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一、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1](2021)在《藿香正气散证治规律及“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藿香正气散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方确定的成方。具有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等,尤其对夏季暑湿感冒效果显着,临床疗效确切应用广泛。本研究主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藿香正气散的方证配伍规律,进一步阐发藿香正气散“异病同治”理论,为藿香正气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论文第一部分是基于古代文献的藿香正气散证治规律研究。总结归纳历代医家对藿香正气散的方证理论分析,归纳药物加减变化特点、主治疾病异同,为临床运用及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参考。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古代文献研究基础上,对藿香正气散的现代医案进行挖掘分析。通过对现代医案进行收集整理的方式,探讨藿香正气散在现代临床中的方证特点和运用规律。以“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治疗”、“治验举隅”为主题词,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搜索1955年至今符合筛选条件的医案,对医案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现代医案研究基础上,对藿香正气散主治疾病中出现频次较高的3种疾病(急性胃肠炎、湿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探讨其“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标准选取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来筛选藿香正气散的有效活性成分;再通过疾病靶点数据库筛选急性胃肠炎、湿疹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究藿香正气散“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结果:藿香正气散外可治疗“伤寒头疼,憎寒壮热,上喘咳嗽”的风寒表证,内可治疗“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的寒湿郁阻。其组方严谨,疗效显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及运用。近年来学者对藿香正气散不同剂型的药理研究逐渐深入,藿香正气散在药理方面具有解痉镇痛、抗菌、抗病毒、镇吐和调节胃肠功能等作用,其证治范围逐渐扩大。对古代医籍的研究发现,有946处条文谈及藿香正气散,其中有35本医书有完整功效主治的描述,对其中的文献进行分析,排除主治证与藿香正气散原方完全相同者,还有28处论述。其中有9本书籍的组成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不同,是医家根据主治证进行的相应药物加减。可以体现出对藿香正气散的灵活运用。医案研究结果可见,藿香正气散主要治疗的中医疾病有泄泻、眩晕、呕吐、发热、感冒、腹痛、多寐等;主要治疗的西医疾病有腹泻、急性胃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肠易激综合征、湿疹等。藿香正气散主要治疗的症状中,疲乏、恶心、脘痞、大便溏、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频率较高。藿香正气散主要的舌苔脉象为舌淡红、苔白腻、脉濡。若脉濡而缓,多为湿邪困脾。苔白腻、脉濡符合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病机,可作为藿香正气散舌象脉象指征。从药物剂量和药味加减看,加味药物共计118味,出现频次366次。其中化湿药最多,共计29次;其次为消食药,共计28次;前十位加味药:神曲(15次),佩兰(15次),薏苡仁(14次),山楂(13次),葛根(11次),砂仁(11次),黄芩(10次),石菖蒲(10次),川芎(13次),黄连(9次)。虽然藿香正气散加味药物繁多,但所加药物多针对湿邪。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急性胃肠炎、湿疹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共同发病机制,构建“藿香正气散-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阐述急性胃肠炎、湿疹和上呼吸道感染发病之间的潜在机制联系。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藿香正气散治疗急性胃肠炎(AG)、湿疹(eczema)和上呼吸道感染(URI)共有203个有效活性成分,283个作用靶点,45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藿香正气散治疗上述三种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β-胡萝卜素、柚皮苷、山奈酚、阿沙西汀、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黄芩素等。可能通过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作用于急性胃肠炎、湿疹和上呼吸道感染。为藿香正气散“异病同治”治疗急性胃肠炎、湿疹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理学机制提供依据。结论:论文通过对藿香正气散的古代文献及现代医案的深入分析,得出了本方的临床运用规律。通过藿香正气散治疗急性胃肠炎、湿疹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出藿香正气散对三种不同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参与抗炎、调控细胞因子、调节免疫代谢等生物过程,发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实现,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藿香正气散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依据。

吴静洁[2](2021)在《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系统评价,为气滞胃痛颗粒的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机制。方法:检索CNKI、CBM、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RCT,检索时限为2002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将检索的文献按标准纳入后,提取相关数据,并使用Cochrane偏倚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3、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的有效成分和靶点,从Gene Cards、Disgenet和CTD数据库中获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和药物靶点交互后取交集,即获得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的治疗靶点,后制成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重点有效成分与重要靶点。然后,利用R软件运行bioconductor平台的数据包,将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的富集分析,探讨气滞胃痛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潜在机制。结果:共纳入14项RCT,共1363位患者,结果显示气滞胃痛颗粒与促动力药物之间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RR=1.06,95%CI为[0.95,1.18],Z=1.02,p=0.31);其治愈率也与促动力药物相近(RR=1.45,95%CI为[0.71,2.95],Z=1.03,p=0.30);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促动力药物的疗效则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物(RR=1.25,95%CI为[1.17,1.33],Z=7.09,p<0.00001);同样联合用药组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单用促动力药物(RR=1.81,95%CI为[1.42,2.30],Z=4.81,p<0.00001)。