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GDP增速将达10%(论文文献综述)
钟薇薇,高海,徐维军,于孝建[1](2021)在《多聚类视角下的碳达峰路径探索与趋势研判——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是全球经济、贸易、技术、国际规则等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已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广东作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同时也是能源利用大省,探索广东模式降碳路径,可有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文章以广东2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层面,充分考虑影响城市碳达峰趋势的静态和动态因素,采用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K-means聚类算法,全面分析广东21个地级市在GDP总量、进出口贸易、重点能耗三大视角下的不同分类结果,进一步研判不同类别城市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基于GDP视角的广东城市碳达峰类型可划分为4类,据其特征概括为绿色示范型、降碳潜力型、节能改造型、达峰攻坚型。基于进出口贸易和重点能耗视角,绿色示范型、降碳潜力型城市始终不变,而后两类均发生不同的聚类变化。最后,针对不同视角下的不同类型城市,建议广东走包容性碳达峰道路,鼓励"绿色示范型"和"降碳潜力型"城市先达峰,做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引领消费侧低碳转型,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允许部分需要继续大力发展和振兴经济的"节能改造型"和"达峰攻坚型"城市做好节能技改,布局低碳产业,在经济社会"小步追赶"的过程中错位达峰,形成有序可控的碳达峰梯度。
闫衍,袁海霞,汪苑晖[2](2021)在《疫后政府部门降杠杆的路径、着力点及空间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一系列宽财政、宽信用、宽货币的稳增长政策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快速推升了我国宏观杠杆率。伴随疫后经济复苏,宏观政策寻求恢复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平衡,宏观杠杆率或高位趋缓。本文结合宏观杠杆率数据,详细推演了疫后我国政府部门降杠杆的三种可能路径及着力点,并对合理路径及合理的降杠杆空间进行了简单估算。
朱翠明[3](2021)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的阶段、新的矛盾、新的表现,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我们再一次面对的新时代转折的关口,这个关口不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作为普遍性的问题更是世界各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突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价值,不仅仅是将抓住“全面超越的历史机遇”,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起到前导与示范作用。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简称,本文将老龄化作为问题的研究出发点,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研究在社会不同的阶段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变动特征的原因,只有找寻出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解释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形成的原因,进而对老龄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做出应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连续转变,而使人与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结果。因此,需要将现代化与老龄化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构和研究侧重点与前期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区别,虽然分析侧重的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为客观认识和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确实无法脱离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所发生的连续转变,而孤立地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与人对立统一关系角度进一步深度挖掘。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变化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探寻社会中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从“因”着手,找到最为准确和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助力。第一章是绪论。首先,阐明了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老龄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老龄化的研究现状。老龄化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在老龄化的理论发展方面还比较薄弱。最后,指出了创新与不足之处。由于研究侧重角度的不同,得到了一些较为有新意的见解,提出了未来人口衡定论,推测出人口年龄结构呈铅笔型形态等。第二章是文章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主要的基础理论。主要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为介绍国外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理论。第三章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着手,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转变的关系,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和共性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总结了在不同人类社会阶段下体现出的不同人口特征,阐述了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深层挖掘归纳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经验教训。