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散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5例

溃疡散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5例

一、溃疡散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5例(论文文献综述)

江泽丽[1](2019)在《乌鲁木齐市129例PU患者临床表现、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程度与罹患NDS关联性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携证型和非携证型PU患者临床表现、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心理程度的差异,探讨复合型中医证候NDS与PU的关联性,为PU与NDS病证相关性研究及制定方域性防治PU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北燥证计量诊断量表辨识NDS,使用患者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症状部分)评定PU病情轻重程度,通过14C检查、胃镜表现评定PU的病变特点,应用SF-36简明健康调查量表评估生存质量,分别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价抑郁和焦虑心理,以2018年内新疆乌鲁木齐市129例PU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携证型和非携证型PU患者症状轻重程度、HP感染率、溃疡表现(部位、面积和分期)、生存质量及抑郁焦虑心理的差异性,分析NDS与PU的关联性及其表现。结果:(1)129例PU患者中NDS罹患率为30.23%,且存在性别差异(P<0.05);(2)PU临床症状表现呈现携证型重于非携证型(P<0.05);(3)与非携证型比较,携证型PU患者胃镜下溃疡分期多为活动期(P<0.05),心理抑郁、焦虑程度更重(P<0.05);(4)携证型PU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非携证型,主要表现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以及精神健康方面(P<0.05);结论:(1)携证型PU患者存在性别差异;(2)携证型PU患者较非携证型PU患者病情更重,胃镜下溃疡分期多为活动期,且伴见生存质量下降和抑郁焦虑程度增加;(3)以方域性燥邪为主要致病因素的西北燥证是乌鲁木齐市PU患者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故从西北燥证防治策略出发治疗PU具有现实意义。

孙昕英[2](2018)在《针刺配合黄芪建中汤联合三联用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配合黄芪建中汤联合三联用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为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治疗探索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并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水平。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理论分型确认为脾胃虚寒型,共计80例,该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接受胃镜检査并符合相关的中西医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针刺配合黄芪建中汤联合三联用药治疗组(观察组,40例)、经典三联西药治疗组(对照组,40例),以上2组均维持治疗2周,停药2周后(治疗后)复查胃镜并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4个月后随访,行14C-尿素酶呼气试验检查并根据结果对比观察2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Hp根除率)并对比调查2组患者入组治疗时(治疗前)以及离院后不同时间点(停药2周时、4个月复查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同时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情况,对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疗效、治疗后Hp根除率以及生存质量与血清NO、NOS方面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入组治疗前,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停药2周后统计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2.50%)显着高于对照组(77.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个月后随访检查2组患者Hp根除率,观察组(82.50%)显着高于对照组(65.0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90.47±12.83)分]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91.26±14.72)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停药2周时、4个月复查时,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100.39±20.25)分]、[(102.47±17.38)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95.27±14.94)分]、[(91.29±16.34)分)],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NO[(44.80±9.93)μmol/L]、NOS[(22.34±5.43)μmol/L]水平与对照组血清NO[(45.27±6.35)μmol/L]、NOS[(23.46±7.28)μmol/L]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62.77±12.14)μmol/L]、NOS[(30.47±6.69)μmol/L]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1.03±9.82)μmol/L]、[(23.47±7.25)μmol/L],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治疗期间,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黄芪建中汤具有健脾和胃、温中散寒之功效,经典的三联疗法能够抑制胃酸、根除幽门螺杆菌,三种治疗方式相互辅助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根除Hp并提高患者血清NO、NOS水平,并且还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魏静波[3](2017)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联合灭幽汤对其肝胃气滞型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收集研究,归纳出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得出最常见证型为肝胃气滞型2.观察联合灭幽方联合四联疗法对该病肝胃气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1.选取我院干部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近五年(2011年9月-2016年9月)所有被确诊为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470例,并依据中医舌、脉诊及症候学分析将这些患者分型,统计分析证型分布特点。2.选择60例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诊断为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气滞型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联合灭幽汤,西药疗程为14天。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总积分、各症状积分、,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Hp的根除情况及肝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1.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发现,47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脾胃气滞证170例,占36.17%;脾胃湿热证129例,占27.45%;脾胃虚寒证95例,占20.21%;胃阴不足证54例,占11.49%;瘀阻胃络证22例,占4.68%。可以得出,肝胃郁滞证所占比例最大。2.联合灭幽汤联合西药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观察如下:2.1临床研究发现,治疗组采用联合灭幽方加西药四联疗法取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临床治愈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采用纯西药疗法取得的总有效率为70.00%,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9例。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2两组患者在症状积分方面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症状总积分和临床各症状积分的治疗前比较显示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症状总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且优于对照组。在临床各症状积分上,嘈杂一症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均有效(P<0.05),而两组比较经分析得出P>0.05,说明两组对嘈杂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对胃脘痛、反酸烧心、嗳气、纳差、痞闷、口干苦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P<0.05),而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对各临床症状的治疗除嘈杂外均优于对照组。2.3两组患者在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治愈4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2例,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溃疡的愈合。2.4两组在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14C-UBT数值经在治疗后均有下降,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显示P<0.05,说明治疗组在对Hp的根除疗效上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阳性率为10%,阳性3例,阴性27例;对照组的阳性率为26.70%,阳性8例,阴性22例,经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出治疗组对Hp的临床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2.5安全性指标:中药治疗组未有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对照组中患者出现纳差的有3例,出现浑身乏力的有2例,占总例数的16.70%,由于程度较轻,经过生活饮食及睡眠调整后,均自行缓解。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隐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的复查均未见异常。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中药治疗组比对照组临床使用安全性更高。结论:1.2011年9月-2016年9月年间收集的470例患者,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中以肝胃气滞型最常见。2.通过联合灭幽方联合西药四联疗法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肝胃气滞型的治疗观察,能够得出:该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肝胃气滞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镜下溃疡的愈合,起到修复胃黏膜的作用,联合灭幽汤联合四联疗法能有效的杀灭Hp,且减轻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

