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秘书专业课程设置浅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1](2020)在《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文中研究表明教会医学是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产物,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消亡,历经近百年崎岖波折又波澜壮阔的历史。“齐鲁医学”曾经是中国教会医学的一张“名片”,其典型性和代表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齐鲁医学”的发展历程几乎贯彻整个山东教会医学从起源到消亡的全部过程,代表着山东教会医学的最高水平,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与“北协和、南湘雅、西华西”等国内三大头牌医学齐名,并称为“东齐鲁”,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齐鲁医学”品牌由英美加中四国共同缔造和培育,其人员和经费至少由四个国家的十三个基督教组织供给,亦是洛克菲勒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医学机构之一,其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及其对不同势力态度的矛盾性恰好为研究“齐鲁医学”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提供了绝佳机会;三是“齐鲁医学”由教会医学向“人民医学”转型的过程异常复杂,经历了南迁福州、内部分裂、派系争斗、与美决裂、思想改造等多重洗礼,最终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完成蜕变与重生,其过程既具有全国教会医学转型的通性特征,又有独特的发展脉络,对于整个教会医学转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齐鲁医学”的转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开始。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势力的怂恿和西方差会的鼓动下,齐鲁医学院做出了南迁福州的决定,大部分医学教授和本科生由山东济南迁往福建福州,齐鲁医院和少部分师生继续留守济南。不久,医预科随文理学院南迁杭州。一时间国内出现三处齐大校区和两个领导核心,形成南北对峙。南迁不仅造成“齐鲁医学”的内部分裂和派系对立,更为后来被新政权认定为“落后”和“反动”埋下了伏笔。随着杭州和福州的相继解放,齐鲁医学院在南迁一年之后选择回迁济南,“齐鲁医学”在形式上实现了合体和统一,但是南迁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在旧有矛盾的积累效应下被扩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新旧两派势力之间的校权之争。以吴克明为代表的亲国民党守旧势力与以杨德斋为代表的亲共产党新晋势力为获得学校控制权展开了激烈博弈,最终新派势力在新政权的支持下两次挫败“倒杨”运动,赢得校权之争的胜利。随后,“齐鲁医学”开启了行政体制方面的改革,在齐鲁医院建立第一支党小组,不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积极向新政权靠拢。自1949年底收回校权到1952年院系调整,“齐鲁医学”随着齐鲁大学同步启动了思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系统改革,开始了艰难而又深刻的历史转型。思想政治方面的改革是新政权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其他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针对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宗教氛围浓厚、“亲美”“崇美”思想严重、政治意识淡漠、片面强调专业技术等状况,新政权以齐大行政管理层和共产党工作小组为媒介,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运动,通过开展爱国爱党教育、常规思政教育、亲苏学苏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齐鲁医学”广大师生和医护人员增加了对新政权和共产党的了解,提高了思想政治意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转向全面控诉美国侵略和爱国主义教育,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逐渐改造为反美仇美排美情绪,通过鼓励学生参军参干、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收治志愿军伤病员等实际行动与美国划清界限,将全体师生团结在爱党爱国拥军的旗帜下,为后来的院系调整打下了思想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的同时,“齐鲁医学”其他方面的转型改革亦在同步进行。在教学育人方面,齐鲁医学院积极响应新政府提出的“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指导方针,在招生对象、招生名额、入学资格、培养目标、学制学时、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深刻改革,不断满足新中国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在社会服务方面,齐鲁医院主动参与灾区医疗救灾、疫病防治服务、公共卫生教育,将发挥专业优势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在经济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齐鲁医学院及齐鲁医院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中外教会拨款的传统方式,积极争取新政府的资助,通过有条件地接受捐赠、开展资产清查运动、增产节约运动等多种途径拓展筹资渠道,最终与外国教会彻底割裂经济联系,完全实现了经济自立。上述改革措施的实施,既体现了新政权和新执政党对“齐鲁医学”提出的外在要求,也体现了“齐鲁医学”人审时度势、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调适和努力。1952年10月,齐鲁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走向消解,包括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在内的原有组织被撤并重组,随之而来的是“齐鲁医学”在性质内涵和组织属性方面的根本性变化。齐鲁医学院与山东医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医学院,附属齐鲁医院则成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齐鲁医学”从此涅盘重生,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虽然“齐鲁医学”在名称、性质和归属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其优秀的文化基因和传统的人文根脉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并最终发展成当今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和齐鲁医院。“齐鲁医学”发展史实际上也是教会医学与山东地方社会的互动史,二者互相影响、相互形塑而又彼此同化、趋于融合。“齐鲁医学”在西方传统与中国文化之间、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之间、外国资源和本土力量之间、现代化转型与传统惯性之间不断寻求某种平衡,并以彻底本土化、中国化的结局完成转型使命。
