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躯体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

持续性躯体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

一、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铭,李士林,董香丽,赵娜,于国华,帅浪,袁也丰[1](2021)在《基于感觉门控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基于感觉门控(SG)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60例PS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疼痛、抑郁及焦虑状况变化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感觉门控电位(SGP/P50)水平。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抑郁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焦虑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估。SGP/P50水平检测使用MEB-92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受试者进行条件(S1)-测试(S2)短声听觉成对刺激模式测试,记录S1-P50波幅、S2-P50波幅、S1-P50波幅与S2-P50波幅差值(S1-S2)、P50抑制率(S2/S1)及P50抑制异常率。结果 2组治疗后NRS、HAMD-24、HAMA-14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4、6周后NRS评分显着下降(P<0.05),治疗4、6周后HAMD-24、HAMA-14评分显着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GP/P50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1-P50波幅、S1-S2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P50波幅、S2/S1、P50抑制异常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2-P50波幅、S2/S1及P50抑制异常率显着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控PSPD患者的感觉门控功能,缓解PSPD患者的疼痛,改善抑郁及焦虑症状。

张蒴,梁峻铨,陈贵珍,许云祥[2](2021)在《张氏飞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经验》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解释、疼痛部位无相关器质性改变的慢性疼痛病症。围绝经期妇女是指绝经前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类特殊群体。目前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不良反应明显,心理、认知治疗昂贵且治疗时间长,围绝经期妇女对疼痛刺激明显的传统中医针刺疗法接受度低。因此,对于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治疗需要找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的总结张氏飞针疗法在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应用经验,为此病提供一种疼痛刺激少、安全性高、且经济有效的新方法。方法张家维教授认为阴阳不调,脾胃、肾气不足导致肾亏不足乃围绝经期不可逆转的病理机制;张氏飞针理论体系中认为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位在脑,与心、肝、脾相关;其病机为脾肾不足,髓海亏虚,阴阳失调,气机郁滞,发为疼痛;张氏飞针疗法治疗本病采用补脾益肾、充督益髓之法,主要选取督脉百会穴以调动诸经之气,经外奇穴四神聪以镇静安神,手少阴心经之输穴、原穴神门以安神定志,膀胱经上脾之背俞穴脾俞以强健运化水谷之能,膀胱经上肾之背俞穴肾俞以益肾助阳、卫外护盖;同时根据疼痛部位不同及其他伴随症状辨证选取穴位对症处理。通过飞指定神、飞针进针、飞针速刺、飞针催气、飞针补泻、飞针出针等一系列独特操作手法,达到平衡阴阳,治神止痛之功,取得良好疗效。结果张氏飞针疗法在临床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张氏飞针疗法是一种疼痛刺激少、安全性高、且经济有效的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王晓环,马占平,栗建辉,翟向男[3](2021)在《文拉法辛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患者148例,按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联合组患者加服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均连续治疗4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3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82.43%(P <0.05);治疗1,2,4周后,联合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联合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4.05%比6.77%,P> 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可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抑郁程度,升高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马占平,王晓环,翟向男,刘贺君,韩二华,张毅,杜晓扬[4](2021)在《浮针疗法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老年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浮针疗法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老年患者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精神病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联合浮针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第1,2,4,8周,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价简表中各项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7.02%比10.64%,P> 0.05)。结论浮针疗法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良好,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预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王建俊,倪晶晶,李瑢,苏日嘎,丛日博,其勒木格,贾欢,田乐[5](2021)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SF-36及TESS评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SF-36及TES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72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度洛西汀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度洛西汀组患者接受度洛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健康调查量表(SF-36)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得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度洛西汀组患者HAMA、HAMD及VA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治疗前(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ESS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度洛西汀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及治疗前(P<0.01);度洛西汀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显着,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孙沐炎,楼敏芳,郑云华,周江文,毛志远,周小华[6](2021)在《柴胡桂枝汤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与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衢州市中医院及衢化医院门诊64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心理治疗,研究组口服柴胡桂枝汤煎剂,对照组口服度洛西汀,治疗周期均为8周。采用抑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McGill疼痛量表(SF-MPQ)及生活质量综合问卷(GQOLI-74)分别评价患者抑郁、焦虑、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有效率作为评定指标,并监测治疗前与治疗8周末血清5-HT、PGE2水平,随访6个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现在疼痛状况(PPI)、PHQ-9、GAD-7、GQOLI-7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月时,研究组PRI、VAS、PPI评分、GQOLI-74总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末,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2,P=0.679),且研究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其治疗后血清PGE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5-H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胡桂枝汤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具有与度洛西汀相当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显着。

