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维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思品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卢明[1](2021)在《思维导图技术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初中思品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思想品德的作用,做一个有道德、有素养的人。为了确保初中思品教学具有实用性,初中思品课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模式,将知识讲解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将思维导图技术应用到初中思品教学中,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抓住思品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促进初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穆浩志,薛立军[2](2021)在《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合式教学设计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成果评价设计相一致性原则,对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结果,给出持续改进的建议,以期为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参考。

褚彤彤[3](2021)在《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研究》文中指出

吴珊华[4](2021)在《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创新思维培育例谈》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教育也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也同样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唯一手段,是振兴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支柱。因此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分析中探讨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以此来不断推动教育的改革。

邵佩雯[5](2021)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小学生文化认同研究 ——以成都市S校为例》文中认为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各国的交往与联络,鼓励国家间敞开门户、精诚合作,随之而至的是外来文化的涌入,原本的社会道德秩序及人民思想观念遭受冲击,为了消除种族间的矛盾、促进人类共生发展,加强国民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推动文化认同的培养则成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校得到积极的实践与探索,为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国际理解教育旨在促进少年儿童认同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塑造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兼备的人才,而小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希望,担负着世界的未来。但在浮躁的大环境下,儿童接受国际理解教育后依旧怀有一定的文化偏见,无法以平等的心态评价他文化。因此,本研究以调查国际理解教育下小学生文化认同的现状为依据,探寻如何通过改善国际理解教育的相关措施来加强小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本研究在进行文化认同及国际理解教育相关文献的梳理后,对小学生文化认同的本质意蕴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文化认同理论将国际理解教育中对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考察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文化认知水平、文化认同情感、文化认同行为及国际理解教育效果,以此为基础编制小学生文化认同访谈提纲,并在实地观察中随机选取S小学3至6年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再结合实践观察与学生访谈结果,对相关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访谈。整理分析发现,国际理解教育对小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有一定优势,但依旧存在小学生文化认知浅显、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对异国文化接受度呈现差异的现象。据此,在对国际理解教育与小学生文化认同培养的共性及价值进行探究后,本研究尝试结合视域融合的相关理论,从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形式、教师、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提出改进策略:首先,学校应扩大中外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根据学校定位实际创编适宜学生使用的校本课程或学本;其次,要加大各方投入拓展国际理解教育形式与活动,合理开发网络、人才资源推动跨文化交流;再者,需积极组织专职教师及科任教师的相对培养,使教师提高自身国际理解素养,实现中外文化知识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最后,应呼吁家长、校领导共同构建“国际化”的校园环境,建设专业的国际理解教室,让学生在别样的氛围中领略和认同中外文化,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高超[6](2021)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培养小学生乐于学习、热爱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的综合型课程。十九大召开以后,国家提出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也为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帯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深入课堂教学,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A市20所小学58名《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的教学现状和6所学校3976名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与总结发现A市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着教师专业水平不足、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不灵活、教材拓展实效性差、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校考核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教学状态不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家长忽视课程重要性以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造成。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在学校重视思政课程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开展积极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学理分析,主要对课程内涵的阐述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第三部分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探寻《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A市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此研究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针对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也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陈惠支[7](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文中认为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对思想政治课传授知识和立德树人重任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为出发点,创新性地结合有声教学语言艺术和无声教学语言艺术,探索能够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更有实效、更有趣味的教学语言艺术。本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课堂观察和与教师访谈等方法,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的现状,发现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有声语言方面存在缺乏科学性和语言技巧的问题,在无声语言方面存在情绪不高、肢体动作不协调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观念、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教学语言技巧地掌握和语言环境不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发挥和运用,尤其是教师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教学语言艺术技巧的缺乏,导致教学语言艺术难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展现出来。为了有效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水平,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语言艺术观念,重视教学语言的价值;培养广泛爱好、深入研究教材和自主备课,以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运用能力;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学语言艺术运用技巧;营造语言环境等来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魅力。希望能为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提供可借鉴的措施。

