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翁咏梅诗词赏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芳[1](2021)在《陆游、李清照咏梅词之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咏梅文学由先秦萌芽,于宋代发展至顶峰。有宋一代,诸多咏梅大家佳作频出,陆游、李清照更是爱梅成痴,创作了大量极具格调的咏梅诗词。由于陆游、李清照有着相似的遭遇,二人的咏梅词体现出了相同的审美取向及相似的主题内容,如咏梅以显生活情趣、抒发志向、寄托相思、感叹命运等。但又因二人的性别与精神境界不同,其创作的咏梅词有着情感跨度、情感层次、寄情对象等不同的情感内涵差异。与此同时,在语言风格、艺术表现方式以及意象使用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性。
米宁[2](2020)在《民国诗话中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接受研究》文中提出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是宋诗发展的重要环节,代表了宋代诗歌的又一个创作高峰。民国处在中外文化的碰撞期,新旧诗学的交替期,学者们阐发的诗学观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研究视角,详细地论述了民国诗话中四位诗人的接受情况,为研究民国时期的宋诗观提供文献资料和观点借鉴,促进民国时期宋诗的接受研究,并对当代的宋诗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自宋代至民国期间“中兴四大诗人”成员的演变历程,同时梳理了自宋代至民国时期诗论家对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三位诗人的比较。民国诗话中对于诗人的诗坛定位、诗歌特点、诗学渊源以及民国诗人对中兴诗人的效仿都有更为细致的论述。其中论述陆游的部分最多,民国学者多肯定他作为南宋第一的地位,陆游诗歌慷慨激昂的特点得到了当时革命团体南社诸人的普遍认可。不同于清代学者的指责过甚,民国学者对杨万里的诗歌成就持肯定态度,赞赏他的诚斋体创作。民国学者对于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三位诗人的诗歌特点有了更为细致的品评,对于三位诗人的诗歌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三位诗人的诗歌创作引发了当时众多诗人的效仿,以同光体闽派诗人对杨万里的推崇为最。民国学者分析四位诗人的诗学渊源时,认为四位诗人对于前贤都能博采众长,尤其看到唐诗对宋诗的深远影响。同时民国学者对宋诗的代表苏轼、黄庭坚两位诗人多有赞誉,显示出民国时期诗人对于唐诗和宋诗的关系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民国学者在对四位诗人进行评点时,论述的方式更为系统,诗话中多有提到外国诗人的效仿,同时诗话中出现的戏曲、小说等因素,显示出时代背景对于文学评论的影响,体现了诗话这一评点方式在新时期的新特点。
陶喻之[3](2017)在《关于胡怀琛的《陆放翁生活》与《陆放翁》》文中研究指明晚近皖籍学者胡怀琛分别于1925和1930年完成的《中国八大诗人·陆放翁》和《陆放翁生活》,是继苏雪林《陆放翁评传》之后面世的陆游研究专着,长期以来同样没有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却是有着胡怀琛个性特色的陆游评传研究。
李金坤[4](2014)在《瞿秋白咏梅词精神及其词学接受意义发微——兼与陆游、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文中研究说明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接受史程中,与其精神脉承之佳作,甚具代表、别有深意的当推瞿秋白与毛泽东同词牌、同题目之咏梅词。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同题咏梅,异代心声,灵犀相通,各具神韵。在这三位诗人的咏梅词作中,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在词心的抒发、精神的展示、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创新诸方面,皆具承前启后的津梁作用。
李金坤[5](2014)在《瞿秋白咏梅词之精神世界及其词学之接受意义——兼与陆游、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文中研究指明陆游《卜算子·咏梅》词的接受史程中,与其精神脉承之佳作,甚具代表、别有深意的当推瞿秋白与毛泽东同词牌、同题目之咏梅词。从陆游到瞿秋白,再到毛泽东,同题咏梅,异代心声,灵犀相通,各具神韵。在这三位诗人的咏梅词作中,瞿秋白的《卜算子·咏梅》在词心的抒发、精神的展示、境界的提升、艺术的创新诸方面,皆具承前启后的津梁作用。
