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苑璞,郭晓秋[1](2021)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现状调查及分析》文中认为为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探究学生心理安全感的发展特点,为小学生心理安全感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安全感量表》对363名3-6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表现出一定的年级和城乡差异,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存在显着差异;学生犯错时教师处理方式越温和理性,其心理安全感越强;同伴关系和家庭整体氛围越和睦,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水平越高。
姜炜嘉[2](2021)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烟台市为例》文中提出
王若晨[3](2021)在《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劳动教育以其实践性特征为学生认知发展、品德培养、行为塑造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四育的发展提供综合性的应用、实践平台,因此劳动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伊始便承担着实践育人的重大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更加凸显,成为新时代小学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关键途径。然当前小学生劳动素养缺失,家庭中劳动意识涣散,学校中劳动教育边缘化等问题导致小学劳动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功能难发挥。因此,新时代在小学中推进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探求小学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之间的结合点,分析教育实践中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必不可少。研究立足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首先对已有相关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功能表现进行重点解读,并以此分析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论的可行性。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论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小学劳动教育聚焦身体、整合身心、融合“四育”三个方面。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调查方法对曲阜市两所小学的师生开展访谈与问卷调查,自师生对小学劳动教育认识情况、师生对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认识情况、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情况、小学生家庭劳动参与情况、小学劳动教育语境下的家校沟通情况以及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小学劳动教育情况几个方面对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实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体现出当前劳动教育存在些许的问题:第一,社会环境中社会观念对劳动一词存在成见;第二,家庭对劳动教育的忽视难以为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支撑;第三,学校对劳动概念价值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学校对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价值缺乏认识;第四,小学对劳动教育教学内容、空间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导致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内容的不系统及开展受挫;第五,劳动教育考核方式浅显与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评价标准缺失导致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需将立德树人理念注入劳动教育全程,首要的便是将立德树人理念注入劳动教育目标,为劳动教育指引前进道路。在具体落实方面,学校要努力实现将“课程”与“劳动”相关联,在构建“劳动课程”的基础上实施“课程劳动”的建构,打破实践应用与知识学习之间的空间壁垒,打通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的课程通道。在小学劳动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保障层面,拓宽劳动教育资源,配备专业化劳动教材,培养专业化劳动师资,建立专业化劳动场所等皆能实现对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广度的扩展,为劳动教育发挥育人功效保驾护航。在考核评价方面,完善劳动教育考评机制是为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增添动力的必然要求。此外,需引起重视的是:劳动育人并非学校一方之责,小学阶段劳动教育涉及的各个主体都需要发挥其各自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协同育人,更好地拓展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实施空间,保障劳动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实现学生在真实环境与课堂教学的交互之中培养道德品质,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胡瑾[4](2021)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西宁市N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新时代新高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师阅读教学实践层面,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不当等问题。学生阅读学习层面,存在部分学生阅读缺乏自主性、阅读参与度低和阅读效率低下等问题。阅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达成,和谐、高效、生动、互动的阅读教学生态较难形成。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全面能力,让学生达成会阅读、爱阅读、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教学任务。本研究基于文献分析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选取西宁市N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特点和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的学习状态、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效的现状,从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兴趣培养、自主学习、阅读方法抉择等方面进行问题剖析,在问题剖析的基础上从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说、读、写阅读教学能力;激发学生浓厚阅读兴趣;营造学生良好阅读环境;提升学生深度参与阅读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正确的阅读方法;“读写教室”案例展示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并从研究过程中的实践阅读教学中选取优质课例作为案例展示,以期待更加精准的指导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提升阅读教学实践能力。
