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oseph Heller And His Catch-22(论文文献综述)
熊昌英,陈赟[1](2020)在《《第二十二条军规》语言特色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于谈笑间深刻揭示了人物的荒诞性。作品通过其幽默的特色语言,讽刺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军队制度、价值观等。透过作者对人物、心理、情节、氛围等方面的描写,读者不仅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美国文化及社会问题,同时也从语言特色的角度领略这部经典作品的魅力。
华丽娜[2](2020)在《约瑟夫·海勒《最后一幕》的空间政治研究》文中认为约瑟夫·海勒是美国20世纪着名的黑色幽默小说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经典作家,其创作对后世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后一幕》是海勒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续篇,其作品对社会的批判力度比前者更强,小说中不同空间所展现的权力关系,为我们从空间政治角度解读作品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可能。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简要介绍作家及他的创作,对目前海内外海勒研究做了梳理与评述,了解目前海勒研究的方向与研究成果,从而把握整体的研究状况。此外,对空间政治相关的理论做了简要介梳理,阐明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就作品中的生活空间与权力问题进行分析,从生活空间着手,对其进行分类,将生活空间划分为公共生活空间与个体生活空间,进而探讨生活空间与权力的关系。第三章探讨的是生活空间的权力化问题。本章重点探讨权力向生活空间渗透的不同途径,以此说明在和平年代的纽约权力的渗透无所不在。第四章探讨的是被解构的权力空间。本章在对权力空间的性质以及权力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关系作出阐释的基础上,进而指出权力空间的解构方式,探索权力空间的解构可能。第五章是对自由空间的探索,这一章在思考生活空间被权力关系所束缚而又同时存在解构的可能,但解构的力度不足以对抗的情况下,探讨个体寻求自由空间的可能。结语部分对本文做最终的总结,并对个体在当下的空间政治问题进行反思。
马涛[3](2019)在《反英雄主义的幽默性崇高》文中研究说明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22条军规》是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反英雄叙事不仅是后现代文学的试验性手法,其中蕴含的反英雄主义思想更是传承了人文主义的自由理念,具有一种幽默性崇高的美学品格。传统英雄主义随着历史变迁而逐渐消解,应运而生的反英雄主义代表着时代最强音。然而,反英雄形象并不是昙花一现的应景之物,其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学史中有谱系可寻,这就为黑色幽默的崇高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海勒用寓庄于谐的语言和喜剧性形象来传达严肃的悲剧主题,对荒诞现实作出理性反思。海勒通过约塞连等人西西弗斯式的行动选择诠释了反英雄主义的新人文主义伦理观,进一步体现了该小说幽默性崇高的审美创新特征。
赵宁[4](2019)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空间叙事》文中研究表明《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明显的空间叙事特色,对于时、空两个叙事载体,《第二十二条军规》更倾向于后者,其所呈现出的多种叙事方式体现了构建叙事空间的倾向。散点透视将斯诺登、马德之死以及奥尔逃亡等事件,划分成诸多视阈进行刻画,致使情节以悬置或跨越的形式发展;重复使许多重要片段在文中多次出现,这些重复是线性叙事的障碍,《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重复包含“第二十二条军规”、丹尼卡的抱怨、约塞连的裸体;并置把多个具有相同内核的情节横向组合,影响了情节的纵向发展,死亡、荒诞、资本、性都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并置核心。散点透视、并置、重复,三者在小说中任意出现,造成了小说叙事时间的停顿,从而使《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趋向空间化。死亡既是散点透视的对象,也是重复的重要内容,更是情节得以并置的内核之一,因此死亡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占有极高比重,死亡的频繁出现也营造了作品的恐怖氛围。空间叙事为《第二十二条军规》奠定的恐怖基调,强调了人类面临的生存威胁,为人物的心理及行动转变提供了依据,特别是在奥尔和约塞连两人形象的塑造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奥尔性格逆转的关键便在于此,约塞连行为方式的关键也在于此。
