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低孔低渗气藏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1](2020)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与地震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为了解决深层砂砾岩勘探中遇到的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不明和地震预测技术精度不高等问题,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砂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础地质分析、地震岩石物理测试和甜点储层预测方法的综合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甜点储层形成机理,并开发了高精度的甜点储层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基础地质研究明确甜点储层的形成机理,然后结合岩石物理测试总结甜点储层主控因素对岩石弹性性质变化的影响,建立能反映深层砂砾岩沉积与成岩演化过程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利用该模型指导研究区的甜点储层预测。这项研究既可以为玛湖地区面向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的油气勘探与有利区优选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也可以对其他地区深层碎屑岩的油气勘探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本次研究取得了以下4点成果和认识:(1)在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中首次引入致密砂岩中利用储层临界物性判别储层和封堵层的研究思路,建立临界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关系,按照成岩作用系统论的思路定量分析深层砂砾岩储集能力随每个沉积微相和每种成岩作用在成岩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玛湖地区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的甜点储层发育模式。综合研究后得到玛湖地区甜点储层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以远岸或近岸水下分流河道中具有强溶蚀、早期硅质胶结和弱压实成岩相的中细砾岩和粗砂岩为主的认识。(2)在玛湖地区率先开展了深层砂砾岩的高频岩石物理测试,并结合岩石微观结构和动、静态弹性特征测量的结果,对研究区砂砾岩的弹性参数、储层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总结,并建立了能反映沉积和成岩作用改造岩石储集能力的岩石物理模型。从研究区样品的测试结果来看,由沉积和成岩作用造成的矿物组分含量的差别、矿物的赋存方式以及孔隙类型和形状的差异对研究区样品的弹性参数及储层参数影响较大。其中比较特殊的现象包括:(1)当岩石中石英含量较多时,大量发育的早期硅质胶结物会有效抑制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的破坏,从而比早期泥钙质胶结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孔隙度和更低的纵横波速度比;(2)在玛湖地区受物源的影响,岩石中普遍发育火山岩岩屑和粘土等塑性矿物,而这类矿物极易受压实作用挤压变形而充填孔隙,减小样品的孔隙度并增大样品的速度。但由于这种情况下纵波速度的增大率要大于横波速度,因此样品的纵横波速度比会随纵波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研究区塑性碎屑的含量与赋存方式会对砂砾岩样品弹性参数和孔隙度造成很大影响的根本原因。(3)根据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按沉积相分级分类,从砂体到储层由粗到细,逐级控制”的地质物探相结合的甜点储层预测新方法。在考虑沉积和构造演化背景的基础上首次研发了经过倾角校正的古地貌恢复技术,并且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解释技术对标志层进行解释从而得到了地层真厚度,提高了有利相带预测的精度。为了有效提取OVT域地震资料中的地质信息,我们初次通过Ruger方程建立具有古地貌和沉积微相等地质背景的优势道集部分叠加模板,并利用该模板在研究区对OVT域资料进行解释性处理,这样就可以为针对深层砂砾岩的相控甜点储层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预测我们通过岩石物理实验获得的甜点储层敏感参数。利用该方法在玛湖凹陷斜坡区百口泉组共预测甜点储层发育区2100km2,为有利勘探区的寻找和增储上产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4)针对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分布规律不明的问题,创新性的提出了玛湖地区异常高压具有“封闭条件、构造挤压和晚期高熟油气充注”三重因素控制的分布模式。通过设计模拟孔隙超压的高频岩石物理实验,首次总结不同地层压力条件下玛湖地区砂砾岩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岩石物理测试结果建立了新的有效应力系数计算方法。将该方法计算的有效应力系数与Biot有效应力系数进行对比后可知,新计算的有效应力系数更适用于玛湖地区砂砾岩。最后利用新的有效应力系数改进双相介质模型后建立了低渗透砂砾岩地层压力预测模型,提高了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并在玛湖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阮昱[2](2020)在《苏里格气田苏18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预测》文中认为随着天然气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大,致密砂岩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勘探与开发受到了广泛关注。