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查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查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一、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验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孙超艺[1](2020)在《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与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医保改革的要求,国家医保局于2018年12月20日,发布《关于申报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甄选30个试点城市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旨在规范医疗机构经营、对医药实施降本控费,保证患者住院就医质量。天津市作为此次开展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改革工作的试点城市之一,在2012年已先尝试进行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的试行工作并延续至今。通过对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的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对策。根据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分析,从政策涉及的三个利益主体医保基金、医疗机构及患者角度出发,结合天津市医保中心基金管理工作、对试点医疗机构的走访调查和向公众开展的调查问卷等方式,发现天津市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着政策知晓度较低、病种目录范围较小、医保统筹基金支付额度较低、医疗机构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的价值在于实现个人住院看病费用降低、提高医疗机构经营规范性、维护医保基金使用安全,由此针对不同主体具有的特性及相应执行人员的偏好,天津市医保中心需要加强政策宣传普及、在专家指导下扩大病种目录范围、严格监督管制医疗机构经营行为、做好预防欺诈骗保工作,从而完善按病种付费政策的改革工作。本研究将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与天津市地方的实际运用情况相结合,使天津市医保部门在防止医保统筹基金恶意流失、形成医疗机构控本结余激励机制和降低患者个人自费部分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下一步,天津市医保中心应加快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结算方式的准备工作,提升结算效率、强化医保控费、优化医疗机构住院看病服务,从而全面深化医保改革工作。

裴晶[2](2020)在《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国务院于2015年颁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自此,分级诊疗制度在我国逐步推广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家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践探索,天津市也在采取各种措施和方式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且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和分析天津市分级诊疗政策及组织保障情况,通过卫生费用情况、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人员配置情况等对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及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从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供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联体建设等方面探讨天津市分级诊疗工作的主要实践,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天津市居民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满意度情况,分析出目前天津市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和医保政策作用不明显,导致基层首诊率低;由于转诊标准不明确导致双向转诊不畅通,由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医联体作用发挥有限。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眼科、口腔科、皮肤科等的科室建设,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二是拉大各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引导居民基层首诊;三是天津市政府要连同卫生职能部门及医疗机构共同制定明确具体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操作流程,促进双向转诊的规范化发展;四是逐渐取消大医院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门诊服务,同时改革医联体内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医联体良性运作。通过这些对策建议助力推进天津市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

王倩[3](2019)在《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老年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高龄化、空巢化、病态化的现象日趋严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从养老方式上,我们经历了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到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从服务内容上,我们不止以满足养老的基本物质需求为目标,更以满足医养结合的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为追求;从养老理念上,我们向健康老龄化、医养融合的方面转变。经过实践的检验,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更加符合、适宜老年人群的医养需求。本文以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题,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福利多元理论与社会嵌入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社区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深度了解到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特色是中西医结合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实践中存在政策与基层群众获取信息不对称、专业性服务人才的短缺、监督与管理体系不完善、医养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进而研究得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居民认知与参与度不足、专业性人员的培养不足、缺乏系统的评估监管机制、社区建设力度与覆盖范围有待完善。依据出现的问题与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充分发挥宣传功能,使基层群众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加快培养专业性的医疗服务人才;完善相应的监督评估体系;做好落实工作、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扩大覆盖范围的建议与对策。通过对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研究与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分析,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研究价值,能满足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对于多样性、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健康的养老与医疗环境。

