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装业直面WTO(论文文献综述)
于李娜,隋晓静[1](2021)在《数字经济对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各国政府未来重点关注的方向。研究基于2008~2014年世界21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以纺织服装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一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对数字经济影响一国纺织服装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交易成本、技术创新的双重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正向影响,且移动方向为研发设计等上游环节;(2)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重要渠道,发挥中介效应作用;(3)交易成本遮掩了数字经济对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具有遮掩效应。
楼凌辰[2](2020)在《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纺织服装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型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东部发展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我国近代纺织服装工业的发源地,在产业出口、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多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力成本占比较高的环节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国内外企业纷纷转移工厂至海外,而欧美发达国家在设计、研发、品牌、高端制造等方面也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对出口的依赖度较高,不稳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也使未来产业的发展蕴藏着许多不确定性,此次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到来就相继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近年的发展情况如何,具有怎样的竞争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又呈现出怎样的表现,这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此外,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个技术发展、创新融合、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各种崭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也扑面而来,长三角地区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抓住众多的发展机会,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本文对长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本文首先通过分析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发展概况、江浙沪皖产业发展概况和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对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了解;然后构建了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2018年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表现进行了实证分析;再者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从四大关键要素和两大辅助因素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和发展机会;最后以长三角地区代表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常熟服装城为案例,分析了其发展现状、竞争力情况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对策,为地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发现,目前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众多、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品牌建设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地区产业出口的竞争优势明显,比较优势位于世界前列,出口增长处于中段水准,且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整体表现仍高于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土耳其这四个亚洲主要竞争对手;进一步分析发现近十年来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的市场直观表现优秀,但发展质量表现起伏明显,2011年后持续下滑,整体国际竞争表现虽一度发生下滑,但于2018年达到最高水平;完善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丰富的科教资源、成熟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体系是目前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国内日益增长的庞大消费需求和国家正大力推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则是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机会;此外,分析得出常熟服装城的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地的产业支撑、优秀的区位条件及当地政府的发展支持,应重视相关协会、平台的资源配置作用,积极对接上海时尚资源,并发展直播带货这一新兴平台经济,从而提升自身竞争力水平。
王晓辉[3](2019)在《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加入WTO以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纺织业所谓“寒冬”其实并不成立,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依然占有重要位置。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的纺织产业也将迎来新的贸易机会,与此同时,国内纺织业的创新探索也在不断推进,从曾经的“拿来主义”迈入真正的“中国制造”。然而,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前十大市场中,美国占第一位。SZ纺织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以纺织服装面料贸易及印染加工为主,为了开拓美国市场,在美国设立了办事处,因此SZ纺织需要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的纺织市场形势,制定正确的美国市场营销策略,提高自身在美国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SZ纺织为背景,结合中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分析了SZ纺织美国市场的营销现状、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SZ纺织的宏观营销环境,同时运用SWOT法对SZ纺织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通过4P营销理论分析目前SZ纺织的美国市场营销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SZ纺织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方案。为了保证营销策略的顺利实施,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些保障性措施。
闫克远[4](2012)在《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基于结构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自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货物贸易总出口额15779.3亿美元,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40%-50%。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逐渐成为贸易与经济大国,以及国际贸易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贸易)所遭遇的贸易摩擦也愈来愈多,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约占全球的9.9%,但是全球却有20.9%的反倾销调查和16.9%的反补贴调查是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中国出口贸易遭遇的贸易摩擦在数量上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贸易摩擦已经从单纯的企业间单一产品的争端扩大到针对某一行业的争议,由单纯的贸易问题向宏观体制、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层面延伸。贸易摩擦的加剧不但直接制约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破坏了公平的贸易环境,而且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安全乃至政治安全,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遭遇贸易摩擦的具体情况看,反倾销等传统贸易救济措施仍然是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型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开始更多地集中于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制度、对外贸易差额、出口补贴和外商投资环境等更加隐蔽的层面,而以印度、阿根廷、土耳其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则以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为主,但是其发起频率却越来越高。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导致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或地区为了保证本国或地区利益的最大化,纷纷出台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也因此成为世界贸易保护的重点针对对象。例如,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2009年高达128起,是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历史最高水平;尽管2010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有所减少,但是中国依然是各国或地区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对象。“‘十二五’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很复杂,在外部环境上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愈演愈烈,2012年以来中国共遭受了8起贸易摩擦,中国已连续17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2012年年初举行的“2012中国外贸形势报告会”上做出如上表示。