乔晓青[5](2020)在《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班级自主管理是指在外界积极引导下,学生能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确立班级的发展目标,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班级的各项事情,以落实班级预期目标的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实现了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增强了教育的主体性,提高了自主管理的能力。为了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浦东新区L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为例,通过问卷及访谈调查,深入了解、掌握当前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情况,以及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自主管理的看法和做法,指出目前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教育策略。研究发现,中高年级小学生在自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具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但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大包大揽,小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我评价较高,但自我控制能力差;班主任与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缺乏领导力,成员之间协作能力差。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者在人才观及育人目标的认知上存在一定偏颇;二是班队管理者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为了促进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发展,本文针对目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下列对策:树立正确的育人、管理理念,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健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引导、督促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朱艳娟[6](2020)在《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张掖市长安镇洪信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阅读已经成为整个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近年来的应试教育,更是将阅读部分放到了尤为重要的位置。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加大对本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而且在新课标中也多次强调学生要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大量阅读来提升自身品味。笔者从实践层面出发,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进而引起社会、教师、学校及家长对此问题的关注,提出可行性的措施,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诸多问题。本研究主要以农村小学——张掖市长安镇洪信小学为例,结合笔者自身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就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农村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人们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导致农村教育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而课外阅读作为农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得不到当地师生及家长的一个重视,导致课外阅读很难在农村这块领域中得到普及。课外阅读作为农村小学生课堂之外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学生阅读时间少、阅读的盲目性、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的随意性等。笔者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自身五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得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所在,进而提出一个有效的、能够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掌握更多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巩固国家教育的成果,更好的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建设阅读型社会而努力。
谢文悦[7](2020)在《农村小学中高年段经典诵读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学热的浪潮不断兴起,学习经典的人越来越多,而经典的学习,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诵读,经典诵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反复朗读,读中悟,悟中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字与词理解课文的过程,又能达到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词汇、优美句子的效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经典,有助于学生走进经典、理解经典,吸收经典所传达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经典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本研究在研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等,调查了农村小学中高年段经典诵读实施的现状:诵读的态度不端正、诵读的目标不明确、诵读的方法不恰当、诵读的时间不合理、诵读的效果不佳、诵读的氛围不好、诵读的评价方式单一,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实施对策:分为四个层面,学校层面包括加大经典诵读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落实经典诵读情况、加强诵读师资培训、组织名师进行示范课的指导、开发小学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教程;教师层面包括提高对经典诵读的认识、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教学方式、分层开展诵读教学、经典诵读教研活动、建立多元化的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层面包括端正态度,提高兴趣、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家长层面包括改变态度,重视经典、亲子诵读,共同学习、家校合作,促进经典渗透。论文将理论思考与课内教学、诵读活动相结合,总结出了一些适合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经典教学的相关对策。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这样的一个研究过程,希望经典中的精髓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小学广大师生的心灵深处,也盼望能为农村小学的广大教师提供经典教学方面的对策和借鉴,进而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
张东婷[8](2020)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研究 ——以C县三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必备的条件之一,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学生仍然被不同程度的不良学习习惯困扰。笔者通过实习发现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频发,学习习惯的矫正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小学不良基本学中年级学生是习惯调整和巩固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要抓住学习习惯矫正的关键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研究聚焦于小学中年级群体,将研究范围缩小至“基本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中年级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的相关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前、课上、课后和其它学习习惯维度存在不良基本学习习惯问题,共十八种具体类型,呈现“在校表现率低,非在校表现率高”、“意志参与表现率高,意志不参与的表现率低”、“口头约定表现率高、共识层面的表现率低”和“男生表现率高于女生”的共性特征;结合教师访谈深入挖掘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的成因,涉及“自身认识不足”、“家长教育观念滞后”、“学校培养意识淡薄”和“性别观念差异”四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提出“启迪自我意识入手,多方配合为主”、“重视个别矫正指导,团体影响为辅”和“旨在长期坚持不懈,多种方法兼顾”三个方面的小学中年级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的矫正策略。本研究力图丰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正的理论基础,为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亟待解决小学中年级不良基本学习习惯问题的学校、一线教育工作者、家长朋友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正参考。
