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茶德”汇辑(论文文献综述)
闫文亭[1](2016)在《中国茶德儒家精神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国茶德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茶道、茶艺、茶俗等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思想的代表,主导着文化的发展潮流,并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茶德所折射的儒家精神,对于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迅猛膨胀,精神世界需要全新的内容来填充和强大的力量来补充的今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中国茶德的主题内容以及所具有的儒家精神,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完善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阐述茶德内容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探索和思考,综合总结了茶德的内容,即“和、仁、廉、敬”。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中国的儒家思想融合在一起,发现二者的共通之处,即中国茶德具有中庸和谐、仁民爱物、信诚廉洁、礼乐敬人的儒家精神,并紧密结合历史的轨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出宣扬中国茶德的儒家精神,认为其不但可以正心明性,加强人格的自我淬炼;文明社会,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质;与时俱进,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弘扬发展了茶文化,加快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目的在于挖掘儒家思想中与茶德共通之处,丰富茶德内涵;探索寓教于饮、寓教于乐的人生价值观,树立积极健康的茶味人生观;响应时代的召唤,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安定的德治社会。
胡凤仁[2](2012)在《中国茶的精神养生及其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养生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尤其在当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各种疾病频发,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精神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中核心一派,它在仅有物质的基础上,发挥养生的巨大魅力,降低资金成本,是最为经济的养生方式。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邃,喝茶的幽静环境,和它思想精神的“俭”、“清”、“和”、“静”使人保持思想上安定清静,精神内守,达到茶与精神养生的美好结合。目前关于中国茶的精神养生相关研究甚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为个人,同时为社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且具有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意义。本研究从四大茶书中寻源中国茶的精神养生理论基础,从现代四位高龄茶人身上展现中国茶的精神养生作用,再走进现实社会中,对以饮乌龙茶为特色的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和饮绿茶为特色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进行问卷调查,对四类人群关于茶的精神养生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福州市和南昌市长期饮茶人士多在亲朋好友的引导下喝茶,他们认为茶叶品质、整洁度较重要,同时十分关心喝茶过程的享受;在喝茶的过程中,对心情放松、缓解压力、暂时放下烦恼、精神清爽、身体通畅、气质优雅、更热爱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感受,其中对心情放松和精神清爽的感受普遍明显;在长期喝茶以后,对少发脾气、心情更舒缓、处事更从容、舒缓压力、学习/工作效率提高、更多时间陪朋友/亲人、与人相处更和谐、消解生活困惑、身体更好、更积极乐观、更热爱/享受生活、生活更有乐趣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心情更舒缓、与人相处更和谐和生活更有乐趣等有较为广泛的认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中国茶的精神养生推广策略和建议:通过启发性的教育、丰富的活动、气氛的熏陶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茶精神养生的研究兴趣和正确的认识;在口感的物质基础上,结合企业等工作人员公务繁忙,在工作或差旅中有机兼和静心喝茶时间,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工作与休闲养生相助发展;对事业人员提出喝中国茶,和谐你我他,融和国内外;对老年人继续宣传喝茶健康,并提倡科学饮茶;福州市应保持饮茶浓厚气氛,立志于更广阔的空间,异彩纷呈;南昌市可结合饮茶本色,融合更浓气氛元素,发展学生,拓展空间;总体巩固并宣传喝茶已证实的精神养生效果,加深茶道精神养生,以期长期蓬勃发展。
黄淑美,欧阳中一[3](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文中提出
赵天相[4](2003)在《“中国茶德”汇辑》文中认为
二、“中国茶德”汇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茶德”汇辑(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茶德儒家精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挖掘儒家思想中与茶德共通之处,丰富茶德内涵 |
1.1.2 探索寓教于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积极健康的茶味人生观 |
1.1.3 响应时代的召唤,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1.1.4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安定的德治社会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茶德 |
