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素分子量对甲壳素处理羊毛抗收缩性和染色性能的影响

甲壳素分子量对甲壳素处理羊毛抗收缩性和染色性能的影响

一、脱乙酰甲壳质分子量对经其处理过的羊毛防缩性和染色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常亭亭[1](2011)在《毛针织物环保防缩法工艺的研究》文中提出羊毛针织物以其独特的服用性能备受大家的喜爱,但由于羊毛纤维结构的特殊性,即纤维表面存在的鳞片使羊毛织物在洗涤过程中会产生毡缩现象,使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变差。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氯化防缩方法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危害环境,因此研究环保防缩方法十分必要,既能减小织物的毡缩性,又能保持织物良好的服用性能。实验用羊毛针织物为横机编织,纬平针组织,横密18纵行数∕5cm,纵密23.5横列数∕5cm,单位面积重量505g/m2,织物厚度2.20mm。采用先经预处理再经壳聚糖防缩处理的工艺方法对毛针织物进行环保防缩整理。先规定壳聚糖防缩处理的条件不变,即壳聚糖浓度(0.5%),处理温度(60℃),处理时间(90min),pH值(4),渗透剂(2g/L),浴比(1:30),以针织物面积收缩率为指标,对比了双氧水、超声波、双氧水+超声波三种预处理方法的优劣,最终确定了双氧水和超声波共同作用的预处理方法。以织物的面积收缩率和织物的顶破强力为指标,对影响预处理效果的5个主要参数,即双氧水浓度、双氧水处理温度、双氧水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然后再进行预处理工艺的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数据的分析,得知各个因素对织物面积收缩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双氧水浓度﹥双氧水处理温度﹥超声波处理时间﹥双氧水处理时间﹥超声波处理温度,羊毛针织物防缩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双氧水浓度40ml/L,双氧水处理温度70℃,双氧水处理时间60min,超声波处理温度60℃,超声波处理时间10min,硅酸钠浓度2g/L,溶液的pH值9。在织物防缩处理工艺研究中,以织物的面积收缩率、白度变化和织物的顶破强力为指标,对壳聚糖防缩处理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即壳聚糖浓度、壳聚糖处理温度、壳聚糖处理时间和溶液的pH值进行单因素实验,为进行壳聚糖防缩处理的正交实验选择出了各个因素的水平范围,然后对壳聚糖防缩处理进行正交实验。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正交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壳聚糖处理的最优工艺为:壳聚糖浓度0.5%,处理温度60℃,处理时间100min,pH值3.5,渗透剂浓度2g/L,浴比1:30。最后测试了经优化防缩处理工艺整理后的织物性能,包括织物的顶破强力、透气性、透湿性、吸水性、抗勾丝性、抗起毛起球性。测试结果表明,与整理前相比,整理后的织物顶破强力降低约4%,透气量平均增加约8%,透湿量平均减少约10%,吸水性有明显的改善,抗勾丝性和抗起毛起球性均提高约半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防缩处理工艺,经防缩处理后的织物获得了明显的防缩效果,且保持了良好的服用性能。

