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资ABC——不同时期理财安排(论文文献综述)
邹昌波[1](2021)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金融领域大力推进去杠杆、强监管等力度,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创新利弊的深入讨论。支持者认为,金融创新能有效降低机构和消费者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脆弱性论者则认为,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业务创新产生的过度信用扩张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企业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监管降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在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仍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国内市场融资渠道也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小,商业银行依然是经营信用活动的核心主体。因此,以商业银行为对象来考察我国金融创新具有现实价值。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遵循着“创新→监管→再创新→再监管”这一基本过程,因而研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必须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监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原来只从事国家指定金融活动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开展大量的金融业务创新,尤其是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的交叉金融业务、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已引起银行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紧扣金融创新过程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过程,通过梳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脉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对银行经营绩效、银行风险、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业务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金融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聚焦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以及与金融创新相关并影响着金融业务创新效率的外部监管、公司治理、机制、有利条件等。本文所指的金融创新,包括交叉金融业务等新型业务,以及批发金融业务、机构金融业务等传统金融业务的改进。同时,与金融创新关联的制度,如商业银行的治理目标、组织方式、组织架构等,本文也纳入了研究范围。论文按照“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动因→金融创新内容与特征→金融创新评价→金融创新效应”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金融创新的国内外研究总体现状、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最后给出了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在严格界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剖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与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分类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和效应的相关理论观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理论等。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本章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为节约资本耗用、突破信贷规模限制等而进行的监管套利,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其次,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领域之一,即交叉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模式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内容、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约束条件。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与现状评价。首先构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评价体系,进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子法对其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价。其次,以我国37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并以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重这一指标作为创新能力替代指标,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本章首先基于我国2008—2019年3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创新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利于提升银行经营绩效,但依赖于银行自身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把控;其次,根据实证结果,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本章利用我国2008—2019年3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刻画的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在引入金融风险滞后项以后,所得到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比、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和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风险;第三,商业银行资产报酬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对金融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第七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本章利用我国A股2004—2019年上市企业的非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委托贷款刻画的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来说,这一结论依然稳健;第二,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营业销售收入比率、资产负债率、无形资产规模、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三,企业资产规模对金融风险具有负向阻碍作用,而企业成立年限兼具正负两种效应。第八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本章通过DSGE模型阐释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并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证模型和变量指标,利用我国37家商业银行以及宏观层面2008—201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商业银行在进行交叉金融创新业务的时候会获得更高的收益;第二,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刻画的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显着;第三,整体上,商业银行存贷比、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和城镇化对宏观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首先总结了研究结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与监管的关系,认为金融业务创新与金融监管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务创新监管需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资本监管不足、表外与同业监管不足、监管协调不够以及对系统性重要监管机构监管不足等方面;最后,从完善监管制度、完善资本监管和堵住监管套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金融创新监管的方向和建议。