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卫民[1](2021)在《2017-2019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2017-2019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出的330株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年份的不同分为A组(2017年1-12月)102株、B组(2018年1-12月) 112株及C组(2019年1-12月) 116株。比较3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标本分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结果 3组痰液检出率均显着高于其他标本,且C组痰液及脓液检出率显着高于A组及B组(P <0.01); 3组均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呈现升高趋势,且显着高于其他药物,C组对复方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显着高于A组及B组,B组则显着高于A组(P <0.05或P <0.01); C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显着高于A组及B组,B组检出率则高于A组(P <0.05或P <0.01)。结论 2017-2019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均以痰液检出率最高,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控重视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方超策[2](2021)在《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NICU内细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临床特点、常见病原菌分布、构成与病原菌耐药情况,对临床新生儿的管理及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NICU内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住的细菌培养阳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三年中各类标本(包括血液、痰液、脑脊液、粪便、尿液及各类分泌物等)分离的病原菌情况,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分离病原菌的构成、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同时应用SPSS20.0软件包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即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住院患儿各类送检标本共5645份,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327株,培养阳性率5.79%,按相应排除标准筛选,纳入研究的细菌培养阳性新生儿共166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66例,男女比例1.51:1,共分离菌株共218株,其中仅1人未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使用率达99.4%;对比这三年病原菌检出在性别、出生体重及季节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9)0.05),与患儿胎龄相关,2019年早产儿病原菌检出量明显升高(P(27)0.05)。(2)革兰氏阴性菌为NICU主要病原菌,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从2017年至2019年,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数量及占比呈上升趋势(P(27)0.05)。主要革兰氏阴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25株、铜绿假单胞菌13株、阴沟肠杆菌12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革兰氏阳性菌株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溶血葡萄球菌9株;检出的真菌种类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及都柏林假丝酵母菌;(3)病原菌标本构成:检出量占首位的为痰培养,其他依次为分泌物培养和血培养,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感染;(4)早产儿中革兰氏阴性菌、真菌检出率较足月儿高,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低于足月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正常出生体重儿高,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早发型败血症及新生儿肺炎患儿中革兰氏阴性菌检出率较高;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高;(5)耐药性分析:对NICU病房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1.1%,同时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肺炎克雷伯菌对氯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美罗培南耐药率均在10%以下;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均高度敏感。结论:NICU内病原菌分布仍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检出菌株数量与相应比例呈上升趋势,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多数耐药率在6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耐药率多数在1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NICU检出的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其对青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本研究分析了本地区NICU内病原菌分布、构成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针对新生儿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重症管理提供了循证依据。
白云,许丽娜,康瑞[3](2021)在《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0例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共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215份,实施体外药敏试验,对其敏感性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500份痰标本共分离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菌株215份,阳性检出率为43.00%。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4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于20%,包括左旋氧氟沙星30.23%、诺氟沙星23.72%、环丙沙星21.86%,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曲南、美洛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低于20%,其中阿米卡星最低,为10.23%;对215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共测出β-内酰胺酶阳性菌60株,检出率为27.91%。对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其对左旋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美洛培南、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均高于50%,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氨曲南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0.00%、20.00%、16.67%。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感染率较高,尤其是β-内酰胺酶阳性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强耐药性,亚胺培南、氨曲南、阿米卡星药敏性相对较高。
邓文,胡凯,余静贵[4](2021)在《2017-2018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139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各临床科室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细菌鉴定采用ATB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使用Whonet5.6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标本主要为痰标本(80.58%);在临床科室中呼吸内科检出率最高(30.94%),其次为ICU(21.58%)和神经外科(14.3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33.09%,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8.63%;其中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51.08%、47.48%、33.09%、33.0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且呈现多重耐药性,通过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可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郭慧慧[5](2021)在《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不同科室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缓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科室来源分为ICU和普通病房组,分别记录两组分离菌的标本来源、细菌种类、药敏结果等,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7-2019年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26株,其中ICU病区共分离出病原菌154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0.5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11.04%,真菌占8.44%。