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88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889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889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1](2021)在《补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β-hCG、E2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补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2)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1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取补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地屈孕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β-hCG、E2水平、治疗成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P、β-hCG及E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1/49)(χ2=4.009,P=0.045)。观察组患者足月妊娠率为61.22%,高于对照组的26.53%(χ2=11.975,P=0.001)。结论补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可提高血清P、β-hCG、E2水平,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牟彦沁[2](2021)在《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天津地区孕妇一般情况、孕前及孕期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患病情况、妊娠期用药情况以及妊娠结局进行调查,并对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妊娠期用药(包括中药及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为妊娠期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行政区划将天津市16个区划分为中心城区、郊区2个区域,采用抽签法从2个区域中各抽取4-5个市辖区,对所抽中市辖区1-2家医院产科2020年7月-2020年11月分娩的产妇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统一的《妊娠期用药状况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信息录入Microsoft Excel,通过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共调查1912例产妇,有效问卷1798份,问卷合格率94.04%(1798/1912)。其中中心城区916份,郊区882份。1798例产妇年龄分布为19~45岁,平均年龄为(30.4±4.1)岁。自然受孕1756例(97.7%),辅助生殖受孕42例(2.3%);双胎妊娠10例(0.6%);GDM(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妊娠期糖尿病)304例(1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8例(4.9%);合并贫血193例(10.7%)、合并甲状腺疾病95例(5.3%)、合并妇科疾病94例(5.2%)、合并乙肝16例(0.9%)、合并心脏疾病6例(0.3%)、合并STD(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性传播疾病)6例(0.3%)、合并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例(0.2%)。2.妊娠期用药情况: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中成药形式使用为主,中药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妊娠结局:1798例产妇中,顺产743例(41.3%),剖宫产1055例(58.7%)。发生不良妊娠结局产妇219例,发生率为12.2%。其中巨大儿117例(6.5%),早产59例(3.3%),出生低体重43例(2.4%),新生儿窒息12例(0.7%),死胎2例(0.1%),新生儿死亡1例(0.06%),新生儿畸形15例(0.8%)。4.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用药与未用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19%VS11.72%),包括巨大儿(6.95%VS6.31%)、早产(3.74%VS3.07%)、出生低体重(2.67%VS2.26%)、新生儿窒息(0.53%VS0.73%)、死胎(0.36%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53%VS0.97%)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中药与未用中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8.67%VS12.48%),包括巨大儿(5.78%VS6.55%)、早产(1.16%VS3.49%)、出生低体重(0.58%VS2.57%)、新生儿窒息(0VS0.73%)、死胎(0.58%VS0.06%)、新生儿死亡(0VS0.06%)、新生儿畸形(0.58%VS0.86%)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妊娠期应用西药与未用西药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13.84%VS11.57%),包括巨大儿(7.23%VS6.24%)、早产(3.93%VS3.04%)、出生低体重(3.10%VS2.13%)、新生儿窒息(0.62%VS0.68%)、死胎(0.41%VS0)、新生儿死亡(0VS0.08%)、新生儿畸形(0.41%VS0.99%)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5.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重(BMI24-27.9kg/m2)及肥胖(BMI≥28kg/m2)(X2=18.428,P=0.000)、ART(X2=7.892,P=0.005)、双胎妊娠(X2=0.109,P=0.039)、心脏疾病(X2=4.893,P=0.02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21.215,P=0.000)、GMD(X2=9.442,P=0.002)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28.542,P=0.000)、GDM(X2=8.189,P=0.004)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超重及肥胖(X2=9.633,P=0.008)、不良妊娠史(X2=4.587,P=0.032)、剖宫产史(X2=8.025,P=0.005)、双胎妊娠(X2=31.877,P=0.000)、心脏疾病(X2=8.947,P=0.0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19.044,P=0.000)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ART(X2=26.063,P=0.000)、双胎妊娠(X2=97.639,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X2=31.908,P=0.000)是出生低体重发生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孕产情况、生活方式、妊娠合并症与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无明显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的协变量,结果显示,超重、肥胖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BMI正常(BMI<24kg/m2)产妇高0.561倍、0.776倍,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比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未患GDM产妇高9.199倍、5.602倍、1.522倍、0.515倍;超重、肥胖产妇发生巨大儿的风险比BMI正常产妇高0.827倍、2.232倍,GDM产妇比未患GDM发生巨大儿的风险高0.572倍;与无剖宫产史、单胎妊娠、未合并心脏疾病、未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有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发生早产的风险高1.172倍、24.251倍、11.095倍、3.563倍;单胎妊娠、为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相比,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发生出生低体重的风险高27.435倍、5.588倍。结论1.天津地区产妇妊娠期用药率为31.2%,其中西药用药率为24.5%,中药用药率为9.6%,同时应用中药、西药产妇为5.3%。孕激素是妊娠期使用率最高的西药,用药率为13.7%。中药以使用中成药为主,主要被用于保胎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2.妊娠期用药(包括以补肾、解表为主的中药及以孕激素为主的西药)与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巨大儿、早产、出生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死胎、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畸形)无明显相关性。但因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故还需对妊娠期用药进行长期监测,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3.