张兆东[4](2019)在《天津市分级诊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经验,结合天津市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采取的措施及运行状况,并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及问卷调查和相关分析,探讨天津市实施分级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完善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与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方法:1、文献研究:基于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医学文献等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获得国内外关于分级诊疗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涉及到国家、省、市等宏观及基层各级医疗机构资料。同时从天津市统计年鉴、天津市卫健委卫生统计资料获取分级诊疗相关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2、专家访谈:运用德尔菲法在天津市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及卫生部门展开面对面访谈,主要访谈内容有:分级诊疗实施以来辖区内医疗服务的供需情况、变动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促进分级诊疗政策落实的具体办法和改进措施。3、问卷调查:针对医生、患者、卫生部门分别制作与分级诊疗相关的问卷,并计算相关问卷信度和效度,收集处理信息,建立相应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24.0录入分析,选取χ2检验和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其中P<0.05,则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通过对社会人口学因素和服务质量因素等12个指标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检验,统计结果表明影响患者选择分级诊疗就诊的主要因素包括被调查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以及患者对方便快捷就医、医疗价格、医疗质量、服务能力和医保报销比例的满意程度等因素。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和医疗服务价格为危险因素;方便快捷就医、医疗质量、服务能力、报销比例等服务质量因素为保护因素。2、天津市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相比,其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如注册护士数相对较少、医护比(1:0.93)与国家(1:1.25)要求存在差距,基层医务人员学历层次、职称级别相对较低,基层医疗机构设备投入不足,与国家提出的“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3、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以来,社区医院门诊人次占比(2017年)较前两年有所提升,“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卫生资源合理利用局面略有显现。但还存在着居民对于分级诊疗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不高、双向转诊意愿低,医联体内部转诊不畅的问题。4、近年来天津市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分级诊疗政策运行,但进展状况并不十分明显。调查数据显示,医务人员“多点执业”占比(24.6%)低、变化小。表明分级诊疗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如医疗风险防范、法律保护、人事制度改革等措施有待加强。结论:天津市卫生资源分布逐渐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但与二三级医院仍存在差距。天津市分级诊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分流患者,将“小病”患者留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目标,但在分级诊疗的认知程度上还需进一步提升,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需要从制度层面和标准层面加以完善。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保障尚需补齐短板、抓落实,如“多点执业”的医疗安全、风险防范、人事制度等需要从法律层面不断完善。不同等级的医保报销政策和机制还需要进行调整。

董娅男[5](2019)在《天津市按人头付费政策对糖尿病患者门诊费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因此,探索不同的DM控费模式,减轻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14年1月1日起,天津市某二级医院试点施行人头付费政策,旨在控制DM患者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本研究通过评估其对参保DM患者门诊费用的控制效果,为该政策的改进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从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系统数据库提取2010-2014年参保DM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各项门诊费用进行统计学描述。2.将参加人头付费政策的患者作为人头付费组,参加DM门诊特殊病(简称“门特”)的患者作为门特组(即对照组)。为客观评价人头付费政策对DM费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将两组间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调整后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对人头付费政策的控费效果进行评估。具体为:(1)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对既影响参加人头付费政策又影响门诊费用的混杂因素进行分析。利用PSM最近邻匹配法,按照1:1的比例从2014年门特组选择与人头付费组相匹配的患者,以均衡两组的混杂因素,匹配后利用标准化的均数差(Standardized differences in the means,SDM)对两组的均衡性进行评估。(2)PSM匹配成功后,根据患者的个人编码追溯其2013年的就诊记录,并结合DID对人头付费政策的控费效果进行评估。3.采用两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定性评价。(1)数据变换法:在纳入DID模型前,对门诊费用进行对数转换,以评价研究结果是否因为数据的偏态而产生偏倚。(2)变换对照组医院:选取试点医院以外的其他二级医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与原结果(对照组的选取不区分医院级别)进行比较。结果:1.2013年共409 257例次DM门特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05 119例次(占50.12%)。平均年龄60.62±10.74岁。205 014例次(占50.09%)DM患者有并发症。