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虑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任文娟[1](2021)在《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患病情况并探究儿童牙科焦虑症与人口学特征、口腔健康状况、家庭环境、就诊经历等因素的相关性;2.评价全身麻醉与保护性固定对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干预效果,为制定牙科焦虑症防治指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选择2019.10-2020.10在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山西省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12岁儿童305名,经患者及其家长知情同意后,在患儿候诊时由调查员对患儿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口腔检查,获取儿童的牙科焦虑状况、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环境、就诊经历、身高体重与口腔健康状况等资料,诊疗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医护人员进行诊疗评价。调查员均经过培训并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回收、清洗调查数据后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2.选择符合全麻手术适应症且为牙科焦虑症的3-5岁患儿,其中,家长意向全麻的患儿纳入全麻组行全麻下口腔治疗,其余患儿行保护性固定下的口腔治疗。根据全麻组患儿的基本特征在行保护性固定下治疗的患儿中寻找匹配患儿(匹配要求:年龄相差≤3个月、焦虑评分差异≤3分、父母文化程度相当),最终全麻组、保护性固定组各纳入患儿32名。在干预前、干预后2小时,干预后1周分别测评患儿的CFSS-DS焦虑评分与Venham治疗依从性评级,建立数据库,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及每组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差异。结果:1.在本次调查中,共调查儿童患者320名,回收有效问卷与检查表305份,数据有效率为95.3%。调查儿童改良中文版CFSS-DS量表的平均评分为27.21±8.67,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为23.9%,12.8%的儿口门诊患者为高度焦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期(3-5岁)儿童的患病率(46.1%)高于在学龄期(6-12岁)儿童(25.2%)(P<0.05);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儿童患病率(41.7%)高于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大学(25.7%)、研究生及博士(12.1%)的儿童(P<0.05);患有成人牙科焦虑症的家长其儿童患病率(48.9%)明显高于家长未患该病的儿童(19.4%)(P<0.05);CFSS-DS评分与患者的DMFT-deft、DMFS-defs皆呈低度相关(P<0.01);有不良口腔诊疗经历的儿童(如口腔诊疗时哭闹)患病率(47.2%)显着高于无不良口腔诊疗经历的儿童(11.2%)(P<0.01)。相比诊疗一般患儿,诊疗CDF患儿时口腔医师自述压力、焦虑甚至想终止治疗的比例较大(67.1%)(P<0.01)。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口腔门诊3-5岁患儿,母亲学历、家长对待CDF的态度、诊疗疼痛程度、患儿是否有错畸形均为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对于口腔门诊6-12岁患儿,家长是否患牙科焦虑症、家长对待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态度、诊疗疼痛程度、患儿的不良口腔诊疗经历、患儿的DMFT-deft均为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影响因素。3.全麻组患儿在术后2h时CFSS-DS评分(27.88±7.06)明显低于术前评分(34.06±9.69),全麻干预后的患儿,在复诊中焦虑、失控的行为明显减少(Z=-2.843,P=0.004<0.01);保护性固定组患儿干预后2h时CFSS-DS评分(36.63±9.15)明显高于干预前评分(34.13±8.70),复诊时儿童焦虑、失控等的临床就诊行为没有减少(Z=-0.421,P=0.674>0.01)。结论:1.在儿童口腔门诊中,3-12岁患者中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23.9%),学龄前儿童(3-5岁)牙科焦虑症的患病率高达46.1%,提示在口腔临床诊疗中须首要加强学龄前儿童牙科焦虑症的防治,儿童口腔科推广舒适化口腔治疗迫在眉睫,亟需规范且行之有效的牙科焦虑症防治指南。2.儿童牙科焦虑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家长对待口腔诊疗的态度、患儿的诊疗经历、母亲的学历与口腔健康状况;其中,家长有牙科焦虑症状、患儿负面口腔诊疗经历及口腔健康状况不良是儿童牙科焦虑症的危险因素。3.应用保护性固定技术管理牙科焦虑症患者不能缓解其在口腔诊疗中的焦虑;全身麻醉下的口腔治疗可降低牙科焦虑症患儿的焦虑程度,全身麻醉为牙科焦虑症有效的干预方法。
陶冬艳[2](2021)在《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提供辨证及治疗思路,促进中医药在防治焦虑与失眠方面发挥更卓越更广泛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普唑仑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芩温胆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侯积分的改善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数据,分析两组有无差异,同时监测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及心电图等的变化,以评估药物安全性,综合客观评价柴芩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热型焦虑相关性失眠的临床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即年龄、性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从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方面可以看出该病患者多为女性,患病年龄多集中在中老年,且有年轻化趋势。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及中医证侯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及中医证侯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P<0.05,说明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后两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的PSQI、HAMA焦虑量表评分及中医证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两组的中医证侯积分组间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疗程结束后,治疗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侯积分有效率分别为97.3%、97.3%、94.7%,对照组PSQI评分、HAMA焦虑量表评分、中医证侯积分有效率分别为88.9%、83.3%、77.8%。可见,在三项主要观察指标中,治疗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4.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适症状。结论与单纯应用阿普唑仑相比,柴芩温胆汤联合阿普唑仑能更好的改善肝郁痰热型焦虑相关性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在降低患者中医证侯积分方面有显着优势,说明柴芩温胆汤在治疗该病方面能够协同阿普唑仑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从本研究还可以看出,女性及中老年易患此病,且患病有年轻化趋势。两组安全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陈晨[3](2021)在《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究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病的现状与危险因素,为临床产后抑郁的预防以及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2.使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究针刺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并探究针刺治疗较为有效的治疗次数、疗程以及治疗频率。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及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符合诊断和纳排标准的12129例产妇信息,将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描述,得出产后抑郁的发病现状。并对临床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其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2.采用真实世界的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9月—2021年1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进行产后抑郁治疗的产妇。根据其自身的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调任通督针法进行治疗,建议治疗频率为3次/周,疗程共8周;对照组暂不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汉密尔顿17项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观察患者产后抑郁轻重程度变化情况以评估治疗疗效,同时收集血清样本以供性激素与神经递质水平分析,观察针刺对于产后抑郁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1.