排名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普通病房分离出致病菌672株,革兰阴性菌占74.25%,革兰阳性菌占12.95%,真菌占12.8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前5位。在标本来源上,ICU和普通病房标本来源均主要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和血液。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两组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小于10%;ICU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大于50%,其中ICU组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和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普遍偏高,其中ICU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房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00%大于ICU的7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在两组中除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余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左右,两组间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和普通病房病原菌分布及构成各有不同,ICU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大多高于普通病房,临床经验性用药前应结合各科室细菌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张欢欢[6](2021)在《肺脓肿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收集我院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肺脓肿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入住我院的238例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肺脓肿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238例肺脓肿患者,原发、继发及血源性肺脓肿分别为159例、57例、22例。男性肺脓肿187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分别为(59.26±13.06)岁、(58.90±15.80)岁。痰培养阳性98例(41.18%)。总菌株155株,其中G-杆菌82株(52.90%)、G+球菌3株(1.94%)、真菌70株(45.16%)。G-杆菌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5株,占16.13%(25/155)、铜绿假单胞菌22株,占14.19%(22/155)、鲍曼不动杆菌15株,占9.67%(15/155)、大肠埃希菌5株,占3.22%(5/155),其他G-杆菌15株,占9.67%(15/155)。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9株,占36%(9/25)、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MDR)3株,占12%(3/25);大肠埃希菌检出产ESBLs2株,占40%(2/5)、MDR 1株,占20%(1/5)。G+球菌3株,其中咽峡炎链球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分别占1.29%(2/155)、0.65%(1/155)。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7株,占30.32%(47/155)。238例肺脓肿患者未行厌氧菌培养。原发性肺脓肿检出G-杆菌49株,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17株,占17.71%(17/96)。继发性肺脓肿检出G-杆菌27株,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12株,占27.28%(12/44)。血源性肺脓肿检出G-杆菌6株,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4株,占26.66%(4/15)。肺脓肿合并糖尿病、脑卒中检出G-杆菌居前三位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检出G-杆菌居前三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为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粘菌素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耐药率为0%,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耐药率<3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耐药率为0%。合并脑卒中、其他肺部疾病者肺炎克雷伯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合并糖尿病者,但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较敏感,耐药率≤25%;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及其他肺部疾病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不高,而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但对复方新诺明、替加环素敏感性高。NEUT%、CRP、PCT及D-Dimer在血源性肺脓肿较继发性及原发性肺脓肿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疾病组病原体检出阳性率高于无基础疾病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基础疾病中糖尿病、其他肺部疾病组病原体检出阳性率高于无糖尿病及无其他肺部疾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病原体检出阳性率高于无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于无其他肺部疾病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脓肿病原体以G-杆菌最常见,其次为真菌。G-杆菌常见病原体有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真菌最常见病原体为白色假丝酵母菌。G+球菌偏少。肺脓肿病原体分布与感染途径、基础疾病有关。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可选用对G-杆菌敏感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可选用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若存在真菌,可首选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药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等。NEUT%、CRP、PCT及D-Dimer可作为血源性肺脓肿炎症监测指标。有基础疾病及合并脑卒中者细菌感染的风险增加,需加强对肺脓肿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肺脓肿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较无其他肺部疾病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风险增加,对肺脓肿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治疗须选用可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
陈永红,葛冰磊,徐成春[7](2020)在《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15-2017年间从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36株,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3年期间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3053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6株占7.73%,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的临床科室最多的是呼吸内科(39株,16.52%);药敏分析显示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均为0.85%),而对氨曲南耐药性最高(40.7%),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所升高。结论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应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定期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院内流行。
