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环境下”少先队工作方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万欣[1](2021)在《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改进研究 ——以晋中市为例》文中提出中国少年先锋队作为党创立的中国少年儿童群团组织,教育和引导全国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017年2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制定印发《少先队改革方案》,聚焦矛盾与突出难点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系统部署推进各级少先队组织建设和少工委体制机制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条件和环境在新时代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少先队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少先队社会化进程缓慢、少先队活动空间被压缩挤占、少先队的活动中存在着成人化、课堂式现象等问题。这些都构成了新时代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挑战,对少先队工作的工作方式革新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如何改进”这一课题出发,结合实际工作,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深入地剖析其中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试图为改进少先队的工作方式理清思路。本文主要是从少先队工作方式改进和完善的角度,以晋中市为例分析了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首先阐述了少先队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将少先队的概念、历史、工作方式及政策理论基础进行了说明。其次,阐述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现状,初步分析了少先队目前发展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再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对晋中市城区及乡镇学校少先队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最后对照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表现,针对性地提出开展分批入队、开展红领巾争章、建立教育团工委、成立学校少工委、开辟校外少先队等对策。
秦海霞[2](2021)在《融媒体环境下少先队工作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数字化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迎来了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思维、生活模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融媒体实现了各类优质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少先队的活动主题、工作媒介、分层活动、激励形式等几个方面探讨少先队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张帆[3](2020)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少先队项目化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孙中民,刘颖[4](2020)在《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学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当前,网络已成为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窗口,利用网络环境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开辟了德育工作的新阵地。本文从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策略的概述、工作途径和工作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张方雪[5](2020)在《少年儿童学习力问题、归因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瞬息万变对教育改革和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持续提高学习力是保障个人实现全面个性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备素质。学习力是学习者通过掌握、使用和创造知识改变现存状态,获得自身充分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学习主体获得成功体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但直到21世纪,我国才开始了对学习力的研究与探讨,且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领导者、企业员工、教师和大学生等群体,针对少年儿童学习力的研究相对匮乏。少年儿童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也是学习力发展与提高的关键期。初中阶段的少年儿童,面对日益加深的课程知识和与日俱增的作业负担,自信心容易动摇、意志力比较薄弱。因此,研究这一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学习力培养与提升尤为重要。本研究从理论需要、时代发展、个体成长、研究现状四方面阐述了选题缘由,对国内外学习力、少年儿童学习力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界定了少年儿童、学习、学习力、少年儿童学习力的核心概念,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和成败归因理论对本研究的支撑意义,并总结了提升少年儿童学习力所需要把握的四条理念原则。在现状调查层面,研究选取河南省某市两所学校共598名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少年儿童和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以期深入分析验证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前部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相对偏低;少年儿童学习创造力水平普遍偏低;男性少年儿童学习毅力有待提高;有班干部经历的少年儿童学习力显着偏高;学习压力致使九年级少年儿童学习力过低;父母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少年儿童学习力;农村少年儿童学习力普遍比城市少年儿童低。基于此,研究从少年儿童自身学习品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提升少年儿童学习力的对策思考,主要是:1.强化自觉学习意识,发挥自我教育效应;2.完善科学育人系统,发挥学校主导作用;3.重视父母言传身教,夯实家庭教育根基;4.