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透明带蛋白ZPB(RC55) DNA疫苗PCMV4-RC55的构建及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反应

兔透明带蛋白ZPB(RC55) DNA疫苗PCMV4-RC55的构建及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反应

一、兔透明带蛋白ZPB(RC55)DNA疫苗PCMV4-RC55的构建及其在兔的免疫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贺晓菊[1](2007)在《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DNA和粘膜疫苗体液免疫效应的机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基于hCGβ的避孕疫苗,是目前唯一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的避孕疫苗。但尚面临许多困难,必须寻找更理想的载体、分子佐剂,合适的免疫途径,以增强它的免疫原性,提高其避孕效果。C3d分子通过与B细胞表面CD21分子的直接结合而发挥生物学作用,因此C3d作为分子佐剂,为解决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创造机遇,并恰好符合避孕疫苗追求体液免疫效应的目标。本实验室在以往的研究中,将C3d3与hCGβ基因融合,成功构建了hCGβDNA疫苗pCMV4-hCGβ-C3d3、hCGβ粘膜疫苗Lb.hCGβ-C3d3。并且证明分子佐剂C3d3可明显增强避孕疫苗的体液免疫效应及抗生育作用。但这两种疫苗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分子佐剂C3d3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用hCGβDNA疫苗和hCGβ粘膜疫苗分别经小鼠肌肉注射免疫和阴道粘膜接种,观察这两种疫苗在小鼠全身和生殖道局部的抗hCGβ体液免疫效应,观察分子佐剂C3d3对免疫反应的作用;分析ASC表面和组织局部的趋化因子/受体和粘附分子配体/受体,探讨ASC游走以及ASC归巢至生殖道的分子机制,以解析hCGβDNA疫苗和粘膜疫苗的抗生育作用。分子佐剂C3d3通过上调B细胞CXCR4和CD62L的表达及促进ASC游走而增强hCGβDNA疫苗体液免疫效应方法将hCGβDNA疫苗pCMV4-hCGβ-C3d3、pCMV4-hCGβ和pCMV4分别肌肉注射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测定抗hCGβ血清/阴道灌洗液抗体效价;ELISPOT分析小鼠脾脏和子宫的抗体分泌细胞;RT-PCR分析小鼠脾脏B细胞17种趋化因子受体及脾脏组织中相关配体的转录;FCM分析CXCR4蛋白水平;ELISA检测CXCL12的分泌;趋化试验观察CXCL12对外周血B细胞的趋化作用;迁移试验观察CXCL12趋化各免疫组脾脏局部B细胞,再ELISPOT检测趋化下来的ASC数目;FCM分析脾脏局部B细胞粘附分子CD62L/VLA/LFA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脾脏相关粘附分子受体MAdCAM/VCAM/ICAM的表达。结果在DNA免疫中,pCMV4-hCGβ-C3d3产生抗hCGβIgG血清抗体明显高于pCMV4-hCGβ;抗hCGβIgA血清抗体两组无明显差异;pCMV4-hCGβ-C3d3产生的阴道灌洗液抗hCGβIgG/IgA抗体水平较低,与pCMV4-hCGβ比较无明显差异;pCMV4-hCGβ-C3d3脾脏抗hCGβIgG ASC明显高于pCMV4-hCGβ,脾脏IgA ASC与子宫IgG/IgA ASC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经DNA免疫后,脾脏B细胞CXCR4在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免疫后明显升高,且pCMV4-hCGβ-C3d3明显高于pCMV4-hCGβ;CXCR4的配体CXCL12在粘膜免疫后脾脏组织中亦明显升高,但pCMV4-hCGβ-C3d3与pCMV4-hCGβ无明显差异。因此,C3d3能显着上调脾脏ASC表达CXCR4,但并不能明显提高脾脏局部CXCL12的表达。趋化试验提示,pCMV4-hCGβ和pCMV4-hCGβ-C3d3脾脏组织上清均能明显趋化外周血B细胞,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抗SDF-1抗体可部分阻断趋化作用。迁移试验结果显示,SDF-1能明显趋化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组脾脏局部的B细胞,且pCMV4-hCGβ-C3d3组趋化的B细胞明显比pCMV4-hCGβ组多,加用抗CXCR4抗体后,SDF-1对免疫组脾脏B细胞的趋化作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用被趋化的B细胞作ELISPOT,pCMV4-hCGβ-C3d3组ASC明显多于pCMV4-hCGβ组,说明C3d3升调节ASC表达CXCR4,增加ASC对CXCL12的反应性,促进ASC游走。FCM分析脾脏B细胞粘附分子发现,在各免疫组LFA和VLA表达较低,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CD62L在各免疫组均有表达,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CMV4-hCGβ-C3d3组显着高于pCMV4-hCGβ组。免疫组化分析脾脏相关粘附分子受体发现,MAdCAM/VCAM/ICAM在各免疫组均有表达,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hCGβDNA疫苗主要在全身产生体液免疫应答。C3d3能增强系统性体液免疫效应。DNA疫苗促进ASC高表达CXCR4、CD62L,增加对CXCL12的反应性,通过CD62L/MAdCAM的相互作用,有利于ASC游走。分子佐剂C3d3通过上调B细胞CCR9和VLA的表达及促进ASC归巢而增强hCGβ粘膜疫苗体液免疫效应方法将重组乳酸杆菌Lb.pIlac、Lb.hCGβ、Lb.hCGβ-C3d3分别经阴道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测定抗hCGβ血清/阴道灌洗液抗体效价;ELISPOT分析小鼠脾脏和子宫的抗体分泌细胞;RT-PCR分析子宫B细胞17种趋化因子受体及子宫组织中相关配体的转录;FCM分析CCR9蛋白水平;ELISA检测CCL25的分泌;趋化试验观察CCL25对外周血B细胞的趋化作用;迁移试验观察CCL25趋化各免疫组子宫局部B细胞,再ELISPOT检测趋化下来的ASC数目;FCM分析子宫局部B细胞粘附分子CD62L/VLA/LFA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子宫相关粘附分子受体MAdCAM/VCAM/ICAM的表达。结果在粘膜免疫中,Lb-hCGβ-C3d3免疫组血清抗hCGβ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Lb.hCGβ组;血清抗hCGβIgA抗体两组无明显差异;Lb.hCGβ-C3d3免疫组阴道灌洗液抗hCGβIgG及IgA抗体比Lb.hCGp明显增高。Lb.hCGβ-C3d3和Lb.hCGβ免疫组脾脏抗hCGβIgG/IgA ASC无明显差异;Lb.hCGβ-C3d3免疫组子宫抗hCGβIgG及IgAASC均明显高于Lb.hCGβ组。经粘膜免疫后,子宫局部B细胞CCR9在Lb.hCGβ和Lb.hCGβ-C3d3免疫后明显升高,且Lb.hCGβ-C3d3明显高于Lb.hCGβ;CCR9的配体CCL25在粘膜免疫后子宫组织中明显升高,但Lb.hCGβ-C3d3与Lb.hCGβ无明显差异。说明C3d3能显着上调子宫局部B细胞表达CCR9,但不能明显提高子宫局部CCL25的表达。趋化试验显示:Lb.hCGβ和Lb.hCGβ-C3d3免疫组子宫组织上清均能明显趋化外周血B细胞,但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加用TECK抗体可部分阻断趋化作用。迁移试验结果显示,TECK能明显趋化Lb.hCGβ和Lb.hCGβ-C3d3组子宫局部的B细胞,且Lb.hCGβ-C3d3组趋化的B细胞明显比Lb.hCGβ组多,用被趋化的B细胞作ELISPOT,Lb.hCGβ-C3d3组ASC明显多于Lb.hCGβ组。说明C3d3升调节ASC表达CCR9,通过CCR9/CCL25相互作用,增加ASC归巢到生殖道局部。FCM分析子宫B细胞粘附分子发现,在各免疫组CD62L均有表达,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LFA在各免疫组也都有表达,但是表达较低,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VLA在各免疫组均有表达,Lb.hCGβ和Lb.hCGβ-C3d3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Lb.hCGβ-C3d3组B细胞VLA表达较Lb.hCGβ组为高,差异有显着性。免疫组化分析子宫局部相关粘附分子受体发现,MAdCAM在各免疫组均未见明显表达;VCAM只在Lb.hCGβ-C3d3组子宫中有表达;ICAM在各免疫组均有表达,但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hCGβ粘膜疫苗不仅能够在小鼠全身,还能够在生殖道局部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效应,C3d3能增加粘膜免疫后体液免疫效应。粘膜疫苗尤其是Lb.hCGβ-C3d3,使生殖道局部ASC高表达CCR9和VLA,通过CCR9/CCL25和VLA/VCAM的相互作用,促进ASC归巢到生殖道。粘膜疫苗与DNA疫苗相比,不仅影响ASC趋化因子和粘附分子的表达,而且能改变生殖道粘膜上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利于ASC归巢至生殖道局部。

