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将实行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论文文献综述)
邹伟能,焦之铭,陈芳菲,叶亦盛,孙璨,郭康源,冯占春[1](2022)在《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确定机制是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通过总结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的现状、梳理政策,分析关键问题,结合发达国家、中国实践、学者思考,提出始终坚持"金标准"的科学制定与规范执行、推动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政策的协同保障、提高公立医院价格管理能力、利用大数据测算医疗成本,加强价格监管的对策建议。
金春林,彭颖,王海银[2](2022)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内涵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推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转轨、促进医疗技术进步、支持医疗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一些历史局限。新形势下,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规范项目、总量调控、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监测考核5个方面,要正确处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关系,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驱动机制,实现医保支付与价格改革的三重境界。
林燕羡,刘宝[3](2021)在《我国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以下简称新增项目)管理是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梳理了我国新增项目管理政策发展历程及各省份管理现状, 发现我国新增项目管理中存在新增项目内涵界定不清晰、与《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衔接未理顺、审批流程不完善、定价基础薄弱以及转归制度待加强等问题, 建议尽快出台并贯彻执行统一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和新增项目管理的指导意见, 推进新增项目管理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衔接, 加强新增项目管理的制度建设。
李洛,刘宝[4](2021)在《长三角医保一体化视野下的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梳理我国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各省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 为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长三角各省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保障局等官方网站发布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相关政策以及现行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为研究资料, 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12月。采用R 4.0.2软件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近年来, 长三角各省份陆续推进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但各省份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并不统一。从项目数量来看, 江苏省的基础项目数量最多, 为4 457项, 浙江省最少, 为3 914项;浙江省的分解项目数量最多, 为1 988项, 是安徽省的17.6倍;从价格水平来看, 上海市的医疗服务价格平均值最高, 为1 041.6元, 江苏省最低, 为768.6元, 部分医疗服务项目在长三角各省份间的价格差异幅度超过20倍。结论长三角各省份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置和价格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应当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统一, 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价格水平,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比较体系, 以促进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发展。
陈永成,张雯雯,任翔[5](2021)在《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特点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的审议通过,标志着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迈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历程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探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点及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加强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协同、加快区块链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一套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陈振生[6](2021)在《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资源极大丰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医疗服务。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供应者,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一直阻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居民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开始,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其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主要探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如医疗服务如何定价、财政补助的标准如何制定、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起付线和自付比如何设置来平衡“保大病”和“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两个目标,当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换后,预付制支付标准如何确定等。具体如下:第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关系图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实施前后公立医院的应对。研究发现,在资源投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如果财政补助减少,公立医院会减少社会职能产出、增加人均医疗服务量或增加人均药费进行应对;考虑社会效益后,政府应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第二,以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为例,估测预付制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研究发现支付标准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分担的保留效用、患病的平均治疗成本和弥补医院亏损的风险成本。