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铁路货物及时送达可靠性的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董军[1](2021)在《基于时空隧道的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输服务质量是货主选择运输方式的重要依据,保障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各种运输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铁路运输一直注重空间效用提升,时效性和准时性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实施以保证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为最终目标的规划型运输组织模式,是铁路适应市场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设计基于时空隧道的规划型铁路运输组织方案以及构建方案编制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推进规划型运输组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为铁路保障货物运输时效性提供参考方案。本文首先梳理铁路运输组织技术和运输服务优化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其次,分析运输组织方案实施基础,深度挖掘时空隧道与铁路运输相似性,论述铁路时空隧道运输生产过程,构建基于时空隧道的运输组织方案编制方法,提出最小货物送达时间测算、可分配预留时间计算和流线结合方案的编制思路。第三,考虑到货物送达时间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PERT的货物送达时间测算方法;剖析预留时间分配问题的本质,将预留时间分配问题转化为背包问题,设计背包参数确定方法及求解算法,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第四,建立基于时空隧道的流线结合模型,以车流改编费用、列车开行成本、车流接续成本最小以及节省物流和仓储成本最大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车流改编约束、列车运行线约束和预留时间分配约束,设计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最后,以东北局部路网进行案例分析,检验模型和算法有效性。东北局部路网的铁路时空隧道方案算例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时空隧道的流线结合模型得到的车流改编方案、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和预留时间分配方案可以优化铁路运输过程,路网货物送达准时性提高7.5%,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显着提升。
王志婷[2](2021)在《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进入到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我国新型贸易之路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中铁集公司”)推出的铁海集装箱多式联运产品“铁海快线”,是促进铁路运输与海运无缝衔接,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方式,对于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同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铁海快线”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面临着极大的公海联运竞争,其铁路段运价调整机制不灵活、运价浮动范围小等问题使其难以适应当前货运市场环境,制约了进一步发展。价格作为运输市场的重要杠杆,是影响客户选择货物运输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运价水平能够显着提高铁海快线市场竞争力。因此,探索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模型和标准,对于提升铁海快线产品竞争力,扩大铁海快线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市场份额尤为重要。本论文在国铁集团相关课题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参考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梳理分析,对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总结梳理了铁海快线运价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将研究重点聚焦在铁海快线铁路集装箱门到港运价体系完善方面。分析了铁海快线运价浮动的必要性以及现有运价浮动模式的不足,结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实际运营情况,对常见价格调整方法进行了比选,确定了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原则、思路及方法。(2)研究了铁海快线在产品初期的盈亏平衡条件下运价浮动问题;构建了在新清算办法下,基于中铁集公司“运输收入—付费支出”分析的铁海快线盈亏平衡运价浮动模型,经计算分析发现在盈亏平衡下,运价下浮幅度随着运输里程的增大而减小,相同运距的20ft集装箱运价下浮幅度大于40ft集装箱。(3)研究了铁海快线在产品成熟期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运价浮动问题;根据货运市场需求分析选择了适合的细分变量对铁海快线货运市场进行细分,基于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快线面临极大公海联运竞争的现状,建立了基于市场细分的铁海快线产品分担率模型,构建了同时考虑中铁集公司收入最大与客户广义费用最小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双层规划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了求解。(4)最终以成厢-钦州港东铁海快线集装箱班列为例计算出了盈亏平衡下与市场竞争下的两种运价浮动幅度,经计算,得出了盈亏临界的最低下浮幅度,为实际下浮提供了指导;市场竞争下的最优运价浮动幅度下相比当前铁海快线分担率提升了136%,收入提升123%,对铁海快线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的增量增收有显着作用,并对结果进行了基于运输里程、便捷性系数、公路运价三个因素的灵敏度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运营建议。本论文共有图35幅,表32个,参考文献80篇。
杨菊花[3](2020)在《运输结构合理化背景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系统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只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全社会运输收益最大化。其具体的实现指标之一是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全社会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的分担率,即运输结构是否合理。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的比率为74%,是铁路完成总量的7.83倍,这样的运输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此外,通过大量调研当前货物运输的需求发现,时效性成为了托运人满意度的主要指标,因此将提高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比重的具体措施界定为本文的研究主题,以期为铁路部门开行新的快捷货运产品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基础。托盘,作为国内外快捷货物运输中最常用的载运工具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业界也提出了“物流托盘化”和“托盘化的集装单元”等概念。本文结合铁路货场托盘使用的现状,基于1100×1100mm标准托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尺寸可拉伸的环保材质托盘,运用Solidworks软件针对轻木,PE高密度塑料和塑木这三种常用材质的托盘进行静载荷和动载荷有限元分析,说明托盘拉伸不同长度后的允许载荷量,并对比尺寸拉伸前后托盘在铁路运输常用运载工具的载盘效率,弥补标准托盘规格既定后无法满足运输包装繁杂货物集装化需求的不足,为包裹等货物提供有效的集装器具和实现其在快捷运输中的机械化装卸奠定基础。