覃丹丹[5](2017)在《论约瑟夫·海勒小说的犹太性》文中认为约瑟夫·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家的代表,身为美国犹太裔的他从未在作品中和访谈中刻意强调自己的犹太身份,但也从未谈到过与犹太传统的决裂和对犹太身份的放弃。作为犹太人,海勒作品中有着较为鲜明的犹太性。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勒在美国文化下的犹太身份与宗教观,并通过分析其代表作品来解读海勒作品体现的犹太性,进而揭示了海勒作品中的犹太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海勒在作品中勾画了一幅幅“废墟般世界”的末日景象,并选择了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物为主人公。不仅嘲讽、批判了各种“圈套”、“出事了”的生活和世界走向“最后一幕”的世界,还通过小人物的生存来展现他们与周围世界的格格不入的独特感受,极力表现了人们生活偏离常规的状态以及人们与世界的疏离感。因此作品突破了犹太民族的狭隘性,将这些边缘人物的生存困惑上升为人类的普遍命运。二、海勒作品有着反传统的倾向,这种反传统倾向来自犹太教中人们与耶和华神的对立和冲突,人们相信上帝,按照上帝的意愿行动,却屡遭上帝惩罚。但是海勒将之化为父与子的矛盾,即父对子的压迫以及子对父的敬畏。海勒写出人类在以父辈的权威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备受压抑的生存现状,展现出人类对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因素的发现。海勒呼吁人类必须要摆脱对传统文化的盲从,召唤人类积极努力地求取生存权利。三、海勒作品中的人物都有很强的责任意识,无论是皮亚诺萨岛上的约塞连,还是现代美国社会中的斯洛克姆,或是垂垂老矣的大卫,他们都感到或曾经感受过大祸即将来临的惊恐,这促使他们思索生命的意义。海勒在作品《上帝知道》中,以这个标题反讽地指出,上帝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尤其是在《最后一幕》中,海勒写出,世界即将进入终结,人类却无可依靠。但是另一方面,海勒要表达的是,经历着生存痛苦的人类,不应走向衰颓萎靡,而是要在生活的磨砺中感悟和领会生命的真谛。海勒要求人类承担对自身生命的责任意识,主张人类应当尽其所能寻求生命的意义并勇于拯救自身的生命,而不是等待拯救和“应许”的降临。
刘涛[6](2016)在《《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文中认为约瑟夫·海勒在美国当代文坛是一颗璀璨的巨星,他的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甚至被誉为美国“六十年代的史诗”。自出版以来,这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着作不仅在美国本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国也受到了强烈追捧,中国学者和研究者围绕《第二十二条军规》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此外,《第二十二条军规》还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更对中国文学的历史走向,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细读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的研究状况作尽量全面的总结。鉴于其在中国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阐述海勒及《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集中开展中国学者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研究并进行分析与整理。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典范,中国学者从荒诞的视角入手,对作品中人与世界间的关系及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做了详细研究;以存在主义为切入点,对作品中的“自由选择”意识给与了充分讨论;女性意识的中国学者为研究《第二十二条军规》较冷门的一支,但这种站在女性立场的研究,却更全面地弥补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的盲区。第二章主要关注于中国学者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价值分析的成果研究。中国学者以作品中散乱的时间顺序为抓手,对小说“无序中的有序”的艺术展开了精彩分析;语言游戏造成的黑色幽默效果,也成了中国学者研究的中心之一;反讽的艺术则更有助于凸显作品的主题,这也成了中国学者的研究共识。第三章重点研究海勒及其《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中国作家产生的重要影响,王朔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精神作了很好继承;王小波将荒诞叙事引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荒诞的中国故事色彩;苦难成为了余华作品最显着的标签,其苦难精神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荒诞色彩有着内在一致性,代表着《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中国作家产生影响的另一个方向。论文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中外文学在这样的范例下注定会产生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中国文学也一定会在这样的“关系”互动中发展得越来越好。
胡铁生,夏文静[7](2015)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叙事策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约瑟夫·海勒受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学潮流和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引进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在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与幽默的叙事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主题到情节,海勒以语言逻辑上的悖论和语言实验以及话语游戏作为该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在解构"逻各斯中心"的同时,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极致,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兰长江[8](2015)在《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海勒与《第二十二条军规》》文中研究说明约瑟夫·海勒是美国20世纪中后期黑色幽默文学最着名的小说家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约瑟夫·海勒的第一部作品,小说一经问世,便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毫无疑问,《第二十二条军规》成为了约瑟夫·海勒最优秀的作品。