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膨胀型类磷酸酯蜜胺盐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胡海波,刘亚雄,李一龙,胡雪仪,周宏明[1](2016)在《新型木质素基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LLDPE/EVA中的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酶解木质素是未经高温、高压等严酷工艺过程的新型木质素产品,它较好的保留了木质素化学活性。本文采用曼尼希反应原理制备焦磷酸蜜胺盐改性酶解木质素,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该膨胀型阻燃剂的最佳反应条件。根据平均产率表明,产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酶解木质素20 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2+2)h,碱浓度2%。将制得的产物和微胶囊化红磷以及无机协效剂复配后添加到LLDPE/EVA中,测试产物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阻燃剂含量达45%时,阻燃等级可达V-0级。与LLDPE/EVA白样对比,阻燃试样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流动性明显下降。与未添加无机协效剂阻燃试样相比,添加了无机协效剂的试样加工流动性进一步降低,但燃烧后炭层更为均匀致密。
池华春[2](2015)在《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的改性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通过对三聚氰胺氰脲酸盐阻燃剂在颗粒有机包覆改性、颗粒表面无机改性和分子结构改性等研究方向和进展的综述,和解决三聚氰胺磷酸盐类阻燃剂在阻燃材料中各组分分配不均,吸潮等缺点的研究进展综述。总结提出了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提高阻燃材料的阻燃效果和力学性能,提高提高阻燃性和分散性以及通过与其它协效阻燃成分进行复配等方面,满足目前市场不同材料对阻燃剂的性能要求。
王鹏[3](2014)在《阻燃抗熔滴PET的制备与结构性能测试》文中指出本研究分别采用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三聚氰胺磷酸盐(MP),与2-羧乙基苯基次磷酸(CEPPA)复配组成膨胀型阻燃体系,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阻燃抗熔滴性能的改性聚酯。采用乌氏粘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极限氧指数测试仪(LOI)、锥形量热测试仪(CONE)、垂直燃烧测试仪等研究其结构以及热性能、成炭情况、燃烧性能等。在较优化的MCA改性聚酯(PETA1)和MP改性聚酯(PETP1)中添加季戊四醇和抗氧剂1010进一步提高其抗熔滴性能。DSC、TGA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大,改性PET的Tg、Tm下降,Tc上升。并且在PET分解过程中,聚合物的初期稳定性略有下降,最终残炭量有所增加。LOI、CONE、垂直燃烧结果表明:在膨胀型阻燃体系最佳组分配比的情况下,LOI值由纯PET的23%提高到29%,抗熔滴效果有较大改善,部分样品有自熄现象,且垂直燃烧测试可达到V-0级;在CONE的测试中,该改性PET热释放速率峰值明显降低,较纯PET最高可降低41.3%,较单独添加CEPPA改性时最高可降低40.2%,且总释放热较纯PET和单独添加CEPPA的PET有很大降低,有效提高了 PET的阻燃抗熔滴性能。添加季戊四醇或抗氧剂1010后的改性PET初期热稳定性有所提高,且残炭量最大由9.88%提高到13.55%,LOI值由29%提高到30%,垂直燃烧均可达到V-0级,熔滴情况进一步改善,CONE测试中,达热释放速率峰值的时间(tpk-HRR)和到达质量损失速率峰值的时间(tpk-MLR)均有所延后,燃烧初期的阻燃性能有所提高。对样品的炭层形貌研究表明:经过膨胀型阻燃体系的改性PET可以在热降解过程中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致密多孔膨胀炭层,起到保护基体和抑制可燃气体溢出的效果。
沈光善[4](2013)在《新型有机膨胀型阻燃剂BTOCPMOM的合成》文中提出以季戊四醇(PER)、三氯氧磷、蜜胺(MA)和七钼酸铵(AHM)为原料,通过季戊四醇磷酸酯和八钼酸蜜胺进行复配,合成了新型无卤双羟基磷酸酯八钼酸蜜胺盐(BTOCPMOM),并以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所得产品进行了表征。结合热重分析和产品阻燃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该阻燃剂在热重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成碳性。将合成产品应用于聚丙烯阻燃中,当BTOCPMOM/PP=30∶70(W/W)时,氧指数达到35.2%。