林子瑞[9](2020)在《信阳市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学生学习兴趣、身心发展规律对于音乐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教师不再是单单的“传教者”,更要担任“指引者”的角色。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影响是持久的,它关乎着每位学生的成长,也关乎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音乐学习心理是对学习者音乐学习过程中心理特征及心理变化的研究,主要包含了教育心理学和音乐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撰写主题上,笔者始终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理念来进行写作,主要围绕着“音乐学习心理”的课题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对象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论文研究方法上,笔者采用了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参考了音乐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音乐心理学的相关着作及文献,并结合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阶段学生心理现状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论文研究目的上,希望通过自身的调查和研究,为小学阶段的优质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也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音乐教师多关注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发展,尊重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发展差异,以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视角来设计音乐教学,将学生学习心理与教师教学对策相结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维持学生音乐学习动机,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践行好新课程标准,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笔者对音乐学习心理的概念、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二部分:笔者主要针对音乐学习动机以及音乐心理能力两方面,对信阳市小学阶段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论文的撰写提供现实依据。第三部分:笔者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心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音乐学习心理的影响因素给予揭示。第四部分:笔者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及调查结果,在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阶段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一定的教学对策。
杨田静[10](2019)在《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文中指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要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塑造与升华。教师作为音乐教育的主导性要素,要发挥其情绪力量以实现音乐教育的“情感”目标。而小学阶段,是学校音乐教育最为重要的基础性阶段,基于此,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探究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构成与现状,进而促进小学音乐“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以情绪劳动为视角,首次将情绪劳动引入到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中。本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范式,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本质的分析,厘清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究了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影响要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践提供了可行性的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和教师情绪劳动相关文献和理论,梳理教师情绪劳动的内涵框架及影响因素;第二部分是质性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对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外显性情绪表达现状和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第三部分是量化研究:结合质性研究结果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及相关变量进行调查,分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是综合分析及策略研究:通过对质性、量化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探讨,找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为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结合对质性研究近19万字的文本分析和对904份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基于文献梳理与理论分析,厘清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概念,形成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预研究确定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的维度。结论二: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水平显着高于我国中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常模,正、负性情绪体验同时存在,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水平和个人成就感较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在情绪劳动过程中主要采用深层扮演的策略且情绪劳动知觉水平较好。小学音乐教师在外显性情绪表达中的言语表达、表情表达和体态表达方面呈现出了显着“情绪先行”的学科特征。结论三: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讨论,得出了小学音乐情绪劳动受到了来自教师自身、情绪表达规则和学校层面的交互影响。教师对音乐教学中情绪要素的理解、教师的职业自我认同和情绪状态都会对其情绪劳动产生影响。来自不同维度的情绪表达规则制约并影响着教师情绪劳动的认知和实践。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资源支持、文化环境、评价机制等都从外部对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造成了影响。结论四:提炼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为其情绪劳动提供可行性建议。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与个体发展,对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可通过提升教师情绪涵养、明确情绪表达规则、改善情绪劳动环境共同助力小学音乐教师的情绪劳动。
