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春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梁荣庆,陈学庚,张炳成,蒙贺伟,姜鹏,彭祥彬,坎杂,李卫敏[1](2019)在《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再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地膜残留问题也给农业生产环境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危害,地膜使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疆作为中国棉花主产区,受种植面积增长、长年连作、地膜强度差及回收力度不够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田残膜污染问题尤为严重。该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当前新疆棉田地膜使用基本状况及残留污染情况,以当前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情况为主要研究内容,对采用不同回收方式回收的棉田残膜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当前新疆残膜初清理方式、再加工处理工艺流程及利用途径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各生产环节配套设备及工作过程,结果表明:先进适用的农田残膜回收机械缺乏、机收棉田残膜含杂量较高、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设备缺乏且技术不成熟、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较少等是阻碍新疆农田残膜资源化利用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加快耐候性及高强度地膜推广与示范,提升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水平,合理布局残膜初清理及再加工企业等多种途径,实现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及资源化利用各环节协同推进,形成全产业链闭环残膜污染治理模式,全方位及多层次解决新疆农田残膜污染问题,为新疆乃至全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于晓瑞[2](2016)在《包头湖农场不同盐度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因水资源短缺及土壤次生盐渍化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为此膜下滴灌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控盐的方法,已在全疆范围内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与应用。本文设置的研究对象为轻、中、重盐度三种棉田土壤,通过全生育期的试验观测分析棉田土壤的水盐运移规律,并优化灌溉制度,对膜下滴灌棉田的可持续发展及节水灌溉技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1)不同盐度棉田地下水埋深变化情况为:地下水埋深越高的棉田含盐量越高。总体变化趋势为:春灌时地下水埋深上升,地下水电导率减小。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下降,地下水电导率缓慢增大。(2)通过生育期试验分析,轻、中、重3种盐度棉田土壤平均含水率和含盐量各生育时期的变化情况为:播种期至苗期含水率降低,含盐量增大;苗期至蕾期含水率增大,含盐量降低;蕾期至吐絮期含水率降低,含盐量降低后期略微增加。在相同条件下重盐度棉田含水率变化程度小于中轻盐度棉田,且重盐度棉田含水率高于中轻盐度棉田;重盐度棉田土壤含盐量变化程度大于中轻盐度棉田。(3)在棉花生育期,轻、中、重盐度棉田各土层水分与盐分分布规律为:水分主要集中在5060cm土层,盐分在表层及4050cm土层聚积。(4)在同一时期3种盐度棉田的土壤含水率大小为:滴头>行间>膜间,含盐量为:滴头<行间<膜间。滴头处各盐度棉田的土壤含盐量在050cm土层基本表现为9月份小于4月份,60100cm土层基本表现为9月份大于4月份。说明生育期滴灌土壤水分从滴头向膜间及土壤下层渗透,土壤盐分在土壤下层及膜间积累。(5)试验区的灌溉模式为:一膜一管四行的种植模式;重、中盐度棉田非生育期常规冬灌定额为3000 m3/hm2,春灌定额为3000m3/hm2,轻盐度棉田非生育期常规冬灌定额为3000m3/hm2,滴水出苗灌水定额为600m3/hm2,共灌水2次;生育期灌溉定额均为4500m3/hm2,轻盐度棉田生育期灌水定额为450m3/hm2,灌水次数10次,灌水间隔7天,中盐度棉田生育期灌水定额为450m3/hm2,灌水次数10次,灌水间隔7天,重盐度棉田生育期灌水定额为375 m3/hm2,灌水次数12次,灌水间隔5天。
李文娟[3](2014)在《南疆不同盐度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新疆位于中国西北部,气候干旱、水源紧缺、土壤本身含盐较高和灌溉管理制度不合理导致棉花大面积减产。本试验针对轻、中、重盐度三种含盐量不同的棉田进行全生育期土壤水盐运移规律试验研究,确定不同盐度棉田生育期最适合灌溉制度和非生育期冬、春灌水量,并在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运用Hydruss.1D软件进行轻盐度棉田壤土水分数值模拟,为棉田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及研究成果如下:(1)在三个不同盐度棉田中,中、重盐度棉田地下水位及其含盐量受非生育期灌溉的影响较大,因此制定合理的非生育期的灌水量对中、重盐度棉田尤为重要。(2)生育期当总灌水量(300m3/亩)一定时,轻、中度棉田适合中频灌溉(30m3/亩、7d/次、10次),重盐度棉田则宜采用高频灌溉(25m3/亩、5d/次、12次)。(3)春灌后土壤对棉田盐分及其出苗率影响较大,因此对当地下水位及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棉田应严格控制其春灌灌水量。(4)采用冬、春灌进行控盐、洗盐、压盐非常有必要;因此当土壤质地在0-80cm为粉砂壤土、地下水位为0.75-3.5m、气候条件与南疆相似且来水量条件允许时,中、重盐度棉田冬灌出苗质量优于春灌棉田,非生育期最好采用冬灌模式。(5)对春灌而言,当排水条件相同时,轻盐度棉田应采用较小的春灌水量(150m3/亩);中盐度棉田应采用中等春灌水量(200m3/亩);对重盐度棉田而言,在一定范围内,春灌水量较多(250m3/亩)时,其脱盐效果较好。(6)用HYDRUS.1D对轻盐度棉田非生育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轻盐度棉田而言,该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且对未来轻盐度棉田水分运移规律具有重要预测和指导作用。