肥胖、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是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肥胖、GDM与巨大儿的发生密切相关,剖宫产史、双胎妊娠、心脏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早产密切相关;双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出生低体重密切相关。因此,妊娠期应注重体重的管理,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等妊娠并发症,减少双胎妊娠,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郑慧君,孙云,马大正[3](2020)在《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80例, 中医辨证分型均为肾虚型, 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治疗, 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血清孕酮(P)、雌二醇(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激素诱导阻滞因子(PIBF)]水平, 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淋巴免疫细胞, 同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阴道出血、腰骶酸痛、出血时间、倦怠乏力症状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t≥29.780, 均P<0.05), 但观察组下降均更为明显(t=11.655、10.864、8.898、11.910、17.415, 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 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4, P<0.05)。治疗后两组P、E2、β-HCG、PIBF水平均显着升高(t≥5.507, 均P<0.05), 但观察组升高均更为明显(t=6.358、16.297、112.692、3.262, 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NK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t=12.538、4.520, 均P<0.05), CD8+水平显着高于治疗前(t=6.982, P<0.05), 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69、1.594、1.292, 均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辅助治疗可以显着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 临床效果好,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孕妇激素水平及免疫因子状态有关。

杨明[4](2019)在《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方剂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等的用药规律;利用系统药理学技术对保胎常用方寿胎丸中药对菟丝子-桑寄生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关疾病和代谢通路进行研究,初步对该药对保胎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和分析。为保胎中药理论研究如复方配伍、性味归经、病证关联及经典处方中药对的活性组分筛选、系统靶标发现等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旨在继承和发扬古现代医家诊治胎漏、胎动不安的经验,为提高临床保胎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保胎中药医案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对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医家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现存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XCEL数据管理软件将方剂归纳、总结并规范化后建立数据库,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医药数据挖掘系统TCM Miner等数据挖掘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关联关系挖掘分析,对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证治规律进行系统研讨,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历代各时期保胎治疗临证思路、用药规律等内涵。2、采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探索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首先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永华教授团队的计算机模型筛选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Uniport数据库检索药对活性分子预测靶标相应的人源物种的基因以及对应的UNIPROTKB,然后将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候选化合物和预测靶点映射到网络中,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与靶点疾病网络图,其次,将预测靶点映射到KEGG中,构建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通路网络。所有的网络均由Cytoscape3.5.1软件绘制。成果:1、历代保胎方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保胎药为当归(8.0986%)、川芎(7.7465%)、阿胶(5.9859%)、甘草(5.8099%)、人参(4.3134%);元明清保胎中药出现频数前五的为当归(7.7609%)、白术(6.7351%)、甘草(6.4228%)、白芍(5.9768%)、川芎(5.6200%);近现代保胎中药中出现频数排前五位的是续断(7.4064%)、菟丝子(6.7537%)、桑寄生(6.7253%)、白术(6.5551%)、白芍(6.1578%)。(2)药物分类频数分析结果:汉唐宋安胎方药中补虚药(16.36%)、清热药(11.52%)、活血化瘀药(6.06%)排前三;元明清时期补虚药(22.46%)、清热药(14.97%)、理气药(6.42%)在安胎方剂中排前三;近现代时期安胎方剂中补虚药(28.65%)、清热药(13.45%)、祛风湿药(4.68%)为前三位。(3)因子分析结果:将汉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的保胎方剂分别分成了 9,8,12个因子。基本都提示了保胎需从几个证型辨证论治,病机有肾虚、气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的病机,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肾虚证治宜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气虚证治宜益气固冲安胎;脾虚宜行气和胃调气机;血虚证治宜补血固冲安胎;血热证治宜清热凉血,固冲安胎;血瘀证治宜祛瘀止血,固冲安胎。(4)聚类分析结果:共总结出18组比较有意义的聚类方,其中汉唐宋时期6组,元明清时期5组,近现代时期7组。汉唐宋时期的6组分别为补益肝肾、补血安胎的保胎丸;理气和胃,止呕安胎的香砂养胃丸;行气理气,散结消滞的厚朴、生姜;滋阴生津,调养肝肾的生地黄、桑寄生;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以及健脾补胃的糯米、葱白。元明清时期的5组分别为健脾益气,补益肝肾的杜仲丸;养血补血、止血安胎的胶艾汤;疏肝理气,活血安胎的保气散和安胎和气饮;补血理气,清热安胎的安胎丸以及益气养阴生津的增液汤。近现代时期的7组方中有补肾健脾,益气安胎的寿胎丸;有行气滋肾、补肝安胎的苏梗砂仁汤;滋阴清热、养血安胎的保阴煎加减;有补气养血、固肾安胎的胎元饮等。(5)关联分析结果:汉唐宋时期当归+川芎、当归+甘草、川芎+甘草为排前三位的药对,阿胶、川芎、当归、甘草为强关联药物组合,二阶三阶分析分别在这几味中药中排列组合;元明清时期排名前三的药对为白术+当归、白芍+当归、川芎+当归,其中当归、川芎、甘草、阿胶、白芍、白术、黄芩为强关联;近现代时期中桑寄生十续断、菟丝子+续断、菟丝子+桑寄生为排名前三的药对,三阶以上关联分析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白术、党参这几味药当中组合。2、保胎方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分析结果(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的ADME性质的计算,得出12个活性分子(OB≥30%,DL≥0.18),通过WES预测12个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无直接靶点)的直接靶点153个,活性分子通过这些靶点发挥其药理活性。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中成分共75种,已经建立其化学成分数据库。(2)通过OMIM数据库共收集先兆流产相关靶标455个,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将其与药对活性成分对应的153个靶标作对比,获得共同靶标31个,即该药对对抗先兆流产的预测作用靶标,主要靶点为NOS3、TNF、L-6、Caspase、PTGS1等。(3)通过靶点-通路网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通过MAPKs、PI3K-AKT和TGF-β等信号通路防治流产。结论:1、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结论(1)汉唐宋及元明清两个时期高频药多为养血活血用药,如当归、川芎,近现代方剂中频率最高的为续断,菟丝子,主要为强肾补益药。(2)不同时期的保胎方药的使用各有侧重:补虚药在三个时期中使用频率都最大,其中补气药(白术、人参)和补血药(当归、阿胶)使用较多,近现代使用补阳药(续断、菟丝子)频率较高;活血化瘀药在汉唐宋时期使用较多,理气药在元明清使用频率较高,而强肾补益在近现代中较常使用。(3)因子分析提示历代及近现代医家认为胎漏、胎动不安、妊娠腹痛等的病因可以概括为:脾肾亏虚、气血虚、血热、血瘀等,病机为冲任损伤,肝肾亏虚,而以肾虚为主。(4)聚类分析说明补益脾肾、益气养血等补虚法为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原则,清热凉血安胎法在三个时期中均较常用,而活血化瘀法在三个时期中的使用频率逐渐下降。