分担医院的保留效用具有一定的人数门槛,需要达到一定人数后达到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风险分担的作用。为有效实施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提出了对患者、公立医院、医保机构的建议。第三,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基于共同代理模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及相应的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制定。研究发现政府为了激励公立医院在社会职能上付出更多努力,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进行了负向激励,即惩罚。这不仅导致患者获得医疗服务支付的成本超过了所获得的效用,导致“看病贵”,而且造成公立医院经济职能的供给减少,产生“看病难”。为了保证消费者均衡,医疗保险应对重症患者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第四,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公立医院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竞争方式时的补偿标准。研究发现,当政府放松对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由公立医院自主定价时,医疗保险的出现不仅会使医疗服务潜在的最高价格上升,而且会降低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而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大;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小;在公立医院完全垄断市场供给条件下,公立医院存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可能。同时,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并不必然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改善质量的内容。如果改善质量对成本产生的净效应为负,则改善质量会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而净效应为正,则会使医疗服务价格上升;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可能不会提高质量、抑制价格上涨。在寡头市场——质量模型中,与公立寡头市场的均衡结果相比,混和寡头市场中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使均衡结果出现四种可能情形,分别是: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上涨;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下降;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下降;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上涨。第五,利用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公立医院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公立医院效率评价中,忽略公立医院社会职能产出会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在对公立医院2011-2018年生产效率评价中,发现改革效果不显着,且生产效率总体来说有小幅下降。在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中,财政补助对公立医院的效率变化影响不显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也未使公立医院效率得到改善;医疗服务价格对公立医院效率变化影响显着,但门诊服务价格和住院服务价格产生影响的方向相反。第六,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对公立医院效率的影响,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进行评价。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公立医院整体效率有改善,表明由于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存在,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需求,既有利于公立医院生产率提高,也有利于静态效率改善;但参保比例、财政补助和竞争对公立医院的生产率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既存在正向影响,又存在负向影响,最终结果是正负影响抵消,没有对公立医院效率产生显着影响。本研究有三点创新:首先,以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参与约束为条件,对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标准进行测算;其次,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并形成与财政补助、起付线、自付比等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再次,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产出变量共同纳入效率评价模型,对公立医院进行更准确的效率评测。
王怡娜[7](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自2009年3月起,中国新医改的帷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拉开,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对我国医疗机构的改革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而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核心内容,同时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所在,因此,如何加强和优化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不能不成为一个亟待回应的课题。无可置疑,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具有公共性,它是政府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载体之一,与政府的公共卫生产品供给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理所当然成为新一轮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影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则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方面,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要体现其公益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医院服务的特殊性又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不能不受市场竞争和服务成本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价格规制理论,对新医改背景下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优化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实践应用价值。新医改背景下的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的服务价格管理改革体现在: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细化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现医疗服务的价格项目定价的科学化、制度化,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表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目前,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中尚存在如下问题: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机制及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合理依据、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置不科学、项目限价的管理模式与价格调整的目标适应性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缺乏与之相应的管理办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存在滞后现象。