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体压强公式的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培兰,何婧,朱巧萍[1](2022)在《科学本质教育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以“液体的压强”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学为例,以HPS教学理念为载体,将科学本质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事业教育融入物理课堂,以促进科学素养的有效落实,为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打开新思路.
徐卉[2](2022)在《“同班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实践探讨——以“压强计算复习”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一直走的是传统教学的老路,缺乏新意和变动.教师运用同样的教案、教学模式对目前差异性越来越大的学生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一堂课下来,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针对这种现象,初中物理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介入."同班分层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通过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收获进步和成长.
赵宗敏,秦仕海[3](2021)在《基于创新小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固液压强的综合计算”习题教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初中物理"固液压强的综合计算"习题教学为例,阐述巧妙运用创新物理小实验与多媒体技术融合,帮助初中生从直观的感性认识到抽象的理性分析,更高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促进物理教育质量的提升。
王丹[4](2021)在《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问题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液体压强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很多学生对液体压强问题认识不清晰,解题的过程中出错率较高。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问题,掌握液体压强产生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灵活性以及解题能力,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析液体压强问题的思路。
徐文英[5](2021)在《基于教科书整合的“压强与浮力”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艳梅[6](2021)在《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文中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标要求学生应该准确的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并能将其运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某些物理概念的认识是不准确的,且很少能将其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和应用科学概念,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出现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5E教学模式,它通过引入、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五个环节的实施,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和应用知识。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利用5E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对大气压强进行教学设计并用于教学实践,研究其概念建构和应用的效果。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查阅关于5E教学模式和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对初中物理教学可借鉴的方面,论证5E教学模式运用于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学的可行性。其次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学生学情的分析及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目前大气压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对于大气压强的概念没有进行具体的解释;(2)对于大气压强的测量,多数教师为探究而探究,并不注重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和方法的掌握,只是为了那么一个框架;(3)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大气压强相关实验的改进上,而不是进一步解决学生的错误认知;(4)关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比较完善的设计教学。再次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的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于实验班中,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在教学实践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验证学生对5E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且运用SPSS软件处理实验班和对照班检测试卷所得的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基于5E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是否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发现,5E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和教师在大气压强学习和教学时面临的相关问题,如帮助学生较好运用大气压强相关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现象;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5E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较高。
邹漪[7](2021)在《智慧校园背景下初中物理力学微课开发与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新英[8](2021)在《“知法并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文中提出"知法并行"教育模式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中的知识发展过程和伴随知识的发展过程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为基础,将知识的发展过程及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整理出线索,使"知识线"和"方法线"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展开、并行前进的一种科学方法教育模式.本文以《液体的压强》为例,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知法并行"教育模式.
