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名牌战略 培育龙头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杨智品[1](2020)在《广东省紫金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内各大产茶省份争相布局茶产业,以此加快脱贫奔康步伐,实现乡村振兴。紫金县是广东省纯客家山区农业大县,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被广东省列为茶叶优势产区。本文是国内首次对紫金县茶产业进行理论研究,为紫金县发展茶产业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国同类型农业大县发展提供借鉴。把茶叶作为富裕紫金一方百姓的“金叶子”,有助于利用茶叶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早日摘掉省级重点扶贫特困县的帽子,实现国家贫困革命老区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在产业化、产业竞争力等相关理论框架下,对紫金县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其薄弱环节和亟需面对、解决的首要问题。运用SWOT分析法确定紫金县茶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组成SWOT矩阵确定适合紫金县茶产业发展的战略路径,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茶叶专业镇—龙窝镇进行微观策略分析。吸取与紫金县环境相似、品类相同、目标相向的国内外产茶区先进经验,找出适宜紫金县茶产业可复制、可运用、可推广的做法。本文认为紫金县茶产业具有一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在政府主导、外力帮扶得以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产业化整体进程慢、产业科技水平低、产业集群效应差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依据基础理论,总结提炼出茶之本、茶之贵、茶之效的“三茶”理念,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质量标准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科技人才体系四个方面共11条对策,包括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提升现代管理水平;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深加工水平;建立利益紧密联合机制,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实行“茶叶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紫金云茶”平台,重构优化产业链;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升紫金茶影响力;挖掘客家和岭南元素,多元化开发茶产品;推动“茶旅文一体化”;立足“珠三角后茶园”,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加强人才技术建设,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陈洋,沈翠珍[2](2011)在《实施武汉农产品名牌战略 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文中研究表明以武汉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农产品发展问题"为焦点,以主导农产品创名牌,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载体,从政府、社会、企业三个层面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探讨扩大和提高武汉市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孙登超[3](2010)在《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最早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二十多年以来,历届青岛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实施名牌战略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培育、打造、发展青岛名牌的措施与机制,不断深入挖掘名牌战略的内涵与效应,使青岛的名牌战略逐渐成熟并向纵深拓展,走出了一条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具有“青岛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实现了从“青岛名牌”到“品牌青岛”的历史性跨越。同时,由名牌战略培育出的品牌文化已经成为青岛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是青岛最亮丽的城市名片,名牌战略成为推动青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岛实施名牌战略的实践,是地方政府名牌战略管理的一次成功案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名牌、名牌战略以及名牌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评议,结合对青岛市名牌战略的实践进行回顾与综述,探索地方政府名牌战略管理理论在运行实践中的运用效果,总结地方政府名牌战略管理的特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考察青岛市名牌战略取得成功的各种相关因素,努力构建出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的结构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个管理模式的构建既参照了相关理论的阐述及启发,更是建立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之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这是本文研究视角和方法上的创新之处。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国内外关于名牌与名牌战略的理论,在青岛市名牌战略实践中都有印证与升华。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政府的引导作用。二是企业和企业家的主体作用。三是市场的调整作用。四是协会的服务作用。五是社会各界的参与。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其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科学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和创新有序的市场保障体系。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各要素的作用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变化完善。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它的实践性,它为名牌战略管理理论的完善和其它城市名牌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龙岩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课题调研组[4](2010)在《龙岩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龙岩市近几年名牌产品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龙岩市品牌带动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以及发展方向。探讨了龙岩市名牌产品的培育目标和发展方向。
