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三管齐下”的原则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三管齐下”的原则

一、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三管”相结合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杨正乾[1](2020)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主要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和资源性国有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流动性强且容易产生流失风险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了更多关注,而流动性弱且监管难度较低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以下简称:行政事业性资产)关注度较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就带来了行政事业性资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和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增大,政府加速退出竞争性领域,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增幅逐年扩大,未来将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如何“分配好”“使用好”和“管理好”行政事业性资产成为摆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广西自治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呈现总量上资产不断增长、结构分布上流动资产为主、单位分布上事业单位资产占比最大、层级分布上市县行政事业性资产占比最大等特点,但仍存在制度建设存在漏洞、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相关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缺失、具体管理效率不足等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管理认识尚待提升、管理方法仍需创新、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绩效评价未全面覆盖等原因。本文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下,基于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系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和高效履职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目标,采取“背景分析—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现状分析—优化思想、原则与着力点—对策建议”研究思路,基于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着力点,并提出推进资产管理法制化进程、创新实际管理方式、完善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加强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现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管理的有效配置、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等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全面优化。

闫娟[2](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彪[3](2020)在《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下国家建设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高校承担着人才输出的重要责任,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发展和科研进步。高校固定资产是高校办学事业发展的硬件保证和基础条件,高校固定资产不仅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的外在标准,更是决定高等教育水平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高校投入不断加大,高校的固定资产也随之呈现出数量和品类用途等多方面的增加。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愈发显得重要,管理工作要向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转变。本文研究对象M高校为省属高等院校,历史悠久,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提高办学水平以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需要,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文首先对高校现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参照陕西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然后运用对比分析法对内部控制制度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分析。再根据M高校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评价法,构造判断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权重和隶属度,得出内部控制五要素每项分数。最后运用穿行测试法来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重要业务流程进行评价分析。根据研究发现的问题,从内部环境,风险活动,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方面入手,对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设计。为了保障M高校后续内部控制的实施,又提出一些保障措施,以确保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给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也为同类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完善提高帮助。

郑肖洁[4](2020)在《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公立医院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在改革的浪潮中,公立医院弊案频发,使加强公立医院审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逐步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重点关注领域。目前我国审计实务中缺乏一套统一、规范、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当前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更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制约作用的发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走向纵深,许多学者也开始致力于以公立医院领导干部为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但经分析发现,其中少有能够结合公立医院的特殊性,同时兼顾新医改政策的相关要求和经济责任审计特点的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普遍适用于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既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体现其公益性特点。首先,本文以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论、免疫系统论等经济责任审计理论为基础,以实践需要为出发点,借鉴和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现状、传统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和常用评价模式的缺点,总结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其次,提出了本文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选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3个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进行设计,最终形成了4个目标13个准则35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接着,通过S医院W院长经济责任审计的个案进行验证,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笔者通过比较发现,与原有评价方法相比,运用本文指标体系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具优势,并提出了该体系在构建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以期能为下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思路和方向。

李玲[5](2020)在《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机关关注的热点问题,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各级政府机关正常履行公共职能,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国家财政资金的物化表现,更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使用不均、分配不公、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影响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提供公共服务的价值实现。Q市税务局作为中直管理的行政单位,在机构改革后,原由地方财政管理的固定资产集中划拨到新机构,实行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双向财政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面临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欠缺之处,结合税务系统征管体制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实际情况,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采用比较分析、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从Q市税务局这样的微观视角入手,对该局资产管理模式、资产存量、管理体制与制度、管理机构与职责、管理流程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情况得到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和基本框架,并对该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机构、流程和载体等方面进行了方案设计,用以解决该局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优化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同时,针对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做好的保障措施也提出了作者的建议,并从思想、制度、机构人员、技术载体、基础五个方面进行了分别阐述。确保本论文的研究在体现理论价值的同时,真正在工作实践中体现研究成果的有效运用,帮助Q市税务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规避管理风险,并为其他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借鉴。

