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HOST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中的应用

USB-HOST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中的应用

一、USB-HOST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贾熙[1](2020)在《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伴随城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列车设备愈加复杂,设备故障排查难度逐渐增大。列车事件记录仪作为列车安全设备之一,记录列车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为列车故障分析以及运营维护提供数据支撑,具有法律依据。针对国外列车设备技术垄断,国内城轨列车事件记录仪记录数据不全面,存储器安全防护不够,数据安全系数不高等方面问题,研究一种软硬件可配置化、具有数据加密算法的列车事件记录仪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TCN列车通信网络特点,从列车实际数据源出发采用模块化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整体设计方案,并完成硬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在硬件部分采用一块母板和多块子板的方式可根据列车实际情况实现硬件灵活配置,并完成以AM3358为控制核心的主控模块、数字量DI采集模块、模拟量AI采集模块、MVB总线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接口模块、电源模块等硬件电路设计。软件部分通过分析列车事件记录仪软件体系特点,选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系统平台。本文主要完成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与移植,MVB、DI等功能模块驱动程序的编写,以及应用主程序及各模块采集子程序设计。针对数据安全、数据完整性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专门运用于列车事件记录仪的ERM-ES加密算法,实现了记录仪数据加密转储功能。在实验室环境下搭建了模拟试验平台,对列车事件记录仪的各模块进行功能性测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事件记录仪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可完成数据加密转存功能以及数据完整性验证,从而验证方案的切实可行,满足列车事件记录仪记录数据具有法律依据不容篡改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冯乾[2](2019)在《阳煤集团某煤矿热管治理煤矸石山自燃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煤炭的开采与洗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作为固体废物,绝大部分煤矸石得不到有效利用,被就近堆放在煤矿附近,逐渐累积的煤矸石堆积成山。煤矸石中的炭质部分与煤成分类似,具有可燃性,其内部碳与硫的化合物与环境中的氧与水分子发生化合反应,进行放热自燃。自燃会导致煤矸石中的硫化物,与碳成分以气体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对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以往传统的治理煤矸石山自燃的方法主要有灌浆法、喷浆法、挖掘熄灭法、表面燃烧法等,采用隔热、隔氧、外部散温的方式进行治理。但这些方法对煤矸石内部热源的治理效果并不显着,一旦外部治理不达标,内部热源依旧存在并且释放热量。如果能够及时将煤矸石山内部的热量及时转移出,使煤矸石山内部热源逐渐消减,就可以有效治理煤矸石山的自燃。热管技术已经在传热领域已经显示了其高效的传热率,在此尝试用重力热管对煤矸石山的热量进行提取,抑制煤矸石山的温度,达到有效治理煤矸石山自燃的目的。本文对煤矸石自燃与热管的理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热管,在山西省思汗沟煤矸石山上进行了工业实验,并对实验测试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地表下不同热管、不同深度煤矸石温度的变化、地表上热管冷凝段的温度变化,以及对不同热管传热量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煤矸石山内部温度沿垂直方向温度逐渐随深度升高,热管插入区域能够降低该区域的温度,热管能够有效提取插入区域的热量,以地表冷凝段散热量为比较依据,热管散热能力为依次为翅片管、水套管、双热管,为热管移热治理煤矸石山自燃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刘振新[3](2016)在《多功能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制》文中指出汽车行驶记录仪是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汽车在每一时刻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记录,且具备数据存储功能,能够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将已记录的行驶数据进行输出的电子记录装置。近些年在汽车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交通事故也逐年增多,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应用对降低疲劳驾驶、超速、违章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快速分析事故责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记录仪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车辆行驶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功能,即将车辆行驶中的各种状态信息、驾驶员的身份信息等进行采集和存储;第二是数据输出功能,包括将车辆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显示、打印等输出;第三是对车辆的远程管理功能,即利用GPS定位、GPRS无线网络,将车辆的位置、速度等数据传输给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对车辆进行远程监控和调度。