二、温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现状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1.问卷内容 |
(1)基本情况 |
(2)人际关系情况 |
(3)安全感量表 |
2.施测过程 |
3.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一)调查一般情况 |
(二)中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安全感总体现状 |
(三)不同人口学统计特征学生安全感得分比较 |
(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三、讨论 |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现状分析 |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三)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在城乡来源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在成绩水平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五)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在犯错时教师处理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
(六)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在同伴关系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七)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在家庭整体氛围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3)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立德树人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 |
2.劳动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 |
3.小学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 |
(二)概念界定 |
1.立德树人 |
2.小学劳动教育 |
(三)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支撑 |
(一)聚焦身体:增强立德树人理念落实的实践性 |
(二)整合身心:加强立德树人理念落实的实效性 |
(三)融合“四育”:提升立德树人理念落实的全面性 |
二、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1.问卷的设计 |
2.访谈的设计 |
3.调查对象的选择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师生对小学劳动教育认识情况 |
2.师生对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认识状况 |
3.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情况 |
4.小学生参与家庭劳动情况 |
5.小学劳动教育语境下的家校沟通情况 |
6.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小学劳动教育情况 |
三、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中存在的问题 |
(一)社会观念中对劳动教育的偏见 |
1.传统观念中对劳动教育的成见 |
2.现代观念中对劳动教育的压制 |
(二)家庭教育中对劳动教育的忽视 |
1.家庭劳动教育态度消极 |
2.家庭中劳动机会的缺失 |
(三)小学阶段学校对劳动教育内涵及其价值的认识不深入 |
1.小学阶段学校对小学劳动教育内涵认识不到位 |
2.小学阶段学校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不清晰 |
(四)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资源利用不充分 |
1.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活动资源单调 |
2.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空间资源受限 |
3.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人力资源缺乏 |
(五)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考评机制不健全 |
1.小学劳动教育的考查方式浅显 |
2.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评价体系欠缺 |
四、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改进建议 |
(一)立德树人渗透劳动教育目标,引领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方向 |
1.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劳动育人施行 |
2.把握育人目标,坚持劳动育人导向 |
(二)“课程”、“劳动”互涉,打通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课程路径 |
1.落实劳动课程,充分利用国家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主渠道 |
2.建构“课程劳动”,整合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课程路径 |
(三)拓宽劳育资源,扩展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广度 |
1.甄选、利用现有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资源 |
2.开拓、丰盈其他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资源 |
(四)完善考评机制,增添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动力 |
1.小学劳动教育考核着意拓宽范围 |
2.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关切劳动过程 |
(五)加强协同育人,净化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环境 |
1.固本强基:加强“以劳育人”的宣传力度 |
2.贯通时空:加强社会、家庭与学校的有机衔接 |
3.文化熏染:实现劳动育人注入校园文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调查(教师卷) |
附录二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调查(学生卷) |
附录三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家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4)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西宁市N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上意义重大 |
(三)新高考政策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要求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小学高年级 |
(二)阅读教学 |
四、理论基础 |
(一)认知教学理论 |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三)阅读图式理论 |
五、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研究评述 |
第一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问卷法 |
四、研究过程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现状分析 |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化 |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
(三)学生对阅读选择缺乏自主性 |
(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培养意识 |
(五)学生不重视阅读的情感表达 |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教师对阅读教学缺乏探究意识 |
