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苏汤治疗小儿感冒虚寒

参苏汤治疗小儿感冒虚寒

一、参苏饮治疗小儿虚证感冒(论文文献综述)

李福[1](2021)在《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全面收集整理兰茂《医门揽要》《滇南本草》中的补益方药,充分利用中医辨证补虚的思想,深入挖掘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药性规律、配伍规律、类方运用等内在规律以及融合药食两用补虚的思想,结合社会补益思想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对兰茂辨治虚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研究,探究虚证治疗的新思路,为临床诊治虚证提供更好的指导,也丰富“滇南医学”的内涵,对于进一步挖掘整理云南民族医药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和数据挖掘研究方法相结合,梳理虚证论治的学术源流,及现代学者对于兰茂补益学术思想的研究,将《医门揽要》中的补益方药及《滇南本草》中的补益药物、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录入Microsoft 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统计,《医门揽要》统计数据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并运用数据挖掘功能对用药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等统计分析;《滇南本草》统计数据需运用Excel表格进行归类分析,进而全面总结兰茂辨治虚证的用药特点。结果:统计《医门揽要》中辨治虚证的方药(又称为补益方药)纳入研究范围补益方剂共165首,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为肾气丸类方49次(肾气丸35次,济生肾气丸14次),位居第一,都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对165首方剂共1545味药物四气频次统计,性温的药物出现784次(50.74%),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五味频次统计,味甘的药物出现962次(62.26%),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的功效频次的统计,发现具有健脾功效的药物频次为126次(8.15%),位居第一;对补益药物配伍频次统计,人参、白术同现频次58次(置信度0.87.支持度0.39),位居第一。通过对《滇南本草》补益药物进行统计分析,在《滇南本草》506味药物中明确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多达235味,占全书的46.44%。补益药物主要分为补益气血阴阳、补益五脏药、补益养生药、补脾胃药、补五劳六极七伤药、妇人病补益药等。按四气五味划分,补益药物四气频次依次为温性药物84次(35.74%),位居第一;补益药物五味中甘味药物147次(62.55%);出现频次最多;《滇南本草》中纳入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范围共128味;其中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四气频次中平性药物出现49次(38.28%),位居第一,温性药物出现46次(35.94%),位居第二,平性药物与温性药物出现频次接近;补益药物五味中甘味药物出现的频次为104次(81.25%),位居第一。结论:1.兰茂在虚证的病因病机上,认为饮食失调、酒色房劳、邪正斗争、失治误治、五劳六极七伤均可致虚,注重阐述脾肾、气血阴阳亏虚在虚证发病中的影响;诊断上重视望色切脉辨治虚证。2.兰茂在虚证的治疗上注重“三因制宜”补虚;辨证补虚:针对邪盛为主兼正虚,主张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针对正气亏虚为主兼感邪,主张扶正为主,兼以祛邪的不同治则。以气血为本,强调“见血休治血,气足血自安”,重视“调补”;以阴阳为纲,重视脾肾,平调五脏;补益脾胃重在合治。3.兰茂补虚药物药性以甘、温为首,功效多以健脾为特色,组方用药以培补正气为重点,重视药食两用补虚,提倡补益养生。通过对兰茂辨治虚证的经验及用药特点的总结,丰富兰茂学术思想体系,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虚证的认识,并将兰茂辨治虚证的经验运用于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覃健杰[2](2021)在《加减参苏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加减参苏饮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证实加减参苏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可行性,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将明确诊断为CVA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加减参苏饮内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比较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积分、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的变化,并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进行验证,以此评价加减参苏饮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临床疗效。结果:1.咳嗽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的咳嗽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总积分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3.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积分比较:治疗前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CQ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CQ总积分、LCQ生理区域积分、LCQ心理区域积分和LCQ社会区域积分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4周的治疗后,两组的四项积分均比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显着(P<0.05)。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治疗前,治疗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数值下降更显着(P<0.05)。5.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VE1、FVE1/FVC的数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VE1、FVE1/FVC数值均比治疗前上升(P<0.05),且治疗组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4周治疗后,治疗组中达到临床控制的患者有5例,显效的患者有11例,有效的患者有21例,无效的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达94.87%;对照组中达到临床控制的患者有2例,显效的患者有5例,有效的患者有23例,无效的患者有7例,总有效率达81.08%。两组数据均表明治疗有效,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一步分析后发现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7.安全性观察:在4周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有患者出现生命征及血、二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情况,说明加减参苏饮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用于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加减参苏饮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有良好疗效,能更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指标,可作为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的有效方剂,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见毒副作用。

