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一、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1](2021)在《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及路径在我国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表明,ERAS理念及相关路径的实施必须以循证医学及多科室合作为基础,既要体现以快速康复为主要目的的核心理念,也要兼顾病人基础疾病、手术类别、围手术期并发症等具体情况,更需要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以论证ERAS相关路径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在上述背景下,

徐茂华[2](2021)在《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证明: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优于单一的静脉镇痛,但其在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静脉镇痛与“金标准”硬膜外镇痛在腔镜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日照市人民医院择期接受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46~73岁,体重51~76Kg,ASA分级I~II级。排除标准:患者有凝血功能异常、局麻药物过敏、穿刺部位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者有精神疾病或其他不能配合穿刺者。本研究经日照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SPB组(A组)和硬膜外镇痛组(B组),每组30例(n=30)。两组患者入室后行ECG、SPO2、PETCO2、脉搏心率检测,在局麻下行桡动脉有创测压,选择右侧颈内静脉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开放中心静脉通路。麻醉诱导前A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ESPB,在竖脊肌与T8横突之间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液25 ml,相同方法行对侧竖脊肌阻滞,15~20 min后测麻醉平面;B组于麻醉诱导前于T8-T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麻醉诱导: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 m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2mg/kg序惯诱导行气管插管并连接麻醉机,设置吸入氧浓度60%、流量2L/min、潮气量6~8ml/kg、频率10~12次/分通气,根据PETCO2适时调整呼吸参数。麻醉维持:七氟烷吸入维持,瑞芬太尼0.1ug/(kg·min)、苯磺顺阿曲库铵0.1mg/(kg·h)持续泵注。术中根据麻醉深度监测值(BIS)适时调整药物泵注速度,维持BIS值45~55之间,根据镇痛需要加用舒芬太尼。手术结束顺序停用苯磺顺阿曲库铵、七氟烷、瑞芬太尼,等待患者苏醒拔管。A组患者术毕连接PCIA(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病人静脉自控镇痛)泵镇痛(舒芬太尼100ug+昂丹司琼1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B组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硬膜外给予2mg吗啡注射液,术后连接PCEA(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0.2%罗哌卡因+0.04mg/ml吗啡,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单次自控镇痛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2h、6h、8h、12h、24h患者静息及运动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将疼痛从0~10分为十一级:0分代表没有疼痛,10分代表剧痛。让患者根据自身对疼痛的感受从0~10之间选取一个级别代表自己所承受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的不良反应(低血压、尿潴留、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1分代表不满意;2分代表基本满意;3分代表满意;4分代表非常满意)。研究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比较(2h、6h、8h、12h、24h)A组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A组低血压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皮肤瘙痒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与硬膜外镇痛相比,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能取得与其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2、与硬膜外镇痛相比,双侧竖脊平面肌阻滞联合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

张雪逸[3](2021)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式,纳入年龄40~65岁、BMI18~30kg/m2、ASAⅠ~Ⅲ级,首次行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C组)为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静脉组(V组)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硬膜外组为(E组)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组。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前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C组患者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术中以0.375%罗哌卡因6ml/h硬膜外泵注,静脉持续泵注生理盐水;V组患者硬膜外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同时静脉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术中以0.375%罗哌卡因6ml/h硬膜外持续泵注,静脉以0.1μg·kg-1·h-1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E组患者以0.375%罗哌卡因合并右美托咪定0.5μg/kg共6ml硬膜外给药,术中0.375%罗哌卡因合并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以6ml/h硬膜外泵注,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后采用硬膜外0.2%罗哌卡因持续镇痛(维持量7ml/h,PCA量3ml,锁定时间20min)。以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主要结果,次要结果包括手术过程中丙泊酚的用量;患者手术过程中不同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首次排便、下床、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术后三天腹胀程度、排便次数;术后三天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住院时长;术前及术后三天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二胺氧化酶的(DAO)含量;通过建立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分析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与C组和V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进食固体食物的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三天内的腹胀程度存在组间差异(P<0.01);术后三天内排便次数无差异(P>0.05)。与C组相比,E组患者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提前了8小时,住院时长缩短了1天。E组患者维持麻醉所用丙泊酚剂量低于C组和V组(P<0.05)。术后12h内,E组VAS评分显着低于C组(P<0.05),术后补救镇痛剂量也显着降低(P<0.01)。与C组相比,E组术中HR降低明显(P<0.05),MAP仅在麻醉诱导后1min低于C组(P<0.01)。血清TNF-α及DAO含量在不同时间不存在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COX模型肯定了硬膜外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的作用。分析模型可得,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前白蛋白水平为影响术后胃肠恢复的危险因素。结论:硬膜外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改善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增强患者术中镇静,并在术后12小时发挥了更好的镇痛作用。