探究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诸如政府财政补偿低、物价管理部门人员的知识能力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的力度不足、价格调节机制缺乏弹性。优化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思路在于,积极借鉴河北、江苏、上海、厦门等省市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良好经验,针对自身实际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现象,积极探索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有效途径,包括:第一,开展全成本测算,强化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第二,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结构,抵制“一刀切”;第三,坚持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最高限价,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第四,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第五,加强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工作,维护医患两方的利益。第六,加强政府的财政补偿和监管职能,重视专业人员培养。
杨中浩[8](2020)在《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是医改核心任务,目的是建立导向清晰的薪酬激励机制,保障医务人员合理薪酬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逐渐形成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薪酬制度,以科室为经济核算单元,实行以收减支、按比例提成。医院薪酬总量和人均水平不受约束,医务人员薪酬与所在医院、科室、甚至是个人经济创收挂钩,而经济效益受到医疗行为和政府规制共同影响。由此导致薪酬分配难以体现医疗服务价值,驱使医生流向薪酬较高的专科,加剧急诊、儿科等较低薪酬专科的医生短缺,专科之间医生资源配置更加不均衡,也诱导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对此,医改要求建立体现公益性和医疗服务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破除逐利机制。尽管近年来改革频出,但大多局限在医院内部计薪公式的改变,切断薪酬与经济效益的关联,引入非经济因素,而外部政策层面改革滞后;部分地区探索的薪酬总量规制仍与经济性指标挂钩,引导医院形成逐利性薪酬制度的外部规制环境没有转变,医院间的薪酬差异依旧和经济效益相关,医疗服务价值没有得到重视。现有研究多立足医院外部宏观政策和医院内部微观分配层面,或是分析单项规制对医院薪酬的影响,或从薪酬分配制度、水平、结构等方面论证我国公立医院薪酬体现医疗服务价值不足等问题,但缺乏站在公立医院的机构管理层面中观视角(办医主体)、基于医疗服务价值构建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1)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现状如何,通过什么途径对公立医院薪酬产生什么影响。(2)医疗服务价值如何合理度量,在公立医院机构层面的薪酬水平中是否合理体现。(3)如何构建与经济运营效益脱钩、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既破除逐利性,又不损害医疗服务产出效率。研究目的是,围绕公立医院薪酬改革目标,立足公立医院机构管理的中观视角,剖析现有薪酬规制效应和医疗服务价值体现问题,基于医疗服务价值的合理度量和体现,提出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薪酬规制国内外主要模式、医疗服务价值度量方法,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薪酬规制效应,利用DEA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医院薪酬的医疗服务价值体现问题,结合理论分析方法提出和论证薪酬规制模型框架。实证研究采用东部某省(市)属30家三级公立医院2008-2018年机构层面的医疗业务和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来源是国家法定财务报表和医院信息系统等。主要研究内容:(1)理论基础。围绕研究问题,重点回顾薪酬相关理论、规制经济、标尺竞争和生产前沿面等理论。(2)现状分析。梳理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历史沿革,归纳比较新医改时期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主要模式,分析借鉴典型国家经验。(3)薪酬规制效应分析。利用样本医院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结合理论推导,分析薪酬规制对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影响程度和路径。(4)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提出符合医改和薪酬规制需求的医疗服务价值度量方法,利用样本医院数据进行度量,从投入产出角度评价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是否匹配。(5)构建薪酬规制模型框架,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进行论证。(6)归纳主要结论和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缺乏清晰导向、总量约束和竞争机制。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经历了规制、放松规制、再规制的过程,从公益性转向逐利性,再回归公益性。再规制不是重回计划经济,而是通过薪酬总量规制,整合医疗价格等相关规制,建立激励性的薪酬规制。从当前改革看,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的收入系数、支出比例、结余奖励、增幅核定四种模式,与改革预期存在差距:薪酬总量核定与医院经济效益依旧挂钩;薪酬规制对薪酬总量约束不强,缺乏配套政策;公立医院之间竞争机制缺失,医院薪酬总量取决于自身绩效,同行绩效提升不会引起自身薪酬总量减少,难以产生激励作用。英国、德国、美国尽管国情不同,但是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均受到政府规制,改革方向也是趋同的:一是薪酬尽量与医疗业务脱钩;二是规制与竞争互相结合,采取有管理的竞争、构建内部竞争市场等改革举措;三是规制协同性强,通过工资制和完善的支付体系、充分的劳动力市场竞争等实现薪酬规制。第二,薪酬规制主要通过干预医院经济运营显着影响薪酬水平,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密切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薪酬总量规制(狭义的薪酬规制)对样本医院薪酬水平有显着正向影响;医疗服务产品市场相关规制中(广义的薪酬规制),诊疗服务、检查化验、药品等价格规制对薪酬水平均达到1%显着水平的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0.589、0.470、0.084,运营收支平衡、财政投入政策影响不显着,说明规制间缺乏合力;薪酬总量规制削弱了其他薪酬规制的影响程度,但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未完全脱钩。理论分析显示,薪酬规制通过薪酬总量规制、医疗价格规制、财政投入政策和运营收支平衡等四个途径影响医院薪酬总量的形成:医院管理者决定薪酬分配总量时,受到薪酬总量规制和运营收支平衡约束;薪酬分配总量的决定机制影响医院内部分配和诊疗行为;诊疗行为在医疗价格规制等作用下,也对医院经济运营产生影响。第三,以医疗服务项目行业成本度量的相对价值更加符合薪酬规制需求。从度量对象看,医疗服务项目覆盖全部医疗服务活动,细分度高、可比性强、同质化高,与现行支付体系一致,优于病种等其他度量对象。从度量依据看,由于医疗价格调整滞后于实际成本变化,还要考虑患者负担、医保支付、物价等因素,难以动态反映医疗服务供给成本,根据成本度量优于按收费价格度量。从度量标尺看,相对价值可避免价值绝对量难以度量的问题,国际经验也表明基于相对价值的医保支付等领域改革产生了较好的激励机制。从度量结果看,按行业平均成本度量的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与按收费价格度量结果明显不同。