郭小娟[3](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尹贵蕾[4](2020)在《基于德尔菲法的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类及临床分布特征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德尔菲法初步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证候分类及辨识,为制定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奠定基础。2.通过对临床2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中医证候调查分析,评价其与问卷调查的一致性,为中医病证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并初步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的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以“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等作为检索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分析并归纳总结儿童流感的证候分类及辨识。2.问卷调查:以前期文献研究为基础,整理分析并设计出专家问卷调查表,包括证候名称及证候表现等内容,运用德尔菲法,向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领域对本病具有一定研究的儿科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采取赋予分值并提出书面补充意见的方式,共进行三次专家问卷调查,每轮问卷采用均数、等级和、不重要百分比、变异系数指标观测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形成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类及辨证依据。3.临床研究:参照前期研究,制定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门诊2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舌脉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及卡方检验,评价临床资料与问卷调查的一致性。结果:1.文献研究: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共获得中文文献22906篇,英文文献239篇,手工检索书籍及指南共9篇,总计获得文献23154篇,经过文献查重及筛选最终纳入文献39篇,相关中医证型62个。2.问卷调查:基于德尔菲法共进行三轮问卷调查。(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第一轮问卷调查,共发放44份问卷,回收44份,专家积极系数即回收率为100%,确定中医证型名称共11个,分别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湿遏卫气证,热毒炽盛证,邪毒犯胃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正虚邪恋证,气阴两伤证。(2)第二轮问卷调查发放44份问卷,回收39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8.6%,确定中医证型名称共9个,分别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邪毒犯胃证,热毒炽盛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邪陷厥阴证,正虚邪恋证。(3)第三轮问卷调查发放39份问卷,回收3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2.3%。对三轮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儿童流行性感冒共9个证型名称: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邪毒犯胃证,热毒壅肺证,邪陷厥阴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正虚邪恋证。3.临床研究:所收集200例流行性感冒患儿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7岁,男女比例约1:1。(1)按照证型出现的频次高低排序依次为: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风寒束表证、邪毒犯胃证四型。(2)按照证候出现频数的高低排序依次为:发热、咳嗽、倦怠乏力、流涕。(3)不同证型的证候表现各有侧重,除上述常见症状外,风寒束表证可见恶寒、喷嚏等症;风热犯卫证可见目赤、咽干、口干、舌红等症;外寒内热证可见恶寒、鼻塞、口干、咽痛、咽红等症;邪毒犯胃证可见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等症。(4)儿童流行性感冒的证型分布与儿童年龄、热势、流感病毒检测结果、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德尔菲法调查结果,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为9型,分别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邪毒犯胃证,热毒壅肺证,邪陷厥阴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正虚邪恋证。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儿童流行性感冒常见风热犯卫证、外寒内热证、风寒束表证、邪毒犯胃证四型,与德尔菲法调查研究基本一致;未见热毒壅肺证、邪陷厥阴证、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证、心阳虚衰证、正虚邪恋证等证型。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儿童年龄、热势、病毒检测结果、病程均无相关性。结果考虑与病例选择的局限性有关,有待于多中心、多区域、大样本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3.儿童流行性感冒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倦怠乏力、流涕等症。风寒束表证伴恶寒、喷嚏等;风热犯卫证伴目赤、咽干、口干、舌红等;外寒内热证伴恶寒、鼻塞、口干、咽痛、咽红等;邪毒犯胃证伴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

周珈伟,吕德,王武军,谢春光[5](2020)在《中医论治体虚感冒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感冒,中医或称"伤风""冒寒""重伤风"等,四季皆可发病。该病主分虚实,虽常以风寒、风热、暑湿等实性兼证为见,但体虚感冒仍是临床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对体虚感冒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总结,将体虚感冒分为气虚感冒、阳虚感冒、阴虚感冒、血虚感冒四种类型,并对四种类型虚证感冒的辨证论治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临床诊治和研究有所指导。

郭静[6](2020)在《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1.1对目前已发表的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进行系统评价,更大范围内、更精确评估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1.2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的系统评价中存在样本量少,方法学质量较低,设计不甚合理等特点,并且多没有体现中医药作为复杂干预措施在治疗上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本研究旨在针对普通感冒的中医特点设计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开展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3感毒清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其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究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下一步作用机制验证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2.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以下7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 Med、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纳入中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设计资料提取表,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遇到分歧与第三人讨论解决。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使用I2检验异质性,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则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临床异质性低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定量综合,对无法定量综合的数据进行定性描述。主要结局指标包括5天的治愈率、症状的消失时间/消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普通感冒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表偏倚使用SAS 7.8软件和Egger线性回归法进行检验。2.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本研究以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900026714。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采用R软件产生区组随机序列,将120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序列以不透光密封信封方式进行隐藏。两组分别接受感毒清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5天。以普通感冒治疗后两组受试者所有症状消失率、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事件为评价指标,评价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2.