鉴于铁路载重能力大,货物运输组织复杂的特点,将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划分为运量不充足和运量充足两种情况。在运量不充足时,考虑旅客列车行李车运能虚糜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运输模式,即带时间窗的多包裹多列车接取送达(MPMT-PDTW),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包裹的快捷运输,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旅客列车行李车的剩余运能。在包裹利用托盘等集装器具实现集装化的前提下,考虑叉车的作业效率,行李车的有限承载能力、固定的站停时间等多重约束,将服务质量(Qo S)定义为旅客列车快捷运输的评价标准。该种快捷运输模式的特点是不需要考虑运输成本最小化,且其途中的装卸作业不影响旅客列车的正常开行。实例证明,对此问题设计的贪婪随机自适应搜索算法(GRASP),能够很好地为各客运站的包裹快运提供切实可行的分配方案。铁路快捷运输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系列,但是针对集装箱的快捷产品无法满足运输需求,如港口的集装箱内陆集疏运问题,铁路运输占比过低。因此,本文提出开行旅客列车化的铁路集装箱集疏运专列,鉴于当前客运列车“一日一图”的运行模式,需对3-5日的货运量进行预测。考虑铁路货运量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和复杂性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综合分解集成预测方法VMD-FK-FK。为了降低实际数据的复杂度,采用变分模态分解(VMD)作为数据预处理(KELM)模块,将观测数据分解为若干个模态分支。采用果蝇优化算法(FK)的核极限学习机构建预测模块,预测各个模态分支。基于另一个果蝇优化算法建立集成策略,将每个模态分支的预测结果集成得到最终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准模型相比,本文提出的分解集成方法可以在不同的评价标准下取得最佳的预测性能。基础数据的准确预测为铁路编制旅客列车化的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港口的运作有别于铁路,很多具体数据分散于各船公司及其代理人。为了得到不同站点的集疏运量,本文首先对港口不同年度和月度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K-均值聚类处理;其次为确定专列开行去向,利用“抓大放小”的思想,运用Arc GIS对港口400公里范围内的辐射区域进行划分;然后利用GDP占比,以上海港为例,确定其辐射区域内的集装箱集疏运办理站,并将聚类处理后的数据分摊到各办理站,据此采用VMD-FK-FK方法可得到各办理站的预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设计改进的NSGA-Ⅱ算法进行求解,实现专列运行时间最短与运输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运用MATLAB编程得到上海港预测日的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的非支配可行解集,结果表明专列的开行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港口的集疏运矛盾,为铁路部门带来可观的运输收益,同时使得港口的集疏运结构趋于合理。
邓蕲[4](2020)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更多高新技术引入铁路行业,铁路行业的效率和准确率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行业的运输效益。在如今的货物运输市场中货物运到时间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和顾客在选择货物运输方式所关注的重点,为了应对运输市场竞争,特别是在白货等高价值货品运输量不断上升的今天,在既有的货物运到时间的预测模式下,由于货物运输的报文数据量巨大,路网线路和交通节点繁多以及不同特征的车辆没有区分,导致现有的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顾客对于货物运输时间准确性的要求;此外精准的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能使调度人员在调度全局时更能准确的把握可能到达的车流以及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方向的车流在当前站经过技术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在顾客需求和铁路调度两方面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查询了以往学者对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的相关论文,分析了可能会影响货物运到时间预测的因素以及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的难点所在。由于铁路货物运到时限是货运部门对顾客承诺的最长运输时间,但实际货物运达时间往往会产生延期较多的情况发生,无法保证顾客和铁路行业双方的利益。(2)根据对比以往学者对铁路货物运到时间的预测,简要阐述了各个时间预测方法,分析并指出各个预测方法中不完善的地方,从而提出了新的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方法。(3)完成了大数据平台下随机森林算法的构建,根据大量的车辆到站报文信息,提取其中的部分可能对运达时间有影响的特征向量,将其作为自变量,建立单个回归决策树将整个向量空间分为若干个分区,构建完整的随机森林,并对决策树进行学习训练,输入自变量后会得到相对应的决策树预测时长的合集,并对其求平均值,得到最终货物运达时间预测值,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测时间与实际时间进行比对分析误差。(4)回顾了整个随机森林算法,并根据实际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以及未来优化方向。
张晨宇[5](2020)在《基于SERVPERF方法的现代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产业不断发展,公路、水路、航空等领域的货物运输发展迅速,铁路货运作为传统的货物运输方式,面临着很大压力。为了缓解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连年下降的趋势,铁路总公司不断深化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维持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地位。然而,铁路作为国有垄断企业,由于长期处于的政企不分、一家独大的环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对比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货运的服务质量水平相对较低,客户满意度不高,严重影响了铁路货物运输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现代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提高铁路货运量占比和货运周转量占比,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以SERVPREF量表为基础,从客户和员工两个方面,结合现代铁路货物运输的办理流程和特点,对现代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提出了基于客户感知的铁路货运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可靠性”、“有形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信息性”六个维度25个指标。为了研究影响铁路货运服务质量的内在因素,从员工对铁路货运企业的满意程度方面,以铁路一线货运员工的工作内容为基础,构建了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本身”、“工作待遇”、“工作关系”、“职业发展”五个维度24个指标的铁路货运员工满意度评价体系,进行了员工满意度评价以包头货运中心为例,运用所构建的铁路货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货主感知的铁路现代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进行评价,运用员工满意度评价体系对该企业员工的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论文分析得出,包头货运中心的客户对铁路货运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在中等偏上水平,该中心在货运请求受理、货运投诉受理内方面还需改进;铁路货运员工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也在中等偏上水平,货运员工比较关心的内容有现阶段的工作待遇、未来的职业发展等。与现有实际情况相符,表明研究方法和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铁路货运企业在货改后如何改进服务质量水平提供方案和参考。
