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峪沟隧道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

潭峪沟隧道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

一、潭峪沟隧道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论文文献综述)

章良兵[1](2017)在《大跨矿山法隧道新型支护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地上地下衔接段一般采用双线单洞大跨隧道或双线双洞连拱隧道的形式,但无论是大跨隧道还是连拱隧道其本身施工工艺繁琐且存在与标准段区间断面转换的问题。在调查国内外地铁出入线段隧道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断面隧道开挖的创新思路: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及其开挖工艺。本文基于北京16号线起点站出入线段工程试验段及室内节点试验,辅以FLAC3D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的可行性,优化了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的结构断面和施工方案,并分析总结了该结构形式在多连拱隧道的适用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1.初支连体二衬独立式隧道尚属首次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区间,且初支结构采用了工字钢与喷射混凝土的结构形式,中隔壁“Y”型节点受力情况复杂,隧道初支结构底角部位弯矩集中现象明显。研究发现初支钢拱架中隔壁上部“Y”型节点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受力范围内;此外将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两侧单洞由类马蹄形断面优化为类圆形断面后,初期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得到显着改善。2.试验段工程的核心土台阶长度、上下导洞错距和左右导洞错距均根据以往设计经验确定,但并不确定是否适用于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且当前隧道施工步序是两个洞室均挖通之后施做二衬,不了解该施工工序是否能够将地表沉降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为此将以地层反演模型为基础,分析并优化了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开挖参数,结果表明选择核心土预留长度为0.3D,上下导洞错距为2.5D,左右导洞错距为5.5D(其中“D”为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单洞洞径),能够大幅降低地表沉降;此外研究并总结了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在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和软弱土地质条件下,其二衬结构的施做时机。3.初支连体二衬独立的结构形式能够应用于三连拱、四连拱等多连拱隧道,但初支多连拱隧道洞室开挖顺序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问题尚不清楚。通过模拟初支多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认为初支三连拱隧道应优先采用先开挖两侧洞室后开挖中间洞室的施工方式,初支四连拱隧道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且对工期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优先采用先边后中的施工方式,在工程地质条件适中,但对工期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则采用间隔施做的施工方式。

严明珠[2](2017)在《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房建、地下工程、地铁、隧道等工程逐年增加,防水行业在此期间快速发展。防水材料和防水工程只是这些工程一个小分支,但是在工程建设以及工程使用中起着重关重要的作用,防水的好坏关系到地下工程的使用性、耐久性、安全性。因此,有针对性的的解决地下工程的防水要求,各种新型防水材料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以深圳某防水公司研发的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为对象,依据地下防水规范分析该新型材料的组成、性能等,并针对该公司近三年来SBS与CPC防水材料的销售以及使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通过与其他工程渗漏水统计结果对比分析,充分证明该材料十分适用于地下工程。对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在实际工程中的各个部位的防水构造及施工工艺的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完善新型防水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技术方法,为其他隧道和地下工程提供工程参考。

王雷[3](2012)在《大跨偏压路湾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交通量需求的日益增大,大跨度公路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多,大跨隧道的力学机制、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而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大跨隧道常常会处于浅埋、偏压状态,因此如何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施工技术来保证大跨偏压隧道的顺利施工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在建的路湾隧道净跨达到了14.9m,且洞口段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浅埋、偏压的影响,因此本文以50省道莲都段路湾隧道偏压段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手段和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路湾隧道浅埋、偏压段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初支的变形和应力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了浅埋偏压大跨隧道动态施工力学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偏压段合理开挖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成果。