苏里格气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天然气田,是一个大型的陆相砂岩岩性圈闭气藏。研究区位于苏里格气田西区,目标层段盒8段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单砂体薄、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等地质难点,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因此开展致密砂岩储层的含气性预测研究可为优选含气富集区和少井高效开发提供有利依据。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次研究针对苏186区块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地质特征和勘探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地质问题及储层预测难点,制定了由主河道到储层、再由储层到含气储层逐步深入的储层含气性预测技术路线。充分利用地质、钻井、测试及三维地震等数据进行精细资料解释,强化模型正演、岩石物理及敏感参数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开展地震相分析、AVO分析、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及油气敏感属性分析等关键技术攻关,进行储层厚度及含气性综合预测研究,精细刻画砂体及含气砂体空间展布形态,分析气藏主控因素,对目标层段进行综合评价,最终优选盒8段Ⅰ类含气有利区24.28km2,占总面积的11.5%;Ⅰ+Ⅱ类含气有利区113.42km2,占总面积的52.7%,形成了一套针对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预测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AVO、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及油气检测等技术可以较好预测苏里格气田“类泥岩”型致密砂岩气储层的含气性,为后期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关依据。
黄劲[3](2020)在《M区块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与分析》文中指出页岩气作为一种可代替煤清洁能源,在我国广泛分布。合理开发和使用页岩气对于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改善能源使用结构、促进工业水平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均有积极的意义。而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藏,经大量学者研究表明,其地层压力和其产能存在较大关系,高压往往意味着高产,准确的压力预测可以为后续页岩地层井位部署、资源量评估提供参考。此外,钻前压力预测可以有效防止井喷等钻井事故。人们对压力预测的方法研究起于上世纪60年代,并且发展至今。然而,由于超压成因机制的复杂性,尚未建立起完备的理论体系,现有压力预测模型多为经验关系式,在不同工区存在适用性问题、用于计算压力的速度场精度不够的情况,令压力预测工作存在较大难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M区块为研究区,展开压力预测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以研究压力预测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对比分析了现有压力预测方法的特点,并且在工区中对比应用,发现只依赖纵波波速计算孔隙压力的方法在本工区会造成较大误差;2)通过对压实成因机制类型特点研究,使用声波密度交汇法判断出工区主要超压机制为欠压实,结合工区构造特点,构造挤压也对超压有一定贡献。3)针对压力预测核心参数,速度场的建立,基于前人提出的组合速度场加以改进,使其结果更符合地质规律将其运用在工区中,取得效果较好。4)针对工区复杂地质构造情况下构造应力对地层压力的贡献不能忽视的问题,提出一种综合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的高精度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将对数型Fillippone公式仅考虑垂向应力改为三相应力组合形式。该方法不同于常规一维计算模式,引入和地质构造型态有关的水平地应力拟合建立。在M工区中经单井预测结果对比,该方法精度高于常规压力预测方法,适用于本工区;经实际使用证明,改进型组合速度场和综合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的压力预测模型进行三维压力预测,在M工区压力预测成功,指出了后续勘探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李沙莎[4](2020)在《《八角场气田新增探明储量报告》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内外石油勘探和开发的范围不断扩大,专业翻译在国际交流中自然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报告以《八角场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汉英翻译实践报告为例,旨在探讨石油天然气类文本汉译英翻译技巧。根据德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对语言功能的三分法,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进一步将文本类型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并提出了每一类文本的翻译方法。赖斯还指出尽管很多文本都是混合型文本,评判译文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它是否传达了原文的主要功能。