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树优异资源筛选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潇敏,赵峰,金珊,吴文曦,王鹏杰,叶乃兴[1](2022)在《福建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以福建省云霄县小帽山、梁山和南乌山3个区域共23份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测定其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组分含量,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以筛选生化成分含量特异的茶树品种资源。结果表明:(1)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总量变化范围为73.54~260.31 mg·g-1,平均值为160.48 mg·g-1;表没食子儿茶素-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在所有资源中均检出,含量最高的为小帽山3号(X03),高达33.65 mg·g-1。(2)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嘌呤生物碱总量变化范围为15.28~70.42 mg·g-1,平均值为40.95 mg·g-1;苦茶碱(TC)在梁山地区的茶树品种资源(LS01-LS07)均检出,其中梁山6号(L06)和梁山7号(L07)的苦茶碱含量高于其咖啡碱含量。(3)23份茶树品种资源的氨基酸总量变化范围为6.40~47.57 mg·g-1,平均值为20.83 mg·g-1;氨基酸构成丰富,共检测出20种氨基酸物质。(4)差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云霄县3个区域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其中梁山区域茶树资源富含苦茶碱(TC),小帽山茶树资源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含量较高,南乌山茶树资源的丙氨酸(Al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含量略高于其他两地。研究发现,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儿茶素、嘌呤生物碱及氨基酸含量差异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区域特征明显,筛选出高儿茶素、高EGCG3″Me、高苦茶碱、高茶氨酸等18份优特茶树品种资源,为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的系统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金基强,张晨禹,马建强,陈亮[2](2021)在《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表明简要总结了"十三五"期间茶树资源收集保存、茶树起源驯化、优异资源的鉴定评价、优异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利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茶树种质资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为茶树种质资源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江新凤[3](2021)在《江西特异茶树资源评价、鉴定及“黄金菊”新梢黄化的多组学分析》文中认为江西省茶树资源分布于茶叶主产县,数量众多、资源丰富,但其收集、评价以及利用方面相对滞后。“黄金菊”是江西特有的光敏感型黄化茶树资源,其制茶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栽种面积大,种植范围广。然而,目前针对茶树黄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金芽”、“中黄1号”、“白鸡冠”、“御金香”等茶树品种上,对“黄金菊”茶树黄化机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该文以收集、评价江西省茶树种质资源为基础,以新梢黄化的“黄金菊”为试验材料,从表型性状、生理生化、超微结构、转录组和非靶标代谢组揭示茶树新梢黄化原因。该研究可为登记、推广“黄金菊”茶树品种,提高江西茶区茶叶特点、产量、品质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了江西省四大茶叶产区的12个县1320份茶树资源,同时收集了260余份,通过记录、分类、鉴定和评价,明确了江西省茶树资源分布特点。对其中41份茶树资源进行表型性状、生化成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筛选获得10余份特异茶树资源,其中高水浸出物(≥45%)的茶树资源为修水2号(xiushui2 XS2)、浮梁槠叶齐(PZY3)、浮梁1号(FL1)、崇义阳岭1号(CY1)、崇义乐洞1号(CY2);低茶多酚(≤15%)的品种为崇义河口1号(CY3)、崇义唐江山1号(CY4);高EGCG(≥12%)的品种为上饶大面白(YS1)、铅山桐木关1号(YS2)、铅山西坑1号(YS3)、铅山菜茶(YS4);黄化品种为黄金菊(PZY1)。2.分析了特异性茶树资源“黄金菊”的植物学特性、适应性、适制性。结果表明该茶树抗性强(抗旱、寒、虫害等),适应性好(茶苗移栽成活率≥90%),适制绿茶、红茶,适宜在江西茶区推广。“黄金菊”具有高度光敏感性,遮荫30天后,叶色转绿,SPAD显着上升,色素含量显着增加。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黄金菊”黄化叶片的叶绿体发育异常,细胞呈现囊状空泡。