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并积极合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努力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的外部环境,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前国际贸易摩擦所呈现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以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贸易)摩擦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的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对外贸易(出口贸易)摩擦的国别和地区结构、行业和产品结构及方式结构的现状、原因、演变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就具体的结构性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如下: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及研究方法,并对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给出简要说明。第一章,贸易摩擦的理论渊源与理论研究综述,从历史的角度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理论进行详细梳理,界定本文所研究的贸易摩擦的内涵与范围,从国际贸易发展理论的历史中探究贸易摩擦的理论渊源,并对国内外有关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做简要的综述与评价。第二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现状、特点与原因等分析,以改革开放为起点,从贸易摩擦数量、变化趋势、表现特点等方面对中国遭遇贸易摩擦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中国频繁遭遇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问题,并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与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变动说明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第三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国别和地区结构研究,从结构的视角对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现状与特点进行对比,并选取美国、欧盟、日本、印度、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分析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贸易摩擦的特征。第四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行业和产品结构研究,结合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行业和产品结构的特点,分析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整体行业特征,并从贸易救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摩擦方式的角度,分析中国具体行业和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特点与趋势。第五章,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方式结构研究,针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新兴贸易摩擦方式,分析各种贸易摩擦方式的具体特征与原因,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发展趋势。第六章,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与措施,结合中国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并针对不同结构的贸易摩擦,提出应对的战略与措施。
彭羽[5](2010)在《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传统支柱行业,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扩大社会就业、保证国家外汇储备、促进农业和其他工业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4月,国务院《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更是体现了纺织工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近三十年来,国际竞争力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纺织工业作为全球竞争性较充分的产业,对其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由于操作简便、国际可比等优点,国内外学者侧重于应用“进出口数据法”来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然而这种实证分析方法的一个最大不足在于只能评价产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对于产业发展、运行效率和盈利水平等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能作出有效的评价。事实上,仅运用“进出口数据法”对中国纺织工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通常会得出竞争力强大的结论,这种评价结果显然不够准确和有失偏颇。本文从产业竞争力的定义出发,结合“进出口数据法”、“生产率法”和“利润率法”等三种评价方法,分别从产业的市场占有能力、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等三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框架。通过对纺织工业及其各部门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市场占有能力较强,但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低下。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供大于求、国外反倾销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愈演愈烈、国内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及最近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等新的历史背景下,这种以市场占有能力不断增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显得越来越不可持续。本文从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和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三个方面解释了造成当前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现状的主要原因。从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来看。对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等初级要素的过度依赖,导致目前中国纺织工业停留在低水平的产能扩张状态,并形成市场占有能力不断提升而盈利水平改善不明显的矛盾局面。实证分析表明,普通劳动力要素仍然是决定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不断增强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以R&D投入和人力资本为代表的高级要素的投入,虽然对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影响不显着,但它们对该行业的盈利水平产生较强的正面影响。这表明,通过增加R&D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等手段,积极培育稀缺要素和高级要素,将显着提升中国纺织工业的盈利水平。从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来看。中国纺织工业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竞争主体,产业集中度偏低,这种分散式的、原子能式的产业组织结构,无法充分发挥行业规模经济优势,最终导致大、中、小型纺织工业企业竞争力倒挂,即中小型纺织工业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很强,但它们的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较差,而大型纺织工业企业虽然具备较高的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但其市场占有能力不强。同时,通过产业利润率、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差异化等指标,对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相关性显着,产业竞争力(盈利水平指标)与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异化程度呈正相关,即产业集中度越高、产品差异化程度越高,产业竞争力就越强,反之亦然。从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来看。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明显逊色于其他类型企业,尽管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在逐年下降,但其出口市场占有率依然明显偏高,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提升。同时,通过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发现,三资企业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尽管三资企业的出口占全行业出口的比重达1/3,具备较强的市场占有能力,但其生产运营效率明显低于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盈利水平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也没有明显优势,这与预想存在较大差距。在对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外资对纺织工业竞争力的贡献主要体现为市场占有能力的贡献,其对产业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的贡献较小。因此,从总体上说,外资进入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前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较强,但生产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低下的现状。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竞争力的部门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首先,在剖析纺织工业各部门竞争力表现差异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的发展情况,提出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的战略思路。其次,针对纺织工业要素投入结构低级化的现状,提出扩大资本积累,减少低级重复投资;加大产业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促进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以建立更高层次的竞争力。再次,从产业组织结构角度,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规范进入退出壁垒,完善市场竞争秩序。最后,从所有制结构角度,应继续推进纺织工业国有企业改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改变引进外资方式,提高引进外资效益。
王庆坤[6](2010)在《中国服装论坛15年》文中认为1996年,随着实施名牌战略的提出,世界服装名牌论坛应运而生,国内一些优秀服装企业家自觉地汇聚到这样一个高层次平台,与各行业精英相互交流和学习,探索品牌之道。 从1996年到1999年,在行业环境尚不完善、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尽成熟的背景之下,一批卓有远见、富于?