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感毒清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普通感冒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初步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分子作用机制。3.研究结果3.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部分纳入中药对照安慰剂,中药对照抗病毒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或其联合治疗以及中药联合祛痰止痉药对照祛痰止痉药单独使用的RCTs共29项,4196名受试者。纳入的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不高,其中12项(41.4%,12/29)研究报告了随机序列的生成,仅4项(13.8%,4/29)研究报告了随机隐藏,仅4项(13.8%,4/29)研究实施了盲法,其中3项设置了研究者和受试者盲法,1项研究设置了受试者盲法。7项(24.1%,7/29)研究报告了脱落失访情况,除1项研究无脱落失访外,其他6项研究中仅有1项进行了意向性分析,所有纳入研究中仅有1项(3.4%,1/29)进行了前瞻性注册,其他28项研究中,有3项(10.7%,3/28)研究结果部分报告的结局与方法部分拟报告的结局不同。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热感糖浆高剂量组显着提高治疗5天后发热(RR:0.05,95%CI:[0.00,0.97])、咽痛(RR:0.15,REM,95%CI:[0.04,0.61],I2=54%)、恶风(RR:0.11,FEM,95%CI:[0.02,0.62],I2=40%)、口渴(RR:0.27,FEM,95%CI:[0.13,0.59],I2=0%)症状的消失率,热感糖浆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银翘解毒片高剂量组能缩短开始治疗到总体症状消失的时间(h)(MD:-9,39,95%CI:[-11.83,-6.95]),高剂量更明显;抗感冒处方能缩短解热时间(h)(MD:-13.84,95%CI:[-23.41,-4.27]),且起效更快(h)(MD:-9,96,95%CI:[-17.63,-2.29])。与利巴韦林对照,葛根汤颗粒能够缩短病程(h)(MD:-6.76,95%CI:[-8.91,-4.61])且起效更快(h)(MD:-1.20,95%CI:[-1.93,-0.47]);加味小柴胡汤能够显着缩短解热时间(h)(MD:-91.20,95%CI:[-95.73,-86.67])、流涕(h)(MD:-60.96,95%CI:[-65.59,-56.33])、咳嗽(h)(MD:-72.00,95%CI:[-77.52,-66.48])、鼻塞的症状持续时间(h)(MD:-91.92,95%CI:[-96.91,-86.93])。与利巴韦林联合罗红霉素对照,加味银翘散能够缩短发热持续时间(h)(MD:-8.10,95%CI:[-12.59,-3.61]),起效更快(h)(MD:-1.67,95%CI:[-2.61,-0.73])。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能减少咽痛持续时间(h)(MD:-7.20,95%CI:[-13.85,-0.55])和发热持续时间(h)(MD:-12.00,95%CI:[-19.20,-4.80]);感冒清热颗粒能减少发热(h)(MD:-9.19,FEM,95%CI:[-12.77,-5.61],I2=0%)、流涕(h)(MD:-26.18,REM,95%CI:[-44.02,-8.35],I2=94%)和咳嗽持续时间(h)(MD:-47.39,REM,95%CI:[-87.20,-7.59],I2=98%)。与利巴韦林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解热时间仍有优势(h)(MD:-8.09,FEM,95%CI:[-12.30,-3.88],I2=0%)。纳入的研究中有18项研究报告了安全性结局,结果均显示中药与西药相比无差异(62.1%,18/29)。使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0.08,P=0.937和t=1.57,P=0.1913)。3.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1)基线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证候积分及证候频数等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缓解率:治疗5天后试验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95%,对照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72.41%,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天后普通感冒总体症状缓解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2.07%,两组比较,治疗3天后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状积分:治疗5天后试验组在改善普通感冒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方面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5天后各分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恶风寒、鼻塞、流涕、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5天后普通感冒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5.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5)安全性评价:此次研究中共有5例受试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共有3例。两组安全性评价分析,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6)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治疗5天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K细胞激活率、CD3+、CD4+免疫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仅在抑制IL-12浓度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IL-8指标浓度变化改善不明显(P>0.05)。试验组氧化应激指标SOD酶活性、GSH-PX、CAT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下降,这种指标变化趋势均符合机体抗氧化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善SOD酶活性和CA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筛选最终获得感毒清有效的活性成分共22个,其中,黄芪的有效化合物活性成分为16个,川射干活性成分有6个。最终得到感毒清-普通感冒共同靶点138个,主要调控PGR、NOS2、PTGS1、PTGS2、ESR2等靶基因,核心靶点与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相关。获得147个GO富集生物过程和149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4.研究结论4.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确切,与西药单独或联合使用相比,中药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方面更有优势。由于本研究纳入RCTs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较低,相关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s验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临床试验多不能体现中医药在治疗普通感冒中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这一特色,希望未来临床医生能针对中医特点设计更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4.2感毒清具有改善普通感冒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安全性较高的显着优势,是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尚缺乏相关指标能够论证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需要更多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究,为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进行知识储备。4.3感毒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病毒复制、抗氧化等多重药效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网络药理的抗感作用。