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

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

一、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论文文献综述)

李蕊[1](2021)在《右旋糖酐铁对缺铁性贫血SD大鼠维生素D3代谢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SD大鼠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模型,探究铁代谢与维生素D(Vitamin D,VD)代谢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铁是否通过调节VD羟化酶进而影响到25-(OH)D3和1,25-(OH)2D3的水平。方法:40只SD大鼠(雄性),体重66.46±4.22g,适应性喂养1w,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C,n=8正常饲料)和模型组(Model,M,n=32缺铁饲料),后者造IDA模型,自由饮用去离子水。造模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况、活动情况、皮肤黏膜颜色等,判定造模情况。6w后,M组按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随机分为缺铁组(Deficiency iron,DFe)[0mg/(100g·bw·d)]、低剂量铁组(Low iron,LFe)[1.1mg/(100g·bw·d)]、中剂量铁组(Medium iron,MFe)[3.3mg/(100g·bw·d)]、高剂量铁组(High iron,HFe)[9.9mg/(100g·bw·d)],每组8只,2ml/d相应剂量右旋糖酐铁连续灌胃4w。4w后,用8%水合氯醛溶液5ml/kg麻醉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并取肝、肾组织。将分离的血清、组织分装后于-80℃冻存待测。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25-(OH)D3和1,25-(OH)2D3水平,铁代谢相关指标;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染色与q-PCR检测肝脏CYP2R1、CYP27A1,肾脏CYP27B1、CYP24A1在翻译水平与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1.DFe组大鼠精神状态差,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肝脏铁和肾脏铁水平明显低于其它4组。2.DFe组的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ivalent metal transporter1,DMT1)、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膜铁转运蛋白1(Membrane transporter,FPN1)水平较其它组升高,与C组相比,DFe组TIBC、DMT1、Tfr和FPN1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Serum iron,SI)水平在DFe组最低。3.DFe组与C组相比,血清25-(OH)D3和1,25-(OH)2D3水平显着降低(P<0.05),随着干预铁浓度的增加25-(OH)D3和1,25-(OH)2D3水平也随之升高。4.经相关性分析,25-(OH)D3和1,25-(OH)2D3水平与TIBC、DMT1、TF、Tfr和FPN1指标均呈显着负相关,与SI无相关性。5.DFe组CYP2R1、CYP27A1、CYP24A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其它4组明显下调,CYP27B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较其它4组明显上调。6.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Fe组CYP2R1、CYP27A1、CYP24A1总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值低于C组,CYP27B1表达量在DFe组表达最高,显着高于C组(P<0.05)。7.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各组羟化酶扩增条带表达情况与q-PCR的定量结果一致。结论:1.缺铁降低了肝脏与肾脏的铁储备,可能影响到羟化酶活性。2.铁可能通过调节羟化酶在翻译和转录水平,进而降低25-(OH)D3和1,25-(OH)2D3水平。3.在铁充足情况下,CYP450酶家族的VD羟化酶有效利用铁作为辅助因子,促进VD的羟化;铁缺乏时,肝脏VD羟化酶表达量下调,肾脏VD羟化酶表达上调。或者可能由于缺铁造成CYP2R1、CYP27B1氢化酶活性中心障碍,转化为具有活性形式VD能力变弱。

岑欣桉,付议颉,衣岩,张舒童,吴旻,卫功庆[2](2021)在《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由于褪黑激素能够促进水貂皮张提前成熟,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养貂业。水貂打皮后胴体的随意丢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浪费资源。为了解使用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作为饲料原料利用价值的影响,选取黑色雄性、黑色雌性、红眼白色雄性、红眼白色雌性、咖啡色雌性各6只动物,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只,共计10组,试验组3只埋植褪黑激素。相同条件下饲养,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季取皮后,除去头、四肢以及内脏,收集胴体制备样品,测定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及钙、磷、铁、锌、铜、锰、镁等矿物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埋植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无影响(P>0.05);但是,导致铁元素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且显着降低黑色母貂和红眼白色母貂胴体中镁的含量(P<0.05),显着提高黑色公貂、红眼白公貂胴体中镁的含量(P<0.05)。从常规营养成分上看,埋植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未产生显着影响,具备作为其他动物饲料原料的初步条件。