由于本项目为工程类文本,项目的主要功能为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因此本文属于信息型文本。同时,由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汉语复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含蓄隐晦,错综复杂,作者发现此项目汉译英翻译的难点主要体现为汉语复句翻译。对此,作者在分析中英复句差异的基础上,以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对本翻译项目中出现的顺承复句、因果复句、递进复句、目的复句和解说复句等五种类型的汉语复句英译归纳总结,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技巧。作者认为在汉语复句英译时,译者要做的第一步是细读原句、确认复句类型并对句子进行语义划分,同时确认第一语义层;第二步,针对第一语义层确认句子的主要翻译技巧,如分译、合译、顺译、逆译等;第三步,在此基础上,根据句子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其他的翻译技巧如增译、改变语态等,使译文的逻辑结构更加明晰,更加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使整个译文实现“文本层面的对等,达成交际”。通过总结本次汉英翻译实践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作者希望能为对石油天然气类翻译感兴趣的MTI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李文帝[5](2020)在《某区致密砂岩岩石物理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非常规油气资源中致密砂岩气作为常规油气资源替代能源的潜力巨大。在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致密砂岩作为储集层,其相关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单层厚度薄、孔隙度低、空间非均质性强,钻探成功率较低,制约了本区油气勘探的进程。因此本文对研究区致密砂岩的岩石物理特征和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相应的岩石物理模型,以便后期工作更好地开展河道砂体的定量预测,寻找“甜点”区。本文首先对目标层段进行了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对储层岩性进行了区分,得出VP/VS可以用来对目标储层这类浊积碎屑岩储层进行岩性划分,当然也可以用弹性波阻抗、AVO梯度等一些具有纵波和横波速度的弹性参数对研究区这类储层进行岩性与孔隙流体的识别,但是通过孔隙度与纵波阻抗交汇图可知,砂岩和砂质泥岩呈现出了较高的重叠,因此仅依靠与纵波阻抗相关的信息无法区分岩性;然后,根据该储层砂岩自身特点将目标层分为四类:高孔隙度含气砂岩,高孔隙度饱水砂岩,高阻抗、低Vp/Vs致密砂岩和泥岩;最后是确定储集层敏感弹性参数,据计算结果得出VP/VS、λ·ρ、λ/μ、λ、σ、EI(30°)在区分饱水砂岩与含气砂岩时是较为敏感的弹性参数。在对研究区进行了测井岩石物理分析之后,通过理论计算与测井数据结果对比,采用组合模型来定量表征砂岩地震弹性性质的变化趋势。本文通过临界孔隙度校正的Hashin-Shtrikman的上边界公式计算致密砂岩速度与孔隙度的关系,从计算结果与测井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目标储层的孔隙度与速度关系。然后,通过Gassmann方程对连通的孔隙中进行流体填充,并基于岩石矿物、孔隙流体组成以及孔隙性质建立了岩石物理模型。把组成岩石的矿物的弹性模量、岩石的骨架模量、岩石的体积模量、含孔隙流体时的弹性模量、孔隙形状以及孔隙度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这个模型的最大特点,并由此为基础进行估算复杂多孔介质流体饱和岩石的等效弹性模量。最后,在对研究区储层岩石物理分析和建模的基础上联合的进行储层预测。
刘硕[6](2020)在《鄂尔多斯地区致密碎屑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研究》文中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是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最为活跃,储、产量增长最快的盆地之一,上古生界致密碎屑岩气藏是该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自2000年榆林气田发现以来,先后发现和探明了十余个大型致密碎屑岩气田,取得了丰富的勘探开发成果。研究表明,致密碎屑岩气藏的储层砂体对天然气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优质高效的储层是天然气富集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因此,研究致密碎屑岩藏储层预测方法,准确把握储层的几何形态、空间展布特征及其物性和含气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圈定有利勘探目标区、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某区块为例,本论文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依托钻井、录井、测井、岩心、测试、地震等各种资料,在地层层序划分、沉积相研究、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和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基础上,使用高分辨率和保真度地震资料,利用模型正演、地震反演、地震属性分析等方法开展储层厚度及含气性预测和综合评价,探索了适合研究区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的思路、方法和参数,准确预测了储层厚度和含气性特征,通过综合评价优选了有利的勘探部位。论文研究认为,反Q滤波可较好提高原始叠后地震资料分辨率,地震波波形分解与多子波重构技术有利于消除煤层遮挡效应;纵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分别是区分煤层与非煤层、砂岩与非砂岩的敏感岩石物理参数;结合使用叠后波阻抗反演和叠前AVO同时反演方法可有效预测储层厚度和平面展布特征;叠前AVO“亮点”、拟泊松比变化率、流体因子和叠后高频衰减等属性能定性预测储层的含气性;基于储层厚度和含气性预测成果开展的储层预测综合评价可以较好圈定出储层发育有利区。该论文有图140幅,表9个,参考文献102篇。