遮荫后,叶面积增大、叶质变厚、鲜叶生物量急剧上升;氨基酸(主要是甘氨酸、瓜氨酸、蛋氨酸)、水浸出物含量上升;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下降;反-3,7-芳樟醇氧化物I、1-己醇、顺-己酸-3-己烯酯、壬醛、氧化芳樟醇II(呋喃型)、1-戊醇、2,6,6-三甲基环己烷酮、1-辛醇、β-芳樟醇、6-甲基-5-庚烯-2-酮、氧化芳樟醇I(呋喃型)、萘、异叉丙酮、3-己烯-1-醇、二甲基戊酸甲酯等香气成分下降明显。由此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黄金菊”叶绿素合成可能受阻,碳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合成不同的代谢物质,从而形成了黄色新梢。3.利用遮荫处理和品种对比(以“宁州2号”为对照)分析“黄金菊”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结果发现自然光照“黄金菊”(NS)叶片的光合速率(2.20μmol·m-2·s-1)和光合参数Fv/Fm值(0.63)显着低于遮荫处理(S)和“宁州2号”(CK),而光补偿点(303.00μmol·m-2·s-1)极显着高于S和CK实验组。由此推测自身基因和环境因素很可能导致茶树“黄金菊”的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出现“黄化现象”。4.比较自然光照(NS,新梢黄化)和遮荫处理(S,叶片变绿)“黄金菊”的转录组,S比较于NS,共获得50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98个,下调基因309个。上调幅度最大(9.4倍)的基因是WRKY30,下调幅度最大(111倍)的是细胞色素P450(CYP);绝对变化量最大的是光捕获叶绿素蛋白复合物Ⅱ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家族(LHCB),其次是光诱导蛋白家族(LIP)。途径富集分析发现2条可能导致茶树黄化的途径,其中一条为“光合作用-天线蛋白(ath00196)”,在ath00196途径中,光捕获复合物Ⅰ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LHCA2和LHCA4以及光捕获复合Ⅱ叶绿素蛋白基因LHCB1、LHCB2和LHCB6的表达在遮荫条件下均显着高于自然光照。另一条为“内质网蛋白加工(ath04141)”,参与的基因数有33个,其中HSP17.6Ⅱ、HSP40、HSP70、HSP90、PDI、NEF、Bi P、GRP94基因显着下调表达,而Derlin、SAR1、BAP31基因则发生上调表达。此外,MYB、b HLH、NAC、WRKY、ERFs、b ZIP等转录因子的上调或下调也可能是导致茶树黄化的原因之一。5.比较自然光照(NS)和遮荫处理(S)“黄金菊”的非靶向代谢组,将两组之间的差异代谢物质映射到KEGG代谢途径,发现具有显着差异的途径为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map00941),具体途径为香豆酰在查尔酮合酶作用下生成查尔酮,继而形成黄烷酮物质,随后在花色素合成酶,二羟黄酮醇-4-还原酶的催化下形成无色花青素。联合代谢组与转录组分析时发现,转录组中部分差异显着基因CYP、HSP60、HSP70、HSP90、NEF、HSP 17.6Ⅱ、Derlin、HSP17.4、HSP21等与该途径相关度极高。由此可推测这些代谢物通过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进行了物质积累,是“黄金菊”黄化的原因之一。
谢文钢,李晓松,谭礼强,陈玮,杨雪梅,文维奇,高先荣,唐茜[4](2020)在《四川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高EGCG资源筛选》文中研究表明为促进四川茶树资源评价与茶树特异资源鉴定,本文利用11对SSR引物对109份四川茶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并对其夏梢的茶多酚含量及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1对SSR引物共扩增出35个观测等位基因,遗传多态信息量(PIC)、Nei’s多态性指数及Shannon信息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58、0.58、0.98。将109份种质资源聚为7个类群,在分子水平上具有较大差异性,材料来源地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着的相关性。同时对茶多酚及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109份材料夏梢的茶多酚为(21.59%±0.25%)~(30.56%±0.72%)(平均25.17%±1.87%),儿茶素为21.82%~25.04%(平均23.29%),酯型儿茶素为17.91%~22.08%(平均19.46%),EGCG为9.71%~16.24%(平均13.86%)。结果显示,四川茶树资源遗传背景较复杂,遗传基础较宽且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中筛选出一批特异资源材料,其中高儿茶素资源8份(>19%),高酯型儿茶素资源10份(>15%),高EGCG资源14份(>13%),超高EGCG资源的5份(>15%)。为核心茶树资源圃建设及高EGCG资源鉴定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杨春,吴昌敏,石伟昌,徐富林,邓燕莉,陈娟,陈正武[5](2020)在《黎平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优异单株鉴选》文中指出为明确黎平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22份茶树资源的9个生化成分,并分析生化成分多样性,从中筛选优异单株。结果表明,黎平地方茶树资源中变异类型丰富,平均变异系数35.09%,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83;依据生化成分预判茶树适制性,筛选出6份适制绿茶茶树资源,5份适制红茶茶树资源;基于生化成分初步鉴选出优异单株9份,包括2份高茶氨酸(>3.0%)茶树资源,1份高GCG(1.5%)茶树资源,6份高EGCG(>10.0%)茶树资源。