王红丽[2](2011)在《壳聚糖单胍盐酸盐的合成及其在微波作用下对羊毛抗菌整理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壳聚糖具有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青睐。壳聚糖有复杂的双螺旋结构,结构中的-OH、-NH2均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因此可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多种化学改性,如季胺化、羧烷基化、磺酰化等,提高其溶解性,同时引进相关功能性基团,提高抗菌性。但是由于壳聚糖的大分子量和氢键作用,导致其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作用,使得壳聚糖的溶解性极差,严重影响了其在多方面的应用。胍基化合物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菌性能持久的纺织品,能满足人们对衣着的卫生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因此胍盐类抗菌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医疗、农产品防护、食品和日用品等方面。在壳聚糖聚合物中引入胍基,结合了壳聚糖和胍基聚合物的生物活性,不仅能提高壳聚糖的水溶性,也能改善低分子量胍盐稳定性。微波是一种频率范围从0.3-300GHz的电磁波,相应的波长范围为lcm-1m。其能被一些材料如水、碳、橡胶、食品、木材、湿纸等物质吸收,产生非常有效的即时深层加热作用(内加热),从而使某些微波作用下的有机反应速度较传统的方法有数倍、数十倍甚至数千倍的增加,最大的可以提高到1240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纺织材料的加工处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均匀、快速、节能、高效无污染的加工方式已成为人们的努力方向。微波辐射加工处理各种纺织材料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纺织品的染整加工领域已经显示出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课题采用三氧化硫脲对壳聚糖进行胍化改性,制备了壳聚糖单胍盐酸盐,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及壳聚糖和三氧化硫脲的投料比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并用红外、核磁、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胍取代度的测试。采用微波加热方式将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各种工艺条件对羊毛织物抑菌效果、耐洗性、机械强力的影响。论文的主要科研工作如下:1.以壳聚糖和二氧化硫脲为原料制备了水溶性的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壳聚糖和二氧化硫脲的投料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1 h,反应体系pH值为7。合成产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mg/mL和1.0mg/mL。2.采用微波加热方式将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研究各种工艺条件对羊毛织物抑菌效果的影响,得出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对羊毛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结果表明:经双氧水预处理的羊毛织物,通过两浸两轧(轧余率为80%)含10g/L抗菌整理剂和10g/L交联剂柠檬酸的整理液后,采用微波加热在功率400W,时间2 min的条件下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和耐洗性。按照AATCC61-2A标准水洗4次后,抑菌值仍达到3.9;对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和壳聚糖整理羊毛织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单胍盐酸盐整理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远远大于壳聚糖整理羊毛织物的抗菌性,并且具有更好的耐洗性。