吕承超[5](2010)在《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间竞争程度不断激烈,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各异,世界各个国家或区域都在寻求一条快速、有效的经济发展之路,特别是我国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各地区资源特色分布存在着相当的不同,各行业发展状态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如何通过一条有效的途径来发展本区域的经济已经成为各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此,提出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通过对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的概念论述,论证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名牌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概念的不同论述,提出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总结名牌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国内外有关区域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区域实施名牌战略的经验分析来研究名牌战略,找到国内外区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以青岛市为典型案例,深刻剖析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为青岛市今后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借鉴,也为其他区域实施名牌战略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构建体系,为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并为今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尹元元[6](2010)在《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的发展与崛起离不开承载着资本、技术和劳动力要素的现代企业,而代表着高要素高品质高文化含量的品牌企业显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说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特别是在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条件下,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单个品牌企业、单个名牌产业之间的竞争,而且也是名牌产业群之间的竞争。从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对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品牌企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对象,以企业品牌为切入点,以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主线,从理论上探讨了品牌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从实证上分析了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及对其的贡献度,并进一步用案例分析其有效性,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品牌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是通过两种路径实现的,即单个品牌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单个品牌企业通过增加资本要素、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区域品牌是通过区域内产业集群结构的优化、区域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区域内城市化及城市群的加快发展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2)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性,而且借助于灰色层次分析法从品牌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经济贡献价值和产业关联带动效用两个方面可以构建出品牌企业的贡献度模型,测算出单个品牌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在此基础上,根据品牌的不同类型,对处于同一类型品牌的地区贡献度进行算术平均,可以得到各类型品牌的总体贡献度。(3)以长沙市为个案运用贡献度模型分析了长沙市名牌企业与长沙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发现:长沙市名牌企业对长沙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长沙市区域品牌对长沙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逐步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以打造名牌企业和加快发展区域品牌为目标,结合当前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政府、企业以及社会中介三方的力量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首先,要协调好“名牌战略”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市场开拓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企业以品牌战略为核心,围绕品牌意识、企业创新、营销策略加快品牌建设;再次要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职能作用,通过产业、财政、税收、金融、法律、制度等政策持续推进名牌战略;最后,要以社会中介组织为桥梁,加大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吕金枪,刘久华,苏鑫,门迎春,黄萍,王泽普,关树强,牛秀菊[7](2009)在《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文中认为第一章品牌与名牌战略的相关知识通过行业内外品牌的比较,深深感到煤炭装备制造业在经营观念上缺乏品牌意识,品牌意识极为淡薄。为了尽快在煤炭装备制造业树立与增强品牌意识,积极有效地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名牌,首先要对品牌的基本概念与品牌培育和经营有关的知识有深刻了解。
王保利,江思恩[8](2009)在《陕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名牌战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推进陕西名牌战略的构想,在论述名牌战略关系与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陕西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少,名牌企业认知度低,名牌维护能力弱等。研究认为:为推动陕西名牌战略,应当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支持作用等途径解决。
陈会娥[9](2009)在《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广度和力度日益增大的形势下,名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举足轻重。国内外无数企业的实践证明,实施名牌战略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名牌战略的规划和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论文以我国企业面临品牌竞争局面实施名牌战略的必要性及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为背景进行探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品牌研究的现状及名牌战略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名牌战略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分析,并指出在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结合名牌战略的相关理论,从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的基本策略。21世纪,质量和名牌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更多的名牌涌现。企业在争创名牌的过程中,必须针对名牌战略实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实施名牌战略。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抚育与呵护名牌,促进名牌的快速发展。
李莉[10](2009)在《实施湖南食品工业名牌战略,振兴湖南食品工业》文中研究说明食品工业,关系国计民生,关联农业、工业、流通、服务等领域,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农业大省的湖南来说,食品工业是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工业经济优势的最好纽带。发展湖南食品工业,可以更好地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可以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而带动城镇化建设和整个湖南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湖南食品工业要发展,实施食品工业名牌战略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本文从湖南食品工业的现状出发,分析湖南食品工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角度提出食品工业创名牌的战略,找到一条适合湖南食品工业的发展道路。