首先分析了路湾隧道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总结隧道设计的概况、偏压段施工特点并对路湾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现场量测结果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了隧道浅埋偏压段的施工力学特征,总结其相关变化规律,指出左洞洞口受浅埋偏压影响较右洞更为严重。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偏压段的施工动态力学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围岩应力、变形以及初期支护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隧道初支深埋侧拱脚以及拱腰位置是受力较大的位置。最后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对左右洞合理开挖顺序以及双侧壁导坑法和预留核心土台阶法合理施工顺序进行模拟分析,指出先开挖浅埋侧为更合理的开挖方式。

朱泽兵[4](2010)在《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庆轻轨较新线大坪车站隧道暗挖段最大开挖跨度26.3m,拱部结构扁平,最大开挖面积430m2,最大开挖高度20.6m,最小埋深4.0m,为Ⅲ类泥岩,洞跨比为0.15~0.5。本工程地处繁华市区,行经地段地表人文情况复杂,多为抗震性能差的楼房或交通干道公路路面,对爆破振动和沉降要求非常严格。本文以重庆市大坪轻轨车站隧道为依托对复杂条件下对特大断面、超浅埋大跨度城市隧道开挖方法、开挖参数、预支护方法、爆破参数的选择和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控制地表沉降和爆破振动速度,同时也实现了隧道快速掘进,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从施工方法的选择到相关技术的开发运用都体现了现代隧道工程理念和创新性,丰富和完善了浅埋暗挖城市隧道施工技术,为今后复杂条件下特大断面、超浅埋大跨度城市隧道施工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①结合浅埋大跨隧道特点,分析了大跨浅埋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分布基本特征。以重庆轻轨大坪车站隧道为依托工程,提出了适合本工程特点的5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分析,在地铁和城市轻轨工程施工中提出了“上半断面侧壁导坑法,下断面先中槽后侧墙开挖、先拱后墙衬砌”的隧道施工新方法。②对优选开挖方案根据工程类比,初选一些重要的施工参数,采用以数值模拟仿真为先导,进行三维模拟仿真,选择合理的分步开挖尺寸、相互错开距离、预支护方法等施工参数,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目前大跨超浅埋城市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具体施工参数选择提供一种有效方法。③运用FLAC3D模拟隧道爆破,将爆破动荷载施加在开挖边界,研究数值模拟得到的爆破地震波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与实测爆破地震波随距离的衰减规律一致性;运用FLAC3D对大坪车站隧道不同爆破开挖方法地表振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地表下沉位移、振动速度以及锚杆受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在设计爆破药量下和采用优选开挖方案进行爆破施工对隧道围岩和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从而从爆破角度论证在地铁和城市轻轨工程施工中采用“上半断面侧壁导坑法,下断面先中槽后侧墙开挖、先拱后墙衬砌”的隧道开挖新方法可行性;运用FLAC3D模拟大坪车站隧道左导洞爆破开挖对右导洞已有支护的影响,对振动速度及位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在相同设计爆破药量下爆破开挖对左导洞的影响较小,说明采用的施工参数和爆破药量是可行的,从而为复杂条件下的大跨城市隧道施工参数和爆破参数的确定提供重要的依据。④根据大跨超浅埋隧道的特点,提出了特大跨超浅埋城市地铁隧道的测点布设、量测方法,根据实测结果分析研究隧道开挖围岩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开挖方法对隧道围岩和结构稳定性影响程度。⑤通过现场各种量测项目实测分析,发现常规变形量测每次变形量绝对值小,很容易忽视,提出浅埋特大跨隧道施工除须进行常规项目量测外,提出必须选择一些能直观反映围岩变化情况、变形绝对值大的量测项目(如初期支护拱架应力量测)作为常规量测项目,对指导隧道施工、预防险情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希梅[5](2009)在《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山区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特长公路隧道比重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目前公路工程定额中所体现的工程规模远远不能适应特长公路隧道工程的发展需要,有许多定额项目急需进一步研究、补充和完善。因此,本文以总长世界第一,单洞长世界第二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对特长公路隧道定额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三个方面分析了定额原理,合理区分了定额时间与非定额时间,对常用定额测定方法和测定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2、结合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对隧道洞身工程定额进行了研究,编制了洞身开挖,出渣,通风,高压风水管、照明、电线路,初期支护,混凝土衬砌和防排水工程定额。3、在分析公路及铁路工程定额中隧道造价计算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洞身开挖、出渣、通风、高压风水管、照明、电线路等特长公路隧道分项造价长度系数。