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上皮生长的管理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上皮生长的管理

一、THE MANAGEMENT OF EPITHELIAL INGROWTH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林,江霞,张青松[1](2021)在《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或内生是角膜屈光术后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设备和技术的提高,其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但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发生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病例仍时有报道。若上皮细胞植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患者屈光状态改变、角膜瓣融解等严重并发症。故本文对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层间上皮植入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李江峰,侯辰亭,李金键,彭慧,刘桂波,姜仲泰,王青[2](2021)在《高度近视眼3种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及角膜光密度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及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12个月角膜不同区域上皮下神经的修复情况和角膜透明度的差异。方法队列研究。收集于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山东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眼(近视等效球镜度数6.00~10.00 D)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女性16例(32只眼),男性14例(28只眼);年龄(22.46±3.15)岁,按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10例)、FS-LASIK组(11例)、LASEK组(9例),于术后12个月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不同区域上皮下神经的修复情况,并通过ACCMetrics软件分析其形态学参数,包括神经纤维密度(CNFD)、主要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NBD)、神经纤维长度(CNFL)、总神经分叉节点密度(CTBD)和神经纤维宽度(CNFW);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角膜不同直径范围内的光密度进行检测。各组间神经形态学参数、角膜光密度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Turkey真实显着差(HSD)检验。结果术后12个月,3种术式角膜各区域内的CNF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FS-LASIK组及LASEK组上方角膜切口周围的CNBD分别为(7.81±7.93)、(9.61±7.18)、(21.25±15.55)个/mm2;CTBD分别为(22.00±16.02)、(24.44±11.42)、(54.37±22.13)个/mm2,LASEK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D=2.823,-3.010,3.053,-3.048;P<0.01);3个组CNFL分别为(9.19±3.25)、(12.88±3.52)、(15.75±2.36)mm/mm2,SMILE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D=-3.151,-4.418;P<0.01)。SMILE术后直径12 mm内角膜的光密度为14.06±1.36,低于其他2种术式(HSD=-6.031,-5.519;P<0.01)。结论高度近视眼行SMILE术后12个月,角膜上方切口周围的神经修复情况略差于FS-LASIK和LASEK,但其他区域的神经修复情况存在一定的优势;SMILE术后角膜透明度更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68-276)

潘善刚[3](2020)在《四种主流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飞秒制瓣LASIK(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IK,FS-LASIK),波前引导LASIK(wavefront-guided LASIK,WF-LASIK)以及全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四种手术后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higher-order aberrations,HOA)的变化。方法共收集近视患者242例,其中46例行LASIK,38例行FS-LASIK,68例行WF-LASIK及90例行SMILE。分别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使用Pentacam测量每位患者右眼的HOA。高阶像差以Zernike多项式进行描述,并着重分析患者角膜6 mm直径中央区域的总HOA,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SA),彗差,水平彗差和垂直彗差。结果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总HOA,SA和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慧差及垂直慧差较术前显着增加(P值分别为0.049和<0.001)。FS-LASIK和WF-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角膜后表面总HOA、SA及慧差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SMILE术后各HOA均较术前显着变化。四种术式术后HOA及变化值之间比较发现:水平慧差与垂直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FS-LASIK和WF-LASIK相比,SMILE诱导水平慧差显着负移(P值分别为0.006和<0.001),垂直慧差显着增加(P值均<0.001)。LASIK各HOA变化值与其他组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值均>0.05)。结论SMILE手术患者角膜后表面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变化较大,因此FS-LASIK与WF-LASIK在中心切削准确性方面可能优于SMILE。

