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一、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论文文献综述)

符建明[1](2019)在《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探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2例2015年1月至2018年1 1月在我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本组患者均行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及普通内镜诊断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种诊断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及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胃小肠间质瘤8例,小肠淋巴瘤3例,克罗恩病2例,血管畸形1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肠癌25例。CT造影诊断出胃小肠间质瘤7例,小肠淋巴瘤2例,克罗恩病1例,血管畸形1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结肠癌19例。CT造影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为76.19%(32/42),且显性出血率为59.52%(25/42),隐性出血率为40.48%(17/42);内镜诊断对总体病灶的检出率为54.76%(23/42),且显性出血率为42.86%(18/42),隐性出血率为57.14%(24/42),CT造影诊断结果明显高于内镜诊断,差异明显(P<0.05);CT造影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62.96%和86.67%,内镜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71.43%,两种诊断结果有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诊断,其诊断特异度较高,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陈川[2](2019)在《小肠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小肠出血是相对少见的疾病,诊断及治疗难度较大。本研究比较了小肠出血在不同地域其病因、发病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以及小肠出血各种诊断方式的优劣势。希望可以为今后临床工作中对小肠出血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和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的小肠出血患者176例。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合并疾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50.09±16.35岁。其中青年(18~44岁)和老年(≥60岁)患者人数比例稍高于中年(45~59岁),分别为36.4%和35.2%vs 26.1%。小肠血管畸形为小肠出血主要病因(占比38.0%)。老年患者主要病因为小肠血管畸形(46.8%),小肠溃疡/糜烂(9.7%);中年患者主要病因为小肠血管畸形(32.7%),小肠溃疡/糜烂(14.30%),小肠肿瘤(10.2%);青年患者主要病因为小肠血管畸形(33.3%),小肠溃疡/糜烂(11.1%)。北京、深圳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有所不同而发病年龄、性别之间没有差别(P>0.05),诊断方法也相似。病因分布上,深圳中年、青年患者主要病因为小肠肿瘤(中年33.30%,青年18.8%),老年患者主要病因为小肠溃疡/糜烂(20.0%);北京老年、中年、青年患者主要病因均为小肠血管畸形(老年66.8%,中年44.4%,青年43.8%)。在相关性分析中,小肠活动性出血与是否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无相关性(P>0.05)。小肠溃疡与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无相关性(P>0.05)。心脏瓣膜病与小肠血管畸形存在相关性,风险是非心脏瓣膜病患者的10.6倍。在诊断方面,胶囊内镜诊断率65.3%,小肠镜诊断率74.5%,CT诊断率23.6%。胶囊内镜与小肠镜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CT诊断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胶囊内镜对小肠血管畸形诊断率高于CT,有统计学差异(P<0.05)。胶囊内镜和CT对小肠肿瘤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小肠血管畸形为小肠出血主要病因,各年龄组病因分布略有差异。地域与病因之间存在相关性,北京以小肠血管畸形多见,深圳以小肠肿瘤或溃疡/糜烂多见。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均为较好的诊断手段,胶囊内镜对小肠血管畸形优于CT检查,但对小肠肿瘤诊断两者无差异。临床上应根据可能病因选择相关检查。