但由于其是中药复方,现有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层面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侯玉[7](2019)在《咳嗽证治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针对学术界有关咳嗽辨证论治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诸如:一些行业标准和教材有关咳嗽证型论治的差异、不同行业标准的咳嗽分类标准不一致、一些行业标准与临床丰富的咳嗽证型相脱节等,拟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古代医籍等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修订咳嗽辨证论治标准,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方法(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开展研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包括:疾病国标、证候国标、治法国标。2)中医药行业标准,包括: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中医内科学教材、西医行业标准中的中医内容。3)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4)西医咳嗽诊疗指南。(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了解近年来临床咳嗽辨证论治的现状。(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古籍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制定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结果(1)对我国现行涉及咳嗽的4类标准研究发现:1)97版中医国标内容丰富而详实,但存在病证名分类不一致、疾病与证候术语分开、证候国标与治法国标所对应的证候不匹配、不同证候采用了类似的治法的问题。2)中医药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标准内容前后不衔接,所纳入证候内容数量不足(在7~9个之间,合并后仅计15个),与国标56个证候有着很大的差距,难以对应临床复杂的常见证候。3)中西医结合标准与之前另两类标准比较,存在的问题仍是常见证候部分缺失、证候命名标准不一、一些病证的脏腑重点不在肺脏等问题。通过对以上标准的比较、汇总,可以获得相对完整的咳嗽常见证候。而这一研究结果,会优于各资料来源原有的标准,更具代表性和完整性。(2)对2015年至2017年的3000篇临床文献的比较与研究,发现临床文献所涉及咳嗽证候更加丰富,不但远远超出了若干中医药行业标准,还与以上所汇总的4类标准证候存在异同。综合临床报道,结合先前汇总的各类标准所涉证候,将相近者合并、重复者删除,获得95个证候。这较之以上行业标准,更贴近临床实际。(3)对历代代表性中医药文献有关咳嗽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整理和研究,选取了64本含有咳嗽专篇的代表性中医古籍作为咳嗽病证名的数据来源,汇总两千年来有关咳嗽同病异证的主要证候与处方用药,并对出现频次高的中药及其性味功效、中药分类及其出现频次、针对不同病症咳嗽治疗中药的频次等予以刻画。(4)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调整并制定了92个咳嗽常见证候的辨证论治标准。该标准荟萃了以上3个文献源的辨证论治学术内容,引用了建国以来有关辨证论治研究的学术成果,为临床咳嗽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支持。结论通过对比研究,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医药行业对咳嗽辨证论治的经验和理论,有关理论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同时,也准确揭示了既往一些标准和文献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充分吸收各类资料长处的基础上,参考有关辨证论治标准制定理论,制定了较为完备、实用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本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即通过对咳嗽当代国标、中西医各类标准或指南、教材、临床报道等开展理论研究,进而对古医籍有关咳嗽相关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常见证候及其理法方药,对比和分析以上所有涉及咳嗽证候的异同,以及有关咳嗽的诊疗,将有助于制定符合临床实际、内容丰富且可行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方案,丰富相关中医基础理论。

徐松涛[8](2019)在《黄利兴副教授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黄利兴副教授对儿科生理病理有其独到认识,在儿科肺系疾病的辨治、预后、护理等方面亦有其独到认识与丰富经验,但目前关于导师儿科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并未得到完整且系统的整理,本文是笔者在潜心学习黄利兴副教授的学术思想后,对导师关于小儿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以及部分儿科肺系疾病临证经验的总结。希望能通过此文对黄利兴副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和完善。研究方法:1通过研读《中医儿科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内部教材《中医辨证论治程式通论》等书目以及搜索并分析知网相关论文,建立中医儿科肺系疾病基本框架,并据此拟定议题,以访谈及临床跟诊的形式系统搜集整理黄利兴副教授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2整理黄利兴副教授诊治常见儿科肺系疾病的病例,在证治类型、鉴别要点、处方用药、预后护理方面系统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并于证治类型后列举相应的医案。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学术思想概述:1整体生理病理特点(1)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阳明为病多见。2小儿肺脏生理病理认识(1)小儿肺脏在解剖结构上通过气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在生理上表现为肺常不足,具体体现为:形质娇嫩,肺气不充。(2)小儿肺系疾病病理特点:发病率高,易感外邪;病邪多易兼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易于生痰;主症以咳、喘、痰为主;易挟食滞。3诊断、鉴别经验在诊察方法上,导师重视闻诊与望诊。闻诊方面导师常通过辨听咳嗽的声音特点,来辅助其它三诊,判断病邪之种类、浅深等。咳声特点包括:咳嗽部位-咽、喉、肺;性质-紧闷、急促、重浊、紧促、松等;咳声长短-短促连续、单声咳等;时间特点-晨起咳甚、夜间咳甚、寐时咳醒等;从而鉴别其所感风、寒、暑、湿、燥、火之不同病因,侵犯毛窍、肌肤、经络、脏腑等不同病位,涉及津液、卫、气、营、血等不同层次,并综合得到其证候结论。望诊上注重望咽喉,望咽喉内容包括:咽壁颜色及异常形态变化,是否有淋巴滤泡增生或咽壁粘痰,是否有扁桃体肿大等,以判断病位是否涉及上焦或阳明以及判断邪气之性质。4治疗思路(1)治疗原则上注重因势利导,根据病势来扶正祛邪,使病愈不留后患,治咳注重宣肺祛痰,治泻注重通因通用。(2)注重顾护脾胃,避免过用苦寒、辛燥以伤脾,脾运不健者常兼以健脾补脾之法。(3)在选方用药上,组方灵活,用药轻盈。(4)注重煎服法。年龄小者多采用隔水蒸的方式,在保证药物有效性的同时控制药量,便于小儿服用。5预后调护经验导师非常认同“欲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护理经验,并进一步指出,“饥”在“寒”之前,如此指导家属对小儿进行调护,往往治疗亦事半功倍。针对不同病证的调护亦须重视,如咳嗽者,注意引导小儿进行主动排痰;痰湿久蕴者,应当注意保暖以防反复感染而损伤正气等。第二部分经验总结以主症为纲,对导师门诊的常见儿科肺系疾病进行分类如下:1以鼻塞、流涕为主症类证治主要有:风寒郁热,犯于鼻窍证(疏风通窍法)、风湿郁热于鼻窍证(苍耳子散合葛根芩连汤)、肺卫不足,复感风邪证(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外感风寒,束于肌肤苗窍证(三拗汤加减)、肺脾气虚,外感风邪证(参苏饮)4个证型;2以发热为主症类证治主要有:寒风郁热于肺证(麻杏石甘汤)、风郁热于上焦证,咽喉不利证(银翘散)、寒风郁湿热于肺证(三拗合杏仁汤)、风热犯于肺经之表证(桑菊饮)、风湿热犯于阳明经脉证(甘露消毒丹)、积滞内停,风寒外犯证(藿香正气散)、积滞内停,风热外犯证(薄槟散)7个证型;3以咳嗽为主症类证治主要有:风邪外犯,咽喉不利证(止嗽散)、上焦营分湿热,热为主证(银翘散),上焦气分湿热,湿为主证(上焦宣痹汤)、风寒束肺证(杏苏散)、风湿热犯肺证(杏仁汤)、风热犯肺证(桑菊饮)、痰湿蕴肺,风寒引动证(杏苏散)、痰热蕴肺证(千金苇茎汤)、脾气不足,痰湿蕴肺证(六君子汤)9个证型;4以哮喘为主症类证治主要有:痰湿蕴肺,风寒引动证(杏苏散)、脾虚痰湿内蕴证(六君子汤)2个证型。结论:黄利兴副教授对于儿科肺系疾病已形成了较为客观的诊治体系,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诊治思路。导师在治病时“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诊疗流程及治疗经验,特别是对肺系疾病的鉴别诊断经验以及用药经验,有一定的创新之处与学术价值。导师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健[9](2019)在《刘英锋教授辨治普通感冒后遗病症的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感冒后遗病症指感冒急性期症状大部分消失后,仍遗留一个或两个与原发病症相关的症状。临床以咳嗽,鼻塞,咽梗、咽痛、咽痒,耳闷、耳胀,怕冷,头晕头痛,疲倦、身体酸重等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目前西医没有确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相比之下,中医独特的辨证体系,尤其是导师倡导的六经辨证体系在治疗感冒后遗病症上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本研究以收集导师临床资料及回顾有关中医药对感冒后遗病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引起感冒后遗病症的常见症状,整理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从而指导临床对于感冒后遗病症的辨治,并提示感冒治疗中常遗漏和忽略的因素,减少感冒失治误治。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导师刘英锋教授临床实际经验,参考文献研究,选择感冒急性期症状消失后,仍遗留或续发一个或两个不适病症的495例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结果的跟踪观察,重点对这些病例的症状体征、选用方药进行频数统计与关联研究,并从而选取出现频数较高的部分,进行常见证型归类、辨证要点以及治法用药等共性特点加以提炼总结,归纳出其诊治的一般规律。结果:感冒后遗病症最常见的病症是慢性咳嗽、咽部不利、鼻部不适和缠绵低热等。结论:其中感冒后咳嗽的病因主要为风邪留恋,其次为湿邪留恋和痰湿停滞;感冒后鼻部不适的病因主要为痰热受风、湿热留恋;感冒后咽部不适的病因主要以湿热和痰为主;感冒后低热缠绵的病因主要为湿邪滞留。感冒后遗鼻部不适和咽部不适的病位以少阳上焦、阳明苗窍和太阴手经为主。对于感冒后遗病证的治疗需要注意解表、化湿和表里兼治。