牛凯歌[6](2020)在《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方法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高铁快运作为一种快速、安全、准点率高、低能耗、全天候的快递服务,逐渐成为了国铁集团要大力发展的运输产品。当前国铁集团和快递企业合作成为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运输方式,由快递企业负责揽收货源以及两端的接取送达服务,充分利用和发挥高速铁路的干线运输资源和运输时效优势。而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是运输企业日常货物运输组织的基本依据,因此本文围绕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优化方法这一问题,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首先分析了我国高铁快运产品的特点,其次对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组织作业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抽象化描述其“门到门”运输全过程,为后续构建服务网络奠定基础。最后确定了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内容,并对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两阶段的运输方案编制方法。(2)构建了高铁快运“门到门”动态时空服务网络模型,给出了一种适应时空服务网络的K短路由搜索算法。在设计径路搜索算法前,对已构建的基础服务网络进行预处理,构建了包含支线公路运输服务和干线铁路运输服务的高铁快运“门到门”时空服务网络。然后结合Dijkstra算法,基于小根堆优化的A-Star算法,以时效性为核心,给出了一种适应时空服务网络的K短路由搜索算法。最后采用C#程序语言实现路由方案生成算法。(3)基于生成的路由方案备集,构建了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模型。该模型是以运输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需求总量、列车装载能力、车站日作业能力、路径运输时效为约束,模型的决策变量为分配在各径路上的货流量,其本质是把货流配载到具体的高铁列车上。然后通过C#语言调用Cplex 12.7引擎编程实现了模型的求解。(4)实例分析,以京沪高速铁路网络为例,根据其2019年8月份的相关运营数据,构建了含有11370个时空网络节点和35330条“服务弧”的时空服务网络,利用K短路由搜索算法和运输方案编制模型,求解得到了需求OD的可行路由方案集合及运量分配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推论,验证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刘文迪[7](2020)在《基于送达时效的快运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货运市场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大宗货物的运输需求已经大幅下降,而以“小批量”、“多批次”、“短时效”为特点的高附加值货物近几年增长迅速,这类货物对运输时效、运输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铁路总公司进行了货运组织改革,组织开行了高铁快递、货物快运班列等多种快捷货物运输产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依然无法与公路、航空运输企业形成竞争,这也就导致了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极低,因此有必要推出新型铁路货运产品来挽回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学者在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班列开行方案的优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且研究成果已经相当成熟。在构建的开行方案模型中,目标函数多以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最低、收益最大为优化目标,这对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在调整优化快运班列开行方案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纵观总体,现有的研究当中对快运班列开行方案进行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铁路运输企业的收益,对货主的差异化需求考虑较少,尤其是送达时效方面,所以建立一套满足市场需求的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的开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本文对基于送达时效的快运班列开行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我国货运市场的需求现状,从狭义的角度阐述了快捷货物的范畴,并且讨论了快捷货物运输的需求特点,以此得出目前我国铁路货运产品供给的不足之处。同时结合我国铁路运输设备的现状,分别从经济、政策、技术三方面对货运班列的开行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我国铁路快运业务的发展现状,针对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的开行特点提出了组织模式的优化改进方法,并且对其运输作业流程进行探讨。接着讨论了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开行方案的编制理论,分别从编制内容、影响因素以及编制原则对其进行分析。在编制内容方面依据送达时效的不同等级将快运班列分为当日达、次晨达、次日达、隔日达。通过对快运班列运输作业流程的时间进行分析,得到不同等级班列的最长途中行驶时间以及最长服务半径。最后利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确定了一、二、三级节点,结合我国现有的铁路运输网络构建了快捷货物运输服务网络。通过对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的开行区段、编成辆数、服务频率进行分步骤优化研究,构建了以最大化运输收入、最小化运输成本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在模型中利用快运班列的编成辆数与服务频率无法同时达到最大来对市场需求以及铁路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优化。最后通过算例设计,得到了最优开行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验证了基于送达时效的快运班列开行方案的可行性。
梁海云[8](2020)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服务满意度的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初级阶段,中国铁路承担着经济建设和军事运输的双重任务,服从计划经济的统一布局是铁路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样的特点曾经保障了中国铁路路网结构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不断地壮大、优化,但也伴生了急需改进的一些问题。由于铁路运输的部分垄断优势,多年以来无论是铁路企业自己,还是有运输需求的客户,都默认铁路系统是有特殊优势的一方,铁路高高在上,客户敢怒不敢言。在新经济时代,政企分开是铁路改革的第一步,投入市场大潮的铁路企业显得极为不适应,运量暴跌连年亏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企业内部多数人员还有“等、靠、要”的思维定势作祟,观望大于行动,导致企业改革步伐缓慢,在经营模式和市场竞争水平、服务意识方面落后于其他运输企业;另一方面,社会舆论认为铁路“船大难掉头”,铁路运输企业“脸难看、事难办”的标签牢固不破,造成企业自主寻找货源困难重重,货运效益增速遇到极大瓶颈。客户和企业的关系紧张矛盾突出,问题都指向铁路运输服务满意度差,因此本文选定以铁路运输服务满意度提升策略为研究目标。论文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作为基础工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货运服务满意度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梳理、归类。研究过程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方案的设计以及数据分析;最后结合评价结果综合分析,确定提高货运服务满意度的关键点,并以此为导向为其制定具体可行的服务满意度提升策略。在策略实施当中,通过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来保障提升策略落实到地,以期提高顾客满意度并有效转化成经济效益。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服务管理提供数据参考,为企业决策推波助力;通过满足服务需求,实现顾客忠诚,最终使得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受限于铁路行业货物运输的闭环运营方式,外界研究人员获取铁路货物运输服务的资料较为困难,难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导致现有的研究成果里有关铁路企业货运服务满意度问题的理论仍存在片面性,因此理论研究应用于指导实践也是少之又少。本文旨在提出实际的解决策略改善铁路货运满意度水平,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实际帮助,同时也为其它铁路局提供有益的参考。