李久娣,孙莉,魏水建,贾跃玮[7](2019)在《东海海域深层HG组低渗储层“甜点”预测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东海深层HG组目的层埋藏深(>3 500 m),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但局部发育"甜点"储层。由于"甜点"储层界限模糊,且与差储层及致密层地球物理响应差异小,因而预测难度大。为此,首先从井出发,在"甜点"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动态分析测试成果,建立分类储层综合评价标准,定义"甜点"储层界限;然后开展分类储层岩石物理分析,研究储层岩相及"甜点"储层弹性参数敏感性,通过叠前同时反演确定储层岩相及优质储层展布;最后,采用叠前AVO敏感属性流体检测技术预测含气富集区带,有效刻画"甜点"储层展布。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极大提高了研究区"甜点"储层预测的精度,为落实分级储量规模、部署开发井位和优化调整方案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在相似气田开发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肖曦,张益明,王志红,陈建华,黄饶,管西竹[8](2020)在《宽频数据在致密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西湖凹陷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受埋深影响,目的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A构造通过斜缆宽频采集和处理获取宽频地震数据,提升了资料品质,然而应用常规子波提取方法对宽频数据进行子波提取并反演计算纵波阻抗,结果与井上实测数值差异较大,影响储层的定量解释.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统计性子波和确定性子波相结合的长短子波合并宽频子波提取方法,提取的宽频子波比常规子波低频丰富、旁瓣小,能更真实地反映地震信息,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的纵波阻抗结果与测井曲线吻合度更高.基于宽频数据和常规数据分别进行约束稀疏脉冲弹性波阻抗反演,预测A构造优质储层分布,经已钻井证实,宽频数据比常规数据储层预测精度高,预测的储层展布特征与研究区地质沉积认识一致.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宽频子波提取的宽频资料应用方法有效降低了致密砂岩储层预测的多解性.
邓东[9](2019)在《鄂北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盒1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地质学、测井学、地震学等多学科知识,根据研究区的基础地质特征,结合测井、地震及测试分析资料,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地开展了研究区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测井学研究,最终进行了储层分类评价及储量计算。在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展布研究中,分析认为研究区下石盒组是一套以粗碎屑沉积为主的冲积平原-辨状河沉积体系,盒1段沉积微相包括河床滞留、心滩、河道充填及河漫滩,其中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河床滞留、心滩、河道充填沉积微相中。砂体纵向叠置模式可划分为冲刷切割型砂体、冲刷接触型砂体以及孤立型砂体,其中冲刷切割型砂体是油气储存的理想场所。盒1段砂体主体展布方向为南北向,由两条主河道叠合连片而成。在储层基本特征的研究中,锦72井区下石盒子组盒1段储集岩岩性以粗粒岩屑砂岩为主,骨架颗粒包括石英、岩屑、长石,其中石英质颗粒含量较高,储集岩的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及粒间余孔,其次为粒内溶孔及晶间微孔,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在储层测井学的研究中,摸清了研究区砂岩储层“四性”(岩性、物性、电性、含气性)的关系,符合物性受岩性控制、含气性受物性控制的基本特点,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及含气饱和度的计算模型,并计算出盒1储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为55%,平均有效厚度值为15.5m。综合分析认为储层发育及物性的控制因素主要是沉积微相、碎屑颗粒组分及粒度、成岩作用。其中,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规模和物性;颗粒粒度和碎屑组分在微观上控制储层物性;成岩作用强弱是决定储层物性好坏的关键因素。最后根据储层沉积相研究、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参数以及储层测井学研究,将研究区盒1段储层由好至坏划分为I、II、III三类储层并进行了地质储量计算。