(5)关联分析显示汉唐宋的强关联组合方类似于胶艾汤和四物汤,元明清时期强关联的方药类似于加减固胎饮子,而近现代强关联组合的方药则类似于寿胎丸。说明汉唐宋医家多以胶艾汤和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元明清时期则以加减固胎饮子作为基本方,而近现代多用寿胎丸为基础方。2、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结论(1)通过对药材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所有活性分子及高连接度靶点的作用研究,发现涉及到的保胎作用机制主要为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2)通过构建T-D网络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应的靶点中发现有31个靶点与先兆流产直接相关;同时我们通过GO分析也发现先兆流产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多角度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靶标-通路网络富集分析,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活性分子作用于多个通路,该药对其作用的机制主要可能通过调节多个信号通路的表达,纠正表达不足或表达过度的状态,维持正常妊娠。我们通过系统药理学发现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对先兆流产产生效果主要通过造血、提高机体免疫等功效实现。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药复方治疗防治流产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许丹虹[5](2019)在《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不同中医证型血栓前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以冀为形成规范、客观的复发性流产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共151例,对15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及150例正常的妇女进行就一般情况,月经史,生育史,生活情况,情绪,睡眠及运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选用Bonferroni检验。方差不齐选用T2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平均秩和(R)、四分位和中位数(P25,P50,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各组证型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运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逐步法)分析复发性流产各中医证型的发病因素。结果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复发性流产中医证型分布构成:肾虚血瘀型44例,肾虚型37例,脾肾两虚型48例,气血两虚型22例。2.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在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D-二聚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 2-GP1抗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值高于肾虚型、脾肾两虚型及气血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P<0.05)。3.肾虚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小学学历发生肾虚型复发性流产的风险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4.889倍(OR=4.889,P=0.009);月经失调者发生肾虚型复发性流产的风险是无发生月经失调者的3.497倍(OR=3.497,P=0.001);人工流产2次、3次发生肾虚型复发性流产风险分别是无人工流者的4.324倍(OR=4.324,P=0.019)、7.410 倍(OR=7.410,P=0.003)。4.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抑郁状态与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呈正相关(OR=1.058,P=0.031);人工流产3次者发生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是未人工流产者的3.857倍(OR=3.857,P=0.012)。5.气血两虚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运动量低者发生气血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是运动量高者的4.739倍(OR=4.739,P=0.040);睡眠质量差者发生气血两虚型复发性流产风险是睡眠质量很好者的6.545倍(OR=6.545,P=0.016)。6.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焦虑状态与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呈正相关(OR=1.335,P=0.000);抑郁状态与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发生呈正相关(OR=1.395,P=0.000);运动量低者发生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风险是运动量高者的4.594 倍(OR=4.594,P=0.004)结论: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与血栓前状态指标有相关性。不同中医证型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包括学历、月经失调史、人工流产次数、焦虑、抑郁、运动量及睡眠质量。

罗辉[6](2019)在《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文中提出中医体质和疾病相关性(简称“体病相关”)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2009年4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简称“《标准》”)的发布,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公认的标准化测量工具。因此,近10年来采用该标准开展临床研究所发表的文献从无到有,迅速增长,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对于认识体质和疾病的关系,促进体质在中医治未病和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尚未见到对于现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以及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全面系统研究。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如何?研究的重点病种和体质有哪些?各研究在体质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有哪些发现?现有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如何?如何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现有文献对临床实践的价值?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目前尚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因此,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系统评价、理论研究等方法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1研究目的(1)通过对《标准》发布以来的所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总结现有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征、体病关系结果、研究质量等,以期为读者了解体病相关研究领域的历程、现状以及各中医体质类型和疾病的相关性,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2)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选择一个特定的病种(代谢综合征),检索、纳入所有研究该疾病与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对文献中相关数据的meta分析,研究该疾病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体质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以获得基于更大人群的体病关系结果,从而为疾病防治提供更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今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及时总结和应用提供示范。(3)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和面临的方法学挑战,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和报告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今后开展高质量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指导,并为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实施和报告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证据的产生和应用。2研究方法文献计量研究(研究一):全面系统地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检索期限从2009年4月1日(《标准》的颁布日期)至2018年12月31日。