薛倩[8](202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探析 ——以合阳县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选用有效的教学素材去优化课堂教学是当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重要工作。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中,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互联网飞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普遍应用都为师生搜集和呈现教学素材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教学素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深受师生的青睐。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还存在各种问题有待解决。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师生选择和运用教学素材,提高教师教学成就感和学生学习幸福感,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高效发展,笔者将理论与日常教学实践结合,以合阳县某中学为例,针对师生在政治课堂中对教学素材选用和学习情况展开了调查,以此为依据,分析归纳了目前对教学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当前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业务能力有待提升;教研组集体备课质量欠缺;教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存在认知偏差;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缺乏对素材进行整合优化,选取的素材偏离了教学与学生。在课堂运用教学素材时,素材呈现形式与时机不当;过度注重课前预设忽视课堂生成素材;对教学素材缺乏深入地挖掘与引导。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课前选择素材、课上运用素材、课后评价素材三个环节提出了科学有效运用教学素材的策略,教师是教学素材的主要开发者,因此教师要提高教学素养,提高业务能力;紧扣教学与学生,多渠道精选教学素材;与时俱进紧跟社会热点更新教学素材;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共创共享优质素材。在课上运用教学素材时应精简素材,一材多用,打造精简高效的课堂;把握时机灵活多样地呈现教学素材;以生为本,生成灵活素材;对教学素材要正面引导与德育渗透。最后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师生能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渠道中对教学素材的选用进行反思,为改进和发展教学提供保障。

苏朝旭[9](2021)在《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1),进而,新课标理念与时政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结合成为研究热点。时政资源有效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助于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系统、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时政资源与高中《政治生活》教学紧密联系,虽时政资源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因应试教育价值导向不科学、机制保障不全、教师教研不足,导致忽视学生自主生成、缺少时政资源深度应用、过度依赖热点等问题。提升时政资源应用的有效性,要坚持主体性、适应性、创新性原则;落实活动型学科课堂理念,运用“四环”课堂教学策略;把握《政治生活》学科特点,探索时政资源组织策略;引导学生方向,筑牢时政资源学习策略;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应用策略的优化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叶超艳[10](202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时不仅要补充相关时事,还应该与其他学科和相关的德育内容相配合。对于中学生而言最关键实则是进行价值观引导,教学中榜样素材不仅是进行主旋律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唤醒课堂活力的重要助推器,更易于达成教学目标,矫正学生由于多元文化冲击造成的价值偏差,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迫于中考改革的压力,教师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合理准确地选取与运用榜样素材,彰显榜样素材的育人价值和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就本学科教学中榜样素材的选取与运用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共分为四章,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大致是:绪论部分大致对有关选题各方面和行文方法逻辑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研究相关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述评。第一章概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榜样素材的有关内容,在厘清榜样素材概念基础上,从不同维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榜样素材进行划分,从而概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特点,进而总结出榜样素材的教学价值。第二章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现状,通过调查中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了解目前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现状发现问题,而后借由求证深究着重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三章是本研究的重点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原则和要求、呈现、教学视角出发给出提高榜样素材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第四章是基于前三章的内容针对本研究的问题最后将以上结论体现于教学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榜样素材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有效性,期望能给老师理解和运用榜样示范法这一德育方法提供参考,增强课程的活泼性和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

二、思品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思品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思维导图技术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维导图技术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现状
二、思维导图技术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师自身缺乏正确有效的思维导图技术
    (三)学生不愿主动参与初中思品教学课堂
    (四)家长对于初中思品教学的理解不深入
三、思维导图技术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的优化举措
    (一)打造科学有效的思维导图技术实践与应用体系
    (二)提升教师的思维导图技术实践与应用水平
    (三)鼓励学生在初中思品教学课堂上踊跃表现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思维导图技术的应用
    (五)开展初中思品教学课堂的课后评价
    (六)搭建不同学校教学交流平台
    (七)加大研究资源投入
    (八)初中思品教学要紧密练习生活实际
四、结语

(2)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程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内容设计
    3.教学模式设计
    4.混合式教学活动设计
    5.混合式教学评价设计
二、工程制图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1.学生学情分析
    2.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评估
    3.混合式教学反思与建议
三、持续改进
四、结束语