加强政策监督引导,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王紫轩[6](2020)在《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C市三所小学的调查》文中指出榜样教育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塑造、行为养成阶段的广大少年儿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容易遭受到非正义、低俗价值观的冲击,出现失真现象,使榜样教育的开展陷入困难境地。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新时代少先队开展榜样教育的现状,以C市三所小学为例,对部分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收集数据与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少先队榜样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缘由,提出改善的对策。调查结果有以下五点:一是曾担任少先队干部和曾获得过少先队荣誉的少先队员榜样教育成效优于其他一般少先队员。二是榜样选择方面,少先队员期待自主选择榜样,“偶像”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少先队员选择榜样的原因在于其具有真善美的品质而不仅是“学习成绩好”。三是榜样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学校大多利用传统媒介方式,以学习和思想为主要内容,此外少先队员表示以榜样教育为主题开展的活动频率并不高。四是榜样教育认可度方面,少先队员对榜样认可度高,但他们对榜样行为实践于日常生活持有辩证的观点。少先队员对榜样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式基本认可,更期待室外榜样教育活动。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都表示榜样教育活动要更丰富,减少形式化、表演化的活动。五是榜样教育影响度方面,少先队员认可榜样具有示范、激励、导向作用,但其行为实践还需要进一步落地。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少先队员选择偏向“偶像”,学习主流榜样的主动性不强、榜样教育活动的内容单调,吸引力不足、榜样教育活动实施频率低,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少先队员参与意愿降低,归属感不强、辅导员认识不清晰,榜样教育工作状态消极等问题,把每个问题都详细分析了所造成的缘由。最后,为达到使少先队榜样教育具有良好成效的目的,提出了四点对策:榜样教育的理念提升、榜样教育的内容优化、榜样教育的方式创新、教育者为榜样教育付出的努力。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榜样教育一直陪伴。尤其是在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更要整合好传统榜样教育资源与现代榜样教育资源,把握好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理论指导,构架智能技术、信息媒体的媒介桥梁,为少先队员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吕芸[7](2020)在《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少先队改革方案》指出:少先队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少先队员更加喜爱少先队组织,光荣感和归属感显着增强,少先队的吸引力、凝聚力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对少先队工作认识的不足从而导致少先队教育与学校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等相混淆,造成了少先队员对少先队标志和礼仪隐含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情感认同较低、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足等问题突出,不容乐观。因此,本研究以探寻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有效培育模式与策略为研究目的,以期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有效参考。笔者依据实践中少先队员光荣感淡薄这一现象,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和实践观察发现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验不够深切是导致光荣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再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规律与生活实际并最终以深度体验为突破口,从目标、内容、方式、水平四个维度全面分析深度体验,力求探寻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的有效模式与策略。因此,具有在理论上丰富少先队组织理论研究的内容,实践上指导一线学校开展少先队教育工作的双重意义。本研究突破传统单一、分散的分析视角,建立信息社会、学习科学、全面发展三重视野框架,以课程、学习、发展为基本分析点,更具完整性。从“知识-心理”视角,以组织认同理论、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与发展理论以及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为依据,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光荣感进行深入分析,更具学理性。回到现实教育境域,运用实地观察法以及访谈法相结合进行实践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结合理论分析最终建构出回归生活的切身性体验、持续建构的实践性体验、深度理解的反思性体验三种培育模式以及加强意义理解教育、增强情感激励教育、强化角色体验教育三大培育策略,更具实践性与科学性。在全童入队实现的条件下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已不再是比谁更先进更优秀,新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新的条件下研究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有效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以及怎样培养时代新人这个难题,有利于在德育大格局中彰显少年儿童的独特价值。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研究为少先队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少先队组织如何“聚焦主责主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与发展,也是应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更是落实学生在活动中主体地位的具体体现。
