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抑制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安晨[1](2019)在《主动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浙东白鹅产蛋及就巢性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鹅产蛋性能的低下一直是制约鹅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大量的研究表明家禽就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产蛋性能,但无论是就巢性状还是产蛋量性状遗传力均低,常规选育难度大。选择对繁殖性能有抑制作用的激素或因子与外源蛋白融合表达来增强其免疫原性,用此蛋白作为抗原来免疫动物,可诱发机体产生该种激素或因子的抗体,从而抑制或减弱该激素或因子的生理功能。该技术已在牛、羊和地方鸡等些低繁殖力的品种或品系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着成效。Inhibin-α(INH-α)通过对FSH的负反馈调节抑制动物繁殖力,PRL是引起家禽就巢最直接的激素,当家禽体内PRL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家禽就开始出现就巢表现;AMH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家禽就巢相关的重要因子,AMH在就巢期高表达,与家禽就巢时有着丰富的小卵泡有关。基于此,本研究以产蛋量低,就巢性强的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运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INH-α,AMH及PRL三种融合蛋白,将此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去主动免疫鹅,诱导其产生对抗自身的抗体,探明INH-α,AMH及PRL的阻断对鹅繁殖力的作用效果,研究旨在揭示外源激素对鹅的生殖生理调控作用,为提高浙东白鹅的产蛋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1、为获得鹅INH-α,AMH及PRL融合蛋白,分别克隆鹅INH-α,AMH及PRL基因CDS 区,并连入 PET-30a(+)载体 NdeⅠ/HindⅢ 酶切位点中,构建 PET-INHα,PET-AMH和PET-PRL表达载体。经SDS-PAGE电泳检测,当OD600=0.6-0.8时,IPTG终浓度为0.2 mM,15℃诱导16 h,成功获得相应蛋白,经过包涵体溶解,复性,蛋白纯化,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NH-α融合蛋白大小约为42 kDa;AMH融合蛋白大小约为72 kDa;PRL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0 kDa,分子量大小与理论大小相符,证明所表达的蛋白为鹅INH-α AMH及PRL融合蛋白。2、为探明主动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浙东白鹅血浆中抗体及相关生殖激素含量的影响,分别将纯化的PET-INHα,PET-AMH和PET-PRL融合蛋白制成油乳剂疫苗,经肌肉注射免疫300日龄的浙东白鹅,ELISA测定结果显示,免疫INH-α,AMH及PRL融合蛋白可使浙东白鹅产生相应抗体,降低浙东白鹅体内AMH和PRL水平,提高体内LH水平,其中免疫INH-α融合蛋白10 d和40 d可显着提高鹅体内LH含量(P<0.05)。3、为揭示主动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浙东白鹅繁殖性能影响,经行为学观察,免疫INH-α,AMH及PRL融合蛋白鹅初次就巢时间(24h内四次观察均在就巢的为就巢鹅)分别缩短10 d,4 d和1 d;就巢时长分别缩短12.5 d,3.5 d和8.5 d;新出现就巢鹅比例由25%降至8.33%,12.5%和8.33%;同时提高了等级前卵泡的数量,由平均76个增加至195个,114个和140个;40 d观察期的产蛋量分别增加0.5个/只,0.42个/只和1.34个/只,结果提示主动免疫INH-α AMH和PRL融合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鹅的就巢发生率,提高鹅的产蛋量,其中PRL融合蛋白效果最为显着。综上所述,成功构建PET-INHα,PET-AMH和PET-PRL表达载体,能够高效表达INH-α、AMH和PRL,经过变性,复性和纯化后获得相应融合蛋白。免疫PRL融合蛋白可降低浙东白鹅就巢发生率,提高鹅的产蛋性能;免疫INH-α融合蛋白虽可提高鹅体内LH含量,明显降低就巢发生率,缩短就巢时间,但仅部分提高鹅的产蛋性能;而免疫AMH融合蛋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鹅的产蛋量。
李婷,马爱团,张英杰,刘月琴[2](2016)在《国内动物抑制素研究现状与热点透析》文中指出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集整理了1995—2015年间国内动物抑制素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动物抑制素研究的整体趋势、主要机构和作者及高被引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抑制素的研究热点进行透析。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关于动物抑制素研究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总体呈现二项式分布的趋势;2007—2009年共发表文章45篇,其中一级刊物17篇,均达到最高水平,分别占总发文量和一级刊物发文量的24%、30%以上,但总被引频次的最高峰出现在2001—2003年;国内主要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农业大学,高产机构较少;主要作者中杨利国和茆达干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都处于最高水平。国内动物抑制素主要开展了抑制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抑制素基因的研究和抑制素疫苗与抗体的制备方法3方面的工作,其中,以抑制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主。
王剑锋[3](2015)在《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扬州鹅(A(?)×A(?)和B(?)×B(?))及其4个杂交组合肉用仔鹅(B8xA(?)、K8(?)A(?)、D8xA(?)和C(?)×A(?),下同)共6个鹅群体为试验素材,研究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筛选出最佳的杂交组合。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育雏期(1-21日龄)成活率较高,均在90.0%以上。试验组B×A和K×A群体及两对照组(AxA和B×B)成活率均高于95.0%,其他试验组成活率低于对照组;10周龄成活率较低,试验组B×A和K×A群体成活率较高于其他试验组,但都低于两对照组。10周龄体重,无论公母,试验组K×A群体体重均高于其他各试验组,低于对照组B×B群体。各试验组在0-6周龄时,平均日增重呈逐渐增大趋势,6-10周龄呈逐渐减小趋势,其中2-4周龄生长速度最快;从2周龄开始,试验组K×A群体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其他各试验组,低于对照组BxB群体。2.