侯吉[9](2020)在《基于大数据的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不断进行改革调整,货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运输市场的需求,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积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铁路运营部门通过发展“前店后厂”和“实货制”模式,大力精简货物承运办理程序,加强与客户的信息沟通,努力提高货物运输的服务质量。然而在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逾期到达的问题依然成为制约铁路提升货运服务质量的关键“痛点”。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在铁路运输领域也方兴未艾,铁路运营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海量货车运行记录数据,对研究分析铁路货运全程各作业环节作业时间及其对时效性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因此本文主要内容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首先分析了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内涵,结合货运生产作业流程对时效性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同时,对比铁路货物运到期限,分析时效性在评价货运生产与服务水平方面的优越性。最后结合大数据理论,提出基于大数据的货运时效性分析方法及流程。(2)以时效性内涵为基础,结合铁路货物运输生产作业流程与内容,本文先后阐述了车站时效性和区间运行时效性内涵。针对我国铁路货物运输既有的各生产环节责任时间分配不清的现状,利用实际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数据,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货物运输责任时间划分方法,给出运输责任时间和保障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阐述关联规则定义,对关联规则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给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的数据处理流程。分析铁路货物运输实际运输过程中的记录数据结构及关键信息属性,提出基于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的货运时间可靠性分析方法。本研究内容得到的不同货物产品运输时间可靠性为第四部分研究中货运产品时效性计算打下坚实基础。(4)考虑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因素,分析时效性对客户选择货运产品的影响关系,从铁路运输生产部门角度,以实现货运生产收入最大化为目标,提出考虑时效性的货运产品价格设计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上述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
曾玮[10](2020)在《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到2018年底已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国内发车城市56个,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成本居高不下和回程货源不足等问题。开行成本过高和回程货源不足导致大部分班列需要政府补贴才能维持运营。因此,通过研究中欧班列广义费用构成和分析回程运输组织的影响要素对制定合理有效的发展策略以促进中欧班列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跨国集装箱联运广义费用函数,并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时间费用和财务费用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影响。其次,构建了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跨国集装箱联运竞争力指数模型,用于分析现状中班列的适运货物类型,并以此分析各因素对班列竞争力的影响。最后,考虑回程运输价格和运量的相互关系,构建了中欧班列全过程盈利分析模型,测算不同补贴力度下实现盈亏平衡所对应的回程运价、重车比例和成本。本文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特点,从多主体性、业务场景多样化和业务性质复杂化这三个角度分析了跨国集装箱联运与国内集装箱运输的差异。对比分析了跨国集装箱班列及海陆联运这两种不同跨国集装箱联运运输组织过程,建立了跨国集装箱班列和海陆集装箱联运的时间测算模型和财务费用模型,据此构建了相应联运模式的广义费用函数,并通过构建实际案例对其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影响跨国集装箱班列全程运输时间主要有铁路运输时间、通关时间、换装时间和运至装卸区时间,其中铁路运输时间占60%~68%。若能与各国进行谈判协商,设立相应的专门窗口,将大幅缩短通过时间,提升运输效率。班列各环节财务费用在全过程费用中的占比中运输费用为主要费用,占比为90%以上,由于国外铁路运输费率与国内铁路运输费率相比较高,与中欧班列过境国家洽谈过境费用,降低班列在国外路段的运输费率,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跨国集装箱班列财务费用10%~20%。(2)基于货物价值特性对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进行研究。根据实际调研数据和货物的价值特性理论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送的货物进行分类,基于经济学领域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理论,构建了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指数模型,研究了跨国集装箱班列的适运货物,分析了跨国集装箱班列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竞争力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随着货物价值的增加,货物本身对运费的承受能力上升,且对运输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跨国集装箱班列快速、可靠等优势能够补偿其高运价的劣势,从而提升跨国集装箱班列的相对竞争力。当班列运送的货物价值发生变化时,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对应的腹地范围变化明显大于非时间敏感类。货物价值增加10万元/40GP箱,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对应的班列腹地范围增加120km,非时间敏感类货物对应的班列腹地范围增加50km,表明跨国集装箱班列更适合运输时间中度敏感类货物。(3)构建了班列全过程的盈利计算模型,分析了回程货物的竞争力以及回程收入(回程运价、回程重车比例)对盈利水平的影响。最后,针对政府财政补贴可能逐步下降乃至取消的情形,通过分析盈亏平衡条件下的回程班列价格和重车比例,研究了中欧班列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研究表明,班列对于时间中度敏感类中的低资金价值回程货物和非时间敏感类货物,与海陆联运方式存在较大的竞争,需适当下降回程运价或减少回程运输时间,以吸引该类回程货物。当逐渐降低回程运价时,盈亏平衡所对应的回程重车比例逐渐上升,但当回程重车率升至100%时,继续减少回程运价将导致亏损,因此,需结合回程货源和成本,确定合适的回程运价。通过提高回程重车率对于缓解政府补贴下降影响的效果有限,需从通过提高班列的收入和减少成本两个方面来弥补减少的补贴额。全文共有:图68幅,表34个,参考文献121篇。
