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单片机的汽包水位计智能化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宋宇哲[1](2019)在《凝结水泵高压变频系统设计与节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节约能源是国家的长期国策,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改进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变频调速技术的研究,扩大其应用领域”。高压变频装置是电机节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市场化运作的发电企业来说,就是要实现节约型企业,而采用高压变频器对主要的风机和水泵进行改造就能实现。采用变频调速节能降耗措施,降低运行机组的厂用电率,提高机组的出力,对发电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促进技术进步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凝结水泵的原理和变频调速节能工作原理,然后根据TC电厂凝结水泵高压变频调速节能改造项目,设计了一套变频调速节能的改进方案。首先对高压变频技术在其他电厂应用进行分析,为项目改造打下基础;然后针对联合循环机组的特点,对高压变频器在TC电厂的应用提出要求,并进行高压变频器选型;接着制定变频改造的初步要求和思路,包括设计主回路系统、电气连锁切换、电气五防的保护、继电保护、DCS逻辑控制等技术方案,以及设计项目改造方案和电气、控制调试方案,并将这些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改造中;最后对项目改造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高压变频装置在电厂凝结水泵变频节能方面得到较好利用,凝结水泵高压变频调速节能改造后,通过机组用电实际运行的数据来看,本文设计的变频调速节能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另外,联合循环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对当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了有利的影响。
杨加力[2](2018)在《船用锅炉自动冲洗水位计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锅炉水位计的结构特点与冲洗操作程序,通过单片机、电磁阀、液晶显示、温度传感器等自动控制器件电路的设计,对现有锅炉手动冲洗水位计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从可靠性、实用性、易用性等原则出发,设计出一种自动定时冲洗水位计,用以减少船舶轮机员的工作量,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田苗苗[3](2018)在《基于无线通信的水位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时代的步伐行进得越来越快,生活日新月异,不论是水利自动化技术还是无线通信技术都发展的极其迅速并且被普遍应用于各种渔场、水塔等民用或者工业领域。这些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为物联网水位监测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憧憬化的理想平台,这种少人、无人的水位监管模式,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益,一方面使人们生活更加智能化。本文研究的是基于无线通信的物联网水位检测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智能控制水温水位,而且能够将检测到的数据迅速反馈给用户。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配合GPRS无线通信平台,并结合温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LCD1602以及水泵,实现对水位水温的监控与调节。通过传感器即时检测,检测出水位与水温信息,然后单片机将信息再经过编辑与处理,继而通过自动进出水模块来控制水位达到正常水位范围,最后通过无线短信发送平台,发送水位和水温的状态信息到预设的手机号码上。管理员收到送回的短信后能清楚了解水温和水位的实时状态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处理,从而避免每时每刻都要检查水位水温的麻烦,节省了劳动力和劳动量。而且GPRS通讯技术在今天已应用广泛,GPRS网络覆盖范围广,技术成熟稳定,所以采用了GPRS短信模块作为通信模块,操作也更为方便,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智能控制水温水位状态。
蔡成涛,郑佳,韩光照[4](2016)在《多段电容式锅炉液位测量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传统的锅炉汽包水位测量多采用差压式水位计、云母水位计等方法,测量过程中存在汽水分界面不明显,需要温度、压力补偿及投入麻烦等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数字转换技术专用芯片Pcap01的智能多段式液位测量系统,并且应用HART通讯单元访问传感器的测量过程参数、设备组态、校准等信息;对多段电容式液位测量系统的总体方案、传感器设计、电容测量电路、HART通讯电路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设计了HART通讯软件和液位测量采集软件;对所设计的多段电容式锅炉液位测量系统经过试验表明,该液位计精度高、操作简单方便,解决了传统液位测量的缺陷,可以满足实际现场要求。