论文的创新点:第一,对以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业务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交叉金融业务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前沿领域,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交叉金融业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尤其是交叉金融业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和特征,及其宏微观影响,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特征以及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并采用理论建模、博弈分析、实证检验等多种手段分别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对银行经营绩效、银行风险、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宏观经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宏微观影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微观金融业务创新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金融规模,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这种创新又会增加自身风险承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金融风险的形成。对于企业而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整体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来说,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增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但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第三,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的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特征进行联系,分别从创新的综合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两个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认为,规模小的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但是在风险管理创新能力方面表现比规模大的商业银行要稳定。同时,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第四,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DSGE模型,并对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理论上看,当金融创新的收益为正时,商业银行有动机将资金从传统借贷转移到金融创新业务中,从而逃避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增加经济体的总产出与总消费。
黎立博[2](2021)在《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影响及预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特别是受到去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冲击,推动了各行各业新一轮数字化转型的高潮。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前几年数字化转型摸索和试点的基础上,也已经开始思考和探索全面推动金融业务特别是零售金融业务朝着零接触服务、全线上运作、智能化经营的方向加速前进。业务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持,数字化转型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对其经营管理模式、产品、业务流程等进行创新和变革,同时更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环节,因此,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人力资源规划面临着一些挑战:第一,缺乏对人员规模与业务发展匹配度的定量评估;第二,对数字化转型给人力资源需求带来的影响定量分析不够;第三,对人员规模及结构变化趋势预测不够准确。基此,本文对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和预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填补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需求影响的理论空白,为银行金融机构制定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影响及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中国农业银行等17家国内上市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各个区域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偏大、人员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的假设,为后续章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性依据。其次,结合相关理论,定量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不同岗位序列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探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机制。最后,运用Markov过程原理,构建了中国农业银行人员结构预测分析模型,对2021-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人员结构进行了预测。研究显示,本文提出的假设全部得到了支持。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偏大,人均投入产出偏低,区域投入产出不平衡。中国农业银行在17家国内上市银行中人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但综合投入产出效率位居17家国内上市银行第12位,属于中下游位置。中国农业银行珠三角地区综合投入产出效率最高,长三角、环渤海地区次之,东北、西部地区最差。(2)数字化转型已经在一定时期内有效降低了中国农业银行业务发展对人员数量的需求。2011-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随着业务发展而不断增长,2015-2020年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随着业务发展而不断下降,与该企业从2015年左右开始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在时间序列上高度吻合。(3)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不同岗位序列人力资源需求产生了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影响。数字化转型对柜面序列人员、营销序列人员、科技序列人员和管理序列人力资源需求都具有显着作用。具体而言,电子渠道分流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柜面序列人力资源需求减少1958.39人;线上贷款每增加1亿元对营销序列人力资源需求减少1.65人,线上个人客户数每增加1万人对营销序列人力资源需求增加0.29人;线上贷款每增加1亿元约需增加0.11个科技序列人员,线上个人客户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科技研发序列人力资源需求增加63.83人;线上贷款规模每增加1亿元管理序列人力资源需求约减少6.66人。(4)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总的人力资源需求仍然持续下降,但数字化转型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可能出现“U”型增长。业务规模和客户规模的自然增长会推动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增加,数字化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同步推动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减少,而且减少的效果仍然会超过业务和客户自然增长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增加。因此,总的人力资源需求呈现持续下降趋势。预计到2025年末,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将比2020年末下降5%左右。但从趋势看,数字化转型对人力资源需求减少的边际效应在递减,未来总的人力资源需求可能出现“U”型增长。(5)“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人员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和学历结构)将会得到较大改善。数字化转型对人员队伍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中国农业银行在新增人员补充上主要以高学历应届毕业生为主,将大幅改善人员队伍结构。预计到2025年末,中国农业银行人员队伍40岁以下人员占比将比2020年末提升约25个百分点;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占比将比2020年末提升约27个百分点。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获得了以下四点创新:(1)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不同岗位序列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本文聚焦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影响进行了深入挖掘,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柜面序列人员、营销序列人员、科技研发序列人员和管理序列人力资源需求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规律,在微观层面填补了数字化转型对人力资源需求影响的定量研究,为其他银行金融机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2)将Lasso方法应用于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源需求影响模型变量筛选,有效地识别出数字化转型指标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技术中的Lasso方法,对可能影响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的诸多变量进行了有效筛选和甄别,识别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变量,同时有效解决了变量多重共线性的问题。