王纪远[3](2020)在《饲粮铁水平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液生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不同水平铁(FeSO4)对35月龄獭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营养物质消化代谢、铁代谢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量、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铁元素的最适添加量,为实际生产中铁元素的合理添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三月龄獭兔20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一只兔。对照组为基础饲粮(不添加铁源),试验组饲喂4种添加不同水平铁(FeSO4)的试验日粮,铁水平为:20、40、80、160 mg/kg。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预饲期7天,正饲期45天。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在生产性能方面,饲粮铁水平对獭兔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着影响(P(27)0.01),并且当铁添加量为40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对料重比影响不显着(P(29)0.05)。当饲粮铁含量为40 mg/kg对肉色中的亮度和红度影响极显着(P(27)0.01),对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前腿肌肉率、后腿肌肉率、PH、滴水损失、黄度影响均不显着(P(29)0.05)。另外,饲粮铁水平对毛皮面积有显着影响(P(27)0.05),在80 mg/kg组有最大值。饲粮铁水平对毛皮厚度和皮毛长度影响不显着(P(29)0.05)。(2)在消化代谢方面,饲粮铁对UN、DN、NAD影响显着(P(27)0.05),对IN、FN、RN、NUR、NBV影响不显着(P(29)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铁显着提高了粗蛋白消化率。饲粮铁水平对粗脂肪消化率影响显着(P(27)0.05),160mg/kg组显着低于其他组。饲粮铁水平对食入铁和粪铁含量影响显着(P(27)0.05),并且随着饲粮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铁表观消化率随着饲粮铁含量的增加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40 mg/kg组达到最大值。肌肉中铁含量也随铁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不同组间肝脏铁含量差异不显着(P(29)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铁能极显着影响肝脏中转铁蛋白、铁调素、二价金属转运蛋白、以及细胞色素b基因表达量(P(27)0.01),饲粮添加铁能显着提高十二指肠中转铁蛋白、二价金属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P(27)0.01),饲粮铁添加对獭兔空肠中转铁蛋白、铁调素、二价金属转运蛋白、转铁蛋白受体基因有极显着影响(P(27)0.05)。(4)在血液相关指标方面,饲粮铁对ALT、AST、ALP、BUN、TP等血清相关指标影响不显着,但对血清Glu含量有极显着影响(P(27)0.01),并且随饲粮铁含量的增加而上升。饲粮铁水平对獭兔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29)0.05),对HB、TIBC影响极显着(P(27)0.01),对血清Fn、TF含量影响不显着(P(29)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铁显着提高了血清铁、锌、铜含量(P(27)0.05)。对血清锰含量影响不显着。综上所述:基础饲粮中添加适宜浓度的铁可以显着提高35月龄獭兔生产性能。并且推荐饲粮中铁的最适添加量为40 mg/kg。獭兔肝脏、十二指肠、空肠中HAMP、TF、SLC11A2基因参与了体内铁代谢的调控。

方舒婷[4](2019)在《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玫瑰茄(Hibiscus Sabdariffa L.)别名洛神花、红桃K,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药用部位有根、种子、叶片及花萼,用途最广的部分在其花萼。缺铁性贫血(IDA)作为临床上最普遍的一类贫血,是一种极常见的全球性疾病,能够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鉴于目前玫瑰茄改善IDA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系统探究了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并初步研究了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分子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同时开展了安全性毒理学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 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采用低铁饲料喂养,辅以数次放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DA大鼠模型,根据大鼠体重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将其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Fe SO4组以及低、中、高3个样品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样品剂量组分别给予玫瑰茄水提物250 mg/kg·bw、500 mg/kg·bw、1000 mg/kg·bw,Fe SO4组给予2 mg/kg·bw硫酸亚铁溶液,低铁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胃一次,连续30天,测定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指标,评价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IDA的效果。结果显示:玫瑰茄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HGB水平显着高于低铁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及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 Tf R)含量均显着低于低铁对照组。综上表明玫瑰茄水提物不同剂量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状况。2. 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作用机制初探。IDA大鼠经不同剂量的玫瑰茄水提物治疗后,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试验大鼠十二指肠中二价金属转运体(DMT-1)、膜铁转运蛋白(FPN-1)、膜铁转运辅助蛋白(Hp)及其m RNA的表达量,同时检测肝脏中铁调素(Hepcidin)及其m RNA的表达水平,初步分析了玫瑰茄水提物对相关基因和蛋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玫瑰茄水提物对IDA大鼠十二指肠中的DMT-1、FPN-1、Hp及其m RNA相对表达水平具有抑制作用,且Hp及其m RNA的表达量与玫瑰茄水提物在一定的剂量浓度范围内呈相关性。低浓度玫瑰茄水提物能够促进IDA大鼠肝脏中Hepcidin-25表达,高浓度玫瑰茄水提物则抑制Hepcidin-25的表达,各剂量组均抑制了相关m RNA的表达。3. 玫瑰茄水提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评价玫瑰茄水提物的食用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玫瑰茄水提物的LD50大于5000 mg/kg,可认为实际无毒。30天喂养试验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玫瑰茄水提物各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一般健康状况、体重、采食量、血液学和血清生化主要指标、主要脏器质量及系数)均无异常情况,处于正常值范围内,且各试验组主要脏器的组织结构和形态未观察到任何病变,表明玫瑰茄水提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安全性。综上所述,玫瑰茄水提物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状态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与铁吸收和转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且安全无毒,为玫瑰茄相关保健功能产品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王淼,万鹏,诸琳,程文,宋丹靓敏,雷虹[5](2019)在《缺铁性贫血(IDA)引起的小鼠结肠损伤》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IDA引起小鼠结肠损伤的情况,建立了IDA小鼠模型,于实验结束时收集血清、结肠组织及粪便,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分析,对血清及结肠进行氧化损伤检测,对粪便菌群进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与Control组相比,IDA组小鼠发生了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缺损等病变情况;且IDA小鼠血清及结肠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C)显着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升高4倍(P<0.05);IDA组小鼠同时伴随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较低、菌群结构组成改变的现象。说明缺铁性贫血可诱导小鼠结肠上皮结构缺损、结肠氧化损伤及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的病变。