(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
(三)缺少拓展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
(四)语文教学内容较为繁杂 |
(五)学生缺乏自我监督管理意识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
一、提倡语文阅读“说、读、写”模式 |
(一)“说”提升师生沟通效率 |
(二)“读”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
(三)“写”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
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参与度 |
(一)树立民主型教学引导方式 |
(二)倡导差异性阅读教学理念 |
(三)践行分组模式合作探究 |
三、加强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培养 |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
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
(一)掌握默读学习法 |
(二)培养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
(三)培养带着目的阅读的习惯 |
六、“读写教室”提升教师阅读教学专业能力 |
(一)读写教室环境建设方面的策略 |
(二)读写教室课程目标分级与细化方面的策略 |
(三)读写教室阅读策略 |
(四)读写教室中的读写结合 |
(五)读写教室中的项目型学习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精彩课例赏析 |
一、《夏洛的网》整本书教学案例 |
二、《夏洛的网》导读课 |
三、《夏洛的网》推进课 |
四、《夏洛的网》交流课 |
五、《时代广场的蟋蟀》整本书教学案例 |
六、《时代广场的蟋蟀》导读课 |
七、《时代广场的蟋蟀》推进课 |
八、《时代广场的蟋蟀》交流课 |
九、阅读实践评价 |
附录二:教学内容课堂观察表 |
附录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致谢 |
(5)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2.1 调查法 |
1.2.2 访谈法 |
1.3 研究内容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4.3 文献评述 |
2 班级自主管理的内涵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中高年级小学生 |
2.1.2 自主管理 |
2.1.3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 |
2.2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 |
2.2.1 主体性教育理论 |
2.2.2 自组织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3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对象简介 |
3.2 研究工具 |
3.2.1 问卷设计 |
3.2.2 访谈调查 |
3.3 浦东新区L小学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 |
3.3.1 自主管理认识 |
3.3.2 自主管理行为 |
3.3.3 自主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
4 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1 小学生具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但缺乏自主管理的意识 |
4.1.2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大包大揽,学生缺乏参与管理的机会 |
4.1.3 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自我评价较高,但自我控制能力差 |
4.1.4 班主任与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缺乏领导力,成员之间协作能力差 |
4.2 自主管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
4.2.1 教育者在人才观及育人目标认知上存在一定偏颇 |
4.2.2 班队管理者缺乏现代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 |
5 促进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建议 |
5.1 树立正确的育人、管理理念,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 |
5.1.1 树立正确的育人、管理理念 |
5.1.2 树立个性化育人思想 |
5.1.3 全面改进学校的管理方式 |
5.2 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 |
5.2.1 确立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
5.2.2 积极创造班级自主管理的机会 |
5.3 健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
5.3.1 健全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
5.3.2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 |
5.3.3 加强学生之间协作 |
5.4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引导督促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
5.4.1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
5.4.2 引导、督促学生自觉地开展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小学中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问卷调查(学生版) |
附录B:班主任访谈提纲 |
致谢 |
附件 |
(6)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张掖市长安镇洪信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阅读 |
2. 课外阅读 |
3. 阅读习惯 |
4. 阅读策略 |
(三) 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
1. 研究的背景 |
2. 研究的意义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五) 研究方法 |
1. 问卷调查法 |
2. 访谈法 |
3. 文献研究法 |
二、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调查现状 |
(一) 调查对象的选择 |
1. 学校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 |
2. 洪信小学师生构成的单一性 |
3. 受农村学生数量的限制 |
(二) 调查问卷设计 |
(三) 调查实施情况 |
(四) 调查结果分析 |
1. 课外阅读数量 |
2.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
3. 学校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
4. 课外阅读方式 |
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不强 |
2. 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忽视 |
3. 学校及教师不够重视 |
4. 农村教育本身的滞后性 |
5. 阅读方法比较单一 |
(二) 原因分析 |
1. 社会因素 |
2. 学校因素 |
3. 教师因素 |
4. 家庭因素 |
5. 学生自身因素 |
四、培养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习惯的对策 |
(一) 改进农村小学课堂内的阅读教学 |
1. 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方法 |
2. 鼓励学生阅读过程中融入想象,丰富阅读内容 |
3. 改善老师的阅读教学计划 |
4. 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点评 |
5. 开展积极有效的阅读评价 |
(二) 学校要加强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
1.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推荐相关课外读物 |
2. 根据课堂内容创办阅读手抄报 |
3. 学校应发掘和开发文字类课程资源 |
4. 学校老师应做好课内外的及时衔接 |
(三)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志 |
1. 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
2. 培养良好的阅读自信及意志 |
3. 善于表达,积极分享个人阅读内容 |