张妍[9](2021)在《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实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原则。物理是一门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涉及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同时,物理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物理更是以实验为基础。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选择学生知道或接触过的生活中的现象、事物和器具,使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让物理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因此,如何将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深思的问题。鉴于此,笔者选择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实例为课题进行研究,期望能为同行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在收集、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简介了本研究的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初步界定了教具和生活化教具的概念;叙述了生活化教具制作和运用必须遵循的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原则;简述了指导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基础上,对淮阴中学新城校区的部分初中学生及物理教师实施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基本了解了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具的现状,并总结归纳了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的实际,探索并提出了生活化教具设计与制作,应当体现出直观性、趣味性、廉价性、针对性、灵活性等特征;总结了生活化教具具有的功能,一是适当弥补当前学校教具的不足;二是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知识建构;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五是深化教师职业情感,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新课引入、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和课外实验等四方面,介绍了由本人探索制作的三十多个生活化教具的具体实例,其中每个实例都包括生活化教具所需要的制作材料、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现象和实验特点等。最后,还利用学生访谈的方式,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效果进行了解和分析。本研究的实践表明,初中学生很欢迎生活化物理教具,其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郑敏[10](2021)在《油井沉没度预测模型构建与曲线拟合求解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石油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井沉没度是衡量油井生产状况的重要指标,其高度直接影响抽油泵的工作效率。当抽油速度与沉没度不匹配时会降低油井生产效率,导致电能浪费。因此,实时掌握油井的沉没度状态,为制定合理的抽油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对提升我国油田国际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油井油层渗流特性等因素,构建了反映油层渗流状况的油井沉没度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个应用方法,利用特征函数的单调递增特性证明了解的唯一存在性,使模型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油田生产中。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依据油层渗流特性,结合油井渗透量、液体压强和油井压力公式,利用达西定律导出了油井压力的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构建了油井沉没度预测模型。(2)采用参数归并方法对沉没度预测模型进行了参数降维处理,大幅度减少了参数维度,降低了应用复杂度,有效提高了其应用范围,使该模型不仅符合油层渗流规律,也适用于具有势能平衡能力的其他物质的平衡规律。(3)针对参数降维模型,利用最大公约数提取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沉没度的精确解。为了提高沉没度预测的精度,采用加权二分法对多点测量结果进行加权处理,有效减少了测量误差所导致的误差放大问题。针对多点测量值,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使沉没度误差达到了二范数的最小值,以每迭代一次数值计算误差减半的收敛速度准确给出所需迭代次数。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初始状态沉没度为零的情况,也适用于非零的情况。测试结果表明,运用所提出的油井沉没度预测模型,可实时掌握沉没度的变化规律;结合所提出的应用方法,可获得任意时间点对应的沉没度。所提出的模型与应用方法为油田制定科学的采油方案、对油井实施合理的开采方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体压强公式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本质教育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以“液体的压强”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本质教育简述 |
2 教学设计思路——HPS教学理念 |
3 科学本质教育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流程 |
3.1 故事导入:引出概念,激发兴趣 |
3.2 科学知识:触感体验,提炼特点 |
3.3 科学探究:探讨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
3.4 科学事业:联想生活,设计小作品 |
4 课后反思 |
(2)“同班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实践探讨——以“压强计算复习”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同班分层教学”模式简介 |
1.1 对学生分层 |
1.2 对教学目标分层 |
1.3 对教学内容分层 |
2 “同班分层教学”教学实践 |
2.1 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区别 |
2.2 教学过程中的区别 |
3 “同班分层教学”课堂思考 |
3.1 课堂表现形式研究 |
3.2 课堂教学重点研究 |
(3)基于创新小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固液压强的综合计算”习题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
2 教学流程设计 |
3 创新小实验与多媒体技术融合突破教学重难点 |
3.1 液体压强的计算 |
3.2 用创新小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认知 |
3.3 理论分析比较液体压力和重力 |
4 结束语 |
(4)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问题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液体压强深度的理解 |
2 同种液体的压强问题 |
3 不同种液体的压强问题 |
4 液体压强中的临界问题 |
(6)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来源 |
1.2 研究现状 |
1.2.1 5E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5E教学模式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过程和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1 教学模式 |
2.2.2 5E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
2.2.3 5E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的价值 |
2.2.4 5E教学模式的意义 |
2.2.5 教学设计 |
2.2.6 教学设计的依据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发展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开展教学设计前的分析与研究 |
3.1 教学活动对象的分析 |
3.1.1 初二学生的思维介于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中间段 |
3.1.2 初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趣味性要求 |
3.1.3 初二学生对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的分析 |
3.2 对教材的分析 |
3.2.1 新课导入的对比分析 |
3.2.2 学生科学探究对比分析 |
3.2.3 视野拓展对比分析 |
3.2.4 课后练习对比分析 |
第4章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实践 |
4.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
4.1.2 实验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
4.1.3 对照班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
4.2 教学实践研究 |
4.2.1 实验目的 |
4.2.2 实验对象 |
4.2.3 第1 课时的实施思路及要点 |
4.2.4 第1 课时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