曹学亮[2](2006)在《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激素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猪的抑制素与牛、羊等家畜的抑制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同时也与体内的多种其它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刚抑制素α亚基全序列构建基因疫苗,产生的抗体可能会与体内其它同源蛋白发生免疫交叉反应。α(1~32)和α(100~120)区域是抑制素的两个抗原决定簇。经综合分析,抑制素α(1~32)既具有抑制素的免疫原性,又与体内其它蛋白质没有同源性,它的编码序列是构建抑制素基因疫苗的理想克隆区域。用编码抑制素α(1~32)的基因与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重组构建抑制素基因疫苗pcINH。pcINH重组质粒在DH5α菌内得到表达,用来免疫小鼠。 为探讨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用0μg、0.5μg、1.0μg、1.5μg、2.0μg的抑制素重组质粒(pcINH)免疫小鼠,隔15d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通过酶联免疫法对FSH、LH、E23种激素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初次免疫后雌鼠血浆FSH浓度略有升高,经过加强免疫后显着升高(p<0.05),但再次加强免疫后FSH浓度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LH浓度在加强免疫与第一次免疫后变化差异显着(p<0.05)。E2浓度在初次免疫后下降(p>0.05),两次加强免疫浓度升高均有显着差异(p<0.05)。注射pcINH量大于1.0μg时,血浆中LH浓度对注射空载体差异显着(p<0.05),注射0.5μg对于注射空载体差异不显着(p>0.05)。注射pcINH量大于1.5μg时,血浆中FSH浓度对注射空载体差异显着(p<0.05),注射0.5μg、1.0μg对注射空载体差异不显着(p>0.05)。注射量为1.5μg血浆中E2浓度对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注射量0.5μg、1.0μg、2.0μg对注射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抑制素基因免疫小鼠可以提高血浆FSH、LH、E2水平,增加加强免疫的次数血浆中生殖激素的水平得到显着提高。抑制素基因免疫小鼠可能促进小鼠卵泡的发育。为使抑制素基因疫苗产生更好的效果,应在后续试验中加强免疫次数和免疫方法等的研究。