350 411例次(占85.62%)DM患者为城镇职工。在一级医院就诊的DM患者为153 860例次(占37.59%)、二级医院为114 045例次(占27.87%)、三级医院为141 352例次(占34.54%)。全年DM患者的门诊总费用约28.18亿元,其中药品费占91.63%。2014年共464 066例次DM门特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35 100例次(占50.66%)。平均年龄60.83±10.73岁。232 763例次(占50.16%)DM患者有并发症。392 907例次(占84.67%)DM患者为城镇职工。一级医院就诊的DM患者为159 615例次(占34.39%)、二级医院为135 957例次(占29.30%)、三级医院为168 494例次(占36.31%)。全年DM患者的门诊总费用约32.69亿元,药品费占92.35%。2.利用既影响参加人头付费政策,又影响门诊费用的混杂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医保类型、并发症数目和医院级别)对2014年人头付费组与门特组进行PSM,两组均各有4 907例次患者。匹配后两组的SDM均小于0.1,说明匹配已经实现了近似的随机化。3.依据2014年患者的个人编码,追溯其2013年的数据作为基线数据,2年共22 711例次纳入DID模型,结果显示人头付费政策实施后,人头付费组患者的药品费比门特组高出2 153.21元(95%CI:1 779.68-2 526.74);检查费高出57.28元(95%CI:27.24-87.32);治疗费高出3.64元(95%CI:0.03-8.16);其他费用高出49.99元(95%CI:30.80-69.19);门诊总费用高出2 264.58元(95%CI:1 861.92-2 667.25)。4.将各项门诊费用进行对数转换后纳入DID模型或只选取试点医院以外的二级医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均显示人头付费政策实施后,各项门诊费用均有所上涨。结论:1.人头付费政策实施1年后,DM患者门诊费用有所提高,可能与政策本身的特质如将“三目”之外的药物纳入医保报销、定期进行血生化指标的检查等有关。2.基于门诊费用在政策实施后并没有降低,因此,建议各部门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机制以完善人头付费政策,在控制医疗费用的同时,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王希臣[6](2018)在《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疗卫生资源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资源。如何公平、科学、合理地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是关系到卫生事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也是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问题。因此,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手段,是当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研究的重点。天津市位于渤海之滨,是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也是新确立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作为衡量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与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配置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前,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还存在着区域分布不均衡,政策依赖性较强,市场环境适应能力差;基层医疗机构职能弱化,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推行力度不够;市场化手段运用不足,供需矛盾未得到有效解决;机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限制服务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天津市卫生计生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和问卷调查相关资料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数据分析方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国内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有关经验,提出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外部需求。同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进行分析,结合对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影响因素,分析指出关于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体系,促进社会资本办医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推行,加快建设“健康天津”打下坚实基础。

刘培笛[7](2017)在《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新医改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医疗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社区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2016年3月14日的两会报道中再次提出“积极推行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解决‘大医院资源供给不足,社区医院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双向转诊已经成为解决当前医疗问题的主要途径。医疗卫生改革正不断深化,建立协议合作模式的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是现阶段实现医疗资源整合、促进各类医疗机构合理分工的重要可行手段。上海实施协议合作模式的的双向转诊,缓解了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提高了患者的就诊效率,实现了医疗资源更加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者缓解了当前就医难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着“上转容易下转难”单向诊疗局面、转诊流程不通畅等问题,从而使得双向转诊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论文就是通过分析当前双向转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找出优化双向转诊良性运行的途径,从而确保双向转诊的实质性运行。论文主要是对上海协议合作模式下的双向转诊进行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调查法、实证研究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和准确。文章首先对双向转诊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进行界定和分析,并在分析协议合作模式下双向转诊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其次,在选取患者满意度、转诊率作为双向转诊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两个目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假设,通过构建假设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然后,从国外、国内双视角下,分析国内外不同的做法并进行经验借鉴;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优化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得出,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促进转诊率的提高,因此加强双向转诊的数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是促进双向转诊良性运行的有效途径。