徐逸男,张海华,王静,霍自双,许愿,温彬,白秀娟,李光玉[6](2017)在《毛皮动物矿物质元素营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毛皮行业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毛皮动物养殖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在毛皮动物矿物质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矿物质作用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提出了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杨芳艳[7](2016)在《基于《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探讨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调肝生血法,观察小柴胡汤、当归补血汤、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自拟柴胡生血方对失血加饥饿复合病因造模法制备的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探讨《黄帝内经》“肝生血气”理论,为临床治疗贫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肝生血气”理论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1.对《中华医典》中1000多种中医古代医籍有关“肝生血”理论的疏理和分析,总结归纳“肝生血”理论。2.选取SPF级小鼠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柴胡汤组、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用复合病因造模法制备贫血小鼠模型,周期14天。各治疗组于第15天开始,每日进行中药汤剂灌胃,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①观察血虚小鼠体重、体态改变;②分别于灌药1周、2周后,每组随机选取雌雄各4只小鼠采用摘眼球取血的方法取血,进行外周血血常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SCF、EPO、 IL-3、TGF-β1、TNF-α含量:③处死动物摘取小鼠肝脏、心脏、脑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小鼠脑、心、肝组织缺血的病理改变,并评分统计。结果:1.体重变化:造模前、后,实验小鼠体重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1);灌药1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灌药组和模型组比较,体重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5);灌药第2周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小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小鼠体重增重,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的比较,空白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5组小鼠的体重均小于柴胡生血方组小鼠体重,且差异有显着性(P<0.05)。2.血常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对外周血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灌药1周后,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小鼠血常规RBC、HGB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灌药2周后,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RBC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柴胡生血方组HGB、WBC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3.血清中细胞因子指标检测结果:(1)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EPO含量显着增高(P<0.05);灌药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生血方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EPO含量显着增高(P<0.05);(2)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SCF含量显着增高(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灌药2周后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灌药1周、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灌药组IL-3含量均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4)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TGF-β1含量均降低,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TGF-β1含量显着降低(P<0.05),而在灌药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灌药组TGF-β1含量均降低,但只有柴胡生血方组TGF-β1显着降低(P<0.05)。(5)灌药1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灌药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柴胡生血方组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5)。4.脑、心、肝组织病理统计结果:造模后,脑、心、肝组织病理指标中,只有肝脏组织病理指标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1),灌药1周、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小柴胡汤组、柴胡生血方组、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组病变程度及病变积分显着降低(P<0.05)。结论:1.肝生血是肝应春生之气,有促生、催生及生发作用,能助他脏以生血。肝可以通过应生发之机,调节各脏腑生血功能,从而协助各脏腑完成血的生成。2.柴胡生血方对小鼠体重改善作用明显;在生血效应中,小柴胡汤表现为早期的促生血作用,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生血效应持续,柴胡生血方在灌药第二周后生血效应明显且对促WBC成生效果强于其余用药组,当归补血汤生血效果不及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与柴胡生血方。3.本造模方法得到的复合病因贫血小鼠模型对脑、心组织的病理影响不大,在组织缺血时,肝脏比心、脑组织敏感。在灌药后,几个补血药均对贫血小鼠肝脏病理缺血状态有所改善。4.小柴胡汤早期促生血作用机制可能与小柴胡汤率先促进干细胞分化早期细胞因子SCF表达、显着降低TNF-α表达有关;小柴胡汤、柴胡生血汤、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可显着促进EPO、抑制TGF-β1、TNF-α表达。5.根据“肝生血气”理论确立的“调肝生血法”,在治疗血虚疾病方面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治疗贫血病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提供了新的实验研究依据。