徐爽,董永生,孙淑红,于东波,李伟[7](2020)在《调神止痛针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和针药结合组,每组各32例。西药组给予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针刺组给予调神止痛针法治疗,针药结合组给予调神止痛针法联合帕罗西汀疗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治疗8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西药组失访2例、针刺组失访3例,针药结合组失访1例。最终西药组30例、针刺组29例、针药结合组31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针药结合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SCL-90各因子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SCL-90各因子评分方面除人际关系因子之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SCL-90人际关系因子方面,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GQOLI-74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在改善GQOLI-74评分方面稍优于针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西药组为70.00%(21/30),针刺组为72.41%(21/29)。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止痛针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着。

辛一帆,李光梅,郑兴华[8](2020)在《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PSP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医学结局研究用疼痛量表(MOSP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分量表(CGI-SI)、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对照组患者MOSPM、HAMD、HAMA及CGI-SI评分无显着变化(P>0. 05);而研究组MOSPM、HAMD、HAMA及CGI-SI均降低(P <0. 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4、8周,2组患者MOSPM、HAMD、HAMA及CGI-SI评分均降低(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TE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PSPD疗效较好,起效快,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林洁洁[9](2020)在《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诊断标准的9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西药组予西药常规治疗(盐酸度洛西汀),中药组予小柴胡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联合组予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西药常规治疗,治疗8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的各项评分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2%,中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89%,西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CL-90评分:治疗后联合组的SCL-90评分为110.86±25.37分,中药组的SCL-90评分为135.76±27.69分,西药组的SCL-90评分为146.29±29.63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MD评分:治疗后联合组的HAMD评分为8.17±2.32分,中药组的HAMD评分为8.93±2.19分,西药组的HAMD评分为9.16±2.37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HAMA评分:治疗后联合组的HAMA评分为8.16±2.33分,中药组的HAMA评分为9.20±2.19分,西药组的HAMA评分为10.49±2.16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联合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为8.37±1.96分,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为10.26±2.05分,西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为12.68±2.51分,联合组的评分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事件:本研究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应用治疗方案后有严重不良反应,三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1)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能改善患者躯体化、焦虑、抑郁、精神病性等症状。(2)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可以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少。

闫栋[10](2020)在《躯体化疼痛障碍患者EEG改变及相关骨骼肌衰老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躯体化疼痛障碍(SPD)发病率高而治愈率极低,其得不到很好治疗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常常回避心理问题,更多的希望以躯体器质性病变来解释这种疼痛感觉,相反医生却总是强调患者是心理问题而并非器质性病变,医患之间无法做到很好的配合。本项目一部分内容拟研究SPD患者脑电图改变以提供其脑功能改变的临床可行性证据,另一部分内容,总结了 SPD患者潜在的躯体器质性病变为骨骼肌衰老,并进一步研究骨骼肌衰老的机制。第一部分:基于EEG的SPD患者脑功能改变及情感障碍机制研究目的:研究静息状态下SPD患者EEG顶叶脑电波变化及EEG反应的疼痛和情绪情感脑区联系,以及SPD患者疼痛共情状态下脑电波变化及述情障碍对共情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8例躯体化疼痛患者及18例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分别采集了他们疼痛评分、躯体化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述情障碍评分及人际关系指数评分,使用10-20系统电极法采集他们的静息状态下脑电信息,通过离散傅立叶变换将预处理的静息脑电信号转换到频域,计算各脑区特定频率的波普功率密度,比较患者和健康对照观看疼痛或非疼痛图片时的主观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脑电反应。结果:静息状态顶叶区域的脑电频谱功率密度增大,α波增大尤为显着,静息状态额顶叶α波功能连接性增强,早期的N2及晚期的P3及LPP疼痛共情脑电反应减弱,N2反应通过述情障碍介导。结论:EEG可以反应SPD患者躯体感觉放大、对身体注意的超敏,反应SPD患者的感觉辨别与情感密切相关,对别人疼痛的自发的共情反应降低及对他人疼痛水平的认知评估降低。第二部分:研究INK4a信号通路对人骨骼肌成肌细胞衰老的诱导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调控目的:研究细胞衰老的两个中心环节INK4a信号通路和线粒体通路的协同作用。方法:购买人成肌细胞进行培养,细胞培养到第三代后用p16INK4a病毒载体感染,用WB方法检测感染后的p1 6INK4a蛋白表达情况,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方法鉴定细胞衰老。用JC-1方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p16INK4a感染成肌细胞后,细胞形态变大、扁平,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JC-1染色确定了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上调INK4a通路可以诱导成肌细胞衰老,INK4a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在骨骼肌细胞衰老过程中协同作用。