郭丹丹[5](2013)在《有机膨胀型氮磷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阻燃领域的研究热点越来越集中在环境友好型的膨胀型氮磷阻燃剂的探索研究和发展。用该阻燃剂处理的聚丙烯或包装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还可有效抑制释放有毒烟尘和气体。近几年,集炭源,酸源和气源为一体的膨胀型阻燃剂(IFR)的发展最迅速,研究也最深入,但是这类阻燃剂大多都为液态,在使用中和运输中极不方便,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很少有人能突破性的开发出比较少见的有良好性能的新型阻燃剂,就算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效阻燃剂协同阻燃也只是在近几年才有研究。磷酸蜜胺盐类的大分子化合物既有酸源又有气源,其中含阻燃元素氮的三聚氰胺即气源,含阻燃元素磷的磷酸即酸源,在阻燃聚合物时,它可以同时运用两大阻燃机理以实现快速阻燃目的,是一类高效的阻燃剂。本文以IFR/聚丙烯(PP)和IFR/包装纸为研究对象,分别合成了三种三聚氰胺磷酸盐类阻燃剂,并研究了这三种阻燃剂与无机阻燃剂(APP)协同作用下的阻燃性能,最后探索了不同配比下的阻燃聚丙烯(PP)和阻燃包装纸的力学性能影响。具体工作为:(1)采用简单工艺分别以季戊四醇,甘露醇,双酚A为碳源,以磷酸,三氯氧磷为酸源,以三聚氰胺为气源合成三种有机膨胀型磷酸酯蜜胺盐阻燃剂。分别采用正交试验对合成反应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进行了探索研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并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2)以聚丙烯为基材,分别将合成的三种阻燃剂(IFR-1、IFR-2、IFR-3)与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PER)复配使用,研究在不同配比下各种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级数,确定其最佳复配比,然后对比研究聚丙烯和三种聚丙烯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最后对其燃烧后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当复配阻燃剂IFR-1+APP+PER、IFR-2+APP+PER、IFR-3+APP+PER分别为15%+5%+2%、14%+5%+3%、12%+3%+3%时,它们的氧指数分别为31.5、31.9、33.1,阻燃效果佳。(3)以包装纸为基材,分别将合成的三种阻燃剂(IFR-1、IFR-2、IFR-3)与聚磷酸铵(APP)复配使用,研究在不同配比下各种阻燃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和垂直燃烧级数,确定其最佳复配比,然后对比研究包装纸和三种阻燃包装纸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纸张的韧性。
周涛,沈光善,李思敏,姚玉婷,何阳[6](2013)在《新型有机膨胀型阻燃剂BTOCPMOM的合成》文中研究说明以季戊四醇、三氯氧磷、蜜胺和七钼酸铵为原料,通过季戊四醇磷酸酯和八钼酸蜜胺进行复配,合成了新型无卤双羟基磷酸酯八钼酸蜜胺盐(BTOCPMOM)。并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其最佳合成工艺:反应温度为100℃、回流时间为6 h。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的收率达到88.3%。同时,以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所得产品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和产品阻燃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在热重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成碳性;在聚丙烯(PP)中添加所得BTOCPMOM,当w(BTOCPMOM):w(PP)=30:70时,聚合物的氧指数达35.2%,阻燃性能可达UL-94V-0级。
殷宪国[7](2012)在《新型磷系阻燃剂制备技术进展》文中认为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新型磷系阻燃剂制备技术进展,特别介绍了笼状磷酸酯、多螺环化合物、DOPO及其衍生物、磷—氮化合物类、磷—硅化合物类等阻燃剂制备技术现状,并对磷系阻燃剂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赵泽星[8](2012)在《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阻燃剂行业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阻燃剂正朝着低毒性、低发烟量、高耐热性的方向发展,膨胀型阻燃剂因其低烟、低毒的特点被认为是实现阻燃剂无卤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元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是一种高效的单组分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本研究中用季戊四醇、山梨醇、磷酸、多聚磷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和山梨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研究了它们的最佳合成条件。采用双指示剂滴定法分析了多元醇磷酸酯和多元醇多聚磷酸酯的组成,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产品的TG-DSC分析结果表明: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和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合成得到的阻燃剂应用于聚乙烯的阻燃,燃烧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和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对聚乙烯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添加30wt%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可使阻燃PE达到FV-0等级,添加30wt%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可使阻燃PE达到FV-2等级;将合成的阻燃剂和APP复配可以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效果。