产后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提示年龄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08<0.01);学历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12<0.05);怀孕次数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负相关(P=0.008<0.01);无母乳喂养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婆媳关系欠佳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P=0.000<0.01);夫妻关系欠佳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正相关(P=0.000<0.01);性格内向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未接受孕期宣教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3<0.01);孕期焦虑情绪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孕期抑郁情绪的发生与产后抑郁呈显着相关(P=0.000<0.01);孕期不良事件生活的发生与产后抑郁的发生呈显着相关(P=0.000<0.01)。2.针刺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HAMD总分均有显着性的降低(P<0.001),但针刺治疗较不治疗对患者抑郁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08<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55%,加重率为6.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加重率为18.75%。针刺治疗5-10次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08<0.01),总有效率为85%,加重率为11.76%。治疗1-19天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04<0.01),总有效率为90.91%,加重率为0%。针刺治疗2次/周组的患者前、后的HAMD总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着(P=0.015<0.05),针刺2次/周的总有效率为80%,加重率为7.69%。针刺治疗的不同次数、疗程、频率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有一定的良性调节作用,但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1.年龄较小,学历较低,采用人工喂养,头胎产妇,婆媳关系与夫妻关系较差,产妇性格内向,未参与孕期宣教,孕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及孕产期不良生活事件的发生,是产后抑郁重要的危险因素。提示医院应当帮助产妇了解孕期宣教的重要性、并帮助产妇学会排解不良情绪,另一方面社会与家庭的支持对于产妇的情绪尤为重要。2.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疗效显着,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产后抑郁较为有效的治疗次数为5-10次,疗程为3周内,而不同治疗频率对于产后抑郁改善情况差异不明显,较为有效的治疗频率为2次/周,但因总体样本量较小,尚需进一步研究。
张旭东[4](2021)在《“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国内外最新的高血压病指南发布,对于本病的界定、干预方法等均有了新的认识。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但对于稳定服药后血压仍不理想的患者,针刺是否能进一步优化血压管理存在疑问。另一方面,针刺降压已存在基于脏腑、阴阳、气血等进行的理论临床研究,但对于此病的病机、中医认识、立足经络论治等方面仍显不足。本研究在课题组多年临床、实验研究前提下,并在前期开展了有效性临床初步探索基础上,提出“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论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旨在深化此病中医认识、明确针刺降压疗效和探索降压机理。研究目的1.通过对古代、近代及现代相关文献梳理挖据分析,剖析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今认识;2.通过开展小样本、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探究“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已稳定服药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同时观察对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等的影响;3.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氨基酸检测,探明“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的血清氨基酸降压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古代及近代部分基于89部古代及近代针灸相关着作,运用目录学、版本学、中医文献学方法,立足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以针灸“理、法、方、穴、术”为纲并结合文本体例有关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当代部分运用循证医学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联合西药、针刺结合补泻手法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临床研究:运用循证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开展单中心、随机、单盲、单纯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纳入52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个体化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接受“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干预,治疗1个月、每周5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变化,随访2周观察诊室血压、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实验研究:6周龄雄性SH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针刺组(A),药物组(Y),每组12只;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作为空白组(K)。针刺组大鼠施以“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每次留针20min、每周干预5天、休息2天、连续干预3周,药物组大鼠按照不同体重分别灌胃氯沙坦钾片(10ml/kg),每周灌胃7天、每天1次、连续3周,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进行同样束缚外不做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变化,于基线、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分别测量各组大鼠血压,于治疗后取血并检测血清氨基酸代谢。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1)古代及近代文献:病机方面,古代针灸文献扩展了对于此病的认识,概括为卫气逆、气海失司、肝脏病、厥病四方面内容,近代文献辑录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在疾病病机方面较为一致;治法方面,古代文献以调理气血异动和对症治疗为主,近代提出育阴潜阳的治则;穴方方面,古代文献依据不同致病机理取穴和依据病候辨经取穴、对症取穴或兼而有之,单穴或组穴处方往往有各自对应症候,近代以调理脏腑功能、经脉气血为主组成穴位半标准化的成方;穴位分布上,古代是以头颈部及四肢肘膝以下特定穴较常见,近代以头颈部、四肢部特定穴、背俞穴为主;随证配穴方面,古代及近代文献所辑录均可见辨经、辨病、辨症、辨证配穴;补泻方面,古代及近代都体现了补泻方法契合疾病病性的特点,古代出现依据季节不同进行补泻,近代补泻操作在补泻手法、补泻顺序等方面不同医家各有特色。(2)现代文献:共纳入6项研究,结果显示针刺联合西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降低值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2 mmHg(95%CI:1.41,13.64),I2=91%;DBP:MD=5.56 mmHg(95%CI:1.39,9.73),I2=88%];针刺联合西药对全天收缩压(24hSBP)、全天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的降低数值均优于单纯西药组,全天血压结果(24hSBP、24hDBP),[SBP:MD=8.00 mmHg(95%CI:-1.58,17.59),I2=92%;DBP:MD=7.44 mmHg(95%CI:1.35,13.53),I2=88%],日间血压结果(dSBP、dDBP),[SBP:MD=8.28 mmHg(95%CI:-4.05,20.62),I2=95%;DBP:MD=4.82 mmHg(95%CI:0.79,8.85),I2=72%],夜间血压结果(nSBP、nDBP),[SBP:MD=6.69 mmHg(95%CI:1.04,12.34),I2=79%;DBP:MD=5.67 mmHg(95%CI:1.78,9.57),I2=74%];针刺结合补泻手法对血压的降低程度要优于单纯西药组[SBP:MD=7.55 mmHg(95%CI:-2.97,18.07),I2=93%;DBP:MD=6.42 mmHg(95%CI:-2.09,14.94),I2=95%]。2.临床研究:(1)动态血压结果:经过4周的针刺治疗,观察组较治疗前动态血压的全天血压均值、日间和夜间血压均值均降低,降低值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同时具有临床意义。