第四章在世界步入老龄化背景下,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口关系变动情况及老龄化形成历程,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出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关系变动的原因,总结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原因,以及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老龄化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五章基于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得到实际数据支撑,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黄金分割规律,推论出现代化进程中未来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并预测了中国至2050年各阶段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同时,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第六章基于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优化人口政策、完善养老制度、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等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策略、措施。
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4](2020)在《《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文中提出前言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席卷全球,造成上千万人感染,夺去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对各国的公共卫生系统、公众健康、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冲击,也深刻影响了并将重塑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格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似,气候变化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是突发的、紧迫的危机,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气候变化是更为长期、深层次的挑战,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吴頔[5](2020)在《“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耕地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虽然我国可以通过进口解决一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问题,但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问题不得不再次作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被着重研究。习近平主席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之际明确表示,在经济合作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包括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建设的对接合作。“一带一盟”的提出,为我国调整国际农业合作思路,调动海内外农业产业资源创造了机遇和渠道。研究“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对中国农产品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以及国际贸易、系统工程等相关学科方法理论,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不同合作模式间的风险差异并提出合作战略。本文以我国农产品供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近20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部分重要农产品供需数据,通过Verhulst模型相关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上,构建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模型,结合垄断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投资理论、农产品供应安全的PSR机理、区域产业合作理论等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分析国内外因素对我国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建立了国内重要农产品供给模型及进口需求模型;并对我国未来5年重要农产品供需情况进行预测,创新提出“农产品表观消费额”概念,并推演出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市场消费额约在10311亿美元至10411亿美元之间。虽然受制于人口增速减缓、境内耕地利用趋于饱和、农产品出口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等因素,国内农产品消费价值量增长放缓,但整体上看,可以判断我国农产品消费市场仍呈现增长趋势。本文从“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产业资源与政策的角度,对中俄双方开展农业合作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我国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也由此产生了进口“虚拟耕地”、“虚拟林地”的巨大需求;在相关投融资政策上,我国也鼓励农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给予充分的金融政策和技术指导。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地区耕地资源非常丰富,且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俄罗斯对于引进外资“促开发,增出口”的行为在整体上是以认可和鼓励态度为主。借此也能够为推动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创造条件。在“一带一盟”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利弊并存,但无论对彼此哪一方,农业合作的正向效应是主流。因此,从中俄双方开展农业合作的需求与效应层面来分析,双方间的农业合作具备客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本文对中俄农业产业合作中常见的纯贸易合作、投资参股合作、海外并购三种模式进行研究并分别建立风险评价模型。经研究,三种模式各具自身优缺点。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模式进行评价,其中投资参股合作模式风险评价得分是三者最低的,也就是在“一带一盟”背景下,由中资企业在俄罗斯境内,与俄罗斯本地企业合资投资进行农业生产,并将农林牧渔等农产品向中国出口的合作模式是风险相对较小的合作方式。而三种模式中,海外并购合作模式风险评价得分最高,说明“一带一盟”背景下,中国农业企业赴俄罗斯并购本地农业生产企业的合作模式风险比较大。最后针对当前国内重要农产品供应现状及问题,提出“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战略。