郭焱[3](2006)在《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的表达及其在生殖免疫中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透明带是卵细胞表面特有的结构,是精卵结合的重要成分。抗透明带抗体能阻止受精。临床上有相当部分不明原因不孕症妇女通过对抗透明带抗体检测,而找到了不孕的原因。故抗透明带抗体的检测对不孕症原因的判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卵透明带来源奇缺,猪卵透明带中糖蛋白组分pZP3β是主要的精子受体蛋白之一,抗pZP3β抗体在体外能与人卵透明带发生交叉反应,可抑制人精卵结合,因此,国内外对卵透明带抗体的检测都是用完整猪卵透明带或猪卵透明带抗原全组分进行的,特异性较差。所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ZP3就成为人类获得ZP3的主要手段。有报道表明,出现在卵细胞表面的成熟ZP3分子不存在N端信号肽和C端跨膜区,且全长ZP3由于存在N端的信号肽和C端的跨膜区可影响蛋白的表达。所以,本文采用PCR方法,扩增了删除N端信号肽和C端的跨膜区基因序列的核心片段,将其重组插入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pGEX-ZP3II,与含有只删除N端信号肽编码区基因序列的pGEX-ZP3I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证实pGEX-ZP3II的表达目的蛋白的能力明显高于pGEX-ZP3I。将pGEX-ZP3II转化工程菌E.coliBL21,经优化诱导表达条件,目的蛋白得到大量表达,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8mM脲素溶解,复性,Glutathion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纯系Balb/C小鼠,分离纯化抗血清,经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rhuZP3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人ZP3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表达,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的临床诊断免疫不孕的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线。卵透明带糖蛋白ZP3是许多哺乳类动物的精子受体。利用ZP3作抗原可以通过免疫应答抑制精卵结合、阻止受精,从而有望发展成为避孕疫苗。

何柳媚[4](2005)在《重组IL-5作为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粘膜免疫佐剂的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利用白细胞介素5作为佐剂增强粘膜免疫反应,提高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的抗生育效能的可行性,本研究首先以含有小鼠白细胞介素5(mIL-5)cDNA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44~445之间的DNA片段(含信号肽和成熟肽序列),以质粒pVAX1为载体构建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VAX1-mIL-5。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HeLa细胞,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到了mIL-5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然后,用壳聚糖C390和重组质粒pVAX1-mIL-5制备纳米微粒,经测定壳聚糖对质粒DNA的包裹率达95%以上。用pVAX1-mIL-5和卵透明带避孕疫苗pVAX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口服免疫小鼠。实验小鼠分为三组,每组6只雌鼠。A组单独用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pVAX1-pZP3α免疫,B组以pVAX1-mIL-5质粒为佐剂,与DNA疫苗共免疫,C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动物接受3次免疫(0、3、6周)。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阴道分泌液中抗ZP3 IgA抗体反应。结果发现B组全部小鼠血清抗体均呈阳性反应(1g OD免疫后/OD免疫前>0.3),而A组只有两只小鼠血清抗体呈阳性反应,B组小鼠的抗体滴度水平均比A组小鼠高。首次免疫后第10周,实验动物与有生育力的雄鼠合笼,评价其抗生育效能。结果显示,B组小鼠的抗生育率为100%,A组小鼠为50%,C组小鼠为0%。x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有统计学差异。其抗生育作用与交配时的抗ZP3 IgA抗体滴度有关。首次免疫后第13周,处死动物,对卵巢切片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有抗生育效果的小鼠的卵巢组织可观察到各级形态正常的卵泡,无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及无抗生育效果的小鼠的卵巢结构无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利用重组质粒pVAX1-mIL-5与卵透明带DNA疫苗共同免疫小鼠,能增强疫苗诱发粘膜免疫反应的能力,提高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的抗生育率,在本研究实验时间范围内没有观察到小鼠的卵巢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学改变。

董志炜[5](2005)在《壳聚糖/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两种粘膜免疫途径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pVAX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经滴鼻和阴道免疫两种途径诱发的粘膜免疫反应、抗生育作用和对卵巢结构的影响,提高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的避孕率,并进一步探讨用粘膜免疫避免卵透明带抗原免疫引起卵巢功能紊乱的可行性。方法:制备pVAX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分别滴鼻和阴道免疫10只BALB/c小鼠,对照组免疫不含DNA的壳聚糖,第3周和第6周分别加强免疫一次,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阴道冲洗液中抗pZP3 IgA和IgG抗体;首次免疫后第10周与有生育力的雄鼠合笼交配,统计怀孕雌鼠动物数;首次免疫后第13周解剖动物取出双侧卵巢,制作石蜡切片,作卵巢组织病理学观察。为检测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pZP3α抗原在体内的表达,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pZP3α,与壳聚糖制备成纳米微粒,经鼻粘膜和阴道粘膜免疫小鼠,免疫后第2、4、6、8、10天解剖动物,取滴鼻免疫小鼠的气管、肺部组织和阴道免疫小鼠的阴道组织制作冰冻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滴鼻和阴道免疫小鼠血清和阴道冲洗液中可以检测到抗pZP3αIgA抗体,抗pZP3 IgA抗体反应强度与持续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滴鼻免疫组8只小鼠(8/10)未怀孕,阴道免疫组5只小鼠(5/7)未怀孕,对照组全部怀孕,抗生育效果与合笼时血清抗pZP3 IgA反应强度有关;免疫组未怀孕小鼠与免疫组怀孕小鼠及对照组小鼠的卵巢组织均未观察到病理学变化。小鼠免疫pEGFP-N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后制作的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从免疫后第4天开始在免疫组小鼠气管、肺部、阴道的上皮细胞中可以观察到比较微弱的绿色荧光,提示以壳聚糖为释放系统经滴鼻和阴道免疫后在这些部位有pZP3α抗原的表达。结论:pVAX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滴鼻和阴道免疫小鼠能诱发生殖道粘膜免疫反应,产生较好的避孕效果,并对卵巢组织结构没有影响。粘膜免疫是克服卵透明带抗原免疫引起卵巢功能紊乱的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途径。