彭澄[4](2020)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手术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10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全麻下行后路腰椎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ESPB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每侧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B组常规麻醉诱导,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自控静脉镇痛(postoperative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的维持用量,记录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2、6、12、24、48 h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两组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镇痛补救次数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4 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多个阶段患者血浆中CD4+%、CD8+%、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等指标的水平,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IFN-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病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B组相比,A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阿曲库铵的维持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PACU苏醒时间、苏醒期烦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低于B组(P<0.05),在术后1、2、6、12、24 h时间点患者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的按压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P<0.05),A组镇痛补救次数明显少于B组,患者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A组有一例术后出现皮肤红肿,B组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6例患者出现术后恶心呕吐现象。3.两组患者术前(T0)CD4+%、CD8+%、IFN-γ水平均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T1)、术后4 h(T2)、术后12h(T3)、术后24 h(T4),CD4+%、CD8+%、IFN-γ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手术能明显减少术中镇痛药的用量,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不良反应少,同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周昊[5](2020)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GEA)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身麻醉(GA)相比,GEA应用于消化道肿瘤开放手术中可减轻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但GEA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相关研究仍较少。我们的研究目的是探讨GEA应用于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就诊于我院的82例70~80岁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A组)和全身麻醉组(GA组)。两组患者围术期准备与管理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进行,手术方式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参照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4版)标准进行,所有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均为Roux-en-Y吻合。GEA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诱导前于患者适当的胸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导管间断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确认导管位置正确后,给予适量的全身麻醉药物共同维持术中麻醉深度。术后该组的镇痛方式以患者自控的硬膜外镇痛(PCEA)为主。GA组术中仅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采用患者自控的静脉镇痛(PCIA)。主要的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等。次要观察指标包括包括临床肺炎严重程度评分(CPIS)、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与氧合指数(OI)、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各类麻醉药物使用量、ICU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记录术后一般并发症,并按照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进行比较。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三、五天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去甲肾上素(NE)、皮质醇(Cor)的水平。结果:共有82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GEA组40例,GA组42例。两组患者一般特征与术前合并症等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与GA组相比,GEA组患者术后肺部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率GEA组低于GA组(P<0.05)。GE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短于GA组(P<0.05)。术后GEA组CPIS评分低于GA组(P<0.05),GEA组PaO2与OI高于GA组(P<0.05)。GEA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低于G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EA组首次排气时间较GA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与术后第二天静息VAS评分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二、三天运动VAS评分GEA组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术后第一天WBC、IL-1、IL-6、NE、Cor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三天GEA组IL-1水平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与G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显着降低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以术后肺炎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较为显着。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加快了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胃癌患者并不增加一般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是安全有效的。

