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762例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西藏自治区762例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一、西藏后藏地区762例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陆雪耕[1](2021)在《2016-2018年内蒙古地区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2016年到2018年内蒙古地区肺结核和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空气污染对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2018年肺结核疫情数据,空气污染物数据以及社会人口学、社会经济、气象等相关资料,描述肺结核及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贝叶斯时空模型构建肺结核时空分布模型,分析肺结核时空格局的变化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空气污染物的主成分,并且通过广义相加模型评估空气污染物对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2016-2018年内蒙古地区肺结核新发病例数分别为10458例、11163例和14066例,发病率分别为41/10万、44/10万和55/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2/10万。其中,男性各年份的肺结核新发病例数均高于女性;51~60岁年龄组患者在各年份新发病例中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农牧渔民职业在各年份新发病例中所占比例均为最高。内蒙古地区肺结核发病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春季及冬初季节;其高风险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通辽市奈曼旗、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和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等地区;肺结核发病率增长迅速的地区主要包括包头市青山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等地区。此外,内蒙古地区空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M2.5、NO2、SO2和CO浓度的高峰主要集中于冬季,PM10浓度的高峰主要集中于春季,O3浓度的高峰主要集中于夏季。空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包括包头市昆都仑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等地区。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空气污染物的主成分为PM2.5、PM10、NO2、SO2和CO以及O3。广义相加模型结果显示在校正患者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不同滞后时间PM2.5、PM10、NO2、SO2、CO和O3的暴露均会导致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增加(P<0.05)。不同滞后时间下各个空气污染物的暴露对不同性别人群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对女性人群的影响相对更大;不同滞后时间下各个空气污染物的暴露对不同年龄人群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对19-64岁人群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影响更为显着。结论在2016-2018年期间,内蒙古地区肺结核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肺结核发病率和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分布均呈现一定的季节性以及地区差异。肺结核发病率增长迅速的包头市青山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等地区需要密切关注。空气污染物的暴露为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危险因素,并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空气污染物对19-64岁的女性人群肺结核发病风险的影响更为显着。

李国莉[2](2019)在《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与结核病近期复发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7年中国新发结核病患者数88.9万人,因结核死亡人数约是3.7万,新发患者数位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印度。Van Soolingen等人于1995年首次发现并定义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北京家族是世界第二大流行菌株,在全球流行株中所占比例11%以上,而在东南亚地区可达到50%以上,在我国所占比例约为60%-80%,在北方地区可达90%以上。PCR00002亚簇为北京家族中优势簇,在北京家族中所占比例约为30%,该亚簇极具有选择优势和高频率的突变,且会增加利福平耐药的危险性,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发生风险。结核病患者在治疗成功后近期会有5%-20%的复发风险,这也是阻碍终止结核病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既往有研究探讨了北京家族菌株与结核病患者复发的关系,但是研究结论不一致且样本量均较小。本研究的目的是依托江苏省已建立的30个结核病耐药监测点,得到具有社区人群代表性的肺结核患者大样本,分析江苏省北京家族及其PCR00002亚簇分布与流行状况;对不同基因型治愈的肺结核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不同基因型结核病近期复发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北京家族及其亚簇PCR00002与结核病近期复发的关系。材料与方法:2013年10月0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全省30个结核病监测点纳入所有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新患者,并对治愈后的患者随访一年,分析患者近期复发情况。收集患者痰标本,开展萋尼式痰涂片镜检和L-J固体痰分离培养试验。对痰培养阳性的菌株开展传统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种鉴定并提取样本DNA。对成功提取DNA样本进行12位点MIRU-VNTR(MIRU2,MIRU4,MIRU10,MIRU16,MIRU20,MIRU23,MIRU24,MIRU26,MIRU27,MIRU31,MIRU39,MIRU40)基因分型试验和RD105北京家族鉴定试验。对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问卷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双轨录入,利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结核病患者生活方式及结核病患者治疗结局信息。采用卡方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核病患者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北京家族及其PCR00002亚簇与结核病患者近期复发的关联。结果:1.2013年10月0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最终共纳入了2111例肺结核病新患者,其中男性1642例占77.78%,女性469例占22.22%。年龄按照三分位间距分布其中46岁以下患者有729例占34.53%,4765岁共有690例占32.69%,66岁以上有692例占32.78%。所有患者中886例(41.97%)职业为务农,328例(15.53%)患者无职业。所有结核病患者中吸烟者834例占39.51%,388例患者主诉饮酒占18.38%。对所收集到的菌株均进行传统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中利福平耐药125例,利福平耐药率5.92%;对异烟肼耐药187例,异烟肼耐药率8.86%;MDR-TB患者为91例,耐多药率为4.31%。2.MIRU-VNTR基因分型实验结果显示2111例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有1735株占总样本的82.19%,其中男性1337例,女性398例;初治患者1625例,复治患者110例。分型获得北京家族PCR00002亚簇为589株,占总样本的27.90%,在北京家族菌株中所占比例是33.95%,其中男性470例,女性119例;初治患者559例,复发患者30例。3.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在2111例样本中,完成疗程51例,治愈1849例,治疗成功1900例,治疗成功率90.00%;治疗失败84例,治疗失败率3.98%;死亡63例。在治疗成功的肺结核患者中,一年随访期间共有124例患者出现了结核病近期复发,复发率6.53%,其中男性106例,女性18例。复发患者中北京家族基因型有110例,其中北京家族PCR00002亚簇中有30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OR=0.578,95%CI 0.347-0.964)、年龄47-66岁(OR=1.752,95%CI 1.062-2.891)、年龄≥66岁(OR=2.381,95%CI 1.477-3.837)、职业为农民(OR=0.67,95%CI 0.454-0.988)、以及肺部双侧有空洞(OR=1.61,95%CI 1.073-2.418)是结核病患者近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岁患者(OR=2.313,95%CI 1.406-3.806)、双侧空洞(OR=1.708,95%CI 1.128-2.587)和北京家族菌株(OR=2.079,95%CI 1.160-3.726)是结核病患者近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结果PCR00002亚簇(OR=0.815,95%CI 0.534-1.244)和多因素logistic结果PCR00002亚簇(OR=0.706,95%CI 0.457-1.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暂不能认为PCR00002亚簇的患者容易出现复发。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是江苏省结核病的主要流行株,其中北京家族亚簇PCR00002在江苏地区比例高达33.95%,是我省流行的优势亚簇。结核病患者近期复发率为6.53%。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较大和双侧空洞能够增加结核病的近期复发;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菌株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近期复发,在治愈的结核病患者中,需要加强治愈后的随访工作,菌株基因型分析也可能为患者治疗结局提供一定的预测作用。