在复发率上,联合用药组也明显较低(RR=0.22,95%CI为[0.21,0.43],Z=4.52,p<0.00001)。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用药组和促动力药物比较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RR=0.98,95%CI为[0.47,2.06],Z=0.04,p=0.96)。经TCMSP数据库检索后,获得气滞胃痛颗粒相关有效成分161个,包括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等,映射之后获得AKT1、IL6、TP53、TNF等129个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靶点,涉及抗毒性物质、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凋亡、老化等多种生物过程,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Erb B信号通路、Sphingolipid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169条信号通路。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其与促动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两者联用可显着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检索到的所有RCT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气滞胃痛颗粒安全有效。在作用机制上,气滞胃痛颗粒具有出色的抗炎抗氧化能力,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IL6、TNF等靶点发挥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舒张胃部平滑肌等作用来实现的。

王淞[3](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陈刚,周地,李宁[4](2020)在《藿香正气方肠道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肠道为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场所,而肠道黏膜是阻止人体肠道内毒素进入血液而致病的重要屏障。藿香正气方具有解暑祛湿、和胃止呕、芳香化浊等功效。近年来藿香正气方对肠道的保护作用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肠道菌群、肠黏膜及其屏障功能保护、胃肠动力及肠道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对藿香正气方的肠道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惠华英[5](2020)在《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研究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及葛根芩连汤干预对模型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以期从微生态角度揭示肠道湿热证泄泻的发生机理,探明葛根芩连汤疗效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为中医泄泻证型的诊治研究及方剂疗效机理的探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法模拟肠道湿热证泄泻病因,建立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并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分别在造模及治疗成功后,采集眼球血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P物质含量测定,摘取动物内脏称重;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小鼠肠道内容物中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采集小鼠小肠内容物和黏膜,运用荧光素二乙酸法测定肠道内容物和黏膜中微生物活度,运用酶活分析技术测定肠道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无菌提取实验动物肠道内容物中细菌总DNA,进行16S r RNA基因序列扩增,基于Pac Bio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细菌特征。结果:(Ⅰ)模型小鼠表现为懒动、体重增长缓慢、黄褐色稀便、肛门污秽、肛温升高等,血清中所含P物质浓度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1);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中甘油三脂(TG)含量显着降低(P=0.038),总胆固醇含量(TC)和血糖水平(GLU)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下降,但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后,模型小鼠一般状态恢复,血清P物质浓度回归接近于正常组,TG和GLU含量明显回归。(Ⅱ)血常规测定结果显示,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中所含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和嗜酸细胞数(EOS)增加,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降低。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后的小鼠血中WBC、EOS与自愈组相比降低,而GRA和MCV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且治疗组胸腺指数增加。(Ⅲ)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肠道细菌和双歧杆菌数显着减少(P=0.000或P=0.049),微生物活度显着升高(P=0.000)。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中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升高而蛋白酶活性降低,肠黏膜中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显着降低(P<0.01或P<0.05)而蛋白酶活性升高。葛根芩连汤治疗后的小鼠肠道乳酸菌数持续升高(P<0.01),微生物活度与自愈组相比显着降低(P=0.000)。治疗组肠道内容物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高于正常组而低于自愈组,肠黏膜中所含乳糖酶、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高于正常组和自愈组。(Ⅳ)对细菌16S r 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造模引起小鼠肠道细菌Alpha多样性升高,但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样本层次聚类树和主坐标分析(PCo A)显示,模型组和正常组样本间有一定的距离,组间基本可以分开,说明组间存在微生物菌群结构上的差异性。在门水平上,模型组肠道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而蓝藻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减少,且放线菌门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着(P=0.0325)。在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道所含梭菌属和乳杆菌属丰度降低,Muribaculum、链球菌属、Parasutterella、普雷沃氏菌属和Enterorhabdus含量明显升高。在种水平上,模型组格氏乳杆菌、肠乳杆菌、罗氏乳杆菌、阴道乳杆菌及Curvibacter lanceolatus丰度减少,而Muribaculum intestinale、卷曲乳杆菌、胃瘤乳杆菌、Staphylococcus epeidermidis、牙龈卟啉单胞菌、Parasutterella excrementihominis、Enterorhabdus muris、少酸链球菌和Enterorhabdus mucosicola的含量升高。Lefse分析结果表明,格氏乳杆菌是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的关键物种。