黄钲凯,林寿宁,朱永苹,余宜平,李岸平[4](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从建库到2015年12月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文献,并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项共1 449例十二指肠患者。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合并OR(odds ratio)=4.49,95%CI(confidence interval):3.096.52,P<0.000 01]、治愈率(合并OR=2.22,95%CI:1.722.86,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Hp转阴率(合并RR(relative risk)=1.16,95%CI:0.941.42,P=0.16)等效于对照组;且溃疡复发率(合并OR=0.20,95%CI:0.100.39,P<0.000 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合并OR=0.33,95%CI:0.170.62,P=0.000 6)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这一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设计合理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进一步证明。

王嘉伦[5](2016)在《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文中认为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传统医药学的简称,是蒙古族人们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积累出的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及其应用方法,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蒙药治疗疾病一直是蒙古族人民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随着蒙药确切疗效逐渐被肯定,蒙药也渐渐应用于全国各地,因此,本论文从文献入手,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进行了挖掘整理研究,以期提高蒙药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并为蒙药的毒性研究做出相应贡献。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蒙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论文简单梳理了蒙药发展情况及蒙医药基本理论,从而发现蒙古族人民应用蒙药的历史颇长,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蒙药的合理应用也十分重视,因此论文从蒙医药经典文献中进一步挖掘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是可行的;论文对现代蒙药毒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蒙药安全用药研究多集中于蒙药毒性评价的实验研究方面,毒及毒性相关文献研究较少,虽有蒙成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报道,但是对蒙药临床安全用药的总结也较少,因此论文基于文献对蒙药安全用药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是必要的。2.基于经典文献的蒙医药“毒”相关文献研究。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经典典籍《蒙医甘露四部》中“毒”相关记载,挖掘整理了蒙药的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发现经典典籍中“毒”的概念包涵很广,涉及病因、病症及药物三个方面,其中对药物毒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也有详尽的记载,证明蒙医药古代经典典籍中已形成蒙药毒性理论的雏形,古今语言模式存在不同,现今“安全用药”的思想存在于蒙药的这种毒性理论雏形之中;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及当代经典典籍《蒙药正典》、《中华本草·蒙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汇集整理了毒性蒙药的记载,从三部典籍中汇集出毒性药物78种,结果发现,蒙医药当代经典典籍相较于古代而言,毒性药物的记载数量增多,表明当代对药物毒性及用药安全重视度提升,而古代典籍中一些未记录于当代典籍中的毒性药物,部分已被现代实验证明具有一定毒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论文基于蒙医药古代及当代经典典籍《蒙医甘露四部》、《中华本草·蒙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汇集整理了毒性蒙药的明确或可能的减毒方法记载,结果发现,存在着减毒目的明确的炮制方法的蒙药共48种,论文通过对蒙药方剂所用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出20组含毒性蒙药的药对,分析认为部分蒙药存在着与毒性蒙药配伍减毒的可能性,论文从典籍中归纳出4类用于服用蒙药的药引,分析认为应用部分药引服用蒙药也存在着降低蒙药毒性的可能。3.基于现代文献的蒙成药不良反应整理研究。论文从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选取蒙成药,以蒙成药名为主题词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近三十五年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并从药物、机体及用药三大方面分析蒙成药不良反应的可能因素。结果发现发生不良反应的蒙成药共计13种,不良反应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也涉及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药物毒性成分、药物作用增强、患者民族差异、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病理状态、合用西药、服药不当等因素有关。论文以蒙药用药安全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蒙医药文献入手,挖掘整理研究了经典文献中的蒙药毒性理论及现代蒙成药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蒙药用药安全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