仁增欧珠[3](2019)在《肺结核患者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本地区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本地区的肺结核患者共计428例的临床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共有183例。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过分析总结,本研究入选的肺结核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共有183例,占比为42.76%,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进入到中年之后,肺结核并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从地区因素来看,城市的发生率最高,乡镇次之,农村则最低。而进行单纯肺结核以及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分析,发现后者中咯血形成率、痰菌阳性率以及肺空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前者,两者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中并发糖尿病的概率较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并发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病情比单纯肺结核患者更加严重,治疗效果更差,且传染性较强,应当积极加强此类患者的疾病防治工作。

马爱静[4](2018)在《基于人群的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和传播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三,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四个重大传染病之一,结核病尤其是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结核病疫情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所致,约占62%。近年来,我国已经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来控制结核病,然而当前结核病依然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为进一步有效控制结核病,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需要对结核病之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变异、进化和结核病的流行规律等进行研究,了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遗传特征及传播规律对有效防控结核病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结核病控制领域还有诸多的问题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我国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株的起源、进化和流行规律不明确,具有中国代表性的结核病耐药相关基因的突变规律不清晰,尚未建立我国结核病发病和传播的数学模型,对于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毒力、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流行和传播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如若能对于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会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我国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对结核病防控措施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目的通过基于人群的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研究,进一步验证和确定我国结核病的主要流行株,验证评估适合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型方法;通过全国横断面以及部分地区动态监测等研究,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传播规律,为我国(尤其是北京基因型菌株广泛流行的地区)结核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北京基因型表型耐药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探索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的区分对临床上抗结核药物使用的指导作用;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北京基因型与传播力相关的遗传特征,探索其流行与传播的遗传机制。方法1.对收集自全国31个省共70个监测点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通过与散在分布重复单位-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方法(VNTR-15以及VNTR-24)的分型效果做比较,评价联合SNP以及VNTR-15的基因分型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传播的追踪能力。2.应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分型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分析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其影响因素。3.应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分型的方法,地区性(连续3年)动态监测北京基因型菌株流行规律的传播机制。4.应用固体药敏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表型,应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分型的方法对我国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并分析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5.应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了解成簇北京基因型菌株的遗传特征,分析遗传机制对其广泛流行及传播的作用。结果1.对于北京基因型菌株,联合SNP以及VNTR-15基因分型方法的分辨力(HGI=0.9950)比 VNTR-15 的分辨力(HGI=0.9915)以及 VNTR24 的分辨力(HGI=0.9943)高;对于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其分辨力(HGI=0.9917)同样比 VNTR-15 的分辨力(HGI=0.9859)以及 VNTR24 的分辨力(HGI=0.9905)高;对于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VNTR24的分辨力(HGl=0.9989)高于联合SNP以及VNTR-15基因分型方法的分辨力(HGI=0.9980)以及VNTR-15的分辨力(HGI=0.9978)。2.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全国的流行率为73.69%(1731/2349),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全国的流行率为76.43%(1323/1731),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全国的流行率为23.57%(408/1731),优势菌株为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菌株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匀(P<0.001;P<0.001)。北京基因型菌株比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传播力强(P<0.001);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比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传播力强(P<0.001)。此外,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与MDR(P=0.028)以及链霉素耐药(P<0.001)存在正相关性。3.我国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率为55.51%(489/881),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率为70.96%(347/881),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率为29.04%(142/881),优势菌株为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四川省各地区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菌株的流行无统计学差异(P=0.117;P=0.311)。北京基因型菌株在复治患者中感染率更高,大约是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感染率的2倍(P=0.009,OR=1.984);北京基因型菌株更易发生近期传播,近期传播力约是非北京基因型菌株的3倍(P=0.005,OR=2.880)。比较现代北京基因型与古代北京基因型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相对于女性结核病患者,男性患者更容易感染现代型北京菌株(p=0.035);不同年龄分组之间的病人,其感染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以及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概率具有差异性(P=0.007)。不同年份之间北京基因型及其亚型菌株的流行率无明显变化(P=0.621;P=0.739);该地区2015年北京基因型菌株的近期传播率比2013年和2014年高;Bmyc10亚型在北京基因型菌株中占绝对优势。4.我国四川省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患者相对于女性患者更容易产生利福平耐药(P=0.034)以及耐多药现象(P=0.024)。另外,发生近期传播(成簇)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利福平耐药(P=0.007)、乙胺丁醇耐药(P=0.007)以及耐多药(P=0.002)。该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相对于非北京基因型菌株更容易发生利福平耐药(P=0.038)、异烟肼耐药(P=0.036)、乙胺丁醇耐药(P=0.003)以及耐多药(P=0.006),说明四川地区流行的北京基因型菌株和耐药存在正相关性。亚型Bmyc210与亚型Bmyc10的菌株在SM耐药、INH耐药、RFP耐药以及MDR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5.东亚分枝(北京基因型家系)的SNP及InDe1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分枝;北京基因型菌株SNP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PE/PPE蛋白家族相关基因上;北京基因型菌株与H37Rv标准株遗传进化距离相隔比较远;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间遗传距离较近,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间遗传距离较远。结论1.VNTR分型与SNP分型对北京基因型菌株流行与传播规律的研究中具有互补性,联合SNP和VNTR-15的分型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及其现代亚型菌株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建议使用联合SNP分型以及VNTR-15的基因分型方法在北京基因型菌株或者现代北京亚型菌株占优势的地区,用于追踪其近期传播模式和危险因素分析。在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占主要流行株的地区,建议使用VNTR-24分型方法。2.本研究证明了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是我国的优势菌株;北京基因型及其现代亚型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分布不同;北京基因型菌株与SM耐药性以及MDR具有正相关性,且更具有扩散的潜在能力,提示北京基因型菌株可能存在耐药与传播的双重优势。同时,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以及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之间的传播潜力以及链霉素耐药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具有正相关性,更存在优势。3.结核分枝杆菌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是四川省流行的优势菌株;北京基因型菌株同时与成簇和耐药性具有正相关,表明该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具有双重优势,耐药为其提供了更长传播感染的时间优势;男性患者、具有耐药现象的患者是近期传播(成簇)的危险因素;Bmyc10亚型比其他北京基因型菌株更容易发生近期传播,其由基因突变积累的表型变化可能是其适应性增强的原因。4.我国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卡那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除达州大竹县外,其余4个监测点原发性耐药结核病的比重高于获得性耐药结核病;与非北京基因型相比,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乙胺丁醇耐药以及耐多药具有正相关性;Bmyc210亚型菌株更容易发生SM、INH、RFP耐药以及MDR。5.北京基因型菌株在PE/PPE蛋白家族区域存在高发突变,或许是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增强致病性和毒性的遗传机制,造成广泛流行的原因。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与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相比,是相对近期进化而来的亚型,可能更容易发生传播(成簇)。