对照组患者较基线期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诊室血压等次要指标结果:诊室血压方面,观察组每周测量结果显示,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诊室血压,治疗前后改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负荷方面,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压负荷均显着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负荷比较,24hSBPL、dDBPL、nSBPL、nDBPL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BPL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敏感指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均有所下降(P<0.01)。经过4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3)探索性经络腧穴诊察结果:阳性经络结果,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脉6条: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基线期两组阳性反应经穴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心俞、三阴交、足三里、曲池、太冲。(4)随访期结果:观察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随访诊室收缩压较基线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积分较基线期降低(P<0.05)。3.实验研究:(1)SHR血压: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氨基酸代谢:正常组大鼠与SHR比较,血清中丝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较模型组,针刺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余无明显变化。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组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精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γ-氨基丁酸、D-α-氨基正丁酸含量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古近代文献在医理、取穴、刺法等方面均扩展并深化了此病认识。2.已稳定口服个体化西药但血压仍不理想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可以进一步降低24hSBP、24hDBP、dSBP、dDBP、nDBP、nSBP及诊室血压等血压水平,降压幅度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能够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焦虑抑郁评分;阳性反应腧穴以心俞、三阴交最为多见。3.“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能够降低SHR血清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血清含量,因此可能通过调节上述两种氨基酸水平实现降压。
谢家诚[5](2021)在《自拟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及复发情况等相关数据变化,与单纯西药对比分析,以评价自拟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FD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疏肝和胃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体临床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心理状态、随访复发情况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结果:共剔除3例,最终参与统计的共有57例,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⑴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⑵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的总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⑶单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胃脘痞满、胃脘胀痛、食欲减退、早饱、烧心、嗳气泛酸、口苦、口干、大便不爽、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除胃脘痞满、食欲减退、早饱、烧心、嗳气泛酸外,其余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P<0.05)。⑷精神心理状态比较: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精神状态积分、焦虑积分及抑郁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各项精神状态积分、焦虑积分及抑郁积分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P<0.05)。⑸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有明显降低(P<0.05)。⑹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为10.34%,对照组复发率为32.1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⑺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疏肝和胃方辛开苦降,寒温并投,肝胃同治,临床上对于肝气横逆犯胃,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所引起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总体疗效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调节心理状态的优势,安全性较好,复发率低。因此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梁婉娴[6](2021)在《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中医藏象理论涵盖了内在脏腑及其外在生理、病理表现等内容。舌象能够直观反映人体脏腑气血的生理、病理状态,是中医望诊和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舌象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不可或缺的一步。一般情况下,舌诊主要关注舌形、舌色、苔色、苔质等方面,但一些特殊舌象具有特征性的临床意义。白涎线、肝瘿线是中医舌诊中的特殊舌象表现,白涎线又称“舌缨线”、“舌边白涎”、“肝郁线”,是舌部两侧边缘内约5mm处由涎沫凝聚而成的线索状泡沫带,病机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湿内阻;肝瘿线又称“肝积舌”、“肝淤舌”,是舌部两侧边缘的青紫色条纹或不规则细管状的斑样黑点,病机为肝郁气滞,瘀血内阻。白涎线、肝瘿线临床中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共同反映于舌象,见于多种疾病,以肝相关病变为主,且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异常。白涎线、肝瘿线属于肝藏象的病理特征的一部分。关于白涎线、肝瘿线和心理状态的研究目前仅限于病例报道,尚无有效、客观的心理测评证据证实白涎线、肝瘿线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白涎线、肝瘿线的临床特点,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以及国际公认的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白涎线、肝瘿线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测评,探索白涎线、肝瘿线患者的心理状态,客观评价白涎线、肝瘿线与抑郁、焦虑心理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对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评估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收集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共计108例(白涎线66例,肝瘿线24例,白涎线+肝瘿线18例),采集舌象、填写临床信息,分析临床特点。②以观察组:对照组=2:1的比例,纳入观察组100例(由白涎线61例,肝瘿线21例,白涎线+肝瘿线18例组成),正常舌组成的对照组50例。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Beck焦虑量表、Beck抑郁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4.0,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肝经相关脏器病变情况,得出结果,分析讨论。结果:运用SPSS24.0处理试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①白涎线、肝瘿线的发病特点:白涎线、肝瘿线患者以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见。白涎线组患者以甲状腺疾病38/66(57.58%),肺部疾病28/66(42.42%),乳腺疾病25/66(37.88%)的患病率最高。肝瘿线组患者以肝胆疾病13/24(54.17%),乳腺疾病11/24(45.83%),甲状腺疾病10/24(41.67%)患病率最高。白涎线+肝瘿线组患者以消化道疾病10/18(55.56%),肺部疾病7/18(38.89%),肝胆疾病4/18(22.22%)和甲状腺疾病4/18(22.22%)患病率最高。②心理量表异常率:观察组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均值为46.11±12.01,对照组总分均值为32.91±8.35。