郑芳玉[6](2020)在《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IPACK(Infiltration between the popliteal artery and the capsule of the knee,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早期患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BMI18-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组(A组)和股神经阻滞联合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组(F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375%的罗哌卡因15 ml行收肌管阻滞,25 ml行IPACK阻滞,F组在超声引导下用0.375%罗哌卡因各20 ml分别行股神经阻滞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待患者受阻滞区域皮肤出现感觉迟钝后,行喉罩控制通气下的全身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案: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注射液(欧贝)8 mg,加生理盐水配至100 ml,背景输注量2 ml/h,自控单次追加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进行补救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塞来昔布镇痛补救发生率及镇痛泵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 h静态和活动时的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术后48和72 h行走距离、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 h静态及动态时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塞来昔布镇痛补救发生率以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有效和无效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改良Bromage评分A组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股四头肌肌力评分A组高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 h下床行走距离,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下床行走距离,A组较F组远,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没有发生神经损伤和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病例,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相比,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安全的为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提供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对患者术后患肢肌力影响小,可允许患者尽早进行自主功能锻炼,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李倩[7](2020)在《膏摩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膏摩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膏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经济效益,为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住院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膏摩组、按摩组、常规组各28例。三组均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常规组给予结直肠癌腹腔镜围手术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护理;按摩组分别选取胃俞、脾俞、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上巨虚诸穴进行按摩;膏摩组采用大承气汤膏进行膏摩,所选穴位与按摩组相同。术后24小时开始干预,干预时间为7天,分别对比三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第7天,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对患者过去治疗1周时间内胃肠道症状反馈进行评分;采用腹胀评分表及VAS疼痛评分表对术后第1(干预前)、2、3、4天患者腹痛、腹胀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1、7天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对证候进行评分;观察三组干预期间发生恶心呕吐、感染、尿潴留、肠梗阻例数;患者出院后,统计其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长。收集数据用Epi Data录入,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资料具有均衡可比性。(1)三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按摩组、膏摩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分别为:65.17±10.72、60.53±11.80、53.22±8.35;首次排便时间(h)分别为:98.45±22.43、82.13±19.87、68.09±20.53,表明膏摩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术后三组不同时间点(第1(干预前)、2、3、4天)的腹痛、腹胀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干预组经两两比较得出不同干预方法对降低术后腹痛、腹胀评分的影响效果评价为:膏摩组>按摩组>常规组;四个测量时间经两两比较得出不同测量时间对降低术后腹痛、腹胀评分的影响效果评价为:术后第4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1天(干预前)。(3)三组GSRS评分,膏摩组评分低于按摩组、按摩组低于常规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恶心呕吐、感染、尿潴留、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膏摩组发生率低于按摩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膏摩组为92.1%,高于按摩组、常规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住院时长和总住院费用比较,膏摩组的术后住院时长较其他两组缩短,总住院费用低于按摩组、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摩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降低GSR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同时随着时间变化,膏摩可有效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膏摩还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住院费用。

胡磊蕾[8](2020)在《纳布啡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比较在腹腔镜下行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使用纳布啡和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这两种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s,PCIA)的效果。为该类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帮助。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行择期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且自愿签署术后使用PCIA的患者140例,入选患者标准:年龄25-75岁,体重指数(BMI)1830kg/m2,ASA分级IIII级。术后所有患者的镇痛方案只有静脉自控镇痛而无其他辅助镇痛方式。采用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分别为N组和D组,镇痛泵内药物:N组为舒芬太尼1.0ug/kg+纳布啡1m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20ml,D组为舒芬太尼1.0ug/kg+地佐辛0.4mg/kg+托烷司琼5mg,生理盐水稀释至120ml。镇痛泵设定参数:无负荷剂量,持续给药量2.5ml/h,自控给药量2ml/h,锁定时间15分钟。然后再收集实验需要观察的数据。