刁小萍[8](2019)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我国专门指导少先队工作的专职教师。他们的专业能力是影响到少先队组织行为和少先队员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由于少先队活动非常适合观摩,于是参与各种少先队观摩活动成为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专业培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上海市六个区县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内容分析、参与式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探析大队辅导员参与少先队观摩活动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为提升观摩活动有效性,推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本研究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笔者从教师专业发展、大队辅导员专业发展和观摩三个方面对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同时阐述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课题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具体使用,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的效度,研究的伦理等。第三部分笔者对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观摩活动前,笔者主要研究了大队辅导员为少先队观摩活动所做的相关准备,观摩活动前的切磋交流等情况;在观摩活动中,笔者对大队辅导员观摩的个体投入、关注点、记录和动机等方面进行研究;在观摩活动后,笔者主要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个方面了解现状。第四部分从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的现状分析中得出大队辅导员参与少先队观摩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观摩机制不健全,专业引领缺乏有效性,同伴互助合作缺失,专业发展中“自主”薄弱。第五部分针对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少先队观摩活动组织者少工委需要建立健全观摩机制;教育学院少先队教研员和专家需要多方式开展长程指导;大队辅导员群体之间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大队辅导员个体需要成为自我专业发展的主人。
余文婷[9](2018)在《加强小先队员归属感的策略研究 ——以H小学和G小学为例》文中认为让少先队员更喜欢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增强其归属感研究是当前少先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长远目的来看,少年儿童的政治组织并不鲜见。从小学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以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为最神圣的事情,怀揣许多憧憬和向往。但这份朦胧憧憬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凝实?还是日渐消匿?值得思考!少年儿童作为民族的未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对少先队组织产生的归属感,对我国少先队的发展建设,对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尝试就当前少先队员对红领巾的态度、对少先队组织参与状况展开调查,从身份、情感、精神、行为等方面对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在摸清少先队员的心理诉求的同时,也为小学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方向。全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从少先队员归属感的研究缘起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选题意义、考察研究目的及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从“归属及归属感”的核心概念出发,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概述,进一步了解“少先队员归属感”的定义及内容;第三章根据研究者从事小学教育长达十年的工作经历,编制小学少先队员组织归属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选择G小学和H小学共576名小学生展开问题调查,发现少先队员归属感不强的问题在于:1.少先队员主体地位的丧失;2.少先队知识教育的缺乏;3.少先队员角色体验欠缺;4.少先队符号意义的忽略;5.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缺位;6.少先队教育阵地的虚设。第四章就如何提升少先队员的归属感提出策略与建议:以思想为引领,在认知中建立归属感;以文化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归属感;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体验归属感;.以关爱为纽带,在如家般温馨中增进归属感。最后,以社会为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社会资源整合,构建少先队工作大格局,提升少先队员生活的感知与历练,增强少先队员的身份认同、情感态度、精神境界和行为归属。
朱瑞菊[10](2015)在《新媒体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掌上终端、微博、博客等这些形式的出现,为我们的少先队队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手段和载体。新媒体使得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内容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手段上更加的新颖,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叙述了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
二、“网络环境下”少先队工作方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环境下”少先队工作方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改进研究 ——以晋中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1.1 基本概念 |
1.1.1 少先队 |
1.1.2 少先队工作委员会 |
1.1.3 少先队工作方式 |
1.2 理论基础 |
1.2.1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的重要论述及指示精神 |
1.2.2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理论 |
第二章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机遇与困难 |
2.1 少先队进入新时代 |
2.1.1 新时代背景 |
2.1.2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 |
2.2 少先队工作面临的机遇 |
2.2.1 党对少先队空前重视 |
2.2.2 制度保障不断加强 |
2.3 少先队工作面临的困难 |
2.3.1 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 |
2.3.2 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
2.3.3 少先队社会化进程缓慢 |
2.3.4 少先队活动存在成人化、课堂式现象 |
第三章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
3.1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存在问题的调查 |
3.1.1 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 |
3.1.2 少先队员组织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