二、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感觉门控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量表评分
        1.4.2 SGP/P50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后HAMD-24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HAMA-14评分比较
    2.4 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2.5 治疗前后SGP/P50指标比较
3 讨论

(2)张氏飞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认识下的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2 张氏飞针疗法理论体系对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认识
    2.1 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病位、病因、病机
    2.2 张氏飞针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要点
        2.2.1 治则治法
        2.2.2 取穴原则
        2.2.3 具体操作方法
3 病案举例

(3)文拉法辛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浮针疗法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老年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柴胡桂枝汤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与前列腺素E2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定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脱落情况
    2.2 疼痛改善情况
    2.3 PHQ-9、GAD-7评分比较
    2.4 治疗有效率比较
    2.5 GQOLI-74评分比较
    2.6 血清指标比较
    2.7 安全性评价
3 讨 论

(7)调神止痛针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辨证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西药组
        1.6.2 针刺组
        1.6.3 针药结合组
    1.7 观察指标
        1.7.1 疼痛情况
        1.7.2 症状自评情况
        1.7.3 生活质量情况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3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3组患者失访情况比较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评分比较
    2.5 3组患者治疗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2.6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8)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MOSPM、HAMA、HAMD及CGI-SI评分比较
    2.2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9)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及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分组干预
    3 观察指标
        3.1 主要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标准
        3.2.1 临床疗效评定
        3.2.2 SCL-90量表评定
        3.2.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14 项(HAMA)评定
        3.2.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24 项(HAMD)评定
        3.3 安全性观测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临床资料分布比较
        1.1 临床观察资料分布
        1.2 一般资料比较
    2 资料结果与分析
        2.1 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2 SCL-90评分比较
        2.3 HAMD的评分比较
        2.4 HAMA的评分比较
        2.5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6 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认识
        1.1 SFD特点及发展
        1.2 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对SFD治疗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认识
        2.1 历史沿革
        2.2 SFD病因病机以肝郁气滞为本
        2.3 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3.1 中药治疗
        2.3.2 针灸治疗
    3 小柴胡汤与SFD的相关性
        3.1 论少阳经与SFD的关系
        3.2 小柴胡汤立方依据
        3.3 小柴胡汤药的现代药理分析
    4 认知行为疗法对SFD的影响
    5 小柴胡汤联合心理干预SFD的研究意义及临床疗效探讨
        5.1 研究意义
        5.2 临床疗效探讨
        5.2.1 三组患者SCL-90评分分析
        5.2.2 三组患者HAMD、HAMA评分分析
        5.2.3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分析
        5.2.4 药物安全性分析
    6 研究的展望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躯体化疼痛障碍患者EEG改变及相关骨骼肌衰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SPD患者存在脑功能改变的证据
    第二节 典型的SPD患者器质性病变
    第三节 中医学对疼痛的认识
第二章 基于EEG的脑功能改变及情感障碍机制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总结讨论
第三章 研究NK4a信号通路对人骨骼肌成肌细胞衰老的诱导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调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验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总结讨论
第四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成果
附录
    附录1 郁证和痹症的辨证量化表
    附录2 SPD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改变研究结果
致谢

四、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感觉门控理论的电针疗法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中的应用效果[J]. 孙伟铭,李士林,董香丽,赵娜,于国华,帅浪,袁也丰.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3)
  • [2]张氏飞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经验[J]. 张蒴,梁峻铨,陈贵珍,许云祥. 辽宁中医杂志, 2021(05)
  • [3]文拉法辛联合度洛西汀治疗老年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临床研究[J]. 王晓环,马占平,栗建辉,翟向男. 中国药业, 2021(08)
  • [4]浮针疗法联合度洛西汀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老年患者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的影响[J]. 马占平,王晓环,翟向男,刘贺君,韩二华,张毅,杜晓扬. 中国药业, 2021(07)
  • [5]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SF-36及TESS评分的影响[J]. 王建俊,倪晶晶,李瑢,苏日嘎,丛日博,其勒木格,贾欢,田乐.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1)
  • [6]柴胡桂枝汤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与前列腺素E2的影响[J]. 孙沐炎,楼敏芳,郑云华,周江文,毛志远,周小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1)
  • [7]调神止痛针法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观察[J]. 徐爽,董永生,孙淑红,于东波,李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1)
  • [8]低剂量氨磺必利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与安全性[J]. 辛一帆,李光梅,郑兴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16)
  • [9]小柴胡汤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研究[D]. 林洁洁.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躯体化疼痛障碍患者EEG改变及相关骨骼肌衰老机制研究[D]. 闫栋.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标签:;  ;  ;  ;  

持续性躯体疼痛障碍的临床特征及药物疗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