王晓[4](2010)在《新疆节水灌溉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西北、新疆节水灌溉行业发展现状,具体结合西北、新疆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状况有针对的解决西部、新疆各地区节水灌溉分区和发展方向,及在发展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刘洁[5](2010)在《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快速制造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灌水器产品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微灌系统的灌水质量和使用寿命,其堵塞与开发、运行成本高的问题使得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实现灌水器试验样件的快速制造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灌水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家863重大专项等项目资助下,构建了灌水器结构快速定型的快速制造成套技术,揭示了灌水器迷宫流道的局部阻力特征与流道结构、工作水压、流场特征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流道断面尺寸及流道结构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在微压条件下灌水器的流态特征、出水均匀度及其抗堵塞性能,并提出了一种变过流截面压力补偿结构的新型流道,为新型灌水器开发与性能评价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灌水器产品快速制造方面:构建了灌水器“一体式”、“分体式”快速制造方法以及小批量快速制造方法的成套技术,可用于不同类型灌水器产品结构的快速定型;系统分析了快速成形得到的灌水器产品样件表面台阶效应引起的粗糙度变化规律对灌水器结构定型精度的影响规律。在灌水器内流道局部阻力特征方面:针对五种产品的流道结构形式(齿形流道、矩形流道、菱形绕流流道、矩形绕流流道和涡流流道)分别设计1-5个流道单元的试验件,并进行了快速制造;实施了试验件在9组工作水压下的压力-流量试验,分析了流道结构、工作水压、流场特征对局部阻力特征的影响规律;比较了各流道结构局部阻力系数的试验计算值与经验值,发现对于具有复杂形状的流道,应视为一个流道整体来计算局部水头损失。在灌水器结构对堵塞性能的影响规律方面:设计并制造了6种流道结构形式13种流道断面尺寸的组合流道板,实施了从16mH20-2mH20的8组工作水压条件下的清水及强化堵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4mm的断面深度尺寸仍可以保证6种流道形式都不容易发生堵塞;流道的宽度与深度之比大于2:1时灌水器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堵塞性能。在灌水器微压特性方面:试验发现,补偿式滴头在微压阶段补偿效果较常压时差;部分补偿式滴头由于启动临界水压的存在,导致出水均匀度也较差,但超过启动水压后则与常压时基本一致;非补偿式滴头、滴箭和滴灌带产品在微压时的出水均匀度与常压时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在强化堵塞试验中微压与常压时灌水器堵塞率有很大变化,Plastro黑色滴头、Netafim灰色滴头与大禹节水三角滴灌带这三种产品在微压条件下的抗堵塞性能良好。在新型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快速制造方面:提出了一种新型流道结构形式,能够直接实现流道内的过流截面随工作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压力补偿功能;设计了四组不同弹性挡片设置的流道,快速制造出流道放大模型的试验样件,并进行了压力-流量试验;试验发现等距、间隔分布弹性挡片,且挡片长度尺寸较大时,出水流量最小,并在4mH2O~12mH2O压力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压力补偿效果。综上所述,本文对灌水器结构快速定型与快速制造、灌水器流道局部阻力特征、流道断面尺寸和结构对堵塞性能的影响以及灌水器微压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压力补偿式流道结构,研究成果将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型灌水器的开发以及制造工艺的选择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李猛[6](2007)在《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宁夏、甘肃、陕西五省(区)的全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等地区,面积360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7.5%。西北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水在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地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本论文从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量着手,分析了当前该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西北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土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农业用水效率低,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30.4左右,浪费极其严重。