宏观经济方面,加强中俄两国农业国际合作,除了对国内经济指标的直接影响外,还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的稳定,也能更好的满足国内各种消费群体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升国内农产品质量,确保合理定价,有利于运输安全与战略储备安全。在我国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方面战略包括: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一带一盟”背景下海外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储备战略和“一带一盟”背景下“藏粮于地”发展战略。“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的策略有:优势互补,投资促进口;建立农业自由贸易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走出去”。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作为底线,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实行品种保证,增加供应总量,优化供应结构,扩大供应来源,提高供应质量,加强农产品储备、保障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努力建立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
许宪春,赵云城[6](2018)在《前言》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为全党全国人民确定"两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指出"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既反映了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同胞、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愿景、
何建坤[7](2017)在《全球气候治理形势与我国低碳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和合作机制带来新的挑战,但世界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促进经济低碳转型的趋势和潮流已不可逆转。我国将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促进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建设,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战略依托,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当前国内在经济新常态下,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快速增长趋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减缓CO2排放成效世界瞩目。今年初刚刚公布的《能源生产和革命战略20162030》,重申了我国《巴黎协定》下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行动部署,强化了相应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将进一步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转型,从而打造经济增长、环境改善、CO2减排多目标协调共赢的发展局面,在促进国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保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中泰证券,腾讯财经,凤凰财经[8](2015)在《美联储加息的效应》文中指出美元自201 4年下半年开始迎来新的一轮牛市。触发因素是欧洲央行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让欧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回升,背后原因则是欧洲经济增长低迷,欧美息差扩大。尽管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美国短期内开启加息进程,但美联储希望通过加息结束过于"中立"的货币政策,这在日欧仍在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将持续扩大美元和欧元及日元的息差,并成为美元持续升值的主要推动力。
张文朗,黄文静,彭文生[9](2015)在《2016年宏观经济展望:释放新需求》文中研究指明风起于青萍之末。2016年外需乏善可陈,而内生投资亦面临下行压力,并拖累传统消费。但在内生动力和政策的驱动下,新兴消费需求已悄然释放,成为增长亮点。不过新需求尚难挑大梁,而传统的"政治经济周期"消失也意味着近期投资不会全面回升,因此保持中高速增长仍需要基建发力。"松货币"还将继续,但由于货币政策的边际效用下降,"宽财政"将戏份更多,以支持基建投资。预计政策效果将于2016年下半年显现,经济增长前低后高,全年达6.5%。弱需求主导"猪周期"维持物价低位运行,预计2016全年CPI通
田延平[10](2014)在《2014年经济走势与砖瓦运行态势》文中研究指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2014年的经济走势如何,目前已成为社会各界和行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今年5月上旬,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在京召开了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对当前世界、国内、工业系统和本行业的发展走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全年的形势进行了预判。1世界经济形势预测在20122013年的低迷后,2014年世界经济回暖力度将加大,主要动力来自发达经济体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仍将在低位震荡。
二、今年GDP增速将达1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今年GDP增速将达10%(论文提纲范文)
(1)多聚类视角下的碳达峰路径探索与趋势研判——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碳达峰现状分析 |
(一)国外碳达峰现况 |
(二)中国碳达峰现况 |
(三)广东碳排放现况 |
1.经济发展程度和城镇化率较高,产业结构调整减碳潜力大 |
2.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结构调整减碳潜力大 |
3.低碳试点工作为碳达峰奠定良好基础,碳金融市场减碳潜力大 |
三、文献综述 |
四、广东城市碳达峰趋势的聚类分析模型 |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1)人口。 |
(2)经济发展水平。 |
(3)产业结构。 |
(4)能源消耗强度。 |
(5)城市化水平。 |
(6)碳排放水平。 |
(二)聚类分析模型 |
五、聚类结论分析及碳达峰趋势研判 |
(一)基于GDP总量视角聚类分析 |
1.绿色示范型城市 |
2.降碳潜力型城市 |
3. 节能改造型城市 |
4. 达峰攻坚型城市 |
(二)基于进出口贸易视角的聚类变动分析 |
(三)基于重点能耗视角聚类变动分析 |
六、结论与对策 |
(一)结论 |
(二)对策 |
(2)疫后政府部门降杠杆的路径、着力点及空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疫后政府部门杠杆演化趋势:由快速加杠杆转向平稳降杠杆 |
