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ISO标准后立窑水泥企业的应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童雪[1](2020)在《供给侧改革下建材业盈利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供给侧改革于2015年年底提出以来,建材行业因为存在恶性竞争、产能过剩、供需不平衡等诸多问题成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供给侧改革下盈利模式的变更对于建材行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目前我国对于建材行业,特别是其水泥业务板块在供给侧改革下盈利模式的变更的有关研究还非常稀少,本文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将为同行业其他公司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本文将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供给侧改革、盈利模式、哈佛分析法等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建材在供给侧改革要求下的盈利模式的变更按照盈利模式四要素进行分析,使用哈佛分析法框架对盈利模式变更后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将分析重点放在财务分析层面上,通过多项财务指标的横向、纵向分析明晰其改革带来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建材盈利模式改变及其影响的分析,发现其盈利模式的主要改变是从曾经的水泥大王向新材料及工程服务业务板块的扩展,在联合重组上的两材合并,通过产能置换降本增效的经营策略。通过其影响分析,可以发现在公司盈利模式变更后盈利能力有所提高,资本结构有所改善,虽然公司还面临着商誉数额过多,落后产能数额庞大的问题。但总体而言,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正在带领公司向好的方向转变。
盛立军[2](2008)在《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水泥作为用量大、能耗高、污染重的基础性材料,其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石灰石、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众所周知,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作为建设基础的水泥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带来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水泥企业环境管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偏低,落后生产能力仍占相当比重,占水泥总生产量的80%。由于80%左右产量的落后生产系统中没有配套的环境设备,对大气排放大量的粉尘和废气,使我国水泥工业成为高能耗、高污染环境的行业。要想保持我国水泥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环境管理工作。本论文首先对循环经济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提出了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策略。后又结合水泥企业环境管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印证,为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
刘志甫,王昕,刘晨[3](2007)在《我国水泥标准的发展与质量浅谈》文中研究说明水泥标准是产品生产、交易和使用的技术与法律依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我国水泥标准发展历程表明,水泥标准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水泥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和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推动了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生产水平的提高。
石常军[4](2007)在《论立窑水泥的生存空间(之二)——立窑水泥实物质量是不是都很低劣?》文中研究说明0前言2005年,一批管理有素的立窑企业在低能耗、高环保的改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6年,立窑水泥产量将继续过半,立窑新技术的推广也会给水泥工业的节能降耗带来斐然的成效。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水泥行业
赵介山[5](2007)在《立窑水泥企业升级改造和若干实用技术》文中指出本文论述了立窑水泥企业升级改造的意义,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赵红军[6](2005)在《提高立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工业试验调整原料与燃料材料的配比,在OK12-2立磨上(磨盘直径Φ1.2m)磨制出不同三率值的生料,然后在Φ2.8×10m的立窑上进行煅烧。通过对煅烧所得熟料的化学分析及物理强度检验,详细分析了硅酸三钙、铝酸三钙、硅酸盐矿物等的含量对熟料ISO强度的影响,基本弄清了影响熟料ISO强度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找出了既适宜立窑煅烧,又能达到较高ISO强度的三率值及熟料矿物组成,即:KH=0.93±0.02、SM=2.1±0.1、IM=1.3±0.1。在上述三率值下,C3S含量高,立窑煅烧范围宽,易于立窑操作,从而为提高立窑熟料ISO强度确立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王忠祥[7](2005)在《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石渣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钙约占70%左右,因此可代替石灰石,氢氧化钙比石灰石中的碳酸钙易分解,因此掺电石渣后对水泥熟料强度和产量提高,降低热耗大有好处,,通过用电石渣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工艺的实验研究发现:电石渣能代替石灰石生产优质水泥,配热大约为3135 kJ/kg(熟料)。