周宁[8](2015)在《锌对水貂毛色基因表达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微量元素锌是动物体内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作为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激活剂影响着机体内近300种酶的活性(庞全海等,2002),广泛参与调解和控制机体的代谢活动,参与DNA、RNA、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代谢。锌在动物体内不仅具有维持骨骼发育、上皮细胞完整性和激素的正常调节的作用并且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繁殖力的作用,锌被称为“生命元素”。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锌元素研究的深入,更多的锌指蛋白和含锌酶类被发现出来,同时缺锌对动物所导致的疾病机理也更加明确,组织器官中锌的存在形式和功能也更加具体。因此,本文通过在水貂饲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硫酸锌,研究饲粮不同锌水平对水貂生长性能、消化代谢、氮代谢、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及脏器系数的影响。探讨锌对水貂生长性能、营养代谢影响的作用机理。同时为完善我国水貂饲养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探究锌在水貂体内的营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1、饲养试验:分别选取60日龄(育成期)及126日龄(冬毛期)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水貂各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参考NRC(1982)水貂的相关标准设计饲粮,选用硫酸锌作为锌源。饲粮中添加锌水平分别为0 mg/kg(Ⅰ组)、50 mg/kg(Ⅱ组)、100 mg/kg(Ⅲ组)、300 mg/kg(Ⅳ组)、600 mg/kg(V组),补充ZnSO4 H2O的量分别为0 mg/kg(Ⅰ组),137 mg/kg (Ⅱ),275 mg/kg(Ⅲ组),826 mg/kg(Ⅳ组)和1656 mg/kg (V组),预试期7天,正式期60天,水貂均无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日采食量影响极显着(P<0.01),对育成期水貂日增重影响显着(P<0.05)。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均影响显着(P<0.05)。2、消化代谢试验:日粮和粪便、尿液的干物质、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碳水化合物、钙和磷成分测定参考AOAC (2003)标准方法。其中粗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干物质的含量减去粗蛋白、粗脂肪、灰分。代谢能的计算含量和代谢能的比例组合物是基于取得的消化率和代谢能的以下值:蛋白质18.8兆焦耳/千克,脂肪39.8兆焦耳/千克和碳水化合物17.6MJ/公斤(Hansen,1992).总能的计算是基于营养素的平均燃烧值:蛋白质23.86兆焦/千克,脂肪39.76 MJ/kg和碳水化合物17.58兆焦/千克(Mikael,2012)。锌,铜和锰含量的浓度用原子吸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nalytikjena NOV AA 400)来确定。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的保留通过标准方法测定(Dahlman等,2002)。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AD)的计算如下:AD=AB/A,其中“A”是饲喂的营养物质而“B”是在粪便中的营养物质。结果表明,饲粮锌水平不同不影响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的消化率(P>0.05);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干物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具有显着影响(P<0.05),对其他营养物质无显着影响(P>0.05)。3、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分别对育成期水貂和冬毛期水貂采集血液并消毒,每只采血5mL,置于促凝固管中,静置待血清析出后3500r/min、4℃离心10min后获得血清,分析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钙、磷和锌含量。结果表明,饲粮锌水平的不同能够显着影响育成期水貂和冬毛期水貂血清中的蛋白类指标、氮代谢指标(P<0.05),同时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和锌含量显着提高(P<0.05),磷含量显着下降(P<0.05)。4、免疫相关指标测定:利用免疫测定试剂盒分别测定育成期和冬毛期水貂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M。结果发现,饲粮中添加锌能够显着提高育成期水貂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P<0.05);而对冬毛期水貂的影响极其显着(P<0.05)。5、抗氧化性能的测定:通过测定水貂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含量,分析锌对水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不同锌水平能够极显着影响水貂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氢酶的含量(P<0.01),对水貂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含量影响显着(P<0.05)。6、屠宰试验:在实验结束后,使用盐酸琥珀胆碱心脏注射处死,迅速取出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用滤纸吸干血液后准确称取重量然后计算脏器指数(器官重量/体重)。结果表明,饲粮锌水平不同能够显着影响水貂脾脏指数(P<0.05),对心脏、‘肾脏、肝脏指数的影响不显着(P>0.05)。7、基因克隆:利用PCR技术克隆五组水貂中TYRP1和TYRP2基因,并纯化测序,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五组水貂中TYRP1和TYRP2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Ⅲ组水貂中TYRP1和TYRP2基因表达量最高,Ⅰ组和Ⅴ组TYRP1和TYRP2基因表达量较低。