刘方[4](2020)在《FS-LASIK和SMILE屈光手术对眼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干眼(dry eye)是以泪膜稳定性失衡为主要特征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有泪膜不稳定、眼表炎症与损伤、泪液渗透性升高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用眼习惯的改变,干眼已经成为除外屈光不正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迅速,技术日趋成熟,角膜屈光手术得到了广大屈光不正患者的青睐,然而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即为干眼。目的观察全飞秒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对眼表的影响,从而对术后出现的干眼情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准分子终端行角膜屈光术的674例(1384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随访及观察,术前行干眼问卷调查表(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检查、角膜荧光染色、眼表综合分析仪(Oculus Keratograph)、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126眼)进行观察研究。收集并整理数据资料,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合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种不同角膜屈光术后的眼表变化。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组,A组FS-LASIK31例(62眼),B组SMILE 32例(64眼),两组均随访术后1周、1月、6月,观察眼表变化、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1.A、B两组术后1周、1月的OSDI评分均较术前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时A组OSDI评分相比术前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B组OSDI评分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A、B两组OSDI评分的变化趋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734,P组间=0.014),且各个时间段两组的OSDI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A、B 两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ted visual acuity,UCVA)在术后 1 周、1月、6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A、B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BCVA在术后1周、1月、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B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有所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A、B两组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567,P组间=0.534),不同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两组的泪河高度(tear riverheight,TMH)术后1周、1月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1周最为显着。A组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6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TMH的影响,术后A、B两组的TMH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534,P组间=0.343)。5.A、B两组的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keratography break-up time,NIKBUT)在术后1周、1月、6月与术前相比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术后1周最为显着。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A、B两组的NIKBUT的变化,术后A、B两组的NIKBUT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3.525,P组间=0.562),但不同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863,P时间=0.017)。6.A、B两组的脂质层等级(lipid layer grade,LLG)在术后1周、1月、6月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方差来分析A、B两组的LLG的变化,术后A、B两组的LLG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073,P组间=0.781),但不同时间节点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341,P时间=0.007)。7.睑板腺评估(meibomian gland evaluation,MGE):A、B 两组手术前后MG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眼红指数(hyperemia index,HI):A、B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HI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各个时间节点H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LASIK与SMILE对于近视矫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相似的,两种手术均对眼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FS-LASIK组术后对于眼表的影响相较于SMILE组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也更长。

苏才培[5](2020)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切削中心分布及视觉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WASCA)的切削中心分布以及治疗近视及散光的视觉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行SMILE术的近视患者31例(55只眼),FS-WASCA术25例(45只眼)。使用Orbscan II地形图评价手术切削中心分布,并对比两组术后1月、6月的裸眼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CDVA)、屈光度和高阶像差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1)SMILE组切削中心相对于目标中心(角膜顶点)的平均距离为0.218±0.162mm(范围:0.001-0.879mm)。FS-WASCA组切削中心相对于目标中心(角膜顶点)的平均距离0.438±0.208mm(范围:0.021-1.022mm)。SMILE组切削中心偏心平均距离小于FS-WAS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S-WASCA组的切削中心分布相较于SMILE组更为分散。SMILE组切削中心位置更接近术前kappa角方位(P=0.008)。(3)两组术后1月和6月的裸眼视力(UDVA)(P=0.239,0.738)、最佳矫正视力(CDVA)(P=0.164,P=0.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丢失超过两行。(5)术后6月,平均等效球镜SMILE组(-0.08±0.39D)和FS-WASCA组(0.09±0.28D)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90%的病例等效球镜度均在±0.50D范围内。(6)术后6月,SMILE组球差引入量小于FS-WAS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高阶像差引入量(P=0.089)和彗差引入量(P=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通过对切削中心的分析,我们发现通过主观校准的SMILE比使用眼球跟踪校准的FS-WASCA,在目标切削中心和获得切削中心上有更好的相关性。(2)SMILE和FS-WASCA在矫治近视和散光方面均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3)SMILE组的球差引入值显着低于FS-WASCA组,但在总高阶像差和彗差的引入值方面两者没有显着差异。