朱启明[5](2016)在《采用模糊控制的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文中提出锅炉在供热、化工、发电、炼油、纺织、造纸和制糖等工业及民用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确保锅炉能够安全,稳定的生产,对锅炉进行自动控制十分重要。汽包水位是锅炉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被控变量。这是因为汽包水位是锅炉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标,确保控制汽包水位在正常的范围内变化,对于整个锅炉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今,对汽包水位的控制大多数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建立。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汽包水位系统存在非线性、时滞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其精确的数学模型很难建立。本设计中对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和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采用了汽包水位的三冲量控制方案。在控制算法方面,采用了模糊控制,模糊控制不需要知道被控对象精确模型,仅需要操作人员的经验及操作的数据,鲁棒性好。非常适用于数学模型比较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容易掌握或者变化很显着的对象。尤其非常适合于非线性,时变及纯滞后系统的控制。根据控制系统的实际需要,设计出一个模糊控制器,并以8051单片机作为中央控制单元。根据汽包水位的变化来调节给水流量的大小,达到供水的目的,大幅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水平。
孙晓丹[6](2016)在《余热锅炉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文中认为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传统的监控系统与Web技术相结合,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Web的工业监控系统成为工业监控领域发展的潮流。本论文以余热锅炉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余热锅炉的运行流程及控制的关键技术之后,针对余热锅炉运行参数的监控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控制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余热锅炉在工业高温烟气利用中的重要性,引出余热锅炉监控系统设计。通过分析监控系统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提出基于Web的余热锅炉监控系统设计思路。2.通过分析余热锅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性能指针,对余热锅炉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功能进行介绍。其中下位机主要系统包括余热锅炉现场的数据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控制策略实现模块,DA转换模块。上位机系统主要包括实时数据监测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报警模块,受热面性能校核模块以及数据读写及管理模块。3.实现上下位机进行通讯。上位机通过调用MSCOMM控件对串口进行读写,解析及存储,通过基于Modbus传输协议的RS485完成与下位机的通信,实现分布式监控,为监控系统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服务。4.构建了余热锅炉监控系统的总体框架,详细说明了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登录注册,找回及修改密码;实时监控平台包括余热锅炉运行实时数据显示,汽包压力、水位及蒸汽温度曲线绘制;受热面性能校核包括基本参数计算,各部分总传热系数计算、热量分析,以及效率分析;报警模块包括实时报警信息和历史报警记录以及消警处理;数据管理模块包括工作日志生成及操作记录查看。基于Web的余热锅炉分布式监控系统的设计,投入到实际项目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监控效果。
田海军,张鋆,张鑫[7](2015)在《基于PCap01的智能多段式电容汽包水位计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决差压式汽包水位计不能实现水位的全工况测量,使用中需要温度压力补偿及投用麻烦等缺陷,设计了一款智能电容水位计,该水位计传感器采用同轴圆筒式多段的电容传感器结构形式,传感器外极筒为一个整体,内极板设有多段,每段的间距足够小,电容的检测方法采用电容数字转换技术专用芯片PCap01,芯片集成了哈佛结构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编程能够实现多段传感器电容值的高速同时测量,单片机STM32F103C8T6通过SPI通讯接口控制电容值的读取,采集后的数据经过运算,通过D/A转换芯片AD421输出两线制标准的4m A20m A信号,在4m A20m A模拟信号的基础上叠加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双向数字通讯。通过HART协议访问传感器的测量过程参数、设备组态、校准等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水位计精度等级可以达到0.5,解决了水位测量的温度压力补偿问题,可以满足工业现场要求。