3.1.3 团、教、少协作方式存在的问题 |
3.1.4 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方式存在的问题 |
3.2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全童集中统一入队方式缺乏荣誉激励 |
3.2.2 团、教、少协作机制落后 |
3.2.3 少先队社会化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步 |
第四章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的改进与完善 |
4.1 不断强化党建带队建和共青团带队工作 |
4.1.1 加强党建带队建 |
4.1.2 加强共青团带队 |
4.2 科学开展“分批入队”和“红领巾争章”工作 |
4.2.1 分批入队工作 |
4.2.2 “红领巾争章”工作 |
4.3 完善少先队工作体制机制 |
4.3.1 成立教育团工委 |
4.3.2 成立学校少工委 |
4.4 拓展校外少先队组织 |
4.4.1 党委领导,多方联动 |
4.4.2 学校和社区紧密配合 |
4.4.3 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 |
4.4.4 少先队活动课进社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关于少先队组织教育方式现状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融媒体环境下少先队工作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融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变化 |
(一)信息传播速度显着加快 |
(二)信息接收量急剧增加 |
三、 融媒体环境对少先队工作的影响 |
四、 少先队工作模式的创新 |
(一)丰富活动主题 |
(二)创新工作媒介 |
(三)分层开展活动 |
(四)创新激励形式 |
五、 结语 |
(4)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策略的概述 |
二、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 |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修养,为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精神装备 |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工作,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
(三)借助网络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 |
(四)利用学校公众号,开发、利用德育微课 |
三、网络环境下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
(一)“三通”“四维”德育策略 |
(二)校内校外“四互动”德育策略 |
(三)多元并进“四层面”德育策略 |
1.整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资源,渗透德育 |
2.依托活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 |
(5)少年儿童学习力问题、归因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践行终身学习理念需要少年儿童提升学习力 |
2.提升少年儿童学习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3.学习力是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能力 |
4.少年儿童学习力相关研究薄弱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研究创新点 |
二、少年儿童学习力理论阐释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少年儿童 |
2.学习 |
3.学习力 |
4.少年儿童学习力 |
(二)提升少年儿童学习力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3.成败归因理论 |
(三)提升少年儿童学习力的原则分析 |
1.指导性与主体性结合 |
2.针对性与系统性并举 |
3.理论性与实践性交融 |
4.社会与家校教育协作 |
三、少年儿童学习力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和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的实施 |
1.调查内容 |
2.样本背景 |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1.少年儿童整体学习力情况分析 |
2.少年儿童不同群体间学习力差异性分析 |
四、少年儿童学习力问题呈现及归因分析 |
(一)少年儿童学习力问题呈现 |
1.部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相对偏低 |
2.少年儿童学习创造力水平普遍偏低 |
3.男性少年儿童学习毅力有待提高 |
4.有班干部经历的少年儿童学习力显着偏高 |
5.学习压力致使九年级少年儿童学习力过低 |
6.父母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少年儿童学习力 |
7.农村少年儿童学习力普遍比城市少年儿童低 |
(二)少年儿童学习力问题归因分析 |
1.少年儿童自身学习品质的欠缺 |
2.学校教育对学习力培养的轻视 |
3.家庭教育对学习力培养的疏漏 |
4.社会教育对学习力培养的忽视 |
五、提升少年儿童学习力的对策思考 |
(一)强化自觉学习意识,发挥自我教育效应 |
1.强化学习认知,不断激发学习动力 |
2.改进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
3.加强自我管理,持续培养学习毅力 |
4.勇于反思质疑,形成学习创新素质 |
(二)完善科学育人系统,发挥学校主导作用 |
1.正确认识学习力,增强学习力培养意识 |
2.科学制定方案,系统培养少年儿童学习力 |
3.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少年儿童学习力 |
4.借助少年儿童组织培养少年儿童学习力 |
(三)重视父母言传身教,夯实家庭教育根基 |
1.树立科学教育观念,重视学习力培养 |
2.提升自我综合素养,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
3.采取正确教养方式,优化家庭教育氛围 |
(四)加强政策监督引导,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
1.加强网络传媒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教育氛围 |
2.加大校园周边治理力度,创造和谐校园生活环境 |
3.发挥文化场所教育功能,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C市三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
1.1.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发挥榜样教育作用 |
1.1.3 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存在失真现象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理论基础 |
1.3.1 观察学习理论 |
1.3.2 重要他人理论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新时代的内涵 |
2.1.1 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 |
2.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
