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daho Rapidcycler PCR仪上用薄壁管进行RAPD扩增的程序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韦东[1](2005)在《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文中指出水稻(Oryza sativa.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主要食物。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亚洲稻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选育和应用抗褐飞虱品种是防治褐飞虱为害的有效措施。B3F4是药用野生稻1665(O.officinals Waii Ex Watt)和栽培稻桂99远缘杂交后代筛选得到的一个近等基因系。本研究利用B3F4对来源于药用野生稻1665的抗褐飞虱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研究的结果如下: 1.根据B3F4单株的抗性鉴定结果,构建近等基因系的不抗DNA混合池和抗DNA混合池,选用282个随机引物筛选抗褐飞虱基因的RAPD标记,得到5个与抗褐飞虱基因表现连锁的分子标记,分别命名为BS294、BS229、BS303、BS403和BS1159,并分别完成B3F4单株的RAPD标记分析; 2.通过对5个RAPD标记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获得标记的核苷酸序列,他们的片段长度分别为:BS294 821bp、BS229 703bp、BS303 649bp、BS403 783bp和BS1159 1408bp; 3.根据BS229和BS1159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将RAPD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实验表明SCAR标记结果与RAPD标记结果完全一致; 4.根据5个标记的RAPD标记分析结果,利用MAPMAKER/EXP.Version 3.0,构建5个标记与抗褐飞虱基因的局部连锁图谱,覆盖18.2cM,RAPD标记S303与抗褐飞虱基因的遗传距离最近,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8cM。为下一步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精确定位和克隆分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夏鹏[2](2003)在《海带“901”品系遗传与变异的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在对海带“901”配子体及孢子体DNA提取、PCR扩增条件优化的基础上,以海带“901”父本、母本、F6、F7、F8代雌、雄配子体及其孢子体为材料,以RAPD标记为研究方法,结合软件分析与统计,研究其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 1.通过筛选,获得30条引物用于配子体的RAPD分析,共获得297个位点,所扩增的带在200-3000 bp范围内,每条引物平均的扩增带数是9.9条。UPGMA聚类分析表明,F6、F7、F8的雌、雄配子体都能聚在一起。遗传距离分析表明,F6、F7、F8代的相对遗传距离在0.3212-0.4767之间,其中F7和F8代的遗传距离较远(0.4767)。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母本对F6代配子体影响最大(0.6593),父本配子体对F7代的影响最大(0.5788)。2.通过筛选,获得24条引物,用于父本、F6、F7、F8、F9代孢子体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合RAPD研究方法,共扩增出206个位点,片段在230-2800 bp之间,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8.6条。所研究的5个群体多态位点分别为,父本61.165 %、F6代56.3107 %、F7代59.7087 %、F8代60.1942%、F9 代76.2136%;平均杂合度分别为:父本0.2272、F6代0.2017、F7代0.2190、F8代0.2181、F9代0.2953;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海带“901” F8代和F9代的遗传距离最近(0.0812);其次为F6和F7代(0.1065),父本离所有世代的距离最远(0.1479);海带“901” F6、F7、F8、F9代四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936,若将这四个群体看作一个总群体,则总群体的遗传变异中有29.36 %是由四个群体间的基因差异产生的。3.建立在群体遗传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获得海带“901”品系6条非特异性带,这为深入开展海带“901”品系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打下基础。
夏鹏,杨迎霞,刘升平,赵玉山,段德麟[3](2003)在《海带“901”配子体DNA随机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用小规模提取法从海带“901”品系的配子体中提取基因组DNA,用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的重复性及稳定性研究。通过对扩增体系中各因子和扩增程序的梯度试验,确定其优化反应体系为:50 ng模板 DNA,2.0mmol/L MgCl2,0.2mmol/L dNTP,0.2μmol/L引物,1.5 U Taq酶;所得 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 5min,45个循环:变性 94℃ 30 s,退火 36℃1min,延伸72℃ 2min,最后72℃延伸10min。本研究条件获得的RAPD图谱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为深入研究海带“901”品系的遗传和变异提供了方法依据。
甘四明,施季森,白嘉雨[4](2000)在《Idaho Rapidcycler PCR仪上用薄壁管进行RAPD扩增的程序优化》文中指出以尾叶桉DNA为材料,对IdahoRapidcycler扩增仪上用薄壁管进行RAPD扩增的程序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逐步对退火、延伸和变性的温度和时间及总的循环次数设置不同梯度和亚梯度,比较不同梯度和亚梯度的扩增结果,确定优化程序为:93℃预变性1min;再40次循环:93℃变性20s,38℃退火21s,72℃延伸1min;最后72℃延伸7min。该程序的扩增时间较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另外,薄壁管反应架在反应室的内位比同时扩增的外位效果差,扩增时只能利用外位。