呼延武,马雅静,周祖钊,秦楠[9](2015)在《雌性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观察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并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及各项贫血相关指标的变化,为分析孕期缺铁对胎儿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6只,置于不锈钢鼠笼喂养。对照组以含铁元素216.0 mg/kg的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以含铁元素10.0 mg/kg的低铁饲料喂养。两组均自由采食,饮用去离子水。每周定期采血1次,测定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比容(PCV)、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铁蛋白(F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的一般体态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毛皮发黄、粗糙、趾腹发白、运动迟缓和体重增加缓慢。1个月后,实验组Hb、PCV、MCV、MC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浆和肝脏组织匀浆EPO水平均显着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血浆Fn和IGF-1水平均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性大鼠以低铁饲料喂养可以成功建立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其相关指标都有明显变化,为分析孕期缺铁对胎儿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侯志军,张长生,彭智伟,史沁欣,何少文[10](2014)在《补铁对白鼻子病貉血清·十二指肠和肝脏铁含量变化的影响》文中指出貉的白鼻子病发病率很高,对毛皮动物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研究发现白鼻子病貉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和缺铁症。对白鼻子病患貉进行肌肉和口服2种途径补饲右旋糖酐铁发现,肌注补铁途径可以有效改善患貉贫血和缺铁症。这说明"白鼻子"病貉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为缺铁性贫血,铁缺乏是由于肠道对铁的吸收障碍所致。

二、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论文提纲范文)