我们主要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静息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6h、12h、24h、48h运动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患者术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补救性止痛药和补救性止吐药的使用情况;记录术后额外追加按压镇痛泵总次数;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N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D组(P<0.05)。N组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N组补救性止痛药和补救性止吐药的使用明显少于D组(P<0.05)。N组术后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P<0.05)。N组术后6h、12h,24h静息及运动后VAS评分低于D组(P<0.05),48h静息及运动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术后外科医生的干预,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布啡较地佐辛更能有效减少腹腔镜下腹部大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24小时内VAS疼痛评分,且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评分更高。

扶超[9](2020)在《全程硬膜外镇痛和单次硬膜外阻滞+静脉PCA对胸科手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文中提出术后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including chronic posttraumtic pain,CPSP)因为较高的发生率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胸外科手术是最容易发展成为CPSP的手术类型之一。手术或创伤后的炎症反应、伤害性应激(包括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直接或间接导致病理性神经损伤是CPSP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CPSP的影响因素众多,年龄、性别、心理因素、镇痛药如非甾体类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方法、急性疼痛的控制不良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CPSP的发生。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能很好的控制胸外科手术后急性疼痛,但其对胸外科CPSP的影响仍然有很大的争议。目的一、为了观察全程硬膜外镇痛和单次硬膜外阻滞+静脉PCA(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两种镇痛方法对胸外科手术后急性疼痛镇痛效果。二、评估全程硬膜外镇痛和单次硬膜外阻滞+静脉PCA两种镇痛方法对于胸科手术后第2、4、6个月内疼痛慢性化的影响。内容与方法1.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全程硬膜外镇痛组(CEDA组)和单次硬膜外阻滞+静脉PCA(PCIA)两组。患者手术前一天进行术后镇痛宣教。术前30 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20 mg。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ECG、HR、BP和SpO2。病人麻醉诱导前在T4-T5或T5-T6间胸段硬膜外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4-6 cm并固定,于硬膜外导管给与1%利多卡因3 ml,5 min后给予镇痛量7.5 ml(0.125%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15 min后测量平面,待阻滞平面到达T4-T8开始手术,术中每90 min于硬膜外推注5ml(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维持平面。2.CEDA组:关闭胸腔时连接硬膜外镇痛泵(0.12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到350 ml盐水中),背景速度6 ml/h,单次剂量6 ml/h,锁定时间30 min。PCIA组:关闭胸腔时连接静脉PCA泵(1.5 μg/ml舒芬太尼到200ml盐水中),背景速度0.05-0.06μg·kg-1·h1,首次剂量2 ml,单次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手术结束后拔出硬膜外导管。记录术后3、6、12、24、48、72 h各时间点急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恶心呕吐评分、镇静评分、补救镇痛药物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2、4、6个月,电话随访所有病人,询问并记录是否出现切口处疼痛、伤口感觉异常及肩部疼痛,以及疼痛的强度、性质。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心动过缓(HR<50次/分)、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呼吸抑制(RR<10次/分)、恶心、呕吐、困倦、瘙痒等。结果本研究中共50例患者符合要求,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8~65岁。CEDA组患者术后3、6、12、24、48、72 h静息时急性疼痛VAS评分和术后6、12、24 h时活动时急性疼痛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P均<0.05)。CEDA组患者术后3、6、12、24、48、72 h静息时患者无痛的比率和术后6、12、24、48h时活动时患者无痛的比率均高于PCIA组(P均<0.05)。患者72小时内各个时间点内,CEDA组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明显低于PCI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6个月时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伤口感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2 h内,PCIA组补救镇痛3例(12.5%),CEDA组补救镇痛6例(23.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EDA组补救药物曲马多的需求量明显低于PCIA组[(120.00±34.64)mg vs.(212.50±44.07)mg,P=0.016]。PCIA 组恶心呕吐 8 例(33.3%),CEDA 组恶心呕吐8例(3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观察到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尿储留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全程硬膜外镇痛与单次硬膜外阻滞+术后静脉PCA镇痛相比,不会影响术后第2、4、6个月内慢性疼痛、伤口感觉异常及肩部疼痛的发生,但是全程硬膜外镇痛可以降低术后急性疼痛评分和疼痛程度,同时降低术后72h内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和补救镇痛药物需求量,使更多地病人享受无痛。因此,全程硬膜外镇痛在胸科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在胸科手术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更推荐使用全程硬膜外镇痛作为胸科手术的术后镇痛。

刘伟[10](2020)在《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胸科手术创伤大,涉及皮肤、肌肉、肋骨、胸膜、肺脏等多个器官脏器组织及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开胸术后疼痛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手术疼痛之一,目前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达80-96%,其中约有40-50%患者可以发展成慢性疼痛,麻醉疼痛潜在的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残留肿瘤细胞清除,如何更加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副作用发生,并关注免疫功能的保护,是当前胸外科麻醉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临床研究立足一种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脉冲注药镇痛”,通过与“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和常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方法相比较,系统论证其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影响,评估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模式,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实施肺叶切除后临床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进行不同术后镇痛方式的系统比较研究。