蔡维琼[7](2009)在《“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文中指出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纺织品特限措施到期,中美、中欧双边纺织品谅解备忘录也将同时结束。这意味着从2009年1月1日起,国内纺织品出口配额会取消限制,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自由贸易时代”。事实上,“自由贸易时代”并非真的自由。一方面自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另一方面由于在此之前,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段条款”,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加拿大、印度等国都纷纷根据此条款进行了国内立法。由于这项规定既清晰又严厉,而且操作简便,在2009年1月1日该规定失效之前,包括美国在内的WTO成员,一旦与中国在纺织品领域发生纠纷,可能首先会采取上述方式对中国进行制裁,而不是进行反倾销调查。也就是说,国外对中国纺织品反倾销高潮2009年才真正开始。因此进入“自由贸易时代”并不必然带来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自由化。本文从我国纺织品服装面临反倾销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种类、其经济效应及WTO中对反倾销的相关规定。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及现状,几年来中国遭遇反倾销和纺织业遭遇反倾销的情况,比较分析了中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特点及影响,评价了出口配额取消前后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情况,剖析了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最后主要根据欧盟对华化纤布反倾销案例提出了我国纺织服装业在面临反倾销时应该采取的一些对策建议。
张亮[8](2009)在《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自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额逐年增加,其中欧盟是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而这几年,欧盟对我国纺织业的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技术性贸易壁垒上。特别是在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欧盟的纺织行业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欧盟纺织业的技术壁垒,势必会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研究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首先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贸易壁垒的理论综述,文章的框架结构。进一步对技术壁垒的相关知识和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政策进行了阐述,特别是欧盟REACH法案,它是迄今为止欧盟制定的影响最大的技术壁垒。接着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欧盟纺织行业的现状并比较中欧之间的贸易情况,实证分析欧盟的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之后,通过经济学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结合我国江苏省纺织行业的实际情况实证解析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研究主要发现,欧盟的TBT对我国纺织业除了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之外,还对我国纺织业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最后根据江苏省的情况分析和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对我国纺织行业面对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只有在产业结合调整、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落后产能淘汰、环保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努力才能让我国纺织业在面临欧盟越来越严格的技术壁垒下得到持续的发展,始终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朱震宙[9](2006)在《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与政府应对研究》文中提出纺织品服装行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其贸易额在中国的总贸易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力发展纺织品服装行业也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在2005年1月1日WTO《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失效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迅速增长。然而,不久欧、美就分别对中国纺织服装进行“特保”调查,使得纺织品服装出口再度受限。 本文首先回顾了整个世界纺织服装产业的格局变化及发展趋势,介绍了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入世前后及配额取消后的出口情况,同时也指出了出口中存在问题,重点分析了欧美再度设限的原因及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造成的影响。 本文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与纺织行业竞争力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中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也对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构建各自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介绍了中国政府在纺织品服装从入世前后到再度受限等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应对措施,通过对这些措施的分析,指出了其中的得与失,并且探析今后政府应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的应对措施。
魏新强[10](2006)在《“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全部取消,这标志着限制该领域贸易自由化43年的配额体制瓦解,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步入一体化。但从2005年至今的实际运行看,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十分艰难。在纺织品服装贸易新旧格局切换过程中,面对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冲击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均采用新的措施限制贸易自由化。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的我国首当其害。由于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的时间短,新的贸易格局尚未形成,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又具有突发性,所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存在很大变数,这就要求我国尽快开展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策略研究。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纺织品贸易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宏观、微观层面重点论述“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策略。