谢妙龄(Cheak Miau Leng)[10](2019)在《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奚肇庆教授从事肺系疾病临床和科研49年,对急性咳嗽诊治积累大量临床经验,本文综合分析奚肇庆教授从风咳、痰咳论治,诊治急性咳嗽的独特辨证思想及方药规律,为阐释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临床诊治学术思想提供可参数据。方法:综合文献研究急性咳嗽渊源,分析其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诊治,进一步分析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学术思想,根据相关标准筛选2013年3月—2015年12月江苏省中医院奚肇庆教授名医工作室诊疗急性咳嗽患者,共120病例,其中风咳67例,痰咳53例。收集病人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病情等资料。分析风咳与痰咳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进行评分,比较治疗的有效率、总体疗效、单个症状改善情况总积分。患者观察疗效时间:7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V 2.5),从单味药、药对、常用药物核心组合三方面,分析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用药规律,同时分析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并对相关咳嗽病案进行解析阐释奚肇庆教授对急诊咳嗽诊治学术思想在实际中的应用。统计方法:运用SPSS 22.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描述分析。对计数资料,描述其例数和百分比。对连续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不服从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急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的范畴,多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而上逆所成。众医家遵循中医特色理论对咳嗽的辨证论治,其中风咳为其主要证候,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汤药、中成药内服、针灸治疗、中药雾化、穴位敷贴等方式。2)通过分析2013年至3月—2015年12月就诊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奚肇庆工作室,明确诊断为急性咳嗽风咳和痰咳120例急性咳嗽患者(48.47±15.79岁)结果显示,男性41例,占34.17%,女性79例,占65.83%,平均病程5.13±3.93天,痰咳病程4.87±3.52天,风咳病程5.33±4.23天;患病季节以夏,秋为主,均占比30%,春季患病人数最低(17.5%);患者治疗前总体症状积分为5.92±2.52,治疗后总体症状积分显着降至1.01±1.19,症状消失率84.34±17.58(P<0.01);120例咳嗽患者,经治疗后54例患者痊愈(45.00%),44例显效(36.67%),22例有效(18.33%)。风咳痊愈率49.25%,痰咳痊愈率39.62%,经Wilcoxon符号检验,评价120例咳嗽患者咳嗽症状积分。结果显示经治疗后咳嗽症状日间积分、夜间积分、总分均有显着降低。总分平均降低4.29分;风咳患者痰量较少,治疗前94.03%患者为少痰,治疗后,患者痰量显着改善,77.6%患者从痰少改善为无痰;对患者疗程进行比较,痰咳疗程较长,多集中于4~13天,风咳疗程显着较短,多在9天以内。3)奚肇庆教授急性咳嗽辨治及方药分析结果显示:奚肇庆教授认为引起咳嗽的病因六淫七情失调,引起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相关。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涉及到心、肝,脾,肾等脏腑,其中正虚是内因。奚肇庆教授将急性咳嗽分为:风咳(风邪犯肺)上焦和痰咳(中下焦),治疗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标本。用药规律:经分析120例126个方次结果显示: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所涉及中药主要为化痰止咳平喘药702次,补虚药508次,依次为解表药271次,清热药166次,理气药102次等;使用频次20以上的药物依序为甘草、黄芪、黄芩、紫菀、白术、防风、桔梗、百部、白芍等;药物归经频次以肺经为主,依次为脾经、心、胃、肝经等;用药以温性药为主,其次为平、凉、寒、热;核心药物为白芍、桑白皮、百部、黄芪、防风、黄芩、白术、桔梗、陈皮、紫菀、甘草;药物核心组合以甘草-黄芪、甘草-黄芩、甘草-紫菀、甘草-白术、甘草-防风、甘草-桔梗等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新处方为①五味子、枇杷叶、干姜、细辛;②荆芥,紫苏子,太子参,人参;③桂枝,芦根,冬瓜子,茯苓,牛蒡子等为主。120例126个方次,包含了 119味中药。120例126个方次中奚肇庆教授的常用药前28味药,常用药以止咳化痰平喘为主,其次是补虚药、解表药。常用方剂为玉屏风散、止嗽散、参苏饮、千金苇茎汤、桑白皮汤、桂枝汤、连翘散.、黄芪建中汤、六君子、补肺汤加减等。4)通过对鼻渊、咳嗽肺虚风袭证、咳嗽气虚风盛证、咳嗽肺虚痰郁证和咳嗽肺肾两虚,痰浊未清。四则病案分析显示:奚肇庆教授基于风咳和痰咳辨证,用药独特,清轻灵动,其治疗法则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论:奚肇庆教授认为风咳和痰咳为急性咳嗽主要证候,其治疗以益气祛风化痰为要,肺为上焦用药当需轻灵,且从风从痰论治,其学术思想显着用于咳嗽临床诊治,执简驭繁疗效显着。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咳嗽”的范畴,风咳和痰咳为其主要证候。2)奚教授将咳嗽分为风咳和痰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急性风咳和痰咳临床主证以咳嗽、咽痒和咯痰为主。运用止嗽散合玉屏风散加减方治疗急性咳嗽能有效改善咳嗽症状,且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咳嗽症状积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3)奚肇庆教授急性咳嗽辨治及方药分析结果显示:咳嗽的其证候分为:风咳(风邪犯肺)上焦,痰咳(中下焦);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治;用药特点:清轻灵动,以归肺经,温性药为主,药物组合以甘草-黄芪为核心;关联度分析显示芦根-白术最为相关;用药核心组合:五味子,枇杷叶,干姜为核心组合;以化痰止咳平喘药为核心药物。常用方剂为玉屏风散和止嗽散基础方加减等。风咳以玉屏风散,止嗽散疗效为佳,痰咳以桑白皮汤,参苏饮,千金苇茎汤为好。4)病案分析显示:奚肇庆教授运用风咳和痰咳辨证,用药独特,清轻灵动,显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二、参苏饮治疗小儿虚证感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参苏饮治疗小儿虚证感冒(论文提纲范文)

(1)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学术思想概况
    一、兰茂生平及其医药学着作概况
        (一)兰茂简介
        (二)《医门揽要》内容简介
        (三)《滇南本草》内容简介
    二、兰茂辨治虚证的文献分析
        (一)对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1.脾胃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2.妇人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3.儿科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4.男科病补益方药的文献分析
        5.补益养生思想的文献分析
        (二)对补益相关药物的文献分析
        (三)对兰茂诊治疾病理论的文献分析
第二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学分析
        (二)数据挖掘分析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版本的选择
        1.版本简介
        2.版本选择标准
        (二)补益方药选择标准
        1.补益方药选择标准分析
        2.纳入标准
        3.剔除标准
        (三)补益方药的分类
        (四)创建补益方药数据库
        1.《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的名称规范
        2.《滇南本草》中药物名称收录及处理的原则
        3.中药药性的收录及处理原则
        4.“一药多性”“一药多味”的处理原则