通过良好的有序就医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最终促进医疗服务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徐文体,刘辉,高璐,李佳萌,李琳,张颖,陈茜[8](2013)在《医务人员对设置肠道门诊的认知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天津市医务人员对设置肠道门诊的认知,为合理设置肠道门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面对面调查方式,对所有开设肠道门诊的医院中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75所医院,其中一级医院219所,二级医院38所,三级医院18所;调查医务人员623名。医务人员对设置肠道门诊总赞成率为89.09%;一、二、三级医院赞成率分别为88.08%、91.30%和94.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7,P=0.29)。医务人员不赞成设置肠道门诊的主要理由为:认为一级医院肠道门诊就诊患者少,造成资源浪费;一级医院房屋结构、人员等配套不完善,不具备设置肠道门诊的条件;大多数医院肠道门诊未真正独立布局,形同虚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收治患者多为非感染性腹泻,造成医院资源浪费等。结论应结合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医院规模、服务范围、就诊人数等重新设置一级医院的肠道门诊,改变部分一级医院肠道门诊形同虚设的局面;二、三级医院则应加强肠道门诊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其在防治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中的作用。

孙玉兰,司马泽生,杨福乐,李起海,李淑云,袁玮[9](2002)在《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验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规范我区肠道门诊检验质量.[方法]针对历年肠道门诊检验工作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于1993年开始实施由区站集中供应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便培养所用成套培养基,碱性胨水、碱性琼脂等。这是在全市防病系统中首次实施对肠道门诊检验质量管理的一种新方法。[结果]自1993~1998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接经济效益达4万余元,共发放培养基4万余套,全区15个医疗单位全部使用该培养基,使培养漏检率由过去40%降低为零,真正达到有泻必检的目的。在1994年全市第三次霍乱大流行期间,我区各肠道门诊使用该培养基共检出60株霍乱弧菌,阳性检出率为全市之首。[结论]由区站统一制作、统一发放成套培养基,其一减少各基层医疗单位检验工作的劳动强度,保证便检质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社会效益,其二为我市腹泻病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杜智,郑新力,程桂兰,武华君,张立,王云华,许玉敏,刘媛,朱广玲[10](2000)在《实行“病人选医生”的改革实践》文中指出 1 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职工1167人,开放病床528张,日门诊量1800人次左右,以治疗肝胆疾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设有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中心,是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职工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我院从1998年9月1日起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适应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展了让病人自选满

二、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验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验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相关概念
        2.1.1 按病种付费结算方式
        2.1.2 按项目付费结算方式
        2.1.3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
        2.1.4 按病种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区别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政策执行系统模型理论
        2.2.2 执行系统模型理论应用
第3章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现状及成效
    3.1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现状
        3.1.1 早期自主探索阶段
        3.1.2 逐步形成体系阶段
        3.1.3 深化推进改革阶段
    3.2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取得的成效
        3.2.1 医保统筹基金使用高效
        3.2.2 医疗机构结余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3.2.3 患者住院看病个人负担费用降低
第4章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4.1.1 政策知晓度不高
        4.1.2 病种目录范围较窄且医疗机构可选择性小
        4.1.3 医保基金支付额度较低
        4.1.4 试点医疗机构出现趋利性提高治疗费用行为
        4.1.5 单病种付费方式自身存在的不足
    4.2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缺少完备的政策支持
        4.2.2 政策宣传普及活动较少
        4.2.3 医保中心对医疗机构的调研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4.2.4 医保基金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第5章 国内外按病种付费办法实施经验借鉴
    5.1 国内经验借鉴
        5.1.1 引入考评机制推动付费政策实施
        5.1.2 加大医保统筹基金安全维护力度
    5.2 国外经验借鉴
        5.2.1 推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实施
        5.2.2 加强对医疗机构成本运营监控
第6章 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改善对策
    6.1 政府应加强政策完善与宣传
        6.1.1 完善配套政策文件支持
        6.1.2 加大对按病种付费政策的宣传
    6.2 加强对试点医疗机构监控管理
        6.2.1 督促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6.2.2 加强医疗机构年度考核管理
    6.3 调研病种范围扩大可行性
    6.4 加强医保统筹基金运营管理
        6.4.1 医保统筹基金安全高效使用
        6.4.2 预防欺诈骗保行为
    6.5 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政策落实
结语
附录
    1.问卷设计
    2.2019年按病种付费签订附加协议医院名单
    3.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和收费试点病种及费用标准