二、提高铁路货物及时送达可靠性的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铁路货物及时送达可靠性的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时空隧道的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列车编组计划 |
1.2.2 车流接续计划 |
1.2.3 预留时间分配 |
1.2.4 运输服务优化 |
1.2.5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2 基于时空隧道的铁路运输组织方案设计 |
2.1 基于时空隧道的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的提出 |
2.1.1 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 |
2.1.2 运输组织方案实施基础 |
2.1.3 铁路时空隧道运输生产过程 |
2.2 基于时空隧道的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编制方法 |
2.2.1 设计总体流程框架及原则 |
2.2.2 最小货物送达时间测算 |
2.2.3 可分配预留时间计算 |
2.2.4 基于时空隧道的流线结合方案 |
2.3 本章小结 |
3 预留时间分配模型构建 |
3.1 基于PERT的货物送达时间测算方法 |
3.1.1 铁路货物运输生产网络图 |
3.1.2 货物送达时间的三时测算方法 |
3.2 基于背包问题的预留时间分配模型 |
3.2.1 问题描述 |
3.2.2 符号定义 |
3.2.3 模型建立 |
3.3 参数确定 |
3.4 求解算法 |
3.5 算例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4 时空隧道组织方案模型构建 |
4.1 时空隧道网络设计 |
4.2 基于时空隧道的流线结合模型 |
4.2.1 问题描述 |
4.2.2 符号定义 |
4.2.3 模型建立 |
4.3 求解算法 |
4.3.1 模型复杂性分析 |
4.3.2 算法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时空隧道方案算例分析 |
5.1 基本情况 |
5.1.1 东北路网概况 |
5.1.2 路网基础数据 |
5.2 求解结果 |
5.3 结果分析 |
5.3.1 改编作业分析 |
5.3.2 车流接续时间分析 |
5.3.3 预留时间分析 |
5.3.4 送达准时性分析 |
5.3.5 时空隧道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各技术站间路径和距离 |
附录 B 最优编组方案 |
附录 C 货物列车开行方案 |
附录 D 接续列车车次计划及预留时间分配计划 |
附录 E 需求车流的时空隧道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文献检索情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思路 |
2 铁海快线运价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
2.1 铁海快线发展现状分析 |
2.1.1 铁海快线发展现状 |
2.1.2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发展现状 |
2.1.3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发展存在问题 |
2.2 铁海快线运价体系发展现状 |
2.2.1 铁海快线运价体系组成 |
2.2.2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价格体系存在问题 |
2.3 本章小结 |
3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策略分析 |
3.1 铁路集装箱运价浮动机制分析 |
3.1.1 铁路货物运价形成机制及运价体系 |
3.1.2 铁路集装箱运价浮动政策 |
3.1.3 铁路集装箱运价浮动模式 |
3.2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必要性及存在问题 |
3.2.1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必要性分析 |
3.2.2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存在问题 |
3.3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策略确定 |
3.3.1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遵循原则 |
3.3.2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思路确定 |
3.3.3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方法确定 |
4 盈亏平衡条件下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模型 |
4.1 问题描述 |
4.2 铁海快线付费支出分析 |
4.3 铁海快线盈亏平衡运价浮动模型建立 |
4.3.1 铁海快线产品的收入分析 |
4.3.2 铁海快线盈亏平衡运价浮动模型 |
4.4 铁海快线盈亏平衡运价浮动模型参数取值 |
4.5 铁海快线盈亏平衡运价浮动分析 |
4.5.1 运输效益与运价浮动的关系分析 |
4.5.2 运输里程与运价浮动的关系分析 |
4.5.3 标准箱箱型与运价浮动的关系分析 |
5 市场竞争条件下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模型 |
5.1 问题描述 |
5.2 基于市场细分的铁海快线产品分担率确定 |
5.2.1 基于客户选择的铁海快线市场细分 |
5.2.2 基于市场细分的铁海快线产品分担率计算 |
5.3 市场竞争条件下铁海快线运价浮动双层规划模型建立 |
5.4 求解算法 |
5.4.1 双层规划模型常用求解算法 |
5.4.2 粒子群优化算法思路设计 |
6 城厢-钦州港东铁海快线运价浮动实例分析 |
6.1 城厢-钦州港东铁海快线货运市场分析 |
6.2 盈亏条件下城厢-钦州港东铁海快线运价浮动模型计算 |
6.2.1 铁路价格与成本确定 |
6.2.2 模型结果 |
6.3 市场竞争条件下城厢-钦州港东铁海快线运价浮动模型计算 |
6.3.1 基于客户选择的铁海快线市场细分结果 |
6.3.2 效用函数确定 |
6.3.3 模型结果及分析 |
6.3.4 灵敏度分析 |
6.4 铁海快线产品运营建议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主要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客户偏好调查问卷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运输结构合理化背景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当前货物运输结构现状分析 |
1.2 国内外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
1.2.1 国内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
1.2.2 国外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
1.3 国内外快捷货物运输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内外快捷货物运输载体研究现状分析 |
1.3.2 国内外包裹快捷运输研究现状分析 |
1.3.3 国内外集装箱运输研究现状分析 |
1.3.4 国内外货运量预测研究现状分析 |
1.4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1.4.2 本文创新点 |
1.4.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2 新型可伸缩托盘的设计 |
2.1 托盘概述 |
2.1.1 托盘的分类和材质 |
2.1.2 托盘的使用现状分析 |
2.1.3 托盘标准化 |
2.2 新型可伸缩托盘的设计 |
2.2.1 可伸缩托盘结构设计 |
2.2.2 可伸缩托盘的其他说明 |
2.2.3 基于Solidworks的载荷量分析 |
2.2.4 可伸缩托盘总结 |
2.3 本章内容小结 |
3 运量不充足情况下包裹集装件的铁路快捷运输 |
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3.2 旅客列车行李车开展包裹集装件快运基础问题分析 |
3.2.1 旅客列车行李车概述 |
3.2.2 包裹集装件装卸机械的作业时间确定 |
3.3 旅客列车行李车开展包裹集装件快运问题建模 |
3.3.1 问题描述 |
3.3.2 问题分析 |
3.3.3 问题建模 |
3.4 旅客列车行李车开展包裹集装件快运问题求解 |
3.4.1 GRASP概述 |
3.4.2 GRASP的构建阶段 |
3.4.3 GRASP的本地搜索阶段 |
3.5 算例及计算结果 |
3.5.1 算例基础数据 |
3.5.2 算例分配方案结果及分析 |
3.6 本章内容小结 |
4 铁路货运量预测方法研究 |
4.1 铁路货运量预测的意义 |
4.2 铁路货运量预测新方法 |
4.2.1 预测方法概述 |
4.2.2 数据分解参数的设定 |
4.2.3 果蝇优化算法(FOA) |
4.2.4 核极限学习机 |
4.2.5 优化的核极限学习机 |
4.2.6 混合算法框架 |
4.3 铁路货运量预测实例效果评价标准 |
4.3.1 数据描述 |
4.3.2 效果评价标准 |
4.4 铁路货运量预测实验设计 |
4.4.1 实验设计一 |