在发展节水农业方面,问题表现在:节水认识上存在误区;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节水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灌溉水价偏低,水费到位差;节水管理体制不健全;节水农业政策有待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节水设备质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为了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农业,本文将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划分为内蒙古高原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川陕山丘盆地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等5个一级节水农业类型区和13个二级节水农业类型区,并分别对分区内的自然资源状况、农业节水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区内节水农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探讨了适宜区内的农业节水战略措施。并提出了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战略途径:(1)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科学制定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规划;(2)提高节水灌溉水平,全面推进节水高效灌溉农业建设;(3)加强旱地节水农业建设,实施水旱并举的节水农业发展战略;(4)建立和完善节水农业管理体制,加强管理;(5)建立健全节水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完善服务。最后,对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发展态势、承载力等进行了分析,认为西北地区农业节水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节水和高效用水,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探讨了西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在节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温浩军,陈学庚,李亚雄[7](2005)在《棉花精量播种及实现一播全苗的技术措施》文中指出
杨健[8](2004)在《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春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要使棉花膜下常压软管滴灌春季正常播种、滴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整地必须达到齐、平、松、碎、净标准,否则,播种困难,质量差、速度慢。 (2)无论在哪种地块上播种,铺膜机必须配带覆盖滚筒,将膜孔封好(干播湿出地块,播种时均不
张松林,魏霞,程素敏,王多利[9](2003)在《常压滴灌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文中认为 2001年棉花生产及其后续产品完全进入市场后,精准农业型棉花生产必将成为市场调整的趋势,节水灌溉和高密度栽培成为其技术创新的突破口。现对棉花常压滴灌高密度高产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品种与密度 1、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叶柄短,叶片中等偏小,上举,果枝较短,夹角较小,侧生营养枝不易发生,结铃性强,
池宝亮[10](2005)在《旱地保水与种植一体化模式及提高WUE机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北方旱农地区,如何把集水、用水与当地种植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农田水分生产效率(WUE),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重点研究了旱地高效用水技术中四种保水与种植一体化模式,通过大量田间试验,和相关土壤过程与作物生长、生产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四种保水与种植一体化模式的增产与提高农田水分生产效率(WUE)的机制。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 农田内部微集水种植模式:本试验研究中设计的4种集水种植方式,均可促进垄面降水向植株附近聚集叠加,具有明显的集水保墒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宽垄式>硬覆盖>膜内式>膜侧式。苗期雨后种植沟内聚集的降水依次是对照的2. 36倍、2. 07倍、1. 88倍和1. 69倍。不同集水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效应大小依次为:硬覆盖>宽垄式>膜内式>膜侧式,分别比对照增产27. 4%、20. 9%、13. 3%和7. 7%。与次相应,作物的水分生产效率依次较对照增加了0. 46、 0. 38、 0. 16和0. 06kg/m3。这一结果应是这种种植技术的集水、抑蒸和温度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宽垄式集水方式表现出较高的增产增收效果,且易于实现机械化操作。2. 