二、服装业直面WTO(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服装业直面WTO(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经济对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一)数字经济的测度 |
(二)纺织服装业价值链分析 |
(三)数字经济与纺织服装业研究 |
三、影响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交易成本节约效应 |
(二)技术创新激励效应 |
四、变量选取、数据说明及模型设定 |
(一)变量选取 |
1.被解释变量 |
2.解释变量 |
3.中介变量 |
4.控制变量 |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
(三)模型设定 |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
(一)纺织服装业数字经济投入与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
1.纺织服装业数字经济投入 |
2.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地位 |
(二)实证分析 |
1.基准估计的结果分析 |
2.传导机制的检验结果分析 |
3.稳健性检验 |
六、结论与政策启示 |
(2)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论文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纺织服装产业 |
2.1.2 区域产业竞争力 |
2.2 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3 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2.3 波特钻石模型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发展现状 |
3.1.1 纺织服装工业产量概况 |
3.1.2 纺织服装进出口概况 |
3.1.3 纺织产业集群概况 |
3.1.4 品牌发展概况 |
3.2 江浙沪皖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概况 |
3.2.1 上海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2.2 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2.3 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2.4 安徽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3 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分析 |
3.3.1 比较优势指标 |
3.3.2 竞争优势指标 |
3.3.3 竞争潜在优势指标 |
3.3.4 其他国际竞争指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
4.1 研究方法 |
4.1.1 因子分析法介绍 |
4.1.2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4.2 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指标选取原则 |
4.2.2 评价指标选取 |
4.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4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 |
4.4.1 实证过程 |
4.4.2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钻石模型的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 |
5.1 四大关键要素分析 |
5.1.1 生产要素 |
5.1.2 需求条件 |
5.1.3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
5.1.4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
5.2 两大辅助因素分析 |
5.2.1 政府 |
5.2.2 机会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长三角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以常熟服装城为例 |
6.1 常熟服装城发展现状 |
6.1.1 常熟服装城概况 |
6.1.2 代表性专业市场介绍 |
6.2 基于钻石模型的常熟服装城竞争力分析 |
6.2.1 四大关键要素分析 |
6.2.2 两大辅助因素分析 |
6.3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新发展 |
6.3.1 重视协会、平台的资源配置作用 |
6.3.2 积极对接上海时尚资源 |
6.3.3 发展直播带货的新兴平台经济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2009-2018 年长三角地区和世界主要纺织大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标相关原始数据(亿美元) |
附录2 常熟服装城相关负责人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1.3 研究方法 |
1.1.4 技术路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SZ纺织美国市场销售现状分析 |
2.1 SZ纺织公司简介 |
2.1.1 SZ纺织的组织结构 |
2.1.2 SZ纺织的人员结构 |
2.1.3 SZ纺织的经营范围 |
2.2 SZ纺织美国市场销售现状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SZ纺织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SZ纺织微观环境分析 |
3.2.1 企业自身分析 |
3.2.2 供应商分析 |
3.2.3 营销中介分析 |
3.2.4 顾客分析 |
3.2.5 竞争者分析 |
3.3 SZ纺织SWOT分析 |
3.3.1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优势分析 |
3.3.2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劣势分析 |
3.3.3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机遇分析 |
3.3.4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的威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现状 |
4.1.1 产品策略现状 |
4.1.2 价格策略现状 |
4.1.3 渠道策略现状 |
4.1.4 促销策略现状 |
4.2 SZ纺织美国市场客户满意度问卷调查 |
4.3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存在问题分析 |
4.3.1 产品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2 价格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3 渠道策略存在的问题 |
4.3.4 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
5.1 产品策略改进建议 |
5.1.1 建议SZ纺织(中国)公司增加趋势分析与预测职能 |
5.1.2 加强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
5.2 价格策略改进建议 |
5.2.1 建议增加产品分类定价策略 |
5.2.2 建议对非新产品(老产品)增加阶梯式定价策略 |
5.2.3 建议增加新产品满意式定价策略 |
5.2.4 建议增加产品衰退期低价格策略 |
5.3 渠道策略改进建议 |
5.4 促销策略改进建议 |
5.4.1 高性能产品促销策略 |
5.4.2 低价格产品促销策略 |
5.4.3 快交期产品促销策略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
6.1 明确管理权限 |
6.2 引进和培养人才 |
6.3 实施绩效考核制度 |
6.4 加强营销调研 |
6.5 启用ERP系统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基于结构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不足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贸易摩擦的理论探讨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结构研究综述 |
第一节 贸易摩擦的内涵 |
一、 有关贸易摩擦内涵的论述 |
二、 本文对于贸易摩擦的界定 |
第二节 贸易摩擦的理论渊源 |
一、 传统贸易保护理论 |
二、 新贸易保护主义 |
三、 新型贸易保护主义 |
第三节 贸易摩擦的理论分析 |
一、 贸易摩擦的微观经济分析 |
二、 贸易摩擦的宏观经济分析 |
三、 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四、 贸易摩擦的制度分析 |