李雅楠[5](2016)在《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表型耐药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初步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散在重复单位-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Mycobacterial interspersed repetitive units-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s,MIRU-VNTR)技术和间隔区寡核苷酸(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技术在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河北省MTB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及其分布特征;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和耐药基因测序,初步了解河北省MTB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探讨表型耐药与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之间、基因型与表型耐药之间以及基因型与耐药相关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评价耐药相关基因位点检测对MTB表型耐药的临床诊断价值,为建立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收集到1017株河北省MTB临床分离株及相应的病例背景资料。采用PNB/TCH鉴别培养基和多位点PCR进行菌种鉴定,采用L-J固体培养基比例法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15位点MIRU-VNTR和Spoligotyping进行基因分型研究,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7个耐药相关基因位点(rpsL、rrs、katG、inh A、oxy R-ahpC间隔区、rpoB和embB)进行序列分析,采用Bio Numerics 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Graph Pad Prism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北省MTB菌株对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为34.1%,MDR总耐药率为13.2%。初始耐药率为26.6%,初始MDR耐药率为6.1%;获得性耐药率59.7%,获得性MDR耐药率为37.6%。获得性耐药率和获得性MDR耐药率均分别显着高于初始耐药率和初始MDR耐药率(P值均<0.0001)。2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表现出高度的基因多态性。Spoligotyping显示,北京家族占90.5%,非北京家族占9.5%。非北京家族以T基因型为主,也发现了LAM、MANU、H、U等基因型。MIRU-VNTR将1017株MTB菌株分成16个基因群,共846种VNTR基因型。Spoligotyping和15位点MIRU-VNTR的HGDI值分别为0.279和0.999。3北京家族与非北京家族在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史及表型耐药的分布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北京家族菌株的成簇率显着高于非北京家族菌株的成簇率(P<0.0001)。rpsL、embB基因在北京家族菌株中的突变率显着高于其在非北京家族菌株中的突变率(P值分别为0.0051和0.0180)。4 rpsL基因43位点的突变率为56.0%;rrs基因的突变率为17.0%;katG基因315位点的突变率为62.3%;inh A基因-15位点的突变率为14.1%;oxy R-ahpC间隔区的突变率10.5%;rpoB基因531位点的突变率为53.7%;embB基因306位点的突变率为56.5%。5随着耐药种类的增加,rpsL43、katG315、rpoB526/531和embB306位点的突变率呈递增的趋势(趋势P值均<0.0001)。rpsL43、katG315、rpoB526/531和embB306在MDR菌株中的突变率均显着高于在非MDR菌株中的突变率(P值分别为0.0136、<0.0001、<0.0001和<0.0001)。rpoB526/531和embB306联合检测MDR表型耐药的灵敏度为83.2%,特异度为80.8%。结论:1河北省MTB菌株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总耐药率及MDR耐药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MTB菌株耐药性的产生与抗结核药物治疗有关。2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北京家族为主要流行株。15位点MIRU-VNTR基因分型法的分辨能力高于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法的分辨能力。15位点MIRU-VNTR和spoligotyping相结合,能够准确全面地分析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多态性。3北京家族菌株在河北省的近期传播能力比非北京家族更强。rpsL和embB基因突变与北京家族菌株有关,提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对北京家族菌株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能较差,这种适应性代价使北京家族菌株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从基因水平解释了北京家族菌株广泛传播的原因。4 rpsL43、katG315、rpoB526/531和embB306位点的突变率随耐药种类增加呈递增趋势。rpoB526/531和embB306联合检测可用于检测MDR表型耐药。