    4.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付费第二批试点病种及付费标准
参考文献
后记

(2)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障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1 国内文献综述
        1.4.2 国外文献综述
        1.4.3 国内外文献述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分级诊疗
        2.1.2 基层首诊
        2.1.3 双向转诊
        2.1.4 急慢分治
        2.1.5 上下联动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3章 天津市分级诊疗政策概况与实施现状
    3.1 天津市分级诊疗政策概况
        3.1.1 政策梳理
        3.1.2 组织保障
    3.2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3.2.1 人口健康基本情况
        3.2.2 卫生费用变化情况
        3.2.3 医疗机构配置
        3.2.4 医疗卫生人员配置
        3.2.5 医疗机构床位配置
    3.3 天津市分级诊疗实施现状
        3.3.1 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提供情况
        3.3.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3.3.3 医联体建设
    3.4 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3.4.1 研究设计
        3.4.2 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满意度调查情况
第4章 天津市分级诊疗实施障碍及原因分析
    4.1 天津市分级诊疗实施障碍
        4.1.1 各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
        4.1.2 基层首诊率低
        4.1.3 双向转诊不畅通
        4.1.4 医联体作用发挥有限
    4.2 天津市分级诊疗实施障碍原因分析
        4.2.1 卫生费用投入不足
        4.2.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4.2.3 医保杠杆作用不明显
        4.2.4 双向转诊标准不明确
        4.2.5 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存在利益冲突
第5章 国内外分级诊疗实践及启示
    5.1 国内分级诊疗实践
        5.1.1 厦门三师共管模式
        5.1.2 上海“1+1+1”家庭医生签约模式
        5.1.3 深圳罗湖医疗集团模式
    5.2 国外分级诊疗实践
        5.2.1 英国国民保健制度(NHS)
        5.2.2 日本三级医疗圈
    5.3 国内外经验启示
第6章 破解天津市分级诊疗实施障碍的对策建议
    6.1 增强分级诊疗制度宣传力度
    6.2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6.2.1 加强医疗卫生财政投入
        6.2.2 扩大基本药物供给范围
        6.2.3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业务水平
        6.2.4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常见病科室设置
    6.3 发挥医保报销杠杆作用
    6.4 制定双向转诊具体标准和操作流程
    6.5 促进医联体良性发展
        6.5.1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6.5.2 改革医联体内人事管理机制
附录 天津市居民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3)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社区居家养老
        2.1.3 医养结合
        2.1.4 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理论
        2.2.2 福利多元理论
        2.2.3 社会嵌入理论
第3章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现状分析
    3.1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证分析
        3.1.1 天津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结构与分布
        3.1.2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实地调研情况介绍
    3.2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现状分析
        3.2.1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主体
        3.2.2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服务对象和内容
第4章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4.1.1 政策与基层群众获取信息不对称
        4.1.2 专业性服务人才的缺乏
        4.1.3 监督与管理体系不完善
        4.1.4 医养资源配置不均衡
    4.2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居民认知与参与度不足
        4.2.2 专业性人员的培养不足
        4.2.3 缺乏系统的评估监管机制
        4.2.4 社区建设力度与覆盖范围有待完善
第5章 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对策研究
    5.1 充分发挥宣传功能,使基层群众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5.2 加快培养专业性的医疗服务人才
    5.3 完善相应的监督评估体系、做好落实工作
    5.4 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扩大覆盖范围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天津市分级诊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的背景、意义
    研究的现状、成果
一、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来源与处理
        1.3.1 资料收集
        1.3.2 质量控制
        1.3.3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阐述
二、结果
    2.1 天津市卫生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2.1.1 卫生机构数量变化情况
        2.1.2 卫生人员变化情况
        2.1.3 千人口卫生人员变化情况
        2.1.4 卫生人员学历和职称构成情况
        2.1.5 卫生设施、设备投入情况
        2.1.6 天津市卫生资源的利用情况
    2.2 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运行分析
        2.2.1 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情况
        2.2.2 医患对于双向转诊制度的知晓率
        2.2.3 医患对于双向转诊的意愿性调查
        2.2.4 医联体运行效果分析
        2.2.5 医务人员“多点执业”效果分析
        2.2.6 基本药物制度运行情况分析
        2.2.7 关于分级诊疗的访谈分析
三、结论
    3.1 天津市卫生资源分布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但仍待提升