(1)右旋糖酐铁对缺铁性贫血SD大鼠维生素D3代谢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溶液配制
    1.4 实验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SD大鼠的一般情况及IDA模型的建立
    2.2 血液学指标
    2.3 组织铁含量
    2.4 血清25-(OH)D_3和1,25-(OH)_2D_3水平
    2.5 血清铁代谢指标
    2.6 铁代谢与VD代谢水平相关性分析
    2.7 Western blotting检测CYP2R1、CYP27A1、CYP27B1、CYP24A1 蛋白水平表达
    2.8 CYP2R1、CYP27A1、CYP27B1、CYP24A1 免疫荧光染色
    2.9 q-PCR检测组织CYP2R1、CYP27A1、CYP27B1、CYP24A1 mRNA表达
    2.10 琼脂糖凝胶电泳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铁与维生素D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试验样品制备
        1.2.2 指标测定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中初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2.2 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中钙、磷含量的影响
    2.3 皮下埋植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3)饲粮铁水平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液生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铁的理化性质
    1.2 铁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及分布
    1.3 铁的营养生理学作用
    1.4 铁的吸收与转运
    1.5 铁的代谢与调控
    1.6 影响铁吸收的因素
    1.7 铁与微量元素锰、铜、锌之间的关系
    1.8 铁代谢相关蛋白
    1.9 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的选取与分组
    2.2 饲养管理与防疫
    2.3 试验饲粮
    2.4 消化代谢试验
    2.5 试验仪器与试剂
    2.6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2.7 主要指标的测定与方法
    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日粮铁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日粮铁添加水平对生长獭兔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3.3 饲粮铁水平对生长獭兔毛皮质量的影响
    3.4 饲粮铁水平对3~5 月龄獭兔脏器发育的影响
    3.5 饲粮铁水平对3~5 月龄獭兔消化代谢的影响
    3.6 饲粮铁水平对生长獭兔铁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7 饲粮铁水平对生长獭兔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8 饲粮铁水平对生长獭兔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饲粮铁水平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饲粮铁水平对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4.3 饲粮铁水平对毛皮品质的影响
    4.4 饲粮铁水平对脏器发育的影响
    4.5 饲粮铁水平对氮代谢的影响
    4.6 饲粮铁水平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7 饲粮铁水平对铁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8 饲粮铁对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4.9 饲粮铁水平对血液相关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6 创新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玫瑰茄的研究进展
        1.1.1 玫瑰茄的概述
        1.1.2 玫瑰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3 玫瑰茄的开发利用现状
    1.2 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2.1 缺铁性贫血的概况
        1.2.2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2.3 缺铁性贫血对机体的影响
        1.2.4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进展
    1.3 玫瑰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玫瑰茄水提物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及试验样品
        2.2.2 低铁饲料
        2.2.3 试验动物
        2.2.4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检测HS中的铁含量和pH值
        2.3.2 建立实验性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
        2.3.3 恢复试验
        2.3.4 观察指标
        2.3.5 样品采集
        2.3.6 数据统计处理
    2.4 结果
        2.4.1 HS中的铁含量和pH值
        2.4.2 HS对IDA大鼠体重的影响
        2.4.3 HS对IDA大鼠采食量的影响
        2.4.4 HS对 IDA大鼠RBC和 HCT值的影响
        2.4.5 HS对 IDA大鼠HGB和 FEP含量的影响
        2.4.6 恢复试验期各组大鼠血清学指标的检测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玫瑰茄水提物抗贫血活性的作用机制初探
    3.1 引言
    3.2 材料和仪器
        3.2.1 试验样品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3.3.2 Western blot分析
        3.3.3 总RNA的提取
        3.3.4 逆转录
        3.3.5 荧光定量及产物检测
    3.4 数据统计处理
    3.5 结果
        3.5.1 HS对十二指肠中DMT-1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2 HS对十二指肠中FPN-1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3 HS对十二指肠中Hp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5.4 HS对肝脏中Hepcidin-25 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玫瑰茄水提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和仪器
        4.2.1 试验药物及试剂
        4.2.2 试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4.2.3 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急性毒性试验
        4.3.2 30天喂养试验
    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5 结果
        4.5.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5.2 30天喂养试验结果
    4.6 讨论
        4.6.1 HS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
        4.6.2 HS对大鼠30天喂养试验的影响
    4.7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缺铁性贫血(IDA)引起的小鼠结肠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实验部分
    1.1 动物、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小鼠建模与分组
    1.4 实验样本采集
    1.5 指标的测定
    1.6 结肠组织HE染色分析
    1.7 小鼠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IDA小鼠模型的建立
    2.2 IDA小鼠结肠组织切片分析
    2.3 IDA小鼠结肠氧化应激损伤分析
    2.4 IDA小鼠肠道菌群分析
        2.4.1 IDA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2.4.2 IDA对小鼠肠道菌群整体差异的影响
        2.4.3 IDA对小鼠肠道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3 结 论