(Ⅴ)采用葛根芩连汤干预后,治疗组Alpha多样性指数回归(P>0.05);PCo A显示正常组和治疗组样本间存在一定距离;在细菌门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肠道内容物所含拟杆菌门丰度升高,厚壁菌门丰度恢复,变形菌门和蓝藻菌门丰度下降;在属水平上,治疗组肠道乳杆菌属含量恢复至正常组水平而Muribaculum和梭菌属含量高于正常组,且链球菌属和奈瑟菌属含量接近自愈组水平;在细菌种水平上,治疗组肠道卷曲乳杆菌丰度恢复,罗氏杆菌丰度低于而Muribaculum intestinale高于正常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采用“高糖高脂+高温高湿+白酒+冰水”法成功建立了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对模型小鼠疗效显着。(2)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血常规指标异常,葛根芩连汤可调节模型小鼠血液中WBC、GRA、EOS和MCV等指标回归,提高胸腺指数,调节机体免疫力。(3)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引起小鼠肠道内容物中微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异常变化,微生物活度增加,肠道消化酶活性改变,葛根芩连汤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种数、降低肠道微生物活度、调控肠道消化酶活性发挥疗效。(4)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发生变化,造成菌群失调,格氏乳杆菌是模型组与正常组间存在显着差异的物种,其含量的改变可能与泄泻相关。(5)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物种多样性具有恢复作用,调节了细菌物种相对含量,其疗效的发挥可能与该方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相关。

曾瑾,李莉,尹竹君,戴瑛,陈平,鄢良春,赵军宁[6](2020)在《中药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理用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所列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基于中西医对COVID-19的认识和中西医对COVID-19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的对比,从方案给出处方的经典方剂溯源分析、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三维角度对中药复方在COVID-19全周期治疗中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方案(第七版)》中药复方在COVID-19每一病程阶段中的用药都有其合理依据,临床应用应特别注意早期介入和辨证用药。

霍志鹏,刘元雪,郝磊,王玉,何毅,周水平,闫凯境[7](2020)在《藿香正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于2019年12月在武汉爆发,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控制并发症为主。国家卫健委和多个省的诊疗方案中推荐藿香正气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乏力伴胃肠不适或临床治疗期"湿邪、寒湿、疫毒"相关中医证型的治疗。藿香正气为常用的祛湿剂,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从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综述了藿香正气的抗病毒、抗炎和改善相关症状等的研究进展,并尝试探讨了藿香正气用于防治COVID-19的可能机制,以期为藿香正气防治COVID-19的应用提供参考。

王泽想,卢丹,张鹏,吴骁[8](2019)在《藿香正气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藿香正气方是由13味/10味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作用,是临床内科、儿科常用药物。本文综述藿香正气方近年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进展,并对藿香正气方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这些研究将对藿香正气方制定新的质控标准,提高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临床上合理安全使用,以及深度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胡芳[9](2019)在《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藿香正气口服液在临床上经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腹泻、急性胃肠炎等疾病的治疗,药理方面的作用则是抗菌、镇痛、抗病毒、调节胃肠功能等,而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其价值,本文对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赵苗青[10](2019)在《系统药理学研究藿香正气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复方以多组分和多靶点为特征,治疗多病因多症状的复杂疾病时疗效显着,不良反应率低。然而中药复方的草药配伍原理和作用机制仍然模糊不清。本论文采用整合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评价、靶点预测和网络药理学的系统药理学方法,以中药复方藿香正气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这种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复发性胃肠疾病为例,研究该复方的作用机制和复方中不同草药的配伍原理。结果表明,有132种化学成分被鉴定为活性化合物,有48个蛋白质是FD相关的靶点,而藿香正气复方治疗胃肠疾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四个通路,即PIK-AKT通路、JAK-STAT通路、Toll-like通路和钙离子信号通路,来实现抗炎、免疫保护和胃肠运动调节这三个功能。另外,研究发现,藿香正气复方的草药配伍原理符合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的原理,广藿香具有直接治疗FD的疗效,是君药;紫苏和白芷具有抗菌效果并且能治疗FD的主要伴随症状,是臣药;甘草具有解毒效果和调节其他草药ADME的功能,是使药;而剩余的7味草药能治疗其他的伴随症状,是佐药。这项研究不仅从多尺度的角度探讨了中药治疗胃肠疾病的机理,还为新药设计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藿香正气散证治规律及“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 网络药理学与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
        2 中药方剂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2.1 单味药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2.2 中药药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2.3 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藿香正气散研究进展
        1 临床运用研究
        1.1 内科疾病
        1.2 外科疾病
        1.3 皮肤科疾病
        1.4 五官科疾病
        1.5 儿科疾病
        1.6 妇科疾病
        1.7 其他疾病
        2 药理学研究
        2.1 全方药理学研究
        2.2 单味药药理学研究
        3 剂型研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古代文献的藿香正气散证治规律研究
    1 藿香正气散的源流出处
    2 藿香正气散方药分析
        2.1 藿香正气散的组成
        2.2 藿香正气散的药物分析
        2.3 藿香正气散的方义解析
    3 历代医家对藿香正气散证的分析
        3.1 明·龚廷贤
        3.2 明·李梴
        3.3 明·张景岳
        3.4 明·李中梓
        3.5 明·孙一奎
        3.6 清·虚白主人