席文燕[6](2019)在《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对象。固定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往往在企业资产中占据较大比重,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容易被忽视。许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资源使用效率不高,盘点不及时导致账卡物不一致,资产处置过程中控制不严导致资产流失。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效益的发挥。本文以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选取洛阳市烟草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该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梳理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出发,提出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首先,本文从洛阳市烟草公司概况、固定资产概况、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情况等方面介绍了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其次,对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查找出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固定资产管理购置阶段,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结构不太合理,固定资产购置缺乏科学决策。在固定资产使用阶段,部分固定资产陈旧,缺乏及时维护与更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部分固定资产闲置,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处置阶段,固定资产处置不够及时,处置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处置管理不够严格。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作用发挥不到位以及缺乏有效的内控和绩效考评。改进固定资产管理是公司解决发展问题、实现精益管理、进行风险控制的必然要求。通过查找问题并分析原因,本文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对改进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建议:一是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公司发展战略,引入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二是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购置阶段,改善固定资产结构,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决策机制,提高固定资产购置的科学性;在使用阶段,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加强固定资产维护,盘活闲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在处置阶段,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灵活选用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加强固定资产处置审批,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三是充分发挥会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基础核算、提供信息和监督作用,为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决策提供判断依据。四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考评,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防范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发生;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王剑[7](2018)在《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研究 ——基于企业内部权力结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国有军工企业是国家富强、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国有军工企业需要进一步转型升级,统筹考虑国家背景、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中国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研究是实现其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科学的领导体制是保障一个组织规范高效运作的基础。六十多年来,我国国有军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不容置疑,但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运营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历史演变和现实反思的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据,遵循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着重思考并探索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方案。其改革方案从有利于发挥管理者效力、提高企业运营水平、规范国有企业权力使用与监督以达到公司治理的最优化、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落实好“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等问题出发,聚焦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将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同实现公司股权多元化相结合,在“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中,论证了新老三会如何代表利益相关者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国有军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党政一肩挑”的实现形式,建构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前提,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领导体制模型,为国有军工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强化党的领导,合理规避风险,兼顾各方利益,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要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

沈洋[8](2018)在《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根结在于计量体系的失准。一方面,计量观念与计量方法不合理。过分依赖交易的历史价值,而忽视资产的时空流动和公共性,致使核算标准过于偏狭,统计的口径也十分混乱;另一方面,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将自然资源、储备物资等政府经管资产挡在门外。大部分政府经管资产的价值量变动和管理、使用情况等“关键财务信息”无法由政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显然容易造成管理疏漏,推高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务院、财政部于2015年起,开始在全国试点推行政府资产报告工作。其中,“政府经管资产”的系统化、专门化、规范化管理和计量成为重中之重。本研究拟以辽宁省的政府经管资产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旨在运用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发现其管理体制运行的瓶颈、分析这些疑难产生的原因,并在借鉴他省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化策略与保障实施措施。当然,这些工作都需要建立在完备的“政府经管资产”的概念分析之上:预算会计制度未兼容“政府经管资产”的根源便在于传统资产观念的狭隘性;本研究将指明,“政府经管资产”是“政府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产报告的重要维度,更是政府会计核算的必要口径之一。具体来看,通过研究得知,辽宁省在政府经管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碎片化”、预算会计制度“效能脱钩”、经管资产计量困难重重、资产负债表“碎片化”和“静态化”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可归结为完备管理框架的缺失、统一管理组织的缺位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的羸弱。为了探索上述问题的解决之道,本研究在综合借鉴湖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的政府经管资产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第一,在恰当的理念和原则指导下开展政府经管资产管理工作。这些原则包括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以及权利义务对等原则;第二,设立专门的政府经管资产管理机构,建构科学、合理的政府经管资产横纵管理体制;第三,完善政府经管资产会计核算和报告的管理技术细节,如统一填报口径、实行卡片登记和动态管理、设立经管资产报告的网络平台等。