纳入所有研究中医体质与疾病关联性的文献(包括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从各文献中提取文献计量学特征、内容、结果、方法学要点等内容。采用横断面研究AHRQ标准、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NOS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所有数据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系统评价研究(研究二):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为例,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开展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研究,分析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与MS发病有关的危险体质因素。文献的检索数据库、研究类型、质量评价方法同研究一。采用R 3.5.2软件对各研究报告的MS患者人群中主要体质比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er Manager 5.3软件比较MS患者和一般人群中各体质的分布差异,并用倒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方法学研究(研究三):在研究一、二的基础上,综合采用文献和理论研究、访谈循证医学和中医体质学专家等方式,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特殊性,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实施、质量评价和报告方面提出提高研究质量的相关建议。3研究结果研究一:共纳入1441篇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样本量总数达858271例。研究地域覆盖中国大陆29个省区、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泰国、法国。研究病种313个,覆盖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的19个疾病类别,研究较多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失眠、痛经、乳腺癌、乙肝、脂肪肝、骨质疏松症等。研究类型以横断面研究最多,共1300篇(90.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分别有81篇和60篇。各体质的疾病谱分布:(1)气虚质在糖尿病、脑梗死、艾滋病、慢阻肺、冠心病、亚健康、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乙肝、乳腺癌等疾病中分布较高。(2)阳虚质在不孕症、骨质疏松症、肠易激综合征、膝骨关节炎、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性流产等疾病中分布较高。(3)阴虚质在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干眼症、肺癌、复发性脑卒中、失眠等疾病中分布较高。(4)痰湿质在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脑卒中/梗死、冠心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超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疾病中分布较高。(5)湿热质在痤疮、高尿酸血症、慢性胃炎、少弱畸形精子症、湿疹、乙肝、便秘、胆石症、高血压、痛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6)气郁质在乳腺增生、乳腺癌、失眠、抑郁症、卵巢早衰、偏头痛、青光眼、不孕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子宫腺肌病等疾病中分布较高。(7)血瘀质在冠心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脑卒中等疾病中分布较高。(8)特禀质在哮喘、变应性鼻炎等疾病中分布较高。各体质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1)气虚质发生肥胖、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症等的风险较高。(2)阳虚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肥胖、颈椎病、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3)阴虚质发生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糖尿病等的风险较高。(4)痰湿质发生脑梗死、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的风险较高。(5)湿热质发生便秘、高血压等的风险较高。(6)气郁质发生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焦虑、乳腺癌、乳腺增生、痛经等的风险较高。(7)血瘀质发生骨质疏松症、脑卒中、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风险较高。(8)特禀质发生哮喘的风险较高。方法学质量:横断面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4.6%、90.8%和4.6%;病例对照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7.2%、51.9%和21.0%;队列研究高、中、低质量的文献分别占28.3%、58.3%和13.3%。各研究在体质测量的质量控制、控制混杂因素、应答率等条目的报告较差。研究二:共纳入23项研究代谢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文献,总样本量21239例,其中MS患者13393例,对照组人群7846例。按研究设计分类,病例对照研究3项,横断面研究20项,无队列研究。MS患者体质类型比例最高的3种依次为痰湿质[30%(22%-39%)]、气虚质[20%(15%-26%)]和湿热质[14%(11%-18%)]。痰湿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75(95%CI:1.17-2.62),校正混杂因素后的OR值为3.46(95%CI:2.14-5.59)。气虚质发生MS风险的OR值为1.39(95%CI:1.04-1.85)。男性患者的痰湿质、湿热质比例分别是女性患者的1.19和2.10倍,女性患者的气虚质比例是男性的1.32倍。45岁以下MS患者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的比例在各年龄组人群中均为最高。2项横断面研究属于高质量文献;20项横断面研究均属于中等质量文献。倒漏斗图分析显示:各文献向周围分散,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提示发表偏倚和研究异质性的存在。研究三: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属于一种特殊的观察性研究,开展高质量研究面临各种方法学挑战:一是观察性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较少,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二是体病关系的研究受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且体质对疾病的影响贯穿从发病到预后的全过程;三是体质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包括体质的主观性对量表调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体质的动态可变性不利于长周期研究的开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中各有其应用范围和作用,对揭示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或因果关系的论证强度也有差异,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设计类型。研究实施阶段,受试者纳入尽可能选择典型体质的新发病例,并报告样本量估算依据;基线资料信息的采集做到全面、定量;体质测量应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数据统计分析应采用多元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谨慎客观地作出体病关系的结论。观察性研究国际公认的现有标准和规范具有普适性,大部分条目适用于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评价和报告。本研究根据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点,尝试在现有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对相关条目进行完善,为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实施和报告规范提供参考。4研究结论《标准》发布10年来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验证体病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发现各体质类型与相关疾病存在的密切关联,为体质辨识在中医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研究方法有助于对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深度分析,提供体病关系的更高级别证据,并为辨体-辨证-辨病诊疗模式提供参考。开展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在遵循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体质研究的特殊性,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设计类型,研究实施全过程均应重视质量控制,降低偏倚,研究的报告应遵循相关的报告规范,并体现中医体质的特色。最后,本文提出了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建议,以期为高质量研究的开展和发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中医体质在疾病治疗和治未病中的应用。