二、实施名牌战略 培育龙头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施名牌战略 培育龙头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省紫金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宏观背景 |
1.1.2 微观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 |
1.3.2 国内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中的创新 |
1.5.2 研究中的不足 |
2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1.1 茶产业 |
2.1.2 产业链 |
2.2 基础理论 |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
2.2.2 钻石理论 |
3 紫金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历史沿革 |
3.1 紫金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
3.1.1 紫金县茶叶生长环境概况 |
3.1.2 紫金县茶叶生产销售概况 |
3.2 紫金县茶产业发展历史沿革 |
3.2.1 萌芽阶段 |
3.2.2 初步发展阶段 |
3.2.3 成熟快速发展阶段 |
4 紫金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产业化整体进程慢方面的问题 |
4.1.1 茶园现代化建设滞后 |
4.1.2 传统运行模式受困 |
4.1.3 茶文化交融互鉴不充分 |
4.2 产业科技水平低方面的问题 |
4.2.1 标准化水平低 |
4.2.2 茶叶深加工能力弱 |
4.2.3 科技人才严重不足 |
4.3 产业集群效应差方面的问题 |
4.3.1 资金集群受限 |
4.3.2 利益集群机制缺失 |
4.3.3 地域品牌效应差 |
5 紫金县茶产业发展SWOT分析 |
5.1 紫金县茶产业优势分析 |
5.1.1 生产要素优势 |
5.1.2 产业规模优势 |
5.1.3 市场需求优势 |
5.2 紫金县茶产业劣势分析 |
5.2.1 产业化整体进程慢 |
5.2.2 产业科技水平低 |
5.2.3 产业集群效应差 |
5.3 紫金县茶产业机遇分析 |
5.3.1 内部发展机遇 |
5.3.2 外部发展机遇 |
5.4 紫金县茶产业挑战分析 |
5.4.1 市场风险 |
5.4.2 自然风险 |
5.4.3 质量安全风险 |
6 紫金县茶产业SWOT发展策略 |
6.1 紫金县茶产业发展的战略组合分析 |
6.2 紫金县茶叶专业镇发展策略研究 |
6.2.1 龙窝镇茶产业现状 |
6.2.2 龙窝镇茶产业SWOT发展策略 |
7 国内外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
7.1 国内经验 |
7.1.1 浙江经验 |
7.1.2 云南经验 |
7.1.3 福建经验 |
7.2 国外经验 |
7.2.1 斯里兰卡经验 |
7.2.2 日本经验 |
7.3 经验启示 |
7.3.1 茶之本 |
7.3.2 茶之贵 |
7.3.3 茶之效 |
8 紫金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
8.1 推进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
8.1.1 完善茶园基础设施,提升现代管理水平 |
8.1.2 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深加工水平 |
8.1.3 建立利益紧密联合机制,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
8.2 推进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
8.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
8.2.2 实行“茶叶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
8.2.3 建设“紫金云茶”平台,重构优化产业链 |
8.3 推进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
8.3.1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升紫金茶影响力 |
8.3.2 挖掘客家和岭南元素,多元化开发茶产品 |
8.3.3 推动“茶旅文一体化” |
8.3.4 立足“珠三角后茶园”,积极开拓销售市场 |
8.4 推进科技人才体系建设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发展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实施武汉农产品名牌战略 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产品名牌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 发展 |
1.1 武汉市农产品名牌战略思路 |
1.2 农产品名牌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
1.2.1 农业产业化破解“三农”难题 |
1.2.2 农产品名牌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 |
1.2.3 农产品名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统一 |
(1) 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2) 农产品名牌战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2 武汉市农产品名牌战略的绩效 |
2.1 农业标准化稳中求进 |
2.2 名牌创建日益凸现 |
3 武汉市农产品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 分析 |
3.1 现有农产品品牌的不足 |
3.1.1 名牌农产品结构不合理 |
3.1.2 品牌的保护力度不够 |
3.1.3 品牌经营能力有限 |
3.2 品牌经营主体认识上的不足 |
3.2.1 全社会没有形成统一的名牌意识 |
3.2.2 龙头企业主打农产品差异不明显 |
3.2.3 创名牌的错误理解 |
3.3 农产品加工能力不足 |
3.3.1 对本地农产品增值转化作用不大 |
3.3.2 农产品精加工能力不足 |
4 农产品名牌战略的实施对策 |
4.1 战略实施的重点 |
4.2 战略的具体实施对策 |
4.2.1 政府层面 |
(1) 以市场为导向, 对农产品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 |
(2) 实施名牌激励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3) 重视食品安全体系科技推动。 |
4.2.2 农业企业层面 |
(1)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
(2) 加强经营者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 |
(3) 攻关质量、培育品牌和引入知名品牌。 |
4.2.3 社会层面 |
(1) 重视农村文化, 培养名牌意识。 |
(2) 活用中国元素进行品牌延伸。 |
5 结束语 |
(3)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2 名牌与名牌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
2.1 名牌与名牌战略理论 |
2.1.1 名牌含义及其特征 |
2.1.2 名牌战略界定 |
2.2 地方政府名牌战略管理理论 |
2.3 青岛市名牌及名牌战略研究 |
3 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的探索历程与实效 |
3.1 青岛市名牌战略提出与实施历程 |
3.1.1 青岛提出与实施名牌战略的文化渊源与历史机遇 |
3.1.2 重点培育工业名牌产品(1984-1989) |
3.1.3 着力做大做强名牌企业(1994-1998) |
3.1.4 大力发展品牌经济(1999-2002) |
3.1.5 打造品牌城市(2003-2009) |
3.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的实效(城市竞争力提升) |
3.2.1 加快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了青岛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3.2.2 提高了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了青岛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
3.2.3 扩大了城市知名度,加快了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步伐 |