赵艳艳[6](2013)在《陆游咏梅诗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梅花,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花卉,梅花妩媚脱俗、暗香疏影、凌寒独放,与竹、菊、兰一起被誉为花卉“四君子“。历代以来,很多文人、雅士、诗人都喜欢以梅述志,抒发自己情怀,赏梅、赞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咏梅诗词。南宋的陆游正是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在其七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九千余首诗词,而咏梅诗词在其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并且在整个宋代咏梅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南宋诗人陆游的咏梅诗词为主要观照对象,以对《剑南诗稿校注》、《全宋诗》、《全宋词》为基本依据所整理出的320首咏梅诗词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动因、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作较为系统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对陆游的咏梅诗词进行一个客观及公正的评价。本文分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范围及方法等进行阐述。第二章:陆游创作咏梅诗词的动因。陆游的咏物诗词题材很广,风格多样并且内容丰富,咏梅诗词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陆游在诗词创作中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一章通过对宋代社会政治及社会民俗、宋代文人咏梅的风气、前代咏梅作品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陆游生平经历及兴趣等方面的探寻,分析陆游创作咏梅诗词的动因。第三章:陆游咏梅诗词的内容分析。通过对陆游咏梅诗词的分类、咏梅诗词的主题意蕴及情感内涵三个方面阐述陆游咏梅诗词的整体状况。陆游在写作咏梅诗词是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描写的,梅花的分类描写中,有的描写梅花的自身特点,有的描写梅花的品格,有的描写梅花与自然景物、植物和茶、酒的结合;情感内涵上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主题意蕴上有争春和寄情,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一往情深,赋予了梅花丰富的文化内涵。第四章:陆游咏梅诗词的艺术分析。陆游的咏梅诗词数量很多,质量也很高。写作手法上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语言的表达上含蕴精妙,简练朴素;意象上有愁苦感伤、怀人思乡、美人仙姝、幽士贤人等意象。这一章主要从写作手法、语言特点以及涉及到的意象三个方面对陆游咏梅诗词进行整理和分析。第五章:陆游咏梅诗词的成就及影响。陆游的咏梅诗词在其诗词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多种咏颂梅花的模式,在中国咏梅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影响深远。第六章:结论。这是本篇论文的结语部分。基于上述对陆游咏梅诗词的论述,总结陆游咏梅诗词对宋代咏梅诗词的贡献。
张爱军[7](2012)在《经久弥香 魂飘千载——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比较兼论陆游咏梅诗词》文中认为在中国历代文人笔下,有不少歌咏梅花的名篇佳句。那一缕无私无畏坚贞执着的梅花之魂千载传承,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历久弥香。本文所论述的两首《卜算子·咏梅》是古今咏梅诗的突出代表,它们较集中也较鲜明地反映了梅花的特质和精神内涵。论文通过对一古一今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比较,并侧重以陆游咏梅代表作为对象,展开了分析、比较、阐释。
