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电子联行往账凭证使用中的问题与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苏庆海[1](2009)在《泰州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研究 ——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文中研究表明非现金支付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普及应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社会文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对国家减少现钞投放、降低社会成本,保障交易资金安全,完善社会信用环境以及预防和遏制腐败,打击偷税漏税、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关键则是其自身性能,在社会环境、公众习惯等整体环境一定的情况下,非现金支付工具是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是客户关心的重点,也是影响客户接受、使用的决定性因素。而非现金支付工具自身性能的塑造必须依赖于其结算实现的基础一一支付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因此,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进行研究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泰州地区为样本,从支付系统建设角度对泰州地区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支付系统建设对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推动,从业务系统方面分析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因素,试图提出完善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有效建议。本研究的总体目标:用理论分析阐述样本地区支付系统建设在业务功能完善、业务模式改进、清算效率提高等方面对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推动;用实证分析研究样本地区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实际效果,对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上线至2008年样本地区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变化以及银行卡渗透率等指标的变化,分析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卡应用的推动;通过对1999-2008年间样本地区电子联行业务量与大额支付系统业务量的对比分析,阐述大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运行后小额汇兑、定期借记、定期贷记、通存通兑以及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业务量的实际情况,分析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定期借记、定期贷记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和票据应用的推动;通过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运行后异地支票业务量的实际情况,分析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并从上述系统本身出发,分析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因素。本研究的结论: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在银行卡应用的推动上作用显着;大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应用推动明显;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推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的应用作用巨大;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效果不强,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退票率过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小额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效果较差,小额汇兑业务收费标准高、定期借记业务手续烦琐以及定期贷记业务缺乏功能优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上述实证分析所得到的结论,提出了完善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政策建议。
赵明[2](2008)在《央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亟待完善》文中认为中央银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在我行的正式上线运行,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偏远地区县支行网点会计凭证资料传递滞后,影响监督时效的问题。为有效防范资金风险,本文针对该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余卿[3](2008)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探索》文中认为支付系统是跨行资金汇划和清算的渠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各个金融机构的利益,而且影响着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建设新型支付清算体系的总体规划,即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为核心,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支撑多种支付工具的应用和满足社会各种活动支付需要的中国支付清算体系。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在中国现代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据中枢地位,是整个支付清算体系平稳运行的决定因素。随着近年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架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支付核算领域出现了新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虽然案件发生频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就会给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给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动荡。本文针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内部控制的管理现状,分析了支付系统风险的类型及存在的原因,着重研究了防范和控制支付系统风险的途径和措施。在第一部分中,本文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的建设情况、组成和特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重点分析了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内部控制情况。在第二部分中,对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接着阐述了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必要性,最后对支付系统存在的九大风险类型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第三部分中,提出并详细分析了七条防范与控制支付系统风险的建议,特别是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营造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同级监督作用、构建风险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和论述。总之,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运用MBA阶段所学的相关知识,探讨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防范的思路和对策建议,目的是希望对防范案件发生有所借鉴,但是鉴于工作经验和水平有限,文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评审专家及答辩专家批评指正,本人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完善。
刘萍[4](2008)在《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文中研究表明大额支付系统是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重要应用系统和组成部分,大额支付系统在加快资金清算速度、增强资金流动性、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商业银行、客户普遍认可。但随着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和资金汇划
艾琳[5](2007)在《会计前台风险与事后监督防范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银行会计工作是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三大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央行会计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质量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次序的稳定。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传统的资金结算方式,实现了央行会计核算的自动化、网络化、集中化。然而,会计核算从分散到集中,会计账务组织、业务处理流程、操作规程等会计前台业务的风险,也相应地集中到了核算中心。因此,作为会计前台风险第二道防范屏障的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如何有效地防范会计前台风险,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课题。
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樊新民,黄守成[6](2006)在《现代支付系统运行后央行会计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小额批量支付系统正在全国推广,作为中央银行接入现代支付系统桥梁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在2005年度已全部推广到县市人行。但是由于系统建设、业务监督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中央银行的会计核算潜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进行防控。
胡文莲[7](2006)在《对欠发达地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指出近年来,人民银行加快了支付结算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近期笔者选择新疆的喀什、巴州和田地区,青海的黄南藏族自治州,陕西的西安、宝鸡和榆林市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这些地区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情况、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欠发达地区现代化支付结算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姚元璋[8](2006)在《对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基层央行处于支付清算工作的最前沿,向银行业和社会提供快捷、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基层支付清算工作的系统应用、人力配置、制度建设、事后监督、科技保障、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存在问题和缺陷,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提供参考。