如果薪酬规制采用按收费价格度量的医疗服务价值,会诱导医院规避成本高、定价低的医疗服务,而行业成本高的医疗项目往往难度大、风险高,或是开展较少的新项目,反而是政府办医鼓励开展的;以行业实际成本作为“影子价格”度量价值,能引导医院增加此类医疗服务供给,对于能普遍开展的医疗服务,同业竞争会引起行业成本下降,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也相应动态下调。第四,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严重背离。从样本医院DEA模型分析结果看:行业平均效率方面,以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为产出的模型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72,明显低于以运营收入为产出的对照模型效率值(0.88),纯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也是如此,样本医院总体上达到运营收入产出较高的效率状态,但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发生背离;医院个体效率方面,无论是以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为产出,还是以诊疗服务收入、运营收入、综合服务量作为产出的对照模型,都有样本医院明显偏离生产前沿面,存在投入冗余,医院间的效率差异明显,这也构成薪酬规制的必要性。第五,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薪酬总量规制是薪酬规制框架的核心。在实施薪酬总量规制的同时,整合医疗服务产品市场的相关规制,可以实现医院薪酬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与经济运营效益脱钩的规制目标,其作用机制包括:一是根据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相对价值投入产出效率,直接约束薪酬总量;二是调整面向医疗服务市场的医疗价格规制、财政投入政策等,干预医院投入产出效率,间接影响薪酬总量;三是利用运营收支平衡,约束医院薪酬发放。薪酬规制下,公立医院产生抑制逐利性的内在动力,不再无限扩大薪酬总量和医疗规模,医疗行为发生转变。理论分析显示,以行业平均成本度量医疗服务相对价值实施薪酬规制,可以人为地构建内部竞争市场,形成激励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尤其医疗价格无法动态反映实际成本的情况下,让公立医院业绩评价回归价值。利用DEA模型得到的各医院薪酬总量目标投入占行业薪酬总量比例,可对冗余和高效医院分别核减、核增薪酬总量,产生正向激励作用。根据上述结论,建议通过薪酬总量规制实现医院薪酬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同时基于实际成本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探索财政投入与医疗服务产出挂钩,薪酬规制的各项措施要相互融合和制衡,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可能的创新点:(1)尝试提出了“依投入产出效率直接核定薪酬总量、从投入产出两侧间接调控薪酬总量、用运营收支平衡约束薪酬总量发放”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实现薪酬总量规制与相关政府规制的整合,解决现有模式下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挂钩、存在医疗服务诱导动机等问题。一方面,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效率核定薪酬总量,实现医院薪酬与经济运营效益脱钩;另一方面,薪酬总量得到规制部门认可和相关规制支持,同时医院根据医生的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支付薪酬,在医院内外部形成一致、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的激励导向。(2)研究提出基于医疗服务项目行业成本度量相对价值更适合薪酬规制需求的观点。根据医疗市场特征和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目标,借鉴相对价值理念和改革经验,提出以医疗服务项目为对象、以成本为依据、以相对价值为标尺的度量方法,并利用样本医院实际业务数据,对按行业平均成本和现行收费价格两种方法的度量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方法可行性,从供方角度解决医疗服务价值难度量的问题,为薪酬规制提供评价依据。(3)从中观视角系统地研究了公立医院薪酬规制问题。公立医院薪酬研究多关注医院内部薪酬分配和单项规制宏观影响,缺乏中观视角和系统性研究。本研究立足医院机构管理层面,从中观视角,界定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概念,开展薪酬规制现状、规制效应、医疗服务价值度量体现等理论和实证分析,对整合薪酬相关规制和构建新的薪酬规制框架提出结论建议,既丰富了公立医院规制理论研究,也为深化医改、尤其薪酬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围绕薪酬总量规制核心问题,系统梳理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演进过程,归纳比较我国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的四种典型模式,结合模型简化和逻辑推导,系统分析不同模式的内在机制和优缺点,为薪酬规制理论研究提供实践基础。
杨晨[9](2020)在《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存在扭曲现象,绝大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低于成本,并且存在区域间、医院间、项目体系间等比价关系不合理问题。为解决医药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医改之路。2009年是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元年,新医改明确提出,在医药价格改革上要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由此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正式拉开序幕。2012年6月我国开始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开展取消药品加成和取消耗材加成改革,在政府顶层设计上提出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由药品加成、医疗服务收入、政府补偿变为医疗服务收入和政府补偿两条渠道,自此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理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政府顶层设计上提出要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其实质则为以项目成本为基础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目前大部分医院还未开展全成本核算,使得价格调整存在结构性缺陷,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攻坚时期,亟需开展同项目不同省份间医疗服务项目比价相关研究,以及基于科学、合理测算项目成本的基础上分析价格对成本的补偿程度,全面掌握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体系现况,可为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辽宁省、山西省8个省份的现行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及价格表,分析同项目医疗服务价格的区域性比价关系现状。同时基于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项目开展成本测算,对彩超类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进行实证分析,衡量价格对成本的补偿程度,以期为合理确定调价空间、进一步细化调价方案、促进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提供相关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以医疗服务项目比价研究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区域性差异及成本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各省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均衡总体来看,8个省份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均主要集中在0~200元之间,临床诊疗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相对较高,综合医疗服务类项目价格相对偏低。进一步分析各类别主项目价格发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区域性差异较大。(2)彩超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补偿基本到位本研究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对项目成本的补偿基本到位,说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项目带来的收入是医院补偿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在同一医疗服务项目下不同部位的项目成本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时可考虑依据检查部位分级定价。(3)医疗服务拓展项目名称与编码尚不统一在逐项对接各省份医疗服务项目时分析发现,各省份医疗服务项目规范版本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省份拆分医疗服务项目标准不统一,二是各省份拆分项目编码原则有差别,三是各省份实行项目规范版本不同。