2.1.3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
2.2 榜样教育的相关研究 |
2.2.1 榜样教育的内涵 |
2.2.2 榜样教育理论基础 |
2.2.3 榜样教育问题、原因及策略 |
2.2.4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 |
2.2.5 研究述评 |
2.3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相关研究 |
2.3.1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内涵 |
2.3.2 少先队榜样的类型 |
2.3.3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特点 |
3 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问卷说明 |
3.1.2 样本情况说明 |
3.2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
3.2.1 少先队员榜样教育总体情况分析 |
3.2.2 榜样选择 |
3.2.3 榜样教育活动开展 |
3.2.4 榜样教育的认可度 |
3.2.5 榜样教育的影响度 |
4 少先队榜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少先队员选择偏向“偶像”,学习主流榜样的主动性不强 |
4.1.1 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榜样教育分层体系欠缺 |
4.1.2 教师和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弱化 |
4.1.3 教育者未关注偶像的积极影响 |
4.2 榜样教育活动的内容单调,吸引力不足 |
4.2.1 缺少对新时代“新”榜样资源的挖掘 |
4.2.2 教育者模糊的认识:等同于英雄人物教育 |
4.3 榜样教育活动实施频率低,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 |
4.3.1 榜样教育活动开展未常态化 |
4.3.2 榜样教育后续工作不到位,忽视学生的反馈 |
4.3.3 教育者缺少灵活使用智能工具 |
4.4 少先队员参与意愿降低,归属感不强 |
4.4.1 教育者对少先队员的自我认知了解不足 |
4.4.2 教育者忽视少先队员自我完善的需求 |
4.5 辅导员认识不清晰,榜样教育工作状态消极 |
4.5.1 辅导员榜样教育观念落后,反思不足 |
4.5.2 榜样教育培训机会少,效果不佳 |
5 提升少先队榜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5.1 榜样教育的理念提升 |
5.1.1 历史榜样与当代榜样一起学 |
5.1.2 充分利用社会主流媒体弘扬榜样精神 |
5.1.3 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提升榜样信息筛选能力 |
5.1.4 教师为学生设立榜样目标,增强驱动力 |
5.2 榜样教育的内容优化 |
5.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选树榜样 |
5.2.2 积极关注偶像正能量,推动榜样教育进程 |
5.2.3 落实少先队员的行为实践,促榜样精神内化外显 |
5.3 榜样教育的方式创新 |
5.3.1 与榜样亲密接触,挖掘社会榜样资源 |
5.3.2 加强榜样教育活动的规范管理,注重督导与总结 |
5.3.3 发挥重要他人的积极影响,一起学榜样 |
5.4 教育者为榜样教育付出的努力 |
5.4.1 明确榜样教育的定位,清晰榜样教育的目标 |
5.4.2 规范辅导员榜样教育培训,提高其心理弹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调查问卷 |
2.访谈提纲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缘起: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淡薄 |
1.1.2 成因:少先队活动中深度体验的缺失 |
1.1.3 目的:探寻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模式与策略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深度体验教育的研究 |
1.2.2 关于光荣感相关研究 |
1.2.3 光荣感培育 |
1.2.4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少先队活动 |
1.4.2 深度体验教育 |
1.4.3 少先队员光荣感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理论基础 |
1.5.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内部结构与外显特征 |
2.1 光荣感的本质内涵与外显特征 |
2.1.1 光荣感的本质内涵 |
2.1.2 光荣感的外显特征 |
2.2 光荣感的要素与结构 |
2.2.1 光荣感的构成要素 |
2.2.2 光荣感的内部结构 |
3 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的现状研究 |
3.1 少先队活动开展现状调查 |
3.1.1 调查设计 |
3.1.2 调查结果 |
3.2 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
3.2.1 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的主要问题 |
3.2.2 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深度体验在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中的作用与条件分析 |
4.1 深度体验的本质内涵与表现特征 |
4.1.1 深度体验的本质内涵 |
4.1.2 深度体验的表现特征 |
4.2 深度体验在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中的作用 |
4.2.1 深度体验对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的促进作用及其原因分析 |
4.2.2 少先队活动中制约学生深度体验的瓶颈及因素分析 |
4.3 深度体验促进少先队员光荣感发展中的条件分析 |
4.3.1 真切的情感体验是光荣感形成的源泉 |
4.3.2 丰富的体验活动为光荣感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 |
5 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模式与策略 |
5.1 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模式 |
5.1.1 回归生活的切身性体验 |
5.1.2 持续建构的实践性体验 |
5.1.3 深度理解的反思性体验 |
5.2 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策略 |
5.2.1 加强意义理解教育 |
5.2.2 增强情感激励教育 |
5.2.3 强化角色体验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源于自身的兴趣 |
(二)源于不同的声音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中国少年先锋队 |
(二)大队辅导员 |
(三)观摩活动 |
三、研究综述 |
(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
(二)关于少先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文献综述 |
(三)关于观摩的文献综述 |
四、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对象的确立 |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三)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四)研究的效度问题 |