由此可见,新型多功能汽车行驶记录仪已不再是一台独立的车载终端设备,它通过无线网络与远程监控中心组成了完整的记录仪系统。首先,课题以汽车行驶记录仪新版国家标准GB/T19056-2012为设计依据,结合汽车生产企业对记录仪的需求现状,对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和详细设计,明确了以富士通MB96F385微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带有语音播报、GPS全球定位系统、GPRS无线通信系统、CAN总线通信等多种功能的高性能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的设计方案。其次,在硬件设计方面,论文对MCU及外围电路、液晶显示、打印输出、USB通讯、RS-232串行通讯、GPS定位、GPRS无线通信、CAN总线等功能在内的硬件电路的实现方法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考虑到汽车电路的复杂性和车内的强干扰环境,在电源设计、模拟量采样电路等设计均采取了防干扰措施。在软件设计方面,采取了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方法,对主程序和各模块程序的软件流程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完成C语言编程。最后,按照GB/T19056国家标准要求,对所研制的记录仪系统进行了全部功能的测试和型式试验,大量的测试与试验结果表明,课题所研究的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其记录的数据真实准确,设备的精度及抗干扰能力均满足了国家标准要求,达到了课题的设计目的。

王超[4](2015)在《基于ARM的嵌入式记录仪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记录仪表是检测和记录工业生产过程数据的工具,对于现代自动化工业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记录仪表。传统的无纸记录仪受到处理器运行速度和Flash容量的限制,导致对数据的处理和查询速度较慢,而且无法存储大容量的采集数据等问题。本文首先确定了记录仪整体结构的设计方案。然后设计了以ARM为处理核心的记录仪主机的硬件电路,在linux操作系统下,编写了采集、存储、界面的应用程序。设计了以STM32处理核心的记录仪功能子板,包括万能输入板卡、电压电流板卡、报警板卡。最后,通过PCB制版和机械壳体设计实现了记录仪的样机,并对设计的记录仪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课题所研究的记录仪表运行稳定、符合本文预期的设计要求。本文设计的记录仪具有灵活的配置界面、密码安全管理、便于维护和升级的应用程序框架等优点。采用基于单一文件的sqlite数据库来保存采集数据,通过sql语句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快速高效的查询工作。采用具有高速和高可靠性的CAN总线串行通讯方式来实现主机与功能子板之间的数据交互。系统在硬件电路上,采用功能子板的插卡式结构来提高记录仪采集各种类型传感器数据的适应能力。主机与子板的通讯协议允许记录仪扩展需要的子板板卡类型。人机交互界面采用曲线、数据、表格、棒图的形式来显示功能子板采集的实时数据。

张超[5](2014)在《基于S3C6410的多通道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多功能无纸记录仪主要应用于温度、压力、频率、流量等现场工艺参数的数据的采集、监测、记录和处理,是实现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过程控制的基础。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记录仪也从传统的机械式模拟记录仪,向着多功能数字式无纸记录仪方向发展。本文设计实现了一款基于Samsung公司的S3C6410芯片的多通道多功能无纸记录仪,S3C6410是一个16/32位RISC微处理器;Windows Embedded CE6.0,它是一种从整体上为有限资源平台设计的多任务、多线程和完整优先权的操作系统。基于以上的软硬件平台,给出了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和实现过程。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硬件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前端信号调理电路模块设计、外部A/D采集模块设计、电源模块设计、数据存储模块设计、数据通信模块设计、LCD显示接口设计等。本系统采用内外两种A/D进行数据采集:内部A/D采集是利用微处理器S3C6410上的12位CMOS的ADC(模/数转换器),实现对精度要求不高,但对采样速度要求较高的数据的转换;此外,针对于精度要求更高,采样速度不需要太高要求的数据的转换,增加了转换精度相当于14位A/D的ICL7135芯片,用于外部A/D采集电路设计。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软件系统设计主要包括:Windows Embedded CE6.0系统的开发平台的搭建,Windows Embedded CE6.0系统的剪裁与移植,Windows Embedded CE6.0系统底层接口流驱动程序的开发;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人机交互子程序由数据的实时动态显示、数据的记录和数据的存储分析组成。动态链接库的编写和动态链接库的调用是软件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本系统的流驱动程序的设计主要包括:内部A/D采集流驱动,I/O口流驱动,三路模拟开关流驱动,外部A/D采集ICL7135流驱动,VB语言下调用动态链接库需先对系统函数进行声明,然后才能在应用程序中使用。最后,流量信号的组态设计和流量补偿计算公式也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林凯[6](2013)在《基于ARM11的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现代化的自动测控领域中,数据采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的数据采集仪器通常是为某种特定对象而设计的、采集的通道数不多、每个通道可测量的信号类型是固定不变的、虽有数据采集能力却无控制能力,仪器的功能、采集速率和测量精度等相对于飞速发展的智能仪表行业来说已经落后了。针对传统数据采集仪器的不足和目前工业现场测控对象复杂化、控制多样化的特点,提出了基于ARM&Linux的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的研发课题。