王建良[8](2013)在《基于PC+MCS-51架构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分析现有锅炉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PC+MCS-51架构的锅炉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由上位机(PC)和下位机(MCS-51)两部分组成。上位机控制下位机和锅炉,可随时监控它们的运行,并记录数据,以及查看历史记录等;下位机控制单台锅炉的运行,并将实时情况传递给上位机。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工作:1.研究现有的锅炉控制系统,包括燃煤供给系统、温度调控系统、水位调节系统、负压控制系统等,依据实际控制的需要确定最终的总体设计方案;2.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包括温度采集电路设计、压力传感电路设计、水位监测电路设计、通信电路设计;3.下位机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设计、温度采集程序设计、压力传感程序设计、水位监测程序设计、通信程序设计、中断程序设计、液晶显示程序设计等;4.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利用LabVIEW开发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具有通信、数据处理与记录、报表打印、实时监控下位机和锅炉的运行情况等功能;同时按照Modbus通信协议,编写通信程序,实现人机交互。经过模拟仿真,表明本文设计的锅炉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有利于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朱晓丽[9](2011)在《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锅炉是重要的动力设备,其要求是供给合格蒸汽,使锅炉蒸汽量适应负荷的需要。为此,生产过程的各个主要工艺参数必须严格控制。锅炉水位控制系统是锅炉生产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环节。锅炉是一种特种设备,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设备。对锅炉生产操作如果不合理,管理不善,处理不当,往往会引起事故.这些事故中的大部分是由于锅炉水位控制不当引起的,可见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在锅炉设备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汽包水位控制是保证热力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本设计通过单片机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对汽包水位进行压力和差压的测量,通过电路转换为单片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经过软件运算,求出水位的高低并得出与正常水位的差值,再将其控制信号利用电路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执行器对汽包水位进行控制。单片机采用MCS-51系列中的8051单片机,8051单片机及其小系统的设计是本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个模拟信号接到8051之前需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以选用的是8个模拟量输入通道的A/D0809,输出是8位数字输出接到8051单片机上。本设计有一个模拟信号输出接口,用来控制执行器从而调节汽包水位的高低,这中间需要一个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环节,选用的是8位的D/A0832,在经过相应的电路转换可以得到4~20mA的标准电流,从而完成整个电路的设计。
张儒[10](2011)在《火电厂锅炉汽包水位的智能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分布式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的自动控制当中,锅炉作为火电厂的主要设备之一,是典型的复杂热工系统,许多变量相互关联。而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是锅炉控制的一个难点,目前对汽包水位的控制大多采用常规PID控制,其参数存在着固定不变的缺陷,常常需要手动操作,其控制效果有待提高。现有各厂家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均没有提供火电厂锅炉的智能控制算法。为改善锅炉汽包水位的自动控制效果,本文进行了汽包水位的智能控制研究。首先介绍了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任务,研究包括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在内的水位动态特性及影响因素,设计了分布式控制系统在锅炉汽包水位部分的软硬件设计,并针对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在原有串级三冲量控制的基础上,采用了自整定模糊PID进行优化设计,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水位控制模型进而进行仿真,通过四个对比试验,证明了自整定模糊PID在汽包水位控制上的优越性,对保证汽包水位的稳定和锅炉的安全运行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价值。
二、基于单片机的汽包水位计智能化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单片机的汽包水位计智能化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凝结水泵高压变频系统设计与节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高压变频器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高压变频器应用现状 |
1.2.2 高压变频器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内容及主要工作 |
2 研究电厂高压变频调速改造的可行性分析 |
2.1 凝结水系统及凝结水泵的作用 |
2.1.1 凝结水系统功能及作用 |