1.研究分组:将90例行VAT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组”,(简称程控组,P组,n=30);“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组”,(简称连续组,S组,n=30)和“静脉持续自控镇痛组”,(简称静脉组,V组,n=30),术后分别应用相应镇痛方式。2.临床观察指标和时间点:观察术前(T0)、切皮后40min(T1)、切皮2h(T2)、术毕(T3)、术后 1h(T4)、术后 4h(T5)、术后 24h(T6)和术后 48h(T7)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疼痛强度数字模拟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镇痛泵的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的消耗量、麻醉药品(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量、术后不良反应、QoR-15恢复质量评分。3.免疫应答指标选择和监测方法:(1)流式细胞术延续分析淋巴细胞及亚群中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NK 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比例在术前、切皮 2h 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2)基于吸附细胞因子特异抗体免疫微球的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在术前、切皮2h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结果]1.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三组镇痛方式下,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方面,“程控组”(P组)[0.0(0.0)~3.0(1.0)]与“连续组”(S组)[0.0(0.8)~3.0(1.8)]和“静脉组”(V组)[1.0(2.0)~4.0(1.0)]分别比较,在术后4h、24h和48h(T5-T7)显着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方面,P组[2.0(1.0),2.0(0.0)]和 S 组[3.0(1.0),2.0(0.8)]与 V 组[3.0(1.0),3.0(0.0)]分别比较,在术后1h、4h(T4和T5)分别有显着降低(P<0.0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三组比较各时间点(T0-T7)无明显差异(P>0.05)。2.镇痛药品和麻醉药品消耗量比较:三种镇痛方式下,自控镇痛追加药物次数方面,P组[0.0(0.0)~2.0(3.0)]与S组[0.0(0.8)~3.0(4.0)]和V组[0.0(1.0)~5.0(5.0)]分别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显着减少(P<0.05);在局麻镇痛药罗哌卡因消耗量方面,P 组[30.0(0.0)~525.0(37.5)]与 S 组[40.0(7.5)~540.0(40.0)]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出现显着减少(P<0.05)。在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消耗量方面,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均出现显着降低(P<0.05)。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和头晕症状,三组镇痛方式下,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显着降低(P<0.05)。4.QoR-15 恢复质量评分变化:P 组(107.0±5.1,114.4±4.2)与 S 组(104.4±5.3,110.5±3.8)和 V 组(103.1±3.5,108.3±4.2)分别比较,在术后 24h 和48h(T6、T7)时分别显着增加(P<0.05)。5.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影响(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①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总淋巴细胞(P 组:22.1±6.0~6.3±2.0;S 组:25.4±7.5~6.4±1.4;V 组:25.0±5.5~6.2±1.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总 T 细胞(P 组:72.9±7.4~64.5±9.9;S 组:73.3±8.0~68.4±9.0;V 组:74.0±7.5~68.2±12.9)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辅助性 T 细胞(P 组:41.9±4.6~35.6±4.2;S 组:42.3±7.4~35.8±5.4;V组:41.6±7.6~35.1±10.6)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②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组内分别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B淋巴细胞(P组:10.8±3.5~12.8±3.9;S组:9.9±2.8~11.1±4.0;V组:9.6±4.4~11.7±6.5)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NK 细胞(P 组:16.9±5.8~21.1±8.2;S 组:16.8±8.4~20.3±7.7;V 组:13.9±5.6~17.5±7.8)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2)细胞因子变化:IL-2、IL-4、IL-6、IL-10、TNF-α、IFN-γ 在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L-6和IL-10分别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①IL-6(P:4.6±2.2~82.4±61.3;S:4.9±1.9~72.9±39.5;V:4.6±1.7~125.4±77.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②IL-10(P:3.8±1.4~5.4±2.0;S:3.3±0.8~5.2±2.4;V:3.4±0.8~6.0±4.3)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结论]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镇痛通过脉冲式给药模式对于VATS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术后镇痛局麻药物的用量少,术后恢复质量好,适用于VATS术后镇痛。2.应用椎旁超前镇痛可以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应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3.胸科手术及麻醉镇痛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对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影响,并不比静脉镇痛具有优势,但是胸科术后免疫抑制现象值得关注和必要干预。

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总论
    1.1 ERAS定义
    1.2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
        1.2.1 术前宣教
        1.2.2 术前戒烟、戒酒
        1.2.3 术前访视与评估
        1.2.4 预康复
        1.2.5 术前营养支持
        1.2.6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1.2.7 术前禁食禁饮
        1.2.8 术前肠道准备
        1.2.9 术前麻醉用药
    1.3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中部分
        1.3.1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皮肤准备
        1.3.2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与抗应激管理
        1.3.3 术中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
        1.3.4 炎症管理
        1.3.5 气道管理与肺保护策略
        1.3.6 脑保护策略
        1.3.7 术中输液及循环管理
        1.3.8术中体温管理
        1.3.9 手术方式与手术质量
        1.3.1 0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3.1 1 鼻胃管的留置