王丽[10](2019)在《GAMH-MCMC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属于启发式的非线性反演算法中的蒙特卡洛模拟,算法的核心是要构造一个平稳分布与后验分布保持一致的马尔科夫链,经过有限次迭代达到马尔科夫链的平稳状态,进而获得后验分布的样本,以对后验抽样样本做出相应的统计推断。MCMC算法和参数选择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还不能完美的适用于各类反演问题。包括马尔科夫链的收敛速度、程序运行的时间成本和人为设计、调整马尔科夫蒙特卡罗过程所需的耗时,都是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再者,传统的单链方法获取的信息较为单一,不能进行充分的搜索,容易使得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存在反演精度不够准确的情形。而已有的多链方法多数仅考虑链的并行,忽略了链与链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未能很好地利用系统总体信息的多样性,后期所需进行人工调整的参数操作较多等问题。本文通过用于地震随机反演的基于总体的蒙特卡洛方法的分析研究,引出了改进后的GAMH-MCMC方法,该方法是以马尔科夫链个体之间学习能力的思想为出发点,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信息交互能力,将遗传算法的交叉操作环节引入到Metropolis Hastings(MH)抽样算法,在保证MCMC方法能够准确反演不同参数的同时,提高系统信息的利用率,以减少人工试验的次数。该方法利用马尔科夫链之间的学习能力,在节省多链搜索时间的同时尽可能多地搜索非唯一解,尽可能地降低马尔科夫收敛过程中所需的精细调整,提高算法的运算效率,增强反演的稳定性,从而为储层的精细预测和油藏描述提供理论指导以及可靠的地震参数。本文将其应用于叠后和叠前反演,获取“甜点”敏感弹性参数,预测油气储层的展布情况;还开展了基于zoeppritz方程的叠前弹性参数随机反演方法研究,获得了更为精确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信息。
二、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低孔低渗气藏勘探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低孔低渗气藏勘探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与地震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岩石物理研究现状及在砂砾岩中的应用情况 |
1.2.2 不同成岩作用对岩石物性变化影响规律的研究现状 |
1.2.3 砂砾岩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4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 解决的科学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1 论文的研究思路 |
1.5.2 本论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 |
1.6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7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 |
2.1 玛湖地区勘探概况 |
2.2 玛湖地区沉积特征 |
2.2.1 玛湖凹陷沉积背景 |
2.2.2 玛湖凹陷沉积微相特征 |
2.3 玛湖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特征 |
2.3.1 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成岩环境及主要的成岩作用综述 |
2.3.2 玛湖凹陷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 |
2.4 玛湖地区主要微相的成岩演化特征 |
2.4.1 扇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的成岩演化特征 |
2.4.2 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分流河道的成岩演化特征 |
2.4.3 扇三角洲前缘远岸水下分流河道的成岩演化特征 |
2.5 甜点储层特征总结 |
2.5.1 不同微相岩石学特征的差异 |
2.5.2 不同微相岩石物性特征的差异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深层砂砾岩动、静态弹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
3.1 玛湖地区砂砾岩动态弹性参数测试与分析 |
3.1.1 密度与速度的岩石物理测试模型 |
3.1.2 纵、横波速度间关系的岩石物理测试模型 |
3.1.3 速度与孔隙度间关系的岩石物理测试模型 |
3.1.4 不同压力条件下玛湖地区砂砾岩的弹性参数变化规律 |
3.1.5 饱含水条件下砂砾岩样品的声学特征 |
3.1.6 岩石物理建模 |
3.2 玛湖地区砂砾岩静态声学参数特征测试与分析 |
3.2.1 玛湖地区砂砾岩样品的静态弹性特征 |
3.2.2 玛湖地区砂砾岩样品的动静态关系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玛湖地区砂砾岩甜点储层预测技术 |
4.1 甜点储层成因分析 |
4.1.1 甜点储层特征 |
4.1.2 甜点储层成因 |
4.2 有利相带及河道砂体预测 |
4.2.1 有利相带预测 |
4.2.2 河道砂体预测 |
4.3 基于OVT域资料的叠前储层预测技术 |
4.3.1 基于OVT域资料的处理技术 |
4.3.2 OVT域资料的叠前道集分析与处理 |
4.3.3 基于OVT域资料的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应用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地层压力预测技术 |
5.1 异常高压成因及分布规律 |
5.1.1 异常高压研究的意义 |
5.1.2 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的成因 |
5.1.3 环玛湖斜坡区异常高压的分布规律 |
5.2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建立的地层压力预测新模型 |
5.2.1 计算上覆岩层压力的方法 |
5.2.2 计算有效应力的方法 |
5.2.3 岩石物理驱动的地层压力预测新模型 |
5.2.4 基于岩石物理实验建立的新地层压力预测模型的误差分析 |
5.3 压力预测新模型的应用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2)苏里格气田苏18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储层预测研究现状 |