催成央金[6](2016)在《6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浅谈西藏地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年龄8岁至86岁,其中儿童1例,少年9例,青年25例,中年11例,老年20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乏力、消瘦58列、咯血占4例、胸痛、气促22例,头痛8例,发热23例其中最高体温40℃最低37.3℃。Ⅰ型肺结核2例、Ⅱ型肺结核11例、Ⅲ型肺结核44例、Ⅳ型肺结核9例。我科患者大多数为痰菌阴性,痰菌阳性4例、血沉异常24例。结核抗体阳性者8例。并存其他合疾病、合并痢疾1例、麻风1例、梅毒1例、乙肝25例。两型以上肺结核37例,治愈36例,好转23例,未愈6例,死亡1例。结论西藏地区肺结核多发生于牧区高海拔偏远地区,因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尤其是秋冬季节更有利于结核菌的存活、生长、繁殖和传播,且当地居住环境恶劣,经济状况差,不注意通风,缺乏相应卫生保健知识,发病初期大部分具有上呼吸到感染症状,易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发病后不能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极易发生相互传染。近年来当地群众的医疗卫生条件逐渐提高,政府对基层卫生保健事业上加大力度,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得到有效的控制。

向阳[7](2014)在《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仅次于印度,位居第二。中国每年有超过100万的肺结核患者正在接受由中国国家结核预防与控制规划提供的标准短程抗结核治疗。标准短程化疗方案中主要使用的3种一线药物可引起不同频次、不同严重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发病率较高且危害最大的是肝损害。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Anti-TB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LI)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疾病负担,影响抗结核治疗的进行及结核治愈率,也间接影响我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落实。因此,了解ATLI的发生机制和易患因素,对减少或避免肝损害的发生,使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结核病疫情严重,高于全国水平,目前DOTS治疗方案已在我区广泛使用,但未见有ATLI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新疆接受标准短程化疗的肺结核患者人群ATL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ATLI易感性与其药物代谢酶(DMEs)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揭示ATLI的遗传特征;同时针对ATLI这种复杂性疾病,进一步探讨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在ATLI发病过程的作用,为ATLI发病机制和遗传易感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研究现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机构登记并接受国家规划6~9个月免费标准短程化疗的2811例肺结核病人(≥14周岁)作为研究对象,在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其进行病历资料查阅、问卷调查和2月末(包括强化期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症状的病人)肝功能检测并保存血样标本。依据肝损害判断标准确定肝损害病例。基于对2811例肺结核患者资料ATL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掌握ATLI的发生率状况及其分布特征,筛查影响ATLI的主要危险因素;以2811例肺结核患者中的维吾尔族患者22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发生肝损害的89例患者组成ATLI病例组,肝功能正常者1858例组成对照组,通过PCR-LDR方法对NAT2基因慢乙酰化型、CYP2E1RsaI基因C1/C1基因型和GSTM1*null基因型及GSTT1*null基因型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NAT2基因、CYP2E1RsaI基因、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ATLI易感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筛检试验分析思路探讨药物代谢酶基因型对ATLI的预测价值;采用单纯病例研究方法、叉生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探讨在ATLI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的基因-环境、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1)共纳入肺结核患者2842例,其中31例没有血样,有效例数2811例,平均年龄43.09±18.32岁。男性占57.5%,女性占42.5%;初治占91.4%,复治占8.6%;维吾尔族占79.8%,汉族占10.9%,哈萨克族占2.8%,其他民族占6.5%;南疆占61.3%,北疆占38.7%。2)2811例肺结核患者中,359例发生肝异常,肝异常发生率为12.7%,110例发生ATLI,ATLI发生率为3.9%。其中,男性ATLI发生率为4.7%,女性ATLI发生率为2.8%;汉族ATLI发生率为3.9%,维吾尔族ATLI发生率为4.0%,哈萨克族ATLI发生率为2.5%,其他民族ATLI发生率为3.8%;<4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4.5%,4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3.2%,60-岁年龄组ATLI发生率为3.6%;南疆ATLI发生率为4.5%,北疆ATLI发生率为3.0%;初治结核病人ATLI发生率为4.1%,复治结核病人ATLI发生率为2.1%。3)110例ATLI患者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其中轻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2-3倍)65人,占59.1%;中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3~5倍)31人,占28.2%;重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增高至正常值上限的5倍以上)14人,占12.7%。4)基于2811例肺结核患者人群,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LI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性别、是否服用保肝药物、治疗方案及体重方面有显着性差异,女性ATLI的发病率低于男性,服用保肝药物者发病率较高,服用FDC者发病率并未低于服用板式药物者,体重≥50kg者发病率反而高于体重<50kg者,相应的OR(95%CI)值分别为0.568(0.376~0.859)、2.280(1.484~3.502)、1.809(1.223~2.678)、3.140(1.355~7.2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服用保肝药物、体重均与ATLI有关联,调整OR(95%CI)值分别为0.461(0.239~0.888)、2.491(1.329~4.670)和3.423(1.174~9.979);年龄与ATLI也有关联,与青年组相比,中年组和老年组发生ATLI危险的OR(95%CI)值分别为0.255(0.105~0.616)、0.639(0.324~1.263)。5)基于2811例肺结核患者人群,以性别、年龄、民族、饮酒史等为协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预测病人服药保肝药物的倾向,以预测概率作为倾向评分,对人群进行标准化死亡比加权处理。加权后未见使用保肝药物、使用葡醛内酯和使用肌酐组与未使用任何保肝药物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护肝片组的ATLI发生率高于未使用保肝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6)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T2基因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CT基因型与ATLI的发生有显着性关联,调整OR(95%CI)值为1.780(1.086~2.917);同时也发现481(rs1799929)位点在显性模型中存在与ATLI的关联关系。根据乙酰化代谢能力不同,NAT2基因可分为快乙酰化型、中间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以快型为参考,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中间型发生ATLI的风险高于快乙酰型,慢乙酰型高于中间型,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现慢乙酰化基因型NAT2*5/6与ATLI的发生有关,调整OR(95%CI)值为3.417(1.411~8.27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人群、<60岁人群、≥35岁人群和南疆人群481(rs1799929)位点的杂合型CT发生ATLI的风险均显着高于其野生型CC。