(4)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创新思维培育例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学思想品德的教学现状
    (一)思想品德教学现状的总体概括
    (二)不合理的互动形式
    (三)机械化的互动形式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三、有效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教学,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改善师生之间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5)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小学生文化认同研究 ——以成都市S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文化认同与国际理解教育在全球化时代下的需要
        1.1.2 文化认同是国际理解教育实施的前提和目的
        1.1.3 小学生文化认同及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实问题
    1.2 文献综述
        1.2.1 文化认同
        1.2.2 国际理解教育
        1.2.3 国际理解教育与文化认同的联系
        1.2.4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1.3 理论基础
        1.3.1 文化认同理论
        1.3.2 视域融合理论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文化认同
        1.4.2 小学生文化认同
        1.4.3 国际理解教育
        1.4.4 相关概念辨析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意义
        1.5.4 研究方法
        1.5.5 研究对象选择
        1.5.6 研究思路
2 小学生文化认同的本质意蕴
    2.1 小学生文化认同的目的
        2.1.1 挖掘内涵,促进文化理解
        2.1.2 树立观念,提升个人素养
        2.1.3 传承创新,建立文化自信
    2.2 小学生文化认同的结构特征
        2.2.1 文化认同的本质内涵
        2.2.2 文化认同的外显特征
        2.2.3 文化认同的内部结构
3 国际理解教育与小学生文化认同的共性及价值分析
    3.1 国际理解教育的结构要素
        3.1.1 国际理解教育的外显特征
        3.1.2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部结构
    3.2 国际理解教育与小学生文化认同的共性
        3.2.1 培养目标
        3.2.2 教育内容
    3.3 国际理解教育对于增强小学生文化认同的价值分析
        3.3.1 开阔眼界,提升文化认知水平
        3.3.2 尊重差异,培养文化多元意识
        3.3.3 激发情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4 国际理解教育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现状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国际理解教育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现状
        4.1.1 小学生文化认知水平
        4.1.2 小学生文化认同情感
        4.1.3 小学生文化认同行为
    4.2 国际理解教育中小学生文化认同的问题
        4.2.1 小学生文化认知较为浅显
        4.2.2 小学生对国内文化认同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4.2.3 小学生对异国文化接受程度不一
    4.3 国际理解教育中小学生文化认同问题归因分析
        4.3.1 教学内容片面,文化理解浅显
        4.3.2 教育过程形式化,学生参与不足
        4.3.3 教师缺乏培养意识,课程融合不够
        4.3.4 外界环境影响大,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
5 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小学生文化认同的措施
    5.1 开发适宜课程内容与学本
        5.1.1 基于学生兴趣,拓展教学内容
        5.1.2 结合学校实情,创编国际理解教育学本
    5.2 扩充国际理解教育形式
        5.2.1 合理开发资源,加强跨文化交流
        5.2.2 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文化感受
    5.3 提升教师国际理解素养
        5.3.1 加强教师国际理解素质的培养
        5.3.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学科渗透
    5.4 创设国际理解校园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归纳总结法
        1.3.3 调查问卷与访谈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多层次分析研究对象
        1.4.2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地方特点鲜明
        1.4.3 引入非专业性评价方式加强对课程教学评价的全面考核
第2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情分析
    2.1 课程内涵
        2.1.1 课程标准
        2.1.2 课程宗旨
        2.1.3 课程内容
        2.1.4 课程地位和作用
    2.2 教学对象特征
        2.2.1 认知水平较低
        2.2.2 道德判断薄弱
        2.2.3 情绪体验不均
        2.2.4 求知欲强
        2.2.5 依赖性高
        2.2.6 自控力不足
第3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3.1 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教师专业水平不足
        3.1.2 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
        3.1.3 教学内容设计单一
        3.1.4 教师授课方式不灵活
        3.1.5 学生对课堂评价不高
        3.1.6 学校考核评估不完善
    3.2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3.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3.2.2 教师教学状态不佳
        3.2.3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3.2.4 家长忽视课程重要性
        3.2.5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4章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
    4.1 学校要重视思政课程
        4.1.1 规范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体系
        4.1.2 修定课程与教学评价标准
    4.2 提高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
        4.2.1 精心研读教材
        4.2.2 增强课堂兴趣
        4.2.3 创新教学方式
        4.2.4 调动学生情绪
        4.2.5 促进知行结合
        4.2.6 注重情感体验
    4.3 开展积极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4.3.1 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4.3.2 构建合作机制与整合资源
    4.4 社会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
        4.4.1 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4.4.2 建立社会网络品德教育新阵地
        4.4.3 净化社会和校园周边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访谈问题
课堂观察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1.研究内容创新
        2.研究方法创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相关概述
    (一)教学语言艺术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语言
        2.教学语言艺术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特征
        1.思想性和教育性
        2.科学性和启发性
        3.生动性和审美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语言艺术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理清教学内容
        2.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的理论依据
        1.认知发展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现状及问题
    (一)调查情况说明
        1.问卷说明
        2.问卷统计
        3.访谈说明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运用存在的问题
        1.语言深奥,缺乏科学性
        2.表述随意,缺乏语言技巧
        3.情绪低沉,肢体动作不协调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缺乏教学语言艺术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的教学语言艺术观念
        1.对有声教学语言的重视不够
        2.忽视了无声教学语言的重要价值
        3.缺乏长期提升教学语言艺术的信念
    (二)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不足
        1.教学语言文化修养不高
        2.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不够
        3.缺乏自主备课的能力
    (三)缺乏教学语言艺术技巧
        1.教学语言艺术的储备不足
        2.教学语言艺术培训机制不健全
    (四)受地方方言环境影响大
        1.缺乏良好的普通话环境
        2.缺乏普通话运用的监督环境
四、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学语言艺术观
        1.重视思想政治课教学有声语言
        2.充分认识无声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
        3.贯彻终身学习教学语言艺术的理念
    (二)提高政治课教师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
        1.培养广泛爱好,提升文化修养
        2.深入研究思想政治课教材
        3.提升自主备课能力
    (三)学习教学语言艺术技巧
        1.灵活运用有声教学语言
        2.精心设计无声教学语言
        3.完善学校培训机制
    (四)营造使用普通话的教学语言艺术环境
        1.创设普通话语言环境
        2.形成普通话语言监督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探析 ——以合阳县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教学素材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概念
    (一)教学素材相关概念
        1.教学素材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的类型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与特点
        1.课程性质
        2.课程特点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的相关理论依据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选用教学素材的必要性与原则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选用教学素材的必要性
        1.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是弥补统编教材局限性的需要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原则
        1.开放性原则
        2.生活性原则
        3.教育性原则
        4.时效性原则
        5.主体性原则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现状及分析
    (一)教学素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选用现状调查
        1.调查学校概况
        2.调查访谈目的
        3.调查内容分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存在的问题
        1.教学素材缺乏整合优化
        2.教学素材偏离教学与学生
        3.教学素材呈现形式与时机不当
        4.忽视学生缺少课堂生成性素材
        5.缺乏对教学素材的挖掘与引导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2.集体备课质量不高影响教学素材的选用
        3.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致使教学素材选用不精
        4.学生认知偏差导致教学素材运用效果不佳
        5.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的改进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1.转变教学观念
        2.丰富知识储备
        3.提高教学技能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择策略
        1. 紧扣教材与学生多渠道精选素材
        2. 关注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更新素材
        3. 发挥教研优势共创共享优质素材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运用策略
        1.精简素材,一材多用
        2.把握时机,灵活呈现
        3.以生为本,课堂生成
        4.注重价值,正面引导
    (四)丰富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2.拓宽教学评价渠道
        3.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教学素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附录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致谢