1.2.2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研究现状 |
1.2.3 存在的地质问题及难点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构造及沉积演化 |
2.2 研究区概况 |
2.2.1 研究区地层特征 |
2.2.2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三章 精细构造解释 |
3.1 地震资料分析 |
3.2 地震地质层位综合标定 |
3.2.1 测井曲线归一化及合成记录制作 |
3.2.2 主要地质界面地震反射层特征 |
3.3 层位及断裂解释 |
3.4 变速构造成图 |
3.5 主要目标层构造特征 |
第四章 储层含气性敏感参数分析 |
4.1 储层地质特征 |
4.2 岩石物理分析及敏感参数优选 |
4.2.1 岩石物理分析 |
4.2.2 敏感参数优选 |
4.3 横波拟合和流体替换 |
4.3.1 横波拟合 |
4.3.2 流体替换 |
第五章 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综合预测 |
5.1 地震相分析 |
5.1.1 基本原理 |
5.1.2 效果分析 |
5.2 AVO分析技术 |
5.2.1 AVO基本原理 |
5.2.2 AVO正演 |
5.2.3 效果分析 |
5.3 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 |
5.3.1 基本原理 |
5.3.2 反演过程控制 |
5.3.3 反演效果分析 |
5.4 地质统计学反演 |
5.4.1 基本原理 |
5.4.2 反演过程控制 |
5.4.3 反演效果分析 |
5.5 高亮体及流体活动性油气检测技术 |
5.5.1 基本原理 |
5.5.2 效果分析 |
5.6 盒8段砂岩及含气砂岩展布特征 |
5.6.1 盒8 段砂岩展布特征 |
5.6.2 盒8 段含气砂岩展布特征 |
第六章 气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区优选 |
6.1 气藏主要控制因素 |
6.1.1 主河道有效砂体发育是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
6.1.2 小幅度构造高部位有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 |
6.2 有利区优选 |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
(3)M区块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异常压力预测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三维速度场构建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1.3.3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异常地层压力预测的方法理论 |
2.1 异常地层压力的地质因素分析 |
2.1.1 与“地层压力”相关的基本概念 |
2.1.2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分析 |
2.2 异常地层压力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 |
2.3 基于测井/地震数据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
2.3.1 常规的基于测井数据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
2.3.2 常规的基于地震数据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精度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 |
3.1 提高异常地层压力预测的关键点分析 |
3.1.1 压力预测模型的选择 |
3.1.2 高精度速度场建立 |
3.2 综合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M地区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的实例分析 |
4.1 M地区页岩气勘探概述 |
4.2 M地区页岩气地层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的技术流程 |
4.3 M地区页岩气地层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的关键点分析 |
4.3.1 高精度地震层速度构建 |
4.3.2 适合于研究区的压力预测模型的优选分析 |
4.3.3 综合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的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分析 |
4.4 M地区页岩气地层的异常地层压力特征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4)《八角场气田新增探明储量报告》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ject |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nslation |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
2.1 Preparations for Translation |
2.1.1 Analysis of Original Text Features |
2.1.2 Reference of Parallel Texts |
2.1.3 Theory Preparation:Text Typology Theory |
2.2 Translating Stage |
2.2.1 Glossary Building |
2.2.2 Translation with Jeemaa.com |
2.3 Proofreading |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