很多评论家在小说结构、主题、叙事技巧等方面也都给予其高度评价。为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对于小说创作背景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约瑟夫·海勒以他在二战中的亲身经历及其所遭受的战争创伤为写作素材创作了《第二十二条军规》。以西格蒙·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们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对于创伤的科学研究,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朱迪斯·赫曼和卡西克·鲁斯为主要代表的理论学家们提出了创伤理论。本文旨在通过运用创伤理论,对《第二十二条军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文本分析,并指出小说中的人物约瑟连与作者约瑟夫·海勒在二战中遭受同样的战争创伤。海勒通过其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来为其创伤寻找发泄的途径,以写作疗伤,从而治愈他的战争创伤。本文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略述本文创作的研究资料及创伤理论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第二章涉及到国内外学者及评论家们对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评论。第三章介绍创伤理论包括创伤的定义、创伤事件及创伤治疗。第四章从创伤视角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包括对于作者约瑟夫·海勒及小说中诸多主要人物的创伤解读及疗伤途径。结语部分再现作者海勒的创伤性事件并通过创伤理论视角为《第二十二条军规》提供一种更为全面的解读。本文意图通过文本分析揭示战争和暴力如何毁灭人性,给世人带来悲剧,使读者清楚地意识到战争的本质。
张瑶[9](2014)在《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之性别意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是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派的主要代表。《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二战后最受欢迎的美国小说之一。小说彰显了海勒的“黑色幽默”手法,用战争的残酷、荒诞揭示西方社会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在荒诞、混乱的世界中让人感受到忧虑、认识到真实的文学手段是20世纪世界文学的伟大成果之一。本文主要对《第二十二条军规》内含的性别意识及其反映出的思想文化本质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海勒复杂的性别意识下掩盖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并以此凸显文化批评的独特内涵;进一步观照与阐释西方文化复杂、矛盾的价值观,从而对西方现代社会建立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海勒及《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基本情况作简介,为引入个人的研究明晰路径。此外概述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研究现状以及笔者写作本论文的意图。第一章为海勒式性别意识探源。主要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引入性与性别这两个概念,结合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的关系论述性别意识这一核心术语。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性别由男性主导到女性觉醒的变迁。进而梳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背景,从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和传统性别文化背景两方面挖掘有效信息,揭示作者在小说中隐含性别意识的必然性。第二章阐释权力建构下的性别书写。主要通过分析小说中男性主人公们在政治权力、金钱和暴力方面的主体建构,揭示《军规》中塑造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的本质。同时分析女性在权力、金钱和地位上的从属性,从“边缘化”的视角解读海勒对女性这一群体的社会定位以及女性话语权的缺失,揭露了女性沦为政治的机器、金钱的玩偶和性爱工具的社会现实。第三章对荒诞世界性别隐喻的本质进行探寻。主要以自然环境为切入点,结合“第二十二条军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背景,对人物生存的环境进行解读,探寻海勒笔下的自然环境与母性文化缺失的关系以及在意识形态教条禁锢下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生活状态的差异,揭示女性在军规和男权之下饱受践踏的悲惨命运。同时,海勒继承了文学对“人”的本质寻求的思考传统,笔者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男性群体与女性群体在精神反抗层面的差异性,特别是对荒诞世界主观反应的不同,探讨人物在自由选择意义上的性别隐喻。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概括,再次强调本论文的观点。