龙铁佳[2](2020)在《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指出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十分注重书法教育,自东汉灵帝设立鸿都门学始,书法不仅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一种艺术,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形式。魏晋时期,在秘书监下曾立书博士,为朝廷培养抄录、缮写政令公文的人才。到了隋朝,国子监之下设立专门进行书法教育的官方学校——书学,强调书法人才的培养。随后的唐代书学在前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在教材、考核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出现了书法教育繁盛的局面。北宋时期的书学发展可谓达到巅峰,在“右文”的政策下,北宋书学从培养目标的设立、课程与教学的改革、组织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在宋徽宗时期达到空前繁荣。作为古代官方书法教育的典范,北宋书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国书法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历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发掘。因此,梳理北宋书学诞生、发展演进的历史进程,全面考察北宋书学人才培养体系,概括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的特点,总结其历史经验,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研究的整体情况,而且有利于揭示书学教育发展规律,为我国当前书法教育,尤其是书法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有关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的一手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从教育史、艺术史的角度对北宋书学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引言部分,在引言中简要阐明了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背景与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并在充分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清晰地界定了相关概念,明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二是论文的第一部分,这是后续研究的必要铺垫,本部分主要探讨了北宋书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政治改革、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文教政策、尚意书风、帝王的喜好推崇等影响书学产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北宋书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以便更好地厘清北宋书学发展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把握北宋书学人才培养发展的状况。三是论文的重点与核心部分,本部分主要阐述了北宋书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考核、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北宋书学以培养通晓《论语》、《孟子》的儒学人才、精专“篆、隶、草”的技艺人才、兼通“诗、书、画”的文学人才的“全才”为总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书学的课程设置包括技法课程、经学课程、字学课程,课程考核则从考试内容和考核标准两方面进行论述。北宋书学人才培养还具有独特、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其中,以名帖临摹、名师指导两种主要实施方法进行。为保障书学的顺利运行,还设有一系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本文从考选制度、教育管理规章和教学管理机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四是结论部分,本部分通过总结和归纳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鉴古知今,以期为当下书法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文亮[3](2018)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新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内容、方法、实习实训建设、学生发展建设、质量管理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的内涵建设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设定内涵建设的目标,明确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专业学习满意度与专业认同度,以有效实习实训形式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进行课堂、实习实训改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给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是专业内涵建设的目标。
麦欣静[4](2016)在《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职业教育更是具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我国高职院校的秘书学教育已走过三十余年历程,目前仍处于积极探索与不断完善的阶段。合理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秘书学教育体系建设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美国社区学院的秘书学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其课程设置、师资管理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表现出的长处,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秘书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述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秘书学建设的启示,并提出相应借鉴措施,以期对我国高职院校秘书学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第一部分对美国社区学院的内涵、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以美国三所社区学院为案例,对其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考察,总结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以及分析其课程设置成功的原因。第三部分对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专业的师资管理进行考察。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秘书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从课程设置、师资管理方面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黄艳[5](2016)在《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秘书写作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岗位写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然而,传统的秘书写作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教授理论知识而轻视写作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很难适应秘书职业情境写作的需要,不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面对这个问题,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的老师开始试图改变教学模式,尝试使用情境教学模式,但收效甚微。