在分项造价长度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特长公路隧道综合造价长度系数,提出了特长公路隧道洞身工程定额使用建议。4、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开挖中首次成功使用的中心扩孔法,编制了通风竖井中心扩孔法开挖定额。根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超深和大孔径通风竖井全断面法开挖技术特点,编制了通风竖井全断面法开挖定额。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竖井开挖施工首次应用的BMC400型反井钻机、FJD-6伞钻等新设备,研究编制了大型竖井凿岩钻挖新设备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同时,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支护与衬砌工程进行了研究,编制了竖井衬砌定额。5、根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系统工程的特点,编制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开挖及混凝土衬砌定额,以及特长公路隧道大峒室风机房开挖和混凝土衬砌定额。

刘金杰[6](2007)在《大断面双连拱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及力学问题浅谈》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和国内外公路隧道建设大发展,我国已经建成各市地多双向四车道双连拱公路隧道,双向六车道进而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的建设越来越多。在建设大断面隧道的同时,也出现许多新的课题,对公路隧道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针对大断面双连拱公路隧道的特点、设计理论、施工方法及力学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刘恒[7](2007)在《大跨公路隧道结构耐久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广州龙头山大跨隧道为工程背景,归纳了隧道的耐久性的分析方法,通过现场和室内实验,提出优化配合比,预测了隧道的耐久性寿命,对提高隧道结构体系耐久性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了分析龙头山大跨隧道结构的耐久性,本文作了大量的结构耐久性的调研工作,了解了一般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总结了影响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以及其作用原理,并将结构的一般性耐久性分析方法与龙头山隧道的实际情况结合,对龙头山隧道的耐久性进行研究。对隧道所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目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般方法,做了大量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提出适合龙头山隧道衬砌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理论上预测隧道的耐久性寿命和进行可靠度比较;提出提高隧道耐久性的技术措施。龙头山隧道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双向分离式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隧道断面大,因此对于此隧道进行耐久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介绍龙头山隧道的工程概况,通过广泛调研国内外大跨隧道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目前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方向以及主要的研究成果,提出隧道结构体系耐久性研究的思路;(2)详细论述影响隧道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用原理,同时简述影响喷射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影响因素;(3)对隧道使用环境进行分级,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的一般方法,做了大量混凝土优化配合比实验,提出针对龙头山隧道的混凝土优化配合比;(4)对隧道衬砌耐久性寿命进行理论分析,并根据不同的理论,分析龙头山隧道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寿命,并对理论分析进行说明;(5)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可靠度理论从理论上研究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并且比较相似四车道隧道与两车道隧道的可靠度,对其长期耐久性能进行分析比较;(6)隧道防排水系统也是隧道耐久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耐久性试验已经对抗渗的自身耐久性能进行了分析,本部分主要研究保持排水系统通畅的施工工艺和方法,研究可及时清理维护的排水系统。根据上面的研究成果,综合提出提高隧道耐久性的综合技术、对策。

张永兴[8](2007)在《刘家湾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缺陷对围岩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大跨度连拱隧道由于跨度较大,施工工艺复杂,对围岩多次扰动,开挖过程中较易出现超挖严重、中墙顶部注浆回填不密实等现象,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及时,则出现中墙顶部及初支后空洞等施工缺陷。同时,也有不少隧道施工过程中锚杆施作不规范,出现长度或数量不足等施工缺陷。本论文以这些常见施工缺陷对大跨度连拱隧道围岩与结构稳定性影响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测试与数值分析手段,评价了施工缺陷对围岩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缺陷的处治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刘家湾隧道施工缺陷进行现场调查,对其水平位移周边收敛及典型断面二衬内力进行测试,分析施工缺陷对隧道位移收敛模式的影响以及典型断面二衬内力在滑坡、塌方前后的变化规律。