本论文将围绕着这样一种通用的、多通道的、高性能的、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记录仪系统,从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软硬件的选型和总体方案的设计、硬件开发平台的介绍、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图形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的设计到系统调试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该采集记录仪系统具有16个模拟量采集通道(每个通道都可对标准电压/电流、热电偶、热电阻等不同类型的信号进行采集)、4路标准电流(4~20mA)输出、4路开关量输出、数据处理、存储和显示能力和组态触控屏配置界面,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测控系统。具体地说,系统分为下位机数据采集板和上位机主控板两部分,二者之间通过Modbus RTU模式串行通信协议和RS-232/RS-485总线进行通信。下位机主要完成模拟信号的采集、开关量输出和数据发送等任务;上位机则利用在基于C++语言和信号与插槽机制的Qt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的图形用户界面和Modbus通信协议、SQLite3嵌入式数据库、LZSS数据压缩算法、多线程机制等应用程序,实现数据接收、数据分析和处理、异常报警、数据存储、组态配置、历史数据回放等功能。由于本论文作者重点负责系统软件部分的研发,因而论文的系统调试部分也主要是对软件部分的测试结果相应说明。论文的最后总结了课题设计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进一步开发的建议。

陈友明[7](2012)在《基于ARM处理器S3C2440的无纸记录仪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记录仪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录仪也从有纸记录仪发展到无纸记录仪,其具有彩屏化、大容量存储、实时性好、精度高及至易于操作等优点。本文提出了基于ARM处理器S3C2440的无纸记录仪的设计,介绍了记录仪的系统结构及内部操作系统和界面设计,以及其在Linux下的RS485通讯。

朱松林[8](2012)在《基于STM32F103ZE的无纸记录仪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业现场需要采集和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如温度、压力、流量、湿度、转速等。而对这些数据的处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所以对记录仪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其具有存储大量数据的能力,又要有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而此前的记录仪结构简单,只能处理单一的小容量的数据,无法满足综合生产管理、生产过程智能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和在线数据分析处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目前无纸记录仪在工业中的应用的分析,以新一代的ARM芯片STM32F103ZE作为控制器,应用USB-HOST技术、μC/OS-Ⅱ技术和丰富便捷的LCD显示技术设计一款适应市场需求,支持多通道巡回检测、性能良好、操作方便的通用无纸记录仪。本文所讨论的无纸记录仪项目已经通过最终鉴定验收,各方面功能都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袁建挺[9](2011)在《基于嵌入式主板的无纸记录仪研制》文中认为数据采集技术是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是进行工业过程控制和监控的基础和前提,数据采集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仪器仪表行业是传统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是反映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产业。记录仪作为现代仪器仪表的一种是获取、转换、处理、记录各种实时数据并实现对工程实时监控和分析的必备工具,它的发展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记录仪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模拟式有纸记录仪到现在的无纸记录仪的过程,无纸记录仪克服了早期模拟式有纸记录仪需消耗大量资源和人力等的缺点,它及其系列智能二次仪表的开发使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维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企业管理更趋数据化和网络化。本课题研究目的是开发一台基于嵌入式主板的具有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的多功能无纸记录仪。该无纸记录仪具有的功能有:32路模拟量万能输入、16路开关量输出、16路开关量输入、8路0~2.5V电压输出、8路4~20mA电流输出、32路24V配电输出,可实现信号采集、显示、处理、记录、控制等功能;可采用RS485通讯或MODEM通讯功能,可实现远程监控;内置大容量NAND FLASH作为历史数据的存储介质,可通过USB接口可将需要保存的数据转存至计算机或者其它设备中。在比较国内外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设计了无纸记录仪的总体方案,并分析了本课题的技术难点,包括实现万能数据采集和实现基于Modbus协议的多机通信技术。无纸记录仪设计包括对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和图形操作单元的设计。数据采集控制单元由万能数据采集板、开关量输入输出板组成,完成了它们的原理图和PCB设计,用模块化的思想开发了驱动程序。图形操作单元主要由嵌入式主板、液晶、按键面板组成,完成了按键面板的开发,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用.Net编程语言C#完成应用软件的开发。完成无纸记录仪的设计后分别对数据采集控制单元和图形操作单元进行调试,并对无纸记录仪的数据采集精度做了测试,经实验表明无纸记录仪的性能和数据采集精度达到预期设计要求。该无纸记录仪具有精度高、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应用灵活、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李静波[10](2010)在《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无纸记录仪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传统机械式有纸记录仪以及基于单片机系统的无纸记录仪存在的缺点日益明显,而企业对无纸记录仪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丰富的图形界面且具有大容量存储能力的高精度无纸记录仪来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ARM920T内核的32位高性能RISC微处理器以及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无纸记录仪。