观察组中90例(90.00%)患者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评分异常,对照组中25例(50.00%)患者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评分异常,观察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异常率较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中65例(65.00%)患者处于焦虑状态,48例(48.00%)为轻度焦虑,14例(14.00%)为中度焦虑,3例(3.00%)为重度焦虑;对照组中8例(16.00%)患者处于焦虑状态,7例(14.00%)患者为轻度焦虑,1例(2.00%)患者处于重度焦虑状态,观察组焦虑状态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中30例(30.00%)患者处于抑郁状态,其中12例(12.00%)为轻度抑郁,13例(13.00%)为中度抑郁,5例(5.00%)为重度抑郁;对照组4例(8.00%)处于抑郁状态,其中1例(2.00%)为轻度抑郁,2例(4.00%)为中度抑郁,1例(1.00%)为重度抑郁状态,观察组抑郁状态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1)。③心理量表测值积分比较:观察组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及肝经、焦虑、抑郁三个维度积分,Beck焦虑量表积分、Beck抑郁量表积分均较对照组高(P<0.01)。④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心理量表测值比较:匹配后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的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总分及肝经、焦虑、抑郁三个维度积分,Beck焦虑量表积分、Beck抑郁量表积分均较对照组高(P<0.01)。⑤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信效度分析: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的焦虑维度积分与Beck焦虑量表测量值总分,抑郁维度积分与Beck抑郁量表测量值总分均有显着相关性(r=0.794,P<0.01;r=0.770,P<0.01);肝经维度积分与Beck焦虑量表测值总分、Beck抑郁量表测值总分均存在相关性(r=0.717,P<0.01;r=0.577,P<0.01);Cronbach’sα系数=0.889,折半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17。⑥观察组中,2个及2个以上肝经相关脏器患有“结节”、“增生”、“囊肿”、“肿块”类型病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①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为主。②白涎线、肝瘿线与抑郁、焦虑状态具有相关性,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较一般患者严重,白涎线、肝瘿线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具有提示性作用;③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在中医肝证及情绪测评信效度高,值得应用于更多相关的中医研究。④白涎线、肝瘿线患者更容易出现多个肝经相关脏器同时存在病变的情况。
李瑞菡[7](2021)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由文献综述与临床研究两部分组成。一、文献综述综述一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四类重大慢性病之一,老年心血管病的负担日益加重。慢性便秘作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可通过影响血液流变学、影响脂类代谢吸收、触发炎症免疫反应、诱导氧化应激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多个途径影响到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冠心病和慢性便秘两个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之一。心率变异性作为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在临床中也被广泛应用,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与心率变异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述二主要论述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冠心病在中医中归属“胸痹心痛”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心脉痹阻。在中医证型分布上诸多医家对其有不同的经验和总结。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神明和肠脑理论可解释临床中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两者之间的病因病机。阴阳失衡作为多数疾病的基本病机,在西医中对应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医理论在解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中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在治疗上,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药汤药内服和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被临床诸多研究证实了其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二、临床研究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对其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以及与其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指标、冠脉病变情况、胃肠道症状、睡眠情况和焦虑抑郁情况等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来自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科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期间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合并慢性便秘103例,单纯冠心病103例。通过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情况、病史信息、中医证候信息、睡眠焦虑抑郁情况和入院的检查化验结果等临床资料。通过对临床资料数据进行Excel表格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统计分析。结果:①入组临床资料分布:入组的20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岁,男性121人,女性85人,平均BMI为25.23kg/m2,89.81%居住在北方,68%存在长期精神紧张,饮食口味上半数以上偏肥甘厚味、油炸饮食、腌制食品和偏咸。病史方面:中位病程是1年,半数以上为NSTE-ACS类型冠心病,37.9%合并糖尿病,30.6%合并高脂血症,25.7%合并脑血管疾病。46.1%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35%合并吸烟史,27.2%合并饮酒史,67.1%的女性合并早发停经史。多数患者的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处于低危至中危之间。中医证素分布上,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占68%、痰浊证占36.4%、阳虚证占36.4%、气滞证占25.2%、血瘀证占20.9%、其他证素(阴虚证、热蕴证、寒凝证)占17.5%,半数以上患者为双证素。在中医证素组合得出的中医证候分布上,单纯实证占17%,单纯虚证占28.2%,虚实夹杂证占54.9%。单纯实证中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单纯虚证中以阳气虚衰证和心气亏虚证多见,虚实夹杂证中以气虚痰阻证、阳虚痰阻证、阳虚寒凝证和气虚血瘀证多见。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在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体力活动情况、饮食口味及种类、日饮水量、体育锻炼情况)及病史资料(冠心病病程、是否支架术后、冠心病类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合并用药史、早发心血管家族史、烟酒史和早发停经史)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基线资料相当。在冠心病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方面,合并便秘组的患者基础疾病处于高危的人群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多(P<0.05)。在大便分型上,患者大便多为布里斯托2型、3型,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大便多为4型、5型(P<0.001)。胃肠道症状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胃肠道症状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P<0.001)。睡眠、心理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老年焦虑评分和老年抑郁评分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01)。化验检查方面,合并便秘组的空腹血糖、Apo-A1、Apo-E水平均低于单纯冠心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冠脉病变情况上,合并便秘组患者的冠脉Gensini积分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在中医证素上,合并便秘组的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较单纯冠心病组的多(P<0.05)。在心率变异性上,合并便秘组的患者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pNN50、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HF、最小频域功率小时、最大频域功率小时的中位数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低,最大QTc间期的中位数较单纯冠心病组的高(P<0.05)。