2.应用ABAQUS软件,以刘家湾隧道为工程实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讨论几种典型施工缺陷及其组合对该隧道的影响,揭示了施工缺陷对浅埋偏压大跨度连拱隧道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现场周边收敛测试结果及洞外滑坡、洞内塌方出现的主要原因。3.提出典型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缺陷的处治方法,可以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郭陕云,常翔,陈智,翟进营,赵沛泽,刘树年,王莉莉[9](2006)在《隧道工程篇》文中研究说明前言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是人类挑战生存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建成规模数量及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向地下空间拓展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等特大城市已建成运营城市地铁200多公里,而且在许多城市建成了相当数量的地下商场、地下管廊、停车场、人防设施等。目前,我国大陆上新建各类隧道、隧洞约以每

张泛,王晓江,王志平,萧岩,李郑,杨玉淮,贾渝,杨树祺,范励修,李福普,柳浩,陈卫权,石中柱,谢产庭,张爱江[10](2006)在《道路工程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道路工程建设发展概述 (一)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公路建设十年发展成就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以下同) 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市场,投资数量和开工项目之多,各国少有。从1990年到2003年的 14年内,全国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近2万亿元。其中,2002年达到3212亿元,2003年达到3715亿元。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十五”时期成为交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主要标志是:

二、潭峪沟隧道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潭峪沟隧道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论文提纲范文)

(1)大跨矿山法隧道新型支护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现状
        1.2.2 大断面隧道开挖工法存在的问题
    1.3 大断面隧道开挖的创新思路
        1.3.1 三种断面形式隧道综合技术比较
        1.3.2 三种断面形式隧道施工工艺比较
        1.3.3 三种断面形式隧道施工模拟对比
        1.3.4 小结
    1.4 初支连体二衬独立式隧道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2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初支结构受力分析
    2.1 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节点试验
        2.1.1 试验方案
        2.1.2 试验过程
        2.1.3 试验数据分析
    2.2 初支连体二衬独立隧道现场试验
        2.2.1 工程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试验数据分析
    2.3 初期支护结构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开挖最优方案
    3.1 地层参数反演
        3.1.1 地层参数反演方法
        3.1.2 地层参数反演过程
        3.1.3 地层参数反演结果
    3.2 导洞开挖顺序优化
        3.2.1 核心土预留长度
        3.2.2 上下导洞错距
        3.2.3 左右导洞错距
    3.3 二衬结构最优施做时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支连体二衬独立多连拱隧道的研究
    4.1 多连拱隧道施工工法现状
    4.2 初支连体三连拱隧道
        4.2.1 施工工序
        4.2.2 地表沉降分析
        4.2.3 初支变形分析
        4.2.4 初支应力分析
        4.2.5 最优开挖工序
    4.3 初支连体四连拱隧道
        4.3.1 施工工序
        4.3.2 地表沉降分析
        4.3.3 初支变形分析
        4.3.4 初支应力分析
        4.3.5 最优开挖工序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渗漏的危害
        1.1.2 防水材料定义
    1.2 防水材料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防水材料种类
        1.3.1 防水材料划分
        1.3.2 常见防水材料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地下工程防水分析
    2.1 地下工程防水类型
        2.1.1 何为地下工程
        2.1.2 地下工程防水的重要性
        2.1.3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划分
        2.1.4 地下工程防水类型选择
    2.2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设计研究
        2.2.1 主体防水设计
        2.2.2 节点防水设计
        2.2.3 外墙与底板防水
    2.3 地下工程防水的问题研究
        2.3.1 分析地下工程防水所面临的问题
        2.3.2 提出防水问题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性能分析
    3.1 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简介
        3.1.1 高密度聚乙烯自粘胶膜防水材料