黄超君[7](2019)在《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在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改善程度,血清学指标β-HCG、P、E2、PAPP-A的动态变化,盆腔B超胚胎发育情况,并随访妊娠结局,客观地评估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04月至2019年01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和住院的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地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护胎饮+地屈孕酮片口服;对照组予地屈孕酮片口服,治疗一个疗程(2周)。随访并填写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候观察表,记录血清学指标β-HCG、P、E2与PAPP-A水平和盆腔B超胚胎发育情况,随访妊娠结局。运用软件IBM 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探讨血清PAPP-A与血清学指标β-HCG、P、E2的相关性,评估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基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停经天数、流产次数、病情程度、血清学指标β-HCG、P、E2与PAPP-A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着(P<0.01)。提示两组均可改善先兆流产患者临床症状,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组优于单纯地屈孕酮片组。(3)临床疗效:治疗组综合疗效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综合疗效有效率为90.0%,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先兆流产的有效率高于单纯地屈孕酮片。(4)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β-HCG、P、E2与PAPP-A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β-HCG、E与PAPP-A治疗组上升趋势较对照组更显着(P<0.05)。说明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相比单纯地屈孕酮片均可提高血清β-HCG、E2与PAPP-A水平,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指标相关性: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血清E2与PAPP-A呈正相关(治疗组P=0.019<0.05,对照组P=0.037<0.05)。血清β-HCG与PAPP-A无明显相关性(治疗组P=0.006<0.05,对照组P=0.365>0.05)。血清P与PAPP-A无明显相关性(治疗组P=0.104>0.05,对照组P=0.530>0.05)。提示:从本研究看:血清E2与PAPP-A有相关性。(6)妊娠结局: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是4.5%,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是26.1%。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先兆流产的妊娠结局优于单纯地屈孕酮片。(7)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本病均安全可靠。结论:护胎饮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毒性和副作用,相较于单纯地屈孕酮片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β-HCG、E2与PAPP-A水平,显着提高保胎率,改善妊娠结局;血清E2与PAPP-A呈正相关,血清β-HCG、P与PAPP-A无明显相关性。

范闻诗[8](2018)在《血清HCG、孕酮、CA125水平与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血清β-HCG、孕酮及CA125水平与早期先兆流产女性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9月-2017年10月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先兆流产患者74例,设定为观察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0.9±4.6)岁,停经(36-65)天,平均停经天数(44.6±5.8)天。予患者系统保胎对症治疗后,根据妊娠结局将74名先兆流产患者分为2组,即:(1)保胎成功组(早孕期间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经保胎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的患者)(n=44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30.8±4.8)岁,停经(37-56)天,平均停经天数(44.7±5.0)天。(2)难免流产组(早孕期间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经保胎治疗后,保胎失败,妊娠终止的患者)(n=30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1±4.3)岁,孕(37-65)天,平均(44.0±6.9)天。同时选取于本院同期进行产检的无先兆流产症状、体征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n=50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0.3±5.1)岁,孕(38-63)天,平均(48.2±5.6)天。入选孕妇均行血HCG/尿妊娠试验提示妊娠,并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单胎妊娠。研究方法:(1)整理各组患者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月经周期、停经天数、生育史、及个人用药情况并核对孕周。(2)观察组及对照组于就诊当日抽取肘静脉血4ml,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孕酮、β-HCG、CA125浓度。(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经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相关性分析对血清指标与妊娠结局间相互关联性进行评价。采用ROC曲线确定血清指标截断值。对照组及先兆流产组94名患者均随访至孕28周,难免流产者30例随访至妊娠终止。观察组出现先兆流产相应症状的患者就诊后予卧床休息,激素补充等系统保胎治疗。研究结果:1.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年龄、就诊时停经天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为24.1±9.39ng/ml,对照组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为45.6±10.8ng/ml,观察组患者组血清孕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G水平为12758±5044m IU/ml,对照组患者血清HCG水平为30306±11112m IU/ml,观察组患者组血清HC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为31.6±11.1IU/ml,对照组患者CA125水平为14.35±2.63U/ml,观察组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1)保胎成功组患者保胎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为27.0±7.2ng/ml,难免流产组患者保胎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为19.7±10.5ng/ml,保胎成功患者组血清孕酮水平高于难免流产组(P<0.05);(2)保胎成功患者治疗前血清HCG水平为16031±2022m IU/ml,难免流产组患者血清HCG水平为7956±4229m IU/ml,保胎成功患者组血清HCG高于难免流产患者组(P<0.05);(3)保胎成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为25.5±5.5 IU/ml,难免流产组患者治疗前CA125水平为40.5±11.2U/ml,保胎成功组CA125水平低于难免流产组(P<0.05);4.孕酮与先兆流产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s<0.00,P<0.05),即孕酮血清浓度越高,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预后越好;HCG与先兆流产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s<0.00,P<0.05),即HCG的血清浓度越高,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预后越好;CA125与先兆流产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s>0.00,P<0.05),CA125血清浓度越高,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预后越差。5.根据ROC曲线所示,选取血清孕酮≤24.265ng/ml作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预后不良的评判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809和0.200;选取血清HCG≤12962m IU/ml作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预后不良的评判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979和0.867;选取血清CA125≥29U/ml作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预后不良的评判指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0.933和0.862;研究结论:1.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妊娠结局与血清HCG、孕酮、CA125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2.正常孕妇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保胎成功组与难免流产组血清HCG、孕酮、CA125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3.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24.265ng/ml、血清HCG≤12962m IU/ml、血清CA125≥29U/ml时,提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不良风险较大。