③合并便秘组患者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合并便秘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得分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包括SDNN、SDANN Index、SDNNIndex、三角指数、总功率、极低频、LF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④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分析:合并便秘组冠心病中医证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证、阳虚证、痰浊证、气滞证、其他证素、血瘀证。便秘中医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肺脾气虚证、肠道气滞证、脾肾阳虚证等。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年龄增大、服用利尿剂类药物,气虚证增多(P<0.05)。随着抑郁倾向增加、大便干硬程度增加、便秘程度增加,其他证素增多(P<0.05)。随着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倾向增加,气滞证增多(P<0.05)。随着饮食肥甘厚味、服用他汀类药物,血瘀证增多(P<0.05)。随着冠心病由不稳定心绞痛到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指标的异常,痰浊证逐渐减少(P<0.05)。随着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增高,阳虚证增多(P<0.05)。⑤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脉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得出线性回归方程:冠脉Gensini积分=67.489+(7.123 ×TSH)-(31.722×HDL-C)-(0.161×SDNN),以上3个指标可以解释冠脉Gensini积分变异的35.4%。TSH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⑥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阳虚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合并抑郁倾向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Apo-A1、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合并便秘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共患病增多,睡眠及心理障碍增多,血脂异常增多,自主神经功能更低,冠脉病变更严重。②在中医证素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为主,虚实夹杂证多见。合并慢性便秘患者以气虚证、阳虚证居多,中医证素更加复杂。③TSH是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HDL-C、SDNN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④阳虚证、气滞证、其他证素(热蕴证、阴虚证、寒凝证)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pNN50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保护因素。合并抑郁倾向、Apo-A1的下降是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琳洁[8](2021)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伴焦虑状态脑电超慢涨落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通过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究焦虑状态与肾脏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并挖掘CGN伴焦虑状态患者脑电超慢涨落检查结果以探求其脑部神经递质激活水平变化特征,为本病中医辨证提供相应依据和临床发现、诊断、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客观、科学支持。研究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自2020年11月01日至2021年01月31日广安门医院肾病科门诊12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实验室检查、GAD-7、HAMA、SAS量表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CGN伴焦虑状态的患病率,并将患者分为CGN伴焦虑状态组、单纯CGN组、单纯焦虑状态组三组,统计比较前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潜血的检查结果,分析焦虑状态对此实验室检查项目是否造成影响;对三组患者进行脑电超慢涨落检查,通过分析检查结果探讨伴有焦虑状态的CGN患者脑部神经递质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本横断面研究共收集121例CGN患者,最小患者年龄5岁,最大者89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6.09±16.66岁,男、女患病比例1:1.52,女性患病多于男性。总体来看,31-40岁患病人数最多,有29人(24.0%),其次为41-50岁26例(21.6%)、61-79 岁 20 例(16.6%)、51-60 岁 17 例(14.1%)、21-30 岁 16 例(13.2%),71-80岁有6例(4.9%)、≤20岁4例(3.2%)、≥80岁3例(2.4%),人数最少。其中32例患者有肾脏疾病家族史,占总人数26.45%,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多见。121例患者中,病程平均52.92个月。最短病程为3个月,最长病程283个月。“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总纲为“本虚标实”。本研究收录的121例CGN患者中,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患病人数最多有49例(40.49%),气阴两虚证25例(20.66%),肝肾阴虚证23例(19.01%),脾肾阳虚证17例(14.05%),肺肾气虚证人数最少共7例(5.79%);标实中湿热证最为多见,共57例(41.30%),其次为血瘀证35例(25.36%)、水湿证29例(21.01%),湿浊证17例最少(12.32%)。CGN病位主要涉及肾、脾、肝、肺四脏,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浮肿、面色无华等本虚症状,及口干口苦、腹胀、纳差、两胁痛、头晕耳鸣等;标实证中以小便黄赤灼热、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咽喉肿痛等最常见。CGN临床表现中出现频率前十者由高到低依次为疲乏无力96例(79.34%)、腰膝酸软94例(77.69%)、浮肿82例(62.77%)、口干79例(65.29%)、脘腹胀满71例(58.68%)、面色少华68例(56.20%)、食少纳呆51例(42.15%)、两胁胀痛 43 例(35.54%)、夜尿频数 42 例(34.71%)、口苦 41 例(33.88%)。CGN证型分布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有显着相关性: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证平均年龄最高(63.76±17.85),其次为气阴两虚证(59.92±10.30)、肝肾阴虚型(42.91±11.56),肺肾气虚证平均年龄最低(21.14±12.88)。标实证四种证型平均年龄最高为湿浊证(65.11±11.70),其次为血瘀证(59.85±12.99)、湿热证(46.75±15.64),最小为水湿证(41.38±15.81)。CGN伴焦虑状态患者共36例,患病率高达29.75%。CGN伴焦虑状态患者与单纯CGN患者的Scr、BUN、24h-UTP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ERY的比较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SET结果发现,CGN伴焦虑状态患者较单纯CGN患者脑内5-HT激活水平明显增强(P<0.01),INH、EXC活动增强(P<0.05),DA活动减弱(P<0.05)。ACH、NE活动未见明显差异(P>0.05);较单纯焦虑状态患者脑内ACH、EXC数值明显升高(P<0.05),剩余四种递质实测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慢性肾小球肾炎平均发病年龄为46.09±16.66岁,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男、女患病比例1:1.52,女性患病多于男性;平均病程较长。2.慢性肾炎中医辨证本虚标实,与年龄相关。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最常见,肺肾气虚证人数最少,患病年龄最低,脾肾阳虚患病年龄最高;标实证中湿热证最多见,血瘀证、湿浊证主要出现在疾病后期;3.慢性肾炎主要临床症状为: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浮肿、面色无华、腹胀、纳差、头晕耳鸣等本虚症状,及小便黄赤灼热、恶心呕吐、头身困重、咽喉肿痛等标实症状;4.CGN伴焦虑状态患病率为29.75%,焦虑状态对尿潜血有影响,但与血肌酐、血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5.CGN伴焦虑状态者较单纯CGN患者脑部5-HT、EXC、INH激活水平上升、DA激活水平下降;较单纯焦虑状态患者ACH、EXC激活水平上升。