        3.1.2 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
    3.2 材料性能比较与分析
        3.2.1 规范要求
        3.2.2 性能比较与分析
        3.2.3 非沥青基反应型材料优势比较与分析
    3.3 SBS与CPC使用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工程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设计依据及设计做法
        4.2.1 设计依据
        4.2.2 防水原则
    4.3 防水效果对比分析
        4.3.1 渗漏水统计分析
        4.3.2 细部构造防水施工
    4.4 施工工艺
        4.4.1 预铺反粘法施工工艺
        4.4.2 湿铺法施工工艺
        4.4.3 CPC涂卷复合法施工工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大跨偏压路湾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工程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现状
        1.2.2 偏压隧道研究现状
        1.2.3 隧道工程信息化动态施工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2 路湾隧道工程概况及施工方案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地质条件
        2.1.2 设计施工特点
    2.2 偏压段施工特点
        2.2.1 进洞前预加固施工方案
        2.2.2 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2.3 信息化动态施工方案
        2.3.1 概述
        2.3.2 必测项目监测目的及内容
        2.3.3 选测项目监测目的及内容
3 浅埋、偏压段施工监测分析
    3.1 必测项目监测结果分析
        3.1.1 拱顶下沉监测结果分析
        3.1.2 水平收敛监测结果分析
        3.1.3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3.2 选测项目监测结果分析
        3.2.1 围岩与初支间接触压力监测结果分析
        3.2.2 钢支撑内力监测结果分析
    3.3 左洞洞口初支破坏原因分析
        3.3.1 表观变形监测
        3.3.2 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隧道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三维数值分析
    4.1 FLAC~(3D)概述
        4.1.1 FLAC~(3D)软件介绍
        4.1.2 FLAC~(3D)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隧道开挖方式的模拟
        4.2.1 模型的建立与材料参数的选取
        4.2.2 隧道开挖方式的模拟
    4.3 左洞洞口施工动态力学过程三维数值计算分析
        4.3.1 围岩应力特征
        4.3.2 围岩变形特征
        4.3.3 初期支护受力特征
    4.4 洞口合理开挖方案计算分析
        4.4.1 左右洞合理开挖顺序分析
        4.4.2 合理施工方案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工程概况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大跨浅埋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1 大跨浅埋隧道施工方法研究现状
        1.2.2 隧道开挖围岩动态变化研究现状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开挖方法分析研究
    2.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开挖方案选择原则
        2.1.1 大跨浅埋隧道划分
        2.1.2 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开挖方案选择原则
    2.2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不同开挖方法施工过程模拟与方案优选
        2.2.1 车站隧道开挖方案比选
        2.2.2 车站隧道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2.2.3 隧道不同开挖方法施工过程数值模拟方案
        2.2.4 不同开挖方案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随开挖步变化特征
        2.2.5 不同开挖方案围岩应力变化规律
        2.2.6 不同开挖方案围岩塑性区分布特征
        2.2.7 车站隧道开挖方案优选
    2.3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合理开挖参数和预支护方法分析
        2.3.1 问题的提出
        2.3.2 计算模型的建立
        2.3.3 车站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应力分布特征
        2.3.4 车站隧道管棚预支护作用力学机理分析
        2.3.5 车站隧道开挖空间效应分析
        2.3.6 车站隧道预支护方案和开挖参数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爆破震动分析研究
    3.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爆破现场测试
        3.1.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爆破现场测试方法
        3.1.2 车站隧道地表测试数据分析
    3.2 车站隧道质点振动动力分析方法与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FLAC 动力计算步骤
        3.2.2 FLAC 本构模型
        3.2.3 爆破地震波施加区域的确定
        3.2.4 爆破荷载的确定与简化
        3.2.5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3.3 爆破开挖条件下车站隧道围岩动力响应分析
        3.3.1 地表质点振速模拟与现场实测对比分析