    3.2 天津市居民对于分级诊疗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
    3.3 天津市医联体运行效果有待提升,双向转诊不畅
    3.4 天津市分级诊疗配套政策不完善
四、政策建议
    4.1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4.1.1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4.1.2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4.1.3 建立社区医生制,大力培养全科医生
    4.2 .全方位推进分级诊疗模式
        4.2.1 促进社区医院首诊制实施
        4.2.2 细化分级诊疗分工与标准
        4.2.3 加大社区首诊及分级诊疗宣传力度
        4.2.4 加强医联体建设
    4.3 从法律效应上落实医生多点执业政策
    4.4 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4.4.1 医保政策
        4.4.2 基本药物制度
    4.5 促进各级医疗机构间的沟通协作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关于分级诊疗运行机制研究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天津市按人头付费政策对糖尿病患者门诊费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处理
        1.1.1 研究对象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1.2.2 变量定义
    1.3 按人头付费政策简介
        1.3.1 按人头付费标准的测算方法
        1.3.2 按人头付费标准的结算方法
    1.4 统计分析方法
        1.4.1 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简介
        1.4.2 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简介
        1.4.3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SPM-DID)简介
        1.4.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2.1 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天津市DM患者各项门诊费用情况
    2.3 患者参加按人头付费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各项门诊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结果
    2.6 PSM-DID分析结果
    2.7 敏感性分析结果
        2.7.1 数据变换法分析结果
        2.7.2 变换对照组医院分析结果
讨论
    3.1 按人头付费政策的特点
    3.2 按人头付费政策对糖尿病患者门诊费用的控制效果分析
    3.3 完善按人头付费政策的建议
    3.4 优点与局限性
        3.4.1 优点
        3.4.2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中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
        2.1.2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关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
        2.2.1 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2.2.2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2.2.3 文献评述与启示
第3章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与问题
    3.1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3.1.1 现有资源概述
        3.1.2 资源分布状况
    3.2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及配置差异分析
        3.2.1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3.2.2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差异分析
    3.3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3.3.1 过度依赖政策导致市场适应能力差
        3.3.2 基层机构弱化导致多点执业进展缓慢
        3.3.3 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3.3.4 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第4章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外部需求
    4.1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外部需求
        4.1.1 外部竞争压力
        4.1.2 资本涌入和人才流失压力
    4.2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内部需求
        4.2.1 政策导向需求
        4.2.2 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4.2.3 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4.3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SWOT分析
        4.3.1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优势
        4.3.2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劣势
        4.3.3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机会
        4.3.4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威胁
第5章 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实践路径
    5.1 实行市场化配置的影响因素
    5.2 促进市场化配置的实现途径
        5.2.1 发挥政策优势,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
        5.2.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5.2.3 保障医务人员利益,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2.4 运用多元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的经济社会效益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概念界定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1.3.1 研究框架
        1.3.2 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1.4.1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4.2 文献综述
第二章 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发展现状
    2.1 双向转诊协议合作模式概述
        2.1.1 协议合作模式简介
        2.1.2 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2.1.3 选择协议合作模式进行研究的原因
        2.1.4 上海选择协议合作模式双向转诊的适用性分析
    2.2 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发展现状