全天文[8](2020)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高危因素,及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旨在了解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现状,并为预防和治疗院内感染多药耐药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病区所有感染性疾病患者按照感染特点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果显示为多重耐药菌的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整理并记录多重耐药菌来源、构成及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数,计算其耐药率,并分析感染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年龄满28天-14岁患儿,共61例次患者分离出多重耐药菌92株。61例次患者中男性43例次,女性18例次,治愈57例次,死亡4例次。患者的中位年龄为19个月,其中28天-1岁婴儿期患者27例次,1-3岁幼儿期18例次,3-6岁儿童5例次,6岁以上儿童11例次。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27d,≥20d的有36例次。白血病化疗期间引起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有14例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例次,确诊多重耐药菌前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有39例次。所有患儿入院前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均有1-3种抗生素的使用,其中有48例次患者有2种及以上抗生素使用情况。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20d、白血病、气管插管、肠外营养,入院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2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4.764、6.404、1.784、2.039、2.236)。检出的多重耐药菌对3-8类抗生素耐药,其中静脉血标本来源39株,其次为痰及肺泡灌洗液、各类导管末端、腹水及腹腔引流液、中段尿、脑脊液和大便。92株多重耐药菌种革兰阴性菌51株,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共24株,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共41株,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各16株,其次为人葡萄球菌,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所有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外,其余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5%以上,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有3株、1株和4株对替加环素耐药。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80%以上,未见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耐药菌株。结论: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以1岁以内婴儿期患者多见,其次为1-3岁幼儿期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住院天数≥20d、白血病、气管插管、肠外营养,入院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2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高危因素,也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临床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并杜绝不合理用药,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因加强护理,合理制定抗感染治疗策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3.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以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菌最多,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明显耐药。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仍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主要依据。
刘玲[9](2020)在《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MDRPA情况分析及耐药基因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MDRPA)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并进行了耐药基因的检测,从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外膜蛋白0prD2基因缺失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从而了解本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控制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并保存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PA菌株1287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 2 COMPACT)鉴定细菌;采用K-B法检测PA临床分离株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对上述药物敏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筛选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应用病例对照方法将1287株铜绿假单菌分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和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2018年12月本院15例MDRP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检测MDRPA的耐药基因,分析MDRPA发生机制。结果(1)1287例PA感染患者中885例为MDRPA,MDRPA检出率达到68.76%。PA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对青霉素+酶抑制剂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DRPA组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MDRP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标本来源、疾病类型、引流、留置导尿管、使用二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酶抑制剂类药物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入住ICU、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外科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抗真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均是MDR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MDRPA的主要耐药基因分布于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因和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基因,包括以下 TEM、CTX-M-1、DHA、OprD2、aac(6’)-Ⅱ、ant(2’’)-Ⅰ、ant(3’’)-Ⅰ共7个基因位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TEM基因检出6例(40.0%),CTX-M-1基因检出 9例(60.0%),DHA基因检出 8例(53.3%),OprD2基因6例(40.0%)。氨基糖苷类耐药aac(6’)-Ⅱ基因检出8例(53.3%),ant(2’’)-Ⅰ基因检出6例(40.0%),ant(3’’)-Ⅰ基因检出6例(40.0%)。未检测出耐药基因表达的患者4例(26.6%);检测出单一耐药基因表达2例(13.3%);检测出多种耐药基因同时表达9例(60.0%)。结论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MDRP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入住ICU、伴有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介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糖肽类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同时应用多种抗菌药物。MDRPA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而对青霉素+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MDRPA的发生机制复杂,其与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出现有关,MDRP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基因主要包括TEM、CTX-M-1、DHA、OprD2,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基因主要包括aac(6’)-Ⅱ、ant(2’’)-Ⅰ、ant(3’’)-Ⅰ,检测出多种耐药基因同时表达9例(60.0%),说明有多种耐药基因共同参与了 MDRPA对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此菌具有非常复杂的耐药机制。MDRPA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其耐药性及研究MDRPA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针对本院及本地区感染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防止耐药菌株播散,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治愈率。