文波[10](2013)在《《第22条军规》的叙事手法与反文化政治主题》文中提出约瑟夫·海勒对反文化政治主题的关注高度展示了作家的叙述艺术和政治意识。用与众不同的场景、无形的小说结构以及颇具戏剧性的人物塑造,海勒成功地将自己的叙述转换成一种独特的反文化政治学。显而易见,《第22条军规》不仅具有叙述学上的贡献而且具有意义上的深度。论文从社会、历史与文化批判的视角,结合分析作品的叙述策略,从多层面维度对作品的反文化主题进行探究。
二、Joseph Heller And His Catch-2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oseph Heller And His Catch-22(论文提纲范文)
(1)《第二十二条军规》语言特色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诙谐的语言突出残酷的环境氛围 |
三.悖论语言彰显荒诞的人物形象 |
四.夸张的语句凸显人物心理 |
五.辛辣的语言使情节极具讽刺效果 |
1.梅杰·梅杰·梅杰少校极力掩盖其作假行为 |
2.丹妮卡太太的快乐与其丈夫的生死挣扎 |
3.约塞连的转变 |
六.结语 |
(2)约瑟夫·海勒《最后一幕》的空间政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约瑟夫·海勒及其《最后一幕》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对《最后一幕》的研究 |
1.3 研究理论及方法 |
1.3.1 空间政治相关理论 |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最后一幕》的生活空间与权力 |
2.1 生活空间类型及其特质 |
2.2 战后纽约的公共生活空间与权力博弈 |
2.3 战后纽约的个体生活空间与权力 |
3 《最后一幕》生活空间的权力化 |
3.1 暴力符号的权力渗透 |
3.2 知识权力的空间建构 |
3.3 国家机器的权力操控 |
4.《最后一幕》对权力空间的解构 |
4.1 以个体与权力冲突来对抗权力空间 |
4.2 以“异托邦”的多重可能来消解权力空间 |
4.3 以外在力量的干涉来颠覆权力空间 |
5.《最后一幕》对自由空间的探索 |
5.1 对心灵空间的追寻 |
5.2 对艺术空间的超越 |
5.3 对别处空间的探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反英雄主义的幽默性崇高(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构传统英雄意义的反英雄主义 |
二、反英雄主义崇高性的谱系建构 |
三、反英雄主义幽默性崇高的美学品格 |
四、结语 |
(4)《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空间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约瑟夫·海勒及其作品 |
1.2 《第二十二条军规》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军规》中空间叙事的凸显 |
2.1 时间在叙事中弱化 |
2.2 空间承载叙事 |
第三章 《军规》空间叙事的体现 |
3.1 散点透视 |
3.1.1 斯诺登之死 |
3.1.2 马德之死 |
3.1.3 奥尔的出逃 |
3.2 重复 |
3.2.1 “第二十二条军规” |
3.2.2 丹尼卡的抱怨 |
3.2.3 约塞连裸体 |
3.3 并置 |
第四章 《军规》空间叙事的作用 |
4.1 营造文本氛围 |
4.2 彰显作品主题 |
4.3 塑造人物形象 |
4.3.1 约塞连 |
4.3.2 奥尔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论约瑟夫·海勒小说的犹太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关于海勒作品的研究现状 |
1.2 国内外关于海勒作品的犹太性的研究现状 |
1.3 海勒作品犹太性的研究价值 |
第2章 海勒的犹太意识 |
2.1 犹太性的界定 |
2.2 美国犹太文学中的犹太性 |
2.3 海勒的犹太身份和宗教观 |
第3章 犹太末世论与海勒作品中的末世景象 |
3.1 犹太末世论 |
3.2 “世上只有一个圈套”——《第22条军规》 |
3.3 世纪末的哀歌——《最后一幕》 |
第4章 海勒作品中的反传统 |
4.1 美国犹太人的反传统 |
4.2 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 |
4.3 权力与人类生存权力的冲突 |
第5章 海勒作品中的责任意识 |
5.1 犹太人的责任观 |
5.2 约塞连身份的困惑与迷失 |
5.3 约塞连的伦理成长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荒诞的存在者: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研究 |
(一)荒诞视角下“无法摆脱的困境” |
1.从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入手 |
2.对黑色幽默的多重解读 |
(二)存在主义视阈下对真实与自由的追寻 |
(三)性别视野下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 |
1.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
2.性别隐喻下的权力建构 |
二、结构和语言的狂欢: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艺术研究 |
(一)以散乱的时间顺序为研究契点 |
(二)以语言的游戏为研究对象 |
(三)以反讽艺术为研究重点 |
三、同构中的差异以及异趣中的同质:《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
(一)黑色光芒的重新复归——王朔 |
(二)对抗荒诞的意义——王小波 |
(三)苦难的消解与超越——余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叙事策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二、“黑色幽默”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不确定性特征的叙事策略 |