第三部分 兰茂辨治虚证的理法方药分析
    一、兰茂对虚证的理论认识
        (一)虚证的病因病机
        1.情志所伤致虚
        2.饮食失调致虚
        3.酒色、房劳致虚
        4.邪正斗争致虚
        5.失治、误治致虚
        6.“五劳”、“六极”致虚
        (二)虚证的治则治法
        1.“三因制宜”补虚
        2.扶正与祛邪
        3.补益五脏虚损,调整气血阴阳
        4.补脾胃重在合治
    二、《医门揽要》辨治虚证及补益方药的分析
        (一)以虚证统病
        1.头痛
        2.中暑
        3.遗精、滑精
        4.吞酸
        5.便秘
        6.惊证、颤证
        7.伤风
        (二)《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的数据分析
        1.补益方药的来源说明
        2.补益方中重复方分析
        3.补益方味数分析
        4.补益方的剂型分析
        5.补益方的类方分析
        6.补益方药的药性与疗效关系分析
        7.具体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三、《滇南本草》补益药物的统计分析
        (一)补益药物的功效、主治
        (二)补益药物的药性分析
        1.中药四气频次统计分析
        2.中药五味频次统计分析
        3.补益药物归类分析
第四部分 兰茂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统计分析
    一、药食两用研究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社会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1.人民健康需求
        2.经济发展驱使
        3.宣传推广云南中医药文化
        (三)地域气候背景
    二、兰茂药食两用特色研究思路
        (一)兰茂药食两用研究标准
        1.纳入标准
        2.剔除标准
        (二)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的研究方法
        (三)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内容
        1.药食两用补益药物性味频次统计分析
        2.药食两用补益药物归类统计分析
第五部分 研究结果及讨论
    一、研究结果
        (一)《医门揽要》补益方药研究结果
        (二)《滇南本草》补益药物研究结果
        (三)《滇南本草》药食两用补益药物研究结果
        1.以甘温、甘平补虚为主
        2.食疗补虚
    二、讨论分析
        (一)望色切脉辨虚证
        (二)基于“三因制宜”理论补虚
        1.“因人制宜”补虚
        2.“因时制宜”补虚
        3.“因地制宜”补虚
        (三)强调甘温补虚
        (四)注重培补正气以补虚
        (五)以气血为本,阴阳为纲,重视脾肾,平调五脏
        (六)药食两用补虚
        (七)《滇南本草》《医门揽要》辨治虚证的异同
    三、问题与展望
        (一)存在问题
        1.中药性味归经的差异
        2.中药功效、主治的差异
        3.中药、方剂名称及分类的差异
        (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虚证辨治的古代文献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致谢

(2)加减参苏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统计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伦理原则
    2 试验方案
        2.1 研究对象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判定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试验结果与分析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1 性别构成对比
        1.2 年龄
        1.3 病程
    2 治疗前后两组指标比较
        2.1 咳嗽症状积分
        2.2 中医证候积分
        2.3 莱切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积分(LCQ积分)
        2.4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
        2.5 肺功能
    3 总体疗效比较
    4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论述
    1 西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研究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治疗
    2 中医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
    3 加减参苏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基础
    4 加减参苏饮的组方分析
    5 加减参苏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的疗效分析
        5.1 加减参苏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咳嗽症状积分的影响
        5.2 加减参苏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5.3 加减参苏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LCQ积分的影响
        5.4 加减参苏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
        5.5 加减参苏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5.6 加减参苏饮对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和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1.1 病例选择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指标
    4.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6.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的预处理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讨论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德尔菲法的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类及临床分布特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检索方式及策略
        1.1 检索方式
        1.2 检索策略
    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文献筛选
        3.1 文献初筛
        3.2 第二次筛选
        3.3 第三次筛选
    4 初步证候分类
第二部分 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
    1 德尔菲(Delphi)法
    2 专家遴选原则
    3 问卷调查设计及评分方法
    4 统计分析方法
    5 三轮问卷调查结果
        5.1 专家信息
        5.2 第一轮问卷调查结果
        5.3 第二轮问卷调查结果
        5.4 第三轮问卷调查结果
    6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咽拭子病毒病原学检测
    3 病例纳排标准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病例收集方法
        4.2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中医证候研究结果
    6 小结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文献研究结果分析
    3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德尔菲法问卷调查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性分析
    6 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中医论治体虚感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2.1 气虚感冒
    2.2 阳虚感冒
    2.3 阴虚感冒
    2.4 血虚感冒
    2.5 其他
3 结语

(6)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药口服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1.背景
    2.目的
    3.资料与方法
        3.1.文献检索策略
        3.2.文献纳入标准
        3.2.1.研究类型
        3.2.2.研究对象
        3.2.3.干预措施/对照措施
        3.2.4.结局指标
        3.3.文献排除标准
        3.4.研究筛选和数据提取
        3.5.方法学质量评估
        3.6.数据分析