张玉玺[10](2020)在《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由于人口老龄化、疾病慢性化、医保目录范围扩大等因素导致我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同时,整体经济下行、企业负担加重,也使医保筹资能力难以延续之前快速增长的态势。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增幅普遍下降、基金支出增幅持续上升的现象愈发突出。随着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基金扩面增收的空间已所剩无几。目前,医疗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2019年11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在此深刻的大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的选择就成为了关键。医保支付方式是费用控制,规范和引导供方的医疗服务行为、需方的就医行为,调节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关系着医疗保险的平稳运行,直接影响到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而会影响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水平、医疗保险机构的管理成本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医疗保险中涉及各方经济利益的最直接、最敏感的环节。因此,选择何种医保支付方式使我国医保基金的支出更加科学合理、精准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医患双方道德风险的角度阐释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影响医疗服务供给方行为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分析医疗服务市场上供需双方和支付方的行为特征,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医院、参保患者、医疗保险机构三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分别探讨了当医院出现过度医疗、过度收费、诊疗不足和不当收费的道德风险时,参保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的策略选择。研究了当医疗保险机构分别采取预付制和后付制的情形下,医疗保险机构对医院的最优支付水平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以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要优于后付制。本文以北京市实施DRG付费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法计量回归模型,比较了DRG付费和单病种付费在医疗费用、医疗质量等方面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DRG付费对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影响,包括医药机构、医务人员、参保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进一步验证了以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可以作为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优先选择。在借鉴国外实施DRG预付制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我国实施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三点:第一,在预付制条件下,要使医院采取诚实策略,则医保机构不能将定价压低到平均成本,而是应该使医院通过获利产生正向激励。第二,当医院不重视未来收益或治疗成本差异足够大时,后付制才会优于预付制,否则预付制将优于后付制。第三,DRG付费方式的控费效果明显,但与DRG医保定额支付标准的降幅相比,实际医疗费用的降幅偏小。本文创新点如下:一是得出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优于后付制的前提条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构建了医保机构、患者、医院三方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在医院重视未来收益、不同治疗手段的成本差异不大的条件下,以DRG付费为代表的预付制要优于后付制。二是提出我国医保支付机制需要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运用双重差分法模型评估了北京市DRG付费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虽然DRG付费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降费效果,但是与DRG医保定额支付标准的降幅相比,实际医疗费用的降幅偏小,还需要其他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三是提出将DRG预付制实施的子系统纳入到医保付费全面系统工程的管控中。以DRG预付制为主的付费方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将狭义的DRG预付制实施的子系统纳入到广义的带量采购、医用耗材定价等系统工程的费用支付和管控中。
二、我国将实行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将实行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机制改革现状 |
1.1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体系变革历程 |
1.2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改革现状 |
1.3 《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编制现状 |
2 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改革存在的关键问题 |
2.1 定价机制不完善,药品加成取消后公立医院亏损严重 |
2.2 定价主体单一,公立医院倾向提供高价多量的医疗服务项目 |
2.3 定价结果缺乏医保谈判制度与价格反馈制度 |
2.4 定价规范实行受阻,新增项目价格管理不完善 |
3 国内外建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科学确定机制的主要做法 |
3.1 发达国家做法与启示 |
3.2 我国做法与思考 |
4 深化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的对策建议 |
4.1 始终坚持“金标准”的科学制定与规范执行 |
4.2 全面推动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协同保障,提高医院价格管理能力 |
4.3 充分利用大数据测算医疗成本,加强价格监管 |
(2)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内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
1.1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
1.2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存在的历史局限 |
1.3 回归价格本质,在医疗服务内部运行引入市场机制 |
2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内涵:逻辑严谨,道路自信 |