丰富和拓展了Lasso方法在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源需求影响领域的实践应用。(3)优化改造了基于Markov过程原理的人员结构预测模型。本文结合案例研究和Markov过程原理构建了中国农业银行人员结构预测模型。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引入了新增人员年龄和学历状态分布变量,使人员状态概率转移矩阵更加科学准确。实现了对Markov过程原理相关模型的优化改造,丰富了对人员结构预测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决策参考,相关结论得到行内广泛认可和一致肯定,同时正继续应用于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十四五”规划的研究和制定。(4)揭示了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增长曲线规律。本文对2021-2025年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预测,揭示了“十四五”期间中国农业银行人员规模呈现持续下降。但随着数字化转型对部分岗位序列人力资源需求影响程度逐步降低,人员规模未来可能出现“U”型增长的发展规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学术界研究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作图26幅,作表34个,参考文献220篇。
李佳璐[3](2020)在《JC财富管理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财富管理公司来说,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也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而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客户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客户本身的需求也愈加多样化。而反观财富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则越来越同质化,表现为难以进一步深入触碰到客户的深层需求。因此,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对于财富管理公司来说日益重要。只有能够做好客户体验,改进营销策略,获得更深层的客户认同,从而实现盈利。因此企业需要展开客户调研,分析归纳总结客户的不同情况,并且加以分类,提供针对性服务,从而提出有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财富管理公司的实际问题,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当今市场上,当众多企业提供的产品和经营项目在核心利益层次和形式产品利益层次越来越接近时,附加产品的利益层次则成为了客户的追求。服务质量的高低成为客户满足需求的重要标准。为客户服务,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不表现在经营业务过程中,无法实现好的客户体验,会被客户所摒弃,不断流失客户,最终被市场淘汰。只有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客户服务管理策略,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杭州JC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国企背景,员工参股、混合所有制的财富管理机构,践行开发性金融理念,秉承“诚实”、“严谨”、“责任”、“价值”的公司文化,坚持客观、精品、个性的经营理念,为高净值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做有温度的产融服务。本文专注于研究JC财富管理公司的客户服务管理策略,探索符合市场条件,适合财富管理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且认真剖析我国财富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在客户服务管理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从策略、管理等多方面实施研究。对JC财富管理公司的客户服务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JC财富公司不断完善客户体系,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李龚[4](2020)在《农行L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和地方商收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经营与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如何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管理者面临的主要困境。本文根据农行L分行发展的实际,对与本行零售业务相关的竞争战略展开研究。本文首先运用了波特“五力”竞争模型以及pEST分析法,归纳出了农行L分行拥有的机遇与威胁,包括政策支持金融业务发展机遇等6种机遇与相关强监管政策威胁等4方而威胁;其次,利用Delphi法与系统评价法,计算井确定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13个RSFs与5个KSFs。其中,KSFs包含市场运作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能力等5个方面。同时在辨别出农行L分行的目标市场中两类主要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将各个竞争对手于RSFs上展示出的优势进行综合能力定向评估,并按照综合能力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出结论为农行 L分行的综合实力在中等程度的区间内;然后根据地方银行零售业务所辨识出的RSFs,将农行L分行在13个RSFs上所对应的能力进行研究与评价,最终得出相关结论,即农行L分行所具备的内部优势主要包括服务运作过程控制能力等6个优势,主要劣势则涵盖网点布局合理性等7个方面;接下来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对多种竞争战略进行分析,最后挑选出最适合农行L分行的竞争战略方案为混合战略1;最终,考虑到混合战略1的实施条件,提出了提高市场运作能力等5个方面的相关保障措施,从而推动农行L分行竞争战略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胡花[5](2020)在《融合IPC小微技术的ABC银行小微信贷创新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和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小微企业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政府多次发文强调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但是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银行融资方面依然面临重重阻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之后,促使银行由“规模经营”向“效益经营”转变,对信贷产品质量的把控更加严格,对小微企业的筛选标准更加严苛。银行在响应政府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会权衡自身的风险收益有选择地对优质小微企业进行放贷,这就造成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银行的贷款供给严重错配,最终导致大量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而陷入发展困境甚至倒闭,同时大量资金的实体外空转推高资金资产价格,形成金融风险。而要解决这一矛盾就亟需银企之间有新的信贷模式出现。本研究以小微企业融资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查阅及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ABC银行目前的小微信贷业务模式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发现ABC银行在小微信贷业务模式方面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ABC银行在产品方面创新产品不足,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2)客户经理IPC小微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3)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积极性不够,且服务效率不高;(4)业务营销观念转换不及时,缺乏有效的金融服务供给渠道。根据ABC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四个对策与建议,(1)打破传统小微信贷产品的思维局限,提高产品创新的针对性,实用性,结合本土化的市场特点和针对小微客户需求集中力量开发适用性强及接受度高的产品;(2)加快科技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充分借助互联网金融渠道;(3)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有效管理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风险,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从而逐步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性;(4)积极寻找小微企业的集中地,把零售做成批发,从集合式的平台中寻找优质的小微客户,批量化的开展客户营销,扩展银行客户规模。