    4.结果
        4.1 检索流程和结果
        4.2 纳入研究的特征
        4.2.1.患者特征
        4.2.2.干预措施
        4.2.3.疗程及随访
        4.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4.4 疗效评价
        4.4.1 中药vs.安慰剂
        4.4.2 中药vs.抗病毒药
        4.4.3 中药vs.抗病毒药+抗菌药
        4.4.4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
        4.4.5 中药vs.抗菌药
        4.4.6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病毒药
        4.4.7 中药+化痰解痉药vs.化痰解痉药
        4.4.8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
        4.5 发表偏倚
    5.讨论
        5.1 疗效和安全性
        5.2 方法学质量
        5.3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6.结论
第二部分 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止标准
    2.研究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样本量的选择
        2.3 随机方法
        2.4 盲法设定及实施
    3.治疗方法
        3.1 观察药物
        3.2 服药方法及给药疗程
        3.3 药品的包装、分发与保存
        3.4 合并用药及禁用药物
    4.观察指标
        4.1 疗效性观察指标
        4.1.1 主要结局指标
        4.1.2 次要结局指标
        4.2 安全性观察指标
        4.3 实验室其他指标
        4.4 观察时间点
    5.疗效评价判定标准
        5.1 症状评分
        5.2 疗效评定
        5.2.1 中医症状积分
        5.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3 安全性评价
    6.伦理考量
    7.统计分析方法
    8.结果
        8.1 一般资料分析
        8.2 一般情况
        8.3 疗效性分析
        8.3.1 主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8.3.2 次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8.4 安全性分析
        8.5 合并用药情况
        8.6 实验室观察指标
        8.6.1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8.6.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8.6.3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8.6.4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8.6.5 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8.6.6 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比较
    9.讨论
        9.1 感毒清的立方依据
        9.2 感毒清的组方分析及药理探讨
        9.2.1 组方分析
        9.2.2 现代药理学研究
        9.3 感毒清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
        9.4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
        9.4.1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9.4.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邪理论与免疫的关系
        9.4.3 中医免疫思想在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潜在优势
        9.4.4 普通感冒的中医免疫发病观
        9.4.5 感毒清的免疫调节作用
        9.5 感毒清对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作用探讨
        9.6 感毒清的氧化应激作用探讨
    10.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化学成分收集筛选
        1.2 中药靶点筛选
        1.3 普通感冒(Common cold)疾病靶点的筛选
        1.4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的构建
        1.5 靶点蛋白相关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1.6 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结果
        2.1 中药化学成分筛选结果
        2.2 化合物的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
        2.3 药物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2.4 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5 关键靶点基因生物功能及通路分析
    3.讨论
    4.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气虚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咳嗽证治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专有名词英文缩写中英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中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1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2 西医对咳嗽的认识及诊疗现状
    1.3 存在问题
2 与咳嗽相关行业标准的现状与比较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2.1.1 疾病国标
        2.1.2 证候国标
        2.1.3 治法国标
    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2.2.1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行标)
        2.2.2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2008会标)
        2.2.3 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1会标)
        2.2.4 中医内科学(2013教材)
        2.2.5 中西医结合行业标准(2016西医会标)
        2.2.6 不同行业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2.2.7 若干中医行业标准与国标比较
    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2.3.1 普通感冒
        2.3.2 流行性感冒
        2.3.3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3.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2.3.5 肺脓肿
        2.3.6 肺结核
        2.3.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2.3.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3.9 支气管扩张
        2.3.10 肺心病
        2.3.11 肺癌
        2.3.12 对比与分析
    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2.4.1 咳嗽分类
        2.4.2 不同类型咳嗽分类的变化
        2.4.3 诊断程序
        2.4.4 治疗方案
    2.5 分析与建议
        2.5.1 两个标准病种纳入异同的分析与建议
        2.5.2 对于咳嗽相关标准制定的建议
3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1 当代临床咳嗽文献的现状
    3.2 近年3000篇文献分析
    3.3 相似疾病比较
    3.4 报道所涉及西医疾病与其对应的中医证候
    3.5 近年报道所涉病种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6 近年报道所涉证候与有关行业标准比较
    3.7 分析与建议
4 历代中医古籍中咳嗽及其论治理论的整理与分析
    4.1 历代中医代表性文献有关咳嗽分类的研究
        4.1.1 历代咳嗽名整理
        4.1.2 历代咳嗽名分类
        4.1.3 历代咳嗽名分析
        4.1.4 分析与建议
    4.2 历代中医咳嗽用药及其特点的研究
        4.2.1 高频次中药及其性味功效
        4.2.2 中药分类及其频次
        4.2.3 古方用药按治法分类统计
        4.2.4 古方用药按病证分类统计
    4.3 分析与建议
5 咳嗽辨证论治方法的构建
    5.1 辨病论治