曾晓莉[6](2020)在《FS-LASIK与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对比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 PRK)治疗低中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术后疗效和视觉质量。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5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使用FEMTO LDV飞秒激光、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机行FS-LASIK和Trans PRK手术治疗的低中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91例(91眼,每例均纳入患者右眼作为观察眼)。其中FS-LASIK组44例44眼,Trans PRK组47例47眼,分别对患者在术前、术后1月和术后3月进行疗效及视觉质量的评估测量。评估指标包括:1、主观视觉质量: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在数据分析时转换为log MAR视力;美国国家眼科学会屈光不正生活质量量表(NEI-RQL-42)。2、客观视觉质量:利用sirius三维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采集6mm瞳孔直径下角膜前表面球差、慧差、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SR及Q值;并利用该系统角膜前表面切向曲率差异图测量术后实际光区大小。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客观视觉质量参数采用方差分析,NEI-RQL-42量表得分、术后有效光学区采用t检验,术后有效光学区的变化与可能影响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视力和屈光度:术后1月UCVA,FS-LASIK组为-0.0136±0.04,Trans PRK组为0.085±0.05,FS-LASIK组UCVA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术后3月UCVA,FS-LASIK组为-0.0318±0.05,Trans PRK组为-0.0149±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术后1月及术后3月等效球镜(SE)FS-LASIK组分别为0.238±0.43D、0.1505±0.34D,Trans PRK组分别为0.1436±0.44D、0.104±0.297D,SE两组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378、P=0.383)。2.像差:术后1月球差、彗差、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两组分别为:FS-LASIK组0.427±0.12μm、0.41±0.19μm、0.706±0.17μm;Trans PRK组0.315±0.16μm、0.300±0.14μm、0.594±0.17μm。术后3月球差、彗差、总高阶像差的均方根两组分别为:FS-LASIK组0.442±0.11μm、0.436±0.19μm、0.707±0.18μm;Trans PRK组0.362±0.18μm、0.319±0.17μm、0.609±0.26μm。两组术后像差在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月FS-LASIK组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均高于Trans 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月FS-LASIK组球差和彗差高于Trans 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高阶像差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R、Q值:术后1月、3月SR两组分别为:FS-LASIK组0.144±0.04、0.143±0.04,均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2);Trans PRK组0.139±0.04、0.137±0.04,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452、P=0.546);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月、3月Q值两组分别为:FS-LASIK组为0.86±0.42、0.844±0.41。Trans PRK组为0.71±0.454、0.68±0.42,两组Q值术后明显增大,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有效光学区:术后1月、3月有效光学区两组分别为:FS-LASIK组5.32±0.26mm、5.28±0.25mm,较设计光区减小1.18±0.26mm(缩小18.1±4.05%)、1.22±0.25mm(缩小18.73±3.85%),Trans PRK组5.71±0.19mm、5.67±0.18mm,较设计光区减小0.79±0.19mm(缩小12.2±2.93%)、0.83±0.18mm(缩小12.82±2.79%)。两组间1月、3月两时间点对比,Trans PRK组有效光区均更大,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5、美国国家眼科学会屈光不正生活质量量表(NEI-RQL-42):FS-LASIK组术前、术后量表总分分别为:54.50±14.81分,73.45±11.28分,Trans PRK组术前、术后量表总分分别为:63.44±10.04分,74.24±11.29分。两组术后总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对比,术前FS-LASIK组总分低于Trans PR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两组间术后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结论:1、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显着提高患者视力,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Trans PRK术后视力恢复相对缓慢。2、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有效光区均小于设计光区;在相同手术光学区设计的情况下,Trans PRK手术方式比FS-LASIK手术方式术后可获得更大的有效光区。3、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像差均增加,Trans PRK手术方式术后球差和慧差小于FS-LASIK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像差的增加均未对患者术后主观视觉质量产生不良影响。4、两种手术方式术后Q值均增加,但随时间推移均有向原有非球面形态恢复的趋势。