何敏峰[9](2005)在《央行核算系统的变化对当前会计工作的影响》文中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刘克俭[10](2005)在《支付系统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是为金融业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核心支持系统,其是否安全运行, 直接关系到经济、金融的正常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建设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防范支付风险的发生,而加强系统风险管理又有利于保障支付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从论述支付系统风险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中西方支付系统风险管理的差异,指出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现状和改革、完善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机制的思路。文章认为,要防范支付系统风险,必须切实建立有效的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防范机制、法律法规防范机制、参与者风险防范机制和央行监督制约机制,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银行的联行清算体制改革。
二、现行电子联行往账凭证使用中的问题与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行电子联行往账凭证使用中的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泰州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研究 ——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4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 |
1.4.2 不足之处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国外关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研究的综述 |
2.1.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成本节约研究 |
2.1.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
2.2 国内关于非现金支付工具研究的综述 |
2.2.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成本节约研究 |
2.2.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
3. 非现金支付工具概述 |
3.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相关概念 |
3.1.1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关定义 |
3.1.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组成 |
3.2 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起源 |
3.2.1 票据的起源 |
3.2.2 银行卡的起源 |
3.3 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 |
3.3.1 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现状 |
3.3.2 影响我国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总体因素 |
3.4 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环境的建议 |
3.4.1 加快社会信用建设 |
3.4.2 加强业务宣传引导 |
3.4.3 完善现金管理制度 |
3.4.4 健全业务收费制度 |
4. 泰州地区个案研究——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 |
4.1 泰州地区概况 |
4.2 泰州地区支付系统建设历程 |
4.3 泰州地区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理论分析 |
4.3.1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卡应用的推动 |
4.3.2 大额支付系统建设对汇兑等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 |
4.3.3 小额支付系统建设对票据及其他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 |
4.3.4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 |
4.4 泰州地区支付系统建设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的实证研究 |
4.4.1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4.2 大额支付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4.3 小额支付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4.4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建设的推动效果研究 |
4.5 影响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效果的系统因素 |
4.5.1 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覆盖率不高 |
4.5.2 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时间限制 |
4.5.3 小额汇兑业务收费标准过高 |
4.5.4 定期贷记业务功能缺乏优势 |
4.5.5 定期借记业务处理手续繁琐 |
4.5.6 国有商业银行通存通兑业务手续费较高 |
4.5.7 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退票率过高 |
4.5.8 分散接入方式影响支票款项的入账时间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卡应用的推动显着 |
5.1.2 支付系统建设对大额汇兑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明显 |
5.1.3 支付系统建设对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应用的推动较大 |
5.1.4 支付系统建设对支票应用的推动效果不强 |
5.1.5 支付系统建设对定期借记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的推动效果较差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大支付系统的宣传、推广力度 |
5.2.2 推动新系统的上线运行 |
5.2.3 鼓励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 |
5.2.4 调整支付系统的业务收费标准 |
5.2.5 完善支付系统的业务处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支付系统的概况 |
第一节 支付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
一、支付系统的定义 |
二、支付系统的组成 |
第二节 支付系统的特点 |
一、大额支付系统的特点 |
二、小额支付系统的特点 |
第三节 目前支付系统的建设情况 |
第四节 目前支付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 |
一、支付系统的人员配备及岗位设置 |
二、支付系统的制度建设 |
三、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 |
第二章 支付系统风险分析 |
第一节 支付系统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
一、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 |
二、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防范 |
三、重人员管理、轻人员培训 |
第二节 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必要性 |
第三节 支付系统风险存在的类型 |
一、道德风险 |
二、内部控制风险 |
三、制度风险 |
四、系统操作风险 |
五、运行风险 |
六、协调机制 |
七、网络风险 |
八、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九、监督检查风险 |
第三章 支付系统风险防范及控制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建立健全支付系统各项规章制度为防范支付系统风险提供制度保证 |
第二节 营造安全和高效并重的支付系统监督环境 |
一、强化行长负责制 |
二、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科学的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模式 |
三、进一步培育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文化 |
第三节 加强支付系统风险防线的基础建设 |
一、建立业务管理的“两道监控防线”,是支付系统监督管理的基础性风险防线 |
二、完善其他辅助系统,优化支付系统的外围环境 |
第四节 进一步优化支付系统功能加强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
一、完善系统功能,加强监督制约功能 |
二、强化系统网络安全维护和灾难备份管理,防范控制运行风险 |
第五节 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同级监督作用 |
第六节 监督关口前移,构建会计风险监督体系 |
一、加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
二、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 |
三、强化会计检查制度,改进会计检查方式 |
第七节 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支付系统管理工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4)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支付系统存在的风险 |
(二) 操作系统存在的风险 |
(三) 支付系统运行环境存在的风险 |
(四) 内控制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二、大额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措施及建议 |
(一) 完善系统功能, 防止系统设计缺陷而发生风险隐患 |
(二) 完善系统功能, 防止操作系统设计缺陷而发生风险隐患 |
(三) 完善系统功能, 防止运行环境发生风险隐患 |
(四) 加强内部管理, 防止内控遗漏而引发的风险隐患 |
(8)对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基层央行支付清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应用系统存在不足 |
(二) 人力配置矛盾突出 |
(三)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
(四) 事后监督工作滞后 |
(五) 科技保障工作薄弱 |
(六) 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
二、对策建议 |
(一) 完善应用系统 |
(二) 整合业务分工, 优化人员配置 |
(三) 完善内控制度, 强化制约措施 |
(四) 强化科技保障手段 |
(五) 完善事后监督机制 |
四、现行电子联行往账凭证使用中的问题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泰州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研究 ——基于支付系统建设的角度[D]. 苏庆海.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6)
- [2]央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亟待完善[J]. 赵明. 青海金融, 2008(05)
- [3]人民银行支付系统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探索[D]. 余卿. 西南财经大学, 2008(S2)
- [4]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 刘萍. 新疆金融, 2008(03)
- [5]会计前台风险与事后监督防范的思考[J]. 艾琳. 时代金融, 2007(01)
- [6]现代支付系统运行后央行会计风险防范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樊新民,黄守成. 华南金融电脑, 2006(08)
- [7]对欠发达地区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胡文莲. 西安金融, 2006(05)
- [8]对大额支付系统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姚元璋. 西安金融, 2006(02)
- [9]央行核算系统的变化对当前会计工作的影响[J]. 何敏峰. 金融纵横, 2005(11)
- [10]支付系统风险研究[A].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课题组,刘克俭. 2005年山东省金融学会重点研究课题成果, 2005(总第305期)
标签:中国人民银行论文; 央行支付清算系统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大额交易论文; 银行清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