闫满朝[6](2020)在《西乡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初步筛选》文中研究指明茶树(Camellia sinensis(L.)Kuntze)种质资源是提高茶叶产量和改良茶叶产品的基础。西乡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园面积大,种质资源丰富。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和充实茶树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通过对已收集的32个优良单株以及推广使用的4个茶树良种作为对照进行扦插繁殖,统一种植栽培管理,形成株系,并对其生物学性状、主要生化成份进行鉴定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学性状:通过对材料的树姿、叶面积、芽叶色泽等26个典型生物学性状进行观察,西乡地方茶树种质资源以灌木型、树姿半开张为主,中叶种为主,兼有大叶种,芽叶以黄绿色、茸毛中等、持嫩性较强占比较高,叶片以椭圆、长椭圆,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状,叶面微隆起型占比较高,叶尖以渐尖为主。并从中筛选出7份资源,其中3份芽叶颜色为紫红色资源,4份芽叶颜色为黄绿色的资源。(2)生化成份:通过对材料的茶多酚、氨基酸等五个生化成份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西乡县茶树地方种质资源以高水浸出物、高游离氨基酸、低酚氨比品种为主,且变异幅度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3.97%,特别是咖啡碱变异系数达19.59%,说明西乡县茶树种质资源咖啡碱改良潜力较大。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1.90,说明西乡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具有相对丰富性。同时从中筛选出高咖啡碱特异资源4份,游离氨基酸超过4.0%的优异资源19份,茶多酚含量超过20.0%的优异资源3份,低酚氨比资源27份。(3)聚类分析:根据生化成份的聚类分析,36份资源被分成4组,其中第1类群为适制绿茶资源,第2类群为红绿兼制型资源,第3类群为高咖啡碱特殊资源。(4)适制性预测:根据关于生化成份与绿茶品质、红茶品质的关系的相关曲线模型,探究各材料制茶品质。西乡县地方种质资源中的5份资源平均绿茶品质得分超过对照品种中得分最高的安吉白茶,3份资源红茶、绿茶品质平均得分超过对照品种中得分最高的福鼎大白。
郑淑琳[7](2020)在《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矿质元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饮茶是人体获取矿质营养的来源之一。茶树种质资源是茶树品种改良和新产品开发的基础,发掘培育有益矿质元素富集能力强、矿质营养高效型的茶树品种,是满足消费者对营养保健价值高的茶叶产品需求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对93份茶树种质资源和23份茶树种质资源花器中Ca、K、Mg、P、S 5种大量矿质元素和Al、B、Ba、Co、Cr、Cu、Fe、Mn、Na、Ni、Se、Ti、Zn 13种微量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茶树种质资源芽叶、花器矿质元素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探讨了茶树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以期探明茶树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富集特征,为矿质营养高效型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开发利用及品种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1)不同矿质元素在茶树种质资源中的含量不同,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K>P>S>Ca>Mg,其中K含量为6411.33~15333.33 mg·kg-1(平均含量9616.36 mg·kg-1),P含量为1351.69~3948.35 mg·kg-1(平均含量2788.55 mg·kg-1),S含量为607.45~1954.45 mg·kg-1(平均含量1422.75 mg·kg-1),Ca含量为451.11~1582.44 mg·kg-1(平均含量966.98 mg·kg-1),Mg含量为505.91~1537.05 mg·kg-1(平均含量922.42 mg·kg-1);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Mn>Al>Fe>Na>Zn>Cu>Ba>B>Ti>Ni>Cr>Co>Se。同种矿质元素在不同茶树种质资源中含量也不同,5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16.34%~19.83%,变异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为Ca>S>Mg>K>P,遗传多样性指数1.85~2.04,遗传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顺序为S>K>P>Ca>Mg;1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20.51%~70.60%,变异系数由大到小顺序为Ti>Fe>Co>Al>Ba>Na>Ni>Cr>B>Se>Mn>Cu>Zn,遗传多样性指数1.59~2.13,遗传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顺序为Mn>Se>Na>B>Zn>Cu>Al>Ni>Ba>Co>Cr>Fe>Ti。