本文基于上述思路分析提出了“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线上信贷模式,在该模式的积极推动下,小微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银行资金支持,有效的解决融资问题;银行也能够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确保自身于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获得更稳健、更长远的发展。通过本研究也可为同行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为支持地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刘晓旸[6](2020)在《巨鲸财富管理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的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过去传统单一的银行储蓄理财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理财行业开始兴起,规模也不断扩大。并且经历了初期的鱼龙混杂无序发展阶段,现在渐渐步入了行业洗礼和变革的过程,相信经历市场不断的洗涤和沉淀,未来也将慢慢走向正规、成熟和有序。负责任、专业化、人性化的财富管理公司将被更多投资者认可和青睐,因此,研究财富公司的客户服务管理也变得越来越亟需。杭州巨鲸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国企背景,员工参股、混合所有制的财富管理机构,为高净值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全面的资产配置和产融服务。客户是财富管理公司的重要资产,客户价值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巨鲸财富管理公司聚焦“高净值客户”,但随着财富管理公司越来越多,客户的需求也日趋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这给财富管理企业带来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以杭州巨鲸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财富管理为前导,聚焦客户服务管理策略。提出只有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客户服务管理策略,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先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财富公司客户管理的一些研究历史背景、现状和主要研究方法,然后深入阐述了财富公司客户管理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客户服务管理的概述、客户信息收集与管理、财富管理的客户分类管理、财富管理的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等。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对巨鲸财富发展中客户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做出了系统性的研究。结合理论方法对巨鲸财富公司客户服务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从服务品牌建设、大客户管理策略、产品体系与服务创新等三个方面提出客户服务管理的策略,最后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本文通过剖析我国财富管理公司的未来发展在客户服务管理中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巨鲸财富管理公司的客户服务管理策略研究分析得出,财富管理机构客户服务应当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服务需求,建设清晰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和相应的核心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全覆盖”策略。中国私人财富市场增长动力强劲,而高净值人群对数字化手段更为熟悉并逐步接受,要将金融科技深度融入私人银行服务和财富管理。只有顺势而动,从客户的核心需求出发,积极打造差异化竞争模式和核心能力,强化境内外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完善产品体系,深化投前、投中、投后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才能赢得客户的长期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李若熙[7](2020)在《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行青岛分行从成立至今已经有三十年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步入新常态的今天,农行青岛分行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强监管、严监管”不断深入等一系列外部新问题,以及管理模式脱节、不良资产等内部发展问题接踵而至。与此同时,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速度超乎人们的想象,金融业当前正受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巨大冲击,出现了大量网络新型产品形式,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这些年来,不管是国有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其发展速度都在加快,而且还出现了很多新型金融机构,比如:互联网金融企业、小额贷款企业等,在这种局势下,传统四大银行独占的局面已消失不见,各银行间竞争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已不再是简单的金融产品的竞争,而是扩展到了集服务、销售渠道、业务流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竞争。内外环境的转变、各种发展问题的凸显正在加快推动银行业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代,农行青岛分行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速度、摆脱目前困境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利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通过运用PEST、波特五力模型、SWOT等管理工具对农行青岛分行网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网点内外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并构建农行青岛分行网点环境因素评价矩阵;最后总结出适合农行青岛分行自身的网点转型方案,并提出方案的评价指标和保障措施,以确保转型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指导农行青岛分行的网点转型,而且可以指导该地区其他同业的转型。
顾立[8](2020)在《农行M网点的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银行业的竞争加剧,不良率攀升、金融脱媒等不利因素挤压了银行的公司业务,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银行业资金成本不断涨高,利差持续收窄。相比之下,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较少的资本占用、稳定的收益、分散性风险、抗周期波动等优势,逐渐成为各大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点业务模块。顺应市场经济潮流,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近几年开始向零售业务转型,但作为农行县域网点零售业务的一线人员,遭遇了网点零售业务盲目发展的瓶颈期。因此,通过对网点的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分析并设计适合网点零售业务发展的策略,有利于正确引导网点零售业务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本人在零售业务岗位从事近11年的经历,以本人所在的县域基层网点为研究对象,结合网点零售业务现状,通过分析网点的内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网点的优势与劣势、机遇及威胁,并综合同业竞争情况以及所处经济环境的发展机遇情况,挖掘网点零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营销理论为指导,从零售业务中的团队培养、客户维护和产品营销的难点出发,结合上级行的零售转型战略,运用所学的MBA课程知识,来探讨研究适合县域基层网点的零售业务的发展策略。本文基于对客户维护与产品拓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农行员工在个人客户维护和产品拓展方面的能力及综合业务水平,有利于拓展农行客户群体、优化农行客户结构,有利于改进服务客户的方式从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本课题的研究以农行基层网点为研究对象,从小抓起、从基层网点抓起,有利于复制推广网点零售经验,从而为促进县域农行发展贡献一份力。