4.2.5 第1 课时的实施效果 |
4.2.6 第2 课时的实施思路及要点 |
4.2.7 第2 课时的课堂实录及评析 |
4.2.8 第2 课时的实施效果 |
4.3 教学后的结果和分析 |
4.3.1 教学后学生测试成绩结果与分析 |
4.3.2 教学后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大气压强检测试卷 |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 |
致谢 |
(8)“知法并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知法并行”教育模式 |
1.1 “知法并行”教育模式的操作结构[1] |
1.2 “知法并行”教育模式的操作要点 |
2 实践案例——《液体的压强》 |
2.1 分析整理《液体的压强》一节的“知识线”和“方法线” |
2.2 《液体的压强》课堂实录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二)初步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
(三)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
(1)提出问题 |
(2)猜想与假设 |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5)分析与论证 |
(6)交流与评估 |
(四)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
(五)学以致用 |
(六)课堂小结 |
(七)习题巩固 |
3 结语 |
(9)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实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教具 |
2.1.2 生活化教具 |
2.2 生活化教具制作和运用原则 |
2.2.1 科学性原则 |
2.2.2 教育性原则 |
2.2.3 启发性原则 |
2.2.4 经济性原则 |
2.2.5 实用性原则 |
2.2.6 安全性原则 |
2.3 理论基础 |
2.3.1 认知学习理论 |
2.3.2 杜威的教育思想 |
2.3.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现状调查和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
3.1.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
3.1.3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1.4 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 教师与学生访谈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2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3.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具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新课程理念尚未完全落实 |
3.3.2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合理的培训体系和评价机制 |
3.3.3 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亟待提高 |
第4章 生活化教具的特征和功能 |
4.1 生活化教具的特征 |
4.1.1 生活化教具具有直观性 |
4.1.2 生活化教具具有趣味性 |
4.1.3 生活化教具具有廉价性 |
4.1.4 生活化教具具有针对性 |
4.1.5 生活化教具具有灵活性 |
4.2 生活化教具的功能 |
4.2.1 生活化教具可以适当弥补当前学校教具的不足 |
4.2.2 生活化教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
4.2.3 生活化教具可以转变学习方式,促进知识建构 |
4.2.4 生活化教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
4.2.5 生活化教具可以深化教师职业情感,提升教师职业技能 |
第5章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实例研究 |
5.1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实例 |
5.1.1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新课引入的实例 |
5.1.2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例 |
5.1.3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规律教学的实例 |
5.1.4 生活化教具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实例 |
5.2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的效果分析 |
5.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5.2.2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的收获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问卷(教师用) |
附录二: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问卷(学生用) |
附录三: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访谈提纲(教师用) |
附录四: 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访谈提纲(学生用) |
附录五: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具运用效果的访谈提纲(学生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油井沉没度预测模型构建与曲线拟合求解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油藏地质及开采简介 |
2.1 石油勘探开发 |
2.2 储层渗流的基本规律及方式 |
2.2.1 油气储集层 |
2.2.2 渗流基本规律 |
2.2.3 渗流基本方式 |
2.2.4 岩石渗透率 |
2.3 采油过程原理 |
2.3.1 抽油泵 |
2.3.2 动液面 |
2.3.3 沉没度 |
2.3.4 动液面、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沉没度预测模型构建 |
3.1 模型构建思路 |
3.2 模型总体设计 |
3.3 模型构建 |
3.4 模型降维 |
3.5 综合参数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沉没度预测模型求解研究 |
4.1 模型分析 |
4.2 模型的应用方法研究 |
4.2.1 最大公约数提取法 |
4.2.2 加权二分法 |
4.2.3 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 |
4.3 方程求解公式 |
4.3.1 一元三次方的求根公式 |
4.3.2 一元四次方的求根公式 |
4.4 二分法误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沉没度预测模型测试 |
5.1 沉没度为零 |
5.2 沉没度非零 |
5.3 油井实测数据 |
5.4 模拟应用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四、液体压强公式的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本质教育融入物理课堂的教学设计——以“液体的压强”教学为例[J]. 陈培兰,何婧,朱巧萍. 中学物理, 2022(02)
- [2]“同班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实践探讨——以“压强计算复习”教学为例[J]. 徐卉. 中学物理, 2022(02)
- [3]基于创新小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固液压强的综合计算”习题教学为例[J]. 赵宗敏,秦仕海. 物理教学探讨, 2021(09)
- [4]初中物理液体压强问题的探究[J]. 王丹.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1(04)
- [5]基于教科书整合的“压强与浮力”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为例[D]. 徐文英.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6]基于“5E”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以大气压强为例[D]. 张艳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7]智慧校园背景下初中物理力学微课开发与利用[D]. 邹漪. 西南大学, 2021
- [8]“知法并行”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J]. 张新英. 理科考试研究, 2021(12)
- [9]生活化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实例研究[D]. 张妍. 扬州大学, 2021(09)
- [10]油井沉没度预测模型构建与曲线拟合求解算法研究[D]. 郑敏.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