采用ARM9+89C51的多CPU架构,实现了模块的独立性,并利用Linux系统的多线程编程技术及其丰富的软件API接口,以及模块化的软硬件开发思想,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无纸记录仪产品,减轻了软件开发负担,加快了软件开发进度和产品上市的速度。基于无纸记录仪大容量存储的需求,本文采用铁电存储器作为缓存,既能满足掉电数据不丢失,又能克服Flash存储速度慢以及寿命不长的缺点,并且通过设计软件算法实现了铁电存储器与Flash存储器的数据同步。同时,利用U盘这种流行的存储介质与内部数据存储器配合使用的方法,避免了由于单一的存储介质失效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系统各组成模块的功能与实现方法,给出了开发的整体流程及系统整体结构框图、主体软件流程图和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接口和设备访问方法。软硬件系统均采用模块化方法开发,便于系统裁减和功能扩展,并在实际应用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践证明,本文开发的无纸记录仪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实现了对设计中要求的各项参数的实时采集功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

二、USB-HOST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SB-HOST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列车事件记录仪发展现状
    1.3 论文章节安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列车事件记录仪总体方案设计
    2.1 TCN列车通信网络
    2.2 MVB多功能车辆总线
        2.2.1 MVB通信数据特点
        2.2.2 MVB帧及报文
    2.3 ERM采集数据分类
    2.4 ERM总体方案设计
        2.4.1 ERM系统组成
        2.4.2 ERM各模块设计方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RM硬件设计
    3.1 ERM硬件总体架构
    3.2 ERM主控制板
        3.2.1 AM3358芯片
        3.2.2 主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3.3 电源模块硬件设计
    3.4 AI/DI信号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3.4.1 DI信号采集电路
        3.4.2 AI信号采集电路
    3.5 MVB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3.5.1MVB控制器D013
        3.5.2 D013外围电路设计
        3.5.3 MVB外源接口电路
    3.6 防护储存器模块
    3.7 通信接口电路
        3.7.1 以太网接口
        3.7.2 RS-232接口
        3.7.3 USB通信接口
        3.7.4 JTAG接口电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RM软件设计
    4.1 软件总体架构
        4.1.1 ERM软件需求分析
        4.1.2 嵌入式系统的选择
        4.1.3 ERM软件总体架构
    4.2 ERM软件开发环境
        4.2.1 交叉编译环境
        4.2.2 TFTP服务器搭建
    4.3 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
        4.3.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架构
        4.3.2 引导加载程序
        4.3.3 嵌入式Linux内核
        4.3.4 Linux根文件系统
    4.4 ERM应用软件设计
        4.4.1 ERM主程序设计
        4.4.2 AI模拟量采集程序设计
        4.4.3 DI数字量采集程序设计
        4.4.4 MVB总线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5 ERM-ES加密转储算法
        4.5.1 ERM-ES加密转储算法结构
        4.5.2 ERM-ES加密转储算法实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测试平台搭建
    5.2 串口测试
        5.2.1 调试串口终端显示测试
        5.2.2 串口数据收发测试
    5.3 以太网测试
        5.3.1 以太网通信调试
        5.3.2 以太网功能测试
    5.4 采集功能测试
        5.4.1 AI、DI采集测试
        5.4.2 MVB数据采集测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阳煤集团某煤矿热管治理煤矸石山自燃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煤矸石山自燃机理研究
    1.3 煤矸石自燃治理的研究现状
    1.4 热管技术在热量提取方面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热管传热理论分析
    2.1 热管及其工作原理
        2.1.1 重力热管工作原理
        2.1.2 普通热管工作原理
        2.1.3 热管的分类
    2.2 热管基本理论基础
        2.2.1 热传导理论基础
        2.2.2 热对流理论基础
    2.3 多孔介质传热理论基础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煤矸石山热管设计
    3.1 工程概况
    3.2 煤矸石山热管传热数学模型
        3.2.1 煤矸石传热数学方程描述
        3.2.2 热管换热数学方程描述
    3.3 热管参数设计
        3.3.1 热管壳体设计
        3.3.2 热管内腔设计