(四) 开展有特色的阅读活动 |
1. 提供展示小舞台 |
2. 成立读书会,建设学习型社会 |
(五) 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
1. 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
2. 学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优势 |
3. 学校要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建立班级阅读考评制度 |
4. 与孩子一起学习,创设家庭阅读环境 |
5. 家长定期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导 |
(六) 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阅读发展 |
1. 加大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劣势转为优势 |
2. 利用信息技术,全面优化阅读方式 |
3. 开发网络媒体的资源,增加阅读量 |
(七) 健全市场监督体系,优化出版质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农村小学中高年段经典诵读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二、小学经典教育不乐观的现状 |
三、教师经典教学丰富经验的缺少 |
四、亲子之间经典诵读的缺失 |
五、经典诵读是明港镇新集小学独具特色的少年宫活动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经典诵读存在问题的研究 |
二、经典诵读内容的研究 |
三、经典诵读价值的研究 |
四、经典诵读策略的研究 |
五、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研究 |
六、经典诵读评价方式的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小学语文中高年段经典诵读的内容来源 |
第二章 经典诵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经典诵读的相关概念 |
一、“经典”概念 |
二、“诵读”概念 |
三、“经典诵读”概念 |
第二节 经典诵读的目标 |
一、小学三四年级经典诵读目标 |
二、小学五六年级经典诵读目标 |
第三节 诵读内容的选择原则 |
第四节 经典诵读的价值 |
一、有助于知识的积累、结构体系形成 |
二、有助于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 |
三、有助于磨砺道德意志、促进道德行为 |
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
第五节 经典诵读的技巧 |
第六节 经典诵读的理论依据 |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第三章 农村小学中高年级经典诵读的现状——以明港镇新集小学为例 |
第一节 明港镇新集小学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农村小学中高年段学生的特点 |
一、学生年龄 |
二、学习氛围 |
三、学习习惯 |
第三节 农村小学中高年段经典诵读的现状 |
一、调查问卷 |
二、访谈研究 |
第四节 农村小学中高年段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 |
一、诵读的态度不端正 |
二、诵读的目标不明确 |
三、诵读的方法不恰当 |
四、诵读的时间不合理 |
五、诵读的效果不佳 |
六、诵读的氛围不好 |
七、诵读的评价方式单一 |
第四章 农村小学中高年段经典诵读实施对策 |
第一节 学校宏观统筹 |
一、加大经典诵读的宣传力度 |
二、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 |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
四、落实经典诵读情况 |
五、加强诵读师资培训 |
六、组织名师进行示范课的指导 |
七、开发小学乡村少年宫《经典诵读》教程 |
第二节 教师微观引导 |
一、提高对经典诵读的认识 |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教学方式 |
三、分层开展诵读教学 |
四、经典诵读教研活动 |
五、建立多元化的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 |
第三节 学生积极参与 |
一、端正态度,提高兴趣 |
二、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
第四节 家庭教育配合 |
一、改变态度,重视经典 |
二、亲子诵读,共同学习 |
三、家校合作,促进经典渗透 |
第五章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经典诵读的活动方案设计 |
第一节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孟子》)诵读活动方案 |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 |
二、诵读内容依据 |
三、诵读原则 |
四、活动时间 |
五、活动地点 |
六、活动形式 |
七、措施与注意事项 |
八、活动流程 |
第二节 《学而》(《论语》)诵读活动方案 |
一、活动背景和目的 |
二、诵读内容依据 |
三、诵读原则 |
四、活动时间 |
五、活动地点 |
六、活动形式 |
七、措施与注意事项 |
八、活动流程 |
第六章 结语 |
第七章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附录 |
第九章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十章 致谢 |
(8)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研究 ——以C县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问题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问题的界定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小学中年级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调查 |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2.1.1 问卷的设计 |
2.1.2 问卷的实施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1 小学中年级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现状 |
2.2.2 小学中年级学生常见不良基本学习习惯汇总 |
2.2.3 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的共性特征 |
3.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的成因 |
3.1 自身习惯认识不足导致“意识参与表现率高” |
3.1.1 认识度不高,不能分辨优劣习惯 |
3.1.2 自制力较差,不能控制自身行为 |
3.1.3 意志力薄弱,不能长期坚持不懈 |
3.2 家庭教育理念滞后造成“非在校表现率高” |
3.2.1 家长教育态度存在偏差 |
3.2.2 家庭学校之间沟通不良 |
3.2.3 家庭氛围影响习惯养成 |
3.3 学校培养意识淡薄致使“口头约定表现率高” |
3.3.1 学校忽视学习习惯培养 |
3.3.2 师生同伴关系影响习惯形成 |
3.4 性别观念差异引起“男生比女生表现率高” |
3.4.1 先天生理造就 |
3.4.2 传统观念使然 |
4.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矫正的策略 |
4.1 重在启迪自我意识,多方配合为主 |
4.1.1 启迪自我意识,提高自控能力 |
4.1.2 理清分内分外,提高责任意识 |
4.1.3 家庭、学校、社会携手共进 |
4.2 重视个别矫正指导,团体影响为辅 |
4.2.1 个别指导,对个体不良习惯量体裁衣 |
4.2.2 团体影响,对全体不良习惯设立规范 |
4.3 旨在长期坚持不懈,多种方法兼顾 |
4.3.1 长期坚持不懈,保证习惯趋于自动化 |
4.3.2 多种方法兼顾,确保矫正环节流畅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矫正案例 |
附录2 小学中年级基本学习习惯调查问卷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信阳市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关于音乐学习心理 |
二、研究背景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理论意义 |
(三)实践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讨论访谈法 |
第二章 小学阶段音乐学习心理现状调查 |
一、新课程标准中的音乐学习心理表述 |
二、调查背景 |
三、调查内容 |
(一)小学生音乐学习动机 |
(二)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 |
四、调查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调查法 |
五、调查结果分析 |
(一)低中年级调查结果分析 |
(二)高年级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
一、环境因素 |
(一)家庭环境因素 |
(二)学校环境因素 |
(三)社会环境因素 |