第四节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结构研究综述 |
一、 关于贸易摩擦国别和地区结构的研究 |
二、 关于贸易摩擦行业和产品结构的研究 |
三、 关于贸易摩擦方式结构的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特点与原因等分析 |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
一、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概况 |
二、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原因分析 |
一、 外部原因 |
二、 内部原因 |
第三节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分析 |
一、 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弱 |
二、 缺乏有效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整体机制 |
三、 对外贸易救济措施应用不力 |
第四节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分析 |
一、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必然性 |
二、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合理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国别和地区结构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与各类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分析 |
一、 中国与各类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的现状 |
二、 中国与各类国家和地区贸易摩擦的特征 |
第二节 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分析 |
一、 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
二、 中欧贸易摩擦分析 |
三、 中日贸易摩擦分析 |
第三节 中国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分析 |
一、 中印贸易摩擦分析 |
二、 中国与墨西哥和阿根廷的贸易摩擦分析 |
三、 中国与土耳其的贸易摩擦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行业和产品结构研究 |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行业和产品结构概述 |
一、 贸易摩擦产业集中现象明显 |
二、 贸易摩擦行业和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 |
第二节 中国主要出口行业和产品贸易救济分析 |
一、 化工行业和产品 |
二、 轻工行业和产品 |
三、 纺织品服装行业和产品 |
四、 冶金行业和产品 |
第三节 新型贸易摩擦行业和产品结构分析 |
一、 知识产权保护涉及行业和产品类别 |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行业和产品类别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方式结构研究 |
第一节 传统贸易救济措施引发的摩擦分析 |
一、 全球传统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分析 |
二、 中国遭遇传统贸易摩擦的方式结构分析 |
第二节 新型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分析 |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 |
二、 知识产权保护 |
第三节 其他贸易摩擦方式分析 |
一、 贸易平衡问题 |
二、 气候变化问题 |
三、 贸易救济措施组合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与措施 |
第一节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战略 |
一、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
二、 促进国民经济内外均衡发展 |
三、 构建贸易利益平衡机制 |
四、 完善并合理运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 |
第二节 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措施 |
一、 应对贸易摩擦的国别或地区措施 |
二、 应对贸易摩擦的行业和产业措施 |
三、 应对不同贸易摩擦方式的措施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
一、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的难点 |
第四节 本文对纺织工业产业分类的界定 |
一、联合国ISIC 分类法与中国产业分类法 |
二、本文对纺织工业划分的界定及其与产品分类法的对应 |
第二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 |
第一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综述 |
一、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和分类 |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
三、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献评述 |
第二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一、多因素评价法 |
二、进出口数据评价法 |
三、生产率法和利润率法 |
第三节 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框架 |
一、国内外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分析框架 |
二、本文关于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分析框架 |
第四节 实证研究: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一、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二、中国纺织工业生产运营效率的国际比较 |
三、中国纺织工业盈利水平的国际比较 |
第三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部门结构研究 |
第一节 中国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的部门结构 |
一、化纤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二、纺织业及下属子部门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三、服装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四、纺织机械业市场占有能力的国际比较 |
第二节 中国纺织工业生产运营效率的部门结构 |
一、采用以“三资企业”为比较对象的标杆法的原因 |
二、纺织工业各子部门生产运营效率的比较 |
第三节 中国纺织工业盈利水平的部门结构 |
一、纺织工业各子部门销售利润率指数的比较 |
二、纺织工业各子部门资产利润率指数的比较 |
第四节 对竞争力评价结果的再检验和进一步分析 |
一、对竞争力评价结果的再检验 |
二、基本结论和进一步分析 |
第四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研究 |
第一节 要素投入结构与产业竞争力 |
一、要素投入、比较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二、要素投入、竞争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三、要素投入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
四、要素投入与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 |
第二节 中国纺织工业要素投入结构的实证分析 |
一、资源要素 |
二、劳动力要素 |
三、资本要素 |
四、技术要素 |
第三节 要素投入结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相关性分析 |
一、要素投入结构与纺织工业市场占有能力相关性分析 |
二、要素投入结构与纺织工业盈利水平相关性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研究 |
第一节 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 |
一、产业组织结构理论演变 |
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