        5.1.1 咳嗽常见疾病的西医诊疗
        5.1.2 咳嗽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
        5.1.3 分析与建议
    5.2 辨证论治
        5.2.1 咳嗽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5.2.2 急性咳嗽
        5.2.3 亚急性咳嗽
        5.2.4 慢性咳嗽
    5.3 对症治疗
        5.3.1 西医对症治疗
        5.3.2 中医对症治疗
    5.4 分析与建议
        5.4.1 辨病论治
        5.4.2 辨证论治
        5.4.3 对症治疗
6 讨论
    6.1 现状与存在问题
    6.2 相关国标和行业标准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问题
        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6.2.2 中医药行业标准
        6.2.3 中西医结合标准
        6.2.4 西医咳嗽诊疗指南
    6.3 临床报道与不同咳嗽标准存在的差异与比较分析
    6.4 对古典文献检索与比对的结果
    6.5 整理和完善咳嗽辨证论治标准的必要性
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全文)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咳嗽证治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二、已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全文)
    三、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摘要)及参加会议情况

(8)黄利兴副教授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概述
    2 中医儿科学研究概况
    3 中医儿科肺系疾病诊治经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 前言
    1.1 导师简介
    1.2 学术渊源
2 学术思想
    2.1 小儿整体生理病理认识
        2.1.1 生理特点
        2.1.2 病理特点
    2.2 小儿肺脏生理
        2.2.1 形质娇嫩
        2.2.2 肺气不充
    2.3 小儿肺脏病理
        2.3.1 发病率高,易感外邪
        2.3.2 病邪多易兼挟
        2.3.3 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及虚实夹杂
        2.3.4 易于生痰
        2.3.5 主症以咳、喘、痰为主
        2.3.6 易挟食滞
    2.4 诊断方面
        2.4.1 四诊合参,重视听声辨咳、望咽喉
        2.4.2 重视鉴别诊断
    2.5 治疗方面
        2.5.1 治则治法
        2.5.2 处方用药
        2.5.3 重视煎服法
    2.6 预防与调护
        2.6.1 “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
        2.6.2 重视宣教与沟通
3 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经验
    3.1 鼻塞、流涕为主症类
        3.1.1 常见证治类型
    3.2 发热为主症类
        3.2.1 常见证治类型
        3.2.2 预防调护
    3.3 咳嗽为主症类
        3.3.1 常见证治类型
        3.3.2 预防调护
    3.4 哮喘为主症类
        3.4.1 常见证治类型
        3.4.2 预后调护
4 结论
5 讨论
    5.1 对以主症为纲的证治分类方法合理性的探讨
    5.2 小儿体质学说辨析
    5.3 对滥用抗生素对小儿肺系疾病影响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9)刘英锋教授辨治普通感冒后遗病症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 古今对感冒的研究状况
    1.2 古今对感冒后遗病症的研究状况
    1.3 感冒后遗病症的状况与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方向的提出的意义
2 对象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内容
3 导师治疗感冒后遗病症证型总结
    3.1 导师诊治感冒后遗病症分布概貌
    3.2 导师诊治感冒后遗病症主要类型
        3.2.1 感冒后慢性咳嗽
        3.2.2 感冒后鼻部不适
        3.2.3 感冒后咽部不适
        3.2.4 感冒后遗发热
4 感冒后遗病症辨治基本经验总结
    4.1 发病机理特点
    4.2 辨证注意事项
    4.3 治法用药特点
5 临床辨治验案举例
    5.1 感冒后遗咳嗽
    5.2 感冒后遗鼻部不适
    5.3 感冒后遗咽部不适
    5.4 感冒后遗发热
6 有关问题讨论
    6.1 感冒不能自愈病例的病变机理
    6.2 中医对感冒后续病症的广泛认识
    6.3 感冒后续病症的“杂病化”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感冒后遗病证常见证型总结
个人简介
答辩委员会名单

(10)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咳嗽的文献研究
    1. 急性咳嗽的中医研究
        1.1 咳嗽的病名研究
        1.2 病因病机
        1.3 咳嗽的辨证论治
        1.4 风咳
        1.5 痰咳
        1.6 咳嗽其他治法
    2. 急性咳嗽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咳嗽的病程分类
        2.2 咳嗽的发病机制
        2.3 急性咳嗽的病因
        2.4 急性咳嗽的治疗
第二部分 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临床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描述分析
        2.2 疗效评价
    结论
第三部分 奚肇庆教授急性咳嗽辨治及方药分析
    1. 奚肇庆教授对急性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外感因素
        1.2 正虚是内因
    2. 奚肇庆教授对急性咳嗽的分型论治
        2.1 风咳(风邪犯肺)上焦
        2.2 痰咳(中下焦)
    3. 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用药规律
        3.1 用药类别
        3.2 用药频次
        3.3 归经统计
        3.4 四气分析
        3.5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3.6 基于熵方法的组方规律分析
    4. 药物分析
    5. 处方分析
    6. 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的用药经验
        6.1 用药特色
        6.2 注重药味的炮制
        6.3 常用药对
        6.4 用药清轻灵动
        6.5 用药多方位兼顾
        6.6 选方用药
        6.7 剂量
        6.8 贝母的应用
第四部分 病案解析
    医案1 鼻渊、咳嗽肺虚风袭证
    医案2 咳嗽气虚风盛证
    医案3 咳嗽肺虚痰郁证
    医案4 咳嗽肺肾两虚、痰浊未清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创新点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参苏饮治疗小儿虚证感冒(论文参考文献)

  • [1]兰茂辨治虚证的方药运用规律初步研究[D]. 李福.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加减参苏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兼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研究[D]. 覃健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德尔菲法的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类及临床分布特征初探[D]. 尹贵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中医论治体虚感冒研究进展[J]. 周珈伟,吕德,王武军,谢春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3)
  • [6]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 [7]咳嗽证治理论研究[D]. 侯玉.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黄利兴副教授辨治儿科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D]. 徐松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刘英锋教授辨治普通感冒后遗病症的经验总结[D]. 李健.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奚肇庆教授治疗急性咳嗽临床经验研究[D]. 谢妙龄(Cheak Miau Leng).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参苏汤治疗小儿感冒虚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