邓海燕[8](2012)在《苏轼陆游咏梅诗词比较》文中研究指明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的审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宋代的梅花审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苏轼和陆游是众多咏梅作家中的佼佼者,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比较苏轼陆游的咏梅诗词的特点,来了解他们二人各自创作咏梅诗词的风格,进而体会“梅品”与人品之间直接的联系。本文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论述的,首先是关于苏轼陆游咏梅诗词的相同之处,因为同咏梅花,因此二人必然有共同点,即就是他们都强调梅花的品格精神之美,苏轼率先提出了“梅格”之说,陆游也是大力推举梅花品格的“高标”。其次是关于苏轼陆游咏梅诗词的不同之处的比较,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因此又将这一点分为了三部分来进行比较,一是从思想内容上来说,苏轼的咏梅诗词追求一种幽逸冷峭之趣,而陆游强调的是梅花的“高坚”之意;二是从选取意象的不同来说,苏轼常写到的是“月下之梅”,而陆游爱用的是荒郊野外的“野梅”,苏轼常用“美人”来比喻梅花,而陆游却用“高士”来比拟梅花;三是从情感表达上来比较,苏轼对梅花的情感是渐进的,不像陆游那样一以贯之,从表达方式上来说,苏轼相对幽深,喜欢托物言志,含蓄内敛,而陆游感情外露,奔放热烈,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马玉红[9](2012)在《朱熹咏梅诗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宋着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诗人。目前学术界大多倾向于研究朱熹的哲学思想与政治主张。本文即从文学角度,试图以咏物诗中之咏梅诗为切入点,力求真实地再现朱熹咏梅诗的创作实际,解读其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入研究其创作的艺术特色手法。中国的文化宝库中,淡雅坚韧的梅花,自古以来深受到中国文人的喜爱,而名篇佳句在历代的诗词曲赋中数不胜数,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而成为了孤傲寂寞、高洁幽雅的文人象征。在赞美梅的品格的同时,也就寄寓了作者们对崇高人格的追求,这即是所谓的“梅格人品两奇绝”。而朱熹的咏物诗特色鲜明,在南宋咏物诗坛更是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特选取其咏物诗中之咏梅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横向之文学艺术特色和纵向之人物身份、社会背景的总体考察。朱熹对于梅花是情有独钟的,更是其笔下的吟咏唱和的重要对象。朱熹咏梅诗内容丰富而涉及范围广泛,这些咏梅诗在物象描写、主题情感表达上充分而独到,写作手法运用娴熟,诗歌极富艺术表现力,语言准确到位、生动传神。本文以他的梅花诗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意境创造、艺术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三方面,将朱熹咏梅诗词的艺术特色作以详细的剖析。笔者分析朱熹咏梅诗词,从中可以感受朱熹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他的作品抒发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显然,朱熹是借对梅花的赞美以抒发其凌寒独自开的意志品格,彰显炽热的赤子情怀。笔者以为,后人对这些诗词的研究,即是对朱熹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遭遇经历的变化的生动地全面、客观、深入的解读。首先,咏诗反映了朱熹对国家的关注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其次,朱熹通过咏梅也间接的阐述了抽象理学命题;最后,朱熹咏梅诗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对亲人好友和家乡故里的思念,对逝水年华的感叹,对怀才不遇的感慨,对高尚品德的追求等……总之,朱熹通过咏梅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他沉浸于梅花丽的同时也感受这生活的一点一滴。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笔者通过对宋以前梅花诗词的创作的回顾与概述后,再通过朱熹咏梅诗与宋代另二位文豪苏轼和陆游的咏梅诗词做比较,进一步来阐述朱熹梅花诗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梅花是朱熹日益完善人格的写照,可以算作他理学探究的钥匙。从朱熹的咏梅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初入仕途的感慨、壮岁幽处的感悟和晚年失意的喟叹,可以品味出属于朱熹精神世界的梅韵、文心和理趣。