李阳[9](2020)在《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开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不断涌现,行业竞争加剧的同时行业增长却趋缓,各个金融机构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纷纷展开了对客户的争夺。庞大的客户群,尤其是优质客户,能够为银行带来大量经济利益,为银行增加市场份额,并提高银行的行业影响力,对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所以为了吸引并留住大量优质客户,银行有必要提高自身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努力维持并提高客户满意度。本文选择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为研究对象,研究客户存款意愿与客户认知度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整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在银行业中的运用,然后运用PEST模型进行市场环境分析、运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环境分析,总结了招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并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JX银行X分行5类个人客户中的450位个人客户进行调查,最后收集汇总数据,将数据进行专业的处理,并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和保障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或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于推动我国银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王源[10](2019)在《ABC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以J市A支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从开始改革开放至今,已有40年的时间。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脱媒、放松市场准入以及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金融创新,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使得商业银行之前依靠传统贷款业务的经营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从2014年至2018年我国经济保持着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民众对理财业务产生了巨大需求。本文以和客户密切接触的基层支行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目前我国理财行业现状、国内商业银行现行营销策略和国外好的理财规划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对A支行的理财客户现状及A支行现行理财营销策略进行分析,同时结合A支行的营销环境找出A支行在开展理财产品营销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论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导论,简要说明文章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理论依据与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A支行的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描述A支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第四部分提出A支行在个人理财业务营销中存在问题;第五部分对文章前面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对应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建议;最后是结论与展望、致谢。通过本文研究发现A支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存在以下四点问题:1、以产品销售代替理财矛盾凸显;2、客户细分与客户管理较为模糊;3、营销策略针对性不强有待优化;4、内部管理与激励措施亟待提升。针对问题,结合A支行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四点优化建议:1、建立以生命周期为核心的服务体系;2、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客户建档立卡;3、优化A支行特色个人理财营销策略;4、全行开展统一积分制管理绩效考核。在提出的A支行个人理财营销策略中,产品带头人制度和标准化服务流程是具有A支行特色的制度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便于在类似A支行这样的小体量国有商业银行甚至其他银行中进行推广。
二、投资ABC——不同时期理财安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投资ABC——不同时期理财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金融创新研究现状 |
1.2.2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发展 |
1.2.3 金融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
1.2.4 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发展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1.5 本文不足之处 |
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 |
2.1.2 交叉金融业务与影子银行业务 |
2.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分类 |
2.2.1 融资金融创新与非融资金融创新 |
2.2.2 有效金融创新与无效金融创新 |
2.3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 |
2.3.1 追逐利润的动因 |
2.3.2 顺应供给的动因 |
2.3.3 规避管制的动因 |
2.3.4 完善市场的动因 |
2.4 金融发展理论 |
2.4.1 金融发展理论 |
2.4.2 金融深化理论 |
2.5 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风险理论 |
2.5.1 金融创新理论 |
2.5.2 金融风险理论 |
2.6 金融监管理论 |
2.7 本章小结 |
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 |
3.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
3.1.1 监管套利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
3.1.2 顺应需求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
3.1.3 增强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 |
3.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
3.2.1 我国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业务创新 |
3.2.2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创新 |
3.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征分析 |
3.3.1 交叉金融业务创新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
3.3.2 传统金融业务创新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
3.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环境条件 |
3.4.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监管不足 |
3.4.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
3.4.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有利条件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与现状分析 |
4.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 |
4.2 基于综合能力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 |
4.2.1 评价方法与模型 |
4.2.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
4.2.3 评价结果与现状分析 |
4.3 基于中间业务收入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评价 |
4.3.1 指标选择 |
4.3.2 样本与数据 |
4.3.3 测算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
5.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自身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
5.2 模型设计与变量指标 |
5.2.1 模型设定 |
5.2.2 变量选择 |
5.2.3 数据来源与说明 |
5.3 实证结果与讨论 |
5.3.1 模型检验 |
5.3.2 实证结果分析 |
5.3.3 面板门槛回归分析 |
5.4 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6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 |
6.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银行风险的理论分析 |
6.1.1 基本假设 |
6.1.2 博弈过程 |
6.1.3 融资市场 |
6.1.4 金融创新对博弈均衡的影响 |
6.2 研究假说 |
6.3 实证模型、变量与数据 |
6.3.1 模型设定 |
6.3.2 变量选择 |
6.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1 模型检验 |
6.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
6.5 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
7.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 |
7.2 研究假说 |
7.3 模型、变量与数据 |
7.3.1 模型设定 |
7.3.2 变量选择 |