胡娜,薛连海[9](2011)在《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讨论了对以淀粉、磷酸、蜜胺为原料合成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方法和产品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热重分析法、加热膨胀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产品的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淀粉磷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4小时,磷酸为淀粉用量的75%;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2小时,磷酸与蜜胺的摩尔比为1∶1.1。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收率为51.3%。产物在398.5℃开始明显分解,温度升高到567.5℃时,失重为73.8%,膨胀率为119.4cm3/g。结果表明,目的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膨胀性。
刘俊峰[10](2011)在《膨胀型阻燃剂季戊四醇磷酸酯蜜胺盐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环保高效膨胀型阻燃剂(IFR)阻燃机理。本文对近年来季戊四醇磷酸酯蜜胺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二、膨胀型类磷酸酯蜜胺盐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膨胀型类磷酸酯蜜胺盐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木质素基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LLDPE/EVA中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
1.1 焦磷酸蜜胺盐改性酶解木质素(EHL-PM)的合成 |
1.2 焦磷酸蜜胺盐改性酶解木质素在LLDPE/EVA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1.2.1 试样的制备 |
1.2.2 试样性能测试 |
1.2.2. 1 熔融指数测定 |
1.2.2. 2 垂直燃烧性能测定 |
1.2.2. 3 力学性能测试 |
1.2.2. 4 扫描电镜(SEM)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焦磷酸蜜胺盐改性酶解木质素的合成条件 |
2.2 焦磷酸蜜胺盐改性酶解木质素在LLDPE/EVA中的性能研究 |
2.2.1 垂直燃烧测试 |
2.2.2 熔融指数的测定 |
2.2.3 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 |
2.2.4 燃烧形貌 |
3 结论 |
(2)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的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MCA的改性研究进展 |
1.1MCA颗粒有机包覆改性处理 |
1.2MCA颗粒表面无机改性 |
1.3控制MCA大分子的构型 |
2三聚氰胺磷酸盐类阻燃剂改性研究进展 |
3开发建议 |
(3)阻燃抗熔滴PET的制备与结构性能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聚酯燃烧熔融滴落概述 |
1.1.1 聚酯的燃烧机理 |
1.1.2 聚酯的熔融滴落 |
1.1.3 聚酯阻燃抗熔滴发展 |
1.2 PET的阻燃抗熔滴机理 |
1.2.1 PET的阻燃机理 |
1.2.2 PET的抗熔滴机理 |
1.3 阻燃剂的分类 |
1.3.1 卤系阻燃剂 |
1.3.2 磷系阻燃剂 |
1.3.3 氮系阻燃剂 |
1.3.4 无机阻燃剂 |
1.3.5 膨胀型阻燃剂 |
1.4 膨胀型阻燃剂概述 |
1.4.1 膨胀型阻燃剂的组成 |
1.4.2 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1.4.3 膨胀型阻燃剂的分类 |
1.4.3.1 化学膨胀型阻燃剂 |
1.4.3.2 物理膨胀型阻燃剂 |
1.4.4 应用于聚酯抗熔滴改性的IFR |
1.4.5 膨胀型阻燃剂的改性提效技术 |
1.4.5.1 表面改性 |
1.4.5.2 微胶囊(MC)化 |
1.4.5.3 纳米化 |
1.4.5.4 协同阻燃技术 |
1.5 聚酯的阻燃抗融滴改性方法 |
1.5.1 共聚法 |
1.5.2 共混法 |
1.5.3 复合纺丝法 |
1.5.4 纤维的接枝共聚 |
1.5.5 织物的后整理 |
1.6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 实验装置及仪器 |
2.2.1 实验装置 |
2.2.1.1 酯化反应装置 |
2.2.1.2 缩聚反应装置 |
2.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内容 |
2.3.1 PTA与EG的酯化反应 |
2.3.2 酯化预聚物的缩聚反应 |
2.4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2.4.1 特性粘数[η]测试 |
2.4.2 热性能测试 |
2.4.3 阻燃性能测试 |