杨剑锋[9](2021)在《运用KIT及焦虑量表探究情志因素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临床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内脏的出血。由于目前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对于ITP的西医治疗是有限的,ITP患儿及父母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分值普遍较低。临床中发现ITP患儿父母对于ITP的担心及焦虑情感较国外报道更甚,并发现具备焦虑情绪的患儿通常治疗效果欠理想。故提出猜想:焦虑情绪会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同时患儿及父母的焦虑情绪具备潜在联系可能,父母焦虑情绪会影响患儿情绪,间接影响患儿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以情志因素为切入点,观察情志因素对ITP患儿疾病的影响,关注慢性ITP患儿及父母的HRQoL分值及焦虑情况,观察各影响因素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对于ITP症状描述、治疗疗效的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于东直门医院儿科就诊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共31例以及临床观察ITP患儿(无药物治疗)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中药(扶正解毒方)治疗的ITP患儿为实验组,临床观察组为对照组,采用ITP儿童生活质量量表(The Kid’s ITP Tools,KIT)、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儿及父母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是否具有焦虑情绪。记录所有参与调查ITP患儿人口学相关数据、KIT量表(儿童卷)、SCARED量表、中医证候记录表结果,记录所有参与调查ITP患儿父母KIT量表(成人卷)、汉密顿焦虑量表结果。入组患儿年龄满足≥7岁均应由患儿本人填写,如患儿对量表内容有疑惑,须直接询问调查人员,父母不可以参与填写;<7岁患儿如不能自行填写可由代理人进行填写;父母问卷由父母自行填写。通过对记录量表做出现相关性分析,探究ITP患儿及家长是否存在焦虑情况,焦虑情绪程度是否与ITP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探究患儿父母焦虑情绪是否与患儿情绪具有相关性。结果:1.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治疗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患儿PLT数值范畴各亚组分组后,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中医治疗组患儿的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通过t检验对父母和患儿的KIT生活质量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具有显着差异性(P值<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将父母的KIT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与患儿的KIT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二者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治疗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分组后,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患儿PLT数值范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PLT数值3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数值30×109/L~8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数值80×109/L~10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治疗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分组后,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患儿PLT数值范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PLT数值30×109/L亚组、30×109/L~80×109/L亚组、80×109/L~100×109/L亚组内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的KIT分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家长的KIT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SCARED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患儿PLT数值范畴各亚组分组后,通过t检验分别进行组内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SCARED量表积分按照患儿治疗时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其中治疗1-3年亚组中的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SCARED量表积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HAMA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时间各亚组、患儿年龄各亚组分组后,分别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t检验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患儿家长HAMA量表积分按照确诊患儿PLT数值范畴亚组分组进行组间比较,其中PLT数值30×109/L以下亚组中,中医治疗组与临床观察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中医治疗组患儿家长HAMA量表积分按照不同长度的确诊时间与治疗时间、患儿不同年龄、患儿PLT计数范畴分组,通过t检验对不同亚组进行组间比较,最终P值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对中医治疗组和临床观察组在临床症状积分、患儿KIT生活质量得分、心理焦虑得分上进行组间比较,得出ITP症状量表积分与儿童SCARED量表焦虑得分相关性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1.ITP患儿的症状表现轻重、生活质量高低、焦虑程度与患儿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年龄、PLT数值无关,存在其他因素对患儿具有影响效应;ITP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高低、焦虑程度与患儿确诊时间、治疗时间、年龄、PLT数值无关。2.父母与儿童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着差异,父母生活质量更差,母亲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值较父亲更低。儿童KIT生活质量得分与父母KIT生活质量得分、ITP症状量表积分、紫癜项积分、出血项积分、PLT数值均无明显关联性。3.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以下时,服用中药治疗组患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无治疗的患儿,但当患儿血小板计数属于80×109/L~100×109/L范围时,无药物治疗患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中药治疗患儿。4.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以下时,服用中药治疗组患儿的家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无药物治疗的患儿家长生活质量;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100×109/L范围时,无药物治疗患儿的家长生活质量显着高于中药治疗患儿的家长生活质量。5.就诊1-3年的ITP患儿中,中医治疗组儿童SCARED量表焦虑得分与临床观察组具有显着差异,中医治疗组患儿焦虑程度明显低于临床观察组。6.当患儿PLT数值处于30×109/L以下时,中医治疗组患儿的家长焦虑程度显着低于无药物治疗患儿的家长。7.ITP的PLT数值与儿童的焦虑程度具有相关性,提示患儿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PLT数值。
杨雅惠[10](2021)在《清上温下安神方对上热下寒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上热下寒型高血压病合并焦虑的患者,经中药治疗后,血压水平、肾素、醛固酮、皮质醇浓度及焦虑情绪的改变。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将我院高血压科患上热下寒型高血压病且合并焦虑的66例患者按信封标注分为两组,治疗组为:清上温下安神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氟呱噻吨美利曲辛片(33例);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氟呱噻吨美利曲辛片(33例),经4周±3天时间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诊室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卧位的肾素、醛固酮,血浆皮质醇水平的临床改变,并包含(SAS)焦虑自评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评分、中医证候量表的数值变化。经Ecel表整理,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AS9.4统计软件完成。结果:1)本课题最终纳入患者总数60人,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该60人在年龄、性别,差异无任何统计学意义,(P>0.05);2)经4周±3天临床治疗后,治疗组与常规西药组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值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经4周±3天临床治疗后,两组间的卧位血浆醛固酮水平,在组内及组间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经4周±3天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卧位血浆肾素水平,在组内前后的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4周±3天临床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数值,在组内前后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经4周±3天临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在组内与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经4周±3天临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匹兹堡睡眠评分(PSQI),在组内与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经4周±3天临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在组内与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9)治疗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经4周±3天治疗后,在中医临床症状中,头晕、夜尿、大便溏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组常规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患者的前提下,加用清上温下安神方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睡眠状态及血压水平,可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血浆卧位肾素、皮质醇的水平。