7.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7.4.1 模型检验 |
7.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
7.5 本章小结 |
8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
8.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 |
8.1.1 基本模型 |
8.1.2 参数校准 |
8.1.3 传导机制分析 |
8.2 加入企业创新的进一步分析 |
8.2.1 基本模型 |
8.2.2 创新与经济增长 |
8.3 实证模型、变量与数据 |
8.3.1 实证模型设定 |
8.3.2 变量选择 |
8.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
8.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8.4.1 模型检验 |
8.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
8.5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完善监管制度 |
9.2.2 完善资本监管 |
9.2.3 减少监管套利 |
9.2.4 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
9.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2)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影响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7 本文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2.1.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规划 |
2.1.2 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2.1.3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主要方法 |
2.2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
2.2.1 数字化转型概念 |
2.2.2 金融数字化转型 |
2.2.3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
2.3 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源关系 |
2.3.1 技术进步理论综述 |
2.3.2 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源影响 |
2.3.3 技术进步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影响 |
2.4 研究方法选择 |
2.5 文献综述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人员规模评价模型 |
3.1 DEA-Malmquist方法 |
3.1.1 DEA方法 |
3.1.2 Malmquist指数 |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3.2.1 投入与产出指标选取 |
3.2.2 数据来源 |
3.3 结果分析 |
3.3.1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经营特征 |
3.3.2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人员效率测度 |
3.3.3 中国农业银行分行人员效率测度 |
3.4 本章小结 |
4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影响分析 |
4.1 商业银行数字化进程 |
4.1.1 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阶段 |
4.1.2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代表技术 |
4.2 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4.2.1 对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4.2.2 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 |
4.3 农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 |
4.3.1 对公板块数字化转型 |
4.3.2 零售信贷数字化转型 |
4.3.3 运营板块数字化转型 |
4.3.4 信贷中台数字化转型 |
4.4 数字化转型对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影响机理 |
4.4.1 柜面序列人员 |
4.4.2 科技研发序列人员 |
4.4.3 营销序列人员 |
4.4.4 管理序列人员 |
4.5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农业银行人力资源影响模型 |
4.5.1 模型假设 |
4.5.2 模型设计 |
4.5.3 实证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Markov过程原理人力资源预测模型 |
5.1 马尔科夫过程原理 |
5.2 模型构建 |
5.2.1 模型假设 |
5.2.2 数据来源 |
5.2.3 模型构建 |
5.3 规模与结构预测 |
5.3.1 人员规模预测 |
5.3.2 人员结构预测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5 管理策略 |
5.5.1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5.5.2 数字化转型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实践启示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JC财富管理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客户服务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服务管理 |
2.1.2 客户满意度 |
2.1.3 客户忠诚度 |
2.2 关系营销理论 |
2.3 客户关系管理 |
2.4 客户分类管理 |
第3章 JC财富客户服务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JC财富管理公司简介 |
3.2 JC财富客户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
3.2.1 当前JC财富客户的分类及特点 |
3.2.2 JC财富客户分类管理现状 |
3.2.3 JC财富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管理现状 |
3.3 JC财富客户服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
第4章 JC财富客户服务管理的改进策略 |
4.1 服务品牌建设改进策略 |
4.1.1 服务品牌建设制定策略的目标 |
4.1.2 服务品牌的建设理念 |
4.1.3 服务品牌的改进措施 |
4.2 大客户管理改进策略 |
4.2.1 大客户管理策略制定目标 |
4.2.2 大客户业务管理目标制定 |
4.2.3 大客户维护 |
4.2.4 大客户订制 |
4.3 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管理策略 |
4.4 落实客户评级实现服务创新 |
第5章 JC财富客户服务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人才保障 |
5.2 信息技术保障 |
5.3 制度体系保障 |
5.4 产品体系保障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与建议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农行L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与框架 |
2 竞争战略研究理论分析 |
2.1 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2.1.1 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2.1.2 国内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
2.2 战略管理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
2.2.1 PEST分析法 |
2.2.2 波特五力模型 |
2.2.3 行业关键成功因素理论 |
2.2.4 SWOT分析法 |
2.3 企业主要竞争战略的类型与比较 |
2.3.1 主要竞争战略 |
2.3.2 基本竞争战略比较 |
3 农行L分行零售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农行L分行零售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零售业务产业环境分析 |
3.2.1 潜在进入者威胁 |
3.2.2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
3.2.3 替代品的威胁 |
3.2.4 客户的议价能力 |
3.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 产业关键成功因素辨识 |
3.3.1 零售业务行业备选RSFs的识别与确定 |
3.3.2 零售业务行业备选RSFs的重要性评价 |
3.3.3 零售业务行业RSFs及 KSFs的确定 |
3.4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4.1 主要竞争对手的确认 |
3.4.2 主要竞争对手能力比较分析 |
3.4.3 主要竞争者竞争地位比较分析 |
4 农行L分行内部资源条件分析 |
4.1 综合基础因素分析 |
4.1.1 管理创新能力 |
4.1.2 内控体系完善能力 |
4.1.3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 |
4.1.4 互联网+适应能力 |
4.1.5 总成本控制能力 |
4.2 资源保障因素分析 |
4.2.1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
4.2.2 网点布局合理性 |
4.2.3 信息与知识资源管理能力 |
4.2.4 财务资源保障能力 |
4.2.5 设施资源先进性 |
4.3 产品实现过程因素分析 |
4.3.1 市场运作能力 |
4.3.2 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能力 |