        2.2.1 政策方面:相关政策为双向转诊提供保障
        2.2.2 经济方面:支付方式影响双向转诊的推动
        2.2.3 社会方面:患者的就医偏好影响双向转诊的进程
        2.2.4 技术方面:硬软件水平共同制约着双向转诊的发展
    2.3 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
        2.3.1 双向转诊流程不通畅
        2.3.2 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率远低于预期
        2.3.3 转诊评估视角单一
        2.3.4 患者满意度有待提高
    2.4 导致双向转诊问题的原因分析
        2.4.1 动力方面:利益问题制约双向转诊的实质性开展
        2.4.2 运行方面:转诊标准不统一
        2.4.3 监管方面:政府监管力度不够,转诊制度不健全
        2.4.4 评估方面:重数量而轻质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影响因素分析
    3.1 评价指标确立的必要性和选择依据
        3.1.1 确立运行目标的必要性
        3.1.2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3.1.3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3.2 评价指标的确立
        3.2.1 主观目标:患者满意度
        3.2.2 客观目标:转诊率
    3.3 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3.1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模型
        3.3.2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MATLAB程序实现
    3.4 转诊率影响因素分析
        3.4.1 构造模型
        3.4.2 模型运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结构方程的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变量测量
    4.3 数据来源
    4.4 数据统计
        4.4.1 样本的统计特征
        4.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4.4.3 样本信度与效度检验
    4.5 数据分析
        4.5.1 结构方程模型
        4.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5.3 模型估计与评价
        4.5.4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国外双向转诊运行研究
    5.2 国内双向转诊案例研究
        5.2.1 天津河东区社区医院双向转诊案例分析
        5.2.2 福建三明市社区医院双向转诊案例分析
    5.3 对协议合作模式下双向转诊运行的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优化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的对策与建议
    6.1 多元化角度优化利益协调机制,增强转诊驱动力
        6.1.1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机制
        6.1.2 处理好利益协调问题,密切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
        6.1.3 加强各方主体之间的沟通,减轻双向转诊运行阻碍
    6.2 实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转诊畅通
        6.2.1 开展线下、线上互动新模式,增强信息交流沟通机制
        6.2.2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6.2.3 依据“互联网+”实现实时监督机制
        6.2.4 加大考核监督力度,提高管理效率
    6.3 以患者诉求为本,着力发展及完善各个环节协调机制
        6.3.1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开展相应的转诊工作
        6.3.2 注重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6.3.3 借助医保经济杠杆扩展补偿机制,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6.3.4 强化社区医院自我完善机制,缩小社区医院间的差距
    6.4 数量和质量方面双管齐下
        6.4.1 确保必要、及时转诊,落实转诊数量
        6.4.2 规范医疗服务,优化转诊质量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3 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医务人员对设置肠道门诊的认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调查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不同级别医院医务人员对设置肠道门诊的态度
    2.3 不同工种医务人员对设置肠道门诊的态度
    2.4 不赞成设置肠道门诊理由
        2.4.1 一级医院医务人员不赞成设置肠道门诊理由
        2.4.2 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不赞成设置肠道门诊理由
3 讨论

四、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验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天津市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孙超艺.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2]天津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障碍与对策研究[D]. 裴晶.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3]天津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研究[D]. 王倩.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4]天津市分级诊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 张兆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3)
  • [5]天津市按人头付费政策对糖尿病患者门诊费用的影响研究[D]. 董娅男.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天津市医疗卫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D]. 王希臣. 天津大学, 2018(06)
  • [7]协议合作模式下上海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研究[D]. 刘培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01)
  • [8]医务人员对设置肠道门诊的认知调查[J]. 徐文体,刘辉,高璐,李佳萌,李琳,张颖,陈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3(02)
  • [9]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验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J]. 孙玉兰,司马泽生,杨福乐,李起海,李淑云,袁玮. 职业与健康, 2002(01)
  • [10]实行“病人选医生”的改革实践[J]. 杜智,郑新力,程桂兰,武华君,张立,王云华,许玉敏,刘媛,朱广玲. 中国医院, 2000(05)

标签:;  ;  ;  ;  ;  

天津市河东区肠道门诊检查规范化管理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