许芳红[10](2011)在《诗显而词隐 诗直而词婉——从陆游、辛弃疾、姜夔的咏梅诗词解读诗词互渗》文中研究表明诗词同源异流,但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又相济为用。文章在对陆游、辛弃疾、姜夔咏梅诗词的对比中,表现出他们的诗词观念,发现当时诗词互渗的一般状况。文章认为陆游、辛弃疾、姜夔之咏梅诗词在命意立心方面并没有显着区别,但在情感的深微与浓烈方面,词还是远远高于诗,它依然保持着"言长"之特点,表现出空灵幽邈的风格特色,而诗更质朴直率,诗词依然保持着明显的文体区别。
二、放翁咏梅诗词赏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翁咏梅诗词赏析(论文提纲范文)
(1)陆游、李清照咏梅词之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宋代文人咏梅风尚之高涨与陆游、李清照之梅花情结 |
(一)宋代文人咏梅风尚之高涨 |
1.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繁荣奠定了基础 |
2.理学的振兴对梅花等咏物文学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3.文坛大家的领导使梅花诗词的创作层出不穷 |
(二)陆游、李清照咏梅词之创作 |
1.陆游咏梅词之创作 |
2.李清照咏梅词之创作 |
二、陆游、李清照咏梅词之相同处 |
(一)审美取向的一致性 |
(二)相同的主题内容 |
1.咏梅显情趣 |
2.咏梅以言志 |
3.咏梅寄相思 |
4.咏梅叹命运 |
三、陆游、李清照咏梅词之相异处 |
(一)情感内涵不同 |
1.情感跨度差异 |
2.情感层次差异 |
3.寄情对象差异 |
(二)艺术风格不同 |
1.语言风格差异 |
2.艺术表现方式差异 |
3.意象使用方式差异 |
(2)民国诗话中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发展历程 |
1.1 中兴四大诗人的演变过程 |
1.2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三位诗人地位的比较 |
1.2.1 三位诗人在民国前的地位比较 |
1.2.2 民国诗话中三位诗人地位的比较 |
第二章 民国诗话中的陆游接受 |
2.1 民国诗话中对于陆游地位的评价 |
2.2 民国诗话中对于陆游诗歌的品评 |
2.3 民国诗话中论述陆游诗歌渊源 |
2.4 民国时期对陆游的模仿 |
2.5 将陆游作为人文意象入诗 |
第三章 民国诗话中的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的接受 |
3.1 民国诗话中的杨万里接受 |
3.1.1 杨万里在民国的诗坛定位 |
3.1.2 对杨万里诗歌特点的评价 |
3.1.3 民国诗话中论述杨万里的诗学渊源 |
3.1.4 同光体闽派对诚斋的效仿 |
3.2 民国诗话中的范成大和尤袤接受 |
3.2.1 石湖诗作的特点及民国学者对其效仿 |
3.2.2 民国诗话中的尤袤接受 |
第四章 由中兴四大诗人的接受看民国诗话的新特点 |
4.1 民国诗话论述陆游、杨万里、范成大三位诗人诗歌的共同点 |
4.2 民国时期四大诗人接受呈现的新特点 |
4.3 民国学者的宋诗观 |
4.3.1 民国学者对于苏轼、黄庭坚的评价 |
4.3.2 民国诗话中的宗唐与宗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瞿秋白咏梅词精神及其词学接受意义发微——兼与陆游、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瞿秋白咏梅词精神世界与艺术魅力之解读 |
二、陆游与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阐释 |
三、瞿秋白咏梅词的词学接受之意义 |
(5)瞿秋白咏梅词之精神世界及其词学之接受意义——兼与陆游、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瞿秋白咏梅词之精神世界与艺术魅力 |
二、陆游与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阐释 |
三、瞿秋白咏梅词的词学接受之意义 |
(6)陆游咏梅诗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范围及方法 |
第二章 陆游创作咏梅诗词的动因 |
2.1 陆游个人方面的因素 |
2.1.1 陆游的生平经历 |
2.1.2 陆游的个人兴趣 |
2.2 宋代社会方面的因素 |
2.2.1 社会政治的因素 |
2.2.2 社会民俗的影响 |
2.3 文学创作方面的因素 |
2.3.1 前代咏梅作品的影响 |
2.3.2 宋代文人咏梅的风气 |
第三章 陆游咏梅诗词的内容分析 |