微孔膜覆盖种植模式:针对山西省旱地面积大,降水量少,小雨次数多(全年80%以上的降水过程是小于10mm的降水)的特点,较系统地研究开发了微孔膜及其应用技术;研制了与地膜吹塑机相配套的打孔部件,实现了微孔地膜的规模化生产,并在早地大田作物玉米和小麦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山西省太原、榆次和临汾等地试验表明,微孔膜覆盖确有纳雨补墒的功能,降雨确实能通过孔膜进入膜下土壤,较普通膜覆盖,土壤含水量一般可提高30%左右。士壤温度观测表明,微孔膜与普通膜的增温效应基本一致,两者的温度差别不会影响到作物的生育进程。随着塑膜覆盖度的增加,土壤中CO2浓度(CO2 μ mol.m-2. s-1) 显着增高;宽普膜最高,达49,是露地土壤CO2浓度的10倍之多;孔膜覆盖处理的CO2浓度较相应幅宽的普膜都低,相当于普膜的1/3-1/2,说明孔膜改善了覆盖土壤环境的通透性,宽孔膜和窄孔膜使CO2的透过率分别较普通地膜增加了43. 67%和23. 94%。孔膜处理要比相应幅宽的普膜处理的植株根活力高。3. 降水集流补充灌溉种植模式:通过对洪洞试验区不同下垫面的降水径流模拟研究,明确了不同下垫面产生降水径流的最低降水量、不同下垫面的径流量及径流量占降水量的百分数(集流效率)。田间试验重点探讨了小麦和玉米的补灌时期和补灌量及其产量效应和水分生产效率。由于旱地小麦缺水的单向性,无论在冬前,还是在拔节期,扬花期,补充灌溉均有增产效果,其增产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拔节期补灌>扬花期补灌>冬前补灌。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增产效应不断增大,本例中,补灌水量150m3/hm3,小麦增产6. 2-11. 1%;补灌300 m3/hm3,增产12. 9-39. 3%:补灌600m3/hm3,增产55. 8%。补灌增产的主要原因是,通过集水补灌有效地改善了地膜小麦的个体生长发育,株高与产量成正相关,单穗重、单株次生根、单株成穗明显优于未补灌处理,这是集水补灌增产的生物学基础。春玉米生育过程中缺水的对期和缺水程度主要取决于降雨的发生时期和数量。补充灌溉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及时供水,缓解时段干旱,而补灌水量不要求大。这一点与小麦的补灌方式明显不同。 4.点源根灌一稀穴密株种植模式:自行研制了一种可埋式地下灌水器一微孔渗头。它由刚性微粒物质组成,经胶结、模塑、固化等过程制成。并按照不同土壤类型,采泪不同粒径和密度组合,制作了不同型号的微孔渗头。 依据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与参数测定技术,借助月乃勺RUS一ZD软件,进行了地埋点源渗灌的土壤水运动轴对称三维数值模拟,采用土壤剖面含水率、土壤水湿润峰运移值、累积入渗量及入渗速率等指标的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了验证,表明两者相对误差都小于10%,说明祈选参数具有较高的精度,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多种土壤条件的入渗情况.可为预测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根据根层局部灌溉、亏缺灌溉和补充灌溉的节水思路,在研制点源根灌灌水器基础上,结合其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大田作物的微灌设置方式,提出并实践了“稀穴密株种植技术”(俪de bunchwith cfose一grow planting)。从稀穴密株种植方式的农田生态因子、作物生长发育特征、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等方面较深入地论证了这种节水种植新技术的可行性应用点源根灌技术可为稀穴密株种植的作物进行高效补充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补灌增产效果为每方水增产4.3一n.8公斤,玉米水分生产效率达1.69k乡扩:西瓜补灌增产效果为每方水增产45.5一120.9公斤。关键词:田间微集水,微孔地膜,补充灌溉,微孔渗头,点源根灌,稀穴密株趁植方式
二、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春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春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再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新疆棉田残膜使用及污染情况分析 |
1.1 新疆棉田地膜使用情况分析 |
1.2 新疆棉田残膜污染情况分析 |
2 新疆棉田残膜回收现状 |
2.1 人工收膜作业 |
2.2 机械收膜作业 |
3 新疆棉田残膜初清理及资源化利用现状 |
3.1 棉田残膜初清理方式 |
3.2 棉田残膜资源化利用情况 |
4 棉田残膜资源化利用问题及策略 |
4.1 棉田残膜资源化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策略及建议 |
5 结论 |
(2)包头湖农场不同盐度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进展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试验区概况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前期研究成果总结 |
2.3 试验方案 |
第3章 确定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运动参数 |
3.1 盐分类型 |
3.2 土壤颗粒分析及分类 |
3.3 水分特征曲线 |
3.4 扩散率及导水率 |
3.5 小结 |
第4章 生育期不同盐分棉田水盐运移规律 |
4.1 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关系 |
4.2 试验区水质 |
4.3 不同盐度棉田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
4.4 含盐量对棉花产量影响 |
4.5 2015年生育期不同盐度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 |
4.6 2012~2015年不同盐度棉田水盐变化情况 |
4.7 小结 |
第5章 试验区灌溉模式探讨 |
5.1 常用种植模式分析 |
5.2 适宜的灌溉制度 |