        3.3.3 热管散热段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矸石热管的工业实验
    4.1 实验目的与原理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原理
    4.2 实验方案
        4.2.1 实验地点
        4.2.2 实验设备与装置
        4.2.3 实验布置
    4.3 实验过程
        4.3.1 工厂阶段
        4.3.2工程现场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验数据分析
    5.1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5.2 实验数据分析内容
    5.3 热管实验数据分析
    5.4 实验结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3)多功能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3.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的功能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汽车行驶记录仪功能需求分析
        2.1.1 总体要求
        2.1.2 性能要求
        2.1.3 功能要求
    2.2 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的总体设计
        2.2.1 主要模块的划分
        2.2.2 功能单元模块的总体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电路的组成
        3.1.1 微处理器的选型与设计
        3.1.2 电源模块的电路设计
        3.1.3 时钟电路的设计
    3.2 汽车速度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3.2.1 车速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3.2.2 开关量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3.3 数据存储单元的硬件设计
        3.3.1 实时数据存储器的设计
        3.3.2 历史数据存储器的设计
    3.4 按键、显示与打印电路设计
        3.4.1 按键接口电路设计
        3.4.2 液晶显示电路设计
    3.5 通信功能电路设计
        3.5.1 RS-232/485串行通信电路
        3.5.2 USB通信电路的设计
        3.5.3 CAN总线通信电路设计
        3.5.4 IC卡通信电路的设计
    3.6 GPS卫星定位功能的硬件设计
        3.6.1 GPS功能简介
        3.6.2 GPS模块的电路设计
    3.7 GSM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
        3.7.1 GSM功能简介
        3.7.2 GSM/GPRS无线通信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车行驶记录仪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
    4.2 主程序与中断服务程序
        4.2.1 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4.2.2 中断程序设计
    4.3 显示程序的设计
        4.3.1 屏幕显示页面设计
        4.3.2 显示程序的设计
    4.4 IIC总线驱动程序的设计
        4.4.1 时钟芯片SD2303API的设置
        4.4.2 IIC总线接口程序
    4.5 数据处理程序
    4.6 停车处理子程序
        4.6.1 开车、停车状态判断
        4.6.2 停车处理程序流程图
    4.7 数据输出程序的设计
        4.7.1 串口数据输出程序的设计
        4.7.2 USB接口数据输出程序
        4.7.3 打印输出功能的软件设计
    4.8 GPS与GSM功能的软件设计
        4.8.1 读取GPS定位数据的软件设计
        4.8.2 GSM通信功能的软件设计
    4.9 IC卡通讯程序的设计
    4.10 软件系统的调试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测试与试验
    5.1 记录仪系统的测试
        5.1.1 测试所需的设备
        5.1.2 主控板的功能测试
        5.1.3 记录仪整机功能测试
    5.2 记录数据的误差测试
        5.2.1 时间记录误差测试
        5.2.2 模拟速度记录误差测试
        5.2.3 里程记录误差测试
        5.2.4 CAN总线通信测试
    5.3 型式试验
        5.3.1 电气性能试验
        5.3.2 抗汽车电点火干扰模拟试验
        5.3.3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5.3.4 瞬态抗扰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ARM的嵌入式记录仪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记录仪总体结构设计
    2.1 记录仪基本要求
    2.2 仪表整体结构
        2.2.1 插卡式电路结构
        2.2.2 通讯系统结构
        2.2.3 机械结构
    2.3 通讯方式与协议
        2.3.1 主机与子板通讯方式
        2.3.2 主机与子板通讯协议
    2.4 系统供电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主机系统设计
    3.1 主机硬件电路设计
        3.1.1 核心板电路原理
        3.1.2 功能底板电路原理
    3.2 嵌入式 Linux 环境搭建
        3.2.1 U-Boot 修改
        3.2.2 Linux 内核和驱动
        3.2.3 文件系统
    3.3 软件程序设计
        3.3.1 进程间通讯方式及协议
        3.3.2 数据库服务软件
        3.3.3 数据采集服务软件
        3.3.4 交互界面服务软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能模块设计
    4.1 万能输入板卡
        4.1.1 硬件电路设计
        4.1.2 软件程序设计
    4.2 继电器报警板卡
        4.2.1 硬件电路设计