疫情冲击下政府部门快速加杠杆 |
疫后政府部门逐步转向平稳降杠杆 |
政府部门降杠杆的路径及可行性分析 |
本轮政府部门降杠杆空间估算 |
分子端:可实现杠杆率压降至少2.5个百分点 |
分母端:继续压降杠杆率0.4个百分点 |
小结 |
(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现代化概述 |
2.1.2 人口老龄化 |
2.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内容 |
2.2.1 “两种生产”理论 |
2.2.2 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理论 |
2.2.3 人口再生产理论 |
2.2.4 人与社会关系理论 |
2.3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
2.3.1 中国领导人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
2.3.2 国内学者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
2.4 国外关于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理论 |
2.4.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
2.4.2 保罗·埃里奇的人口爆炸论 |
2.4.3 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 |
第3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
3.1 工业革命促成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 |
3.1.1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
3.1.2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
3.1.3 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人口向老龄化转变 |
3.2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
3.2.1 死亡率和出生率变化是表层原因 |
3.2.2 人与社会关系变化是深层原因 |
3.3 现代化进程中老龄化问题的共性影响 |
3.3.1 导致人口生育率降低 |
3.3.2 使人与社会矛盾尖锐 |
3.3.3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
3.3.4 将促使生产关系调整 |
3.4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不足 |
3.4.1 使人的生产屈从于物质资料生产 |
3.4.2 强调老龄化措施作用忽略根本矛盾 |
3.4.3 忽视中产阶层对人口结构调整作用 |
3.4.4 社会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生育率低迷 |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
4.1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与老龄化的形成历程 |
4.1.1 1950-1970 年:农业经济形态人口进入爆发增长期 |
4.1.2 1971-1980 年:工业经济形态人口与社会发展协调 |
4.1.3 1981-2010 年:人口增速下降并向老龄化趋势过渡 |
4.1.4 2011-2020 年:服务经济形态促使老龄化程度加深 |
4.2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特殊性原因 |
4.2.1 50-6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
4.2.2 计划生育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转化 |
4.2.3 可支配收入低造成生育欲望下降 |
4.2.4 主体经济结构变化促老龄化形成 |
4.3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 |
4.3.1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
4.3.2 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 |
4.3.3 加速社会养老保险枯竭 |
4.3.4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分化 |
4.3.5 社会文化逐渐趋于保守 |
4.4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4.4.1 将对传统经济增长依存点产生强烈消极影响 |
4.4.2 促使区域间发展失衡加速贫富两极分化程度 |
4.4.3 长期看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蝶变 |
第5章 人口结构隐含规律与中国老龄化走势及展望 |
5.1 基于“两种生产”理论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黄金分割 |
5.1.1 “两种生产”理论决定了人口黄金分割的必然 |
5.1.2 人口黄金分割揭示了死亡率与出生率博弈关系 |
5.1.3 人口黄金分割解释了现代化国家的繁荣与衰退 |
5.1.4 人口黄金分割失衡对“两种生产”产生反作用 |
5.2 以人口黄金分割推论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 |
5.2.1 过去-人口扩张型的金字塔形态 |
5.2.2 现在-出生率收缩型的菱形形态 |
5.2.3 未来-人口衡定型的铅笔形形态 |
5.3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
5.3.1 2021-2025 年老龄人超过0-14 岁人口 |
5.3.2 2026-2035 年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
5.3.3 2036-2050 年进入重度老龄社会阶段 |
5.4 中国老龄化问题应对的目标和原则 |
5.4.1 老龄化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目标 |
5.4.2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原则 |
第6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
6.1 优化人口政策 |
6.1.1 提倡适度放开生育政策 |
6.1.2 以人口黄金分割结构平衡为调整基准 |
6.1.3 政策需考虑与社会各因素的动态匹配 |
6.1.4 追求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 |
6.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
6.2.1 统筹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互补 |
6.2.2 改进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多渠道增值 |
6.2.3 健全企业年金制度以降低运营风险 |
6.2.4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拓宽保障覆盖面 |
6.3 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 |
6.3.1 改变生养抚育造成的财富挤出效应 |
6.3.2 提升人口素质以弥补人力资源缺口 |
6.3.3 扶持“成人二次教育”推动多维就业 |
6.3.4 建立就业公共信息体系提供引流服务 |
6.4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