沈根泉[9](2017)在《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古今中外许多政权都兴办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职能的延伸,拥有财政金融调控功能的现代国家更是如此。以建立公有制为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社会主义政权广泛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不仅是为了实现经济赶超战略,更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技术基础,选择国有企业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必然性,并赋予国有企业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与功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国营企业制度,在诸多方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但存在生产经营机制僵化、政企不分等问题。与计划经济相匹配的国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出现诸多不适应,形成大面积的亏损,由此开启市场化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为目标,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出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弱化问题。国有企业死守旧体制不改革,将难以生存;但在改革中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将失去其存在价值。市场经济强调利益驱动机制,社会主义方向强调价值取向,既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非易事。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定位,重新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作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赋予国有企业特殊的经济政治职能,其社会主义性质功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在改革中不断巩固和放大。因此,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要研究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对策措施,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壮大。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宏观上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微观上要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等社会主义基因植入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之中,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市场经济中的骨干企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支柱。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仅涉及指导思想、意识形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国有企业制度设计,还要确保国有企业改革符合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国有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论文的总体框架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语三部分,主体部分为论证过程。第一部分是导论,阐述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之间的关系,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归纳近年来与论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界定论文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概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国有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选择。本章分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国有企业”,即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的来源。探讨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论述,分析无产阶级政党掌握政权之后的经济建设探索历程,论证为什么会选择国有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制度为什么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端重要性,国有企业制度从理论走向实践,再从实践上升为国家法律制度,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选择。第二章,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促使国有企业改革。本章分析“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分析公有制理论付诸实践后国营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为什么会促使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逻辑是什么。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许多国有企业陷入困境,促使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逐步探索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基本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融合。第三章,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及原因。本章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什么问题”,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争论的核心。着重分析国有企业私有化、资产流失、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弱化、领导干部腐败、行政化倾向、职工主人翁地位弱化、垄断经营、功能偏离等问题的存在原因与严重后果,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博弈过程。第四章,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功能定位再认识。本章论述“要不要国有企业”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有制的实现形式出现了多样化趋势,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改革之后的国有企业还存在哪些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性质与功能,如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定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实现共同富裕,等等。第五章,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若干对策。本章分析“要什么样的国有企业”问题,怎样才能使国有企业体现社会主义方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论述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若干对策,对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加强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出对策和建议。第三部分是结语,通过归纳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之间的理论与逻辑关系,得出国有企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基石、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通过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的结论。

潘郁蕾,廖金芝[10](2016)在《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为达到既定的目标,通过高校图书馆对国有资产有计划地开展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监督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面对高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规范和加强其管理,应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安全完整与注重绩效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一套切合实际的长效机制,即由体制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创新机制、教育机制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来管好用好国有资产。

二、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三管”相结合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三管”相结合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品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2 外部性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4 绩效管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2.2.5 委托代理理论与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
3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以广西自治区为例
    3.1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演进
    3.2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3.2.1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特点
        3.2.2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取得的成效
    3.3 广西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3.1 存在的问题
        3.3.2 问题产生的原因
4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基本思路
    4.1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指导思想
    4.2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原则
    4.3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着力点
5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优化的具体举措
    5.1 推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5.2 创新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实际管理方式
    5.3 完善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监管体系
    5.4 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
    5.5 实现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管理的有效配置
    5.6 健全行政事业性资产的预算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致谢