随着电石渣掺量增大、料球易烧性越好、熟料质量越高,三率值以三高为好。在机立窑水泥厂中,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采用新技术,把湿电石渣和粘土、粉煤灰、煤等按生料进行配比,制成含水量50-55%的料浆,并用此浆代替立窑成球用水,经计量加入到双轴搅拌机中,与生料磨制备的正常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进入成环球盘,制成含有一定电石渣量的料球,入机立窑煅烧生产水泥熟料,进行试生产研究表明:该技术是成功的,黑生料球性能好、煅烧操作容易、熟料质量高,各项工艺指标都达到要求。这一新工艺具有明显的增产节能效果。主要表现在: CaO含量高达65%,改善了生料的易烧性;电石渣中的Ca(OH)2分解温度比石灰石中的CaCO3的分解温度低很多,烧成热耗较低;减少石灰石用量,不仅节约了不可再生资源石灰石的用量,而且还解决了多年来因废渣污染无法处理带来的难题,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改善了生态环境。
何展翅[8](2004)在《水泥厂监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水泥工艺的技术进步,自动监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而自动监视技术与装备的不断发展,为水泥生产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和完善创造了条件。自动化监视为提高产品质量、设备运转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劳动强度,实现科学管理等提供保障,使企业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最佳。 目前,我国水泥生产中的各主要生产环节虽多已采用了微机监视与控制,对水泥厂各设备进行监视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监视与控制系统一般为单独运行且分散在各个设备处,没有进行集中监视,由于这一原因,使得生产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各生产环节的生产状态,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地指挥生产。 我国目前大中型水泥厂的集散控制系统硬件设备基本上是从国外整套购买的,价格昂贵,国内一般中小水泥企业难以接受。本课题旨在通过选择立窑水泥厂主要设备的工艺参数,利用国产组态软件MCGS5.1这一优秀的开发工具,合理地进行硬件选择和系统配置,结合水泥生产线工艺、机械和监视要求进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形成较好的人机界面,开发出适合中小型水泥企业的监视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整个水泥生产线的集中的自动化监视。本系统对于提高中小水泥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减轻生产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优化操作,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同时,可以实现水泥企业减员增效,提高设备的运转率,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自动化水平。 水泥厂监视与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水泥工艺学及水泥设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等学科以及组态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本文还对水泥厂主要监视的设备、重要的工艺参数及各种硬件设备的合理选择作了详细介绍,对水泥厂自动化工程师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水泥厂监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对水泥企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李俭之[9](2004)在《关于立窑水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立窑水泥企业如何与新型干法接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立窑水泥工业是在国家经济实力不强,资金严重短缺,水泥需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历史贡献有目共睹。由于立窑工艺固有缺点,其逐步被新型干法或更新的技术所代替将是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立窑水泥企业要不失时机地与新型干法接轨和发展新型干法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选择。对具体的立窑企业而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认真研究,可从两个方面分两个阶段来组织实施。
陈世荣[10](2003)在《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选取的六个机械化立窑生产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选取了一个新型干法和一个湿法回转窑作为参照。通过试验室试验研究和企业生产实践的验证和比较,得出机立窑在选择适当的配料方案、强化煅烧、加强粉磨、采取综合技术管理措施的条件下可以生产与新型干法、湿法回转窑相比拟的高质量水泥产品的结论。在对影响机立窑生产工艺各环节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综合技术措施。 (1)每一种原料、燃料都会对水泥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直接体现在对熟料质量的影响,对于机立窑水泥厂而言,粘土质原料和燃煤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整个生产过程必须保持“均匀和均衡”,原燃料的预均化是关键的第一步。本文结合机立窑水泥厂的特点提出了对原燃材料的采取、储存、均化、使用的要求。 (2)结合机立窑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实际,找出最佳配料方案选择为KH=0.94~0.98,n=1.8~2.2,p=1.3~1.5。决不能盲目的追求的“三高”方案。 (3)机立窑煅烧操作的影响表现不同于其它窑型,人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重点强调“以人为本”“三连续一统一”,及加料、卸料、全风三连续和统一操作。 (4)从加强水泥粉磨,降低细度、提高比表面积、改善水泥颗粒的形貌等角度出发,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机立窑水泥厂适应ISO水泥标准,达到稳定生产P·Ⅱ型42.5级产品的目的。