第二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实证分析 |
一、中国纺织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现状 |
二、大、中、小型纺织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第三节 产业组织结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
一、回归模型参数 |
二、数据来源和说明 |
三、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 |
第六章 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研究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与竞争力 |
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竞争力 |
二、外资企业与竞争力 |
第二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所有制结构的实证分析 |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市场占有能力比较 |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生产运营效率比较 |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盈利水平比较 |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相关性分析 |
一、国有经济比重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的相关性分析 |
二、外资与纺织工业竞争力相关性分析 |
第七章 提升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的战略对策 |
第一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部门结构提升战略 |
一、服装制造业和纺织制成品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二、针织品业和毛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三、棉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四、丝纺织业和麻纺织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五、化纤业和纺织机械业竞争力的提升战略 |
第二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要素投入结构提升战略 |
二、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建立更高层次的竞争力 |
三、扩大资本积累,减少低级重复投资 |
第三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产业组织结构提升战略 |
一、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
二、实施差异化战略,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
三、规范进出入壁垒,完善市场竞争秩序 |
第四节 纺织工业竞争力的所有制结构提升战略 |
一、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鼓励和支持民营纺织企业发展 |
二、改变纺织工业引进外资方式,注重引进外资效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必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贸易保护起因及发展 |
1.2.2 反倾销与贸易保护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倾销与反倾销 |
2.1 倾销的内涵 |
2.1.1 倾销的定义 |
2.1.2 倾销的分类 |
2.1.3 倾销的经济效应 |
2.2 反倾销的基本理论与历史沿革 |
2.2.1 反倾销的涵义 |
2.2.2 WTO 的反倾销规则 |
2.2.3 反倾销的经济效应 |
第三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现状 |
3.1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发展及现状 |
3.1.1 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重要性 |
3.1.2 2007 年以前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 |
3.1.3 自2007 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情况 |
3.2 我国纺织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 |
3.2.1 2008 年以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变化 |
3.2.2 2008 年以来主要出口市场数据指标 |
第四章 “自由贸易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反倾销现状分析与研究 |
4.1 中国际纺织服装业遭遇的反倾销案例 |
4.1.1 案件一:欧盟化纤布反倾销案 |
4.1.2 案件二: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 |
4.1.3 案件三:土耳其聚脂长丝线和合成长丝线反倾销调查 |
4.2 我国纺织服装业遭遇反倾销的特点 |
4.2.1 全球反倾销渐少,中国占比增大 |
4.2.2 我国纺织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 |
4.2.3 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占八成以上 |
4.3 反倾销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
4.3.1 直接抑制我国纺织品出口 |
4.3.2 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
4.3.3 影响纺织品行业国内市场的发展 |
第五章 我国纺织服装业频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 |
5.1 原因 |
5.1.1 根本原因—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
5.1.2 具体原因 |
5.2 我国纺织服装业反倾销应对措施 |
5.2.1 拓展新兴市场,向多元化市场转型 |
5.2.2 提升“中国制造”口碑,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
5.2.3 掌握相关规则积极应诉,取得企业市场经济地位 |
5.2.4 合理应用国际法规,积极运用反倾销手段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技术壁垒及相关理论 |
1.2.1 WTO/TBT概述 |
1.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 |
2.1 技术性壁垒简介 |
2.1.1 技术壁垒内涵 |
2.1.2 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
2.2 欧盟主要TBT制度 |
2.2.1 BSCI与SA8000制度 |
2.2.2 REACH制度 |
第三章 中国和欧盟纺织业的现状 |
3.1 中欧贸易关系 |
3.2 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 |
3.2.1 我国纺织业竞争力分析 |
3.2.2 我国纺织业产业结构分析 |
3.2.3 我国纺织业出口产品结构 |
3.2.4 我国纺织业出口市场 |
3.3 欧盟纺织业出口现状 |
3.3.1 产品竞争力强但发展受限 |
3.3.2 欧盟纺织业进出口的产品结构 |
3.4 欧盟对我国纺织业的TBT |
第四章 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影响实证分析 |
4.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 |
4.2 欧盟TBT对我国江苏省纺织业的影响实证分析 |
4.2.1 欧盟TBT对苏州纺织业的负面影响 |
4.2.2 欧盟TBT对苏州纺织业的积极作用 |
第五章 中国纺织业遭遇欧盟TBT的原因及对策 |
5.1 技术壁垒的作用机理 |
5.1.1 技术壁垒的数量作用机理 |
5.1.2 技术壁垒的价格作用机理 |
5.1.3 技术壁垒的复合作用机理 |
5.1.4 考虑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 |
5.2 我国纺织业遭受欧盟技术壁垒的原因 |
5.2.1 纺织品出口产品技术落后、附加价值低 |
5.2.2 我国纺织品出口顺差大容易遭受贸易摩擦 |
5.2.3 信息不灵预警机制建设滞后 |
5.3 中国纺织业应对欧盟TBT的策略分析 |