(6)毛皮动物矿物质元素营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量元素
    1.1 钙、磷
    1.2 钠、钾和氯
    1.3 镁
    1.4 硫
2 微量元素
    2.1 锌
    2.2 铁
    2.3 锰
    2.4 铜
    2.5 碘
    2.6 硒
    2.7 钴
3 NRC推荐量
4 毛皮动物营养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7)基于《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探讨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条件
        2.1.2 实验动物
        2.1.3 实验药物
        2.1.4 实验试剂
        2.1.5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2.2.2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2.2.3 实验用药制备方法
        2.2.4 实验动物的给药剂量及方法
        2.2.4.1 给药剂量
        2.2.4.2 给药方法
        2.2.5 实验动物组织取样
        2.2.5.1 眼球后静脉丛采血与摘眼球取血
        2.2.5.2 脑、心、肝组织摘取
        2.2.6 指标检测方法
        2.2.6.1 动物一般指标的观测
        2.2.6.2 外周血常规检测
        2.2.6.3 外周血清IL-3、EPO、TPO、TGF-β1、TNF-α检测
        2.2.6.4 小鼠脑、心、肝组织病理检测
        2.2.7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观察
        2.3.1.1 体态观察结果
        2.3.1.2 体重称量结果分析
        2.3.2 血常规指标
        2.3.2.1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GB)结果比较
        2.3.2.2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红细胞(RBC)结果比较
        2.3.2.3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白细胞(WBC)结果比较
        2.3.2.4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血小板(PLT)结果比较
        2.3.3 细胞因子变化
        2.3.3.1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结果比较
        2.3.3.2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红细胞生成素(EPO)结果比较
        2.3.3.3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白介素-3(IL-3)结果比较
        2.3.3.4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β 1)结果比较
        2.3.3.5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比较
        2.3.4 组织病理指标变化
        2.3.4.1 复合病因贫血小鼠造模后脑、心、肝组织病理指标变化
        2.3.4.2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心组织病理指标变化
        2.3.4.3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脑组织病理组织
        2.3.4.4 复合病因造模贫血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失血性贫血的认识
        3.1.1 贫血的流行病学研究
        3.1.2 失血性贫血
        3.1.2.1 急性失血性贫血
        3.1.2.2 慢性失血性贫血
        3.1.3 失血性贫血的治疗
    3.2 动物模型
        3.2.1 血虚证的动物模型研究
        3.2.1.1 溶血性血虚模型
        3.2.1.2 骨髓抑制型血虚模型
        3.2.1.3 营养性血虚模型(缺铁性贫血模型)
        3.2.1.4 失血性血虚模型
        3.2.1.5 复合病因造模血虚模型
        3.2.2 观测指标的选取
        3.2.2.1 一般体征指标
        3.2.2.2 外周血象指标
        3.2.2.3 细胞因子指标
        3.2.2.4 病理指标
    3.3 调肝生血法治疗贫血研究
        3.3.1 血液的生成
        3.3.1.1 精、气、津液与血的生成
        3.3.1.2 五脏与血的生成
        3.3.2 肝生血理论研究
        3.3.2.1 源于“肝生血气”
        3.3.2.2 肝生血的机理
        3.3.3 调肝生血法的治疗机理
        3.3.3.1 对调肝生血的认识
        3.3.3.2 小柴胡汤促肝之生气生发
        3.3.3.3 小柴胡合当归补血汤调肝补气生血
        3.3.3.4 柴胡生血方调肝以生血
    3.4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
        3.4.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体态和体重的影响
        3.4.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血常规的影响
        3.4.2.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RBC的影响
        3.4.2.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HGB的影响
        3.4.2.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WBC的影响
        3.4.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3.4.3.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EPO的影响
        3.4.3.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SCF的影响
        3.4.3.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IL-3的影响
        3.4.3.4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TGF-β1的影响
        3.4.3.5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外周血清TNF-α的影响
        3.4.4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脑、心、肝组织病理影响
        3.4.4.1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脑组织病理的影响
        3.4.4.2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心组织病理的影响
        3.4.4.3 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肝脏组织病理的影响
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
酣件3