4.3.3 服务运作过程控制能力 |
5 农行L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方案设计与评价 |
5.1 零售业务竞争战略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
5.1.1 零售业务竞争战略设计的目标 |
5.1.2 零售业务竞争战略设计的原则 |
5.2 零售业务竞争战略设计 |
5.3 零售业务竞争战略评价与选择 |
5.3.1 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的评价 |
5.3.2 零售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6 农行L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实施建议 |
6.1 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
6.2 持续开发与创新金融产品 |
6.2.1 建立完善金融产品创新管理体系 |
6.2.2 加强对金融产品工作创新的重视 |
6.3 搞好客户关系管理 |
6.3.1 优化信息采集流程 |
6.3.2 强化精准营销技巧 |
6.3.3 推动客户精细化管理 |
6.4 开发高素质人力资源 |
6.5 做好管理创新 |
6.5.1 完善零售业务组织体系 |
6.5.2 不断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融合IPC小微技术的ABC银行小微信贷创新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概述 |
1.2.1 小微企业的界定 |
1.2.2 相关理论概述 |
1.2.3 IPC技术介绍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ABC银行的小微信贷现状 |
2.1 ABC银行小微信贷现状 |
2.1.1 ABC银行小微信贷规模和发展现状 |
2.1.2 ABC银行小微信贷模式,产品及制度 |
2.1.3 ABC银行引入IPC小微技术的相关背景 |
2.2 ABC银行对IPC技术的应用实践—“邦易贷” |
2.2.1 “邦易贷”相关产品介绍 |
2.2.2 “邦易贷”案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BC银行小微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思路分析 |
3.1 ABC银行小微信贷模式现有问题分析 |
3.1.1 产品方面 |
3.1.2 技术方面 |
3.1.3 服务方面 |
3.1.4 业务方面 |
3.2 ABC银行有效融合IPC技术的创新方向 |
3.3 ABC银行小微信贷模式创新思路分析 |
3.3.1 产品内容深化 |
3.3.2 产品技术改进 |
3.3.3 服务方式升级 |
3.3.4 业务渠道扩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线上信贷模式 |
4.1 “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线上信贷模式方案介绍 |
4.1.1 参与主体及各主体职责 |
4.1.2 参与会员的准入要求 |
4.1.3 会员的进入、基金转让和退出 |
4.1.4 业务操作流程及运行模式 |
4.1.5 风险管理机制 |
4.1.6 风险及收益分析 |
4.2 “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线上信贷模式可行性分析 |
4.3 “互助基金+担保公司”线上信贷模式的预评估计优势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6)巨鲸财富管理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客户服务管理概述 |
2.1.1 客户服务管理的核心 |
2.1.2 基于顾客价值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2.1.3 客户关系管理(CRM) |
2.2 客户信息收集与管理 |
2.2.1 财富管理客户信息概述 |
2.2.2 财富管理客户信息收集 |
2.2.3 财富管理客户信息管理 |
2.3 财富管理客户分类管理 |
2.3.1 客户价值分析 |
2.3.2 客户ABC分类管理 |
2.4 财富管理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 |
3 巨鲸财富客户服务管理现状分析 |
3.1 巨鲸财富管理公司简介 |
3.2 巨鲸财富客户服务管理情况分析 |
3.2.1 巨鲸财富客户的特点 |
3.2.2 巨鲸财富客户管理定位 |
3.2.3 巨鲸财富客户分类管理 |
3.2.4 巨鲸财富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管理 |
3.3 巨鲸财富客户服务管理的问题分析 |
3.3.1 客户服务人员难以真正贯彻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
3.3.2 缺乏科学的客户分析研究和评级定位 |
3.3.3 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
4 巨鲸财富客户服务管理策略 |
4.1 服务品牌建设 |
4.1.1 服务品牌建设制定策略的目标 |
4.1.2 服务理念 |
4.1.3 服务质量 |
4.2 大客户管理策略 |
4.2.1 大客户管理策略制定目标 |
4.2.2 公司业务情况 |
4.2.3 客户维护 |
4.2.4 大客户订制 |
4.3 产品体系与服务创新 |
4.3.1 更新产品体系 |
4.3.2 实现服务创新 |
5 客户服务管理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人才保障 |
5.1.1 人才梯队建设 |
5.1.2 考核激励 |
5.1.3 培训机制 |
5.2 信息技术保障 |
5.3 制度体系保障 |
5.3.1 合规保障制度 |
5.3.2 风控保障制度 |
5.3.3 运营保障制度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7)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及经验借鉴 |
2.1 网点转型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
2.2 网点转型的相关理论 |
2.3 分析工具 |
2.4 国内外银行网点转型经验借鉴 |
3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环境分析 |
3.1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内部环境分析 |
3.2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外部环境分析 |
3.3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SWOT分析 |
3.4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战略环境因素评价 |
4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方案设计和实施 |
4.1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理念和原则 |
4.2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方案设计 |
4.3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方案实施举措 |
5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评价与保障 |
5.1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方案实施评价标准 |
5.2 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方案实施保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沦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农行M网点的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思路和框架 |
1.2.1 论文的思路 |
1.2.2 论文的框架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银行零售业务概述及相关理论 |
2.1.1 银行零售业务概述 |
2.1.2 营销理论 |
2.1.3 SWOT理论 |
2.2 国内外主要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3 文献述评 |
第3章 农行M网点零售业务的内部现状和外部环境分析 |
3.1 M网点零售业务的内部现状 |
3.1.1 M网点概况 |
3.1.2 M网点零售业务现状 |
3.1.3 M网点零售业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
3.2 M网点零售业务的外部环境 |
3.2.1 行业背景分析 |
3.2.2 所在乡镇T镇的经济发展概况 |
3.2.3 M网点在同业的竞争力分析 |
3.2.4 零售业务产品的同业比较情况 |
第4章 农行M网点零售业务SWOT分析和存在问题分析 |
4.1 M网点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1 M网点的优势 |
4.1.2 M网点的劣势 |
4.2 M网点的机遇与威胁分析 |
4.2.1 M网点的机遇 |
4.2.2 M网点的威胁 |
4.3 M网点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1 客户维护产品营销不到位 |
4.3.2 内部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 |
第5章 农行M网点零售业务发展策略设计及保障措施 |
5.1 M网点零售业务的经营目标 |
5.1.1 设定经营目标 |
5.1.2 明确提高销售力的经营思路 |
5.2 M网点零售团队的培养策略 |
5.2.1 优化网点人员岗位组合 |
5.2.2 强化网点人员技能提升 |
5.3 M网点零售产品的营销策略 |
5.3.1 扩建多渠道产品宣传 |
5.3.2 搭建多样化营销平台 |
5.3.3 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 |
5.4 M网点客户关系的维护策略 |
5.4.1 客户分类分层管理 |
5.4.2 客户维护指定动作 |
5.4.3 贴心服务注重售后 |
5.5 M网点零售业务发展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5.1 合理分配业务指标 |
5.5.2 量化制定考核计分卡 |
5.5.3 完善考核激励措施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客户关系管理 |