张韫[6](2005)在《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rhZP3)的生物活性研究》文中提出卵透明带是当今生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但天然卵透明带的来源稀缺影响了对它的研究和应用。分子生物学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及其肽段,以期为生殖研究带来新的前景。本研究通过两方面的实验——顶体诱发实验以及精卵结合实验来测试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Recombinant Zona Pellucida Protein-3,rhZP3)的生物活性,为以后的抗生育和不育诊断试剂研究提供初步依据。 分别用空白培养液,含孕酮的培养液以及含有不同浓度的rhZP3的培养液对人精子进行顶体诱发实验,并且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顶体状态进行评价。精卵结合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用不同浓度的rhZP3以及空白培养液分别处理同一份精子,然后再与卵子进行结合实验,观察经过不同处理的精子在精卵结合中的情况;另一方面,用分离提纯的rhZP3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用不同浓度的rhZP3抗血清与阴性血清分别处理来源相同的卵子,再各自与同一份精子进行结合实验,观察经过不同处理后的卵子在精卵结合中的情况。由于人卵来源的限制,本研究采用了小鼠作为辅助研究模型来探讨rhZP3对精卵结合的影响。同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用正常人卵巢切片与rhZP3抗血清进行反应,观察rhZP3抗血清对卵巢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在rhZP3诱发顶体反应实验中,rhZP3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而且项体发生率随rhZP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初步证实rhZP3能诱发人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顶体发生率与浓度成正相关。精卵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rhZP3和rhZP3抗体能够在一定浓度内抑制人和小鼠的精卵结合,且这种抑制程度是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的。在同样的实验中,rhZP3以及抗rhZP3抗体对人类精卵结合的抑制明显大于对小鼠精卵结合的抑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抗体与卵巢组织切片显示出弱阳性。 实验的结果可初步推断rhZP3具有天然卵透明带相似的活性,其抗血清与卵巢反应性很低,为以后发展不孕不育检测试剂和避孕疫苗提供了体外实验的证据。

茆达干,杨利国,曹少先[7](2004)在《影响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文中指出

孙彩军[8](2004)在《壳聚糖/卵透明带DNA口服避孕疫苗的研究》文中认为为探讨卵透明带DNA疫苗诱发输卵管局部粘膜免疫以阻断受精从而避免全身性免疫引起卵巢功能紊乱的可行性,本研究首先采用PCR法获得了去除N端信号肽序列和C端跨膜区序列的猪卵透明带ZP3 α(pZP3 α)的cDNA序列片段,以用于发展DNA疫苗的质粒pVAX1为载体构建了真核细胞表达质粒pVAX1-pZP3 α。通过脂质体转染将之导入HeLa细胞进行体外瞬时表达,采用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到了pZP3 α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然后,用壳聚糖C390包裹pVAX1-pZP3 α重组质粒成功制备成纳米微球,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壳聚糖-DNA微球的形态结构,其直径为100纳米到300纳米不等,平均为224.6nm,形状为球形、椭圆形等,并且测定微球对重组质粒DNA的包裹率达90%以上。将该微球体外转染HeLa细胞,用IIF法检测到了pZP3 α的表达。接着,以灌胃方式将这些DNA疫苗微球喂食小鼠,喂食五天后通过RT-PCR和IIF检测到了此DNA疫苗在小鼠小肠粘膜层细胞中的表达。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口服免疫小鼠后可以激发抗ZP3 IgA抗体反应,在免疫后第二周小鼠血清中出现明显的抗体反应,在第四周抗体滴度开始迅速升高,在第10-11周滴度达到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较高水平的抗体大概可以维持6-7周。在阴道分泌物中也能检测到抗ZP3 IgA抗体反应。抗生育实验显示避孕率为50%,而且这种抗生育作用与交配时的抗ZP3 IgA抗体滴度有关。小鼠的卵巢切片观察表明免疫组中有抗生育效果小鼠的卵巢组织可看到包括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等各级形态正常的卵泡,无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小鼠的卵巢结构无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初步表明壳聚糖/pVAX1-pZP3 α纳米微球疫苗能诱发生殖道粘膜免疫反应,产生抗生育作用,同时对小鼠的卵巢组织结构无影响,这为进一步发展更安全、方便、有效的口服卵透明带避孕疫苗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徐丽,彭景楩[9](2004)在《卵透明带ZP3的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卵透明带蛋白围绕在卵母细胞外 ,在受精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ZP3蛋白是卵透明带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在功能上 ,ZP3作为初级精子受体 ,起始精卵结合和顶体反应。由于ZP3在受精中的重要作用 ,它成为免疫避孕的有效靶点。ZP3蛋白疫苗和DNA疫苗可以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 ,导致生育降低 ,同时带来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ZP3的免疫特性及其应用