6.4.1 推动以信息科技化为载体O2O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
6.4.2 建立含医疗、教娱、关爱及监控的综合服务中心 |
6.4.3 建立社区互助体系鼓励适龄老年人发挥就业余热 |
6.4.4 发展以基层社区为主干线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
6.5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 |
6.5.1 多渠道扶持与支撑家庭养老模式 |
6.5.2 建立居家养老“三级”服务体系 |
6.5.3 注重综合性福利养老服务体建设 |
6.5.4 培育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养老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4)《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指导思想 |
2 全球气候治理新的形势与趋向 |
3 我国终端用能部门的低碳转型 |
4 我国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 |
5 我国的一次能源需求与二氧化碳排放 |
6 我国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
7 低碳转型的技术支撑 |
8 不同情景下投资与成本分析 |
9 中长期低碳转型路径选择 |
1 0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点与政策保障 |
1 0.2 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型 |
1 0.3 强化终端部门节能提效,推进电力和氢能对化石能源直接燃烧利用的替代 |
1 0.4 加快能源结构脱碳化进程,保障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供应 |
1 0.5 推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实施全经济尺度全部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
1 0.6 重视城镇化节能,促进消费观念转变和低碳社会建设 |
1 0.7 平衡区域间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差别化低碳转型 |
1 0.8 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统筹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生物多样性的协同对策 |
1 0.9 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制度建设,形成保障长期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投融资机制和市场体制 |
1 0.1 0 引导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 1 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合作 |
1 2 结论与政策建议 |
1 2.1 制定并实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 |
1 2.2 长期低碳发展战略是一个目标导向下的综合性发展战略 |
1 2.3 中长期低碳发展战略要实现“两个阶段”的统筹 |
1 2.4 明确2050年长期低碳发展战略目标和转型路径 |
1 2.5 强化和更新2030年国家自主决定贡献(NDC)目标 |
12.6“十四五”规划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政策措施 |
1 2.7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制度建设 |
1 2.8 积极应对疫情后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 |
(5)“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1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 |
1.3.2 中俄自贸区 |
1.3.3 中俄农业国际合作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2章 “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理论基础 |
2.1 “一带一路”倡议概述 |
2.1.1 “一带一路”倡议概念 |
2.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现状 |
2.2 “欧亚经济联盟”概述 |
2.2.1 欧亚经济联盟由来 |
2.2.2 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的历史机遇 |
2.3 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
2.3.1 农业产业布局的国内影响因素 |
2.3.2 农业产业布局的国际影响因素 |
2.4 博弈论 |
2.4.1 博弈论理论模型 |
2.4.2 博弈过程 |
2.4.3 全球农产品供应的博弈 |
2.5 农业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
2.5.1 垄断优势理论 |
2.5.2 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
2.5.3 重要农产品供应的PSR机理 |
2.5.4 区域产业合作相关理论 |
2.6 相关分析模型 |
2.6.1 GM(1,1)灰色预测模型 |
2.6.2 Verhulst模型 |
2.6.3 贸易引力模型 |
2.7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 |
3.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
3.2 中国农业产业现状及农产品需求预测 |
3.2.1 中国农业产业现状 |
3.2.2 基于Verhulst模型的中国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
3.3 中国国内农产品供需矛盾 |
3.3.1 国内农产品供给现状 |
3.3.2 中国国内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 |
3.4 中国农产品对外需求分析 |
3.4.1 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 |
3.4.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大豆进口需求预测 |
3.4.3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小麦进口需求预测 |
3.4.4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木材进口需求预测 |
3.4.5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水产品进口需求预测 |
3.5.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预测结果分析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4章 中俄农业产业资源与政策 |
4.1 中国农业产业资源与政策 |
4.1.1 农业产业资源 |
4.1.2 我国对俄合作的鼓励措施 |
4.1.3 对外合作中的金融支撑 |
4.2 俄罗斯农业产业资源与开发政策 |
4.2.1 产业资源禀赋 |
4.2.2 俄罗斯投资环境 |
4.2.3 中俄两国农业产业等投资日益深化 |
4.3 俄罗斯农产品港口投资探究 |
4.3.1 俄罗斯农产品港口投资可行性 |