        3.3.2 爆破开挖条件下车站隧道围岩位移变化特征
        3.3.3 不同埋深条件下不同爆破开挖步地表质点震动规律
        3.3.4 不同爆破开挖步对车站隧道锚杆受力影响分析
    3.4 爆破开挖对相互邻近导洞支护结构影响分析
        3.4.1 问题的提出
        3.4.2 不同埋深下左导洞爆破开挖引起右导洞支护结构应力响应
        3.4.3 不同埋深下左导洞爆破开挖引起右导洞支护结构位移响应
        3.4.4 不同埋深下左导洞爆破开挖引起右导洞支护结构动力响应
    3.5 本章小结
4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开挖围岩动态量测及安全控制
    4.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动态量测方法
        4.1.1 大跨超浅埋车站隧道动态量测意义
        4.1.2 车站隧道动态量测研究内容和测点布置
    4.2 车站隧道开挖围岩位移变化规律
        4.2.1 车站隧道开挖净空收敛变化规律
        4.2.2 车站隧道开挖地表下沉变化规律
        4.2.3 车站隧道开挖拱部下沉变化规律
    4.3 车站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变化规律
        4.3.1 车站隧道初期支护工字钢拱架应力变化特征
        4.3.2 车站隧道喷射混凝土与围岩间接触压力变化规律
        4.3.3 车站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内应力变化特征
        4.3.4 车站隧道初期支护锚杆轴力变化特征
        4.3.5 车站隧道二次衬砌钢筋应力变化特征
        4.3.6 车站隧道二次衬砌与喷射混凝土间接触应力
    4.4 车站隧道开挖围岩应力突变与安全控制分析
        4.4.1 基于现场量测结果对围岩应力突变原因分析
        4.4.2 安全控制措施及效果评价
    4.5 车站隧道动态量测指导施工
    4.6 本章小结
5 主要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5)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定额研究现状
        1.2.1 定额产生和发展
        1.2.2 我国公路工程定额发展
        1.2.3 定额研究现状分析
    1.3 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状况
        1.3.1 隧道产生和发展
        1.3.2 国外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状况
        1.3.3 我国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状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定额原理与测定方法
    2.1 定额原理
        2.1.1 劳动定额
        2.1.2 材料消耗定额
        2.1.3 机械台班定额
    2.2 定额时间划分
        2.2.1 劳动定额时间划分
        2.2.2 机械台班定额时间划分
    2.3 定额测定方法
        2.3.1 技术测定法
        2.3.2 统计分析法
        2.3.3 经验估工法
        2.3.4 比较类推法
    2.4 测定数据处理
        2.4.1 观测次数确定
        2.4.2 异常值的分析剔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长公路隧道洞身工程定额研究
    3.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概况
        3.1.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地质概况
        3.1.2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3.1.3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概况
    3.2 洞身开挖定额研究
        3.2.1 开挖定额
        3.2.2 出渣定额
        3.2.3 通风定额
        3.2.4 高压风水管、照明、电线路定额
    3.3 初期支护定额研究
        3.3.1 锚杆定额
        3.3.2 挂网定额
        3.3.3 喷射混凝土定额
        3.3.4 定额测评
    3.4 混凝土衬砌定额研究
        3.4.1 二次衬砌定额
        3.4.2 仰拱混凝土定额
    3.5 防排水工程定额研究
        3.5.1 防排水工程定额
        3.5.2 定额测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长公路隧道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1 公路及铁路工程定额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1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992)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2 现行公路工程定额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3 现行铁路工程定额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4 特长公路隧道造价长度系数研究思路
    4.2 特长公路隧道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2.1 特长公路隧道分项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2.2 特长公路隧道综合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2.3 特长公路隧道洞身工程定额使用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定额研究
    5.1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状况分析
    5.2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工程概况
    5.3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方法
        5.3.1 中心扩孔法