        1.3.1 2 腹腔引流
        1.3.1 3 导尿管的留置
    1.4 围手术期液体治疗
    1.5 ERAS的核心项目及措施:术后部分
        1.5.1 术后疼痛管理
        1.5.2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1.5.3 术后饮食
        1.5.4 术后贫血
        1.5.5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5.6 出院基本标准
        1.5.7 随访及结果评估
    1.6 建立ERAS评估系统
2 肝胆外科手术部分
    2.1 术前宣教
    2.2 多学科评估
    2.3 专科评估
    2.4 手术规划
    2.5 控制术中出血
        2.5.1 入肝血流阻断法
        2.5.2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ontrolled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CLCVP)
        2.5.3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法
    2.6 损伤与感染控制
    2.7 控制手术时间
    2.8 肝胆外科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策略
    2.9 术中CLCVP、循环及容量管理
        2.9.1 实施CLCVP的方法与路径
        2.9.2 CLCVP并发症及其防治
    2.1 0 肝胆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与抗炎策略
    2.1 1 早期活动与进食
    2.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2.1 3 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
    2.1 4 凝血功能紊乱与预防静脉血栓的管理
    2.1 5 引流管管理
    2.16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2.17出院标准
3 胰腺外科手术部分
    3.1 术前宣教及医患沟通
    3.2 术前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的应用
    3.3 预康复
    3.4 术前胆管引流
    3.5 术前营养支持治疗
    3.6 术前肠道准备
    3.7 术前禁食的必要性及碳水化合物治疗的可行性
    3.8 麻醉方法的选择
    3.9 术中液体治疗
    3.1 0 围手术期呼吸管理胰腺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3.1 1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PD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2 开放与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DP手术的选择与评价
    3.1 3 围手术期疼痛管理
    3.1 4 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3.1 5 PD术后鼻胃管留置的必要性评价
    3.16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作用评价
    3.17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3.18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排空延迟的防治
    3.19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支持治疗
    3.20出院标准与指征
4 胃外科手术和减重与代谢外科手术部分
    4.1 术前宣教
    4.2 预康复
        4.2.1 术前营养评估和治疗
        4.2.2 减重手术术前饮食管理
        4.2.3 减重手术术前血糖管理
        4.2.4 术前呼吸系统管理及预康复参见总论部分。
        4.2.5 合并幽门梗阻病人的术前处理
    4.3 术前禁食禁饮及肠道准备
    4.4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4.5 麻醉方案及管理
        4.5.1 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及区域神经阻滞
        4.5.2 腹腔镜手术肌松管理
        4.5.3 内环境的管理
        4.5.4 目标导向的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4.6 手术方式
        4.6.1 腹腔镜手术
        4.6.2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腹腔镜手术
        4.6.3 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
    4.7 行减重手术的肥胖病人的术后呼吸管理
    4.8 减重手术病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术后管理
    4.9 术后胃管的留置
    4.1 0 术后饮食管理与营养
    4.1 1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预防
    4.1 2 术后镇痛及止吐管理
    4.1 3 术后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
    4.1 4 术后切口及引流管道的管理
    4.1 5 出院标准
5 结直肠外科手术部分
    5.1 术前宣教
    5.2 预康复
        5.2.1 术前风险评估
        5.2.2 预康复
        5.2.3 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5.3 术前肠道准备
    5.4 术前禁食及口服碳水化合物清饮料
    5.5 麻醉前用药
    5.6 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参见总论部分。
    5.7 麻醉方案及管理
    5.8 PONV的防治
    5.9 手术方式的选择
        5.9.1 腹腔镜技术
        5.9.2 机器人辅助手术技术
        5.9.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 TME)
        5.9.4 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
        5.9.5 转流性造口
    5.1 0 鼻胃管
    5.1 1 预防术中低体温
    5.1 2 围手术期液体管理
    5.1 3 腹腔或盆腔引流管的管理
    5.1 4 导尿管
    5.1 5 预防术后肠麻痹
    5.16低位前切除术后综合征(low anterior resection syndrome,LARS)、肛门功能保护与评估
    5.17术后镇痛
        5.17.1硬膜外镇痛(epidural analgesia,EA)胸段硬膜外镇痛(thoracic epidural analgesia,TEA)存在术后低血压和尿潴留的风险,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镇痛获益不大,甚至可能延长住院时间。
        5.17.2 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5.17.3外周神经阻滞
        5.17.4镇痛辅助用药
    5.18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的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
    5.19术后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
    5.20评估及审查制度
    5.21出院标准及随访

(2)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试验分组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麻醉药物及主要仪器设备
        2.1 麻醉及术中用药
        2.2 主要仪器设备
    3 试验方案
        3.1 麻醉前准备
        3.2 ESPB、CSEA及麻醉诱导、维持与苏醒
        3.3 术后镇痛方案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4.1 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情况
        4.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3 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资料比较
    2 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4 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3)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1.1.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生机制