二、实施ISO标准后立窑水泥企业的应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ISO标准后立窑水泥企业的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供给侧改革下建材业盈利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供给侧改革的有关研究 |
1.2.2 我国建材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有关研究 |
1.2.3 盈利模式的有关研究 |
1.2.4 哈佛分析法的有关研究 |
1.2.5 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 |
2.1 盈利模式概念界定 |
2.2 供给侧改革理论 |
2.3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 |
第3章 供给侧改革与盈利模式的关系分析 |
3.1 供给侧改革推动盈利模式优化 |
3.2 盈利模式调整推动供给侧改革 |
第4章 中国建材的盈利模式改革分析 |
4.1 我国建材行业发展概况 |
4.2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介绍 |
4.3 供给侧改革前后盈利模式分析 |
4.3.1 中国建材盈利模式类型 |
4.3.2 利润点—产品服务分析 |
4.3.3 利润对象—客户群体分析 |
4.3.4 利润杠杆—相关活动分析 |
4.3.5 利润屏障—竞争能力分析 |
第5章 哈佛分析框架下的盈利模式优化的影响分析 |
5.1 战略分析 |
5.1.1 中国建材的战略分析 |
5.1.2 中国建材的战略选择 |
5.2 会计分析 |
5.2.1 期间费用分析 |
5.2.2 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分析 |
5.3 财务分析 |
5.3.1 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5.3.2 对营运能力的影响 |
5.3.3 对成长能力的影响 |
5.3.4 对偿债能力及资本结构的影响 |
5.3.5 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
5.4 前景分析 |
5.4.1 战略分析 |
5.4.2 风险预测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发展建议 |
6.2.1 公司层面的建议 |
6.2.2 政府层面的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1.2 研究的回顾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内容体系 |
第2章 循环经济与环境管理的相关理论 |
2.1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
2.2 环境管理理论及其研究现状 |
第3章 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现状 |
3.1 我国水泥企业的发展状况 |
3.2 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3.3 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问题原因透视 |
第4章 提升水泥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对策 |
4.1 以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实践的指导 |
4.2 政府方面应加强管理力度 |
4.3 企业方面应承诺社会责任,强化内部管理 |
4.4 社会监督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亚泰水泥公司环境管理简介 |
5.2 亚泰水泥公司环境管理实施策略的实践 |
5.3 亚泰水泥公司环境管理绩效评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6)提高立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立窑水泥生产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空间 |
1.2 ISO法的实施对立窑水泥实物质量的影响 |
1.2.1 ISO法与GB法的区别 |
1.2.2 ISO法的实施对立窑水泥实物质量的影响 |
1.3 水泥强度发生机理 |
1.4 ISO法与GB法相比较强度下降的原因 |
1.5 熟料水化与水泥强度的关系 |
1.5.1 熟料矿物组成 |
1.5.2 单矿物的水化性能 |
1.5.3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 |
1.6 我国不同窑型熟料与国外熟料强度的差别 |
1.7 我国不同窑型熟料质量的差别 |
1.8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测试数据 |
2.1 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方法 |
2.2 取样及样品制备要求 |
2.3 检验方法 |
2.4 试样的熟料组成配比数据 |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讨论 |
3.1 C_3S的含量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
3.2 SM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
3.3 KH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