那么,情境教学是什么?情境教学有哪些理论依据及典型的教学模式?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究竟如何在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多年的秘书写作教学中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理论分析,主要从情境教学的概念、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情境教学的典型模式三个方面来进行阐释;第三部分是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首先,介绍了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的调查设计与实施情况,并分析了调查结果,然后,探讨了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是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主要从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教学评价的优化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五部分是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的应用及效果,主要从依据职业情境,开展真实情境教学、凭借媒体平台,开展模拟情境教学及情境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三方面来进行论述;最后,在结论部分指出情境教学将一如既往被探索,力求实现最有效的情境教学效果。
武晓睿[6](2015)在《应用型本科高级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分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科秘书教育职业化符合当前形势。本文针对目前多数本科院校秘书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毕业实习等角度提出了面向社会的本科秘书实践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希望对提升本科秘书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增加就业优势有所帮助。
郑美平[7](2014)在《新形势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从我国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出发,探讨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尝试构建适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冯晖[8](2013)在《大学《秘书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渗透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秘书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三十多年时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无论是高等教育秘书专业还是秘书学科学研究,都呈献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秘书学》教学中的现状,提出生活化理念在《秘书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梁志华[9](2013)在《秘书职业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秘书职业化是应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改革的要求,本文拟从改革开放以来凸现的秘书职业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在总结古今中外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秘书工作的实际,提出我国秘书职业化发展的思路。第一章,导论。主要对秘书职业化产生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并提出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章,研究秘书职业化的基础。主要对秘书机构职能的设置与职业化发展、秘书职业化的内涵、特征、发展历程和秘书职业化的基础进行阐述。第三章,分析秘书职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秘书职业化存在角色模糊和职业认同不强、秘书队伍非职业化、职业行为规范欠缺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观念影响秘书职业化进程,秘书人才培养与秘书职业发展脱节、秘书队伍管理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和缺乏对秘书职业化规律的学理性探究。第四章,提出秘书职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需要营造秘书职业化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其次,要健全与秘书职业化相适应的秘书教育体系;此外,加快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立法工作非常重要,要明确秘书的职业地位、权利义务、福利待遇、职业准入制和职业素质等要求。
徐成[10](2013)在《浅探卓越理念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文中认为参照国家卓越培养计划,本科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积极调整,重新整合。通过模块化课程设置,既要夯实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按照能力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秘书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秘书专业课程设置浅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秘书专业课程设置浅探(论文提纲范文)
(1)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史料与文献回顾 |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
五、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一章 南迁福州与北归济南:转型的时空背景 |
第一节 南迁福州 |
一、酝酿南迁:三派势力博弈 |
二、选址福州:各方推进南迁 |
三、南下福州:顺利完成迁移 |
三、福州一年:勉强恢复教学 |
四、留守济南:艰难维持残局 |
第二节 北归济南 |
一、山东情结:回归原动力 |
二、校产羁绊:难舍的家业 |
三、协商回济:积极的态度 |
四、顺利回迁:各方的帮助 |
小结 |
第二章 校权之争与行政改革:行政上开启转型 |
第一节 校权之争:新旧势力的博弈 |
一、留济齐大校务:旧权把持 |
二、校权回收运动:大势所趋 |
三、两次“倒杨”运动:斗争不止 |
第二节 行政改革:运转机制的蜕变 |
一、软弱的齐大校政 |
二、积极的行政改革 |
三、齐鲁医院的调整 |
四、争取“国立”运动 |
小结 |
第三章 教育改革与医疗服务:业务上推行新政 |
第一节 教育改革 |
一、招生改革 |
二、教学改革 |
第二节 公卫服务 |
一、参与医疗救灾 |
二、疫病防治服务 |
三、公共卫生教育 |
第三节 支援战争 |
一、踊跃参军参干 |
二、组织抗美援朝医疗队 |
三、收治志愿军伤病员 |
小结 |
第四章 经费改革与资产管理:经济上实现自立 |
第一节 美国经济封锁 |