4.3.2 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产品港口现状 |
4.3.3 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产品港口开发思路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中俄农业合作效应分析 |
5.1 基于经济利益分析 |
5.1.1 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 |
5.1.2 部分农产品种植效益分析 |
5.1.3 中俄间物流效益分析 |
5.2 基于社会效益分析 |
5.2.1 虚拟耕地进口 |
5.2.2 “虚拟林地”进口 |
5.2.3 金融合作 |
5.2.4 区域发展 |
5.3 中俄农业合作面临的挑战 |
5.3.1 激化经济安全观念矛盾 |
5.3.2 加剧经济利益冲突 |
5.3.3 显露文化认知差异 |
5.4 正负效应下中俄农业合作可行性分析 |
5.4.1 基于博弈论的正负效应对比 |
5.4.2 基于交易成本的正负效应对比 |
5.4.3 基于比较优势投资理论的正负效应对比 |
5.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模式的风险评价 |
6.1 国家间农业合作的模式 |
6.1.1 纯贸易合作模式 |
6.1.2 投资参股合作模式 |
6.1.3 海外并购合作模式 |
6.2 纯贸易合作模式风险评价 |
6.2.1 宏观风险 |
6.2.2 主体风险 |
6.2.3 技术风险 |
6.2.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
6.3 投资参股合作模式风险评价 |
6.3.1 宏观风险 |
6.3.2 主体风险 |
6.3.3 技术风险 |
6.3.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
6.4 海外并购合作模式风险评价 |
6.4.1 宏观风险 |
6.4.2 主体风险 |
6.4.3 技术风险 |
6.4.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 |
6.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7章 “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战略 |
7.1 中俄农业合作对中国农产品供应安全的意义 |
7.1.1 中俄农业合作对国民经济发展稳定的意义 |
7.1.2 中俄农业合作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稳定的意义 |
7.1.3 中俄农业合作对农业产业上下游发展稳定的意义 |
7.2 中俄农业合作中的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
7.2.1 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
7.2.2 “一带一盟”背景下海外农业资源开发战略 |
7.2.3 “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储备战略 |
7.2.4 “一带一盟”背景下“藏粮于地”发展战略 |
7.3 “一带一盟”背景下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的策略 |
7.3.1 优势互补,投资促进口 |
7.3.2 建立农业自由贸易区 |
7.3.3 促进民营企业健康“走出去” |
7.4 小结 |
第8章 结论 |
8.1 主要成果与认识 |
8.2 创新点 |
8.3 不足与展望 |
8.3.1 不足 |
8.3.2 展望 |
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一、 发表论文 |
二、 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6)前言(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界定与评估 |
一、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提出与发展 |
二、国内外至今无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公认界定 |
三、国际组织关于发达经济体的测度与界定 |
(一)主要国际组织对发达经济体的测度标准 |
1、联合国关于发达经济体的测度标准 |
2、世界银行关于发达经济体的测度标准 |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发达经济体的测度标准 |
(二)关于发达经济体的公认界定标准 |
四、本研究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界定与评估 |
(一)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界定及理由 |
(二)关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考量与评估 |
第二章构建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比较指标体系 |
一、比较指标体系的指标选取 |
二、选取指标的内涵解释 |
(一)经济发展指数 |
(二)教育文化指数 |
(三)医疗卫生指数 |
(四)科技创新指数 |
(五)社会保障指数 |
(六)环境保护指数 |
三、比较指标体系中综合指数构建方法 |
四、测算数据选取与指标得分 |
第三章中国与中等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当前发展水平差距 |
一、与中等发达国家当前发展水平的比较结果 |
二、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当前发展水平的差距 |
三、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当前发展水平的比较结果 |
(一)经济发展指数比较——落后于墨西哥、巴西和俄罗斯,仅高于南非和印度,人均指标差距较大在对外开放程度方面,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50.1%,比墨西哥低8.7个百分点,但明显高于其他金砖国家。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不仅领跑新兴市场国家,也大大高于24个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41.3%)。中国经济总量于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指标与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433美元,仅分别相当于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的40.3%、42.3%和48.5%,但比印度高2.2倍。 |
(二)教育文化指数比较——总体上相当、但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低 |
(三)医疗卫生指数比较——除俄罗斯外,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但医疗人力资源相对不足 |
(四)科技创新指数比较——优于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 |
(五)社会保障指数比较——差距明显 |
(六)环境保护指数比较——差距巨大 |
四、中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当前发展水平的差距 |
第四章2050年中国与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测算 |
一、改革开放36年中国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瞩目 |
二、研究假设:未来35年国内外局势无重大变化 |
三、测算假设:分设四种情况 |