茶树种质资源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状态不同,Ca、P、S、B、Mn、Se、Zn含量呈正态分布,K、Mg、Al、Ba、Co、Cr、Cu、Fe、Na、Ni、Ti含量呈正偏态分布。(2)Ca和Cu在小乔木型茶树种质资源中的含量较高,其余16种元素含量在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种质资源中含量相当;5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小乔木型(18.46%)>灌木型(16.64%),13种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灌木型(37.79%)>小乔木型(33.55%),说明小乔木型茶树种质资源中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比灌木型更大,灌木型茶树种质资源中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比小乔木型更大。(3)大叶类茶树种质资源中Se含量高于小叶类,二者Se含量与中叶类之间无显着差异;其余17种元素含量在3类资源中含量相当;5种大量元素的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大叶类(20.74%)>中叶类(17.42%)>小叶类(13.07%),13种微量元素平均变异系数表现为大叶类(41.44%)>中叶类(35.43%)>小叶类(27.94%),说明大叶类茶树种质资源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较中小叶类更大。2.基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大量矿质元素中Ca与Mg,K与Mg、P、S,Mg与S,P与S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微量元素中Al与B、Ba、Cr、Cu、Fe、Mn、Ti,B与Cu、Fe、Mn、Se,Co与Mn,Cr与Cu、Fe、Ti,Cu与Fe、Mn、Na、Ni、Se、Ti、Zn,Fe与Mn、Na、Ti,Mn与Ni、Se、Ti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表明茶树种质资源中矿质元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协同累积效应。3.基于茶树矿质元素含量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基于5种大量元素含量的聚类分析将93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4类。第一类K、P、Mg、S含量高,Ca含量较高,对大量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可作为茶树矿质营养高效育种中亲本选择的材料;第二类Ca含量高,Mg含量较高,K、P、S含量低;第三类和第四类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偏低。主成分分析将Ca、K、Mg、P、S 5个大量矿质元素指标转化为3个主成分,代表了5个指标86.08%的信息,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茶树种质为芝兰香、云抗10号、铁观音、黄旦、浙农113、紫娟、名山白毫131、本山、龙井43、碧云。其中,富集K的品种有芝兰香、云抗10号、浙农113、碧云、本山,富集P的品种有云抗10号、名山白毫131、紫娟。(2)基于13种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聚类分析将93份茶树种质资源分为4类。第一类Cr、Fe、Ti、Al、B含量高,Na、Zn含量较高,矿质元素种类丰富,对微量矿质元素的富集能力强;第二类Co、Mn、Se含量高,Al、B含量较高,其中,富集Se的品种有江华苦茶、安徽3号、铁观音;第三类微量矿质元素含量偏低;第四类Na、Zn含量高,其余元素含量均偏低。主成分分析将13个微量矿质元素指标转化为7个主成分,代表了13个指标87.31%的信息,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的茶树种质为黄山种、湘妃翠、本山、鄂茶5号、江华苦茶、云抗10号、早白尖5号、浙农121、芝兰香、铁观音。4.茶树种质资源花器中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1)茶树种质资源花器中5种大量矿质元素的含量表现为K>Ca>P>Mg>S,K含量5614.87~10169.54 mg·kg-1(平均含量8139.44mg·kg-1),Ca含量1148.81~2600.14 mg·kg-1(平均含量1727.96 mg·kg-1),P含量686.00~1300.50 mg·kg-1(平均含量1011.08 mg·kg-1),Mg含量560.02~1013.86 mg·kg-1(平均含量794.35 mg·kg-1),S含量为132.26~208.41 mg·kg-1(平均含量172.83 mg·kg-1);5种大量矿质元素变异系数11.86%~19.29%,由大到小顺序为Ca>Mg>P>K>S,遗传多样性指数1.19~2.19,由大到小顺序为S>Mg>P>K>Ca。(2)茶树种质资源花器中13种微量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Mn>Al>B>Ba>Fe>Na>Zn>Cu>Ti>Ni>Cr>Se>Co,变异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为Ni>B>Co>Cr>Ba>Ti>Fe>Al>Zn>Cu>Na>Mn>Se,遗传多样性指数表现为Ba>B>Ti=Al>Cr>Cu>Mn>Na>Zn>Co>Fe>Se>Ni。5.