3.1 对梅花的分类描写 |
3.1.1 种类繁多的梅花 |
3.1.2 品格清雅的梅花 |
3.1.3 外物与梅花 |
3.1.4 诗人与梅花 |
3.2 陆游咏梅诗词的情感内涵 |
3.2.1 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
3.2.2 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
3.3 陆游咏梅诗词的主题意蕴 |
3.3.1 争春 |
3.3.2 寄情 |
第四章 陆游咏梅诗词的艺术分析 |
4.1 陆游咏梅诗词的写作手法 |
4.1.1 情景交融 |
4.1.2 虚实相生 |
4.1.3 其他手法的运用 |
4.2 陆游咏梅诗词的语言特点 |
4.2.1 含蕴精妙 |
4.2.2 朴素简练 |
4.3 陆游咏梅诗词的意象 |
4.3.1 愁苦伤感意象 |
4.3.2 怀人思乡意象 |
4.3.3 美人仙姝意象 |
4.3.4 幽士贤人意象 |
第五章 陆游咏梅诗词的成就及影响 |
5.1 陆游咏梅诗词的成就 |
5.2 陆游咏梅诗词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经久弥香 魂飘千载——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比较兼论陆游咏梅诗词(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比较 |
二陆游咏梅诗词的文化继承与传扬 |
(8)苏轼陆游咏梅诗词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苏轼和陆游对“梅格”的提升 |
第二章 苏轼陆游咏梅诗词不同的精神立意 |
2.1 苏轼的“闲雅”之趣 |
2.2 陆游的“高坚”之意 |
第三章 苏轼陆游咏梅诗词不同的意象选取 |
3.1 “雪中梅”是二人咏梅常见意象 |
3.2 苏轼多咏“月下之梅”陆游多咏“野梅” |
3.3 苏轼多用“美人”陆游多用“高人” |
第四章 苏轼陆游咏梅诗词不同的情感表达 |
4.1 对梅花的感情:苏轼逐渐喜爱陆游一以贯之 |
4.2 表达方式:苏轼幽深陆游炽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朱熹咏梅诗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朱熹生平与创作 |
2.1 朱熹的生平经历 |
2.2 朱熹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
2.2.1 朱熹的文学思想 |
2.2.2 朱熹的文学创作 |
第三章 朱熹梅花诗词的创作内容 |
3.1 朱熹梅花诗词的概括 |
3.2 朱熹梅花诗词的思想蕴涵 |
3.2.1 人格精神 |
3.2.2 理学蕴涵 |
3.2.3 情怀志向 |
第四章 朱熹梅花诗词的艺术特色 |
4.1 意境创造 |
4.2 艺术表现手法 |
4.3 语言特色 |
第五章 朱熹梅花诗词的艺术特色 |
5.1 宋以前梅花诗词的创作略说 |
5.2 朱熹梅花诗词的地位 |
5.2.1 宋代梅花诗词概说 |
5.2.2 朱熹、苏轼与陆游鼎足而三的重要地位 |
5.3 朱熹梅花诗词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放翁咏梅诗词赏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陆游、李清照咏梅词之比较研究[J]. 沈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民国诗话中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接受研究[D]. 米宁. 山西大学, 2020(01)
- [3]关于胡怀琛的《陆放翁生活》与《陆放翁》[J]. 陶喻之.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 [4]瞿秋白咏梅词精神及其词学接受意义发微——兼与陆游、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J]. 李金坤.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5]瞿秋白咏梅词之精神世界及其词学之接受意义——兼与陆游、毛泽东咏梅词之比较[J]. 李金坤. 毕节学院学报, 2014(11)
- [6]陆游咏梅诗词研究[D]. 赵艳艳. 延边大学, 2013(01)
- [7]经久弥香 魂飘千载——两首《卜算子·咏梅》的比较兼论陆游咏梅诗词[J]. 张爱军. 作家, 2012(24)
- [8]苏轼陆游咏梅诗词比较[D]. 邓海燕. 西北大学, 2012(01)
- [9]朱熹咏梅诗词的研究[D]. 马玉红. 延边大学, 2012(02)
- [10]诗显而词隐 诗直而词婉——从陆游、辛弃疾、姜夔的咏梅诗词解读诗词互渗[J]. 许芳红.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