2.1 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规范项目,突出“技耗分离” |
2.2 建立更可持续的价格管理总量调控机制:关键在于总量测算 |
2.3 建立规范有序的价格分类形成机制:体现医疗服务项目差异性 |
2.4 建立灵敏有度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把握触发标准和限制标准的尺度 |
2.5 建立严密高效的价格监测考核机制:形成完整制度闭环 |
3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思考:科学判断,发挥价值 |
3.1 认清药品耗材带量采购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关系 |
3.2 协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
3.3 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驱动机制,实现支付改革三重境界 |
(5)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特点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 |
1.1 计划经济下的政府定价阶段 |
1.2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探索阶段 |
1.3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施阶段 |
1.4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理顺阶段 |
1.5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深化阶段 |
2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特点 |
2.1 改革思路 |
2.2 主要措施 |
3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
3.1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影响 |
3.1.1 促进公立医院的收入补偿结构调整到位 |
3.1.2 稳定与规范医务人员的收入来源 |
3.1.3 对患者的影响 |
3.1.4 对医保的影响 |
3.1.5 对药企的影响 |
3.2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存在的问题 |
3.2.1 药械集中带量采购的缩水空间有限 |
3.2.2 医疗服务价值度量尚未规范统一 |
3.2.3 信息共享环境有待完善 |
3.2.4 有效的监测与评价机制尚未形成 |
4 建议 |
4.1 加强与DGR和DIP支付方式改革的协同合作 |
4.2 加快区块链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4.3 构建一套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 |
(6)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公立医院 |
2.1.2 公益性 |
2.1.3 补偿机制 |
2.1.4 看病“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市场失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2.5 博弈论 |
2.3 国内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2.3.1 政府财政补助 |
2.3.2 医疗服务价格 |
2.3.3 医保支付方式 |
2.4 国外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第3章 国内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
3.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历程 |
3.2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实践 |
3.2.1 江苏宿迁医改 |
3.2.2 陕西神木医改 |
3.2.3 福建三明医改 |
3.3 典型国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
3.3.1 公费医疗保障模式——英国 |
3.3.2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 |
3.3.3 自费医疗保险模式——美国 |
3.3.4 强制性医疗储蓄模式——新加坡 |
3.3.5 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与改革 |
4.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 |
4.1.1 政府与公立医院 |
4.1.2 社会公众与公立医院 |
4.1.3 患者与公立医院 |
4.1.4 医保机构与公立医院 |
4.1.5 医药企业与公立医院 |
4.2 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
4.3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因果关系 |
4.3.1 取消“药品加成”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3.2 财政补助收入减少后公立医院的对策 |
4.3.3 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3.4 考虑社会效益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4 补偿机制改革建议 |
4.4.1 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 |
4.4.2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管 |
4.4.3 合理测算医疗成本,确定服务价格 |
4.4.4 系统思考,形成合力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估测与模型 |
5.1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
5.1.1 按人头付费方式支付标准研究现状 |
5.1.2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
5.1.3 实施按人头付费方式的要求 |
5.2 共同代理与公立医院补偿标准 |
5.2.1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现状 |
5.2.2 共同代理基本假设与模型 |
5.2.3 委托人非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
5.2.4 委托人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
5.2.5 研究结果与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市场结构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系 |
6.1 市场结构与补偿标准 |
6.2 市场结构与竞争方式的选择 |
6.2.1 市场结构的选择 |
6.2.2 竞争方式的选择 |
6.3 垄断市场与补偿标准 |
6.3.1 垄断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
6.3.2 垄断市场——质量模型 |
6.4 寡头市场与补偿标准 |
6.4.1 寡头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
6.4.2 寡头市场——质量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对效率的影响 |
7.1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现状 |
7.2 补偿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的影响 |
7.2.1 相关文献回顾 |
7.2.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7.2.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估测 |
7.2.4 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7.2.5 结果及分析 |
7.3 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评价 |
7.3.1 三阶段DEA方法 |
7.3.2 投入、产出指标及影响因素的选择 |
7.3.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
7.3.4 结果及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1.1 研究结论 |