茆达干[10](2003)在《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应用基因克隆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分析技术、酶免疫测定技术等构建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融合表达质粒,用于免疫动物,研究影响抑制素基因免疫效果的因素,探讨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作用。主要内容如下: 1 卵泡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为了构建抑制素基因与乙肝表面抗原基因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本研究应用Anthwin软件对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从而预测其抗原表位。通过PCR扩增pCMV-S基因中的S基因片段,然后从克隆质粒pUI上酶切获得抑制素α(1-32)基因,再将抑制素α(1-32)片段与S的融合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通过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采用脂质体包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使其表达,收集转染3天后的细胞和G418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细胞,用SDS-PAGE和竞争ELISA法对其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抑制素融合基因表达产物二级结构中,Helix占6%,Sheet占39%,Turn占8%,Coil占47%。综合亲水性、抗原性、疏水性等指标,第225-258个氨基酸序列可能包含抑制素的抗原表位。对构建的抑制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融合基因片段长793bp,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能在HeLa细胞中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29KD。融合蛋白具有抑制素的免疫学活性,能与抑制素抗原肽竞争结合抗抑制素抗体。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抑制素免疫学活性。 2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分析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本试验共进行两个系列研究,检测抑制素抗体的P/N值及抗体阳性鼠的比例。系列一将抑制素质粒(pcINH)经脂质体包裹,分0μg(空质粒)、15μg、25μg、40μg四个剂量组,肌肉注射性成熟大鼠,间隔20天,用裸DNA加强免疫一次(n=10)。系列二将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分10μg、50μg、100μg三个剂量,以空质粒和生理盐水作对照,肌肉注射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的性成熟大鼠,间隔20天加强免疫一次(n=18)。对每组中的12只大鼠进行两次加强免疫(n=12),每次间隔均为20天。结果发现,系列一中pcINH经脂质体介导,两次免疫大鼠可获得50%(13/26)抗抑制素抗体阳性鼠,首次免疫后20天及加强免疫后10天,40μg剂量组的阳性鼠平均抑制素抗体P/N值明显高于15μg和25μg组的抗体P/N值,免疫剂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抗体阳性鼠的比例;系列2中pCIS两次免疫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的大鼠,可获得38.9%(23/54)的抗体阳性鼠,三次免疫后可获得55.6%(20/36)的抗体阳性鼠,增加免疫剂量可提高抗体水平,加强免疫增加了抗体阳性鼠比例和阳性抗体的P/N值。但二次加强免疫后,50μg与100μg组达到了相同的抗体阳性鼠比例。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质粒免疫大鼠可产生抗抑制素抗体。综合分析免疫鼠的抗抑制素抗体水平及阳性鼠的抗体水平,发现抑制素质粒pcINH经脂质体介导免疫大博士论文: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作用鼠,40“g剂量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最高;抑制素融合表达质粒pCIS免疫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的大鼠,100似g剂量免疫产生的杭体水平最高。增加抑制素基因免疫的次数可增强抑制素基因免疫的效果。但免疫剂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增加抗体阳性鼠的比例.3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为了探讨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作用,本试验进行两个系列的研究.系列一用。、15、25、40 09的抑制素质粒(PcINH)经脂质体包裹免疫大鼠,20天后以相同剂量的裸DNA加强免疫一次(n= 10),观察大鼠的卵泡发育(n二5)。系歹,J二用10、50、100“g的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和50,gpenNA3.l、100卜L生理盐水免疫经盐酸普鲁卡因处理的大鼠(n=18),20天后加强免疫一次,观察大鼠卵泡发育(n=6);对每组中的12只大鼠进行两次加强免疫,观察大鼠卵泡发育(n=6)及产仔情况(n=6).结果发现,PcINH免疫大鼠,40”g免疫组的成熟卵泡发育数比对照组增加了6.5个勿<0.05),pcIS免疫大鼠,1 00料g剂量组两次和三次免疫分别使成熟卵泡发育数比对照组多6.9和7.5个沙<0 .05)。pcIS两次免疫后,100”g剂量组卵泡发育程度明显提高勿<0 .05)。pcIS三次免疫后大鼠成熟卵泡发育数比两次免疫后明显提高(35.2土6.7 VS 31.0士3.9,尸<0.05)。pCIs三次免疫大鼠后,免疫组和阳性组的胎盘数和窝产仔数分别多于对照组与阴性组(p>0.05)。pe取H两次免疫、pcls两次免疫和三次免疫后阳性鼠的杭体水平(P加值)与卵巢成熟卵泡发育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0.43,0.45,pcls三次免疫后的阳性鼠杭体水平与胎盘数的相关系数为0.77。Pc取H首次免疫10天后的FsH水平在阳性鼠与阴性鼠之间有显着差异勿<0 .05),pcls免疫大鼠,动情期血装和产后血浆FsH水平高于对照组,杭体阳性鼠的血浆FSH水平高于阴性鼠(P>0.05)。Pc州H两次免疚大鼠后的血浆雌二醇水平有所升高(p>0

二、兔透明带蛋白ZPB(RC55)DNA疫苗PCMV4-RC55的构建及其在兔的免疫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兔透明带蛋白ZPB(RC55)DNA疫苗PCMV4-RC55的构建及其在兔的免疫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DNA和粘膜疫苗体液免疫效应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 DNA疫苗的体液免疫效应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C3d3在DNA免疫中增加B细胞表达CXCR4及CD62L促进B细胞再循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重组乳酸杆菌Lb.hCGβ-C3d3经小鼠生殖道接种增强抗hCGβ体液免疫效应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C3d3在hCGβ粘膜免疫中通过促进生殖道B细胞高表达CCR9及VLA增加其归巢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趋化因子与B细胞归巢
    DNA避孕疫苗的研究现状
英文缩略语
博士研究生期间完成的论文和综述