郑皓云,杜锦辉[6](2016)在《如达溃疡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蒙药如达溃疡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如达溃疡散,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药如达溃疡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着,可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安全有效方案。

陈秀玲[7](2015)在《老年性消化系溃疡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老年性消化系溃疡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10例老年性消化系溃疡患者均分为两组,分析其临床特点,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溃疡散治疗(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5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老年性消化系溃疡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胃溃疡比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高、急性穿孔较多、合并症较多且死亡率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溃疡散不仅可以显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国华[8](2014)在《消化性溃疡采用克拉霉素和左金溃疡散治疗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我院为探讨消化性溃疡采用克拉霉素和左金溃疡散治疗的临床疗效,提高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对我院收治的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男55例,女39

吴七十三,白翠兰,孟根小,乌达,王欢,德力格尔玛,梅红[9](2014)在《蒙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实验研究概况》文中指出目的:了解蒙医在消化性溃疡方面的实验研究概况。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有关消化性溃疡的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通过阅读、筛选、归类,总结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缘、蒙药单方药及复方制剂防治消化性溃疡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结果:蒙医在消化性溃疡(PU)实验研究方面有一定的新进展。结论:消化性溃疡主要原因是"宝如"热邪滞留在胃,蕴积不消导致的胃腑聚合性慢性疾病。目前已对一些蒙药复方进行了实验研究,但有待于深入系统的研究。