8.1.2 政策建议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三阶段DEA中第二阶段松弛变量值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新医改背景下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研究的背景 |
2、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研究的主要思路 |
2、研究的创新点 |
二、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公共性及其价格影响因素 |
(一)概念解析 |
1、公立医院 |
2、医疗服务价格 |
(二)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公共性 |
1、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与政府供给公共卫生产品有关 |
2、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是新医改的组成部分 |
(三)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
1、国家财政政策 |
2、医疗服务成本 |
3、市场竞争 |
4、医疗服务的供求关系和经济状况 |
三、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演进与河南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 |
(一)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阶段性调整 |
1、计划经济时期实施医疗服务低价格 |
2、新医改前实施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有滞后性 |
3、新医改后深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
(二)新医改背景下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改革 |
1、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
2、细化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
3、实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定价透明化 |
4、实行药品零加成 |
5、取消耗材加成 |
四、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尚存在的问题 |
1、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机制不完善 |
2、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置不规范 |
3、项目限价的管理模式与价格调整的目标不相适应 |
4、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缺乏科学性 |
5、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及时 |
(二)问题的致因分析 |
1、政府财政的补偿低 |
2、物价管理部门人员的知识能力欠强 |
3、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的力度不足 |
4、价格调节机制缺乏弹性 |
五、优化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思路 |
(一)借鉴他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有益经验 |
1、河北省放开个性化医疗服务的政府管制 |
2、江苏省取消“以药补医”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
3、上海市优化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 |
4、厦门市酌情将提高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纳入医保 |
(二)探寻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优化的对策 |
1、开展全成本测算,强化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 |
2、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结构,抵制“一刀切” |
3、坚持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最高限价,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
4、建立动态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维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
5、加强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工作,维护医患两方的利益 |
6、加强政府的财政补偿和监管职能,重视专业人员培养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问题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问题提出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 |
一、公立医院 |
二、薪酬规制 |
三、医疗服务相对价值 |
四、研究范围界定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医疗服务市场及公立医院规制理论的研究 |
二、政府规制对我国公立医院薪酬影响的研究 |
三、公立医院薪酬对医疗服务价值体现的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四、技术路线 |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薪酬相关理论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二、薪酬公平理论 |
第二节 规制经济理论 |
一、规制的基础理论 |
二、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三节 标尺竞争理论 |
一、标尺竞争理论的发展 |
二、标尺竞争理论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应用 |
第四节 生产前沿面理论 |
一、生产前沿面理论的发展 |
二、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三章 公立医院薪酬规制进展和国内外模式比较 |
第一节 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历史演进 |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7年) |
二、经济转型时期(1978-2008年) |
三、新医改时期(2009年起-至今) |
四、三个时期的薪酬规制特征分析 |
第二节 新医改时期我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式比较 |
一、薪酬规制的主要模式 |
二、薪酬规制的内在机制分析 |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三节 典型国家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式比较 |
一、英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 |
二、德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 |
三、美国公立医院薪酬规制 |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薪酬规制对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影响程度分析 |
一、研究假设 |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三、指标选择和计算方法 |
四、模型构建 |
五、实证结果和分析 |
六、稳健性分析 |
七、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二节 薪酬规制对公立医院薪酬水平的影响路径分析 |
一、理论推导 |
二、实证分析 |
三、路径归纳 |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分析 |
第一节 医疗服务价值度量方法比较 |
一、度量维度分析 |
二、度量方法比较 |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二节 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模拟度量 |
一、数据描述 |
二、度量方法 |