在北疆人群中发现,857(rs1799931)位点的突变纯合子AA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GG,调整OR(95%CI)值为23.280(1.651~328.344)。基于NAT2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590(rs1799930)和857(rs1799931)构建的单倍型分析发现,携带590(rs1799930)突变等位基因的单倍型C-A-G与ATLI的关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调整OR(95%CI)值为2.174(1.365~3.461)。7)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发生有关;在亚组人群中也未观察到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未发现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在亚组人群中也未发现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8)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患者人群中的89例ATLI患者,未发现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与ATLI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关。9)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未发现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对ATLI有预测价值。10)基于2244例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单纯病例研究、叉生分析和GMDR法结果均显示NAT2乙酰型与饮酒史在ATLI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叉生分析结果均提示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T1基因型在ATLI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本研究人群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末ATLI发生率为3.9%,重度肝损害发生率为0.50%。无症状ATLI患者占33.6%,建议对接受抗结核治疗人群,应加强肝功能检测。2)通过对影响ATLI相关因素的筛选,本研究发现ATLI可能与性别、年龄和体重有关;尤其是体重≥50kg的男性肺结核患者,年龄越小发生ATLI的风险越大,故对这类人群应予以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3)本研究人群中有46.5%的肺结核患者使用了不同种类的保肝药物,主要包括葡醛内酯、肌酐和护肝片等,但未观察到保肝药物的保护作用,甚至发现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可能有增加ATLI的发生风险,故对未发生且并非必然发生ATLI的肺结核患者使用保肝药物预防是否合适,保肝药物是否确实有效仍需要严格设计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实。4)基于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NAT2基因多态性位点481(rs1799929)与ATLI之间存在关联,其最佳关联模型是显性遗传模型。发现NAT2慢乙酰化基因型NAT2*5/6与ATLI的发生有关,可能尚属首次报道。分层分析的研究结果提示,年龄介于35岁~60岁之间的南疆维吾尔族女性肺结核患者,携带NAT2基因481(rs1799929)位点的杂合型CT者则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CC;北疆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携带NAT2基因857(rs1799931)位点的突变纯合子AA者发生ATLI的风险显着高于其野生型GG。单倍体分析发现,携带590(rs1799930)突变等位基因的单倍型C-A-G是发生ATLI的危险因素。在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中的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CYP2E1RsaI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以及GSTM1基因型、GSTT1基因型与ATLI的关联关系。也不能确定,NAT2乙酰型、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M1基因型及GSTT1基因型对ATL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5)基于维吾尔族肺结核患者人群的研究结果提示,NAT2乙酰型与饮酒史存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也提示CYP2E1RsaI基因型和GSTT1基因型存在基因-基因的交互作用,由于样本量较小,交互作用关系很微弱,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董毅[8](2014)在《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MLVA法基因分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MLVA技术在云南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初步研究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DNA多态性及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大理地区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分离培养和鉴定后利用MLVA基因分型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本研究选取21个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建立检测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DNA指纹多态性方法,并应用Quantity one软件和BioNumerics(6.6)软件进行数字化和聚类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120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成簇率、54株优势菌株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家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获得。结果1对12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H37Rv的21个位点进行检测,可分为6个基因型,呈现明显的多态性,21位点的HGI指数最高为0.838,最低为0.301,其中分辨力较高的是:MIRU26、Mtub21、Mtub30、Mtub39、Mtub4、MIRU31、MIRU16、Mtub29、MIRU10、MIRU40;中等分辨力的位点是:MIRU27、MIRU39、MIRU2、ETR-B、ETR-A、MIRU26、MIRU23、MIRU4、Mtub34;分辨力较低的位点是MIRU24、ETR-C。2采用UPGMA法对120株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H37Rv聚类分析,121株菌株可分为6个基因群(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Ⅰ型占50.4%(61/121);Ⅱ型占30.6%(37/121);Ⅲ型占6.6%(8/121);Ⅳ型占5%(6/121);Ⅴ型占4.1%(5/121);Ⅵ型占3.3%(4/121)。Ⅰ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标准菌株在Ⅱ型。3运用MST法对120株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H37Rv聚类分析,结果分为6个基因群,a群占86.7%,为主要流行基因型,标准菌株在a群。4将120株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菌株与数据库比对,显示北京家族基因型占73%(88/121),非北京家族基因型占27%(33/121)。5120株分离株中是否感染优势菌株与年龄(χ2=0.181,P=0.671)、性别(χ2=0.312,P=0.577)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患者是否易感染双感菌株与年龄(χ2=2.788,P=0.095)、性别(χ2=2.094,P=0.148)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MIRU26、Mtub21、Mtub30、Mtub39、Mtub4、MIRU31、MIRU16、Mtub29、MIRU10、MIRU40位点是分析大理地区120例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首选位点,该10个位点分辨力较高。2大理地区120例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有着较高的DNA基因多态性,MLVA基因分型至少分为六个基因群,主要流行菌型为Ⅰ型和a群。不同县市其主要基因型存在差异,大部分县市与总体的流行趋势相符。3大理地区120例肺结核患者感染成簇菌株基因型、优势菌株基因型、双感菌株基因型与患者性别、年龄均无关。4大理地区MLVA所选组合位点不同,分辨力不同,位点越多,HGI值越大,即分辨力越高。