        3.7 清·雷少逸
        3.8 清·李用粹
        3.9 清·陈念祖
        3.10 清·程钟龄
        3.11 清·汪昂
        3.12 结果
    4 对古代医籍中藿香正气散的方证分析
        4.1 《奇效良方》
        4.2 《医方考》
        4.3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4.4 《医方集宜》
        4.5 《仁术便览·卷一》
        4.6 《祖剂·卷四》
        4.7 《伤寒括要·卷下》
        4.8 《方症会要》
        4.9 《医学心悟》
        4.10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卷二》
        4.11 《古今名医方论·卷二》
        4.12 《医方论·卷二》
        4.13 《时方歌括·卷上》
        4.14 《奇方类编·卷下》
        4.15 《中寒论辩证广注·卷下》
        4.16 《温证指归·卷三》
        4.17 《瘴疟指南·卷下》
        4.18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卷下》
        4.19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五》
        4.20 《医碥·卷六》
        4.21 《外科十法》
        4.22 《目经大成·卷三》
        4.23 结果
    5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现代医案的藿香正气散应用规律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 资料整理规范
        3.1 中药名称规范
        3.2 症状规范
        3.3 药物剂量规范
        3.4 西医病名规范
        3.5 中医病名规范
    4 数据统计结果
        4.1 性别比例
        4.2 年龄分布
        4.3 舌象
        4.4 脉象
        4.5 症状分布
        4.6 疾病分类
        4.7 药味药量统计
        4.8 加味药物分类统计
    5 小结及分析
        5.1 藿香正气散主治病证的舌脉特点
        5.2 藿香正气散药味药量特点
        5.3 藿香正气散主治疾病特点
第三部分 藿香正气散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藿香正气散活性成分的筛选及靶点预测
        2.2 疾病相关基因的获取
        2.3 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筛选
        2.4 “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的绘制
        2.5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
        2.6 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藿香正气散有效成分筛选及靶点预测
        3.2 疾病靶标的筛选
        3.3 构建蛋白交互网络
        3.4 “中药-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3.5 共同作用靶基因GO生物过程与KEGG通路分析
    4 小结及讨论
结语
    1 藿香正气散“异病同治”的思考
    2 论文创新点
    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研究结局指标
        1.2 排除标准
        1.3 计算机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1.5.1 统计软件
        1.5.2 RCT的异质性检验
        1.5.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1.5.4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检测
        1.6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RCT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单用气滞胃痛颗粒的临床有效率
        2.3.2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促动力药的临床有效率
        2.3.3 单用气滞胃痛颗粒的临床治愈率
        2.3.4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促动力药的临床治愈率
        2.3.5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促动力药的复发率
        2.3.6 不良反应
        2.3.7 敏感性分析与发表偏倚
    3 讨论
第二章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FD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方法
        1.2.1 气滞胃痛颗粒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获取
        1.2.2 FD相关靶点获取
        1.2.3 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和PPI网络
        1.2.4 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滞胃痛颗粒有效成分及对应靶点
        2.2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FD相关靶点
        2.3 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分析
        2.4 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
        2.5 GO功能富集分析
        2.6 KEGG通路分析
    3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罗马IV诊断标准
附录3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1 生平概述
    2 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1 肺系病证
        1.1 感冒
        1.1.1 风寒、风热之辨
        1.1.2 治疗法则
        1.1.3 分型证治
        1.1.4 经验用药
        1.1.5 注意事项
        1.1.6 小结
        1.2 咳嗽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法则
        1.2.3 分型证治
        1.2.4 特色用药
        1.2.5 小结
    2 心系病证
        2.1 胸痹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法则
        2.1.3 分型证治
        2.1.4 小结
        2.2 狂证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法则
        2.2.3 分型证治
        2.2.4 小结
        2.3 痴呆
        2.3.1 病因病机
        2.3.2 治疗法则
        2.3.3 分型证治
        2.3.4 小结
        2.4 恐惧
        2.4.1 病因病机
        2.4.2 治疗法则
        2.4.3 分型证治
        2.4.4 小结
    3 脾胃病证
        3.1 泄泻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疗法则
        3.1.3 分型证治
        3.1.4 临证要点
        3.1.5 小结
    4 肝胆病证
        4.1 臌胀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法则
        4.1.3 分型证治
        4.1.4 软化肝脾验方
        4.1.5 小结
        4.2 胆痹
        4.2.1 病因病机
        4.2.2 施治法则
        4.2.3 分型证治
        4.2.4 小结
        4.3 内伤头痛