一、教会拨款的限制 |
二、进口设备的限制 |
第二节 拓展筹资渠道 |
一、有条件接受捐赠 |
二、向政府申请补助 |
第三节 改革资产管理 |
一、资产清查:奠定改革基础 |
二、资产纠纷:化解资产矛盾 |
第四节 增产节约运动 |
一、“三自”革新运动 |
二、医院经费改革 |
三、“三反”“五反”运动 |
小结 |
第五章 抗美援朝与思想改造:政治上实现新生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师生思想状况 |
一、宗教色彩浓厚 |
二、亲美思想严重 |
三、政治意识淡漠 |
第二节 抗美援朝教育运动 |
一、保卫和平签名运动 |
二、控诉美国文化侵略 |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四、全面驱离美籍教师 |
第三节 革命政治教育 |
一、常规思政教育 |
二、爱国爱党教育 |
三、亲苏学苏教育 |
第四节 思想改造运动 |
一、原有问题及改造过程 |
二、改造效果和影响 |
小结 |
第六章 院系调整与明确隶属:全方位完成转型 |
第一节 院系调整:完成转型的直接推动力 |
一、全国院系调整的背景与过程 |
二、齐鲁大学的调整 |
三、齐鲁医院的归属变更 |
第二节 山东医学院的调整适应 |
一、原山东医学院基本情况 |
二、调整初期的混乱情况 |
三、初步的改革调整 |
第三节 齐鲁医院的改革调整 |
一、院系调整初期的混乱现象 |
二、齐鲁医院的全面改革 |
第四节 明确归属:步入新的起点 |
一、医院承担医学教学任务 |
二、行政体制上的关系不明确 |
三、明确隶属与管理关系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1. 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
2. 我国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和提倡 |
3. 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
(二) 研究综述 |
1. 有关书学的研究 |
2. 有关北宋书学的研究 |
3. 有关书法人才培养的研究 |
(三)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书学 |
2. 北宋书学 |
3. 人才培养 |
4. 北宋书学人才培养 |
(四)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五)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一、 北宋书学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 |
(一) 北宋书学的产生背景 |
1. 政治改革的影响 |
2. 经济商业的繁荣 |
3. 科学技术的发展 |
4. 文教政策的调整 |
5. “尚意”书风的形成 |
6. 帝王的喜好推崇 |
(二) 北宋书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
1. 北宋初中期沿袭唐制,设立博士 |
2. 宋徽宗时期重新建制,颇有创意 |
3. 北宋末期发展艰难,书学消亡 |
二、 北宋书学的培养目标 |
(一) 通晓《论语》、《孟子》的儒学人才 |
(二) 精专“篆、隶、草”的技艺人才 |
(三) 兼通“诗、书、画”的文学人才 |
三、 北宋书学的课程设置与考核 |
(一) 课程设置 |
1. 技法课程 |
2. 经学课程 |
3. 字学课程 |
(二) 课程考核 |
1. 考试内容 |
2. 考核标准 |
四、 北宋书学的教学方法与管理制度 |
(一) 北宋书学的教学方法 |
1. 名帖临摹 |
2. 名师指导 |
(二) 北宋书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
1. 全面严格的三舍考选制度 |
2. 严密周详的教育管理规章 |
3. 合理完备的教学管理机构 |
五、 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 |
(一) 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的经验 |
1. 课程设置,体系完备 |
2. 注重师资,各有专长 |
3. 严立标准,讲求艺术 |
(二) 对当代中国书法人才培养的启示 |
1. 更新中国书法人才培养理念 |
2. 建立与完善当代书法教育课程体系 |
3. 加强书法师资建设 |
4. 创新拔尖书法人才选拔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应用型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的目标 |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 |
(一)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问题。 |
(二) 课程体系中的内容、方法的问题。 |
(三) 实习实训问题。 |
(四) 学生学习满意度与专业认同度问题。 |
(五) 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的问题。 |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的途径 |
(一) 以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科建设。 |
(二) 以学生专业学习满意度与专业认同度为目标, 以有 |
(三) 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的标志不是注重理论课程内容的多少和调整, 而是以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前导。 |
四、总结 |
(4)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由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概况 |
2.1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发展历史 |
2.2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2.3 美国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第三章 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课程设置 |
3.1 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的培养目标 |
3.2 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课程设置的内容 |
3.3 社区学院秘书学课程设置成功的原因 |
第四章 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师资管理 |
4.1 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教师聘用 |
4.2 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教师培训 |
第五章 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5.1 课程设置方面的启示 |
5.2 师资管理方面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5)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顺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
二、顺应秘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情境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高职情境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高职文秘专业情境教学的研究综述 |
四、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情境教学的概念 |
一、情境的概念 |
二、情境教学的概念 |
第二节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情境认知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工作本位学习理论 |
第三节 情境教学的典型模式 |
一、认知学徒制 |
二、抛锚式教学 |
三、随机访问教学 |