王江[10](2013)在《基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探讨寒热并用配伍规律》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溃疡大鼠模型炎性因子、修复因子及Hsp27、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分析半夏泻心汤及拆方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探讨该方不同药群在治疗胃溃疡中的配伍意义,揭示寒热并用配伍方法的优势和作用靶点。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造模各组采用大承气汤结合辣椒/乙醇混合液灌胃及乙酸注射法建立胃溃疡寒热错杂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胃溃疡手术24h后给予半夏泻心汤及拆方各组药物灌胃,28d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胃组织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胃组织MDA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ELISA法检测胃组织TNF-α、IL-8、GAS、MTL及血清PAF、ET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胃粘膜EGF、VEGF、bFGF、PDGF表达;RT-PCR检测胃组织HSP27、HSP70mRNA的表达。结果:①一般状态和行为表现:全方组、寒热并用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毛色、饮食、体重等情况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且全方组、寒热并用组的一般状态要优于其它各组。②病理形态学观察:空白组、假手术组胃粘膜结构完整,无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呈单层柱状,排列整齐,基本未见缺损、脱落,固有层内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形状规则;模型组:可见胃粘膜变薄,病灶局部上皮细胞脱落,出现缺损,粘膜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有淋巴滤泡形成,粘膜固有腺体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稀疏紊乱:给药治疗后,全方组及寒热并用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胃粘膜结构基本完整,上皮结构修复,粘膜固有腺体增生数量较多,排列整齐,呈囊状扩张,浆膜层完整,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余各组仍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炎症表现。③胃组织TNF-α、IL-8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TNF-α、IL-8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寒凉组及阳性组TNF-α、IL-8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和寒凉组TNF-α、IL-8含量无差异(P>0.05);④胃组织SOD、 MDA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SOD含量显着降低(P<0.01),胃组织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补益组、温补组及寒补组大鼠胃组织SOD含量显着升高(P<0.01),MDA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全方组比较,寒凉组SOD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补益组和寒补组有差异(P<0.05),寒凉组、寒补组和阳性组MDA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补益组有差异(P<0.05);⑤胃组织GAS、MTL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GAS、MTL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寒补组及阳性组胃组织GAS、MTL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和阳性组GAS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寒热并用组、寒凉组和寒补组MTL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⑥血清PAF、ET、NO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PAF、ET含量显着升高(P<0.01),血清NO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及温补组PAF、ET含量显着降低(P<0.01),寒凉组和寒补组PAF含量降低(P<0.05),补益组和寒补组ET含量降低(P<0.05),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热组、补益组、温补组、寒补组及阳性组NO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PAF含量无差异(P>0.05),寒热并用组及温热组ET含量无差异(P>0.05),寒热并用组、温热组和温补组NO含量无差异(P>0.05)。⑦胃粘膜EGF、VEGF、bFGF、PDGF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粘膜EGF、VEGF、bFGF、PD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补益组、温补组、寒补组及阳性组EGF、 E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温热组升高(P<0.05),而寒凉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全方组、寒热并用组、补益组、温补组、寒补组及阳性组bFGF、PDGF平均光密度值显着升高(P<0.01),而寒凉组、温热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补益组、温补组及寒补组EGF、VEGF、 bFGF、PDGF平均光密度值无差异(P>0.05),而寒凉组和温热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⑧胃组织HSP27、HSP70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HSP27、HSP70mRNA表达显着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寒热并用组、温补组胃组织HSP27、HSP70mRNA表达显着增强(P<0.01),温热组、补益组、寒补组和阳性组大鼠胃组织HSP27、HSP70mRNA表达增强(P<0.05),血寒凉组则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全方组比较,寒热并用组无差异(P>0.05)。结论:①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可显着改善胃溃疡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及胃溃疡的炎症程度。②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溃疡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胃酸对胃粘膜的侵蚀;协调胃肠运动;改善微循环;提高胃粘膜的修复能力;上调内源性保护蛋白HSP27、HSP70mRNA的表达。③半夏泻心汤方中不同属性的药物从不同方面对胃溃疡发挥治疗作用。寒凉组药物在降低胃组织中TNF-α、IL-8含量等方面作用显着。温热组药物在升高血清中NO含量,降低血清中PAF、ET含量等方面作用显着。补益组药物在升高胃粘膜EGF、VEGF、 bFGF、PDGF阳性表达方面作用显着。温补组药物升高胃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含量,上调内源性保护蛋白HSP27、HSP70mRNA的表达方面作用显着。寒补组药物降低胃组织中GAS、MTL含量等方面作用显着。④寒热并用配伍能消除单用寒凉或温热药的局限和不足,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作用靶点来发挥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在很多方面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

二、溃疡散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溃疡散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5例(论文提纲范文)

(1)乌鲁木齐市129例PU患者临床表现、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程度与罹患NDS关联性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的来源
    2.调查对象的确定
        2.1 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
        2.2 .消化性溃疡胃镜分期
        2.3 消化性溃疡患者纳入标准
        2.4 消化性溃疡患者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一般性资料收集
        3.2 问卷调查
        3.2.1 生存质量调查
        3.2.2 心理状态调查与评价
        3.2.3 临床症状等级评估
        3.2.4 西北燥证计量诊断量表
    4.质量控制
    5.数据统计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2)针刺配合黄芪建中汤联合三联用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联合灭幽汤对其肝胃气滞型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回顾性研究
    2. 联合灭幽汤的临床疗效研究
    3. 结论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1.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病机探讨
    2. 联合灭幽方的方药探讨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结局指标
    1.4 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meta分析
        2.3.1 总有效率
        2.3.2 治愈率
        2.3.3 Hp转阴率
        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
        2.3.6 敏感性分析
        2.3.7 发表偏倚
3 讨论