3.1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ex Sentences |
3.2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of Chinese Complex Sentence into English |
3.2.1 Causality Complex Sentence |
3.2.2 Purpose Complex Sentence |
3.2.3 Explanatory Complex Sentence |
3.2.4 Successive Complex Sentence |
3.2.5 Progressive Complex Sentence |
3.3 Solutions to Translation Difficulties |
3.3.1 Linear Translation/Inversion+Addition |
3.3.2 Linear Translation/Division+Addition |
3.3.3 Division/Division+Addition |
3.3.4 Combination+Addition |
3.3.5 Linear Translation/Division+Addition |
Chapter Four Translation Evaluations and Suggestions |
4.1 Company Feedback and Self-evaluation |
4.2 Suggestions for MTI Students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A |
(5)某区致密砂岩岩石物理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孔隙介质地震波传播理论 |
1.2.2 储层岩石性质测量与地震岩石物理模型 |
1.2.3 基于岩石物理的储层岩性与流体地震识别 |
1.2.4 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目标储层岩石物理特征 |
2.1 研究区构造概况 |
2.2 地层概况 |
2.3 生储盖组合 |
2.4 JS_2~1与JS_2~2储层岩石物理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区储层流体识别 |
3.1 岩石物理理论基础 |
3.1.1 等效介质理论 |
3.1.2 孔隙介质的流体理论 |
3.2 致密砂岩地震岩石物理模型 |
3.3 储层岩石地震弹性特征响应分析 |
3.4 储层岩性与孔隙流体预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岩石物理的储层预测 |
4.1 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及储层预测 |
4.1.1 纵横波阻抗反演及储层预测 |
4.1.2 角道集分析 |
4.1.3 Vp/Vs反演及储层预测 |
4.1.4 λρ反演及储层预测 |
4.1.5 λ/μ反演及储层预测 |
4.2 弹性阻抗反演及储层预测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鄂尔多斯地区致密碎屑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2 区域地质背景与地层沉积特征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 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 |
2.3 沉积相分析 |
3 地震资料目标处理 |
3.1 目标处理的必要性 |
3.2 提高分辨率处理 |
3.3 去煤层效应处理 |
4 储层地震预测 |
4.1 测井岩石物理分析 |
4.2 地震反演与储层厚度预测 |
4.3 属性分析与储层含气性预测 |
4.4 储层预测综合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东海海域深层HG组低渗储层“甜点”预测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储层特征及“甜点”储层主控因素 |
1.1 储层特征 |
1.2 “甜点”储层主控因素 |
1) 沉积微相控制着有利储层发育与分布: |
2) 岩性控制着储集岩的物性: |
3) 孔隙结构控制着储集岩的渗透率: |
1.3 “甜点”储层的界定 |
2 “甜点”储层地震预测 |
2.1 岩相敏感参数分析及预测 |
2.2 优质储层反演预测 |
2.3 叠前AVO敏感属性含气性检测 |
2.3.1 叠前AVO响应分析 |
2.3.2 叠前AVO属性含气性检测 |
3 应用效果 |
4 结论 |
(8)宽频数据在致密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宽频地震数据分析 |
2 方法原理 |
2.1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 |
2.2 宽频子波提取 |
3 应用效果 |
3.1 叠前道集分析和处理 |
3.2 反演效果分析 |
4 结 论 |
(9)鄂北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盒1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现状 |
1.2.2 杭锦旗地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取得的成果和创新点 |
1.4.1 主要工作量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2.3 区域沉积演化 |
2.4 石油地质条件 |
2.4.1 烃源岩 |
2.4.2 储集层 |
2.4.3 盖层及生储盖组合 |
第三章 层位划分及对比 |
3.1 标志层及钻井地层划分 |
3.2 地震层位标定及目的反射层特征 |
3.3 研究区地层展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沉积相及平面分布特征 |
4.1 沉积相类型划分 |
4.2 下石盒子组沉积相演化 |
4.3 盒1段砂岩展布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储层基本特征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5.1.1 储层岩石学类型 |
5.1.2 岩石组分特征 |
5.2 储层孔隙类型 |