(8)锌对水貂毛色基因表达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锌的营养作用机理
        1.1.1 锌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1.1.2 锌的吸收和代谢
        1.1.3 锌对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作用机理
        1.1.3.1 锌对蛋白质的作用机理
        1.1.3.2 锌对糖的作用机理
        1.1.3.3 锌对脂类的作用机理
        1.1.4 锌的生物学功能
        1.1.4.1 锌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1.1.4.2 锌对动物繁殖的影响
        1.1.4.3 锌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1.4.4 锌对骨骼的影响
        1.1.4.5 锌对维生素A的影响
        1.1.4.6 锌对酶的影响
        1.1.4.7 锌对毛皮的影响
        1.1.5 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1.5.1 锌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
        1.1.5.2 锌在养猪生产上的应用
        1.1.5.3 锌在反刍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1.5.4 锌在毛皮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1.2 水貂营养研究进展
        1.2.1 氨基酸
        1.2.2 碳水化合物
        1.2.3 脂肪
        1.2.4 维生素
        1.2.4.1 脂溶性维生素
        1.2.4.2 水溶性维生素
        1.2.5 矿质元素
        1.2.6 酪氨酸酶
        1.2.6.1 酪氨酸酶结构
        1.2.6.2 酪氨酸酶对毛色的影响
        1.2.6.3 酪氨酸酶的研究进展
    1.3 基因表达鉴定
        1.3.1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
        1.3.2 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方法
        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局限性
        1.3.4 实时荧光定量原理
        1.3.5 CT值
        1.3.6 实时荧光定量染料分类
        1.3.7 SYBR Green I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饲料中不同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2.1.2 氮代谢试验
        2.1.3 饲粮营养成分分析
        2.1.4 血清指标测定
        2.1.4.1 血清制备
        2.1.4.2 生化指标测定
        2.1.5 数据处理
        2.1.6 主要试剂
        2.1.6.1 试剂盒
        2.1.6.2 常规试剂
        2.1.7 主要仪器设备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饲粮不同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饲粮不同锌水平对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2.3 饲粮不同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氮代谢的影响
        2.2.4 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2.4.1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蛋白类指标的影响
        2.2.4.2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2.2.4.3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锌相关酶类的影响
        2.2.4.4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钙、磷和锌的影响
    2.3 讨论
        2.3.1 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3.3 饲粮锌水平对育成期水貂氮代谢的影响
        2.3.4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蛋白类相关指标的影响
        2.3.5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2.3.6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相关锌酶的影响
        2.3.7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钙、磷和锌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饲养管理
        3.1.2 氮代谢试验
        3.1.3 饲粮营养成分分析
        3.1.4 血清指标测定
        3.1.4.1 血清制备
        3.1.4.2 生化指标测定
        3.1.4.3 脏器指数测定
        3.1.4.4 数据处理
    3.2 主要试剂
        3.2.1 试剂盒
        3.2.2 常规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
        3.3.2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3.3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氮代谢的影响
        3.3.4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3.5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免疫性能的影响
        3.3.6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血清蛋白类指标的影响
        3.3.7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3.3.8 饲粮锌水平的血清中相关锌酶的影响
        3.3.9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锌、钙和磷的影响
        3.3.10 饲粮锌水平对脏器指数的影响
        3.3.11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的影响
        3.3.12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3.13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抗氧化性的影响
        3.3.14 饲粮锌水平对冬毛期水貂免疫性能的影响
        3.3.15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蛋白类指标的影响
        3.3.16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3.3.17 饲粮锌水平对相关锌酶的影响
        3.3.18 饲粮锌水平对血清中锌、钙和磷的影响
        3.3.19 饲粮锌水平对脏器指数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饲粮锌水平对水貂酪氨酸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4.1 材料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4.1.2 主要试剂
        4.1.3 试剂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总RNA的提取
        4.2.2 Gene Fishing PCR
        4.2.3 目的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4.2.3.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4.2.3.2 连接
        4.2.3.3 转化
        4.2.3.4 质粒筛选(蓝白斑筛选)
        4.2.3.5 质粒的提取
        4.2.3.6 序列分析
        4.2.4 real-time PCR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水貂皮肤中总RNA的提取
        4.3.2 TYR的克隆及酶切鉴定
        4.3.3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的鉴定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

(9)雌性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 1 缺铁性贫血大鼠一般状态 见表 1。
    2. 2 干预前两组大鼠血液学指标比较 见表 2。
    2. 3 干预后两组大鼠血液学指标比较 见表 3。
    2. 4 大鼠血浆和肝脏组织各指标比较 见表 4。
3 讨论

(10)补铁对白鼻子病貉血清·十二指肠和肝脏铁含量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1.1 试验动物的来源。
        1.1.2 试验动物的分组。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材料及试剂
    1.4 试验方法
        1.4.1 补铁的方法。
        1.4.2 血清和肝脏铁的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补铁后试验貉血清、肝脏和十二指肠铁含量的变化
    2.2 补铁后“白鼻子”病貉血色指标的变化
3 讨论与结论

四、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论文参考文献)

  • [1]右旋糖酐铁对缺铁性贫血SD大鼠维生素D3代谢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李蕊.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褪黑激素对水貂胴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J]. 岑欣桉,付议颉,衣岩,张舒童,吴旻,卫功庆. 经济动物学报, 2021(03)
  • [3]饲粮铁水平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液生化的影响[D]. 王纪远.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2)
  • [4]玫瑰茄水提物的抗贫血活性研究及安全性毒理学评价[D]. 方舒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5]缺铁性贫血(IDA)引起的小鼠结肠损伤[J]. 王淼,万鹏,诸琳,程文,宋丹靓敏,雷虹.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02)
  • [6]毛皮动物矿物质元素营养研究进展[J]. 徐逸男,张海华,王静,霍自双,许愿,温彬,白秀娟,李光玉. 饲料工业, 2017(23)
  • [7]基于《内经》肝“生血气”理论探讨调肝生血法对复合病因贫血小鼠的补血效应[D]. 杨芳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8]锌对水貂毛色基因表达及生产性能的影响[D]. 周宁. 延边大学, 2015(01)
  • [9]雌性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观察研究[J]. 呼延武,马雅静,周祖钊,秦楠. 中国妇幼保健, 2015(01)
  • [10]补铁对白鼻子病貉血清·十二指肠和肝脏铁含量变化的影响[J]. 侯志军,张长生,彭智伟,史沁欣,何少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5)

标签:;  ;  ;  ;  ;  

毛皮动物缺铁性贫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