3.2.4 增强了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促进了青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4 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的特点 |
4.1 政府的引导作用 |
4.2 企业与企业家的主体作用 |
4.3 市场调整作用 |
4.4 协会服务作用 |
4.5 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
5 青岛市打造名牌城市实施名牌战略管理的保障体系 |
5.1 组织保障体系 |
5.2 政策保障体系 |
5.3 市场保障体系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龙岩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名牌战略实施的成效 |
(一) 培育了一批名牌产品 |
(二) 形成了一批品牌企业 |
(三) 带动了一批产业基地 |
(四) 名牌产品对龙岩市经济贡献度不断加大 |
(五) 名牌产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加强 |
(六) 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
二、存在的问题 |
(一) 名牌产品总量少 |
(二) 名牌产品分布不合理, 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
(三) 优势产业名牌产品不多 |
(四) 制造业企业起点较低, 基础薄弱 |
(五) “保牌”意识淡薄 |
三、实施名牌战略的潜力和优势 |
四、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 |
(一) 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 广泛宣传名牌战略 |
(二) 进一步整合资源, 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集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名牌效应 |
(三) 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提高争创名牌产品的有效性 |
(5)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2 关于名牌战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3 关于名牌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结构图 |
1.6 预期达到研究结果 |
2 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 |
2.1 名牌战略的涵义、特征、意义 |
2.1.1 名牌战略的涵义 |
2.1.2 名牌战略的特征 |
2.1.3 名牌战略的意义 |
2.2 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 |
2.2.1 名牌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分析 |
2.2.2 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关系分析 |
2.2.3 名牌战略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 |
3 国内外典型区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研究 |
3.1 国外典型国家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1.1 美国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1.2 法国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1.3 日本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
3.2 国内典型城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3.2.1 厦门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3.2.2 大连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3.2.3 温州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分析 |
4 实证分析——以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为例 |
4.1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原因分析 |
4.1.1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的历程 |
4.1.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的原因 |
4.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及现状分析 |
4.2.1 青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优势分析 |
4.2.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分析 |
4.3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
4.3.1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
4.3.2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 青岛市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4.4.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名牌的建设 |
4.4.2 完善法规,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 |
4.4.3 努力营造有利于名牌成长发展的环境 |
4.4.4 形成一批区域名牌,促进各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
4.4.5 加强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名牌的集聚效应 |
5 有效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体系构建研究 |
5.1 微观领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5.1.1 培育名牌产品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1.2 培育名牌企业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2 中观领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5.2.1 培育名牌工业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2.2 培育名牌农业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2.3 培育名牌服务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
5.3 宏观领域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
5.3.1 政府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
5.3.2 培育名牌城市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
(6)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本文品牌企业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及述评 |
2.1 "品牌"现象的发展历程回顾 |
2.1.1 国外"品牌"现象的发展历程 |
2.1.2 我国"品牌"现象的发展历程 |
2.2 品牌企业形成的经济学解释 |
2.2.1 市场竞争是品牌企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
2.2.2 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是品牌企业形成的立足点 |
2.2.3 交易费用是品牌企业形成的经济根源 |
2.2.4 制度是品牌企业形成的保障 |
2.3 企业的品牌价值经济学分析 |
2.3.1 信息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的品牌价值论 |
2.3.2. 政治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的品牌价值论 |
2.3.3 消费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的品牌价值论 |
2.3.4 投入产出经济学视角的企业的品牌价值论 |
2.4 品牌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 |
2.4.1 西方品牌企业理论现状 |
2.4.2 品牌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 |