(9)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
2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2.1 时政资源
        2.1.1 时政资源的含义
        2.1.2 时政资源的特点
        2.1.3 时政资源与《政治生活》的联系
    2.2 时政资源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应用
        2.2.1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应用的界定
        2.2.2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分类
        2.2.3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2.2.4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应用中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3.2 调查结果
        3.2.1 教师层面调查结果
        3.2.2 学生层面调查结果
    3.3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3.1 重知识接受,轻自主生成
        3.3.2 重资源套用,轻深度加工
        3.3.3 重热点时事,轻灵活变通
    3.4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3.4.1 应试教育传统观念影响,教学策略单一
        3.4.2 时政资源运用条件不足,机制保障不全
        3.4.3 时政资源运用教研不足,应用能力欠缺
4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应用的原则与实施策略
    4.1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应用中的原则
        4.1.1 主体性原则
        4.1.2 适应性原则
        4.1.3 创新性原则
    4.2 落实活动型学科课堂理念,运用“四环”课堂教学策略
        4.2.1 以班级文化为引领,建构时政资源学习氛围
        4.2.2 以问题生成为切入,改进时政资源课堂活动
        4.2.3 以深入挖掘为强化,激活时政资源育人价值
        4.2.4 以分层评价为落脚,再塑时政资源教学进程
    4.3 把握《政治生活》学科特点,探索时政资源组织策略
        4.3.1 着力于《政治生活》教材重难点推进时政资源建设
        4.3.2 践行师生联动的学科要求,加强学科时政资源管理
        4.3.3 依托学校资源平台提升教师恰当应用时政资源的能力
        4.3.4 梳理时政资源与《政治生活》契合点,进行知识统整
    4.4 引导学生方向,筑牢时政资源学习策略
        4.4.1 调用认知策略,促成“思考-疑惑-问题”过程
        4.4.2 调用资源管理策略,采取“分享-求助-合作”手段
        4.4.3 调用元认知策略,借助“帮助-反思-发展”方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学生问卷调查表
    附录3:时政资源应用的教学设计案例
致谢