2.1.2 凝结水泵的工作原理 |
2.2 变频调速节能工作原理 |
2.2.1 凝结水泵变频节能的理论分析 |
2.2.2 高压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
2.3 YP电厂变频改造项目案例简析 |
2.4 相关电厂变频改造技术调研分析 |
2.4.1 SJ电厂调研情况 |
2.4.2 ZJ电厂调研情况 |
2.5 TC电厂高压变频改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技术路线探讨 |
3 凝结水泵高压变频系统的设计 |
3.1 高压变频器的要求及选型 |
3.1.1 高压变频器的特点及结构 |
3.1.2 高压变频器选型 |
3.1.3 利德华福高压变频器 |
3.2 项目改造设计思路和方法 |
3.2.1 系统主回路控制方案 |
3.2.2 电气保护方案 |
3.2.3 电气联锁及五防方案 |
3.2.4 变频泵主要控制方案 |
3.2.5 监控系统的设计 |
3.2.6 其他方面技术方案 |
4 凝结水泵高压变频系统调试以及节能分析 |
4.1 电气调试方案 |
4.1.1 电气联锁试验 |
4.1.2 变频器调试 |
4.1.3 电气调试中的注意事项 |
4.2 热控调试方案 |
4.2.1 凝结水泵联锁保护测试 |
4.2.2 凝结水泵变频控制测试 |
4.3 变频改造节能效益 |
4.4 其他方面效果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船用锅炉自动冲洗水位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1.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1.2 水位计结构总体设计 |
1.3 控制面板外形设计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单片机设计 |
2.2 电磁阀驱动电路设计 |
2.3 显示器设计 |
2.4 传感器设计 |
2.5 按键电路设计 |
2.6 语音报警 |
2.7 上位机通信设计 |
3 主程序流程 |
4 结论 |
(3)基于无线通信的水位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系统的方案设计 |
2.1 论文方案的设计与创新 |
2.2 系统硬件功能概述 |
2.3 系统软件功能概述 |
2.4 下位机的开发环境与调试 |
2.5 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 |
2.6 系统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STC89C52单片机性能分析及其连接电路的设计 |
3.1.1 STC89C52单片机 |
3.1.2 单片机的参数与其机能的分析 |
3.1.3 晶体振荡电路 |
3.1.4 复位电路 |
3.1.5 单片机主要控制电路设计 |
3.2 水温测量模块设计 |
3.3 GPRS无线通讯模块设计 |
3.3.1 M590串口功能 |
3.3.2 SIM卡接口 |
3.3.3 射频连接器 |
3.3.4 GSM/GPRS通信的优势 |
3.4 自动进出水模块设计 |
3.4.1 继电器 |
3.4.2 水泵 |
3.4.3 ADC0832芯片 |
3.5 LCD显示模块设计 |
3.5.1 LCD1602液晶显示器 |
3.5.2 LCD1602引脚及指令功能 |
3.5.3 LCD1602液晶显示模块基本技术 |
3.6 按键模块设计 |
3.7 水位测量模块设计 |
3.7.1 水位测量模块设计方案一 |
3.7.2 水位测量模块设计方案二 |
第四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1 LCD1602显示器程序 |
4.2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程序 |
4.3 超声波水位检测程序 |
4.4 系统主程序 |
4.5 系统测试结果 |
4.6 系统误差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4)多段电容式锅炉液位测量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总体设计 |
2 系统硬件设计 |
2.1 多段式电容液位传感器设计 |
2.2 电容测量电路的实现 |
2.3 HART通信单元设计 |
3 系统软件设计 |
3.1 HART通信程序设计 |
3.2 液位测量程序设计 |
4 试验及结果 |
5 结论 |
(5)采用模糊控制的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
1.3 发展趋势 |
第二章 锅炉汽包水位简介 |
2.1 锅炉系统介绍 |
2.2 锅炉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分析 |
2.2.1 在水流量作用下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 |
2.2.2 在蒸汽流量作用下汽包水位的特性 |
2.3 汽包水位的控制方式 |
2.3.1 汽包水位双冲量控制系统 |
2.3.2 汽包水位的三冲量控制系统 |
第三章 模糊控制算法 |
3.1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3.2 模糊控制系统的原理 |
3.3 模糊控制器结构设计 |
3.4 模糊控制规则的选择 |
3.4.1 建立语言值隶属度函数 |
3.4.2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
3.5 模糊化 |
3.6 模糊推理 |
3.7 解模糊化 |
3.8 锅炉给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3.9 结合模糊控制与传统控制 |
3.10 模糊控制器在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仿真模型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 |
4.1 硬件部分 |
4.1.1 CPU的选择 |
4.1.2 电源的设计 |
4.1.3 串行通讯的设计 |
4.1.4 输入通道的设计 |
4.1.5 采用8255A扩展I/O端口 |
4.1.6 键盘、显示器的设计 |