1.2.2 关于儒家 |
1.2.3 关于茶德的儒家精神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2章 茶德的内容探讨 |
2.1 茶德内容的传承和发展 |
2.2 茶德内容的探索和思考 |
2.2.1 中庸和谐——规定了茶性的基本特点 |
2.2.2 仁民爱物——丰富了茶德的高尚情操 |
2.2.3 信诚廉洁——传扬了茶德的精神文明 |
2.2.4 礼乐敬人——树立了茶德的君子风范 |
第3章 儒家的不解茶缘 |
3.1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
3.2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
3.2.1 在茶艺方面,儒家思想升华了茶的品格境界 |
3.2.2 在茶道方面,儒家思想丰富了茶的生活体验 |
3.2.3 在茶俗方面,儒家思想深化了茶的深情意重 |
3.2.4 在茶德方面,儒家思想成就了茶的精神文明 |
第4章 茶德中的儒家精神 |
4.1 茶德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庸和谐 |
4.1.1 寂寂燃灯夜,茶思一磬声 |
4.1.2 芳茶冠六清,和风驻人间 |
4.2 茶德达法的必由之径——仁民爱物 |
4.2.1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
4.2.2 仁民而爱物,天下归仁焉 |
4.3 茶德本性的君子品格——信诚廉洁 |
4.3.1 诚则心然,平民情意 |
4.3.2 啜苦励志,廉政社会 |
4.4 茶德之香的生活情味——礼乐敬人 |
4.4.1 茶礼相随,从此姻缘定 |
4.4.2 茶礼相伴,与君相知 |
4.4.3 茶礼相佐,盛世太平 |
第5章 弘扬中国茶德之儒家精神的意义 |
5.1 正心明性,弘扬中国茶德加强人格的自我淬炼 |
5.2 文明健康,弘扬中国茶德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质 |
5.3 与时俱进,弘扬中国茶德凝聚整个民族的时代向心力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中国茶的精神养生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精神养生内涵及其研究 |
1.2.2 国内茶的精神养生研究动态 |
1.2.3 日本、韩国、英国的茶精神养生思想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2 古代茶着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1 陆羽《茶经》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1.1 品饮茶的精神层面 |
2.1.2 器具思想角度 |
2.1.3 自然想象角度 |
2.1.4 美学角度 |
2.2 赵佶《大观茶论》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2.2 茶效角度 |
2.2.3 茶具思想角度 |
2.2.4 点茶艺术角度 |
2.2.5 品鉴角度 |
2.3 朱权《茶谱》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3.1 功效角度 |
2.3.2 品饮境界角度 |
2.3.3 修身养性角度 |
2.3.4 审美角度 |
2.4 冒襄《岕茶汇钞》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4.1 茶园环境角度 |
2.4.2 品鉴角度 |
2.4.3 芥茶之道的角度 |
3 当代茶界中国茶的精神养生个案分析 |
3.1 吴觉农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1.1 饮茶习惯中的体现 |
3.1.2 茶道思想中的体现 |
3.1.3 人格风貌中的体现 |
3.2 王泽农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2.1 茶道思想中的体现 |
3.2.2 人格魅力中的体现 |
3.2.3 诗作文学中的体现 |
3.3 庄晚芳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3.1 茶道思想中的体现 |
3.3.2 社会宣传中的体现 |
3.3.3 诗作文学中的体现 |
3.4 张天福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4.1 生活中的体现 |
3.4.2 茶礼思想中的体现 |
3.4.3 倡导理念中的体现 |
3.4.4 人格魅力中的体现 |
4 中国茶的精神养生问卷调查 |
4.1 问卷设计 |
4.1.1 问卷调查目的与原则 |
4.1.2 问卷设计理念与内容 |
4.2 问卷调研方法 |
4.2.1 调研方法 |
4.2.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4.3 调研结果与分析 |
4.3.1 喝茶者的基本特征 |
4.3.2 喝茶情况 |
4.3.3 喝茶过程中的精神养生分析 |
4.3.4 喝茶后的精神养生改善效果统计与分析 |
5 中国茶的精神养生之推广策略 |
5.1 针对四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1 对于Ⅰ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2 对于Ⅱ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3 对于Ⅲ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4 对于Ⅳ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2 针对两市的推广策略 |
5.2.1 对于福州市的推广策略 |
5.2.2 对于南昌市的推广策略 |
5.3 综合推广策略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文献综述与个案分析结果 |
6.1.2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国茶德”汇辑(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茶德儒家精神的研究[D]. 闫文亭.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2]中国茶的精神养生及其实证研究[D]. 胡凤仁. 福建农林大学, 2012(12)
- [3]《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J]. 黄淑美,欧阳中一. 农业考古, 2005(04)
- [4]“中国茶德”汇辑[J]. 赵天相. 农业考古,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