        5.3.2 全断面法
    5.4 中心扩孔法竖井开挖定额研究
        5.4.1 反井钻机竖井钻(导)孔
        5.4.2 反井钻机竖井二次钻(扩)孔
        5.4.3 BMC400型反井钻机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5.4.4 中心扩孔法反井钻机钻孔定额
        5.4.5 中心扩孔法竖井开(扩)挖定额
    5.5 全断面法竖井开挖定额研究
        5.5.1 工料机消耗量分析
        5.5.2 新增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5.5.3 定额成果及测评
    5.6 通风竖井衬砌定额研究
        5.6.1 液压滑模衬砌定额
        5.6.2 混凝土拌和及运输定额
        5.6.3 定额测评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系统工程定额研究
    6.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系统工程概况
    6.2 通风道定额研究
        6.2.1 通风道开挖定额
        6.2.2 通风道衬砌定额
    6.3 风机房定额研究
        6.3.1 风机房开挖定额
        6.3.2 风机房支护与衬砌定额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结论
    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定额基价人工、材料单位质量、单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大断面双连拱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及力学问题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大断面公路隧道建设概况
2 现行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理论
3 连拱隧道结构特点
4 国内连拱隧道施工方法
5 大断面隧道的隧道力学问题
    1) 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加剧
    2) 变形及总体失稳形态产生变化
    3) 松弛压力增大
    4) 拱部易局部失稳
    5) 支护结构体承载力降低
6 结语

(7)大跨公路隧道结构耐久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依据
    1.2 课题所依托的工程背景
        1.2.1 龙头山隧道环境
        1.2.2 耐久性设计方案
    1.3 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文主要创新点
2 隧道结构耐久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1 概述
    2.2 裂缝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影响
    2.3 氯离子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影响
        2.3.1 氯离子侵蚀引起混凝土衬砌结构耐久性损伤机理
        2.3.2 混凝土衬砌结构内部氯离子扩散浓度的计算
    2.4 碳化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影响
        2.4.1 混凝土碳化的机理
        2.4.2 混凝土内部碳化深度的预测模型
        2.4.3 龙头山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碳化深度预测模型的确定
        2.4.4 混凝土碳化主要影响因素
    2.5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影响
        2.5.1 碱-骨料反应条件
        2.5.2 碱-骨料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2.6 混凝土的渗透性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影响
        2.6.1 混凝土水灰比
        2.6.2 水泥品种的影响
        2.6.3 集料品种
    2.7 钢筋锈蚀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影响
        2.7.1 衬砌结构中钢筋锈蚀产生
        2.7.2 钢筋锈蚀的类型
        2.7.3 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开始锈蚀时间的确定
        2.7.4 混凝土结构外侧钢筋锈蚀时间的确定
        2.7.5 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开裂时钢筋锈蚀量的计算
        2.7.6 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开裂前钢筋锈蚀速率的确定
        2.7.7 混凝土结构保护层锈胀开裂至裂缝达到限值时间的确定
        2.7.8 钢筋锈蚀后结构截面强度计算
    2.8 汽车尾气对隧道衬砌耐久性的影响
        2.8.1 酸性气体对混凝土的腐蚀机理
        2.8.2 实验研究方法简介
        2.8.3 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2.9 影响喷射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
        2.9.1 添加剂对喷射混凝土的影响
        2.9.2 施工对喷射混凝土的影响
        2.9.3 其他因素对喷混凝土的影响
    2.10 本章小结
3 龙头山隧道混凝土耐久性试验分析
    3.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3.1.1 概述
        3.1.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
    3.2 龙头山隧道地下水质检测
    3.3 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测试项目及配合比设计
    3.4 混凝土强度试验
    3.5 混凝土断裂能试验
    3.6 混凝土渗透试验
        3.6.1 氯离子渗透试验
        3.6.2 混凝土表层渗透性试验
    3.7 混凝土碳化试验
    3.8 现场喷射混凝土试验
    3.9 本章小结
4 龙头山隧道衬砌结构寿命预测