二、焦虑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焦虑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CDF的相关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 |
1.3 调查内容 |
1.4 调查工具及标准 |
1.4.1 问卷调查工具及标准 |
1.4.2 检查工具及标准 |
1.5 调查方法 |
1.6 质量控制 |
1.7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调查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2.2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CDF的患病现况 |
2.3 CDF影响因素分析 |
2.3.1 单因素分析 |
2.3.1.1 不同家庭环境对CDF的影响 |
2.3.1.2 不同就诊经历对CDF的影响 |
2.3.1.3 不同体格、生育方式对CDF的影响 |
2.3.1.4 CDF与口腔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
2.3.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3.2.1 3-5 岁年龄组 |
2.3.2.2 6-12 岁年龄组 |
2.4 CDF对口腔医师的影响 |
3 讨论 |
3.1 儿童口腔门诊患者中CDF的患病情况 |
3.2 影响儿童口腔门诊CDF的相关因素 |
3.2.1 人口学因素 |
3.2.2 家庭环境因素 |
3.2.3 口腔科就诊经历 |
3.2.4 CDF与口腔健康 |
3.3 CDF对口腔医师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全身麻醉与保护性固定治疗CDF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样本量与样本纳入 |
1.3 实验工具及实验人员 |
1.4 实验方法 |
1.4.1 样本纳入 |
1.4.2 干预的实施 |
1.4.3 干预前后牙科焦虑水平测评与术后回访 |
1.5 质量控制 |
1.6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样本特征 |
2.2 GA、PSD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1 GA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2 PSD干预前后患儿的焦虑水平 |
2.2.3 GA、PSD干预前后的患儿的焦虑水平 |
2.3 GA、PSD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2.3.1 GA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2.3.2 PSD干预前后患儿的临床就诊行为 |
3 讨论 |
3.1 GA干预效果评价 |
3.2 PSD干预效果评价 |
4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牙科焦虑症患者的评估与管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儿童评估量表 |
附件2:医生评估量表 |
附件3:儿童牙科焦虑症(CDF)影响因素调查表——家长问卷 |
附件4:Wong and Baker面部表情量表 |
附件5:口腔健康状况检查表 |
附件6:2-18 岁儿童与青少年BMI参考值 |
附件7:美国麻醉师协会患者体质评估(ASA) |
附件8:知情同意书 |
附件9:全麻手术知情同意书 |
附件10:伦理审查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治疗前后PSQI评分分析 |
3 治疗前后HAMA评分分析 |
4 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分析 |
5 治疗结束后PSQI疗效分析 |
6 治疗结束后HAMA疗效分析 |
7 治疗结束后中医证侯积分疗效分析 |
8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国内外对焦虑相关性失眠的研究 |
2 研究思路 |
3 柴芩温胆汤的相关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焦虑相关性失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现代医学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
1.2 中医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
1.3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 |
1.4 随机对照试验 |
1.5 真实世界研究 |
第二章 产后抑郁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
2.1 研究方案 |
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4)“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高血压病西医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高血压界定 |
3 降压策略 |
4 血压监测及相关指标 |
5 高血压发病机制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血压病中医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概述 |
4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概述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理论阐述 |
1 肝阳上亢在脏责之肝肾 |
2 育阴潜阳是关键治法 |
3 平冲降逆是合理阐释 |
4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研究一 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古代及近代文献研究 |
1 检索范围 |
2 检索策略 |
3 数据处理 |
4 检索结果 |
5 文献整理 |
6 讨论分析 |
7 结论 |
8 意义及启示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现代研究荟萃分析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治疗方案 |
4 基线资料及观察指标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分析 |
7 研究结果 |
8 讨论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对SHR血压及血清氨基酸代谢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5)自拟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人纳入标准 |
1.4 病人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与处理方法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方法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结果 |
2.1 临床综合疗效 |
2.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2.3 精神情绪状态比较 |
2.4 生活质量总评分比较 |
2.5 复发情况比较 |
2.6 安全性对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1.1 定义 |
1.2 流行病学 |
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4 治疗方法 |
2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
2.1 FD的中医病名 |
2.2 病因 |
2.3 病机 |
2.4 FD的中医证治分类(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
2.5 经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2.6 时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2.7 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2.8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3 自拟疏肝和胃方的分析 |
3.1 导师运用自拟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FD的学术思想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
4.2 中医症状积分分析 |
4.3 精神心理状况分析 |
4.4 生活质量分析 |
4.5 复发率分析 |
4.6 安全性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进展 |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渊源及病因病机 |
2 中医药在临床中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简况 |
2.1 中医药治疗 |
2.2 中医外治法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白涎线的相关研究进展 |
1 白涎线的定义 |
2 白涎线的中医理论 |
3 白涎线的西医病理机制 |
4 白涎线与中医临床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肝瘿线的相关研究进展 |
1 肝瘿线的定义 |
2 形成机理 |