屠宰性能:试验组B×A群体母鹅及公母平均胸肌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试验组K×A群体母鹅及公母平均屠宰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公鹅腿肌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D×A群体公鹅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C×A群体公鹅胸肌率和腹脂率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组B×A群体公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母鹅血清中血糖和甘油三酯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KxA群体公鹅血清中总蛋白、碱性磷酸酶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小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母鹅血清中谷草转氨酶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DxA群体公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总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母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总蛋白、总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4.常规肉品质:各试验组公鹅胸肌和腿肌pH值在12h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无论公母,胸肌和腿肌pH值在3个时间点都显着小于两对照组(P<0.05);试验组B-A群体胸肌和腿肌pH值总体上小于其他各试验组。各试验组母鹅胸肌L*值显着小于两对照(P<0.05),a*值显着大于两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公母平均肌肉L*值、a*值和b*值显着小于两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母鹅腿肌失水率显着大于两对照组(P<0.05),对照组A×A群体腿肌失水率显着小于其他各组(P<0.05)。各试验组公鹅及公母平均的肌肉剪切力,胸肌均大于腿肌。试验组K×A群体腿肌水分含量无论公母均高于其他各组。试验组B×A群体母鹅胸肌和腿肌中粗蛋白含量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BxA群体腿肌中粗灰分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小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试验组DxA群体母鹅及公母平均胸肌和腿肌中粗灰分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试验组K×A群体母鹅及公母平均胸肌中粗脂肪含量极显着小于其他各组(P<0.01)。5.肌肉中影响肌肉风味和鲜味化学成分:试验组BxA群体公鹅胸肌中Asp、Thr、Ser、Glu、Val和Ile含量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EAA含量高于对照组BxB群体,TAA含量小于两对照组;各试验组母鹅胸肌中TAA和DFAA含量均小于两对照组。对照组BxB群体肌肉中硫胺素含量(母鹅胸肌除外),均显着或极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试验组D×A群体胸肌中硫胺素含量,无论公母均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两对照组公鹅腿肌中IMP和IMPc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大于各试验组(P<0.05或P<0.01),INO含量显着小于各试验组(P<0.05);两对照组公母平均胸肌中IMP和IMPc显着或极显着大于各试验组(P<0.05或P<0.01),腿肌中HYP、IMP和IMPc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小于各试验组(P<0.05或P<0.01)。试验组BxA群体公鹅胸肌和腿肌中胆固醇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试验组BxA群体部分脂肪酸总体上显着小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组组KxA群体部分脂肪酸含量显着或极显着大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总体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酸含量相对较低。
王振金[4](2012)在《奶山羊ABCG2、OPN基因多态性及OPN基因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文中认为为了加快奶山羊的遗传进展,为奶山羊生产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436只奶山羊和48只黑山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奶山羊ABCG2基因第9外显子和第14外显子多态性;利用DNA混合池技术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了奶山羊泌乳母羊的OPN基因第5内含子、第6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多态性;用Popgen3.2软件分析多态性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用Molkin3.0计算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值;用SAS9.2软件分析崂山奶山羊和文登奶山羊突变位点与泌乳和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效应。结果表明:(1)在奶山羊ABCG2第9外显子和第14外显子上并未发现类似于奶牛上与泌乳性能相关的突变位点;在奶山羊OPN基因第5内含子和第7外显子中分别检测到一个突变位点,即位于第5内含子1355位点的C/T和第7外显子E341位点的M/N,崂山奶山羊群体的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分别为0.2773和0.3267,均属于中度多态。突变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各个种群中的分布不均衡,即I355位点的崂山奶山羊育种户(P)群体和西农萨能群体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他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2)在与崂山奶山羊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中,P群体除电导性状以外的所有性状表型值均极显着(P<0.01)高于F群体;I355位点上,CC基因型个体的脂肪含量显着(P<0.05)高于CT和TT基因型个体,灰分和冰点性状显着(P<0.05)高于CT基因型个体;E341位点上,等位基因N为非脂肪物、乳糖率、乳密度、乳蛋白率、冰点以及灰分六个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所有性状差异均不显着(P>0.05)。(3)在与崂山奶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中,F群体的体重和体长均极显着(P<0.01)高于P群体,P群体的尻宽和尻长极显着(P<0.01)高于F群体;I355位点上,TT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极显着(P<0.01)大于CC基因型个体;E341位点上,等位基因M为体高和胸围的有利等位基因,MM和MN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和尻宽极显着(P<0.01)高于NN基因型个体,MM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极显着(P<0.01)高于NN基因型个体,MM基因型个体的体高、胸围显着(P<0.05)高于NN基因型个体。在与文登奶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中,I355位点的突变与初产奶山羊的尻宽显着相关(P<0.05),与经产奶山羊的体高和体长显着相关(P<0.05);E341突变位点与初产奶山羊的体长显着相关(P<0.05),与经产奶山羊的胸围显着相关(P<0.05)。本研究发现OPN基因与乳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相关,OPN基因与奶山羊的生长发育性状有显着的关联效应,可以作为奶山羊部分生产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