        4.2.2 软件程序设计
    4.3 主机面板
        4.3.1 硬件电路设计
        4.3.2 软件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记录仪的测试
    5.1 采集板卡测试
    5.2 主机系统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S3C6410的多通道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3 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技术现状
        1.3.2 发展趋势
    1.4 嵌入式系统概况
        1.4.1 硬件部分
        1.4.2 软件部分
    1.5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系统设计
    2.1 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新特性与功能实现
        2.1.1 市场上无纸记录仪的通用功能
        2.1.2 本课题的无纸记录仪的特性
    2.2 整体设计规划
        2.2.1 系统性能指标
        2.2.2 硬件平台设计
        2.2.3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2.3 开发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仪表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结构
    3.2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2.1 温度信号调理电路
        3.2.2 压力/差压信号调理电路
        3.2.3 频率信号调理电路
    3.3 电源电路设计
    3.4 数据通信接口设计
        3.4.1 串行通信接口设计
        3.4.2 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3.4.3 USB接口电路设计
    3.5 外部A/D采集电路设计
    3.6 数据存储接口电路设计
    3.7 LCD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仪表软件设计
    4.1 总述
    4.2 系统软件设计
        4.2.1 Windows CE系统结构
        4.2.2 搭建Windows CE开发环境
        4.2.3 Windows Embedded CE 6.0操作系统移植
        4.2.4 接口驱动程序开发
    4.3 嵌入式应用软件设计
        4.3.1 开发环境
        4.3.2 无纸记录仪软件框架
        4.3.3 人机交互系统界面设计
        4.3.4 组态设计
    4.4 流量补偿计算公式
        4.4.1 不同传感器的流量计算公式
        4.4.2 不同介质的温压补偿计算公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际运行测试与误差分析
    5.1 总述
    5.2 孔板流量计测饱和蒸汽
    5.3 电磁流量计测水的流量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应用
    6.3 不足与展望
附图 多通道多功能无纸记录仪
附录一 GPIO_ASW流驱动接口程序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阋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ARM11的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数据采集记录仪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数据采集记录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流程
    2.2 系统的需求和性能指标
    2.3 系统硬件的选择
        2.3.1 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
        2.3.2 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2.4 系统软件的选择
        2.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2.4.2 嵌入式 GUI 开发工具的选择
    2.5 系统硬件模块的设计
    2.6 系统软件模块的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据采集记录仪的硬件开发平台的介绍
    3.1 TE6410 开发平台资源
    3.2 ARM11 微处理器——S3C6410
    3.3 开发平台硬件功能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
    4.1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和流程
    4.2 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建立
    4.3 Bootloader 的编译
    4.4 内核的编译
        4.4.1 内核的功能
        4.4.2 源码目录
        4.4.3 内核源码编译
        4.4.3.1 配置内核
        4.4.3.2 编译内核
    4.5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和烧写
        4.5.1 嵌入式 Linux 的文件系统
        4.5.1.1 基于 Flash 的文件系统
        4.5.1.2 基于 RAM 的文件系统
        4.5.1.3 网络文件系统
        4.5.2 根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4.5.3 yaffs2 文件系统映像的制作
    4.6 一键烧写 Linux
        4.6.1 制作一键烧写 Linux 的 SD 卡
        4.6.2 烧写 Linux 到开发板的 NandFlash 中
        4.6.3 坏块的处理办法
    4.7 NFS 挂载网络文件系统
        4.7.1 准备 NFS 文件系统目录
        4.7.2 挂载根文件系统到宿主机
        4.7.3 挂载目录到主机
    4.8 VMware 自带共享功能的建立和使用
    4.9 ftp 服务的建立和使用
        4.9.1 设置 Ubuntu 网络参数