三、黑色幽默叙事策略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
(8)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海勒与《第二十二条军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Part 1 Introduction |
1.1 Study Materials |
1.2 Significance |
1.2.1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
1.2.2 Practical significance |
Part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Literature Review on Catch-22 abroad |
2.2 Literature Review on Catch-22 at home |
Part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
3.1 Trauma Theory |
3.1.1 Trauma conception |
3.1.2 Traumatic events |
3.1.3 Trauma therapy |
3.2 Research Methodology |
Part 4 Analyzing Catch-2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uma Theory |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Joseph Heller and Catch-22 |
4.1.1 Joseph Heller |
4.1.2 The impact of Joseph Heller on the characters |
4.1.3 Catch-22 |
4.2 Symptoms of Joseph Heller’s and Characters’ Trauma |
4.2.1 Joseph Heller’s trauma |
4.2.2 Yossarian’s trauma |
4.2.3 Milo’s trauma |
4.2.4 Colonel Cathcart’s trauma |
4.3 Causes of Joseph Heller’s and Characters’ Trauma |
4.3.1 Causes of Joseph Heller’s trauma |
4.3.2 Causes of characters’ trauma in Catch-22 |
4.4 Joseph Heller’s and Yossarian’s Recovery from Trauma |
4.4.1 Joseph Heller’s recovery from trauma |
4.4.2 Yossarian’s recovery from trauma |
4.4.3 Milo’s greed |
4.4.4 Cathcart’s frenzy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Published paper |
Acknowledgements |
(9)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之性别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海勒之性别意识探源 |
第一节 性别意识探源 |
第二节《第二十二条军规》背景探析 |
第二章 权力建构下的性别书写 |
第一节 男性形象的主体建构 |
第二节 女性边缘化附庸形象 |
第三章 荒诞世界性别隐喻的本质探寻 |
第一节 荒诞环境的性别隐喻 |
第二节 不同性别的自由选择对人的本质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第22条军规》的叙事手法与反文化政治主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叙述作为反文化政治的策略 |
二、人物刻画作为反文化的策略 |
三、海勒的反文化主题与反文化政治学 |
四、结语 |
四、Joseph Heller And His Catch-22(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二十二条军规》语言特色探究[J]. 熊昌英,陈赟. 文学教育(上), 2020(07)
- [2]约瑟夫·海勒《最后一幕》的空间政治研究[D]. 华丽娜.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3]反英雄主义的幽默性崇高[J]. 马涛.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05)
- [4]《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空间叙事[D]. 赵宁. 河北大学, 2019(08)
- [5]论约瑟夫·海勒小说的犹太性[D]. 覃丹丹. 南昌大学, 2017(02)
- [6]《第二十二条军规》在中国[D]. 刘涛.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7]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叙事策略为例[J]. 胡铁生,夏文静.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02)
- [8]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海勒与《第二十二条军规》[D]. 兰长江.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5(07)
- [9]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之性别意识研究[D]. 张瑶.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10]《第22条军规》的叙事手法与反文化政治主题[J]. 文波. 外国语文,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