崔林[7](2020)在《TransPRK术后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的动态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活体共焦显微镜观察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rans PRK)后短期角膜各层细胞形态变化及神经纤维动态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对行Trans PRK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进行连续性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收集2018年11月-2019年05月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屈光中心行Trans PRK并完成至少半年随访的近视患者103例204眼。术前进行常规眼部检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术眼裸眼视力(UCVA)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前及术后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切削区角膜各层结构进行追踪动态观察。运用ACCMetrics软件及仪器自带软件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各项观察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利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UCVA均达到术前BCVA。术后1周角膜上皮细胞形态修复,术后3个月、6个月角膜上皮较术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中央区角膜可见基底下神经连续、呈线性结构,见H或Z型分叉,密度适中。术后1周角膜上皮下切削界面处可见角膜神经切断断端。166眼(81.4%)角膜中央区可见稀疏的丝状神经纤维柔弱生长,部分中断不连续,无明显分叉。此时神经密度等各参数最低。术后1个月185眼(90.7%)可见神经纤维延长,逐渐增粗,终端见少量细丝状分叉。术后3个月192眼(94.1%)可见增粗长神经纤维及丝状神经纤维,密度增加,分叉增多;术后6个月199眼(97.5%)丝状及长神经纤维形成神经网。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角膜神经缓慢逐渐恢复,各参数指标上升,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均p<0.05)。术后6个月上皮下神经纤维各指标仍低于术前,形态未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各时间段角膜神经缓慢恢复,与术前相比密度明显降低,弯曲度增加。术后切削处角膜前基质细胞部分激活,细胞形态改变。随时间延长激活的基质细胞逐渐减少。其中Haze(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下混浊)发生眼基质细胞激活明显;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1周时前基质细胞密度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p=0.004),术后1个月、3个月至6个月前基质细胞密度缓慢上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三组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后基质细胞形态数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内皮细胞各参数手术前后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Trans PRK后视力恢复迅速,术后不良反应少,为优化的表层手术。但共焦显微镜下可见其仍可损伤角膜基质细胞及神经纤维等。利用激光活体共焦显微镜可随时动态追踪角膜细胞水平微观变化,对于术后视觉质量评估以及术后Haze、术后干眼等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提供线索。

刘莉[8](2016)在《LASIK术后兔角膜瓣皱褶的组织结构、生理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近年来屈光手术发展迅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因其痛苦轻、术后视力恢复快、视力的可预测性好等优点已经普遍用于临床,但是LASIK术后特有的角膜瓣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仍是目前LASIK运用的主要顾虑之一,其中角膜瓣的皱褶较为常见。目前,关于角膜瓣皱褶的研究仅局限于分类、病因病机、处理和预防等临床方面,而针对角膜瓣皱褶的基础研究报导甚少。故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角膜瓣皱褶组织结构和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比较单纯LASIK术后和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的愈合情况差异,从而为指导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是非常必要的。目的观察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与单纯LASIK术后角膜的组织形态差异,分析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与单纯LASIK术后角膜细胞酶活性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以及创伤愈合反应的不同,并且对兔子眼角膜的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可能与角膜瓣皱褶相关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为临床治疗角膜瓣皱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西兰白兔14只,分为7组,每组2只,其中一只全麻下右眼LASIK术后人为造成瓣皱褶作为试验组,另一只左眼行单纯LASIK术作为对照组。在术后1天、3天、1周、2周、1月、3月和6月时随机选取一组处死取角膜,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Masson三重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做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冰冻切片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的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酶)活性的变化;并对角膜基质细胞进行凋亡情况检测及周边角膜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探讨对照组与皱褶组的角膜细胞的生理活性及机制;检测角膜基质细胞数量以及白细胞介素1(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2)的表达情况来分析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对角膜基质细胞数目和早期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的影响。另外,对兔角膜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对照组与皱褶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进行聚类,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对照组在术后早期光镜下见角膜瓣上上皮及瓣下胶原纤维排列较为规则,上皮基底膜有细小皱褶,至术后二周时皱褶平缓并逐渐消失,PAS及Masson染色未见明显阳性深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术后1个月之内有三型胶原表达,以角膜瓣边缘上皮栓下尤为明显。角膜瓣皱褶组在术后1天时上皮基底膜呈不规则波浪形改变,至一周时角膜瓣下层间交界面基质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基质全层存在活化的角膜细胞,至术后2周时,上皮层数不等,在波峰处变薄为2-3层,波谷处可增厚至8-12层,还可见2∕3全角膜基质胶原纤维出现与角膜瓣上皱褶一致的波浪状走行,术后1-6个月时角膜上皮及基质部改变基本同前,角膜瓣下层间模糊不可分辨。PAS染色显示在各时间点角膜瓣下层间深染,Masson染色显示角膜瓣下层间呈棕色深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术后1周至3个月时时角膜瓣下有三型胶原染色。LASIK术后皱褶组的角膜上皮细胞ATP酶、G-6-P酶活性和角膜上皮PCNA阳性细胞数与单纯LASIK术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5天和7天时,皱褶组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数量明显比对照组的多;在LASIK术后的一周内,对照组的角膜基质细胞数目比皱褶组的多,并且在术后5天和7天时,皱褶组角膜基质细胞中的IL-1β表达明显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LASIK术后1天、3天、5天和7天时,皱褶组和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中的TGF-β2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LASIK皱褶模型组与对照组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有210个,其中98个上调,112个下调;功能聚类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一些分子结合功能、催化活性功能以及细胞生物学功能相关;通过PPI网络及模块分析,下调基因(如ITGA2)和上调基因(如EGFLAM、COL1A2和COL1A1)可能与LASIK术后瓣皱褶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结论LASIK术后角膜瓣皱褶的形态变化使角膜细胞凋亡情况更严重,干扰了角膜上皮及深部基质的重塑过程,使得上皮及基质形态均随皱褶发生相应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角膜创口的愈合过程,并且还影响了角膜中一些基因的表达水平。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9](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提出