(3)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拟创新点
第二章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2.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发展
        2.1.1 内部控制的起源与发展
        2.1.2 内部控制五要素
    2.2 国内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发展和原则及目标
        2.2.1 国内高校内部控制的发展
        2.2.2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原则及目标
    2.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2.3.1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2.3.2 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第三章 M高校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1 M高校的概况
        3.1.1 M高校简介
        3.1.2 M高校组织结构
        3.1.3 M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3.2 M高校固定资产概况
    3.3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3.3.1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相关制度
        3.3.2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情况
        3.3.3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情况
    3.4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规范性和完整性分析
        3.4.1 规范性和完整性分析的标准及方法
        3.4.2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规范性和完整性分析
        3.4.3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规范性结果分析
第四章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
    4.1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设计方法和运行思路
        4.1.1 运行有效性评价设计方法
        4.1.2 运行有效性评价运行思路
    4.2 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的应用
        4.2.1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4.2.2 穿行测试法的应用
    4.3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4.3.1 固定资产采购制度执行不完善
        4.3.2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完善
        4.3.3 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不完善
    4.4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4.1 控制环境不理想
        4.4.2 风险管理不健全
        4.4.3 控制活动流程不规范
        4.4.4 信息沟通不通畅
        4.4.5 内部监管力度弱
第五章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5.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目标
    5.2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原则
        5.2.1 全面性原则
        5.2.2 重要性原则
        5.2.3 制衡性原则
    5.3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设计方法
    5.4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5.4.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5.4.2 强化风险管理
        5.4.3 优化内部控制活动
        5.4.4 加强信息沟通
        5.4.5 强化监督作用
第六章 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保障措施
    6.1 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6.1.1 落实高校会计制度
        6.1.2 对固定资产责任人加强监督
        6.1.3 严格执行校内固定资产调剂制度
    6.2 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管理配置
        6.2.1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
        6.2.2 增加人员配置
    6.3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入网络化管理
        6.3.1 固定资产网络化动态管理
        6.3.2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公开
    6.4 建设实施固定资产管理员绩效考核机制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立医院
        2.1.2 经济责任
        2.1.3 经济责任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论
        2.2.2 免疫系统论
        2.2.3 审计评价理论
第3章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原则及方法
    3.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3.1.1 审计实务中缺乏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3.1.2 传统评价方法无法适应“新医改”的要求
        3.1.3 常用评价模式未能体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2.1 合法合规性原则
        3.2.2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3.2.3 全面性与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3.2.4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3.2.5 可比性原则
    3.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第4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4.1 构建步骤
        4.1.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4.1.2 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确定指标权重
        4.1.3 进行综合评价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设计
        4.2.1 总体架构设计
        4.2.2 指标权重设置
    4.3 评价内容和标准
        4.3.1 评价内容
        4.3.2 评价标准
第5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个案验证
    5.1 项目背景
        5.1.1 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5.1.2 院长W同志任职情况
    5.2 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3.1 管理责任的评价
        5.3.2 财务责任的评价
        5.3.3 社会责任的评价
        5.3.4 廉政责任的评价
        5.3.5 综合评价结果
    5.4 审计结论
    5.5 验证结果分析
        5.5.1 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点
        5.5.2 构建中遇到的困难
        5.5.3 解决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
第2章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2.1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概况
        2.1.1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存量及分类
        2.1.2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
        2.1.3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与职责
        2.1.4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各项流程
    2.2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2.1 资产管理制度不能满足需要
        2.2.2 资产管理机构职能相对弱化
        2.2.3 资产管理流程缺少必要环节
        2.2.4 资产管理载体使用效率不高
    2.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不及时、体系不健全
        2.3.2 资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监督不到位
        2.3.3 资产管理流程设计不科学、落实不彻底
        2.3.4 资产管理载体搭建不同步、开发不全面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3.1 各主要国家中央级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机构设置概况
        3.1.1 日韩模式
        3.1.2 美加模式
        3.1.3 德澳模式
        3.1.4 法国模式
    3.2 各主要国家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流程比较