第三章 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现状调查 |
一、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现状调查设计与实施 |
二、秘书写作情境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节 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清,缺乏情境教学认知 |
二、教学资源来源单一,缺乏企业资源 |
三、教学内容没能系统整合,缺乏情境性 |
四、教学过程情感脱节,缺乏教学互动 |
五、教学方法常规化,缺乏创新性 |
六、教学评价重视结果评价,缺乏过程性评价 |
第四章 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
第一节 合理选取与开发教学资源 |
一、立足于教材资源 |
二、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
三、积极谋求企业资源 |
第二节 精心创设教学内容 |
一、教学内容的创设原则 |
二、教学内容的创设特征 |
第三节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理念 |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程序 |
第四节 完善优化教学评价 |
一、评价原则的科学化 |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第五章 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的应用及效果 |
第一节 依据职业情境,开展真实情境教学 |
第二节 凭借媒体平台,开展模拟情境教学 |
第三节 情境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
一、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
二、有利于提高秘书写作课程的教学效率 |
三、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建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应用型本科高级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高级秘书是本科秘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
二、本科秘书教育中实践教学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和强化 |
(一) 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 适当向实践类课程倾斜 |
(二) 加强“双师型”“实战型”师资队伍建设 |
(三) 专业资格认证和实践化教学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向专业高技能偏重 |
(四) 加大实训器材等硬件设施的投入 |
三、本科秘书教育应充分重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
(7)新形势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 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
(二) 课程体系不明确 |
(三) 实践环节较薄弱 |
二、改革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
(一) 明确培养目标 |
(二) 优化课程结构 |
(三) 注重实践能力 |
(四) 加强师资建设 |
(8)大学《秘书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渗透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秘书学》教学的主要内容 |
二、《秘书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本科秘书学专业地位有待教育部确认 |
2. 有些学校秘书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
3. 对企业秘书和商务秘书工作关注不够 |
4. 秘书学专业的师资严重缺乏 |
三、生活化理念在大学《秘书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索 |
1. 善于思考, 吃透基本理论 |
2. 勤于练习, 锻炼实践能力 |
3. 勇于实践, 提高综合素质 |
4. 高校教师必须加强与秘书工作者的联系 |
(9)秘书职业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问题和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秘书职业化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秘书机构职能的设置与职业化发展 |
第二节 秘书职业化的内涵 |
第三节 秘书职业化的基础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秘书职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秘书职业化发展的问题 |
第二节 秘书职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秘书职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营造秘书职业化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来强化职业认同 |
第二节 健全相适应的秘书教育体系来实现秘书职业化基础 |
第三节 加快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立法工作来实现秘书职业规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浅探卓越理念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确定位与卓越目标相适应的秘书人才培养目标 |
二、重新整合和优化与卓越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
1. 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
2. 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
三、建设与卓越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
四、秘书专业课程设置浅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变局中的“齐鲁医学”转型研究(1948-1953)[D]. 李宁. 山东大学, 2020(06)
- [2]北宋书学人才培养研究[D]. 龙铁佳.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应用型本科院校秘书学专业内涵建设研究[J]. 王文亮. 办公室业务, 2018(11)
- [4]美国社区学院秘书学教育研究[D]. 麦欣静. 暨南大学, 2016(08)
- [5]高职文秘专业秘书写作情境教学研究[D]. 黄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6]应用型本科高级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武晓睿.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01)
- [7]新形势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郑美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 [8]大学《秘书学》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渗透与探索[J]. 冯晖. 才智, 2013(23)
- [9]秘书职业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梁志华. 暨南大学, 2013(01)
- [10]浅探卓越理念下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徐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