冯金鑫[10](2021)在《太原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研究及同源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11年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培养阳性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并对太原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外排泵耐药机制及同源性进行研究,探讨Mex AB-Opr M高表达与调控基因mex R,nal C和nal D突变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第一部分2008-2018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采用BACTECTMFX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VITEK 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 5.6、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应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1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38%(2025株),革兰阳性菌占36.62%(1170株),检出率排名前5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966株,30.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7株,16.81%)、肺炎克雷伯菌(324株,10.14%)、铜绿假单胞菌(151株,4.7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株,4.73%)。对病原菌进行年龄分组,粪肠球菌在41-65岁组和>65岁组中的检出率比18-40岁组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年龄组别中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对肠杆菌科病原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75%);铜绿假单胞菌对所研究抗生素的敏感率高于鲍曼不动杆菌,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14.3%;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是78%;屎肠球菌的敏感率低于粪肠球菌,未发现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的阳性球菌。第二部分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研究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山西省太原地区三所综合性医院分离的非重复性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32株;肉汤稀释法测菌株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联合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进行外排泵的表型筛选试验;以GADPH为参比基因,使用RT-PCR对MexA、MexC、MexE和MexX进行定量分析,根据CT值计算目标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对外排泵MexAB-OprM的调控基因mexR,nalC和nalD进行扩增测序。结果:1.32株PA对环丙沙星完全耐药(100%),对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64.5%),对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了90%。2.通过比较加入和不加外排泵抑制剂PAβN两种处理条件测得的MIC值,耐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PA外排泵表型筛选阳性率分别是是96.8%,44.8%,41.4%,41.4%,40%,10%。3.临床分离的32株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膜融合蛋白MexA,MexC,MexE和MexX的相对高表达率分别是34.4%,3.0%,18.8%和32.3%。4.临床分离出的32株PA外排泵MexAB-OprM的调控基因mexR,nalC和nalD的突变率分别是15.6%,53.1%和37.5%,同时存在2种调控基因突变率是43.8%,T5号菌株的mexR,nalC和nal基因同时突变。第三部分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铜绿假单胞菌同源性分型研究方法:复苏临床分离出的32株PA,获取菌株的蛋白质指纹图,将图谱导入MALDI Biotyper软件,全选所有图谱后选择PCA dendrogram,利用PCA聚类分析功能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从聚类分析图中可发现,32株菌可分为Ⅰ、Ⅱ2个大族,Ⅰ、Ⅱa和Ⅱb三个亚族,Ⅰ、Ⅱa族中的菌株主要来源于S医院,Ⅱb族中菌株主要来源于F医院和T医院。2.Ⅰ族、Ⅱa族和Ⅱb族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有很大差异,分别是50%,36.4%,91.7%。3.Ⅰ族菌株外排泵膜融合蛋白的高表达均以mex A为主,表达率为50.0%;Ⅱa族菌株外排泵的高表达均以mexA,mexC,mexX为主,均为36.4%;Ⅱb族菌株外排泵高表达以mexA和mexX为主,表达率分别是33.3%和25%。4.Ⅰ族中的S10,T4,T5号菌株mexR基因的364到375位都发生碱基CCGCTCACCCCG的缺失,且在nal C基因的147位存在相同的突变类型,由碱基G突变为碱基A,即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Ⅱb族中F4,F8,F12,F13,T1,T3和T9号菌株的nal C基因上有两处相同的突变类型分别是147位由碱基G突变为碱基A,即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另一处是由碱基G突变为A,即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酸,并且在nalD基因的540位存在相同的突变类型,即由碱基C突变为碱基A,即天冬酰胺突变为谷氨酸。四结论1.医院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居血流感染病原菌第四位,在非发酵菌引起血流感染中排第一位,临床抗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年龄,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2.耐环丙沙星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以产外排泵为主,调控基因mexR,nalC和nalD的碱基突变导致了外排泵MexAB-OprM高表达,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与外排泵的高表达有关。3.来自不同医院的菌株,mexR基因的364到375位都发生碱基缺失,且在nalC基因的147位由碱基G突变为碱基A,提示太原地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之间有同源情况存在。4.MALDI-TOF MS技术MALDI-TOF MS,操作简单,快捷,可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新的方法。
二、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7-2019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标本分布比较 |
2.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比较 |
2.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 |
3 讨论 |
(2)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病原菌分布 |
2.3 病原菌标本分布 |
2.4 感染部位分布 |
2.5 主要病原菌变迁 |
2.6 耐药性分析 |
3 讨论 |
3.1 一般情况分析 |
3.2 常见病原菌及构成比分析 |
3.3 病原菌标本构成与感染部位分析 |
3.4 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
3.5 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情况分析 |
3.6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民大医院NICU个案调查表 |
综述 肺炎克雷伯菌流行、毒力、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4)2017-2018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菌株来源 |
1.2 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 |
1.3 质控菌株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菌株分布 |
2.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
3 讨论 |
(5)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病原菌分布 |
3.2 标本来源分布 |
3.3 主要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3.4 主要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3.5 主要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研究生期间获奖情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综述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肺脓肿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一)前言 |
(二)资料和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3 临床资料收集 |
1.4 标本采集 |
1.5 仪器和试剂 |
2.方法 |
2.1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
2.2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1.一般情况 |
2.病原体检出率 |
3.病原体分布 |
3.1 238 例肺脓肿G-杆菌、G+球菌及真菌分布 |
3.2 原发性、继发性、血源性肺脓肿病原体分布 |