4.1.7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
4.1.8 输出通道的设计 |
4.2 系统软件设计 |
4.2.1 A/D转换模块 |
4.2.2 模糊控制子程序 |
4.2.3 D/A转换子程序 |
4.2.4 键盘/显示子程序 |
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余热锅炉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研究意义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余热锅炉控制系统 |
2.1 余热锅炉 |
2.1.1 余热锅炉的结构 |
2.1.2 余热锅炉的分类 |
2.1.3 余热锅炉的原理 |
2.2 余热锅炉控制体系架构 |
2.2.1 下位机系统 |
2.2.2 上位机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余热锅炉控制系统通讯 |
3.1 通讯设计总体框图 |
3.2 通讯技术 |
3.2.1 RS485 |
3.2.2 Modbus通信协议 |
3.2.3 MSCOMM控件 |
3.2.4 分布式监控 |
3.3 通信软件设计 |
3.3.1 JS获取串口资料 |
3.3.2 Modbus传输实现 |
3.3.3 CRC校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余热锅炉控制系统上位机 |
4.1 上位机设计框图 |
4.2 上位机开发软件 |
4.3 上位机系统 |
4.3.1 用户管理 |
4.3.2 工作状态监视 |
4.3.3 报警 |
4.3.4 受热面性能校核 |
4.3.5 参数设置 |
4.3.6 历史数据管理 |
4.4 资料存储 |
4.4.1 数据存储内容 |
4.4.2 数据存储操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7)基于PCap01的智能多段式电容汽包水位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段式电容液位传感器设计及其测量原理 |
2 多段式智能液位测量系统设计 |
2.1 电容测量电路设计 |
2.2 多段式智能液位测量系统的整体设计 |
2.3 HART通信单元设计 |
3 结束语 |
(8)基于PC+MCS-51架构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锅炉控制系统的发展状况 |
1.3 本文所做的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锅炉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锅炉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2.2.1 锅炉控制系统整体架构 |
2.2.2 上位机监控系统结构设计 |
2.2.3 下位机结构设计 |
2.3 锅炉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锅炉控制器的硬件平台设计 |
3.1 引言 |
3.2 硬件平台结构设计 |
3.3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
3.3.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3.3.2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
3.3.2.1 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
3.3.2.2 A/D 转换电路 |
3.3.2.3 温度采集电路 |
3.4 压力传感电路设计 |
3.4.1 压力传感器的选择 |
3.4.2 压力传感电路设计 |
3.4.2.1 压力传感电路的结构 |
3.4.2.2 信号前置放大电路 |
3.4.2.3 压力传感电路 |
3.5 水位监控电路设计 |
3.5.1 水位监控方法的选择 |
3.5.2 水位监控电路设计 |
3.6 通信电路设计 |
3.6.1 串行通信 |
3.6.2 通信电路设计 |
3.7 外围设备的接线 |
3.7.1 与输入设备的接线 |
3.7.2 与输出设备的接线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锅炉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主程序设计 |
4.3 温度采集程序设计 |
4.4 压力传感程序设计 |
4.5 水位监控程序设计 |
4.6 锅炉控制器控制功能的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 LabVIEW 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5.1 引言 |
5.2 通信程序设计 |
5.3 LabVIEW 简介 |
5.4 上位机监控系统概述 |
5.5 通信协议及其软件实现 |
5.5.1 Modbus 协议 |
5.5.2 CRC 校验码的计算 |
5.6 Modbus 协议在锅炉控制中的应用 |
5.6.1 基于 LabVIEW 的串口通信 |
5.6.2 锅炉各参数的通信 |
5.7 监控系统设计 |
5.7.1 软件架构 |
5.7.2 监控系统程序设计 |
5.8 监控上位机与控制中心总机通信 |
5.8.1 LabVIEW 与 ModScan32 通信 |
5.9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调试 |
5.10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电路原理图 |
(9)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锅炉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单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 |
2.1 单冲量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介绍 |
2.2 被控对象的确定 |
2.2.1 差压式水位计 |
2.2.2 平衡容器的改进 |
3 硬件电路设计 |
3.1 MCS-51 系列 8051 单片机 |
3.1.1 8051 单片机的组成 |