5.3.1 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
5.3.2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纺织品附加价值 |
5.3.3 淘汰落后产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 |
5.3.4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
5.3.5 充分利用WTO的特殊条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与政府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问题的背景分析 |
1.2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与政府应对的研究意义 |
1.3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问题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与受限分析 |
2.1 世界纺织品服装产业格局变化和发展趋势分析 |
2.2 入世前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发展及受限情况分析 |
2.3 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与存在问题 |
2.4 欧美再度设限原因及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影响分析 |
第三章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与纺织服装业竞争力 |
3.1 中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分析 |
3.2 中国纺织服装业竞争力的提高 |
3.3 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构建竞争优势分析 |
第四章 中国政府应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分析 |
4.1 入世前后中国政府应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措施分析 |
4.2 从中欧、中美纺织品服装再度设限谈判看政府应对 |
4.3 中国政府应对纺织品服装再度受限的措施得失分析 |
第五章 中国政府今后应对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措施研究 |
5.1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应对能力 |
5.2 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受限问题 |
5.3 加强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宏观调控 |
5.4 积极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1、研究工作的缘由 |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3、创新点 |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历史回顾 |
(一) 半封闭时期(1949年-1978年) |
(二) 纺织品服装双边协定约束时期(1978年-1983年) |
(三) 加入《多种纤维协定》的十年(1984年-1994年) |
(四)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阶段(1995年-2004年) |
(五) “后配额时代”的到来(2005至今) |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一) 取消配额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机遇 |
1、世界市场对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总需求有所释放 |
2、企业出口成本降低 |
3、企业进口成本下降 |
4、国际市场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
(二) 取消配额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 |
1、其他非关税壁垒的存在 |
2、进口国将更多地对我国动用特别保障措施 |
3、主要纺织品服装出口国之间竞争更为激烈 |
4、国内纺织品服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
5、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威胁 |
6、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较低 |
7、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策略 |
(一)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政府应对策略 |
1、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我国应有利益 |
2、推动行业协会的民营化改革,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
3、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扩大产业的集群效益 |
4、推动产业的战略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
5、开放对外投资领域,简化相关审批手续 |
6、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树立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形象 |
7、深化国企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
(二) 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应对策略 |
1、加快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 |
2、推动产品创新,优化出口结构 |
3、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主品牌 |
4、开展电子商务,降低营销成本 |
5、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扩大投资目标 |
6、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 |
7、制定应对措施,克服“绿色壁垒”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服装业直面WTO(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经济对纺织服装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影响研究[J]. 于李娜,隋晓静.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 2021(01)
- [2]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研究[D]. 楼凌辰. 东华大学, 2020(09)
- [3]SZ纺织美国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王晓辉. 河北科技大学, 2019(07)
- [4]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基于结构的视角[D]. 闫克远.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5)
- [5]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结构提升研究[D]. 彭羽.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05)
- [6]中国服装论坛15年[N]. 王庆坤. 中国服饰报, 2010
- [7]“自由贸易时代”下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反倾销及对策[D]. 蔡维琼. 天津大学, 2009(S2)
- [8]欧盟TBT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及对策[D]. 张亮. 天津大学, 2009(S2)
- [9]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与政府应对研究[D]. 朱震宙.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3)
- [10]“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策略研究[D]. 魏新强. 郑州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