杨轶涵,廖旺娣,张振东,舒徐,陈幼祥,龙顺华[3](2018)在《小肠间质瘤219例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外科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219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131例,女性88例。肿瘤位于十二指肠45例,空肠96例,回肠78例。入院首发症状:消化道出血95例,腹痛106例,腹胀7例,腹部包块5例,肠梗阻3例,消瘦2例,腹泻1例。贫血154例,其中极重度贫血4例,重度贫血28,中度贫血75例,轻度贫血47例。误诊86例,男47例,女39例。诊断符合率:B超19.23%,小肠镜55.56%,胶囊内镜37.5%,消化道钡餐造影33.33%,CT平扫41.02%;CT平扫加增强41.13%。177例行R0切除,肝转移4例,累及网膜2例,累及膀胱2例,累及胆囊浆膜壁1例,累及直肠1例,累及输尿管1例。20例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均提示反应性增生。极低危险度34例,低危险度55例,中危险度31例,高危险度99例。术后口服格列卫治疗106例,6例改用舒尼替尼治疗。术后复发19例,复发后死亡16例。结论 SIST空肠多见,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和腹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小肠低张CT更易发现直径小的SIST,手术联合术后分子靶向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唐瑾,李璟,何美蓉[4](2018)在《剖腹探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剖腹探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因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住院,并最终行剖腹探查的92例患者病历资料,对其出血定位、病因及相关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成功定位出血灶者63例,术前诊断未明者29例,经剖腹探查确诊者24例(82.8%)。剖腹探查确诊并行手术治疗者87例(94.6%),其主要病因为小肠憩室(24例)和小肠间质瘤(17例);手术治愈84例(91.3%)。结论剖腹探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诊治效果,但术前尚需完善出血定位检查为手术提供依据,避免不必要的盲目探查。

付志刚,张晓磷,余成新,赵文江,王俊,赵云云[5](2016)在《DSA结合3D-DSA和XperCT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传统DSA造影结合3D-DSA、XperC T功能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意义。方法收集15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因不明确。所有患者均作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5 F Yashiro导管或RLG导管选择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髂内动脉作造影,对疑有病变部位用3 F微导管作超选择造影,同时作3D-DSA和XperC T扫描。诊断后即行外科切除术。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DSA结合3D-DSA、XperC T检查。8例诊断为血管畸形(小肠6例,结肠2例),6例诊断为肿瘤性病变(小肠肿瘤5例,结肠肿瘤1例),1例定位于小肠出血(原因不明)。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病理学诊断显示血管畸形8例(53.3%),小肠间质瘤4例(26.7%),小肠腺癌1例(6.7%),结肠癌1例(6.7%),小肠憩室1例(6.7%)。结论传统DSA造影结合3D-DSA、XperC T用于定性、定位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有重要临床价值。

张德巍,董彪[6](2015)在《小肠间质瘤26例诊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6例SIST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法、病理检查及预后。结果:SIST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腹部不适、隐痛,急性肠梗阻,发病部位多见于空肠、回肠、十二指肠,CT、小肠镜、胶囊内镜、肠系膜血管造影有较高的诊断率。26例SIST患者中,外生型肿瘤19例、腔内生长型3例、混合生长型4例;肿瘤直径0.523 cm;单发24例,多发2例;梭形细胞21例,上皮样细胞3例,混合细胞型2例;Miettinen-Lasota SIST危险度评估极低度危险性2例,低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13例,高度危险性5例;免疫组化CD117、DOG-1、CD34、S-100、SMA、Ki-67、Desm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0%、100%、73.08%、23.08%、34.62%、80.77%、15.38%。结论:SIST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中、高度危险性的SIST选用靶向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郭宏荣,杨昌平,许中华,师持[7](2015)在《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小肠间质瘤21例分析》文中指出小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一种,其引起的急腹症由于检查手段的限制,往往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近期,我们对2001年1月—2011年1月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小肠间质瘤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878岁,平均5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22h。入组病例均以急腹症为临床首发症状。其中,急性肠梗