        1.1.2 术后胃肠功能与胸段硬膜外阻滞
        1.1.3 术后胃肠功能与右美托咪定
    1.2 右美托咪定作为硬膜外佐剂的应用
    1.3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3.1 主要仪器
        2.3.2 主要药物
    2.4 研究方法
        2.4.1 围术期管理
        2.4.2 手术方式
        2.4.3 麻醉及干预措施
    2.5 观察指标
        2.5.1 基线数据
        2.5.2 术中 HR 和 MAP
        2.5.3 术后镇痛
        2.5.4 术后胃肠功能
        2.5.5 术后并发症
        2.5.6 TNF-α和DAO的浓度
        2.5.7 COX模型的建立
    2.6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试验流程图
    3.2 临床基本资料的比较
        3.2.1 患者基线数据及手术特征的比较
        3.2.2 丙泊酚用量的比较
    3.3 术中 HR、MAP 的变化
    3.4 术后镇痛情况
    3.5 术后胃肠功能
    3.6 术后并发症
    3.7 血清样本的比较
    3.8 胃肠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胃肠术后功能评估和胃肠功能障碍预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中英文缩略表
附录

(4)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手术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后路腰椎手术老年患者疼痛问题成了麻醉医生及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要难题
    1.3 国内外最新指南推荐,多模式镇痛作为后路腰椎手术的围术期镇痛方式
    1.4 超声引导下ESPB的解剖学基础及作用机制
    1.5 超声引导下ESPB对人体免疫的影响
第2章 材料及方法
    2.1 主要材料、药品
        2.1.1 主要药品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病例选择
        2.2.1 入选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病例分组
    2.4 实验方法
        2.4.1 术前准备
        2.4.2 麻醉方法
        2.4.3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2.4.4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阻滞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2.7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用量
    3.3 两组患者PACU苏醒时间、苏醒期烦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3.4 两组患者术后1、2、6、12、24、48 h患者的疼痛VAS评分
    3.5 两组患者切皮前后的MAP、HR对比
    3.6 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按压镇痛泵的按压次数、镇痛补救次数
    3.7 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以及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3.8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间段CD4+%、CD8+%、IFN-γ
第4章 讨论
    4.1 超声引导下ESPB组术中全麻药药物用量均减少,其中以阿片类药物最为显着
    4.2 超声引导下ESPB组术后VAS评分更低
    4.3 超声引导ESPB组切皮前后生命体征更加平稳
    4.4 超声引导ESPB组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5.1 结论
    5.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试验设计
    2.设备与药品
    3.研究对象与分组
    4.ERAS术前准备
    5.手术方案
    6.麻醉与术后镇痛方案
    7.观察指标
    8.样本量计算与盲法
    9.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试验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3.两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指标比较
    4.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比较
    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对比
    6.两组患者围术期麻醉药品使用量对比
    7.两组间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8.两组间术后炎性指标的对比
    9.两组患者间应激激素变化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6)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主要材料与设备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时间及地点
        2.3 随机化与盲法
        2.4 样本量的估算
        2.5 流程图
        2.6 试验方法
        2.7 观察指标
        2.7.1 患者一般情况
        2.7.2 视觉模拟评分(VAS)
        2.7.3 记录患者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h的改良Bromage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2.7.4 记录患者术后出PACU时、24、48和72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评级标准如下
        2.7.5 记录患者术后48h和72h行走距离
        2.7.6 记录患者术后因神经阻滞引起的感染血肿和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
        2.7.7 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 PCIA 有效/无效按压次数
        2.8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术后静态和动态 VAS 评分比较
    3、两组患者术后改良 Bromage 评分比较
    4、两组患者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比较
    5、两组患者术后 48 h 和 72 h 行走距离比较
    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镇痛补救发生率、足下垂发生率比较
    7、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 PCIA 有效/无效按压次数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7)膏摩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对结直肠癌及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传统医学对结直肠癌及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癌及胃肠功能紊乱的认识
    3 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研究现状
        3.1 常规干预措施
        3.2 现代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运用
        3.3 中医技术的应用
    4 本课题研究的立题依据
        4.1 穴位膏摩对促进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科学依据
        4.2 膏摩的应用优势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评价工具
        1.5 统计学方法
        1.6 质量控制
        1.7 伦理学原则
        1.8 技术路线
    2 研究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
        2.3 三组患者术后腹痛评分比较
        2.4 三组患者术后腹胀评分比较
        2.5 三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GSRS)比较