4.4.2 实验设计二 |
4.4.3 实验设计三 |
4.4.4 预测结果分析 |
4.5 本章内容小结 |
5 旅客列车化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 |
5.1 开行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可行性分析 |
5.1.1 铁路在我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中的现状分析 |
5.1.2 提高铁路港口集装箱集疏运比重的意义 |
5.1.3 当前铁路运输能力利用率分析 |
5.2 旅客列车化集装箱集疏运专列概述 |
5.2.1 专列开行特点 |
5.2.2 专列开行需注意的问题 |
5.3 港口吞吐量数据处理和集疏运站点选择 |
5.3.1 上海港年吞吐量数据处理 |
5.3.2 港口400 公里辐射范围内城市划分 |
5.3.3 港口辐射范围内集疏运办理站OD吞吐量确定 |
5.4 旅客列车化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多目标规划建模 |
5.4.1 多目标规划模型基本描述 |
5.4.2 多目标规划模型构建 |
5.5 求解算法 |
5.5.1 解的编码,解码和约束条件的处理 |
5.5.2 改进的NSGA-Ⅱ算法 |
5.6 上海港旅客列车化集装箱集疏运专列开行方案实例 |
5.7 本章内容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影响运到时间的因素与研究现状 |
1.2.1 影响到时间中影响结果的可能因素 |
1.2.2 对于货物运到时间预测需求 |
1.2.3 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难点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5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 本章小结 |
2 铁路货物运到时限计算业务及运到时间预测相关技术基础 |
2.1 现有货物运到时限计算方法 |
2.1.1 发车作业时间 |
2.1.2 运输时间 |
2.1.3 技术作业时间 |
2.1.4 总体时间计算 |
2.1.5 不足之处 |
2.2 时间序列分析法 |
2.2.1 主要步骤 |
2.2.2 不足之处 |
2.3 时空隧道算法 |
2.3.1 空间网络模型说明 |
2.3.2 时间网络模型说明 |
2.3.3 总体时间计算 |
2.3.4 不足之处 |
2.4 随机森林算法 |
2.4.1 随机森林算法主要步骤 |
2.4.2 随机森林算法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3 货物运到时间预测数据预处理 |
3.1 大数据技术简介 |
3.2 环境配置 |
3.3 数据处理 |
3.4 特征向量选择 |
3.5 车辆报文的预处理 |
3.6 历史报文库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铁路货物运到时间建模与案例计算 |
4.1 随机森林回归建模 |
4.2 案例计算 |
4.2.1 张兰-定边货物到达时间的预测 |
4.2.2 整体计算 |
4.2.3 准确率计算 |
4.2.4 误差分析 |
4.2.5 案例分析 |
4.3 车辆调度紧急程度界定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SERVPERF方法的现代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服务质量研究综述 |
1.2.2 满意度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服务质量与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 服务质量 |
2.1.1 服务与质量 |
2.1.2 服务质量的概念和特点 |
2.2 服务质量测评模型与方法 |
2.2.1 服务质量感知模型 |
2.2.2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
2.2.3 IPA模型 |
2.3 铁路货运服务评价方法 |
2.3.1 AHP评价方法 |
2.3.2 SERVQUAL评价方法 |
2.3.3 SERVPERF评价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铁路现代货运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 |
3.1 我国铁路现代货物运输服务体系 |
3.1.1 铁路货运服务的含义及特征 |
3.1.2 铁路现代货物运输服务流程 |
3.2 铁路现代货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3.3 铁路货运员工满意度测评体系分析 |
3.4 SERVPREF评价方法具体步骤 |
3.4.1 样本统计性描述 |
3.4.2 信度检验 |
3.4.3 权重计算 |
3.4.4 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
3.4.5 综合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包头货运中心服务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
4.1 包头货运中心简介 |
4.2 调查方案设计 |
4.2.1 问卷设计 |
4.2.2 调查方式 |
4.3 铁路现代货运服务质量评价 |
4.3.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3.2 数据分析 |
4.3.3 权重计算 |
4.3.4 服务质量评价结果 |
4.3.5 综合分析评价 |
4.4 铁路货运员工满意度评价 |
4.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4.2 数据分析 |
4.4.3 权重计算 |
4.4.4 员工满意度得分 |
4.5 综合分析评价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铁路现代货运服务质量提升方法和建议 |
5.1 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
5.1.1 转变服务思想意识,及时反馈客户需求 |
5.1.2 拓展增值服务,提高员工业务水平 |
5.1.3 开拓物流市场,实行灵活议价 |
5.1.4 强化货损理赔服务,加强客户投诉处理 |
5.1.5 加强时效性建设,打造具有铁路特色的运输品牌 |
5.2 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 |
5.2.1 提高工作待遇 |
5.2.2 完善职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 |
5.2.3 营造公平的工作氛围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1 铁路货运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
附录2 |
(6)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方法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高铁快运相关问题的研究 |
1.2.2 货运服务网络设计问题研究 |
1.2.3 铁路“门到门”运输相关问题研究 |
1.2.4 既有研究现状总结 |
1.3 论文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相关问题分析 |
2.1 高铁快运业务产品分析 |
2.1.1 高铁快运现有产品体系 |
2.1.2 高铁快运产品服务等级的定义 |
2.1.3 既有旅客列车运行图与不同服务等级产品之间的关系 |
2.2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组织作业流程分析 |
2.2.1 前端交接和末端交付作业流程 |
2.2.2 高铁快运干线运输组织 |
2.2.2.1 高铁快运干线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2.2.2.2 高铁快运干线运输组织作业流程 |
2.2.3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全过程特征抽象分析 |
2.3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过程分析 |
2.3.1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内容 |
2.3.2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影响因素分析 |
2.3.3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流程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高铁快运“门到门”路由方案生成优化算法研究 |
3.1 问题描述 |
3.2 基于旅客列车时刻表的高铁快运“门到门”服务网络构建方法 |
3.2.1 高铁快运“门到门”服务网络的构建 |
3.2.2 高铁快运“门到门”服务网络中节点和弧段之间的关系 |
3.2.3 高铁快运“门到门”服务网络的特点 |
3.3 高铁快运“门到门”时空服务网络中包含的数据信息 |
3.4 时空服务网络下基于A-STAR算法的路由方案生成算法 |
3.4.1 运输径路的类别和相关参数标定 |