(五)研究伦理 |
第三章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的现状 |
一、观摩活动前大队辅导员的参与状况 |
(一)观摩活动前的相关准备 |
(二)观摩活动前的切磋交流 |
二、观摩活动中大队辅导员的参与状况 |
(一)观摩活动中的个体投入 |
(二)观摩活动中的关注点 |
(三)观摩活动中的记录 |
(四)观摩活动中的动机 |
三、观摩活动后开展切磋交流的状况 |
(一)观摩活动后的专家引领 |
(二)观摩活动后的同伴互助 |
(三)观摩活动后的自我反思 |
第四章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观摩机制不健全 |
二、专业引领缺乏有效性 |
(一)理论层面 |
(二)实践层面 |
三、同伴互助合作欠缺 |
(一)观摩活动前协商对话缺乏 |
(二)观摩活动中合作观察缺失 |
(三)观摩活动后反思交流不充分 |
四、专业发展中“自主”薄弱 |
(一)自主意识不强 |
(二)自主能力不足 |
(三)自主投入不够 |
第五章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存在问题的对策 |
一、区级少工委:建立健全观摩机制 |
二、少先队教研员和专家:多方式开展长程指导 |
(一)注重过程指导的完整性和长期性 |
(二)指导开发观摩量表促进观摩技巧提升 |
(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观摩方式、研修方式的多样化 |
三、大队辅导员群体:建设学习型组织 |
(一)协商对话重在任务分解 |
(二)分工协作重在资料收集 |
(三)交流互助重在经验重构 |
四、大队辅导员个体:真正投入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 |
(一)理念先行提高意识 |
(二)行动为基实现更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加强小先队员归属感的策略研究 ——以H小学和G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研究过程及方法 |
(一) 研究过程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 归属 |
(二) 归属感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
(三) 相邻概念辨析 |
(四) 少先队员归属感 |
二、归属感的形成和层次 |
(一) 归属感的形成 |
(二) 归属感的层次 |
三、少先队员归属感的理论基础 |
(一) 需要理论 |
(二) 社会控制理论 |
(三) 认同-参与模型理论 |
第三章 武汉市小学少先队员归属感的调查与分析 |
一、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现状调查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对象 |
(三) 调查内容设计 |
(四) 调查结果 |
二、少先队员归属感不强的问题所在 |
(一) 少先队员主体地位丧失 |
(二) 少先队知识教育的缺乏 |
(三) 少先队员角色体验欠缺 |
(四) 少先队符号意义的忽略 |
(五) 少先队仪式教育的缺位 |
(六) 少先队教育阵地的虚设 |
三、少先队员归属感不强的原因分析 |
(一) 功利化教育导致少先队的教育地位被忽视 |
(二) 外来文化的入侵给少先队工作带来严峻考验 |
(三) 国家的重视与基层的不重视 |
第四章 提升少先队员归属感的策略与建议 |
一、以思想为引领,在认知中建立归属感 |
(一) 牢牢把握少先队工作的政治属性 |
(二) 全面提升少先队员的政治思想认识 |
二、以文化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归属感 |
(一) 规划好阵地建设,提供物质文化保障 |
(二) 用精神文化熔铸少先队员品格 |
(三) 规范好队员行为,用制度文化护航 |
三、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体验归属感 |
(一) 凸显少先队员主体地位 |
(二) 正确处理队员角色集的冲突 |
(三) 关注个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
(四) 注重少先队活动的体验过程 |
四、以关爱为纽带,在如家般温馨中增进归属感 |
(一) 对学困生实行“小队帮扶式”激励 |
(二) 对留守儿童实行“小队温馨式”激励 |
(三) 要对一般队员实行“小队关怀式”激励 |
五、以社会为平台,营造政治社会化大教育场 |
(一) 构建红领巾网络平台 |
(二) 实行社区资源整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新媒体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 新媒体的定义 |
(二) 少先队教育活动 |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一) 运用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可能性 |
1、新媒体对少年儿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
2、现实中已有学校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尝试 |
3、政策上的支持 |
(二) 运用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
1、维护少年儿童权利的必然要求 |
2、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三、运用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 |
(一) 运用新媒体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方式 |
(二) 运用新媒体助推少先队教育工作的方式 |
四、“网络环境下”少先队工作方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方式改进研究 ——以晋中市为例[D]. 万欣. 山西大学, 2021
- [2]融媒体环境下少先队工作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J]. 秦海霞. 考试周刊, 2021(40)
- [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少先队项目化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帆. 深圳大学, 2020
- [4]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的策略研究[J]. 孙中民,刘颖.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1)
- [5]少年儿童学习力问题、归因及提升策略研究[D]. 张方雪. 河南大学, 2020(02)
- [6]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C市三所小学的调查[D]. 王紫轩.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7]基于深度体验的少先队员光荣感培育研究[D]. 吕芸.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8]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参与观摩活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刁小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9]加强小先队员归属感的策略研究 ——以H小学和G小学为例[D]. 余文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10]新媒体在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 朱瑞菊. 亚太教育,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