周晓锋,陈裕,张红琳[5](2012)在《抑制素质粒DNA免疫对跑山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探索抑制素质粒(pcISI)DNA免疫跑山鸡能否提高其产蛋性能及产蛋品质,在某养鸡场随机对自由敞放野养在山林的跑山鸡进行口服含有抑制素真核表达质粒pcISI菌落的试验。结果表明:抑制素基因疫苗可以提高跑山鸡的产蛋性能,且对鸡蛋品质无影响,可以大规模应用在蛋鸡生产中。
惠锋明[6](2011)在《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青脚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及对卵巢促性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家禽为卵生动物,性成熟的家禽没有发情周期、发情行为、妊娠期和哺乳期等典型的生理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在一段时间内卵泡可连续完成发育、排卵和受精等一系列过程,而且卵泡排卵后不形成黄体。禽类所特有的发育特点和结构特点,使其常被作为良好模型,在卵泡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应用免疫中和、基因克隆、RT-PCR等技术研究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青脚麻鸡卵泡发育的作用及卵巢GTHR mRNA表达的影响。1.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青脚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为研究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双拷贝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融合表达质粒pcISI为疫苗免疫380日龄青脚麻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了以减毒霍乱沙门氏菌为载体的重组抑制素疫苗。试验分为两个系列:系列1,以质粒pcISI进行免疫,包括5个随机分组(N=30),T1-T3免疫剂量分别为125μg/300μl、75μg/300μl和25μg/300μl,T4在T3的基础上添加等质量的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作为佐剂,T5为空白对照,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免疫。免疫前24h于相同部位注射0.5%盐酸普鲁卡因100μ1。间隔20d以等剂量进行加强免疫。系列2,以减毒沙门氏菌重组抑制素疫苗进行免疫,试验组(N=300)注射含抑制素重组质粒pXAIS的减毒沙门氏菌1010CFU/300μl,对照组(N=90)注射等量含空载体pVAX-asd的减毒沙门氏菌。试验的免疫周期均为50d。在整个免疫周期,记录产蛋量,每隔10d收集血清,检测血清中抑制素抗体水平,同时收集鸡蛋,检测鸡蛋品质及卵黄中抑制素抗体水平。免疫周期结束后,对卵巢进行解剖,统计各级卵泡数量。结果表明,抑制素重组质粒免疫能有效诱导产生抗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蛋量,但免疫剂量与免疫佐剂的效果不显着;减毒重组疫苗虽然其能诱导产生相应的抗抑制素抗体,但对产蛋量的影响并不显着,其免疫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此外,免疫对孵化率和蛋品质没有影响,表明各疫苗是安全的。2.青脚麻鸡FSHR和LHR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在不同等级卵泡中的差异表达分析选择上述免疫周期结束时的青脚麻鸡,获取不同等级的卵泡。以各卵泡中的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鸡FSHR和LHR基因,以pMD19-T vector为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coli DH5a,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用BLAST及DNAman软件分析比对同源性。采用优化的半定量RT-PCR技术,以鸡的β-actin为分子内参,比较研究不同等级卵泡在正常生理条件以及抑制素基因免疫后FSHR和LHR mRNA表达量的差异。结果测序得到了理论大小的鸡FSHR和LHR片段,并未发现有可变剪接形式的存在。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小黄卵泡(SYF)中FSHR和LHR 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大白卵泡(LWF);而在抑制素基因免疫后,FSHR mRNA在LWF中升高而在SYF中降低,LHR mRNA在免疫组的趋势却同FSHR mRNA相反。
郭军,孟详人,陈宽维[7](2010)在《禽类抑制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抑制素是转化生长因子家族中唯一具有内分泌激素功能的成员,在调控动物生殖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动物抑制素合成部位、表达规律及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抑制素已经逐步用于提高家养动物繁殖力和不育不孕诊断的指标。文章就抑制素在禽类的研究进展、技术开发及应用前景作一概述。
张敬虎,肖天放,罗开梅,朱阳,武向伟,胡俊西[8](2010)在《鸭繁殖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着眼于现代分子数量遗传新技术在鸭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对鸭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进行综述。介绍繁殖相关激素和调节因子的基因研究、与肝脏及卵巢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等进展情况;同时介绍鸭分子遗传标记的开发和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的新进展。