4.年龄、基础疾病对病原体检出率及分布的影响 |
4.1 年龄、基础疾病对病原体检出率的影响 |
4.2 年龄、基础疾病对前三位G-杆菌病原体分布的影响 |
5.耐药性分析 |
5.1 238 例肺脓肿G-杆菌耐药性分析 |
5.2 肺脓肿合并基础疾病主要G-杆菌耐药性分析 |
5.3 产ESBLs与不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耐药性 |
5.4 3株G+球菌耐药性分析 |
5.5 真菌耐药性分析 |
(四)讨论 |
1.一般情况讨论 |
2.病原体分布讨论 |
3.耐药性分析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肺脓肿诊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信 |
(7)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来源 |
1.2 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标本中的分布情况 |
2.2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 |
2.3 铜绿假单胞菌3年间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
3 讨论 |
(8)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人口流行性学特征 |
1.3 感染者临床特点 |
2.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
2.1 细菌培养检查项目 |
2.2 细菌培养方法 |
2.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
3.纳入标准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MDRO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
1.1 感染者年龄、性别及住院天数。 |
1.2 感染者原发感染灶、感染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 |
1.3 MDRO感染高危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
2.MDRO来源、构成及耐药性 |
2.1 MDRO来源及构成 |
2.2 MDRO的耐药性 |
讨论 |
1.PICU中 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 |
2.MDRO的来源 |
3.MDRO耐药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常见耐药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9)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MDRPA情况分析及耐药基因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MDRPA情况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1.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判定标准 |
1.2 方法 |
1.2.1 仪器与试剂 |
1.2.2 菌株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
1.2.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特点分析 |
1.2.4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易感因素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 |
2.2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分析 |
2.2.1 总体耐药情况分析 |
2.2.2 非MDRPA组和MDRPA组耐药情况对比 |
2.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布情况 |
2.3.1 两组性别对比 |
2.3.2 两组年龄对比 |
2.3.3 两组标本来源对比 |
2.3.4 两组疾病类型对比 |
2.3.5 两组入住ICU情况对比 |
2.3.6 两组基础疾病情况对比 |
2.3.7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 |
2.3.8 两组介入性操作情况对比 |
2.3.9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比 |
2.3.10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对比 |
2.4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 |
3.2 不同人群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情况 |
3.2.1 性别分布 |
3.2.2 年龄分布 |
3.2.3 标本来源及疾病类型分布 |
3.2.4 ICU患者分布 |
3.2.5 基础疾病情况分布 |
3.2.6 住院时间分布 |
3.2.7 介入性操作患者分布 |
3.2.8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布 |
3.3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易感因素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初探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2 研究对象 |
1.2 MDRPA耐药基因检测方法 |
1.2.1 仪器与试剂 |
1.3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MDRPA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
2.2 MDRPA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太原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研究及同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2008-2018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株来源 |
1.2 标本采集与培养方法 |
1.3 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病原菌的检出情况 |
2.2 病原菌科室分布 |
2.3 病原菌在不同年龄组患者中的分布 |
2.4 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研究及基因突变分析 |
1 材料 |
1.1 菌株来源 |
1.2 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菌株收集与鉴定 |
2.2 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2.3 主动外排泵的表型筛选试验 |
2.4 膜融合蛋白基因mexA,mexC,mexE,mexX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 |
2.5 PCR扩增调控基因及测序 |
3 结果 |
3.1 菌株临床信息 |
3.2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
3.3 主动外排泵的表型筛选 |
3.4 膜融合蛋白基因mexA、mexC、mexE和mexX表达水平 |
3.5 mexR,nalC和nalD基因的测序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铜绿假单胞菌MALDI-TOF MS(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同源性分型研究 |
1 材料 |
1.1 菌株来源 |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 方法 |
2.1 复苏菌株 |
2.2 菌株鉴定 |
2.3 自建库 |
2.4 同源性分析 |
3 结果 |
3.1 菌株来源分布 |
3.2 菌株鉴定结果得分 |
3.3 质谱聚类分析结果 |
3.4 不同族菌株的院区分布 |
3.5 不同族的菌株MIC值分布 |
3.6 不同族别菌株外排泵表达的差异 |
3.7 不同族菌株的基因突变分析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菌分子生物学分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23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7-2019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 陈卫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9)
- [2]恩施地区某三甲医院N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方超策. 湖北民族大学, 2021(02)
- [3]老年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 白云,许丽娜,康瑞. 中国实用医刊, 2021(04)
- [4]2017-2018年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 邓文,胡凯,余静贵.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1(01)
- [5]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郭慧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肺脓肿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张欢欢.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7]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陈永红,葛冰磊,徐成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11)
- [8]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D]. 全天文. 青岛大学, 2020(01)
- [9]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MDRPA情况分析及耐药基因初探[D]. 刘玲.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10]太原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研究及同源性分析[D]. 冯金鑫.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