王黎霞,成诗明,陈明亭,赵雁林,张慧,姜世闻,何广学,吕青,杜昕,陈伟,刘小秋,阮云洲,王胜芬,夏愔愔,于兰,李峻,李雪[9](2012)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中国结核病的流行现状及趋势,评价《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执行情况。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简称"流调")点15岁及以上应检人口进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对所有应查痰对象进行痰涂片和痰培养检查。对流调获得的所有菌株进行抗结核药品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对流调发现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社会经济和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2010年1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为45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6/10万。(2)肺结核患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增加逐步增高,75~79岁组达到高峰。(3)东部地区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291/10万、44/10万;中部地区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463/10万和60/10万;西部地区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95/10万和105/10万。乡村活动性和涂阳患病率为569/10万和78/10万,城镇活动性和涂阳患病率为307/10万和49/10万。(4)耐多药率为6.8%(19/280)。(5)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仅为57.0%(720 912/1 264 905)。(6)肺结核患者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为3292元,其中66.8%的患者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人均纯收入水平的60%。此次流调结果与2000年流调结果相比,15岁及以上人群以及不同年龄、性别的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是乡村患病率高于城镇,西部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调查结果提示结核病疫情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核病特别是耐药结核病负担仍很严重。

王淑云[10](2012)在《肺癌患者血清及BALF中VEGF和ES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肺癌的发病率也正开始上升,死亡率高、早期转移,其发生、发展和转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血管的生成起到重要作用。前血管期和血管期为肿瘤血管生长的两个重要过程。在前血管期,弥散供养及排泄废物为肿瘤生长的主要方式。虽然肿瘤细胞的增殖很迅速,但增殖与凋亡仍处于动态平衡,肿瘤生长速度相对缓慢,肿瘤的大小一般小于等于1~2mm,可保持数月或数年不发生转移。表型血管在肿瘤细胞中生成后,血供可在血管阶段以诱导发生,凋亡显着降低、肿瘤和转移数量迅速增加。血管生成的前提是肿瘤细胞内的表型血管被生成。肿瘤血管再生因子产生过多是其首要因素,使之与再生抑制因子产生失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最主要的两种血管再生因子和血管再生抑制因子,肺癌组织生长过程中上述两种因子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检测生化指标的标本众多,包括血清、肺泡灌洗液、痰液、胸腔积液等。然而肺泡灌洗液检查称为“液性肺活检”,优点体现在:(1)特异性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来源部位明确,具有解剖定位特异性。(2)标本易获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较易获得,在行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进行肺泡灌洗即可获得。(3)支气管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创伤小、花费低等优点。因此在BALF中检测生化指标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和BALF中VEGF、ES水平,以达到:(1)BALF及血清中VEGF、ES水平肺癌患者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且在BALF中更明显。(2)生化指标的检测在BALF中比在血清中更具有优越性。(3)VEGF、ES为血清和BALF测定中预测肿瘤恶性行为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研究方法:68例可疑肺癌患者分为肺癌组38例(有病理组织细胞学支持)和肺良性病变组(病理排除)30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查,并收集BALF及血清,标本处理后,置于-70℃冰箱中保存待检。研究结果:1.血清及BALF中VEGF的水平肺部良性病变组者明显低于肺癌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67.29±30.52pg/ml vs35.49±18.32pg/ml,P<0.01;364.26±116.69pg/ml vs163.87±81.16pg/ml, P<0.01)。2.血清及BALF中ES的水平肺部良性病变组者明显低于肺癌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134.41±29.45ug/L vs83.68±14.24ug/L,P<0.01;332.79±131.26ug/L vs187.67±85.12ug/L, P<0.01)。3.肺癌亚组中的鳞癌、腺癌、小细胞癌: BALF中VEGF的水平在腺癌亚组明显高于鳞癌亚组及小细胞癌亚组(431.0±120.86pg/ml vs326.59±107.20pg/ml及332.76±96.48pg/ml,均为P<0.05),而鳞癌亚组与小细胞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6.59±107.20pg/ml vs332.76±96.48pg/ml, P>0.05)。4.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各亚组血清中VEGF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ALF中ES的水平,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各亚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腺癌亚组明显高于鳞癌亚组及小细胞癌亚组(414.83±115.91ug/L vs286.64±115.03ug/L及286.64±115.03ug/L,均为P<0.05),而鳞癌亚组与小细胞癌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64±115.03ug/L vs286.64±115.03ug/L, P>0.05)。6.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各亚组血清中ES的水平,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7.肺癌组中VEGF与ES在BALF和血清中有很好的相关性,且在BALF中的相关性更强。结论:(1)肺癌患者BALF及血清中VEGF、ES水平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2)在BALF中检测生化指标比血清中更具有优越性。(3)血清和BALF中VEGF、 ES是预测肿瘤恶性行为和评估预后的有效指标。(4)肺癌患者中VEGF与ES在BALF和血清中有很好的相关性