侯跃芳[10](2010)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认为

二、THE MANAGEMENT OF EPITHELIAL INGROWTH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MANAGEMENT OF EPITHELIAL INGROWTH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论文提纲范文)

(1)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
3预防及治疗
4小结

(3)四种主流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仪器与检查方法
    2.4 术前检查
    2.5 术前准备
    2.6 手术方法和过程
    2.7 术后治疗及复查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参考文献

(4)FS-LASIK和SMILE屈光手术对眼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角膜屈光术后干眼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切削中心分布及视觉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术前检查
    2.3 手术方法
    2.4 切削中心的测量
    2.5 高阶像差测量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切削中心的对比
    3.2 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
    3.3 SMILE组及FS-WASCA组矫正屈光不正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3.4 两组术前和术后高阶像差的比较
4 讨论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屈光回退:原因分析及文献回顾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FS-LASIK与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附表
准分子激光表层角膜切削术发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TransPRK术后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手术方法
    3.术后检查
    4.海德堡HRT3激光共焦显微镜下角膜各层结构形态
    5.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术后视力
    2.术后HAZE情况
    3.术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共焦显微镜在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
致谢

(8)LASIK术后兔角膜瓣皱褶的组织结构、生理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LASIK术后皱褶组与单纯LASIK术对照组角膜组织病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LASIK术后上皮瓣细胞形态结构、生理活性及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LASIK术后皱褶对早期角膜修复反应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LASIK术后兔角膜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1 数据和方法
    2 分析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THE MANAGEMENT OF EPITHELIAL INGROWTHAFT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论文参考文献)

  • [1]角膜屈光术后角膜瓣下上皮细胞植入的研究进展[J]. 刘玉林,江霞,张青松. 国际眼科杂志, 2021(11)
  • [2]高度近视眼3种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及角膜光密度的对比研究[J]. 李江峰,侯辰亭,李金键,彭慧,刘桂波,姜仲泰,王青. 中华眼科杂志, 2021(04)
  • [3]四种主流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D]. 潘善刚.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4]FS-LASIK和SMILE屈光手术对眼表的影响[D]. 刘方. 郑州大学, 2020(02)
  • [5]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和飞秒激光制瓣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切削中心分布及视觉疗效的对比研究[D]. 苏才培. 浙江大学, 2020(02)
  • [6]FS-LASIK与TransPR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研究[D]. 曾晓莉.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0)
  • [7]TransPRK术后角膜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的动态观察[D]. 崔林.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LASIK术后兔角膜瓣皱褶的组织结构、生理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D]. 刘莉. 重庆医科大学, 2016(02)
  • [9]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10]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J]. 侯跃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12)

标签:;  ;  ;  ;  ;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上皮生长的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