3.4.1.1 径路的类别 |
3.4.1.2 径路的相关参数标定 |
3.4.2 路由搜索的基本原则和限定条件 |
3.4.3 改进的A-Star算法基本思想 |
3.4.4 基于A-Star算法的路由搜索算法求解K短路 |
3.4.4.1 动态时空服务网络预处理 |
3.4.4.2 基于A-Star算法的路由搜索算法求解K短路 |
3.4.5 时空服务网络中的不合理径路筛选算法 |
3.4.5.1 重复径路筛除算法 |
3.4.5.2 折返径路筛除算法 |
3.5 数据结构设计及C#程序语言实现算法 |
3.6 本章小结 |
4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优化模型构建 |
4.1 问题描述 |
4.2 模型一般性假设和求解目标 |
4.2.1 模型一般性假设 |
4.2.2 模型求解的目标 |
4.3 相关变量说明 |
4.4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模型构建 |
4.4.1 目标函数 |
4.4.2 约束条件分析 |
4.5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模型求解算法 |
4.6 本章小结 |
5 实例分析 |
5.1 实例中基础数据的准备 |
5.2 算法和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取值 |
5.3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 |
5.3.1 高铁快运“门到门”路由方案库生成 |
5.3.2 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的确定 |
5.4 本章小节 |
6 结论和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K短路由搜索算法核心代码 |
附录 B 运输方案编制模型求解算法核心代码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送达时效的快运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概述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小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2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总体分析 |
2.1 铁路快捷货物需求分析 |
2.1.1 铁路快捷货物的定义 |
2.1.2 铁路快捷货物特点 |
2.1.3 铁路快捷货物组织流程 |
2.2 铁路快捷货运供给分析 |
2.2.1 铁路快捷货运组织现状 |
2.2.2 铁路快捷货运存在的问题 |
2.3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
2.3.1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业务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
2.3.2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业务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
2.3.3 铁路快捷货物运输业务的政策可行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的组织模式及服务网络 |
3.1 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的运输组织模式 |
3.1.1 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运输组织模式调整 |
3.1.2 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的计划编制 |
3.1.3 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的作业流程优化 |
3.2 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开行方案 |
3.2.1 开行方案意义 |
3.2.2 开行方案内容 |
3.2.3 开行方案影响因素 |
3.2.4 开行方案建模机理分析 |
3.3 基于送达时效快运班列服务网络 |
3.3.1 服务网络设计的研究内容 |
3.3.2 服务网络设计的影响因素 |
3.3.3 服务网络构建依据 |
3.3.4 节点城市等级划分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送达时效的快运班列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
4.1 开行方案内容的优化 |
4.1.1 开行区段的确立依据 |
4.1.2 编成辆数的确立原则 |
4.1.3 开行方案编制思路 |
4.2 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建立 |
4.2.1 模型问题描述 |
4.2.2 模型假设 |
4.2.3 符号和参数 |
4.2.4 优化目标 |
4.2.5 约束条件 |
4.3 模型求解方法 |
4.3.1 模型求解复杂度分析 |
4.3.2 模型求解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送达时效的快运班列开行方案算例 |
5.1 路网结构及数据参数 |
5.1.1 算例设计 |
5.1.2 数据参数 |
5.2 算例求解及结果分析 |
5.2.1 求解过程 |
5.2.2 最优开行方案 |
5.2.3 案例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Lingo核心程序 |
(8)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服务满意度的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意义与创新 |
1.3.1 研究意义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服务满意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服务满意度的概述 |
2.1.1 服务的特征 |
2.1.2 服务满意度的内涵 |
2.2 服务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
2.2.1 瑞典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
2.2.2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
2.2.3 欧盟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
2.3 运输业服务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兰州局集团货物运输服务现状 |
3.1 企业概述 |
3.1.1 企业简介 |
3.1.2 业务简介 |
3.2 服务现状 |
3.2.1 机构设置 |
3.2.2 客户分级 |
3.2.3 服务流程和关键要素 |
3.2.4 服务管理制度和规范 |
3.3 服务满意提升的必要性 |
3.3.1 服务环境分析 |
3.3.2 必要性分析 |
第四章 兰州局集团货物运输服务满意度评价 |
4.1 服务满意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评价原则 |
4.1.2 评价指标和问卷设计 |
4.1.3 评价的组织和实施 |
4.2 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
4.2.1 问卷的统计分析 |
4.2.2 服务满意度调查访谈分析 |
4.3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向 |
4.3.1 主要问题 |
4.3.2 原因分析及应对方向 |
第五章 兰州局集团货物运输服务满意度提升策略 |
5.1 原则及设计思路 |
5.1.1 原则 |
5.1.2 设计思路 |
5.2 满意度的提升策略 |
5.2.1 有形性提升策略 |
5.2.2 可靠性提升策略 |
5.2.3 响应性提升策略 |
5.2.4 保证性提升策略 |
5.2.5 移情性提升策略 |
第六章 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 |
6.1 实施计划 |
6.1.1 方案制定阶段 |
6.1.2 组织实施阶段 |
6.1.3 总结推广阶段 |
6.2 保障措施 |
6.2.1 资金保障 |
6.2.2 人才保障 |
6.2.3 组织保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附录A 兰州局集团货物运输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B 服务满意度调查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基于大数据的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铁路货运时效性相关研究 |
1.2.2 大数据理论及相关研究 |
1.3 论文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概念与设计原则 |