(2)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激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抑制素基因免疫技术研究进展
    1.1 抑制素常规免疫
        1.1.1 抑制素常规免疫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1.1.2 抑制素常规免疫存在的问题
    1.2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优点
        1.2.1 抗原性强
        1.2.2 免疫应答较持久,保护时间长
        1.2.3 制备简便,省时省力
        1.2.4 基因疫苗改造方便
    1.3 抑制素基因疫苗的构建
        1.3.1 抑制素的分子特性
        1.3.2 抑制素重组表达质粒的结构特点
        1.3.3 抑制素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
        1.3.4 抑制素基因疫苗的接种方法
        1.3.5 抑制素基因疫苗免疫的效果
    1.4 影响抑制素基因免疫效果的因素
        1.4.1 免疫原
        1.4.2 免疫佐剂
        1.4.3 免疫剂量、免疫间隔及免疫次数
    1.5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安全性
        1.5.1 致癌性
        1.5.2 致畸和毒副作刚
        1.5.3 耐受性
        1.5.4 导致宿主组织的病理损伤
        1.5.5 抑制素免疫对动物繁殖力的不利影响
    1.6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串联抑制素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工具酶及生化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抑制素INH α(1~32)及引物合成
    2.2 方法与步骤
        2.2.1 克隆单倍体p1INH α(1~32)
        2.2.2 克隆单倍体p2INH α(1~32)
        2.2.3 串联p1INH α(1~32)与p2INH α(1~32)
        2.2.4 串联pINH α(1~32)与T载体连接
        2.2.5 串联抑制素α(1~32)基因与pcDNA3.1重组质粒的构建
    2.3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激素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实验动物
    3.2 方法与步骤
        3.2.1 质粒的大量培养与纯化
        3.2.2 激素检测
        3.2.3 结果计算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免疫时间的影响
        3.3.2 免疫剂量的影响
第四章 全文结论
    4.1 串联抑制素pINH α(1~32)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
    4.2 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激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的表达及其在生殖免疫中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哺乳动物透明带糖蛋白研究进展
    第二章 核酸疫苗研究概况
第二篇 实验内容
    第一章 人 ZP3 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表达及蛋白的纯化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实验讨论
    第二章 人 ZP3 核酸疫苗质粒的构建及体外瞬时表达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实验讨论
    第三章 重组人 ZP3 蛋白及核酸疫苗质粒免疫活性检测
        第一节 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实验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 谢

(4)重组IL-5作为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粘膜免疫佐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卵透明带避孕疫苗的研究现状
    1.2 粘膜免疫与DNA疫苗
    1.3 DNA疫苗与佐剂
    1.4 结语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本研究技术路线
    2.3 小鼠白细胞介素5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VAX1-mIL-5的构建
    2.4 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2.5 壳聚糖/pVAX1-pZP3α及壳聚糖/pVAX1-mIL-5微粒的制备及包裹率的测定
    2.6 用壳聚糖/pVAX1-pZP3α及壳聚搪/pVAX1-mIL-5微粒口服免疫小鼠
    2.7 抗生育试验及卵巢结构变化观察
3. 实验结果
    3.1 PCR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
    3.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3.3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pVAX1-mIL-5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3.4 壳聚糖对pVAX1-pZP3α及pVAX1-mIL-5 DNA的包裹率
    3.5 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的抗ZP抗体反应结果
    3.6 抗生育结果
    3.7 卵巢的组织学观察
4. 讨论
    4.1 真核表达载体pVAX1-mIL-5的构建与鉴定
    4.2 重组质粒pVAX1-mIL-5的体外表达和鉴定
    4.3 口服免疫小鼠的剂量及抗ZP3效果
    4.4 抗生育效果与免疫对小鼠卵巢的影响
    4.5 结论
5.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本研究中所用常规实验方法
附录Ⅱ 本研究中所用试剂配方
附录Ⅲ 重组质粒pVAX1-mIL-5的完整序列
附录Ⅳ 英文缩略词索引
附录Ⅴ 在校期间发表研究论文情况
致谢