骆文香,张鸿慧,崔向华,石丽芳,刘婕娜,王露,杨秀兰,张坚[8](2015)在《中国2003—2013年女性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的诊治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中国2003—2013年女性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的治疗现状。方法:复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2例临床资料和33篇文献资料,合计63例。结果:1诊断及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51例,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12例,术前均误诊为妇科肿瘤,全部手术、病理确诊。63例患者中,1例术前活检,18例术中冰冻,均未确诊。4例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1例术后环磷酰氨+顺铂联合静脉化疗1个疗程。2间质瘤来源。51例GIST中,小肠36例,小肠系膜、回肠各3例,胃2例,空肠、乙状结肠、右半结肠、回盲部、阑尾各1例,肠道(未记部位)2例;12例EGIST中,腹腔内4例,卵巢3例,阔韧带2例,子宫膀胱腹膜返折处1例,阴道后壁2例。311例记录随访。4例死亡,2例中途失访,5例正常。结论:早期间质瘤可能的治愈方法是完整手术切除肿瘤,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破溃、出血和增加肿瘤播散种植危险;疑有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或不能排除其他恶性肿瘤,可考虑冰冻活检,不必常规清扫盆腔淋巴结;放化疗对其不敏感,可辅助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预防、减少和推迟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魏荣龙,赵春雷[9](2014)在《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8例临床诊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 28例经胃镜、结肠镜均未发现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28例患者经进行胃镜肠镜复查,发现食道裂孔疝内的糜烂(cameron糜烂)伴渗血4例,结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Meckel憩室2例,间质瘤1例;腹部小肠CT发现小肠间质瘤1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7例血管发育不良,未查到病因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李洪翠,李肖,唐承薇[10](2013)在《小肠间质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征象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不同侵袭危险程度小肠间质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小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不同侵袭危险程度的DSA征象。结果 15例患者中1例极低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动脉期见引流静脉,边缘清晰,肿瘤染色均匀;4例低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供血动脉增粗、边缘清晰,肿瘤染色均匀;4例中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示动脉增粗紊乱,形态不规则,其中3例肿瘤染色不均匀;6例高度侵袭危险程度的肿瘤DSA检查见肿瘤血管明显增粗紊乱、边缘模糊,肿瘤染色不均匀。结论小肠间质瘤侵袭危险程度越高,DSA检查示肿瘤血管越不规则、紊乱;而侵袭危险程度越低肿瘤血管越规则、整齐。

二、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经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的充盈满意度
    2.2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
    2.3 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3 讨论

(2)小肠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3)小肠间质瘤219例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辅助检查
    1.3 手术治疗及病理
    1.4 误诊情况
    1.5 随访及预后
2 讨论

(4)剖腹探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方法
结果
    一、术前检查与剖腹探查的结果对比
    二、手术结果
    三、诊治转归
讨论

(5)DSA结合3D-DSA和XperCT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造影方法
2 结果
3讨论

(6)小肠间质瘤26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讨论

(7)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小肠间质瘤2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1.2方法
    1.3结果
2讨论

(8)中国2003—2013年女性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的诊治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1.1 病例摘要
        1.1.1例1
        1.1.2例2
    1.2文献报道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2.2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
    2.3术前诊断
    2.4术前活检
    2.5术中冰冻
    2.6手术情况
    2.7靶向治疗与化疗
    2.8间质瘤来源、转移及合并症
    2.9术后随访
3 讨论
    3.1好发部位
    3.2术前误诊原因
    3.3术前活检与术中冰冻
    3.4手术原则
    3.5手术适应证
    3.6化疗
    3.7随访[2]

(9)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8例临床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肠、小肠双充盈法肠道CT造影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探究[J]. 符建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6)
  • [2]小肠出血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D]. 陈川.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3]小肠间质瘤219例临床诊治分析[J]. 杨轶涵,廖旺娣,张振东,舒徐,陈幼祥,龙顺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5)
  • [4]剖腹探查对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J]. 唐瑾,李璟,何美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02)
  • [5]DSA结合3D-DSA和XperCT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J]. 付志刚,张晓磷,余成新,赵文江,王俊,赵云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08)
  • [6]小肠间质瘤26例诊治分析[J]. 张德巍,董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5(08)
  • [7]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的小肠间质瘤21例分析[J]. 郭宏荣,杨昌平,许中华,师持. 人民军医, 2015(06)
  • [8]中国2003—2013年女性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的诊治现状与思考[J]. 骆文香,张鸿慧,崔向华,石丽芳,刘婕娜,王露,杨秀兰,张坚.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5(03)
  • [9]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8例临床诊治[J]. 魏荣龙,赵春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12)
  • [10]小肠间质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征象分析[J]. 李洪翠,李肖,唐承薇.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01)

标签:;  ;  ;  ;  ;  

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