3.4 C_3A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
3.5 硅酸盐矿物合量对立窑水泥ISO强度的影响 |
3.6 不同率值下的熟料矿物组成比较 |
3.7 煅烧的控制的影响 |
3.8 效果比较 |
3.9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况 |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2 机立窑生产水泥现状 |
2.1 立窑水泥生产流程 |
2.2 机立窑水泥存在和发展 |
2.2.1 机立窑实质能生产出高标号的水泥 |
2.2.2 机立窑水泥适合中国国情 |
2.2.3 我国水泥的消费结构 |
2.3 现代化立窑的基本特征 |
2.3.1 生产规模 |
2.3.2 产品质量 |
2.3.3 环境保护 |
2.4 机立窑水泥的新技术情况 |
2.4.1 原燃材料预均化技术 |
2.4.2 采用磨前预破碎技术 |
2.4.3 优化粉磨系统技术 |
2.4.4 优化机立窑系统技术 |
2.4.5 水泥工艺外加剂技术 |
3 电石渣代替石灰石在机立窑中煅烧水泥熟料的物理化学 |
3.1 机立窑煅烧的简单模型 |
3.1.1 机立窑煅烧的简单模型 |
3.1.2 水泥熟料在立窑中煅烧 |
3.2 普通生料生产水泥熟料的物理化学 |
3.2.1 机立窑水泥熟料的形成经历 |
3.2.2 熟料形成热数据 |
3.3 电石渣制备的生料生产水泥熟料的物理化学 |
3.3.1 系统内主要的化学反应及发生反应的温度区域 |
3.3.2 熟料的形成过程不同 |
3.3.3 熟料形成热不同 |
4 电石渣代替石灰石在机立窑中煅烧水泥熟料的配料方案 |
4.1 原燃材料 |
4.2 配料方案确定 |
4.2.1 机立窑熟料常用配料方案 |
4.2.2 配料的基本原则 |
4.3 小窑煅烧试验 |
4.3.1 三率值的确定 |
4.3.2 配热量的确定 |
4.3.3 最佳电石渣掺入量确定 |
5 电石渣代替石灰石在机立窑中煅烧水泥熟料的生产试验 |
5.1 在机立窑上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工艺流程简图 |
5.2 生产试验企业概况 |
5.2.1 工厂规模与产品品种 |
5.2.2 主机设备型号明细 |
5.2.3 供水、供电 |
5.2.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2.5 主要质量控制技术指标 |
5.2.6 试验企业生产控制 |
5.3 煅烧操作 |
5.3.1 暗火闭门操作工作原理 |
5.3.2 暗火闭门操作实施细则 |
5.3.3 暗火闭门操作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5.4 试生产结果 |
5.4.1 活化煅烧技术 |
5.4.2 试生产有关数据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独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8)水泥厂监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水泥企业监视与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
1.1.1 水泥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过程 |
1.1.2 我国水泥企业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
1.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1.2 集散控制系统(DCS)基本理论 |
1.3 组态软件及其发展 |
1.3.1 组态软件简介 |
1.3.2 组态软件的特点 |
1.3.3 组态软件的结构划分 |
1.3.3.1 按使用软件的工作阶段划分 |
1.3.3.2 按照成员构成划分 |
1.4 计算机控制及通信技术基础 |
1.4.1 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
1.4.1.1 人工控制 |
1.4.1.2 模拟仪表控制 |
1.4.1.3 计算机控制 |
1.5 计算机通信技术基础 |
1.5.1 RS232C串行接口标准简介 |
1.5.2 RS442和RS485 |
1.5.3 过程通道技术 |
1.6 结论 |
第2章 水泥厂监视与管理系统硬件设计 |
2.1 前言 |
2.1.1 系统规划 |
2.2 系统硬件的选择 |
2.2.1 视频监视系统 |
2.2.1.1 视频监视的构成及其工作过程 |
2.2.1.2 系统设计原理及设计说明 |
2.3 温度测量系统 |
2.3.1 热电偶测温原理 |
2.3.2 标准热电偶 |
2.3.3 热电阻温度测量 |
2.3.4 检测元件的选择 |
2.3.5 温度变送器 |
2.3.5.1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工作原理 |
2.3.5.2 一体化温度变送器的选择 |
2.4 电容式差压变送器 |
2.5 电流变送器 |
2.6 工业控制计算机 |
2.7 威达公司牛顿系列模块 |
2.8 磁阻式电耳 |
2.9 结论 |
第3章 系统组态软件设计 |
3.1 MCGS组态软件介绍 |
3.1.1 MCGS软、硬件需求 |
3.1.2 MCGS组态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
3.1.3 MCGS组态软件的系统构成 |
3.1.3.1 MCGS组态软件的整体结构 |
3.1.3.2 MCGS工程的五大部分 |
3.1.4 MCGS组态软件的工作方式 |
3.1.5 组建MCGS组态工程的一般过程 |
3.2 水泥厂组态软件设计 |
3.2.1 立窑水泥厂工艺分析 |
3.2.2 系统窗口及菜单设计 |
3.2.3 画面制作 |
3.2.4 构造实时数据库 |
3.2.4.1 MCGS实时数据库概述 |
3.2.4.2 水泥厂数据对象定义 |
3.2.4.3 动画与数据变量连接 |
3.2.5 设备窗口组态 |
3.2.6 脚本程序设计 |
3.2.6.1 设备运行月报表脚本程序设计 |
3.2.6.2 其它脚本程序 |
3.3 结论 |
第4章 水泥厂监视与管理系统说明 |
4.1 破碎监视 |
4.2 烘干机监视 |
4.3 窑况监视 |
4.4 磨机监视系统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系统变量表 |
附录二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关于立窑水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立窑水泥企业如何与新型干法接轨(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水泥工业的发展形势及特点 |