2.4.3 名牌战略与经济发展研究 |
2.4.4 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品牌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
3.1 单个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
3.1.1 品牌企业促进了区域内资本要素的增加及优化配置 |
3.1.2 品牌企业带动了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 |
3.1.3 品牌企业促进了区域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
3.2 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 |
3.2.1 区域品牌及特征 |
3.2.2 区域品牌促进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结构优化 |
3.2.3 区域品牌提升了区域内产业集群竞争力 |
3.2.4 区域品牌加快了区域城市化及城市群的发展 |
3.3 品牌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
4.1 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4.1.1 品牌企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
4.1.2 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
4.2 品牌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测算方法 |
4.2.1 测定的数学方法选用及简介 |
4.2.2 品牌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确立 |
4.2.3 基于灰色层次的贡献分析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以湖南长沙为例 |
5.1 品牌企业在长沙市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 |
5.1.1 品牌企业促进了长沙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
5.1.2 品牌企业加快了长沙市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
5.1.3 品牌企业推进了长沙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
5.1.4 品牌企业带动了长沙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
5.2 品牌企业对长沙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
5.2.1 典型名牌企业对长沙市经济发展的贡献 |
5.2.2 各品牌企业对长沙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
5.3 案例分析的结论 |
5.3.1 名牌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5.3.2 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加强品牌企业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各级政府持续推进名牌战略 |
6.1.1 名牌战略概述 |
6.1.2 名牌战略对品牌企业发展的作用 |
6.1.3 我国名牌战略的实施 |
6.1.4 进一步加快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
6.2 要以社会中介组织为桥梁,加大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
6.3 企业要以品牌战略为核心,加快品牌建设 |
6.3.1 提高认识,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 |
6.3.2 以企业创新为核心,塑造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 |
6.3.3 以营销为纽带,大力宣传和推广品牌企业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8)陕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名牌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名牌战略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
(一) 名牌战略对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
(二) 新型工业化急切要求实施名牌战略 |
二、陕西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数量少 |
(二) 名牌企业认知度低 |
(三) 名牌维护能力较弱 |
(四) 缺乏名牌意识 |
(五) 政府效用未能有效发挥 |
三、陕西省名牌战略实施构想 |
(一) 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 |
(二) 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
(三) 展现社会支持作用 |
四、结 语 |
(9)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2 名牌战略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名牌战略相关概念 |
2.2 名牌战略相关理论 |
3 西安市名牌战略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西安市名牌战略概况 |
3.2 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过程 |
3.3 西安市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 |
4 西安市名牌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
4.1 西安市名牌战略的影响因素 |
4.2 西安市名牌战略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
4.3 西安市名牌战略解释结构模型结论分析 |
5 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的基本策略 |
5.1 创建企业名牌产品 |
5.2 政府实施名牌工程 |
5.3 市场环境的监管与建设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实施名牌战略 培育龙头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紫金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杨智品.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2]实施武汉农产品名牌战略 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J]. 陈洋,沈翠珍.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11(03)
- [3]青岛市名牌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 孙登超.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5)
- [4]龙岩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龙岩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课题调研组.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0(03)
- [5]名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D]. 吕承超. 青岛科技大学, 2010(05)
- [6]品牌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 尹元元. 中南大学, 2010(11)
- [7]实施名牌战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国际竞争力[A]. 吕金枪,刘久华,苏鑫,门迎春,黄萍,王泽普,关树强,牛秀菊.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2005~2008)(下册), 2009
- [8]陕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名牌战略[J]. 王保利,江思恩.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9]西安市名牌战略实施策略研究[D]. 陈会娥.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10]实施湖南食品工业名牌战略,振兴湖南食品工业[A]. 李莉. 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