二、西藏后藏地区762例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后藏地区762例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18年内蒙古地区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地区
    2.2 数据来源
    2.3 诊断标准及变量定义
    2.4 质量控制
    2.5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肺结核的空间格局现状与生态学影响因素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2)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与结核病近期复发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基因分型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1.患者纳入情况
        2.MIRU-VNTR基因分型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章 北京家族及其亚簇PCR00002与结核病近期复发的关系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菌株来源(同第一章)
        2.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方法(同第一章)
        3.患者结局定义及随访情况
        4.质量控制
        5.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和结核病近期复发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实验室分离培养结果记录本
    附件2、江苏省结核病实验室检查结果记录表
    附件3 肺结核患者调查问卷
    附件4 新登记涂阳患者治愈后的复发情况随访调查结果记录表
致谢
作者简介

(3)肺结核患者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因素比较
    2.2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地区分布情况比较
    2.3 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情况
3 讨论

(4)基于人群的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和传播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优化与评估适合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型方法
    背景
    目的
    材料和方法
        1.菌株来源
        2.主要实验试剂
        3.主要仪器设备
        4.主要实验方法
    结果
        1.SNP分型与VNTR分型的互补性
        2.比较不同位点组合对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力
        3.比较不同位点组合对现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力
        4.比较不同位点组合对古代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分辨力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我国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背景
    目的
    材料和方法
        1.菌株来源
        2.主要实验试剂
        3.主要仪器设备
        4.主要实验方法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2.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
        3.我国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情况
        4.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相关因素分析
        5.北京基因型亚型菌株的影响因素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流行规律的传播机制研究
    背景
    目的
    材料和方法
        1.菌株来源
        2.主要实验试剂
        3.主要仪器设备
        4.主要实验方法
    结果
        1.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分析
        2.四川省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流行及其亚型构成
        3.四川省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影响因素
        4.北京基因型亚型菌株的影响因素
        5.北京基因型菌株近期传播的影响因素
    讨论
    结论
第四部分 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背景
    目的
    材料和方法
        1.菌株来源
        2.主要实验试剂
        3.主要仪器设备
        4.主要实验方法
    结果
        1.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
        2.耐药菌株的传播情况
        3.分析与耐药相关的影响因素
        4.基因型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5.北京基因型各亚型菌株的病人耐药性比较
    讨论
    结论
第五部分 我国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分析
    背景
    目的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流程
        2.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结果
        1.纳入菌株组成情况
        2.SNP、Indel检测及统计
        3.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SNP和Indel调用
        4.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
    讨论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5)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表型耐药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及表型耐药特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北京家族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6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症状
    1.3 肺结核分型
    1.4 并存其他合疾病
    1.5 胸部CT表现
2 诊断要点
    2.1 菌阳肺结核
    2.2 菌阴肺结核
3 治疗方案
    3.1 标准化学治疗
    3.2 激素治疗
    3.3 诊断性或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3.4 保肝治疗
    3.5 对症支持治疗
4 治疗结果
5 讨论
    5.2 确诊后不按照遵医嘱治疗, 按时复查, 造成患者排菌期延长, 形成慢性排菌, 可传染更多的健康人。
    5.3 患者本人在这种慢性过程中, 其体内的结核菌也很容易产生耐药, 演变成耐药肺结核患者。