5.3 灌溉模式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3)南疆不同盐度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示范区概况及棉花种植情况调查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农民种植知识及意愿调查 |
2.3 地理环境分析 |
2.4 植物生长状况调查 |
2.5 土壤施肥情况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土壤物理性质及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 |
3.1 土壤盐分类型判定 |
3.2 土壤颗粒分析 |
3.3 土壤分类指标 |
3.4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 |
3.5 非饱和土壤扩散率及导水率的测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生育期不同盐度棉田水盐运移规律 |
4.1 土壤含盐量与电导率的转换关系 |
4.2 不同盐度棉田地下水位变化情况 |
4.3 生育期不同盐度棉田水盐运移特征 |
4.4 2012-2013 年生育期不同盐度棉田水盐运移特征对比分析 |
4.5 2012-2013 年不同盐度棉田产量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非生育期不同盐度棉田水盐运移规律 |
5.1 冬灌条件下中盐度棉田水盐运移规律 |
5.2 春灌条件下不同盐度棉田水盐运移特征 |
5.3 冬、春灌灌溉质量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一维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
6.1 控制方程 |
6.2 定解条件 |
6.3 一维土壤水分运移反演计算与数值模拟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新疆节水灌溉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地区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的趋势 |
1. 西部节水农业的现状 |
2. 西部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二、新疆地区节水灌溉的现状及发展的趋势 |
1. 新疆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条件, 决定了新疆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
2. 以节水灌溉为核心的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促进新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证 |
3. 旱作节水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发展模式、主要内容 |
4. 按示范基地的技术内容分类: |
5.旱作节水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标准 |
7. 形成农业节水技术支撑体系 |
三、结语 |
(5)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快速制造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灌水器种类及发展现状 |
1.2 现有流道结构种类及流道结构参数 |
1.3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灌水器快速制造方法 |
2.1 前言 |
2.2 灌水器“一体式”快速制造方法 |
2.3 灌水器“分体式”快速制造方法 |
2.4 灌水器小批量快速制造方法 |
2.5 快速制造方法对定型精度的影响规律 |
2.6 本章小结 |
3 灌水器迷宫流道局部阻力特征 |
3.1 前言 |
3.2 局部阻力特征试验材料与方法 |
3.3 计算理论与方法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灌水器结构对堵塞性能的影响规律 |
4.1 前言 |
4.2 流道结构堵塞试验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灌水器多类型流道微压水力特性 |
5.1 前言 |
5.2 多类型流道微压水力试验材料与方法 |
5.3 灌水器微压条件下出水均匀度 |
5.4 灌水器微压条件下流态特征 |
5.5 灌水器微压条件下抗堵塞性能 |
5.6 本章小结 |
6 新型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快速制造 |
6.1 前言 |
6.2 新型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设计 |
6.3 新型压力补偿式灌水器的快速制造与试验 |
6.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编书籍 |
附录二 攻读博士期间所获奖励 |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与鉴定 |
(6)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节水农业研究进展 |
1.2 西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战略地位 |
1.2.1 水资源在西北地区具有极端重要性 |
1.2.2 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地区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
1.2.3 发展节水农业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条件 |
1.3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条件 |
2.1.1 水资源量 |
2.1.2 水资源的特点 |
2.1.3 区域水环境现状 |
2.2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2.3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日益加重,供需矛盾突出 |