(5)壳聚糖/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两种粘膜免疫途径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卵透明带避孕疫苗的研究概况
    1.2 用DNA疫苗在生殖道诱发粘膜免疫的研究概况
    1.3 本研究的目的
2.实验材料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3.实验方法
    3.1 卵透明带DNA疫苗的制备
        3.1.1 重组质粒pVAX1-pZP3α的制备
        3.1.2 pVAX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
    3.2 卵透明带DNA疫苗的免疫和检测
        3.2.1 动物免疫和样品收集
        3.2.2 抗pZP3抗体的测定
        3.2.3 抗生育实验
        3.2.4 小鼠卵巢的结构变化观察
    3.3 以GFP为报告基因检测壳聚糖/DNA疫苗经鼻粘膜和阴道粘膜免疫后的抗原表达
        3.3.1 融合质粒pEGFP-N1-ZP3α的构建
        3.3.2 pEGFP-N1-ZP3α在体外的表达鉴定
        3.3.3 利用报告基因GFP检测ZP3α抗原在小鼠体内的表达
4.实验结果
    4.1 壳聚糖对pVAX1-pZP3αDNA的包裹率
    4.2 小鼠生理周期不同时期阴道免疫的结果
    4.3 pVAX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滴鼻和阴道免疫小鼠的动物实验结果
        4.3.1 小鼠血清抗pZP3 IgA抗体反应结果
        4.3.2 小鼠血清抗pZP3 IgG抗体反应结果
        4.3.3 小鼠阴道冲洗液抗pZP3 IgA抗体反应结果
        4.3.4 抗生育结果
        4.3.5 小鼠卵巢的组织学观察结果
    4.4 以GFP为报告基因检测壳聚糖/DNA疫苗经鼻粘膜和阴道粘膜免疫后的抗原表达结果
        4.4.1 重组质粒pEGFP-N1-pZP3α的构建和鉴定结果
        4.4.2 重组质粒pEGFP-N1-pZP3α在HeLa细胞中表达的结果
        4.4.3 利用报告基因GFP检测ZP3α抗原在小鼠体内表达的结果
        4.4.4 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
        4.4.5 冰冻切片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5.讨论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滴鼻、阴道免疫小鼠后诱发的抗ZP3抗体反应
    5.3 抗生育效果与免疫对小鼠卵巢的影响
    5.4 重组质粒pEGFP-N1-ZP3α的构建和体外表达
    5.5 利用报告基因GFP检测DNA在小鼠体内的表达
    5.6 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rhZP3)的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卵透明带的组成和功能
    1.2 卵透明带在生育研究中的前景
        1.2.1 卵透明带避孕疫苗的研究现状
        1.2.2 卵透明带在不育症检查中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主要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兔抗人卵透明带蛋白(rhZP3)抗血清的制备和鉴定
    2.4 重组人透明带蛋白(rhZP3)诱导精子顶体反应
    2.5 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rhZP3)对精卵结合的影响
        2.5.1 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rhZP3)对小鼠精卵结合的影响
        2.5.2 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rhZP3)对人精卵结合的影响
    2.6 抗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rhZP3)抗体对精卵结合的影响
        2.6.1 抗重组人卵透明带ZP3抗体对小鼠精卵结合的影响
        2.6.2 抗重组人卵透明带ZP3抗体对人精卵结合的影响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hZP3抗血清的制备和鉴定结果
        3.1.1 ELISA检测制备抗血清的效价
        3.1.2 rhZP3抗血清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3.2 rhZP3诱发顶体反应结果
    3.3 rhZP3处理精子对精卵结合的影响
        3.2.1 小鼠精卵结合实验结果
        3.2.2 人精卵结合实验结果
    3.4 rhZP3抗体对精卵结合的影响
        3.4.1 小鼠精卵结合实验结果
        3.4.2 人精卵结合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抗rhZP3抗血清的制备以及检测
    4.2 rhZP3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4.3 rhZP3对精卵结合的影响
    4.4 抗rhZP3抗体对精卵结合的影响
    4.5 结论
5. 参考文献
附录Ⅰ:本实验常用的方法
附录Ⅱ:本研究中所用试剂配方
附录Ⅲ:缩略词表
附录Ⅳ: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影响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DNA免疫反应类型的因素
    1.1 真核表达载体启动子/增强子的类型
    1.2 质粒编码抗原的类型
    1.3 载体中未甲基化CpG
    1.4 抗原的表达
    1.5 编码细胞因子的质粒
2 影响DNA转染水平因素
    2.1 质粒的接种方式
    2.2 质粒传递的方法
    2.3 免疫剂量、免疫间隔及免疫次数
    2.4 母源抗体的影响

(8)壳聚糖/卵透明带DNA口服避孕疫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卵透明带概述
    1.2 卵透明带避孕疫苗的研究概况
    1.3 粘膜免疫
    1.4 结语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技术总路线
    2.3 卵透明带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VAX1-pZP3 α的构建
    2.4 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的瞬时表达
    2.5 壳聚糖/pVAX1-pZP3 α免疫微球的制备及其部分理化性质的研究
    2.6 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口服免疫小鼠
    2.7 抗生育试验及卵巢结构变化观察
3 实验结果
    3.1 PCR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
    3.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3.3 RT-PCR鉴定重组质粒在mRNA水平表达的结果
    3.4 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pZP3 α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3.5 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的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
    3.6 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
    3.7 壳聚糖对pVAX1-pZP3 α DNA的包裹率
    3.8 IIF技术检测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3.9 RT-PCR鉴定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在小鼠体内的转录
    3.10 IIF法检测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在小鼠体内的表达
    3.11 Giemsa染色法对小鼠生理周期进行分类
    3.12 ELISA法检测小鼠体内的抗ZP抗体反应结果
    3.13 抗生育结果
    3.14 卵巢的组织学观察
4 讨论
    4.1 真核表达载体pVAX1-pZP3 α的构建与表达
    4.2 壳聚糖/pVAX1-pZP3 α微球的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4.3 口服免疫小鼠后诱发的抗ZP抗体反应
    4.4 抗生育效果与免疫对小鼠卵巢的影响
    4.5 结论
5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本研究中所用常规实验方法
附录Ⅱ 本研究中所用试剂配方
附录Ⅲ 重组质粒pVAX1-pZP3a图谱及完整序列
附录Ⅳ 英文缩略词索引
附录Ⅴ 在校期间发表研究论文情况
后记

(9)卵透明带ZP3的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ZP3的结构
2 ZP3的功能
3 ZP3的免疫学特性及其应用