三、度量结果 |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三节 基于DEA模型的薪酬投入和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分析 |
一、模型设定、数据说明和变量定义 |
二、第一阶段DEA结果 |
三、第二阶段SFA环境变量分析和投入松弛量修正 |
四、第三阶段DEA结果 |
五、Malmquist跨期分析结果 |
六、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模型框架构建和论证 |
第一节 薪酬规制目标和模型构建 |
一、薪酬规制目标 |
二、薪酬规制模型构建 |
第二节 薪酬规制模型的理论分析:基于标尺竞争理论 |
一、理论模型设定和分析 |
二、标尺竞争理论引入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适用性 |
三、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三节 薪酬规制模型的实证分析:薪酬总量模拟规制 |
一、薪酬总量模拟规制思路 |
二、从减少投入冗余角度模拟核减薪酬总量 |
三、从鼓励投入有效角度模拟调整薪酬总量 |
四、研究结论和启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一、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缺乏清晰导向、总量约束和竞争机制 |
二、现有薪酬规制通过干预医院经济运营显着影响薪酬水平 |
三、以医疗服务项目行业成本度量的相对价值更适合薪酬规制需求 |
四、公立医院薪酬投入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产出存在背离 |
五、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薪酬总量规制是薪酬规制框架的核心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通过薪酬总量规制实现公立医院薪酬与医疗服务价值挂钩 |
二、应基于医疗服务实际成本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
三、探索建立财政投入与医疗服务价值产出的挂钩机制 |
四、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的各项措施要互相融合和制衡 |
五、公立医院薪酬规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方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9)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介绍 |
2.2 国外医疗服务比价及调价机制研究概述 |
2.3 国内医疗服务项目比价研究梳理 |
2.4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价格关系梳理 |
第三章 医疗服务项目区域性比价研究 |
3.1 医疗服务项目名称与编码区域比较分析 |
3.2 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分布情况 |
3.3 医疗服务项目分类比价分析 |
第四章 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与价格比价研究—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为例 |
4.1 估时作业成本法理论介绍 |
4.2 估时作业成本核算法成本核算流程设计 |
4.3 估时作业成本法测算项目成本应用设计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3 研究特色与创新 |
5.4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10)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医疗保险制度 |
1.2.2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 |
1.2.3 DRG |
1.3 研究现状 |
1.3.1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道德风险与分类比较 |
1.3.2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不同选择与实施效果 |
1.3.3 医保支付方式中的博弈分析与DRG预付制 |
1.3.4 述评 |
1.4 研究框架 |
1.4.1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和内容架构 |
1.4.3 技术路线图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医保支付方式的理论基础 |
2.1 风险分担与政策激励 |
2.1.1 风险分担 |
2.1.2 政策激励 |
2.2 第三方支付、道德风险与费用分担 |
2.2.1 第三方支付与患者的道德风险 |
2.2.2 患者的道德风险与医疗费用分担 |
2.3 委托代理与供方诱导需求 |
2.3.1 声誉物品与市场垄断 |
2.3.2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 |
2.3.3 供方诱导需求的理论解释 |
2.3.4 医保支付方式的选择思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重复博弈视角下医保支付方式的模型分析 |
3.1 医保支付方式的博弈模型框架 |
3.2 供方道德风险的博弈约束条件 |
3.3 医保预付制与后付制的最优价格 |
3.4 DRG预付制优于后付制的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证分析:以DRG付费为例 |
4.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发展进程 |
4.1.1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的变迁 |
4.1.2 国内对DRG付费的试点 |
4.2 DRG付费与单病种付费实施效果的比较分析 |
4.2.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
4.2.2 双重差分法的回归结果 |
4.2.3 模型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4.3 DRG付费对医保支付相关方的影响分析 |
4.3.1 医疗机构 |
4.3.2 医务人员 |
4.3.3 参保患者 |
4.3.4 医保经办机构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借鉴 |
5.1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探索 |
5.1.1 美国 |
5.1.2 德国 |
5.1.3 英国 |
5.1.4 其他国家 |
5.2 国外医保支付方式的经验借鉴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的政策建议 |
6.1 打好实施基础 |
6.2 完善配套要件 |
6.3 转变角色定位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我国将实行统一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J]. 邹伟能,焦之铭,陈芳菲,叶亦盛,孙璨,郭康源,冯占春. 卫生软科学, 2022(03)
- [2]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内涵与思考[J]. 金春林,彭颖,王海银. 卫生经济研究, 2022(01)
- [3]我国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 林燕羡,刘宝.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11)
- [4]长三角医保一体化视野下的医疗服务价格现状分析[J]. 李洛,刘宝.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1(11)
- [5]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背景、特点与思考[J]. 陈永成,张雯雯,任翔. 卫生经济研究, 2021(11)
- [6]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D]. 陈振生. 南昌大学, 2021(02)
- [7]新医改背景下河南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优化研究[D]. 王怡娜. 郑州大学, 2020(03)
- [8]基于医疗服务相对价值的公立医院薪酬规制研究[D]. 杨中浩.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9]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研究[D]. 杨晨.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10]我国医保支付方式选择研究[D]. 张玉玺.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