2.3.2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
2.3.3 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影响区域整体发展 |
2.3.4 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环境问题突出 |
2.4 影响西北地区农业节水的主要制约因素 |
2.4.1 节水认识上存在误区 |
2.4.2 节水灌溉技术水平低 |
2.4.3 灌区工程配套不全,老化失修严重 |
2.4.4 节水资金投入不足,投资机制不健全 |
2.4.5 农业灌溉水价偏低,水费到位差 |
2.4.6 节水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
2.4.7 节水农业政策有待完善 |
2.4.8 农业生产结构不够合理 |
2.4.9 节水设备质量不高,产业化程度低 |
第三章 西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技术措施 |
3.1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
3.1.1 开采利用地下水 |
3.1.2 多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等)的联合利用 |
3.1.3 开展集雨节水 |
3.1.4 劣质水(微咸水、污水等)的转化利用 |
3.2 工程节水技术 |
3.2.1 修建水利工程,对现有灌区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和配套建设 |
3.2.2 加强渠道防渗衬砌 |
3.2.3 铺设低压管道输水 |
3.2.4 平整土地,沟畦改造,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
3.2.5 推广应用喷灌、滴灌、微灌、膜上灌、膜下灌节水新技术 |
3.3 农艺节水技术 |
3.3.1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3.3.2 耕作保墒节水技术 |
3.3.3 合理的节水灌溉制度 |
3.3.4 地面覆盖技术 |
3.3.5 水肥耦合技术 |
3.3.6 设施农业节水技术 |
3.3.7 化学节水技术 |
3.3.8 利用生物技术改良或培育节水抗旱作物品种 |
3.4 管理节水 |
3.4.1 加强节水宣传,树立节水意识 |
3.4.2 加强以流域为基础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
3.4.3 加强工程和灌溉管理,提高科学用水水平 |
3.4.4 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 |
3.4.5 建立健全节水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
3.4.6 积极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加快节水农业体制创新 |
3.4.7 加快建立节水投入新机制,加大节水农业投入力度 |
3.4.8 制定和推行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 |
3.4.9 建立水资源高效用水监控与评估体系 |
3.4.10 建立和完善节水农业技术支持体系 |
3.4.11 土壤墒情监测与灌溉预报技术 |
第四章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区划及分区节水技术途径 |
4.1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区划 |
4.1.1 分区的目的和意义 |
4.1.2 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
4.1.3 分区的方案 |
4.2 西北分区节水农业发展技术途径 |
4.2.1 内蒙古高原区 |
4.2.2 西北黄土高原区 |
4.2.2.1 宁蒙河套平原及阴山南麓地区 |
4.2.2.2 鄂尔多斯高原区 |
4.2.2.3 陇中宁南海东黄土丘陵区 |
4.2.2.4 陕北陇东黄土丘陵残塬区 |
4.2.2.5 陕西关中平原区 |
4.2.3 川陕山丘盆地区 |
4.2.4 西北内陆区 |
4.2.4.1 北疆准噶尔盆地及其河谷平原区 |
4.2.4.2 南疆塔里木盆地周沿区 |
4.2.4.3 东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区 |
4.2.4.4 甘肃河西走廊及内蒙古阿拉善区 |
4.2.5 青藏高原区 |
4.2.5.1 青海高原区 |
4.2.5.2 甘南高原区 |
第五章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战略途径 |
5.1 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科学制定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规划 |
5.2 提高节水灌溉水平,全面推进节水高效灌溉农业建设 |
5.3 加强旱地节水农业建设,实施水旱并举的节水农业发展战略 |
5.4 建立和完善节水农业管理体制,加强管理 |
5.5 建立健全节水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完善服务 |
第六章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
6.1 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发展态势及承载力分析 |
6.1.1 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发展态势 |
6.1.2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
6.2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
6.3 西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发展趋势 |
6.4 西北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旱地保水与种植一体化模式及提高WUE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旱地农业水分生产潜力与高效用水原理 |