陈锋剑[9](2008)在《Bcl-2和Inhibinα基因对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Bcl-2和Inhibinα基因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构建了Bcl-2基因干扰载体(psiRNA b1、psiRNA b2、psiRNA b3)和Inhibinα基因干扰载体(psiRNA-INHα1和psiRNA-INHα2),利用鹅F1和闭锁卵泡颗粒细胞模型研究干扰这两个基因后的表型。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RNA干扰质粒48h后的转染效率、Bcl-2和Inhibinα基因表达水平、细胞生长周期、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和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的变化;用放免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Ambion的RNA干扰设计软件,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序列(D11381)针对Bcl-2基因设计三对干扰序列,并根据RNAi-Ready pSIREN-RetroQ-ZsGreen载体的特点在设计的序列上做了分别命名为psiRNA b1、psiRNA b2、psiRNA b3。针对Inhibinα亚基(NM-001031257)设计两对干扰序列,分别命名为psiRNA-INHα1和psiRNA-INHα2。2.采用无血清培养方法体外培养鹅卵泡颗粒细胞,将我们构建的Bcl-2和Inhibinα基因干扰载体脂质体包裹转染颗粒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干扰组转染效率达到60%以上。3.流式细胞仪检测颗粒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3个干扰组中当Bcl-2基因被干扰后颗粒细胞分泌Bcl-2蛋白明显降低,且差异显着,尤其是psiRNAb3组蛋白表达最低。4.当颗粒细胞Bcl-2表达下调时,颗粒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上升,且随Bcl-2表达量减少而上升,增加的程度与Bcl-2表达量显着负相关(r=-0.872,p<0.05),颗粒细胞凋亡指数也明显上升,增加的程度与Bcl-2表达减少显着相关(r=-0.951,p<0.05)。放免法检测Bcl-2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P分泌水平显着上升,E2分泌受到抑制。5.闭锁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比例显着高于F1卵泡颗粒细胞,Inhibinα基因干扰后F1和闭锁卵泡颗粒细胞抑制素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降低(P<0.05)。6.当颗粒细胞Inhibinα基因表达下调时,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分泌雌激素水平显着下降(p<0.05),而细胞P分泌显着上升(p<0.05)。结果表明,(1)Inhibinα基因干扰后卵泡颗粒细胞抑制素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着降低30~40%(p<0.05);细胞凋亡指数和增殖指数显着增高(p<0.05);细胞分泌雌激素水平显着下降(p<0.05)。(2)Bcl-2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所有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增殖指数和孕激素(P)分泌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由此推断,Bcl-2和Inhibinα基因对颗粒细胞具有显着的抗凋亡效应。
薛琳琳[10](2007)在《东北白鹅和籽鹅抑制素α-亚基成熟区编码序列的克隆与原核表达》文中研究指明抑制素(INH)主要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FSH的合成和分泌,从而抑制了禽类的排卵和产蛋。本实验对东北白鹅和籽鹅抑制素(INH)特异性的α-亚基成熟区cDNA的克隆及其在菌株BL21(DE3)中的原核表达进行探讨,旨在为开展表达产物对提高家禽繁殖率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GenBank中鸡卵泡抑制素α-亚基序列设计引物,对该序列按大肠杆菌嗜好密码子进行优化,在设计的引物两端分别加上限制性内切酶SacI和XhoI的识别位点序列。利用RT-PCR技术从东北白鹅和籽鹅卵泡的颗粒细胞总RNA中扩增出抑制素α-亚基成熟区序列,经PCR扩增出354 bp片段,该片段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转化进XL1-Blue感受态细胞,所得阳性克隆进行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并进行了测序分析,得到的克隆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基本一致。表明成功地获得了抑制素α-亚基编码序列的克隆载体。与NCBI发表的鸡的相应序列对比,东北白鹅和籽鹅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4.44%和94.74%,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5%和97.35%,说明INH-α亚基的序列在禽类间具有高度保守性。从阳性细菌中提取质粒,经SacI和XhoI酶切,回收354 bp目的片段,应用T4DNA ligase连接到pET32a中,转化BL21(DE3)受体菌,提取质粒,成功筛选出阳性表达质粒。阳性菌经IPTG诱导,通过Trision-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出东北白鹅和籽鹅卵泡抑制素α-亚基编码区的表达。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和凝血酶酶切后的单体蛋白主动免疫给小白鼠,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所制抗体可很清晰地检测到INH-α基因表达蛋白的特异带,由此证明INH-α亚基的融合蛋白和凝血酶酶切后的单体蛋白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二、鸡抑制素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鸡抑制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主动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浙东白鹅产蛋及就巢性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家禽的就巢及其调控技术 |
1.1 家禽的就巢 |
1.2 就巢性状的遗传规律 |
1.3 降低就巢性主要技术措施 |
2 就巢相关内分泌激素的生物学功能与研究进展 |
2.1 抑制素(INH-α)生物学功能与研究进展 |
2.2 抗穆勒氏管激素(AMH)生物学功能与研究进展 |
2.3 催乳素(PRL)生物学功能与研究进展 |
2.4 血管活性肠肽(VIP)生物学功能与研究进展 |
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鹅INH-α、AMH和PRL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融合蛋白的获得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2.3 主要试剂材料 |
3 实验方法 |
3.1 预测信号肽 |
3.2 基因克隆 |
3.3 表达载体构建 |
3.4 蛋白表达与鉴定 |
3.5 蛋白纯化 |
3.6 蛋白浓度测定 |
3.7 蛋白Western Blot检测 |
4 结果与分析 |
4.1 INH-α、AMH和PRL蛋白信号肽预测 |
4.2 鹅INH-α、AMH和PRL基因CDS区扩增 |
4.3 鹅INH-α、AMH和PRL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4.4 SDS-PAGE检测 PET-INHα、PET-AMH和PET-PRL融合蛋白表达 |
4.5 PET-INHα、PET-AMH和PET-PRL融合蛋白表达形式分析 |
4.6 Western Blot检测 |
5 讨论 |