        4.3.1 病因病机
        4.3.2 施治法则
        4.3.3 分型证治
        4.3.4 用药特色
        4.3.5 小结
    5 肾系疾病
        5.1 水肿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疗法则
        5.1.3 分型证治
        5.1.4 专药专方
        5.1.5 小结
    6 气血津液疾病
        6.1 内伤发热
        6.1.1 分辨外感内伤
        6.1.2 把握时间规律
        6.1.3 分型证治
        6.1.4 小结
    7 肢体经络病证
        7.1 腰痛
        7.1.1 病因病机
        7.1.2 治疗法则
        7.1.3 分型证治
        7.1.4 小结
        7.2 痿证
        7.2.1 病因病机
        7.2.2 治疗法则
        7.2.3 分型证治
        7.2.4 小结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1 大气一元论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3 医易相通论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3.2.1 辨证恒动思维
        3.2.2 方剂灵活化裁
        3.2.3 剂型丰富发展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4.2.1 明辨病位
        4.2.2 治病于未发
        4.2.3 应时组方选药
        4.2.4 应时服药
        4.2.5 预测病势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5.2.3 胃气为脉之本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5.4 治胃之法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6.1 风药概说
        6.2 风药性能
        6.2.1 风药多味辛
        6.2.2 风药以泻为主
        6.2.3 风药性走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6.3.1 风药治风
        6.3.2 风药治血
        6.3.3 风药治湿
        6.3.4 风药助火
        6.3.5 风药升阳
        6.3.6 风药止痒
        6.3.7 风药通滞
        6.3.8 风药开玄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7.2.1 量从症变
        7.2.2 量从人变
        7.2.3 减量间服
        7.2.4 遵古不泥
        7.2.5 精准靶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4)藿香正气方肠道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 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3 对肠上皮细胞及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4 对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

(5)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s)
细菌名词英--中对照
前言
第一章 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葛根芩连汤疗效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的建立
        2.2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的疗效
    3.讨论
第二章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常规和脏器指数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3 葛根芩连汤治疗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血常规的影响
        2.4 葛根芩连汤治疗对肠道湿热证泄泻模型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3.讨论
第三章 葛根莲芩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可培养微生物、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2.3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内容物酶活性的影响
        2.4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黏膜酶活性的影响
        2.5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2.6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的影响
        2.7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内容物酶活性影响
        2.8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黏膜酶活性的影响
    3.讨论
第四章 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特征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结果
        2.1 有效序列的分析评估
        2.2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OTU 数目的影响
        2.3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4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在门水平上的影响
        2.5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在属水平上的影响
        2.6 肠道湿热证泄泻造模对模型小鼠肠道内容物细菌种水平上影响
        2.7 物种Lefse 差异分析
    3.讨论
第五章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特征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有效序列分析评估
        2.2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 OTU 数目的影响
        2.3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2.4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门水平上的影响
        2.5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属水平上的影响
        2.6 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肠道细菌种水平上的影响
        2.7 物种显着性差异分析-Lefse分析
    3.讨论
结论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综述 泄泻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中药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理用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对COVID-19的认知
2 中西医对COVID-19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
    2.1 临床表现
    2.2 临床分型
    2.3 治疗方案
3 《方案(第七版)》中医方案之中药复方用药分析
    3.1 医学观察期-乏力伴胃肠不适(藿香正气方)
        3.1.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3.1.2 复方溯源分析
        3.1.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3.1.4 化学成分研究[8]
        3.1.5 药理学研究