陈肖枝[9](2018)在《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阴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通过动态观察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及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阴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对其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进行对比总结,证实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安全有效,为肾阴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门诊及住院部2017年03月至2017年12月的符合肾阴虚型妊娠6-8周(包含6周及8周)先兆流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完整病例资料,共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安胎方+地屈孕酮片)与对照组(固肾安胎丸+地屈孕酮片),各30例。试验组口服自拟安胎方每日1剂,早晚分服,联合地屈孕酮片10mg,口服,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固肾安胎丸一次1袋,口服,一日3次,联合地屈孕酮片10mg,口服,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动态观察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经阴道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胚胎发育情况,监测就诊当日、妊娠9周、11周时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雌二醇(E2)值,并于妊娠11-13+6周B型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及顶臀长(CRL)。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探析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阴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总有效率为96.67%VS 83.33%,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仍认为具有临床意义;(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P:0.036(<0.05),两组差异显着,说明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固肾安胎丸联合地屈孕酮片;(3)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β-HCG、P、E2值比较:①独立样本t检验:孕9周β-HCG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11周β-HCGP>0.05,无统计学意义;孕9周、11周P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9周E2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孕11周E2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独立样本t检验,说明试验组在提升孕早期血清性激素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②配对样本t检验: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提高血清性激素水平;(4)于孕11-13+6周对继续妊娠者行超声测量颈项透明层厚度(NT)及胎儿顶臀长(CRL),未发现胎儿NT、CRL值异常,说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对胎儿早期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未增加染色体异常风险。结论:(1)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能够改善肾阴虚型先兆流产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能够提高早孕期血清β-HCG值、P、值E2值。(3)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对孕早期胚胎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

庞应华[10](2017)在《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本项研究,证明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安全有效。并证实血清E2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比血清P、β-HCG更有参考价值。方法:将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肌注黄体酮,40mg/次,1次/日;中西药组肌注黄体酮同时口服中药汤剂补肾安胎方。至少治疗14天,见胎心或胎儿基本成形后方可停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中西药组临床综合疗效与西药组比较,总有效率为93.3%vs 83.3%,有显着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中西药组与西药组中医症状积分的治疗前后的差值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B超所见胎心、胎儿成形情况,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后的B超所见胎心及胎儿成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两组血清E2、P、β-HCG均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E2、β-HCG与治疗前E2、β-HCG的差值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P差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中西药组的差值略大于西药组。5)孕酮偏低的先兆流产患者中,最终保胎失败组与保胎成功组相比较,治疗前的E2值有显着差异(P<0.05);P、β-HCG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安全有效,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胚胎发育。血清E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及预测早期先兆流产妊娠结局均比血清P、β-HCG更有参考价值。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889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889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β-hCG、E2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清P、β-hCG及E2水平比较
    2.2 治疗效果比较
    2.3 妊娠结局比较
3 讨论

(2)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目标人群
        1.2 入选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计算
        2.2 抽样方法
    3 调查研究内容
        3.1 设计调查表
        3.2 调查方法
        3.3 质量控制
    4 不良妊娠结局的定义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抽样结果
    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 人口学特征
        2.2 孕产情况
    3 调查对象生活方式
    4 调查对象妊娠情况
        4.1 受孕方式
        4.2 单/双胎
        4.3 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
    5 妊娠期用药情况
        5.1 妊娠期用药情况概述
        5.2 妊娠期西药用药情况
        5.3 中药使用情况
    6 妊娠结局
        6.1 分娩方式
        6.2 分娩孕周
        6.3 胎儿/新生儿情况
    7 不良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
        7.1 不良妊娠结局
        7.2 不良妊娠结局产妇妊娠期用药情况
        7.3 妊娠期用药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单因素分析
        7.4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7.5 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在妊娠期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保胎中药方剂古今文献研究