二、个体因素 |
(一)遗传因素 |
(二)认知因素 |
(三)性别因素 |
(四)人格因素 |
第四章 基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对策研究 |
一、个人素质的提升 |
(一)认知能力的提升 |
(二)音乐表现力的塑造 |
(三)音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 |
(一)音乐歌唱课教学策略 |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
三、课程组织与教学形式的设定 |
(一)基于先行组织者的设定 |
(二)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设定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教师问卷 |
附录 B:学生问卷 |
附录 C:学生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10)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时代背景——国家对教师情绪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 |
(二)学理背景——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较为匮乏 |
(三)现实背景——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大量的情绪需求 |
二、研究问题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一)本研究对混合研究方法的界定 |
(二)本研究的混合研究设计方案 |
四、研究创新与价值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价值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一、小学音乐教学本体的相关研究 |
二、小学音乐教学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 |
一、情绪劳动的概念及结构 |
二、情绪劳动的测量 |
三、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教学中的教师情绪劳动研究 |
一、我国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
二、国外教师情绪劳动研究述评 |
小结 |
一、研究方法:缺少质性、量化相结合的综合研究 |
二、研究对象:缺少对不同学科教师情绪劳动特点的研究 |
三、研究变量:缺少从不同侧面对教师情绪劳动的整体研究 |
四、策略研究:缺少策略及及情绪表达规则的探讨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三节 研究准备 |
一、抽样方法 |
二、样本选取 |
三、预研究过程 |
第三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的论域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研究的论域 |
一、研究对象及场域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哲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学科属性寻根 |
二、心理学基础:教师情绪劳动的心理学定位解析 |
三、社会学基础:教师情绪形成的社会学探究 |
第四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研究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中情绪表达的课堂观察 |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过程 |
二、课堂观察的信效度检验 |
三、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人际交往中情绪表达的访谈 |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
二、访谈的信效度说明 |
三、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一、小学音乐教师关于情绪劳动的理解 |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外显性情绪表达特征 |
三、对音乐教学要素的理解差异带来的表达方式差异 |
四、情绪表达方式差异带来的课堂情绪氛围及教学效果差异 |
五、音乐教学工作中高强度的情绪需求带来的情绪消耗 |
第五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研究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内隐性情绪调节现状的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 |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访谈 |
一、访谈的实施过程 |
二、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三节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内隐性情绪调节的特征突出 |
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个性差异显着 |
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 |
四、尚未明确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
五、受到不同困境影响的情绪劳动实践 |
第六章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
第一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因素 |
一、教师的自身因素 |
二、情绪表达规则的条件因素 |
三、学校层面的资源因素 |
第二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价值 |
一、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契合 |
二、与人本主义学习观的契合 |
三、与音乐教育时代育人使命的契合 |
第三节 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的建议 |
一、发挥内力——提升小学音乐教师情绪涵养 |
二、提供依据——明确小学音乐教师情绪表达规则 |
三、借助外力——改善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环境 |
研究结论及展望 |
一、研究之结论 |
二、研究之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课堂观察记录表(样表) |
附录二: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一阶段) |
附录三: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访谈提纲(第二阶段) |
附录四: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调查问卷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四、温州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安全感现状调查及分析[J]. 苑璞,郭晓秋.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12)
- [2]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烟台市为例[D]. 姜炜嘉. 鲁东大学, 2021
- [3]小学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王若晨.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西宁市N小学为例[D]. 胡瑾.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5]中高年级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D]. 乔晓青.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3)
- [6]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张掖市长安镇洪信小学为例[D]. 朱艳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农村小学中高年段经典诵读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谢文悦.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小学中年级学生不良基本学习习惯研究 ——以C县三所小学为例[D]. 张东婷.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9]信阳市小学生音乐学习心理调查及对策研究[D]. 林子瑞.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10]小学音乐教师情绪劳动研究[D]. 杨田静.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