        4.9.2 安装 Ubuntu 的 vsftpd
        4.9.3 安装 Windows XP 的 FTP 客户端工具
    4.10 Samba 服务的建立和使用
    4.11 QT/Embedded 开发环境的构建
        4.11.1 Qt 介绍
        4.11.2 Qt 的开发环境
        4.11.3 Qt 的实用工具——qmake
        4.11.4 Qt/Embedded 信号和槽机制
        4.11.5 Qtopia4.4.3 和 Tslib 的编译
        4.11.5.1 Tslib 的编译
        4.11.5.2 Tslib 的配置
        4.11.6 Qtopia4.4.3 的编译
        4.11.7 Qt/E4.7 的编译
        4.11.8 Qt Creator 集成开发环境的建立与使用
        4.11.9 Qwt-6.0.2 的安装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的软件设计
    5.1 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
        5.1.1 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设计原则
        5.1.2 图形用户界面的模块构成与实现
    5.2 系统的主程序开发
    5.3 应用程序的开发
        5.3.1 串口属性的设置及使用
        5.3.2 Modbus 通信协议
        5.3.2.1 Modbus 协议介绍
        5.3.2.2 Modbus RTU 通信结构模型
        5.3.2.3 Modbus RTU 串口通信参数和位序列
        5.3.2.4 Modbus RTU 的消息帧格式
        5.3.2.5 Modbus RTU 协议的功能码定制
        5.3.2.5.1 正常响应
        5.3.2.5.2 异常响应
        5.3.2.6 Modbus RTU 主机的设计
        5.3.2.7 Modbus RTU 从机的设计
        5.3.3 数据库
        5.3.3.1 SQLite 数据库的概述
        5.3.3.2 SQLite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5.3.3.3 SQLite 数据库的安装
        5.3.3.4 SQLite 数据库支持的字段数据类型
        5.3.3.5 SQLite 数据库存储数据的约束条件
        5.3.3.6 SQLite 数据库支持的基本命令
        5.3.3.7 SQLite 的 API 函数
        5.3.4 多线程开发
        5.3.4.1 线程的创建与退出
        5.3.4.2 线程之间的互斥
        5.3.5 数据压缩
        5.3.5.1 数据压缩技术
        5.3.5.2 数据压缩的基本算法
        5.3.5.3 数据压缩算法的选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系统测试的概述
    6.2 触摸屏的测试
        6.2.1 触摸屏的校准与重新校准
        6.2.2 修改 LCD 分辨率
    6.3 图形用户界面测试
    6.4 系统联机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基于ARM处理器S3C2440的无纸记录仪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无纸记录仪的系统结构
3. 嵌入式Linux系统及用户界面设计
4. Linux环境下RS485通讯设计
5. Linux环境下Qt串口通信编程
6. 结束语

(8)基于STM32F103ZE的无纸记录仪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1.2 无纸记录仪的应用及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总体设计
    2.1 功能需求
    2.2 主要性能指标
    2.3 硬件总体设计
    2.4 软件总体设计
        2.4.1 软件开发环境
        2.4.2 系统软件平台
        2.4.3 软件模块的划分
        2.4.4 USB主机系统和文件系统
        2.4.5 数据检测、转换与存储
    2.5 仪表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及难点
        2.5.1 抗干扰性设计
        2.5.2 数据运算的速度和精度设计
        2.5.3 基于μCOS-Ⅱ的USB-HOST控制器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硬件设计及实现
    3.1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
    3.2 通用模拟量输入及转化模块设计
    3.3 数据存储和备份模块设计
        3.3.1 数据存储
        3.3.2 数据备份
    3.4 人机接口模块设计
    3.5 电源模块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软件设计及实现
    4.1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5.3开发环境的设置
    4.2 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
        4.2.1 μCOS-Ⅱ的系统结构
        4.2.2 μCOS-Ⅱ的任务管理
        4.2.3 μCOS-Ⅱ在STM32F103ZE上的移植
    4.3 USB-HOST开发
        4.3.1 ISP1160驱动层
        4.3.2 USB驱动层
        4.3.3 U盘驱动开发
        4.3.4 应用层
    4.4 数据采集与处理
        4.4.1 A/D转换
        4.4.2 软件滤波器
    4.5 数据存储模块
        4.5.1 基于NAND Flash的FAT文件系统
        4.5.2 数据存储格式
        4.5.3 NAND FLASH坏块处理
    4.6 按键与LCD显示模块
        4.6.1 无纸记录仪人机界面菜单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评估与测试
    5.1 数据采集功能测试
    5.2 数据备份和存储功能测试
    5.3 显示功能测试
    5.4 按键和系统组态设置功能测试
    5.5 EMC测试
    5.6 测试问题分析及解决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嵌入式主板的无纸记录仪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纸记录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无纸记录仪的总体设计