2.4.4 扫描电镜(SEM)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3.1 膨胀型阻燃剂改性PET研究 |
3.1.1 改性PET的特性粘数 |
3.1.2 热性能测试 |
3.1.2.1 差式扫描量热仪(DSC) |
3.1.2.2 热重分析仪(TG) |
3.1.3 阻燃性能测试 |
3.1.3.1 极限氧指数测试 |
3.1.3.2 锥形量热仪(CONE) |
3.1.4 扫描电镜(SEM) |
小结 |
3.2 阻燃方案优化及改进 |
3.2.1 实验方案的优化 |
3.2.2 测试结果与表征 |
3.2.2.1 配方及特性粘数 |
3.2.2.2 热失重残炭量测试 |
3.2.2.3 阻燃性能测试 |
3.2.2.4 加入抗氧剂1010后PET切片颜色对比 |
3.2.2.5 扫描电镜(SEM)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新型有机膨胀型阻燃剂BTOCPMOM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原料与仪器设备 |
1.2 BTOCPMOM的制备 |
(1)MOM及PEPA的制备 |
(2)中间产物BTOCCP的合成 |
(3)BTOCPMOM的制备 |
1.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1.3.1 结构表征 |
1.3.2 阻燃性能测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产品分析和表征 |
2.1.1 阻燃剂的红外光谱特征 |
2.2.2元素分析 |
2.2热重分析(TGA) |
3 结论 |
(5)有机膨胀型氮磷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阻燃的意义 |
1.2 阻燃技术发展概况 |
1.3 阻燃剂概述 |
1.3.1 阻燃剂分类 |
1.3.2 阻燃剂的阻燃理论 |
1.4 膨胀型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2 膨胀型含氮磷蜜胺盐类阻燃剂的合成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膨胀型阻燃剂季戊四醇双磷酸蜜胺盐(IFR-1)的合成及表征 |
2.2.1 引言 |
2.2.2 实验部分 |
2.2.3 结果与讨论 |
2.2.4 小结 |
2.3 膨胀型阻燃剂甘露醇双磷酸蜜胺盐(IFR-2)的合成及表征 |
2.3.1 引言 |
2.3.2 实验部分 |
2.3.3 结果与讨论 |
2.3.4 小结 |
2.4 膨胀型阻燃剂双酚 A 双磷酰蜜胺盐(IFR-3)的合成及表征 |
2.4.1 引言 |
2.4.2 实验部分 |
2.4.3 结果与讨论 |
2.4.4 小结 |
3 氮磷蜜胺盐类阻燃剂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原料与设备 |
3.2.2 协效阻燃聚丙烯合成工艺 |
3.2.3 阻燃聚丙烯样品的制备 |
3.2.4 阻燃性能测试 |
3.2.5 阻燃聚丙烯热性能测试 |
3.2.6 阻燃聚丙烯扫描电镜(SEM)测试 |
3.2.7 阻燃聚丙烯力学性能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协效阻燃聚丙烯的阻燃性能分析 |
3.3.2 协效阻燃聚丙烯的热分析 |
3.3.3 协效阻燃聚丙烯的成炭形貌分析 |
3.3.4 协效阻燃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分析 |
3.4 小结 |
4 氮磷蜜胺盐类阻燃剂在包装纸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1.1 纸质材料的阻燃机理 |
4.1.2 纸质材料阻燃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原料与设备 |
4.2.2 阻燃纸张的性能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阻燃性能分析 |
4.3.2 阻燃纸张的炭化形貌分析 |
4.3.3 阻燃纸张的力学性能分析 |
4.4 小结 |
5 本文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成果目录 |
(6)新型有机膨胀型阻燃剂BTOCPMOM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原料与仪器设备 |
2.2 BTOCPMOM的制备 |
2.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
2.3.1 结构表征 |
2.3.2 性能测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BTOCPMOM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
3.1.1 反应温度对产品合成的影响 |
3.1.2 回流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
3.1.3 投料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 |
3.2 产品分析和表征 |
3.2.1 阻燃剂的红外光谱特征 |
3.2.2 元素分析 |
3.3 热重分析 |
3.4阻燃性能测试 |
4 结论 |
(7)新型磷系阻燃剂制备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磷酸酯、膦酸酯类阻燃剂技术进展 |
1.1 无卤磷酸酯类阻燃剂制备技术与应用 |
1.2 笼状磷酸酯阻燃剂制备技术 |
1.3 DOPO聚合物含磷阻燃剂制备技术 |
1.4 多螺环含磷阻燃剂制备技术 |
2 磷氮协同膨胀型阻燃剂技术进展 |
3 含磷有机硅类阻燃剂技术进展 |
4 多季戊四醇类磷酸酯蜜胺盐膨胀型阻燃剂技术进展 |
5 新型Ⅱ型聚磷酸铵阻燃剂制备技术进展 |
6 展望 |
(8)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阻燃剂简介 |
1.2 阻燃剂市场 |