M.R.Julia,郑敏,沈煜如[3](2001)在《脱乙酰甲壳质分子量对经其处理过的羊毛防缩性和染色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脱乙酰甲壳质分子量对经其处理过的羊毛防缩性和染色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乙酰甲壳质分子量对经其处理过的羊毛防缩性和染色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毛针织物环保防缩法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对羊毛织物进行防毡缩整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传统防缩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环保防缩方法——研究热点及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1.3.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基本理论
    2.1 羊毛纤维的结构和性质
        2.1.1 羊毛纤维的结构
        2.1.2 羊毛纤维的化学性质
    2.2 羊毛纤维的缩绒机理及影响因素
        2.2.1 羊毛的缩绒机理
        2.2.2 影响羊毛缩绒的主要因素
    2.3 壳聚糖简介及其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2.3.1 壳聚糖简介
        2.3.2 壳聚糖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2.4 超声波简介及其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2.4.1 超声波简介
        2.4.2 超声波在纺织加工中的应用
3 毛针织物防缩预处理工艺的研究
    3.1 实验用化学药品及仪器
    3.2 实验测试指标
        3.2.1 织物面积收缩率
        3.2.2 织物顶破强力
    3.3 实验用毛针织物试样的编织
        3.3.1 织物的编织工艺
        3.3.2 编织注意事项
        3.3.3 试样的基本结构指标
    3.4 毛针织物防缩预处理方法的选择
        3.4.1 壳聚糖的配制
        3.4.2 稳定剂的选择
        3.4.3 三种预处理方法的比较
    3.5 毛针织物防缩预处理工艺的单因素实验
        3.5.1 双氧水浓度对织物的影响
        3.5.2 双氧水处理温度对织物的影响
        3.5.3 双氧水处理时间对织物的影响
        3.5.4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织物的影响
        3.5.5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织物的影响
    3.6 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
    3.7 毛针织物防缩预处理最优工艺条件的确定
        3.7.1 预处理正交实验设计
        3.7.2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3.7.3 验证性实验
    3.8 本章小结
4 毛针织物壳聚糖防缩处理工艺的研究
    4.1 防缩工艺流程及测试指标
        4.1.1 壳聚糖处理的工艺流程
        4.1.2 测试指标
    4.2 毛针织物壳聚糖处理防缩工艺的单因素实验
        4.2.1 壳聚糖浓度对织物的影响
        4.2.2 壳聚糖处理温度对织物的影响
        4.2.3 壳聚糖处理时间对织物的影响
        4.2.4 溶液 p H 值对织物的影响
    4.3 模糊综合评价对正交实验数据的分析
        4.3.1 构建模糊关系矩阵
        4.3.2 确定权重
        4.3.3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值
        4.3.4 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分析
    4.4 毛针织物壳聚糖处理最优工艺的确定
        4.4.1 正交实验的设计
        4.4.2 实验结果及模糊分析
    4.5 纤维表面的 SEM 图片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整理前后的针织物服用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织物的耐久性
    5.2 织物的透通性
        5.2.1 透气性
        5.2.2 透湿性
        5.2.3 吸水性
    5.3 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5.3.1 抗勾丝性
        5.3.2 抗起毛起球性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本课题的主要结论
    6.2 课题的创新点
    6.3 课题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壳聚糖单胍盐酸盐的合成及其在微波作用下对羊毛抗菌整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壳聚糖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1.1.1 壳聚糖的化学及物理结构
        1.1.2 溶解性
        1.1.3 反应活性
    1.2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1.2.1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纺织品抗菌整理方面的应用
        1.2.1.1 壳聚糖的抗菌机理
        1.2.1.2 作为抗菌纤维的应用
        1.2.1.3 作为抗菌剂的应用
    1.3 壳聚糖衍生物在抗菌整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季胺化
        1.3.2 羧烷基化
        1.3.3 N-烷基化
        1.3.4 胍化
        1.3.5 磺酰化
    1.4 微波技术的应用
        1.4.1 微波技术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
        1.4.2 微波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
        1.4.2.1 微波技术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1.4.2.2 微波技术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
        1.4.2.3 微波技术在纺织品印花中的应用
        1.4.2.4 微波技术在纺织品后整理中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2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
    2.1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2.2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合成及表征方法
        2.2.1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合成
        2.2.2 合成条件及工艺设计
        2.2.3 产率和取代度的计算
        2.2.4 合成产物的红外及核磁表征方法
    2.3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试
        2.3.1 培养基和生理盐水的制备
        2.3.2 实验用菌液的制备
    2.4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2.4.1 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
        2.4.1.1 投料摩尔比对产率的影响
        2.4.1.2 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2.4.1.3 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2.4.1.4 pH对产率的影响
        2.4.1.5 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
        2.4.2 溶解性
        2.4.3 取代度的计算
        2.4.4 合成产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2.4.5 合成产物的核磁~(13)C表征
        2.4.6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2.4.7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和壳聚糖整理羊毛织物的抑菌活性对比研究
3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在羊毛上抗菌整理的应用
    3.1 实验主要材料、试剂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流程
        3.2.1.1 羊毛织物的预处理工艺
        3.2.1.2 羊毛织物的抗菌整理工艺
        3.2.2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整理羊毛织物抗菌性的测试
        3.2.2.1 测试方法
        3.2.2.2 有效性判断
        3.2.2.3 抑菌值计算
        3.2.3 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在羊毛织物上吸附率的计算方法
        3.2.4 微波整理工艺与常规整理工艺对比
        3.2.4.1 断裂强力
        3.2.4.2 耐洗牢度
        3.2.4.3 扫描电镜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最佳微波抗菌整理工艺分析
        3.3.1.1 抗菌剂用量
        3.3.1.2 交联剂种类
        3.3.1.3 微波辐射功率
        3.3.1.4 微波处理时间
        3.3.1.5 白度
        3.3.2 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单胍盐酸盐在羊毛织物上的吸附率的计算
        3.3.3 最佳微波工艺与常规整理工艺的对比
        3.3.3.1 断裂强力
        3.3.3.2 耐洗性
        3.3.3.3 扫描电镜测试结果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脱乙酰甲壳质分子量对经其处理过的羊毛防缩性和染色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 验
    2.1 材 料
    2.2 预处理
        2.2.1 过氧化氢预处理
        2.2.2 过一硫酸处理 (PMS)
    2.3 脱乙酰甲壳质处理
    2.4 染 色
    2.5 毡缩测试
    2.6 染料上染率测试
    2.7 未固着染料的去除
3 结果和讨论
    3.1 防缩性
    3.2 染色性
    3.3 染料固着性
4 结 论

四、脱乙酰甲壳质分子量对经其处理过的羊毛防缩性和染色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毛针织物环保防缩法工艺的研究[D]. 常亭亭. 西安工程大学, 2011(07)
  • [2]壳聚糖单胍盐酸盐的合成及其在微波作用下对羊毛抗菌整理的应用[D]. 王红丽. 东华大学, 2011(08)
  • [3]脱乙酰甲壳质分子量对经其处理过的羊毛防缩性和染色性的影响[J]. M.R.Julia,郑敏,沈煜如. 国外纺织技术, 2001(01)

标签:;  ;  

甲壳素分子量对甲壳素处理羊毛抗收缩性和染色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