        3.2.1 日本、韩国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流程
        3.2.2 美国、加拿大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流程
        3.2.3 德国、澳大利亚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流程
        3.2.4 法国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流程
    3.3 国内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举措
        3.3.1 江苏模式
        3.3.2 南宁模式
        3.3.3 南海模式
        3.3.4 福建模式
    3.4 国内外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3.4.1 专门机构统一负责政府公共资产的综合管理
        3.4.2 将政府公共资产综合管理权限赋予预算编制部门
        3.4.3 部分重要资产的管理权限适度集中于专门机构管理
        3.4.4 国内外政府公共资产管理流程的经验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
    4.1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4.1.1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4.1.2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目标
    4.2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框架
    4.3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方案
        4.3.1 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方案
        4.3.2 资产管理机构的构建方案
        4.3.3 资产管理流程的构建方案
        4.3.4 资产管理载体的构建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实施保障
    5.1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思想保障
        5.1.1 强化固定资产全员管理意识
        5.1.2 树立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理念
    5.2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制度保障
        5.2.1 强化制度建设实施组织管理
        5.2.2 加快构建全面完善的制度体系
    5.3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机构人员保障
        5.3.1 分析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需求
        5.3.2 完善固定资产专岗专职机构管理
        5.3.3 引进固定资产统一外包服务
    5.4 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技术载体保障
        5.4.1 加大资产管理基础设施投入
        5.4.2 搭建资产综合应用共享载体平台
        5.4.3 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5.5 关键特殊资产的基础管理保障
        5.5.1 优化电子类实物资产处理机制
        5.5.2 建立废旧资产回收管理体系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研究
        1.2.2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
        1.2.3 有关烟草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
        1.2.4 与烟草类似行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
        1.2.5 现有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2.1 洛阳市烟草公司概况
        2.1.1 部门设置
        2.1.2 经营范围
        2.1.3 财务管理模式
    2.2 固定资产概况
        2.2.1 固定资产分类
        2.2.2 固定资产特点
    2.3 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2.3.1 管理制度
        2.3.2 部门分工
        2.3.3 核算方法
        2.3.4 配置标准
        2.3.5 管理流程
        2.3.6 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3 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购建阶段存在的问题
        3.1.2 使用阶段存在的问题
        3.1.3 处置阶段存在的问题
    3.2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3.2.1 管理理念不符合现代企业要求
        3.2.2 会计作用发挥不到位
        3.2.3 缺乏有效的企业内控和绩效评价
4 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4.1 更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4.1.1 纳入公司发展战略
        4.1.2 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4.2 实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4.2.1 购置阶段固定资产管理
        4.2.2 使用阶段固定资产管理
        4.2.3 处置阶段固定资产管理
    4.3 发挥会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4.3.1 发挥基础核算作用
        4.3.2 发挥提供信息作用
        4.3.3 发挥监督监管作用
    4.4 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与考评
        4.4.1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4.4.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7)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研究 ——基于企业内部权力结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源自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对国企变革的要求
        1.2.2 研究源自军工集团对旗下各企业高管提高企业家素质的需要
        1.2.3 研究源自加强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要求
        1.2.4 研究源自寻求助力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求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研究法
        1.4.3 实证分析法
        1.4.4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1.4.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4.6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
    2.1 关于企业的性质与边界
        2.1.1 西方学者对企业性质与边界的论述
        2.1.2 马克思对企业性质与边界的阐释
        2.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性质
    2.2 国有企业的分类及目标
        2.2.1 国有企业的分类
        2.2.2 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
    2.3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2.3.1 体现国家意志
        2.3.2 支撑引领并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2.3.3 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社会政治风险
    2.4 国有军工企业的性质及特征
        2.4.1 国有军工企业的性质及地位
        2.4.2 国有军工企业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概述及发展
    3.1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内涵及意义
        3.1.1 企业领导体制的内涵
        3.1.2 领导制度、体制、机制的关系
        3.1.3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作用
    3.2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
        3.2.1 领导体制的初步探索
        3.2.2 全面试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3.2.3 领导体制的十年混乱期
        3.2.4 恢复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3.2.5 厂长、经理负责制
        3.2.6 现代企业领导体制探索
    3.3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3.1 国际政治与经济竞争挑战军工核心竞争力
        3.3.2 新时代的安全发展新需求挑战军工国防保障力
        3.3.3 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挑战军工市场竞争力
        3.3.4 国企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使军工企业改革进入机遇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当代反思与检视
    4.1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变革反思
        4.1.1 党、政、工三位一体的权力结构
        4.1.2 领导体制变革的时代背景
        4.1.3 领导体制的确立及变革依据
        4.1.4 领导体制贯彻的原则