(1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选取与运用的研究
        2.榜样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教育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四)经验总结法
    五、创新之处
        (一)选题视角的创新
        (二)研究对策突出可操作性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相关概述
    一、榜样素材相关概念界定
        (一)榜样
        (二)素材
        (三)榜样素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类型
        (一)所属时代之维:传统榜样素材与现代榜样素材
        (二)所具影响之维:一般榜样素材与典型榜样素材
        (三)所属国别之维:本国榜样素材和别国榜样素材
        (四)所属年龄之维:未成年榜样素材与成年榜样素材
        (五)发挥作用之维:正面榜样素材与负面典型榜样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特点
        (一)多元性
        (二)生活性
        (三)客观真实性
        (四)情感性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的教学价值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提升教材的时效性
        (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现状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取得的成效
        (一)大量运用榜样素材辅助学生理解知识
        (二)榜样素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三)榜样素材选取契合学生生活实际
        (四)通过榜样素材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榜样素材选取的准确性不足
        (二)榜样素材的实践运用有所欠缺
        (三)榜样素材运用的动态生成有待提高
        (四)学生对榜样素材的共情能力有所欠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教材与素材间的关联性把握不充分
        (二)教与学仍多关注应试性
        (三)榜样素材运用的整合程度偏低
        (四)不良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策略
    一、榜样素材的选取与运用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二)时效性原则
        (三)适度性原则
        (四)就近原则
    二、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标准要求
        (一)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二)契合学生的价值追求
        (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
        (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策略
        (一)榜样素材选取方法
        1.围绕学科素养搜集榜样素材
        2.留心生活紧扣学生生活实际
        3.立足教材迁移补充榜样素材
        4.联系本土开发校本榜样素材
        (二)榜样素材呈现方法
        1.声文图优选组合
        2.立素材发展之序
        3.依认知风格呈现
        (三)榜样素材的运用方法
        1.学以致用,回归实践
        2.榜样现身课堂,走进生活
        3.分析榜样,规范学习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运用案例
    一、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教学设计——以《依法履行义务》为例
    二、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的教学评价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思品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思维导图技术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 卢明. 学周刊, 2021(35)
  • [2]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J]. 穆浩志,薛立军. 中国轻工教育, 2021(04)
  • [3]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语文教师跨学科整合能力研究[D]. 褚彤彤.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创新思维培育例谈[J]. 吴珊华. 高考, 2021(18)
  • [5]国际理解教育中的小学生文化认同研究 ——以成都市S校为例[D]. 邵佩雯.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研究 ——以A市部分小学为例[D]. 高超.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研究 ——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为例[D]. 陈惠支. 延安大学, 2021(11)
  • [8]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素材选用探析 ——以合阳县某中学为例[D]. 薛倩. 延安大学, 2021(12)
  • [9]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苏朝旭.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素材选取与运用研究[D]. 叶超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思维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