(5)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蒙医药简介及其毒性相关研究进展
    第一节 蒙医药简介
        1 简述蒙药学及其发展过程
        1.1 蒙药知识的积累阶段
        1.2 蒙药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1.3 蒙药学的成熟阶段
        1.4 建国后蒙药的发展和成就
        2 简述蒙医学基础理论
        2.1 蒙医学基础理论的萌芽和形成
        2.2 蒙医生理基础理论
        2.3 蒙医病理基础理论
    第二节 蒙药毒性相关内容现代研究进展
        1 蒙药毒性成分定性及定量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1.1 蒙药毒性成分定性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1.2 蒙药毒性成分定量化学分析研究进展
        2 蒙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2.1 单味蒙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2.2 蒙药成药毒理学实验研究进展
        3 蒙药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3.1 蒙药炮制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3.2 蒙药配伍减毒方法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经典文献的蒙医药毒性理论相关文献研究
    第一节 基于蒙医药“毒”概念的相关文献整理研究
        1 蒙医药对“毒”的总体认识
        1.1 对中毒的认识
        1.1.1 中毒是“十五会分”之一
        1.1.2 中毒是疾病发作的“外缘”之一
        1.1.3 中毒可治愈
        1.1.4 中毒与其他疾病关系
        1.2 中毒诊断
        1.2.1 通过脉象诊断中毒
        1.2.2 通过尿色诊断中毒
        1.3 治疗中毒的药物
        1.4 治疗中毒的其他方法
        2 蒙医药对“毒”的具体分类及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
        2.1 蒙医药“毒”分类方法
        2.2 病因“毒”
        2.2.1 食物中毒
        2.2.2 流动实毒
        2.2.3 地气毒
        2.3 病症“毒”
        2.3.1 丹毒
        2.3.2 疔毒
        2.3.3 肝攻毒
        2.4 药物“毒”
        2.4.1 配制毒药
        2.4.2 天然毒药
        3 小结
        4 讨论
    第二节 基于经典文献的毒性蒙药汇集及其减毒文献整理研究
        1 蒙医药典籍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1.1 《蒙药正典》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1.2 《中华本草·蒙药卷》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1.3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单味毒性蒙药的记载整理
        1.4 以上三部典籍中共有的毒性药物汇集整理
        2 蒙医药典籍中对毒性药物的减毒文献整理
        2.1 蒙医药典籍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2.1.1 《蒙医甘露四部》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2.1.2 《中华本草·蒙药卷》及《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中药物炮制减毒文献整理
        2.2 蒙医药典籍中药物配伍减毒文献整理
        2.2.1 蒙药配伍减毒文献整理方法
        2.2.2 结果
        2.3 蒙医药典籍中对毒性蒙药减毒“药引”的文献整理
        2.3.1 食物类药引
        2.3.2 代谢物类药引
        2.3.3 药物类药引
        2.3.4 其它药引
        3 小结
        4 讨论
        4.1 古籍典籍记载毒性蒙药的对比
        4.2 毒性蒙药减毒方法探讨
        4.2.1 炮制减毒
        4.2.2 配伍减毒
        4.2.3 服药药引减毒
        4.3 蒙药毒性理论与安全用药思想雏形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现代文献的蒙成药不良反应整理研究
    第一节 蒙成药独立用药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整理
        2.1 来源于蒙成药不良反应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2.1.1 巴特日七味丸
        2.1.2 六味安消胶囊
        2.1.3 那如三味丸
        2.1.4 扎冲十三味丸
        2.2 来源于蒙成药临床观察报道的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2.2.1 六味安消散
        2.2.2 六味木香胶囊
        2.2.3 五味沙棘含片
        2.2.4 阿拉坦五味丸
        2.2.5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2.2.6 肉蔻五味丸
        2.2.7 外用溃疡散
        2.2.8 消肿橡胶膏
        2.2.9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
        2.2.10 扎冲十三味丸
        2.3 小结
    第二节 蒙成药联合其它药物用药不良反应文献整理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归纳整理
        2.1 六味安消胶囊
        2.2 六味木香胶囊
        2.3 阿拉坦五味丸
        2.4 巴特日七味丸
        2.5 嘎日迪五味丸
        2.6 红花清肝十三味丸
        2.7 如意珍宝丸
        2.8 外用溃疡散
        2.9 协日嘎四味汤胶囊
        2.10 扎冲十三味丸
        3 小结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6)如达溃疡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1.2临床资料
    1.3治疗方法
    1.4疗效标准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比较
    2.3两组患者安全性观察
3 讨论

(8)消化性溃疡采用克拉霉素和左金溃疡散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9)蒙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实验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病缘研究
    1.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1.2 消化性溃疡的病缘
        1.2.1 环境因素:
        1.2.2 吸烟、饮酒:
        1.2.3 社会心理因素:
        1.2.4 药物因素:
        1.2.5遗传因素:
2 单味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2.1 大黄:
    2.2 黄连:
    2.3 海螵蛸:
    2.4 丹参:
    2.5 黄芪:
    2.6 荜茇:
3 蒙药成药治疗消化性溃疡
    3.1 清浊五味散:
    3.2 六味安消散:
    3.3 六味木香散:
    3.4 阿那日-4味散:
    3.5 阿那日-5味散:
    3.6 十味黑冰片散:
    3.7 胃舒安:
4 讨论与展望