第三章 主动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浙东白鹅产蛋及就巢性状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时间 |
2.4 实验方法与设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血浆中相应抗体及相关激素浓度 |
3.2 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鹅卵泡发育的影响 |
3.3 免疫INH-α AMH和PRL融合蛋白对鹅产蛋量的影响 |
3.4 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鹅就巢的影响 |
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禽类生产性能研究进展 |
1.1 禽类生长性能研究进展 |
1.2 禽类产蛋性能研究进展 |
2 禽类屠宰性能研究进展 |
3 禽类肉品质研究进展 |
3.1 禽肉常规肉品质 |
3.1.1 禽类常规肉品质相关内容 |
3.1.1.1 肉色 |
3.1.1.2 pH值 |
3.1.1.3 失水率和系水力 |
3.1.1.4 嫩度 |
3.1.2 禽类常规肉品质研究进展 |
3.2 禽肉常规化学成分及影响鲜味、风味物质研究 |
3.2.1 禽肉常规化学成分及影响鲜味、风味物质相关内容 |
3.2.2 禽肉常规化学成分及影响鲜味、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
4 禽类血清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
5 禽类肌肉组织学特性研究进展 |
6 技术路线 |
7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营养水平 |
1.2 试验鹅的免疫程序 |
1.3 屠宰与采样 |
1.4 相关指标测定 |
1.4.1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
1.4.2 屠宰性能指标测定 |
1.5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1.6 试验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成活率试验结果 |
2.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不同周龄体重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不同周龄体重试验结果 |
2.2.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不同周龄体重试验结果 |
2.2.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不同周龄公母平均体重试验结果 |
2.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绝对生长曲线 |
2.4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平均日增重试验结果 |
2.5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屠宰性能能试验结果 |
2.5.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屠宰性能试验结果 |
2.5.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屠宰性能试验结果 |
2.5.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母平均屠宰性能试验结果 |
2.6 扬州鹅及其杂交配套组肉用仔鹅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分析 |
2.6.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结果 |
2.6.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血清生化指标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生长性能比较 |
3.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屠宰性能比较 |
3.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肉品质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与日粮营养水平 |
1.2 采样 |
1.3 试验试剂 |
1.4 试验仪器 |
1.5 常规肉品质指标测定 |
1.5.1 pH值测定 |
1.5.2 肉色值测定 |
1.5.3 剪切力的测定 |
1.5.4 失水率测定 |
1.6 肌肉中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
1.6.1 水分的测定 |
1.6.2 粗灰分的测定 |
1.6.3 粗蛋白的测定 |
1.6.4 粗脂肪的测定 |
1.7 鹅肉中风味和鲜味化学成分的测定 |
1.7.1 肌肉中硫胺素的测定 |
1.7.1.1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7.1.2 HPLC色谱条件与计算方法 |
1.7.2 肌肉中肌苷酸的测定 |
1.7.2.1 样品处理方法 |
1.7.2.2 HPLC色谱条件与计算方法 |
1.7.3 肌肉中氨基酸的测定 |
1.7.3.1 试剂配制 |
1.7.3.2 样品处理方法 |
1.7.3.3 样品分析条件及计算方法 |
1.7.4 肌肉中胆固醇的测定 |
1.7.4.1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7.4.2 气相色谱条件与计算方法 |
1.7.5 肌肉中脂肪酸的测定 |
1.7.5.1 样品前处理方法 |
1.7.5.2 气相色谱条件和计算方法 |
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pH值试验结果 |
2.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肉色值试验结果 |
2.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失水率和系水力试验结果 |
2.3.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失水率试验结果 |
2.3.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吸水力试验结果 |
2.4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剪切力试验结果 |
2.5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水分含量试验结果 |
2.6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粗蛋白含量试验结果 |
2.7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粗灰分量试验结果 |
2.8 扬州鹅不及其同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粗脂肪含量试验结果 |
2.9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 |
2.9.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测定色谱图 |
2.9.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胸肌中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 |
2.9.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腿肌中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 |