(10)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技术研究进展
        1 抑制素基因疫苗的构建
        1.1 抑制素的特性
        1.2 抑制素重组表达质粒的结构特点
        1.3 抑制素基因疫苗的构建方法
        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动物生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2.1 抑制素基因免疫提高动物繁殖力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作用机制
        3 影响抑制素基因免疫效果的因素
        3.1 免疫原
        3.2 免疫佐剂
        3.3 接种方法
        3.4 免疫剂量、免疫间隔及免疫次数
        3.5 异源初始-加强免疫
        3.6 母源抗体
        4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安全性
        4.1 抑制素基因免疫可能导致宿主组织的病理损伤
        4.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宿主产生的致畸和毒副作用
        4.3 自身免疫性
        4.4 耐受性
        4.5 质粒整合
        5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实验研究
    第二章 卵泡抑制素与乙肝表面抗原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质粒、细菌和细胞
        1.1.2 仪器设备
        1.1.3 引物
        1.1.4 主要试剂与工具酶
        1.2 方法
        1.2.1 质粒小量培养与抽提纯化
        1.2.2 质粒浓缩
        1.2.3 胶回收DNA
        1.2.4 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与理化特性预测
        1.2.5 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1.2.6 融合基因表达质粒的酶切和测序鉴定
        1.2.7 融合表达质粒pCIS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2 结果
        2.1 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与理化特性
        2.2 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PCR扩增
        2.3 抑制素基因的获得
        2.4 融合表达质粒pCIS的酶切鉴定
        2.5 目的基因序列分析
        2.6 DNA体外转染HeLa细胞
        2.7 ELISA检测表达产物
        3 讨论
        3.1 抑制素融合蛋白同源性和抗原性的分析
        3.2 抑制素融合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
        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的免疫反应性及其影响因素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质粒的大量培养与抽提纯化
        1.4 质粒的浓缩与稀释
        1.5 实验动物
        1.6 实验动物分组
        1.7 血样采集
        1.8 抗抑制素抗体检测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制素质粒(pcINH)免疫大鼠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2.1.1 pcINH免疫各组大鼠抗体P/N值
        2.1.2 pcINH免疫各组抗体阳性鼠比例及最大P/N值
        2.1.3 pcINH免疫阳性鼠抗体P/N值
        2.2 融合表达质粒(pCIS)两次免疫对大鼠抗体产生的影响
        2.2.1 pCIS免疫各组大鼠抗体P/N值
        2.2.2 pCIS免疫各组阳性鼠比例及最大P/N值
        2.2.3 pCIS免疫阳性鼠抗体P/N值
        2.3 融合表达质粒(pCIS)三次免疫对大鼠抗体产生的影响
        2.3.1 pCIS三次免疫各组大鼠抗体P/N值
        2.3.2 pCIS免疫各组阳性鼠比例及最大P/N值
        2.3.3 pCIS免疫阳性鼠抗体P/N值
        2.3.4 pCIS三次免疫阳性鼠抗体水平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抑制素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
        3.2 免疫方法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3 免疫剂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4 加强免疫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3.5 免疫剂量与加强免疫次数之间的互作
        4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的处理
        1.4 卵泡发育观察
        1.5 血样检测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卵泡发育和生殖活动的影响
        2.1.1 抑制素质粒(pcINH)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
        2.1.2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两次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
        2.1.3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三次免疫对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
        2.1.4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免疫对大鼠产仔的影响
        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2.2.1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FSH的影响
        2.2.1.1 抑制素质粒(pcINH)免疫对不同时期FSH的影响
        2.2.1.2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免疫对大鼠动情期及产后FSH的影响
        2.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雌二醇的影响
        2.2.2.1 抑制素质粒(pcINH)免疫对大鼠雌二醇的影响
        2.2.2.2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免疫对大鼠不同时期血浆雌二醇的影响
        2.2.2.3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免疫对大鼠动情期及产后血浆雌二醇的影响
        2.2.3 抑制素融合基因免疫对孕酮的影响
        2.2.3.1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免疫对大鼠不同时期孕酮的影响
        2.2.3.2 抑制素融合质粒(pCIS)免疫对大鼠动情期及产后孕酮的影响
        3 讨论
        3.1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发情周期的影响
        3.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生殖活动的影响
        3.2.1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3.2.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产仔的影响
        3.2.3 抑制素基因免疫剂量与卵泡发育的关系
        3.2.4 抑制素基因免疫抗体水平与卵泡发育的关系
        3.3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生殖激素的影响
        3.3.1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血浆FSH的影响
        3.3.2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血浆雌二醇的影响
        3.3.3 抑制素基因免疫对血浆孕酮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从事科研及获奖
致谢

四、兔透明带蛋白ZPB(RC55)DNA疫苗PCMV4-RC55的构建及其在兔的免疫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子佐剂C3d3增强hCGβDNA和粘膜疫苗体液免疫效应的机制[D]. 贺晓菊. 复旦大学, 2007(06)
  • [2]串联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小鼠生殖激素的影响[D]. 曹学亮.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3]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的表达及其在生殖免疫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 郭焱. 吉林大学, 2006(10)
  • [4]重组IL-5作为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粘膜免疫佐剂的研究[D]. 何柳媚. 暨南大学, 2005(01)
  • [5]壳聚糖/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两种粘膜免疫途径的评价[D]. 董志炜. 暨南大学, 2005(01)
  • [6]重组人卵透明带蛋白3(rhZP3)的生物活性研究[D]. 张韫. 暨南大学, 2005(08)
  • [7]影响基因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J]. 茆达干,杨利国,曹少先.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05)
  • [8]壳聚糖/卵透明带DNA口服避孕疫苗的研究[D]. 孙彩军. 暨南大学, 2004(01)
  • [9]卵透明带ZP3的研究及其应用[J]. 徐丽,彭景楩. 动物学杂志, 2004(01)
  • [10]抑制素基因免疫对大鼠生殖及生殖内分泌的作用[D]. 茆达干. 南京农业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兔透明带蛋白ZPB(RC55) DNA疫苗PCMV4-RC55的构建及其在兔体内的免疫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