2.1 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内涵 |
2.1.1 货物运输时效性概念界定 |
2.1.2 货物运输时效性的影响因素 |
2.2 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与货物运到期限关系 |
2.2.1 货物运到期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2 运到期限在评价货运生产水平的不足 |
2.3 铁路货物运输大数据处理流程 |
2.3.1 大数据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
2.3.2 大数据处理流程 |
2.4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时效性设计原则 |
2.4.1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 |
2.4.2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设计原则 |
2.4.3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时效性设计考虑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大数据的货物运输时效性分析 |
3.1 货物运输时效性分析 |
3.1.1 车站时效性 |
3.1.2 区间运输时效性 |
3.2 基于大数据的货物运输时效性责任划分方法 |
3.2.1 基于大数据的货运过程时限响应能力分析 |
3.2.2 货物运输责任时间及责任保障率计算方法 |
3.3 算例分析 |
3.3.1 货物运输作业数据预处理 |
3.3.2 货物运输生产过程时间分布 |
3.3.3 货物运输责任时间划分和责任保障率计算 |
3.3.4 与传统时间分配方法的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货物运输时间可靠性分析 |
4.1 关联规则挖掘理论 |
4.1.1 关联规则定义 |
4.1.2 关联规则处理流程 |
4.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时间可靠性分析方法 |
4.2.1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货车装卸作业可靠性分析 |
4.2.2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货运区间时间可靠性分析 |
4.3 算例分析 |
4.3.1 铁路货运生产数据集 |
4.3.2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考虑时效性的铁路货运产品价格设计方法 |
5.1 问题描述 |
5.2 考虑时效性的货运产品价格设计模型 |
5.2.1 模型参数 |
5.2.2 模型构建 |
5.3 求解算法设计 |
5.3.1 基于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 |
5.3.2 基于微进化算法的求解算法 |
5.4 算例分析 |
5.4.1 衡阳北至江村货运需求现状 |
5.4.2 参数标定 |
5.4.3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铁路货车装卸记录预处理流程代码 |
附录B 铁路货车随列车到发记录预处理命令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陆地跨国集装箱联运发展策略研究 |
2.2 集装箱联运广义费用相关研究 |
2.3 集装箱联运竞争力相关研究 |
2.4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3 跨国集装箱联运广义费用函数建模与分析 |
3.1 跨国集装箱联运的运输组织过程 |
3.1.1 问题背景 |
3.1.2 跨国集装箱班列的运输组织过程 |
3.1.3 海陆集装箱联运的运输组织过程 |
3.2 跨国集装箱班列的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2.1 问题描述及符号说明 |
3.2.2 时间测算模型 |
3.2.3 财务费用计算模型 |
3.2.4 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3 海陆集装箱联运的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3.1 问题描述及符号说明 |
3.3.2 时间测算模型 |
3.3.3 财务费用计算模型 |
3.3.4 广义费用函数模型 |
3.4 案例分析 |
3.4.1 案例描述及参数说明 |
3.4.2 跨国集装箱联运分析 |
3.4.3 时间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影响 |
3.4.4 财务费用对跨国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跨国集装箱班列市场竞争力分析 |
4.1 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竞争力理论基础 |
4.1.1 货物价值特性及分类 |
4.1.2 货物价值特性函数描述 |
4.1.3 竞争力概述 |
4.1.4 竞争力模型研究现状 |
4.2 基于货物价值特性的竞争力指数模型构建 |
4.2.1 问题描述 |
4.2.2 模型假设 |
4.2.3 模型构建 |
4.3 基于竞争力指数模型的跨国集装箱班列适运货物分析 |
4.3.1 现状分析 |
4.3.2 货物时间价值曲线标定 |
4.3.3 跨国集装箱班列适运货物品类分析 |
4.4 跨国集装箱班列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4.4.1 政府补贴对竞争力的影响 |
4.4.2 运输时间对竞争力的影响 |
4.4.3 运输费用对竞争力的影响 |
4.4.4 货运距离对竞争力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回程运输组织对跨国集装箱班列盈利能力的影响 |
5.1 回程班列组织概述 |
5.2 回程运输对全过程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5.2.1 回程班列财务费用分析 |
5.2.2 回程班列对全过程周转的影响分析 |
5.2.3 班列全程盈利计算模型构建 |
5.3 回程货物品类及竞争力分析 |
5.3.1 回程货物概述 |
5.3.2 回程货物竞争力分析 |
5.3.3 回程运价对货物运量影响分析 |
5.4 回程收入对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1 回程重车比例对班列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5.4.2 回程运价变化及对班列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
5.5 政府补贴逐步退出下回程班列组织研究 |
5.5.1 政府补贴逐步退出机制下提高收入分析 |
5.5.2 政府补贴逐步退出机制下减少成本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工作及结论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提高铁路货物及时送达可靠性的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时空隧道的规划型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方案研究[D]. 董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铁海快线运价浮动研究[D]. 王志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运输结构合理化背景下铁路快捷货物运输组织方法研究[D]. 杨菊花.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4]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铁路货物运到时间预测研究[D]. 邓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基于SERVPERF方法的现代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张晨宇.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6]高铁快运“门到门”运输方案编制方法优化研究[D]. 牛凯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基于送达时效的快运班列开行方案优化研究[D]. 刘文迪.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8]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服务满意度的提升策略研究[D]. 梁海云. 兰州大学, 2020(01)
- [9]基于大数据的铁路货物运输时效性研究[D]. 侯吉.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国际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问题研究[D]. 曾玮. 北京交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