        2.6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7 三组胃肠道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2.8 术后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膏摩能缩短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
    2 膏摩能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
    3 膏摩能降低结直肠癌术后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GSRS)
    4 膏摩能降低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5 膏摩可缩短结直肠癌术后住院时长,降低总住院费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综合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8)纳布啡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第2章 材料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术中及术后使用的设备及药品
        2.2.1 所用的器材
        2.2.2 所用的主要药品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
        2.3.2 麻醉处理
        2.3.3 收集资料和记录需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患者筛选流程
    3.2 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
    3.3 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分析
    3.4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运动情况下VAS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息下VAS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
    3.7 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补救性镇痛、止吐药物的使用,术后镇痛泵追加次数,首次肛门排气、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术后疼痛影响
    4.2 术后镇痛的方式及药物选择
    4.3 实验局限性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全程硬膜外镇痛和单次硬膜外阻滞+静脉PCA对胸科手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1.1 胸科术后急性疼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1.2 胸科术后慢性疼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2.1 实验药品、耗材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耗材
        2.1.3 实验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随机化
        2.2.2 病例来源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终止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2.7 麻醉方法
        2.2.8 镇痛方案
        2.2.9 观察指标
        2.2.10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一般情况比较
        2.3.2 术后急性疼痛比较
        2.3.3 术后慢性疼痛比较
        2.3.4 补救镇痛与不良反应
    2.4 讨论
全文总结
    一 结论
    二 后续研究方向
缩略词和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10)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纳入排除标准
        2.4 主要药品和设备
        2.5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置管方法
        2.6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免疫评估技术方法
        2.9 免疫检测原理、步骤
        2.10 疼痛、镇静、爆发痛和恢复质量评价标准
        2.11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患者纳入流程
        3.2 病人一般资料和分组情况
        3.3 三组镇痛方法在静息/咳嗽时NRS疼痛评分变化
        3.4 三组镇痛方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3.5 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情况
        3.6 三组镇痛方法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3.7 两椎旁镇痛组不同时点罗哌卡因用量差异
        3.8 术毕麻醉药用量变化
        3.9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10 三组镇痛方法QoR-15恢复质量评分情况
        3.11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3.12 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
        3.13 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变化
        3.14 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分析结果
        3.15 血浆IL-2、IL-4、IL-6、IL-10 浓度变化
        3.16 血浆TNF-α、IFN-γ浓度变化
    4.讨论
        4.1 程控间歇椎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4.2 镇痛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术和麻醉对免疫反应及肿瘤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四、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J]. 曹晖,陈亚进,顾小萍,闵苏,彭书崚,王东信,姚宏伟.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9)
  • [2]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镇痛用于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评价[D]. 徐茂华. 青岛大学, 2021(02)
  • [3]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D]. 张雪逸. 兰州大学, 2021(12)
  • [4]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后路腰椎手术镇痛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D]. 彭澄. 南昌大学, 2020(08)
  • [5]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胃切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D]. 周昊. 青岛大学, 2020(01)
  • [6]IPACK联合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及早期功能康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D]. 郑芳玉. 青岛大学, 2020(01)
  • [7]膏摩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D]. 李倩.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纳布啡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下胃肠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D]. 胡磊蕾. 南昌大学, 2020(08)
  • [9]全程硬膜外镇痛和单次硬膜外阻滞+静脉PCA对胸科手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D]. 扶超.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10]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D]. 刘伟.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20(01)

标签:;  ;  ;  ;  ;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