3.1.2 8051 单片机的引脚分布 |
3.1.3 8051 单片机的引脚功能 |
3.1.4 8051 单片机的结构特点 |
3.1.5 8051 单片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
3.1.6 单片机时钟电路 |
3.2 变送器的选择 |
3.2.1 压力变送器的选择 |
3.2.2 差压变送器的选择 |
3.3 I/V 变换器 |
3.4 采样保持器 |
3.5 A/D 转换器及其接口 |
3.6 D/A 转换器及其接口 |
3.7 V/I 电路设计 |
3.8 并行接口 8255 的扩展 |
3.8.1 8255 芯片介绍 |
3.8.2 8255A 芯片的控制字及其工作方式 |
3.8.3 8255 与单片机连接图 |
3.8.4 显示器接口 |
3.9 看门狗电路的设计 |
3.10 执行器的选择 |
3.10.1 电动执行机构 |
3.10.2 调节机构 |
3.11 系统电路设计图 |
4 软件程序设计 |
4.1 主程序框图及部分程序设计 |
4.1.1 A/D 转换程序 |
4.1.2 初始化程序 |
4.1.3 DAC0832 转换程序 |
4.2 压力、差压信号采样和保持转换框图 |
5 锅炉汽包水位的 Matlab 仿真 |
5.1 仿真软件功能概述 |
5.2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的仿真 |
6 数字 PID 调节器 |
6.1 数字 PID 调节器的基本形式 |
6.2 数字 PID 调节器的控制作用 |
6.3 调节器参数整定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个人简历 |
(10)火电厂锅炉汽包水位的智能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锅炉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项目背景 |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锅炉汽包水位与给水控制 |
2.1 锅炉设备的工艺、特点 |
2.2 锅炉汽包水位系统 |
2.2.1 汽包水位系统介绍 |
2.2.2 给水控制系统的任务 |
2.2.3 汽包水位的测量、摄取和保护 |
2.3 汽包水位的动态特性及特点 |
2.3.1 汽包水位动态特性 |
2.3.2 汽包水位变化的特点 |
2.4 给水控制的手段及给水控制系统 |
2.4.1 给水控制的手段 |
2.4.2 给水自动控制系统 |
第三章 火电机组DCS 的体系结构及功能特点 |
3.1 大型火电厂自动化的内容 |
3.2 分布式控制系统概况 |
3.2.1 分布式控制系统原理 |
3.2.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 |
3.2.3 DCS 在火电厂中的应用现状及新特点 |
第四章 锅炉汽包水位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4.1 控制系统要求 |
4.2 和利时DCS 介绍 |
4.2.1 和利时DCS 概述 |
4.2.2 和利时MACS 系统 |
4.3 锅炉汽包水位DCS 系统硬件设计 |
4.3.1 系统硬件结构 |
4.3.2 汽包水位物理信号处理 |
4.4 锅炉汽包水位DCS 软件设计 |
4.4.1 组态实施过程 |
4.4.2 设备组态 |
4.4.3 数据库组态 |
4.4.4 图形组态 |
4.4.5 控制器算法组态 |
第五章 汽包水位的智能算法研究 |
5.1 常规PID 控制理论 |
5.1.1 PID 控制器概述 |
5.1.2 PID 控制器的原理 |
5.2 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 |
5.3 锅炉汽包水位模糊PID 控制系统设计 |
5.3.1 模糊控制器设计流程 |
5.3.2 输入输出变量 |
5.3.3 模糊控制规则 |
5.3.4 模糊量的精确化 |
5.3.5 参数的自整定算法 |
5.4 模糊控制器的建立和仿真实现 |
5.5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5.6 模糊PID 与常规PID 控制效果对比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基于单片机的汽包水位计智能化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凝结水泵高压变频系统设计与节能分析[D]. 宋宇哲.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2]船用锅炉自动冲洗水位计设计[J]. 杨加力. 船海工程, 2018(03)
- [3]基于无线通信的水位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田苗苗.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7)
- [4]多段电容式锅炉液位测量系统设计[J]. 蔡成涛,郑佳,韩光照.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6(07)
- [5]采用模糊控制的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D]. 朱启明. 大连工业大学, 2016(05)
- [6]余热锅炉控制系统上位机设计[D]. 孙晓丹.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7]基于PCap01的智能多段式电容汽包水位计设计[J]. 田海军,张鋆,张鑫. 制造业自动化, 2015(05)
- [8]基于PC+MCS-51架构的锅炉控制系统设计[D]. 王建良. 湖北工业大学, 2013(12)
- [9]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系统研究[D]. 朱晓丽.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1)
- [10]火电厂锅炉汽包水位的智能控制研究[D]. 张儒. 新疆大学, 2011(11)
标签:余热锅炉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变频电机论文; 水位控制器论文; 水泵选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