(7)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因-环境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关系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1.ATLI 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2.ATLI 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3.基因-环境及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 ATLI 的影响
    4.研究的创新性
    5.研究的局限性
    6.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8)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MLVA法基因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与英汉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耗材
        1.4 实验仪器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研究方法
        2.1 结核菌的鉴定
        2.2 结核菌株的培养
        2.3 DNA 制备
        2.4 MLVA 基因分型
        2.5 数据分析
结果
    1 标本基本资料
    2 VNTR 位点基因检测
        2.1 DNA 结果的重复性
        2.2 VNTR 基因位点多态性检测
    3 各位点的分辨能力
    4 MLVA 基因分型
        4.1 待测菌株各特异位点的重复次数
        4.2 采用 UPGMA 法 MLVA 基因分型
        4.3 采用 MST 法 MLVA 基因分型
        4.4 MLVA 基因分型结果比对
    5 大理地区基因成簇率的分布
    6 优势菌株基因型分布
        6.1 性别与菌株之间的差异
        6.2 年龄与菌株之间的差异
    7 单纯感染菌株和双感菌株之间的差异
        7.1 性别与菌株之间的差异
        7.2 年龄与菌株之间的差异
    8 不同 MLVA 位点组合的差异性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课题资助情况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调查设计和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抽样设计
        (一) 样本量估算
        (二) 抽样步骤
        1. 第一阶段抽样:
        2. 第二阶段抽样:
        3. 第三阶段抽样:
        (三) 抽样结果
        1.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流调点数:
        2. 不同地区流调点数:
    三、调查内容和检查方法
        (一) 肺结核患病率
        1. 检查方法:
        2. 诊断:
        (二) 结核分枝杆菌的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三) 肺结核患者社会经济情况
        (四) 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四、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一) 数据收集
        (二) 数据核查、整理和录入
        (三) 数据分析
        1. 患病率:
        2. 下降幅度:计算公式如下。
        3. 年递降率:计算公式如下。
        4. 知晓率:计算公式如下。
        5. 全部知晓率:计算公式如下。
    五、组织和实施
        (一) 组织领导
        (二) 实施概况
        1. 准备阶段 (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 :
        2. 现场实施阶段 (2010年4—7月) :
        3. 验收总结阶段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 :
    六、质量控制
        (一) 调查开始前的质量控制
        (二) 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三) 调查后的质量控制
结果
    一、调查对象受检情况
        (一) 受检率
        (二) 实检人口的基本特征
        1. 性别和年龄构成:
        2. 民族构成:
        3. 户籍构成:
        4. 城镇乡村人口情况:
        5. 地区人口构成:
    二、肺结核患病情况
        (一) 患病率
        1. 不同类型肺结核患病情况:
        2.2010年与2000年患病率相比:
        (二) 性别和年龄别患病率
        1.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病率:分述如下。
        2.2010年与2000年不同性别、年龄组患病率比较:各类患病率比较如下。
        (三) 不同地区的患病率
        1. 城镇和乡村患病率:
        2.2010年与2000年城镇和乡村患病率比较:
        3.2010年东、中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肺结核患病率:
        4.2010年与2000年东、中和西部地区患病率:
    三、流调点患者检出情况
    四、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
        (一) 分离菌株的传代和菌种鉴定结果
        (二) 耐药率
        1. 一线抗结核药品的耐药情况:
        2. 二线抗结核药品的耐药情况:
        3. 对检测的11种抗结核药品的耐药情况:
        (三) 耐药顺位
    五、主要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一) 患者的发现情况
        1. 新发现与己知患者的构成:
        2. 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的构成:
        3. 患者发病和就诊情况:分析如下。
        4. 诊断情况:
        (二) 已知患者的报告和登记情况
        (三) 治疗和管理情况
    六、肺结核患者的人口社会经济特征
        (一) 人口特征
        1. 性别和年龄构成:
        2. 文化程度:
        (二) 社会经济特征
        1. 个人经济收入水平:
        2. 家庭经济状况:
        3. 医疗保障情况:
        4. 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及误工情况:
        (三) 健康教育情况
        1.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
        2. 患者结核病知识知晓率:
        3. 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意愿:
    七、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
        (一) 核心信息知晓率
        (二) 不同性别人群的知晓率
        (三) 不同年龄人群的知晓率
        (四) 不同地区人群的知晓率
讨论
    一、调查质量的评价
        (一) 受检率达到设计标准
        (二) 严格控制技术误差
        (三) 抽样误差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四) 采用加权患病率描述患病情况
    二、肺结核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一) 涂阳和菌阳患病率大幅度下降
        (二)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下降较慢
        (三) 性别和年龄患病率均明显下降
        (四) 不同地区肺结核患病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
    三、结核病的疫情特点
        (一) 结核病负担重
        (二) 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
        (三)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 乡村患病率明显高于城镇:
        2. 西部地区患病率高于东、中部地区:
        3. 局部地区结核病疫情严重:
        (四) 无症状肺结核患者比例明显增加
    四、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
        (一) 防治工作质量有所改善
        (二) 防治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1. 首诊到结防机构就诊患者比例仍然偏低:
        2. 患者发现、报告和登记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3. 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
    五、肺结核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
        (一) 受教育程度低
        (二) 职业以农民为主
        (三) 肺结核患者经济收入明显低于当地人均水平
        (四) 老年患者比例大
主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结核病防治措施实施质量
        (一) 提高肺结核报告和转诊工作质量
        (二) 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质量
        (三) 提高肺结核患者登记、治疗和管理工作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结核病防治政策
        (一) 扩展结核病的减免政策, 提高结核病的保障水平
        (二) 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关怀
        (三) 加强重点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结核病知识知晓水平
        (一) 提高全社会结核病知识宣传的参与度
        (二) 提高结核病知识宣传的覆盖面
        (三) 提高结核病知识宣传的效果

(10)肺癌患者血清及BALF中VEGF和ES检测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西藏后藏地区762例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18年内蒙古地区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分析[D]. 陆雪耕.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02)
  • [2]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家族与结核病近期复发的关系研究[D]. 李国莉. 东南大学, 2019(01)
  • [3]肺结核患者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 仁增欧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6)
  • [4]基于人群的我国结核病主要流行株的遗传特征和传播规律研究[D]. 马爱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5)
  • [5]河北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表型耐药及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研究[D]. 李雅楠.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6]66例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J]. 催成央金. 西藏科技, 2016(01)
  • [7]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易感性与其相关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D]. 向阳.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8]大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MLVA法基因分型研究[D]. 董毅. 大理学院, 2014(01)
  • [9]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王黎霞,成诗明,陈明亭,赵雁林,张慧,姜世闻,何广学,吕青,杜昕,陈伟,刘小秋,阮云洲,王胜芬,夏愔愔,于兰,李峻,李雪. 中国防痨杂志, 2012(08)
  • [10]肺癌患者血清及BALF中VEGF和ES检测的临床意义[D]. 王淑云. 泰山医学院, 2012(07)

标签:;  ;  ;  ;  ;  

西藏自治区762例肺结核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