1.1 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拉动水泥快速增长 |
1.2 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
1.3 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
1.4 立窑水泥仍保持较高的增速 |
1.5 大型水泥集团迅速壮大,水泥企业平均规模扩大 |
2 实现现代立窑企业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2.1 实现八项指标是立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目标 |
2.1.1 八项指标中的产品质量定位是优等品水泥 |
2.1.2 八项指标中的环保定位像新型干法一样无烟无尘文明生产 |
2.1.3 八项指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
2.1.4 八项指标中的企业规模定位是经济规模,并有利于与新型干法接轨 |
2.2 全面推广20项实用技术,加速向现代立窑水泥企业过渡 |
2.2.1 用新型干法技术改造立窑水泥企业的生料制备及水泥粉磨系统 |
2.2.2 立窑煅烧系统要重点抓好两项技术的推广和粉尘治理 |
2.4 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建立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
2.5 立窑水泥生产技术尚未达到不可再超越的顶峰 |
3 有条件的立窑水泥企业要不失时机的发展经济规模新型干法生产线 |
3.1 新型干法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
3.2 优势立窑水泥企业已经具备发展经济规模新型干法的条件 |
3.3 发展新型干法要坚持大型化、经济规模化的原则 |
3.4 要充分做好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
(10)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窑水泥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
§1-2 实施新标准后,机立窑水泥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些观点 |
§1-3 提高产品质量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
§1-4 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原材料及主要实验方法 |
§2-1 实验原材料 |
2-1-1 实验原材料的来源 |
2-1-2 实验原材料的成分分析 |
§2-2 实验方案的设计 |
§2-3 主要实验方法 |
2-3-1 水泥化学成分的分析 |
2-3-2 水泥比表面积的测定 |
2-3-3 80m细度的测定 |
2-3-4 水泥颗粒级配的测定 |
2-3-5 小磨实验 |
2-3-6 GB强度与ISO强度的检验方法 |
2-3-7 熟料岩相结构鉴定 |
2-3-8 熟料X-射线衍射分析 |
第三章 原燃材料及生料制备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3-1 石灰石品质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3-2 粘土质原料对立窑煅烧的影响 |
§3-3 矿化剂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3-4 燃煤的品质对机立窑的煅烧和熟料质量的影响 |
§3-5 生料制备和均化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第四章 配料方案和矿物组成对熟料强度的影响 |
§4-1 三大率值对熟料强度的影响 |
§4-2 矿物组成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4-3 岩相结构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烧成工艺及参数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5-1 立窑煅烧过程及其特点分析 |
§5-2 料球粒度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5-3 不同操作方法对熟料质量的影响 |
第六章 粉磨工艺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
§6-1 水泥比表面积对强度的影响 |
§6-2 颗粒级配对强度的影响 |
§6-3 开流磨和比闭流磨的对比分析 |
第七章 实际生产情况分析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本人论文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
四、实施ISO标准后立窑水泥企业的应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改革下建材业盈利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以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D]. 童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2]我国水泥企业环境管理的策略研究[D]. 盛立军. 吉林大学, 2008(07)
- [3]我国水泥标准的发展与质量浅谈[J]. 刘志甫,王昕,刘晨. 建材发展导向, 2007(02)
- [4]论立窑水泥的生存空间(之二)——立窑水泥实物质量是不是都很低劣?[J]. 石常军. 四川水泥, 2007(01)
- [5]立窑水泥企业升级改造和若干实用技术[J]. 赵介山. 辽宁建材, 2007(01)
- [6]提高立窑水泥ISO强度的研究[D]. 赵红军. 中南大学, 2005(05)
- [7]利用电石渣生产水泥的研究[D]. 王忠祥. 重庆大学, 2005(01)
- [8]水泥厂监视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何展翅.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3)
- [9]关于立窑水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立窑水泥企业如何与新型干法接轨[J]. 李俭之. 建材发展导向, 2004(01)
- [10]机立窑生产高质量水泥的研究[D]. 陈世荣.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