2.9.4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胸肌中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 |
2.9.5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腿肌中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 |
2.9.6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母平均胸肌中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 |
2.9.7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母平均腿肌中氨基酸含量试验结果 |
2.10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硫胺素试验结果 |
2.10.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硫胺素色谱图 |
2.10.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硫胺素含量试验结果 |
2.1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肌苷酸含量试验结果 |
2.11.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IMP及其它ATP代谢物色谱图 |
2.11.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肌肉中IMP及其它ATP代谢物试验结果 |
2.11.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肌肉中IMP及其它ATP代谢物试验结果 |
2.11.4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母平均肌肉中IMP及其它ATP代谢物试验结果 |
2.1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胆固醇含量试验结果 |
2.1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脂肪酸含量试验结果 |
2.13.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胸肌中脂肪酸定结果 |
2.13.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鹅腿肌中脂肪酸定结果 |
2.13.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胸肌中脂肪酸定结果 |
2.13.4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母鹅腿肌中脂肪酸定结果 |
2.13.5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母平均胸肌中脂肪酸定结果 |
2.13.6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公母平均腿肌中脂肪酸结果 |
3 讨论 |
3.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常规肉品质比较 |
3.1.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pH值比较 |
3.1.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肉色值比较 |
3.1.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系水力值比较 |
3.1.4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嫩度值比较 |
3.1.5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常规化学成分比较 |
3.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影响风味、鲜味等化学成分比较 |
3.2.1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氨基酸含量比较 |
3.2.2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硫胺素含量比较 |
3.2.3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比较 |
3.2.4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胆固醇含量比较 |
3.2.5 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肌肉中脂肪酸含量比较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奶山羊ABCG2、OPN基因多态性及OPN基因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SNP研究进展 |
1.1.1 SNP的概念 |
1.1.2 SNP的特点 |
1.2 SNP的检测分析技术 |
1.2.1 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SSCP |
1.2.2 变性高压液相色谱DHPLC |
1.2.3 焦磷酸序列分析技术 |
1.2.4 质谱法 |
1.2.5 基因芯片技术 |
1.2.6 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RM |
1.3 ABCG2基因的研究现状 |
1.3.1 ABCG2基因的发现和命名 |
1.3.2 ABCG2基因的位置和结构 |
1.3.3 ABCG2基因的表达和作用机制 |
1.3.4 ABCG2基因在人上的研究进展 |
1.3.5 ABCG2基因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现状 |
1.4 OPN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1 OPN蛋白的分子结构 |
1.4.2 OPN基因结构及其表达调控 |
1.4.3 OPN的生物学功能 |
1.4.4 OPN基因与动物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2.1.3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 |
2.1.5 主要数据库及生物软件 |
2.2 试验方法 |
2.2.1 全血DNA提取与检测 |
2.2.2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与检测 |
2.2.3 突变位点检测 |
2.2.4 数据统计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NA及PCR产物的检测 |
3.1.1 DNA的琼脂糖凝胶检测 |
3.1.2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检测 |
3.2 突变位点检测 |
3.2.1 SSCP检测ABCG2基因多态性 |
3.2.2 直接测序检测OPN基因多态性 |
3.2.3 I355和E341位点的HRM(高分辨率溶解曲线)基因分型 |
3.3 OPN基因的遗传多态性 |
3.4 OPN基因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
3.4.1 I355位点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
3.4.2 E341位点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泌乳性状的关联分析 |