    2.1 无纸记录仪功能分析
    2.2 系统的总体架构
    2.3 设计难点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采集控制单元设计
    3.1 MC9S08DZ60 芯片特点
    3.2 万能数据采集板设计
        3.2.1 通用模拟量输入模块设计
        3.2.2 信号放大模块
        3.2.3 AD 转换模块设计
        3.2.4 DA 输出模块设计
        3.2.5 通讯模块设计
    3.3 开关量板设计
        3.3.1 开关量输入模块设计
        3.3.2 开关量输出模块设计
    3.4 万能数据采集板驱动程序设计
        3.4.1 AD 采集模块程序设计
        3.4.2 DA 输出模块程序设计
        3.4.3 数据通讯模块程序设计
    3.5 开关量板驱动程序设计
        3.5.1 开关量输入板驱动程序设计
        3.5.2 开关量输出板驱动程序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形操作单元设计
    4.1 嵌入式主板选型
    4.2 按键面板设计
        4.2.1 PS/2 键盘协议简介
        4.2.2 按键面板软件设计
    4.3 图形操作单元应用软件设计
        4.3.1 面向对象与UML 语言简介
        4.3.2 开发平台简介
        4.3.3 系统需求分析
        4.3.4 系统静态结构分析
        4.3.5 系统动态行为分析
        4.3.6 通信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纸记录仪调试及结果分析
    5.1 数据采集控制单元调试
        5.1.1 万能数据采集板调试
        5.1.2 开关量板调试
    5.2 图形操作单元调试
        5.2.1 按键面板调试
        5.2.2 系统应用软件调试
    5.3 无纸记录仪数据采集精度测试
        5.3.1 电压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3.2 电流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3.3 热电偶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3.4 热电阻信号采集精度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一、发表的论文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2 万能数据采集板的 PCB 板图
详细摘要

(10)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无纸记录仪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无纸记录仪发展现状
    1.3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概述
    1.4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结构
    2.1 硬件系统结构
    2.2 软件系统结构
    2.3 机械结构
第三章 系统硬件开发
    3.1 AT91RM9200芯片简介
    3.2 显示控制芯片S1D13506简介
    3.3 系统模块简介
    3.4 硬件开发方案
第四章 系统平台的建立
    4.1 嵌入式BootLoader应用
    4.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应用
    4.3 嵌入式MiniGUI的应用
    4.4 交叉开发平台的建立
第五章 数据存储的研究与应用
    5.1 铁电存储器简介
    5.2 Flash的研究与应用
    5.3 VFS虚拟文件系统交换器(Virtual Filesystem Switch)
    5.4 文件系统(File System)研究与应用
    5.5 U盘存储应用
    5.6 数据存储开发方案
第六章 系统软件开发
    6.1 基于Linux的驱动程序接口
    6.2 多线程应用软件开发
    6.3 输入模块软件开发
第七章 人机交互功能实现
    7.1 人机交互功能概述
    7.2 实时监控图形界面实现
    7.3 组态图形界面实现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USB-HOST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列车事件记录仪的设计[D]. 贾熙.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2]阳煤集团某煤矿热管治理煤矸石山自燃技术的应用研究[D]. 冯乾.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3]多功能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制[D]. 刘振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4]基于ARM的嵌入式记录仪表的设计与实现[D]. 王超.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07)
  • [5]基于S3C6410的多通道多功能无纸记录仪的设计与实现[D]. 张超. 山东大学, 2014(12)
  • [6]基于ARM11的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仪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 林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7]基于ARM处理器S3C2440的无纸记录仪的设计[J]. 陈友明. 电子世界, 2012(10)
  • [8]基于STM32F103ZE的无纸记录仪设计与开发[D]. 朱松林.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9]基于嵌入式主板的无纸记录仪研制[D]. 袁建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1(09)
  • [10]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无纸记录仪开发[D]. 李静波. 复旦大学, 2010(03)

标签:;  ;  ;  

USB-HOST技术在无纸记录仪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