1.2.2 旱地节水技术的研究 |
1.2.3 旱地作物种植技术研究 |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农田微集水种植一体化模式 |
2.1 农田微集水“沟垄系统”水分调控分析 |
2.1.1 沟垄系统结构描述 |
2.1.2 沟垄系统的功能 |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2.1 试验条件 |
2.2.2 试验设计 |
2.2.3 试验方法 |
2.2.4 测定方法 |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集水方式的水分效应 |
2.3.2 不同集水方式的温度效应 |
2.3.3 不同集水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4 不同集水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2.3.5 不同集水方式对玉米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微孔膜覆盖种植技术模式 |
3.1 降水资料分析 |
3.2 新型微孔膜 |
3.2.1 打孔机具的研制 |
3.2.2 微孔膜质量检测结果 |
3.3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3.1 小麦微孔膜覆盖试验 |
3.3.2 玉米微孔膜覆盖试验 |
3.3.3 不同规格微孔膜覆盖试验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不同处理的水分效应 |
3.4.2 不同处理的增温效应 |
3.4.3 对土壤通气状况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3.4.4 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四章 降雨集流补充灌溉与种植一体化模式 |
4.1 研究区集雨集流条件 |
4.1.1 降雨条件分析 |
4.1.2 下垫面径流测定 |
4.2 不同作物补充灌溉试验研究 |
4.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 作物集雨补灌模式讨论 |
4.3.1 冬小麦集雨补灌模式 |
4.3.2 春玉米集雨补灌模式 |
4.4 小结 |
第五章 点源根灌试验与节水的理论分析 |
5.1 根部灌水器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
5.1.1 问题分析 |
5.1.2 根部灌水器——微孔渗头的研制 |
5.1.3 微孔渗头水力性能评价 |
5.2 根部土壤点源灌水入渗室内实验研究 |
5.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5.2.2 不同质地土壤点源入渗湿润体要素分析 |
5.2.3 不同入渗条件下的水分入渗过程 |
5.3 地下点源根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与验证 |
5.3.1 数学模型 |
5.3.2 模拟结果验证 |
5.4 影响灌水入渗因素的模拟分析 |
5.4.1 层次性土壤剖面 |
5.4.2 变水头入渗过程 |
5.5 小结 |
第六章 点源根灌与稀穴密株种植一体化模式 |
6.1 稀穴密株种植方式 |
6.1.1 试验条件 |
6.1.2 试验设计 |
6.1.3 调查测定方法 |
6.2 稀穴密株种植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状况 |
6.2.1 稀穴密株种植对玉米、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
6.2.2 稀穴密株种植群体生态因子分析 |
6.2.3 稀穴密株种植作物的生理特性分析 |
6.2.4 稀穴密株种植对作物产量性状的影响 |
6.3 稀穴密株种植与点源根灌结合的节水节本效果 |
6.3.1 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的节水效果 |
6.3.2 减少根灌设备投入的节本效果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春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棉田残膜回收方式及资源化再利用现状问题与对策[J]. 梁荣庆,陈学庚,张炳成,蒙贺伟,姜鹏,彭祥彬,坎杂,李卫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6)
- [2]包头湖农场不同盐度滴灌棉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研究[D]. 于晓瑞.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3]南疆不同盐度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特征试验研究[D]. 李文娟.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 [4]新疆节水灌溉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王晓. 中国水运(下半月刊), 2010(10)
- [5]滴灌灌水器水力性能与快速制造方法研究[D]. 刘洁.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8)
- [6]西北地区节水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李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7]棉花精量播种及实现一播全苗的技术措施[J]. 温浩军,陈学庚,李亚雄. 新疆农垦科技, 2005(02)
- [8]棉花膜下常压滴灌春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杨健. 新疆农机化, 2004(06)
- [9]常压滴灌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J]. 张松林,魏霞,程素敏,王多利. 新疆农业科技, 2003(05)
- [10]旱地保水与种植一体化模式及提高WUE机制分析[D]. 池宝亮.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