        3.1.6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3.2 普通型(寒湿阻肺证方)
        3.2.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3.2.2 复方溯源分析
        ①核心方来源于明·吴有性《温疫论》[21]中治疗瘟疫的专门方"达原饮",原方为:
        ②经典方剂"藿香正气散"在该处方中保留4味芳香化湿药:
        ③2个经典方的基础上加上3味宣肺解表的药:
        3.2.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3.2.4 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
        3.2.5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3.3 重型、危重型(血必净方、参附方)
        3.3.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1)血必净注射液:
        (2)参附注射液:
        3.3.2 复方溯源分析
        ①血必净注射液
        ②参附注射液。
        3.3.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①血必净注射液:
        ②参附注射液:
        3.3.4 化学成分研究
        3.3.5 药理学研究
        3.3.6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3.4 恢复期(肺脾气虚证方)
        3.4.1 复方组成/功能主治
        3.4.2 复方溯源分析
        3.4.3 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3.4.4 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
        3.4.5 在COVID-19中的用药分析
4 结语

(7)藿香正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藿香正气抗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药理研究
    1.1 抗病毒
    1.2 抗炎和免疫调节
    1.3 改善胃肠不适
2 藿香正气治疗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
    2.1 胃肠型感冒
    2.2 流行性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2.3 病毒性肠炎、腹泻
3 藿香正气防治COVID-19的探讨
4 结语

(8)藿香正气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免疫调节作用
    2.2 抗炎作用
    2.3 改善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
    2.4 解痉作用
    2.5 增强胃肠道功能
    2.6 抗菌作用
    2.7 其他作用
3 质量控制
    3.1 藿香正气方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的研究
    3.2 指标成分测定
    3.3 指纹图谱
    3.4 藿香正气方的智能检测方法
    3.5 藿香正气方其他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法
        3.5.1 微生物限度检查
        3.5.2 槟榔碱的限量检查
4 Q-marker预测
    4.1 基于质量传递与溯源的Q-marker预测分析
    4.2 基于成分特有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4.3 基于成分与药效关联的Q-marker预测分析
    4.4 基于复方配伍环境的Q-marker的预测分析
    4.5 基于成分可测性的Q-marker预测分析
5 结语

(9)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藿香正气口服液
2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例分析
3 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
    3.1 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增强患儿胃肠运动能力
    3.2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减少一氧化氮 (NO) 的生成
    3.3 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治疗的安全有效药物
4 小结

(10)系统药理学研究藿香正气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系统药理学介绍
    1.2 系统药理学技术
        1.2.1 ADME
        1.2.2 靶点预测方法
        1.2.3 多分子与多靶点互作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4 中药藿香正气复方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和研究内容
2 材料方法
    2.1 数据库的建立
    2.2 系统药理学研究流程
    2.3 活性成分筛选
        2.3.1 口服生物利用度
        2.3.2 类药性
        2.3.3 半衰期
    2.4 靶点预测及其分类
    2.5 GO富集分析
    2.6 网络图构建
    2.7 C-T相互作用的计算机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活性成分筛选
    3.2 物化性质分析
    3.3 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
    3.4 靶点确认和网络药理学分析
        3.4.1 C-T网络分析
        3.4.2 抗炎作用
        3.4.3 免疫保护功能
        3.4.4 胃肠调节功能
        3.4.5 靶点通路网络
    3.5 分子靶点相互作用的计算机验证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藿香正气活性成分名称及所属草药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藿香正气散证治规律及“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李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吴静洁.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藿香正气方肠道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陈刚,周地,李宁. 重庆医学, 2020(22)
  • [5]葛根芩连汤对肠道湿热证泄泻小鼠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研究[D]. 惠华英.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
  • [6]中药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理用药分析[J]. 曾瑾,李莉,尹竹君,戴瑛,陈平,鄢良春,赵军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0(02)
  • [7]藿香正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在应用的研究进展[J]. 霍志鹏,刘元雪,郝磊,王玉,何毅,周水平,闫凯境.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0(03)
  • [8]藿香正气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 王泽想,卢丹,张鹏,吴骁. 中国医药科学, 2019(21)
  • [9]藿香正气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J]. 胡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16)
  • [10]系统药理学研究藿香正气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D]. 赵苗青.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加味藿香正气软胶囊调节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