3.5 OPN基因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3.5.1 I355位点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3.5.2 E341多态性与崂山奶山羊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
3.6 OPN基因多态性与文登奶山羊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3.6.1 I355位点多态性与文登奶山羊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3.6.2 E341位点多态性与文登奶山羊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 |
4 讨论 |
4.1 利用DNA混合池和HRM技术检测基因突变位点 |
4.2 ABCG2和OPN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规律 |
4.3 OPN基因多态性对奶山羊泌乳性状的影响 |
4.4 OPN基因多态性对奶山羊生长性状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抑制素质粒DNA免疫对跑山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沙门氏菌的预处理 |
1.2.2 蛋鸡免疫处理 |
1.2.3 产蛋量及鸡蛋品质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蛋量 |
2.2 鸡蛋品质 |
3 结论与讨论 |
(6)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青脚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及对卵巢促性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禽类卵泡的发育 |
1 禽类卵泡发育的特点 |
2 禽类卵泡发育成熟的调控机制 |
2.1 促性腺激素与卵泡的生长发育 |
2.2 抑制素与卵泡的生长发育 |
3 禽类卵泡发育和产蛋性能的关系 |
4 课题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二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青脚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所用质粒及菌株 |
1.3 试剂 |
1.4 仪器 |
2 方法 |
2.1 抑制素基因疫苗pcISI的大量制备与提纯 |
2.2 以减毒霍乱沙门氏菌为载体的抑制素基因疫苗的制备 |
2.3 试验设计 |
2.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和卵黄中抑制素抗体 |
2.5 卵泡发育检测 |
2.6 鸡蛋品质测定 |
2.7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pcISI质粒抽提鉴定 |
3.2 减毒重组疫苗免疫剂量的确定 |
3.3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
3.4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鸡产蛋率的影响 |
3.5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
3.6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抑制素基因疫苗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
4.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卵泡发育及产蛋性能的影响 |
4.3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安全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青脚麻鸡FSHR LHR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在不同等级卵泡中的差异表达分析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取材 |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1.4 试验仪器的准备 |
2 试验方法 |
2.1 总RNA的提取 |
2.2 RNA质量的鉴定 |
2.3 引物设计及RT-PCR |
2.4 PCR产物的分析 |
2.5 FSHR LHR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2.6 半定量RT-PCR体系的建立 |
2.7 FSH和LHR mRNA差异表达的检测 |
2.8 半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RNA的完整性及纯度检测 |
3.2 RT-PCR扩增产物的克隆测序 |
3.3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
3.4 半定量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
3.5 卵巢中FSHR LHR mRNA表达的半定量检测结果 |
4 讨论 |
4.1 青脚麻鸡FSHR和LHR基因的克隆 |
4.2 青脚麻鸡GTHR mRNA在不同等级卵泡中的差异表达 |
4.3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不同等级卵泡中GTHR mRNA表达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禽类抑制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抑制素结构 |
2 抑制素的生理功能 |
2.1 抑制素对雌性家禽生殖的影响 |
2.2 抑制素对雄性家禽生殖的影响 |
2.3 其他生理功能 |
3 抑制素的分泌与调控 |
4 抑制素的作用机理 |
5 禽类抑制素应用前景与展望 |
(8)鸭繁殖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鸭繁殖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
1.1 繁殖相关激素和调节因子的基因研究 |
1.2 与肝脏及卵巢中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 |
1.3 与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
2 鸭分子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
2.1 鸭分子遗传标记的开发 |
2.2 连锁图谱的构建 |
3 鸭繁殖性状等分子遗传研究趋势展望 |
(9)Bcl-2和Inhibinα基因对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卵泡的发育及调控机制 |
2.1 卵泡的生长和发育 |
2.2 激素对卵泡发育的调节 |
2.3 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与卵泡发育 |
2.3.1 凋亡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 |
2.3.2 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
2.3.3 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和卵泡闭锁 |
3 Bcl-2基因及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
3.1 Bcl-2基因及其空间结构 |
3.2 Bcl-2基因对颗粒细胞的作用 |
3.2.1 Bcl-2基因与细胞凋亡 |
3.2.2 Bcl-2基因与细胞增殖 |
3.3 Bcl-2基因的作用机制 |