    4.2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模式的利弊分析
        4.2.1 党政分设领导模式
        4.2.2 党政“一肩挑”领导模式
        4.2.3 党政一体化领导模式
        4.2.4 党政交叉兼职或交流任职
        4.2.5 总经理负责制和企业委员会制
        4.2.6 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4.3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当下反思
        4.3.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成就
        4.3.2 领导体制改革过程中暴露的现实矛盾
    4.4 国外典型国家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参考
        4.4.1 美国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模式
        4.4.2 俄罗斯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模式
        4.4.3 日本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模式
        4.4.4 国外典型国家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启示
    4.5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个案检视
        4.5.1 红林公司企业概况
        4.5.2 红林公司领导体制回顾
        4.5.3 红林公司领导体制现状剖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理论基础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立论依据
        5.1.1 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为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指明政治方向
        5.1.2 中国特色的根本经济制度为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确立了所有制格局
        5.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提供机制框架
    5.2 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理论基点
        5.2.1 现代企业制度为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提供了选择基础
        5.2.2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要件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主要基石
        5.2.3 新时代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行动指南
        5.2.4 领导体制相关理论是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中的重要指导
    5.3 组织行为理论是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5.3.1 组织结构原理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需坚持的基本原则
        5.3.2 群体行为基本原理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需注意的基本范式
        5.3.3 领导力及其相关理论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5.4 领导理论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重要补充
        5.4.1 领导的本质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力量源泉
        5.4.2 领导的职能是建构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精神内涵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现实基础
    6.1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建构基础及差异
        6.1.1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构建基础
        6.1.2 企业领导体制的差异性比较
    6.2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
        6.2.1 公司治理的基本问题
        6.2.2 企业法人治理的原则
        6.2.3 法人治理结构框架组成
        6.2.4 国有军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现状
        6.2.5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6.3 股权多元化为国有军工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6.3.1 股权结构思考
        6.3.2 我国企业的股权构成
        6.3.3 国有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6.3.4 股权多元化对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影响
        6.3.5 股权多元化改革对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要求
        6.3.6 国有军工企业的改制上市
    6.4 党的领导是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政治核心
        6.4.1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军工企业的独特优势
        6.4.2 新时期国有军工企业党建工作要求
        6.4.3 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定位
        6.4.4 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国有军工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建构理念及方略
    7.1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应当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7.1.1 产权与政权的关系
        7.1.2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7.1.3 规范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关系
    7.2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价值标准
        7.2.1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基本原则
        7.2.2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检验标准
        7.2.3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的责任目标
        7.2.4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目标
    7.3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建构层次
        7.3.1 国有军工企业治理结构层面
        7.3.2 企业运行机制层面
    7.4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建构机理
        7.4.1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建构维度和方向
        7.4.2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建构机制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模型建构
    8.1 股份制国有军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8.1.1 股东
        8.1.2 经营层
        8.1.3 企业职工
        8.1.4 用户(部队或厂所)
        8.1.5 供应商
        8.1.6 债权人
        8.1.7 政府
    8.2 “新三会”、“老三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8.2.1 “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
        8.2.2 “新三会”、“老三会”与企业利益相关者
    8.3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现实特色
        8.3.1 党组织在国有军工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8.3.2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
        8.3.3 法人代理的信托责任
    8.4 “六会七方”领导机构设置的科学组合
        8.4.1 主次型机构设置
        8.4.2 参与型机构设置
        8.4.3 兼职型机构设置
        8.4.4 复合型机构设置
    8.5 侧重于利益相关方的领导体制组合
        8.5.1 识别军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8.5.2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事权路径
        8.5.3 侧重于利益相关方的领导体制组合模式
    8.6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模型及应用
        8.6.1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权力结构
        8.6.2 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的建构模型及解读
        8.6.3 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模型的具体应用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学习期间的学术研究成果