(10)基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探讨寒热并用配伍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实验研究
    1.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溃疡大鼠炎性因子及炎性介质的影响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药物组成与制备
        1.1.3 实验试剂
        1.1.4 主要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
        1.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2.3 动物给药
        1.2.4 标本采集及制作
        1.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2.6 统计学处理
        1.3 实验结果
        1.3.1 一般情况
        1.3.2 大鼠体重的变化
        1.3.3 溃疡面积的变化
        1.3.4 胃组织病理学观察
        1.3.5 胃组织匀浆TNF-α和IL-8含量的变化
        1.3.6 胃组织匀浆SOD、MDA含量的变化
        1.3.7 胃组织匀浆GAS、MTL含量的变化
        1.4 实验结果分析
        1.4.1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体重的影响
        1.4.2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溃疡面积的影响
        1.4.3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组织匀浆TNF-α、IL-8含量的影响
        1.4.4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组织匀浆SOD、MDA含量的影响
        1.4.5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组织匀浆GAS、MTL含量的影响
        1.4.6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血清PAF、ET、NO含量的的影响
    2.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胃粘膜修复因子EGF、VEGF、bFGF、PDGF表达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物组成与制备
        2.1.3 实验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分组
        2.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3 动物给药
        2.2.4 标本采集及制作
        2.2.5 指标的检测
        2.2.6 统计学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胃粘膜EGF、VEGF阳性表达的变化
        2.3.2 胃粘膜bFGF、PDGF阳性表达的变化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粘膜EGF、VEGF阳性表达的影响
        2.4.2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粘膜bFGF、PDGF阳性表达的影响
    3.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胃组织Hsp27、Hsp70mRNA表达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药物组成与制备
        3.1.3 实验试剂
        3.1.4 主要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动物分组
        3.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3.2.3 动物给药
        3.2.4 标本采集及指标的检测
        3.2.5 统计学处理
        3.3 胃组织HSP27、HSP70mRNA表达的变化
        3.4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组织HSP27、HSP70mRNA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关于造模方式的讨论
        1.1 胃溃疡动物模型
        1.2 中医胃寒、胃热证候模型
        1.3 胃溃疡寒热错杂证病证结合模型
    2. 关于半夏泻心汤拆方研究的讨论
        2.1 拆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2 拆方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2.3 本课题半夏泻心汤的拆方原则
    3. 关于实验结果的讨论
        3.1 关于半夏泻心汤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探讨
        3.2 关于半夏泻心汤各分组药群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探讨
    4. 关于寒热并用配伍规律的探讨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6.1 关于胃溃疡动物模型的研究
        6.2 关于胃溃疡修复机制的研究
        6.3 关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
    参考文献
附图
    1 各组大鼠冒组织HE染色镜下观察
    2 各组大鼠胃粘膜ECF、VEGF、bFGF、PDGF免疫组化阳性表达
    3 各组大鼠胃组织HSP27、HSP70mRNA表达电泳图
致谢
附录

四、溃疡散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5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乌鲁木齐市129例PU患者临床表现、生存质量和抑郁焦虑程度与罹患NDS关联性的调查研究[D]. 江泽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7)
  • [2]针刺配合黄芪建中汤联合三联用药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D]. 孙昕英.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联合灭幽汤对其肝胃气滞型的临床疗效研究[D]. 魏静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4)
  • [4]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meta分析[J]. 黄钲凯,林寿宁,朱永苹,余宜平,李岸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16(13)
  • [5]基于文献对蒙药毒性理论及安全用药思想的挖掘整理研究[D]. 王嘉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如达溃疡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J]. 郑皓云,杜锦辉. 中国中医急症, 2016(02)
  • [7]老年性消化系溃疡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J]. 陈秀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7)
  • [8]消化性溃疡采用克拉霉素和左金溃疡散治疗的临床观察[J]. 张国华. 哈尔滨医药, 2014(05)
  • [9]蒙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实验研究概况[J]. 吴七十三,白翠兰,孟根小,乌达,王欢,德力格尔玛,梅红.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08)
  • [10]基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探讨寒热并用配伍规律[D]. 王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溃疡散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5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