3.4 Bcl-2基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
4 抑制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
4.1 抑制素的结构及分泌特点 |
4.2 抑制素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
4.2.1 抑制素对FSH分泌的影响 |
4.2.2 抑制素对LH分泌的影响 |
4.2.3 抑制素对卵泡的作用 |
5 RNA干扰及其应用研究 |
5.1 RNA干扰的发现及作用机理 |
5.2 RNA干扰的意义及应用 |
5.2.1 基因功能的研究 |
5.2.2 用于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
5.2.3 用于疾病的治疗 |
5.3 RNA干扰的设计应用 |
5.3.1 siRNA的设计 |
5.3.2 siRNA的制备 |
5.3.3 siRNA的转染 |
5.3.4 RNA干扰效果的检测 |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 试验方法 |
2.1 Bcl-2和抑制素α基因干扰载体的构建 |
2.1.1 干扰载体psiRNA的获取 |
2.1.2 siRNA的设计 |
2.1.3 dsDNA的合成 |
2.1.4 psiRNA与dsDNA的连接 |
2.1.5 质粒的转化 |
2.1.6 Bcl-2和抑制素α基因干扰载体的检测 |
2.1.7 Bcl-2和抑制素α基因干扰载体质粒的中提 |
2.2 颗粒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
2.3 Bcl-2基因干扰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
2.3.1 转染效率的检测 |
2.3.2 Bcl-2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 |
2.3.3 Bcl-2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凋亡和增殖检测 |
2.3.4 颗粒细胞雌二醇和孕激素的测定 |
2.4 Inhibin α基因干扰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
2.4.1 转染效率的检测 |
2.4.2 Inhibin α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抑制素α蛋白表达的检测 |
2.4.3 Inhibin α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检测 |
2.4.4 Inhibin α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雌二醇和孕激素的测定 |
2.5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1 psiRNA_(750)的双酶切鉴定 |
2 Bcl-2和Inhibin α基因干扰序列载体的酶切鉴定 |
3 Bcl-2基因干扰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
3.1 Bcl-2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检测 |
3.2 Bcl-2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检测 |
3.3 Bcl-2基因干扰后对颗粒细胞分泌E_2和P影响 |
4 Inhibin α基因干扰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
4.1 Inhibin α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Inhibinα蛋白表达的检测 |
4.2 Inhibin α基因干扰后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情况 |
4.3 Inhibin α基因干扰后对颗粒细胞分泌E_2和P影响 |
第五章 讨论 |
1 Bcl-2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
2 Bcl-2对颗粒细胞分泌激素的影响 |
3 抑制素α基因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
4 抑制素α基因对颗粒细胞分泌激素的影响 |
第六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东北白鹅和籽鹅抑制素α-亚基成熟区编码序列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东北白鹅 |
(2) 籽鹅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抑制素的发现 |
1.2 抑制素的来源 |
1.3 抑制素的性质 |
1.4 合成、分泌方式与转运途径 |
1.5 抑制素分泌的调节 |
1.6 抑制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
1.7 抑制素的分子克隆 |
1.8 抑制素基因的表达及分子调节 |
1.9 抑制素的免疫调节功能 |
第二章 东北白鹅和籽鹅抑制素α-亚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抑制素α-亚基成熟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3.1 材料 |
3.2 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四、鸡抑制素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主动免疫INH-α、AMH和PRL融合蛋白对浙东白鹅产蛋及就巢性状的影响[D]. 安晨. 扬州大学, 2019
- [2]国内动物抑制素研究现状与热点透析[J]. 李婷,马爱团,张英杰,刘月琴. 中国畜牧杂志, 2016(22)
- [3]扬州鹅及其杂交组合肉用仔鹅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D]. 王剑锋. 扬州大学, 2015(05)
- [4]奶山羊ABCG2、OPN基因多态性及OPN基因与生产性状的关联分析[D]. 王振金.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7)
- [5]抑制素质粒DNA免疫对跑山鸡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J]. 周晓锋,陈裕,张红琳.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4)
- [6]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青脚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及对卵巢促性腺激素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D]. 惠锋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1)
- [7]禽类抑制素的研究进展[J]. 郭军,孟详人,陈宽维.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0(17)
- [8]鸭繁殖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J]. 张敬虎,肖天放,罗开梅,朱阳,武向伟,胡俊西. 福建畜牧兽医, 2010(01)
- [9]Bcl-2和Inhibinα基因对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陈锋剑.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东北白鹅和籽鹅抑制素α-亚基成熟区编码序列的克隆与原核表达[D]. 薛琳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