效,两组治疗前后对比,P<0.01,提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具有显着差异,两组治疗后,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7.6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1,两组有差别,说明两组治疗对缺血性中风(肝阳暴亢证)均有效,治疗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对两组患者3个月后随访发现,BI分值提高,mRS分值降低,P<0.05,两组有差别,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醒脑汤和西医基础治疗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肝阳暴亢证)的患者症状,联用柴胡醒脑汤较单用西医基础治疗有明显优势。
二、降纤酶治疗脑梗死46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纤酶治疗脑梗死46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检索 |
1.2选择标准 |
1.2.1纳入标准 |
1.2.2排除标准 |
1.3选择方法 |
1.4分组、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1.5统计分析方法 |
1.6效应指标 |
2 结果 |
2.1选择结果 |
2.2纳入研究概述 |
2.3纳入研究质量 |
2.4统计结果 |
2.4.1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
2.4.2敏感性分析 |
2.4.3失效安全数 |
3 讨论 |
3.1临床疗效分析 |
3.2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3.3循证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
(2)舒血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与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2 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3 与巴曲酶、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4 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5 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6 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7 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
8 其他 |
9 评价与展望 |
(3)降纤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评定 |
1.4 实验室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 |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
3 讨论 |
(4)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论文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
1.1 文献检索 |
1.1.1 检索范围 |
1.1.2 检索策略 |
1.2 检索结果合并 |
1.2.1 合并策略 |
1.2.2 关键类 |
2 文献选择 |
2.1 文献选择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文献选择方法 |
2.2.1 初筛 |
2.2.2 二次筛选 |
2.2.3 三次筛选 |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
3.1 文献分组 |
3.2 文献分类 |
3.3 文献编号 |
3.4 文献登记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文献信息收集 |
6 统计分析方法 |
6.1 Q统计量检验法 |
6.2 固定效应模型 |
6.3 随机效应模型 |
6.4 漏斗图分析 |
6.5 敏感性分析 |
6.6 失效安全数 |
7 效应指标 |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
7.2 需治疗病人数 |
结果 |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1.1 有效治法筛选 |
1.2 有效方药筛选 |
1.2.1 扶正方药筛选 |
1.2.2 祛邪方药筛选 |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
2 安全性分析 |
2.1 不良反应分析 |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
6.1 纳入研究质量 |
6.2 发表性偏倚 |
6.3 临床异质性 |
6.4 待评价研究 |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
7 后续研究 |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查新报告 |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详细摘要 |
(6)蛇毒酶制剂在脑疾病中应用的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缺血性脑血管病 |
1.1 脑梗死 |
(1) 蝮蛇抗栓酶 (清栓酶) : |
(2) 精制蝮蛇抗栓酶: |
(3) 蕲蛇酶: |
(4) 降纤酶 (克塞灵) : |
1.2 脑血栓形成 |
(1) 蝮蛇抗栓酶 (清栓酶) : |
(2) 精制抗栓酶 (抗栓酶-3) : |
(3) 蕲蛇酶: |
(4) 降纤酶: |
1.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
(1) 蝮蛇抗栓酶 (清栓酶) : |
(2) 精制蝮蛇抗栓酶: |
(3) 降纤酶: |
1.4 脑动脉硬化症 |
(1) 蝮蛇抗栓酶 (清栓酶) : |
(2) 精制蝮蛇抗栓酶: |
(3) 蕲蛇酶: |
2 脑出血 |
2.1 高血压性脑出血 |
2.2 近期脑出血 |
2.3 脑出血恢复期 |
2.4 脑出血后遗症 |
3 其他脑病 |
(1) 蝮蛇抗栓酶 (清栓酶) : |
(2) 降纤酶: |
(8)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摘要 |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第一部分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学评价 |
前言 |
参考文献 |
一、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系统评价 |
资料和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结 论 |
参考文献 |
二、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评价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三、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经济学评价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川芎嗪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预试验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交替取穴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
1.1 中医对脑梗死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1 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 |
1.1.2 金元时期,倡导“内风” |
1.1.3 明清至近代,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步全面 |
1.1.4 现代中风病因病机学说日趋完善 |
1.2 中医对脑梗死的治疗 |
1.2.1 中药治疗 |
1.2.2 针灸治疗 |
2 西医对脑梗死的认识 |
2.1 脑梗死的病因 |
2.2 脑梗死分型 |
2.3 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 |
2.3.1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
2.3.2 他汀类药物治疗 |
2.3.3 神经保护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中医诊断标准 |
1.2.1 中风中医诊断标准 |
1.2.2 病类诊断标准 |
1.2.3 中风病证类诊断标准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入选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2.1 治疗组(交替取穴组)治疗方法 |
2.2.2 对照组A(常规取穴组)治疗方法 |
2.2.3 对照组B(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方法 |
2.2.4 针灸注意事项 |
3 观察指标 |
3.1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分) |
3.2 研究时点 |
3.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不良反应 |
4.2 一般情况比较 |
4.2.1 三组患者的性别比较 |
4.2.2 三组患者的年龄比较 |
4.2.3 三组患者的病程比较 |
4.3 治疗结果比较 |
4.3.1 三组患者NDS评分比较 |
4.3.2 三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各项指标评分的比较 |
4.3.3 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比较 |
4.3.4 三组患者BI指数各项指标评分的比较 |
4.3.5 三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
4.4 小结 |
5 讨论 |
5.1 立题依据 |
5.2 中风病的选穴规律 |
5.3 穴位分析 |
5.4 穴位耐受性的研究 |
5.5 电针治疗脑梗死的机制研究 |
5.6 研究结果的分析 |
5.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5.8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0)柴胡醒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肝阳暴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病名 |
2 中医研究进展 |
3 西医研究进展 |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
5 讨论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观察 |
2 临床研究方案 |
3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六经辨证体系 |
2 缺血性中风(肝阳暴亢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
3 方药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降纤酶治疗脑梗死46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2]舒血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 黄芳,周首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05)
- [3]降纤酶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 贾秀坤,刘海军,路丹,王玉芝,孙晋民,郝文学.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04)
- [4]川芎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D]. 杨彭.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 [5]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6]蛇毒酶制剂在脑疾病中应用的概况[J]. 刘晓丹,覃卉. 蛇志, 2002(03)
- [7]蕲蛇酶注射液综述[J]. 詹学雄. 海峡药学, 2006(02)
- [8]中成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优势药物研究[D]. 吴波. 四川大学, 2005(02)
- [9]交替取穴电针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研究[D]. 范馨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柴胡醒脑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肝阳暴亢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齐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5)
标签:脑梗死论文; 缺血性脑卒中论文; 中风的症状论文; 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论文; 中风后遗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