(8)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实证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五、创新点
        (一) 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政府经管资产概念
        (二) 提出了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横纵管理体制的建构方案
第二章 政府经管资产概述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政府经管资产的概念
        (一) 界定“政府经管资产”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二) “政府经管资产”的概念
        (三) “政府经管资产”的概念辨析
    二、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的内容及特殊性
        (一) 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的内容
        (二) 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的特殊性
    三、“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公共产品理论
        (二) 外部性理论
        (三) 财政分权理论
        (四)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三章 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
    一、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的管理概况
        (一) 管理组织概况
        (二) 管理基础与管理环境
        (三) 管理的绩效表现
    二、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职权分散,管理“碎片化”
        (二) 预算会计制度同管理需求不匹配
        (三)资产计量困难重重
        (四) 资产负债表编制困难
    三、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
        (一) 缺乏完备的政府经管资产管理框架
        (二) 适宜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尚未确立
        (三) 经管资产数量、融资发生规模大而致计量困难
        (四) 体制机制弊端推高资产负债表的原生性劣势
第四章 国内部分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的经验
    一、湖南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经验
        (一) 湖南省经管资产管理和报告的基本做法
        (二) 湖南省经管资产管理取得的成效
        (三) 湖南省经管资产管理的经验
    二、云南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经验
        (一) 云南省经管资产管理和报告的基本做法
        (二) 云南省经管资产管理取得的成效
        (三) 云南省经管资产管理的经验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经验
        (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管资产管理和报告的基本做法
        (二)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管资产管理取得的成效
        (三)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管资产管理的经验
第五章 优化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所应遵循的原则
        (一)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二) 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三) 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
    二、设立专门的政府经管资产管理部门
    三、建构科学的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横纵管理体制
        (一) 构建科学的政府经管资产横向管理体制
        (二) 构建科学的政府经管资产纵向管理体制
    四、完善政府经管资产统计报告
        (一) 统一政府经管资产统计报告的口径和标准
        (二) 建立网络版政府经管资产报告平台
    五、完善政府经管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技术
        (一)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对政府经管资产实行卡片登记和动态管理
        (二) 建构“动而全”的政府经管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节 基本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有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 公有制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一、公有制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设想
        二、私有制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
        四、公有制生产关系将为推动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创造条件
    第二节 苏联社会主义国有制理论与实践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国有制理论的突破
        二、斯大林时期的国有化改造运动
        三、斯大林模式国有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一、争取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建立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单一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第四节 社会主义实践必然选择国有企业制度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二、国有企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奠定基础
        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
        四、国内外形势促使社会主义国家选择国有企业制度
    第五节 国有企业制度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一、国有企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二、国有企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第二章 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促使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国营企业的运营模式与主要特征
        一、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二、国营企业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行政化管理模式
        三、国营企业的劳动关系:“铁饭碗”和“大锅饭”
        四、国营企业的非经济职能:企业办社会
    第二节 国营企业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一、传统的国营企业制度脱离我国生产力的总体发展水平
        二、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
    第三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划分和基本路径
        一、建立生产责任制阶段
        二、实行承包制阶段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四、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阶段
        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阶段
    第四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二、市场化改革
        三、理顺政企关系
        四、抓大放小
第三章 国有企业改革中涉及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企业过程中的资产流失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企业案例分析
        二、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资产流失问题
    第二节 国有企业日常经营中的资产流失问题
        一、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内部原因: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外部原因: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
        三、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出资人职责履行不到位
    第三节 国有企业存在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弱化问题
        一、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变化情况
        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国有企业运转中缺乏制度保障
        三、管党治党不严使得国有企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第四节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腐败问题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政风险较高
        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腐败行为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五节 国有企业行政化问题
        一、国有企业行政化管理的合理性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行政化倾向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行政化倾向偏离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第六节 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弱化问题
        一、改革前国营企业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比较高
        二、“理顺劳动关系”导致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弱化
        三、国有企业职工“碎片化”影响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的发挥
    第七节 国有企业功能偏离问题
        一、国有企业垄断经营问题
        二、国有企业上缴利润问题
        三、国有企业集体性福利腐败问题
        四、国有企业劳动用工世袭制问题
        五、国有企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第八节 为什么会出现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
        一、市场化改革与社会主义方向之间的矛盾
        二、政府与改制企业之间的博弈
        三、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博弈
第四章 重新认识国有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功能定位
    第一节 国有企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
    第二节 国有企业关系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
        二、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三、现阶段发展非公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需求调整生产关系
    第三节 国有经济主导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二、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骨干作用
        三、国有企业引领国家科技发展
        四、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键要看影响力、控制力、带动力
    第四节 国有企业决定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国有企业改革为培育市场经济创造条件
        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主体
        三、国有企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第五节 国有企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力军
        一、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
        二、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待遇逐步透明合理
        三、国有企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贡献
        四、真正的共同富裕只有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才能实现
    第六节 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的关系
        一、准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的内涵
        二、辩证看待国有企业垄断与集中问题
        三、国有企业为非公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第五章 确保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若干对策
    第一节 维护国有企业社会主义性质特征的基本思路
        一、如何认识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国有企业怎样表现出社会主义性质
        三、为什么强调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四、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节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一、建立经营者对所有者负责的国有资本经营体制
        二、将社会主义基因植入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
        三、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本特征和制度优势
        四、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必须落实在公司章程中
    第三节 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与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二、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把握的几个原则
    第四节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一、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关系
        二、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三、切实维护下岗分流职工权益
    第五节 锻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一、建立区别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
        二、树立符合国有企业特征的选人用人导向
        三、强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政治担当
    第六节 构建体现社会主义方向的国有资产监管格局
        一、现行国有资产监管格局及存在问题
        二、国有资产监管格局必须承担维护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职责
        三、国有资产监管格局必须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四、对国资监管机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监管绩效进行考核监督
    第七节 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创新举措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国有企业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构建和谐共享的劳动关系
    第八节 从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
        一、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做到公开透明
        二、落实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监管责任
结语: 国有企业在从严改革、返本开新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后记

(10)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1. 高校图书馆管理任务的艰巨性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作保证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内涵
    1. 体制机制
    4. 创新机制

四、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三管”相结合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 [1]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以广西自治区为例[D]. 杨正乾.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5)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D]. 闫娟.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
  • [3]M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张彪.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4]公立医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郑肖洁. 扬州大学, 2020(05)
  • [5]Q市税务局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 李玲.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6]洛阳市烟草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席文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7]中国特色国有军工企业领导体制研究 ——基于企业内部权力结构视角[D]. 王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1)
  • [8]辽宁省政府经管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沈洋. 东北大学, 2018(02)
  • [9]国有企业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研究[D]. 沈根泉.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10]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国有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J]. 潘郁蕾,廖金芝. 中外企业家, 2016(30)

标签:;  ;  ;  ;  ;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三管齐下”的原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