3 临床意义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研究一 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 |
3 方法及工具 |
4 结果 |
5 讨论 |
临床研究二 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与纳排标准 |
3 方法及工具 |
4 结果 |
5 讨论 |
典型病例 |
1 病例一 |
2 病例二 |
3 病例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中医肝脏象情绪评定量表 |
附录2 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 |
附录3:Beck抑郁量表第2版(BDⅠ-Ⅱ)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概述 |
2 冠心病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 |
3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与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 |
4 心率变异性评估自主神经功能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
2 中医对慢性便秘的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认识 |
4 中医阴阳理论与自主神经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评估标准 |
2 方案与内容 |
2.1 临床资料收集 |
2.2 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
2.3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分布 |
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3.3 合并便秘组便秘情况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
3.4 合并便秘组中医证素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 |
3.5 老年冠心病冠脉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 |
3.6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老年冠心病一般情况分析 |
4.2 老年冠心病中医证侯分布规律 |
4.3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临床特点 |
4.4 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
4.5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中医证候分析 |
4.6 老年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
4.7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的影响因素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8)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伴焦虑状态脑电超慢涨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伴焦虑、抑郁临床研究进展及中医认识 |
1 CGN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
2 CGN患者伴焦虑、抑郁临床流行病学 |
3 CGN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表现 |
3.1 CGN患者伴焦虑状态临床表现 |
3.2 CGN患者伴抑郁状态临床表现 |
4 CGN患者伴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进展 |
5 中医学“肾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 |
6 中医对CGN的认识 |
6.1 病名认识 |
6.2 病因病机认识 |
6.3 辨证分型发展 |
6.4 中医药治疗 |
第二章 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检测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 SET分析原理 |
2 脑内六大类神经递质功能 |
2.1 5-HT生理功能 |
2.2 NE生理功能 |
2.3 ACH生理功能 |
2.4 DA生理功能 |
2.5 INH生理功能 |
2.6 EXC生理功能 |
3 SET在临床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3.1 神经精神系统 |
3.2 消化系统 |
3.3 泌尿系统 |
4 SET应用于CGN伴焦虑、抑郁状态的可行性 |
临床实验研究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临床资料采集 |
1.3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分析 |
2.2 慢性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
2.3 焦虑量表评分 |
2.4 实验室指标 |
2.5 脑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
3 讨论 |
3.1 CGN患者分布规律讨论 |
3.2 CG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讨论 |
3.3 CGN伴焦虑状态患病情况及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
3.4 CGN伴焦虑状态脑功能检查结果讨论 |
4 结语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 |
附录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 |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 |
附录4 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 |
附录5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6 中医辨证表 |
附录7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运用KIT及焦虑量表探究情志因素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西医综述 |
1. ITP研究进展 |
2. 儿童ITP与心理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二、中医综述 |
1. 中医对于ITP的认识 |
2. 中医对情志的认识 |
3. 情志与ITP的关系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
1. 结果 |
2. 讨论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KIT积分量表 |
附录二 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 |
附录三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
附录四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0)清上温下安神方对上热下寒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收集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和终止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观察指标 |
3.1 疗效指标 |
3.2 安全指标 |
4 统计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高血压合并焦虑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焦虑量表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全身麻醉及保护性固定的干预效果评价[D]. 任文娟.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柴芩温胆汤治疗焦虑相关性失眠(肝郁痰热型)的临床观察[D]. 陶冬艳.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轻中度产后抑郁针刺疗效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D]. 陈晨.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育阴潜阳,平冲降逆”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研究[D]. 张旭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自拟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 谢家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白涎线、肝瘿线舌象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抑郁焦虑状态测评分析[D]. 梁婉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便秘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中医证型的临床研究[D]. 李瑞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伴焦虑状态脑电超慢涨落研究[D]. 许琳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运用KIT及焦虑量表探究情志因素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分析[D]. 杨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清上温下安神方对上热下寒型高血压合并焦虑的临床研究[D]. 杨雅惠.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标签: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论文; 抑郁状态论文; 抑郁情绪论文; 中医论文; 产后抑郁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