四、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测算情况 |
五、测算结论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动态解析 |
(一)测算结论解析 |
(二)国内外发展新动态解析 |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 |
第五章本研究的意义与获得的启示 |
一、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行了较科学的界定与评估 |
二、构建的比较指标体系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国际参照 |
三、明确了中国发展差距和未来改革发展的着力方向 |
四、2050年中国经济发展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五、2050年中国社会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较难 |
六、2050年中国环保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任务艰巨 |
结束语 |
(7)全球气候治理形势与我国低碳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准确把握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形势, 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 |
二、顺应世界能源变革潮流, 努力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三、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进一步强化战略目标和政策取向 |
四、抓住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的机遇, 加快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
五、明确能源革命的任务和措施, 加强低碳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设 |
(9)2016年宏观经济展望:释放新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国际: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
美国:加息,美元的“春天”刚开始 |
“政治经济周期”有助2016年美国内需 |
欧元区:“连夜雨”中前行 |
日本:“旧箭”低效,“新箭”存疑 |
新兴亚洲:脆弱阶段,面临考验 |
中国:悄然释放新需求 |
内生投资弱,传统消费疲 |
传统“政治经济周期”消失,投资不会全面回升 |
内生动力与政策发力释放新兴消费需求 |
“松货币”持续,但“宽财政”戏份更多 |
宽财政:减收增支双管齐下 |
“准财政”加码 |
全年增长先低后高,物价低位运行 |
(10)2014年经济走势与砖瓦运行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经济形势预测 |
1.1 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强于2013年 |
1.2 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强于新兴经济体 |
2 2014年国内经济发展预测 |
2.1 经济增速稳中略降 |
2.2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
2.3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
2.4 消费增长平稳 |
2.5 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进一步减少 |
2.6 物价上涨温和 |
3 2014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预测 |
3.1 工业产品出口状况不容乐观 |
3.2 东部地区生产下滑明显 |
3.3 工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
3.4 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25个月负增长 |
3.5 利润率总体水平有所提升 |
3.6 财务费用增速加快 |
3.7 综合生产成本上升 |
3.8 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 部分行业亏损增加 |
3.9 产成品库存增幅提高, 应收账款增幅回落 |
3.1 0 东、中部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升, 西部地区利润率继续下降 |
3.1 1 工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
(1) 冶金 |
(2) 有色 |
(3) 化工 |
(4) 装备工业 |
(5) 轻工 |
(6) 纺织 |
(7) 电子制造业 |
3.1 2 工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
(1) 改革措施落地有望加快释放改革红利 |
(2) 经济增长换挡期有望实现稳速提质 |
(3) 投资条件整体改善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
(4) 人民币汇率调整下外部资金继续涌入 |
3.1 3 影响工业运行的不利与不确定因素分析 |
(1) 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弱 |
(2) 消费减缓难以有效支撑经济增长 |
(3) 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拖延投资短期回升 |
(4) 房地产市场呈现分化 |
3.1 4 工业经济展望与预测 |
4 2014年建材行业发展预测 |
5 2014年砖瓦行业经济运行预测 |
(1) 主要产品产量的完成情况 |
(2)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
(3) 投资完成额完成情况 |
四、今年GDP增速将达10%(论文参考文献)
- [1]多聚类视角下的碳达峰路径探索与趋势研判——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J]. 钟薇薇,高海,徐维军,于孝建. 南方经济, 2021
- [2]疫后政府部门降杠杆的路径、着力点及空间分析[J]. 闫衍,袁海霞,汪苑晖. 清华金融评论, 2021(08)
- [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D]. 朱翠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综合报告[J]. 项目综合报告编写组.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11)
- [5]“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农业合作研究[D]. 吴頔. 吉林大学, 2020(01)
- [6]前言[A]. 许宪春,赵云城. 2015--2017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 2018
- [7]全球气候治理形势与我国低碳发展对策[J]. 何建坤.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8]美联储加息的效应[J]. 中泰证券,腾讯财经,凤凰财经. 资本市场, 2015(12)
- [9]2016年宏观经济展望:释放新需求[J]. 张文朗,黄文静,彭文生. 金融发展评论, 2015(10)
- [10]2014年经济走势与砖瓦运行态势[J]. 田延平. 砖瓦世界,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