    1.1 历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1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2 唐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3 宋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4 元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5 明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1.6 清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2 近现代保胎方药文献研究
        1.2.1 专方治疗
        1.2.2 名老中医治疗
        1.2.3 验方治疗
        1.2.4 中成药及中药制剂治疗
        1.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章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
    2.1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设计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方法
    2.2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结果与分析
        2.2.1 汉唐宋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2.2 元明清时期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2.3 近现代保胎方剂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2.3 保胎中药用药规律研究讨论
        2.3.1 保胎组方高频药分析
        2.3.2 保胎组方中药分类分析
        2.3.3 保胎方病因病机分析
        2.3.4 历代保胎治则分析
        2.3.5 保胎方药对与药组分析
第三章 保胎常用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以寿胎丸中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为例
    3.1 研究背景
    3.2 系统药理学概况
    3.3 研究方法
        3.3.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3.3.2 候选化合物作用靶点的预测
        3.3.3 候选化合物-靶点及靶点-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4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及分析
        3.4.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化合物数据库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的筛选
        3.4.2 靶点的识别与网络分析
        3.4.3 GO分析
        3.4.4 通路分析
    3.5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讨论
        3.5.1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活性成分及主要靶点
        3.5.2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的信号通路
    3.6 菟丝子-桑寄生药对保胎作用机制研究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病因
        1.1.1 遗传因素
        1.1.2 生殖道因素
        1.1.3 内分泌因素
        1.1.4 感染因素
        1.1.5 免疫因素
        1.1.6 血栓前状态因素
        1.1.7 男方因素
        1.1.8 其他因素
    1.2 中医病因
        1.2.1 胎元因素
        1.2.2 母体因素
第二章 临床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方法与内容
        2.2.1 中医辨证分型
        2.2.2 血栓前状态检测
    2.3 数据分析
    2.4 临床研究结果
        2.4.1 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年龄比较
        2.4.2 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及同型半胱氨酸比较
        2.4.3 不同证型D-二聚体比较
        2.4.4 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患者狼疮抗凝物(LA)比较
        2.4.5 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患者抗磷脂抗体(ACA)比较
        2.4.6 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患者抗β 2糖蛋白抗体(β 2-GP1)比较
        2.4.7 肾虚型复发性流产与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2.4.8 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4.9 气血两虚型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4.10 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肾虚血瘀证与血栓前状态
    3.2 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因素
        3.2.1 肾虚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
        3.2.2 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
        3.2.3 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
        3.2.4 气血两虚型复发性流产影响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理论综述
        1 体病相关理论的渊源
        2 体病相关理论的内涵
    综述二 体病相关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开展的背景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文献综述
    综述三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及方法学质量评价
        1 适用于研究体病相关的临床研究方法概述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评价和报告规范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现状
前言
第二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和筛选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文献计量学特征
        2.3 研究设计基本信息
        2.4 各体质类型的疾病谱分布
        2.5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高的疾病
        2.6 各体质类型发病风险较低的疾病
        2.7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8 纳入研究的体质测量方法信息
    3 讨论
        3.1 近10 年来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3.2 各体质与疾病的关联性及其对临床和公共卫生的意义
        3.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分析
        3.4 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的比较
        3.5 对今后体病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启示
        3.6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三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以代谢综合征为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资料筛选与提取
        1.4 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与流程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中医体质分布的meta分析
        2.4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一般人群体质类型比较的meta分析
        2.5 中医体质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分布比较
        2.6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2.7 倒漏斗图分析
    3 讨论
        3.1 代谢综合征与体质的关联性分析
        3.2 纳入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
        3.3 对临床和科研的启示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第四部分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研究
    1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1.1 中医药领域观察性研究应用和方法学的相对滞后
        1.2 体病关系的全过程均易受到混杂因素影响
        1.3 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对体病关系研究的影响
        1.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其他观察性研究的优势