尹佟明,韩正敏,黄敏仁,王明庥,李淑娴[5](1999)在《林木RAPD分析及实验条件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分子标记是目前林木遗传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子标记,作者对影响RAPD实验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确定了一个针对林木进行RAPD分析的实验程序。根据该程序,可以快速确定RAPD实验的理想条件,获得RAPD反应的良好重复性。
二、Idaho Rapidcycler PCR仪上用薄壁管进行RAPD扩增的程序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daho Rapidcycler PCR仪上用薄壁管进行RAPD扩增的程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水稻抗褐飞虱研究的概况 |
1.1.1 水稻抗褐飞虱的机理研究 |
1.1.2 野生稻的抗褐飞虱特性 |
1.1.3 野生稻有利基因转移的研究 |
1.2 分子标记的发展 |
1.2.1 AFLP标记 |
1.2.2 RAPD标记 |
1.2.3 SCAR标记 |
1.2.4 SSR标记 |
1.2.5 AFLP标记 |
1.3 分子标记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1.3.1 分子图谱的构建 |
1.3.2 应用分子标记定位基因 |
1.3.3 比较基因组分析 |
1.3.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
1.4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本实验所用的水稻分离 |
2.1.2 本实验所用的菌株和质粒 |
2.1.3 培养基及生长条件 |
2.1.4 抗生素及其贮存、使用浓度 |
2.1.5 溶液与缓冲液 |
2.2 方法 |
2.2.1 CTAB法提取水稻总DNA |
2.2.2 水稻总DNA的电泳检测和稀释保存 |
2.2.3 近等基因系(NIL)混合DNA池的构建 |
2.2.4 RAPD反应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
2.2.5 RAPD引物的筛选 |
2.2.6 近等基因系的RAPD标记 |
2.2.7 RAPD反应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
2.2.8 RAPD标记片段的回收 |
2.2.9 DNA的连接 |
2.2.10 重组质粒DNA的转化 |
2.2.11 质粒的提取 |
2.2.12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转化子 |
2.2.13 SCAR标记检测 |
2.2.14 mapmaker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水稻总DNA的提取 |
3.2 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
3.3 近等基因系混合DNA池RAPD引物的筛选 |
3.4 近等基因系的RAPD标记分析 |
3.5 RAPD标记片段的克隆与测序分析 |
3.6 近等基因系的SCAR标记分析 |
3.7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和RAPD标记局部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四章 总结 |
4.1 关于RAPD标记 |
4.2 结论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海带“901”品系遗传与变异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a)分子标记概述 |
b)分子标记在藻类遗传与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海带“901”配子体DNA的提取及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 |
a)材料与方法 |
b)结果和讨论 |
第三章 海带“901”配子体各世代遗传与变异的分析 |
a)材料与方法 |
b)结果 |
c)讨论 |
第四章 海带“901”孢子体DNA的提取及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 |
a)材料与方法 |
b)结果和讨论 |
第五章 海带“901”孢子体各世代遗传与变异分析 |
a)材料与方法 |
b)结果 |
c)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3)海带“901”配子体DNA随机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和试剂 |
1.2 配子体提取DNA |
1.3 PCR扩增反应体系优化 |
1.4 PCR反应扩增程序的优化 |
1.5 产物鉴定 |
2 结果和讨论 |
2.1 模板DNA浓度 |
2.2 MgCl2浓度 |
2.3 随机引物浓度 |
2.4 dNTP浓度 |
2.5 Taq DNA聚合酶浓度 |
2.6 退火温度和时间 |
2.7 延伸温度和时间 |
2.8 预变性和变性温度和变性时间 |
2.9 循环次数 |
3 优化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的检验 |
四、Idaho Rapidcycler PCR仪上用薄壁管进行RAPD扩增的程序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D]. 韦东. 广西大学, 2005(05)
- [2]海带“901”品系遗传与变异的分析[D]. 夏鹏.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3(03)
- [3]海带“901”配子体DNA随机扩增反应条件的优化[J]. 夏鹏,杨迎霞,刘升平,赵玉山,段德麟. 海洋科学, 2003(05)
- [4]Idaho Rapidcycler PCR仪上用薄壁管进行RAPD扩增的程序优化[J]. 甘四明,施季森,白嘉雨.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01)
- [5]林木RAPD分析及实验条件的优化[J]. 尹佟明,韩正敏,黄敏仁,王明庥,李淑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