5.3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
5.3.1 压实作用 |
5.3.2 胶结作用 |
5.3.3 溶蚀作用 |
5.3.4 其它成岩作用 |
5.4 储层物性特征 |
5.5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5.5.1 孔隙大小 |
5.5.2 孔隙结构与岩石物性的关系 |
5.5.3 孔隙结构评价 |
5.6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5.6.1 层内非均质性 |
5.6.2 层间非均质性 |
5.6.3 平面非均质性 |
5.7 储集岩综合评价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储层综合评价 |
6.1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6.2 储层参数计算及有效厚度下限确定 |
6.2.1 孔隙度 |
6.2.2 渗透率 |
6.2.3 泥质含量 |
6.2.4 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 |
6.2.5 有效厚度下限确定 |
6.3 含气储层综合识别方法 |
6.3.1 双孔隙度叠合法 |
6.3.2 气测全烃曲线分析法 |
6.3.3 交会图版法 |
6.4 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分析及储层综合评价 |
6.4.1 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
6.4.2 储层综合评价 |
第七章 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
7.1 气藏基本特征 |
7.1.1 气藏类型 |
7.1.2 压力与温度 |
7.1.3 流体性质 |
7.1.4 产能特征 |
7.2 地质储量 |
7.2.1 计算方法 |
7.2.2 计算参数 |
7.2.3 计算结果 |
7.3 储量参数评价 |
结论与认识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GAMH-MCMC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贝叶斯随机反演理论基础 |
2.1 地震反问题概述 |
2.2 贝叶斯理论 |
2.2.1 先验分布 |
2.2.2 似然函数 |
2.2.3 后验分布 |
2.3 贝叶斯反问题求解 |
2.4 小结 |
第三章 GAMH-MCMC方法及其实现 |
3.1 MCMC方法原理 |
3.1.1 MCMC的基本思路 |
3.1.2 蒙特卡洛抽样原理 |
3.2 GAMH-MCMC理论原理 |
3.2.1 基于总体的蒙特卡洛 |
3.2.2 GA算法 |
3.2.3 MH算法 |
3.2.4 GAMH方法 |
3.3 GAMH可行性研究 |
3.3.1 模型分析一 |
3.3.2 模型分析二 |
3.4 影响因素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AMH-MCMC方法的弹性阻抗反演 |
4.1 叠后波阻抗反演 |
4.1.1 模型试算一 |
4.1.2 模型试算二 |
4.1.3 实际资料 |
4.2 叠前弹性阻抗反演 |
4.2.1 纵横波模量弹性阻抗方程构建 |
4.2.2 待反演参数的目标函数构建 |
4.3 实际应用 |
4.3.1 利用叠前弹性参数识别甜点 |
4.3.2 模型测试 |
4.3.3 实际资料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GAMH-MCMC的叠前AVO反演 |
5.1 叠前AVO理论基础 |
5.1.1 ZOEPPRITZ方程 |
5.1.2 正演模型 |
5.2 基于ZOEPPRITZ方程精确解的贝叶斯目标函数构建 |
5.3 实际井模型数据反演 |
5.4 MARMOUSI2 模型反演测试 |
5.5 实际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波阻抗反演技术在低孔低渗气藏勘探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深层砂砾岩甜点储层形成机理与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 王斌.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苏里格气田苏186区块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含气性预测[D]. 阮昱. 西安石油大学, 2020
- [3]M区块页岩气地层压力预测与分析[D]. 黄劲.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八角场气田新增探明储量报告》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李沙莎.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5]某区致密砂岩岩石物理特征及储层预测研究[D]. 李文帝.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鄂尔多斯地区致密碎屑岩油气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 刘硕.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7]东海海域深层HG组低渗储层“甜点”预测方法及应用[J]. 李久娣,孙莉,魏水建,贾跃玮. 石油物探, 2019(05)
- [8]宽频数据在致密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肖曦,张益明,王志红,陈建华,黄饶,管西竹.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20(01)
- [9]鄂北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盒1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D]. 邓东. 西北大学, 2019(01)
- [10]GAMH-MCMC叠前地震弹性参数反演方法[D]. 王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