2.1.1 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
2.1.2 客户关系管理的思路与内容 |
2.2 客户关系管理基本理论 |
2.2.1 关系营销理论 |
2.2.2 客户价值管理理论 |
2.2.3 客户细分管理理论 |
2.2.4 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理论 |
2.2.5 客户关系管理中的IDIC模型 |
2.2.6 客户关系管理中的ABC分析法 |
2.3 客户关系管理在银行业中的运用 |
2.3.1 银行客户关系维护的内涵与价值 |
2.3.2 客户关系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JX银行X分行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市场环境分析—PEST模型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
3.2.1 买方议价能力 |
3.2.2 供应商议价能力 |
3.2.3 替代业务的威胁 |
3.2.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5 产业内竞争者 |
3.3 个人客户关系管理同业的经验 |
3.3.1 招商银行客户关系管理 |
3.3.2 中国农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 |
3.3.3 JX银行X分行与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对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4.1 JX银行X分行概况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
4.1.1 JX银行X分行的基本概况 |
4.1.2 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发展概况 |
4.1.3 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职能体系 |
4.1.4 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分层指标依据 |
4.2 JX银行X分行客户关系管理现状调查 |
4.2.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4.2.2 问卷实施的过程 |
4.3 JX银行X分行客户调查结果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客户未来预计银行往来业务额统计分析 |
4.3.3 客户实有资本统计分析 |
4.3.4 客户认知定位统计分析 |
4.4 JX银行X分行员工调查结果 |
4.4.1 新客户挖掘机制访谈结果 |
4.4.2 客户关系维护机制访谈结果 |
4.4.3 客户挽回机制访谈结果 |
4.5 JX银行X分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 |
4.5.1 缺失合理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价值评价系统 |
4.5.2 无法有效对个人客户进行精确分类 |
4.5.3 差别化方位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
4.5.4 客户关系管理的数据分析手段单一 |
4.6 JX银行X分行客户关系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6.1 新客户挖掘机制不完善 |
4.6.2 客户基础薄弱导致客户分层分群体系粗放 |
4.6.3 没有健全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
4.6.4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信息数据库技术集成效率低 |
4.6.5 缺少客户挽回挖掘机制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JX银行X分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优化提升对策 |
5.1 实施以客户为中心导向策略 |
5.1.1 利用IDIC和 ABC模型加强导向差异化管理 |
5.1.2 加强对客户未来潜在价值的核心竞争力管理 |
5.2 加深客户挖掘与分类关系的建立 |
5.2.1 新进客户挖掘 |
5.2.2 潜在客户识别 |
5.2.3 客户关系建立 |
5.3 进行客户关系差别化维护与挽回管理 |
5.3.1 建立细分标准构建关键客户细分模型 |
5.3.2 根据客户价值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 |
5.3.3 寻找应对流失客户的挽留策略 |
5.4 优化CRM客户关系系统 |
5.4.1 强化客户信息关系行为渠道的管理 |
5.4.2 完善客户信息收集分析评估系统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JX银行X分行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
6.1 组织延展架构拓宽制度职责 |
6.1.1 重新调整组织资源的分配 |
6.1.2 健全配套制度与完善举措 |
6.2 人员强化培训增强文化理念 |
6.2.1 树立正确经营服务理念 |
6.2.2 完善学习绩效考核机制 |
6.3 内控标准作业提高服务质量 |
6.3.1 明确统一作业管理办法 |
6.3.2 优化核心业务操作流程 |
6.4 系统升级细化保障数据支撑 |
6.4.1 利用市场大数据构建客户信息渠道 |
6.4.2 延展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服务平台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ABC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以J市A支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理论与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
五、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A支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政策环境 |
二、经济环境 |
三、社会环境 |
四、技术环境 |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
一、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
五、客户议价能力 |
第二章 ABC银行J市 A支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现状 |
第一节 A支行个人理财客户现状 |
一、A支行简介 |
二、A支行个人理财客户风险偏好 |
三、A支行理财客户的等级分类 |
四、A支行理财客户的年龄层次 |
五、A支行理财客户情况分析 |
第二节 A支行个人理财业务销售现状 |
一、A支行所在省个人理财业务销售情况 |
二、A支行个人理财销售动态分析 |
第三节 ABC银行A支行现行个人理财营销策略 |
一、产品策略 |
二、定价策略 |
三、渠道与促销策略 |
四、营销及购买过程 |
五、人员及有形展示 |
第三章 A支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以产品销售代替理财矛盾凸显 |
一、银行内部考核与代客理财的矛盾 |
二、定期存款和理财利率的矛盾 |
第二节 客户细分与客户管理较为模糊 |
一、无法直接获取有效信息 |
二、客户经理不熟悉客户 |
第三节 营销策略针对性不强有待优化 |
一、客户偏好与所购买产品匹配度不高 |
二、理财产品宣传工作不够扎实 |
三、营销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
第四节 内部管理与激励措施亟待提升 |
一、外部激励效果优于内部激励 |
二、A支行内部管理方式不够统一 |
第四章 A支行个人理财业务营销优化策略 |
第一节 建立以生命周期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
一、家庭生命周期的划分 |
二、家庭生命周期划分的实际意义 |
第二节 以客户为中心建档立卡 |
一、境外以客户为中心的借鉴 |
二、A支行建档立卡的实施路径 |
三、树立个人理财服务品牌 |
第三节 打造A支行特色营销策略 |
一、多维获客主动出击 |
二、推行产品带头人制度 |
三、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 |
四、认真落实网点物理转型 |
第四节 全行开展统一积分制管理绩效考核 |
一、制定统一的产品积分标准 |
二、设置积分正向奖励标准 |
三、积分制考核的其他事项 |
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投资ABC——不同时期理财安排(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D]. 邹昌波. 四川大学, 2021(12)
- [2]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需求影响及预测研究[D]. 黎立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JC财富管理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研究[D]. 李佳璐. 吉林大学, 2020(01)
- [4]农行L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李龚.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融合IPC小微技术的ABC银行小微信贷创新模式研究[D]. 胡花.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巨鲸财富管理公司客户服务管理策略研究[D]. 刘晓旸.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7]农行青岛分行网点转型发展策略研究[D]. 李若熙.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5)
- [8]农行M网点的零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顾立. 苏州大学, 2020(03)
- [9]JX银行X分行个人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D]. 李阳.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2)
- [10]ABC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以J市A支行为例[D]. 王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