    4.1 混凝土结构耐久寿命定义
    4.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寿命的极限准则
        4.2.1 现有混凝土结构耐久寿命准则
        4.2.2 隧道衬砌结构寿命准则确定
    4.3 混凝土结构耐久寿命的预测方法
    4.4 衬砌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
        4.4.1 裂缝限值准则条件下混凝土衬砌结构耐久寿命预测
        4.4.2 承载力极限准则条件下混凝土衬砌结构耐久寿命预测
    4.5 衬砌结构寿命预测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龙头山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
    5.1 概述
    5.2 龙头山大跨隧道受力特征分析
        5.2.1 大跨隧道一般的受力特点
        5.2.2 龙头山隧道受力分析
    5.3 两车道隧道受力特性分析
    5.4 隧道结构可靠度计算
    5.5 本章小结
6 隧道防排水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6.1 龙头山隧道水文地质条件
    6.2 龙头山隧道的防排水方案
    6.3 影响隧道防排水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6.3.1 概述
        6.3.2 主要影响因素
    6.4 隧道结构防排水系统的耐久性分析
        6.4.1 防水体系耐久性
        6.4.2 隧道排水体系的耐久性
    6.5 本章小结
7 提高隧道结构耐久性的综合措施
    7.1 从设计上提高耐久性的对策
    7.2 从材料上提高耐久性的对策
    7.3 从初期支护上提高结构耐久性
    7.4 从施工上提高耐久性的对策
    7.5 从管理和维护上提高耐久性
8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刘家湾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缺陷对围岩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大跨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现状
        1.2.1 连拱隧道结构型式
        1.2.2 大跨连拱隧道中墙防排水设计
        1.2.3 连拱隧道典型施工工艺
    1.3 连拱隧道病害研究现状
        1.3.1 连拱隧道病害调查
        1.3.2 隧道病害研究
        1.3.3 隧道病害整治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隧道施工缺陷调查及现场测试分析
    2.1 引言
    2.2 工程地质条件及隧道设计概况
        2.2.1 地质条件
        2.2.2 隧道设计概况
    2.3 隧道施工缺陷及现场病害调查
        2.3.1 隧道施工工序介绍
        2.3.2 隧道施工过程
        2.3.3 病害情况调查
    2.4 隧道围岩结构受力与变形测试
        2.4.1 隧道围岩水平位移量测
        2.4.2 二次衬砌内力量测
        2.4.3 滑坡前后量测断面二衬内力分析
        2.4.4 二次衬砌安全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施工缺陷影响的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ABAQUS 简介
    3.3 刘家湾隧道施工力学行为数值分析
    3.4 各种缺陷或缺陷组合模拟结果及分析
        3.4.1 围岩塑性区分布
        3.4.2 缺陷组合对隧道洞室收敛模式的影响
        3.4.3 缺陷及其组合对中墙上部与下部位移影响情况
        3.4.4 缺陷及其组合对中墙受力的影响
        3.4.5 缺陷及其组合对二衬内力分布的影响
        3.4.6 锚杆数量或长度不足缺陷力学效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缺陷处治方法
    4.1 引言
    4.2 洞室收敛模式变化地段及埋深较浅位置处治方法
        4.2.1 地表加固
        4.2.2 洞内加固
    4.3 空洞处理方法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

四、潭峪沟隧道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跨矿山法隧道新型支护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D]. 章良兵. 北京建筑大学, 2017(02)
  • [2]非沥青基反应型防水卷材的应用研究[D]. 严明珠. 湖北工业大学, 2017(01)
  • [3]大跨偏压路湾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技术研究[D]. 王雷. 西华大学, 2012(02)
  • [4]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 朱泽兵. 重庆大学, 2010(12)
  • [5]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研究[D]. 陈希梅. 长安大学, 2009(12)
  • [6]大断面双连拱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及力学问题浅谈[J]. 刘金杰. 施工技术, 2007(S2)
  • [7]大跨公路隧道结构耐久性技术研究[D]. 刘恒.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9)
  • [8]刘家湾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缺陷对围岩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 张永兴. 长沙理工大学, 2007(06)
  • [9]隧道工程篇[A]. 郭陕云,常翔,陈智,翟进营,赵沛泽,刘树年,王莉莉.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 [10]道路工程篇[A]. 张泛,王晓江,王志平,萧岩,李郑,杨玉淮,贾渝,杨树祺,范励修,李福普,柳浩,陈卫权,石中柱,谢产庭,张爱江.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标签:;  ;  ;  ;  

潭峪沟隧道防水层的选择与施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