1.3 阻燃剂工业面临的挑战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阻燃剂及其阻燃技术 |
2.2 阻燃剂的分类 |
2.3 阻燃剂的阻燃作用 |
2.4 膨胀型阻燃剂 |
2.5 单组分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
2.6 阻燃剂的表面改性 |
2.7 阻燃性能的测定方法 |
2.8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章 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 |
3.1 实验部分 |
3.2 未加带水剂法合成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结果与讨论 |
3.3 加入带水剂法合成季戊四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结果讨论 |
3.4 反应机理 |
3.5 小结 |
第4章 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 |
4.1 实验内容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结构的表征 |
4.4 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热稳定性 |
4.5 季戊四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合成机理 |
4.6 小结 |
第5章 山梨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合成 |
5.1 实验部分 |
5.2 山梨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合成的结果与讨论 |
5.3 山梨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合成的结果与讨论 |
5.4 山梨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结构表征 |
5.5 山梨醇多聚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的热稳定性分析 |
5.6 合成机理 |
5.7 小结 |
第6章 阻燃剂的阻燃性能 |
6.1 阻燃聚乙烯样品的制备 |
6.2 阻燃PE的OI及阻燃性测定方法 |
6.3 阻燃性能的测定结果 |
6.4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分析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制备 |
1.3 分析方法 |
1.3.1 淀粉磷酸酯的分析 |
1.3.2 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分析 |
1.3.3 热稳定性分析 |
1.3.4 膨胀率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单因素影响实验 |
2.2 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 |
2.3 中间产品及产品的表征 |
2.3.1 淀粉磷酸酯的红外光谱表征 |
2.3.2 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红外光谱表征 |
2.3.3 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热分析 |
2.4 膨胀性能测试 |
3 结论 |
(10)膨胀型阻燃剂季戊四醇磷酸酯蜜胺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前沿 |
一、膨胀型阻燃剂机理 |
二、季戊四醇磷酸酯蜜胺盐的研究进展 |
1、季戊四醇双磷酸酯蜜胺盐 |
2、季戊四醇多磷酸酯蜜胺盐 |
结语 |
四、膨胀型类磷酸酯蜜胺盐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木质素基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LLDPE/EVA中的性能研究[J]. 胡海波,刘亚雄,李一龙,胡雪仪,周宏明.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16(03)
- [2]三聚氰胺系列阻燃剂的改性研究进展[J]. 池华春. 广州化工, 2015(15)
- [3]阻燃抗熔滴PET的制备与结构性能测试[D]. 王鹏. 北京服装学院, 2014(05)
- [4]新型有机膨胀型阻燃剂BTOCPMOM的合成[J]. 沈光善. 广东化工, 2013(17)
- [5]有机膨胀型氮磷阻燃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D]. 郭丹丹. 陕西科技大学, 2013(S2)
- [6]新型有机膨胀型阻燃剂BTOCPMOM的合成[J]. 周涛,沈光善,李思敏,姚玉婷,何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3(03)
- [7]新型磷系阻燃剂制备技术进展[J]. 殷宪国.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2(04)
- [8]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研究[D]. 赵泽星.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9]淀粉磷酸酯蜜胺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胡娜,薛连海. 滁州学院学报, 2011(05)
- [10]膨胀型阻燃剂季戊四醇磷酸酯蜜胺盐的研究进展[J]. 刘俊峰. 才智, 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