    2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2.1 研究设计类型的选择与比较
        2.2 受试者纳入和基线资料采集
        2.3 体质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2.4 研究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3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3.1 现有标准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分析
        3.2 根据现有标准制定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标准的建议
    4 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报告规范
        4.1 现有报告规范在体病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报告的适用性分析
        4.2 在STROBE声明基础上完善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质量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关于早期先兆流产之渊源和研究进展
        1.1 中医关于本病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1.3 中医对于本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关于本病的研究进展
        2.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2 西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3 西医对于本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4 PAPP-A与先兆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和评分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观察指标
        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2.4 随访方案
        2.5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统计学结果
        4.1 资料可比性研究
        4.2 治疗前后主要指标比较
        4.3 安全性指标观察
        4.4 随访结果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早期先兆流产与脾肾密切相关
        1.2 护胎饮的前期研究背景
        1.3 西医治疗本病的不足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1.5 血清学指标β-HCG、P、E_2和盆腔B超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
        1.6 PAPP-A与妊娠密切相关
    2. 护胎饮疗效分析
        2.1 护胎饮药物组成分析
        2.2 护胎饮的疗效分析
        2.3 护胎饮对血清β-HCG、P、E_2和PAPP-A影响的分析
        2.4 血清β-HCG、E_2、P与血清PAPP-A相关性的分析
        2.6 护胎饮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3. 本课题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血清HCG、孕酮、CA125水平与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阴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先兆流产的中医认识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2.1 五脏失和
        1.2.1.1 肾精不足
        1.2.1.2 脾胃虚弱
        1.2.1.3 肝郁不舒
        1.2.2 气血失调
        1.2.2.1 气血虚弱
        1.2.2.2 血热
        1.2.2.3 血瘀
        1.2.3 外感六淫
        1.3 中医治疗
        1.3.1 中药治疗
        1.3.1.1 补肾安胎
        1.3.1.2 健脾益气
        1.3.1.3 调肝理气
        1.3.1.4 补气养血
        1.3.1.5 滋阴凉血
        1.3.1.6 理血安胎
        1.3.1.7 名医经验方
        1.3.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研究进展
        2.1 先兆流产的定义
        2.2 先兆流产的病因机制
        2.2.1 胚胎因素
        2.2.2 母体因素
        2.2.2.1 生殖器异常
        2.2.2.2 内分泌功能失调
        2.2.2.3 血栓前状态
        2.2.3 父方因素
        2.2.4 免疫因素
        2.2.5 其他因素
        2.3 西医治疗
        2.3.1 一般处理
        2.3.2 针对病因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1.7 保胎成功与失败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评价方法
        2.3.1 研究者的现察与评价
        2.3.2 受试患者自评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
        3.2 随访结果
        3.3 安全性分析
        3.4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 治疗方案探析
        1.1 安胎方方药探析
        1.2 地屈孕酮的药理分析
    2. 孕早期监测血β-HCG、P、E2值的临床意义
    3. 安胎方联合起屈孕酮片疗效分析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先兆流产的中医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病因
        1.3 病机
        1.4 中医治疗
    2 先兆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2.1 西医学的先兆流产病因
        2.2 西医对先兆流产的治疗的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试验病例中止标准
        1.7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
        3.2 治疗后临床分析
        3.3 E2、P、β-HCG判断妊娠结局的敏感性比较
        3.4 安全性分析
        3.5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方药分析
    3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4 分析疗效和作用机理
        4.1 对临床症状、血清激素及胚胎发育的作用
        4.2 E_2的价值及补肾安胎方对其的作用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889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安胎汤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P、β-hCG、E2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 刘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7)
  • [2]天津地区孕妇妊娠期用药状况及其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牟彦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穴位贴敷联合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汤辅助治疗肾虚型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J]. 郑慧君,孙云,马大正. 中国基层医药, 2020(14)
  • [4]保胎中药用药规律及保胎方药对作用机制研究[D]. 杨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5]不同证型复发性流产血栓前状态及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D]. 许丹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中医体质学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和方法学研究[D]. 罗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护胎饮治疗脾肾亏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D]. 黄超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血清HCG、孕酮、CA125水平与女性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D]. 范闻诗.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9]安胎方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肾阴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D]. 陈肖枝.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9)
  • [10]补肾安胎方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D]. 庞应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889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