茶树种质资源芽叶和花器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分析对16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芽叶和花器中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结果显示,5种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在芽叶中表现为K>P>S>Ca>Mg,在花器中表现为K>Ca>P>Mg>S;芽叶中K、P、S、Mg含量明显高于花器,花器中Ca含量明显高于芽叶;13种微量矿质元素含量在芽叶中表现为Mn>Al>Fe>Na>Zn>Cu>Ba>B>Ti>Ni>Cr>Co>Se,在花器中表现为Mn>Al>B>Fe>Ba>Na>Zn>Cu>Ti>Ni>Cr>Se>Co;芽叶中Al、Zn、Cu、Ni、Cr含量高于花器,花器中Mn、Ba、B、Se含量高于芽叶,芽叶和花器中Fe、Na、Ti、Co量相当。
陈杰丹,马春雷,陈亮[8](2019)在《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40年》文中研究指明茶树种质资源是品种遗传改良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其育种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本文综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分类、描述编目、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库、优异茶树资源的筛选与创新利用方面重要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树资源的收集保护、精细深入的鉴定评价、特异资源的挖掘利用、共享平台和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林娟[9](2019)在《邵阳茶树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文中研究表明邵阳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适宜茶树生长,其中城步峒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cv.duntsa)是湖南四大地方群体种群之一,新邵桂丁茶和新宁舜皇山野茶都还未被开发,拥有不可多得的珍贵茶树种质资源。不同有性繁殖群体的表型性状、生化成分等都存在差异性,而基因组是最能显现出单株之间本质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较大的单株,是遗传创新的优异材料,作为茶叶生产和研究中的重要基础资料,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对选育新品种、改良茶叶品质、增产增益、茶叶生物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研究是开展优异基因发掘和品种选育的基础。本试验对邵阳地区的46个单株进行表型性状观测,分析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生化成分。利用普通接头引物进行MFLP分子标记,对MFLP的酶切、预扩、选扩等实验步骤进行调整和优化,完善了应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MFLP分子标记体系,筛选优异单株。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所选的46个茶树单株灌木占63.04%,城步峒茶群体以半乔木居多,新宁舜皇山野茶和新邵桂丁茶以灌木为主;树姿披张状达93.48%。叶质多较硬,叶面多隆起,叶缘波浪型最多占45.65%;所选的样本叶片的叶型以中、大叶类为主,两者累计占比93.48%,46个茶树单株中只有XN-2/11为小叶类;芽叶茸毛较少,叶尖多渐尖和急尖,叶形多为椭圆形,只有XS-10/12的叶形为圆形,CB-10为特大叶类。芽叶色泽变异较多达50%,其中XS-8/10的芽叶色泽为紫色;新邵桂丁茶的芽叶色泽变异最为丰富,且多是紫、红色变异;城步峒茶的芽叶色泽变异较少,城步峒茶的叶色SPAD值55.54-76.71是三个地区之间最高的。46个茶树单株的繁殖器官花的花冠数与花冠颜色、萼片数之间的变异不大。可将茶树单株中重要的11个表型性状分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0.85%。其中第1主成分以叶长与叶片面积为高度相关因子,特征值为3.99,贡献率为36.25%。通过对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46个单株的表型性状相似系数处在0.01-0.22之间,当相似系数在0.11时,可将所选的样本分为两大组,大部分的城步峒茶聚在一大组,而新邵桂丁茶和新宁舜皇山野茶基本聚在了另外一个大组。在相似系数为0.07时,所选的样本分为A、B、C、D、E 5个亚组,XS-9和XS-10完全聚在了一起,具有较相似的表型性状。XS-4和XS-15两个样本聚在D组,城步峒茶与其他两个地方的茶树资源之间表型差异较为明显。2.统计并分析检测的46个茶树单株春、夏、秋三季的一芽二叶生化成分含量结果显示,春季游离氨基酸含量大于4%的高游离氨基酸优异单株有4个:XN-2(4.96%),CB-13(4.38%),XN-1(4.37%),CB-8(4.16%),高茶氨酸含量优异单株XN-1(2.50%)、XN-2(2.50%)。XS-12、XS-13、XS-14、XN-1、XN-2这5个茶树单株的春季酚氨比<5具有制作高品质绿茶的潜力,XN-13这一单株在夏季制作绿茶仍有较高的品质(夏季酚氨比<8)。46个茶树单株生化成分含量变异系数依次为:茶氨酸>可溶性糖>非酯型儿茶素>EGCG>酯型儿茶素>CAF>游离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46个茶树种质资源中三个地方群体资源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城步峒茶水浸出物和茶多酚明显比其他两个地方高;CAF和非酯型儿茶素含量趋势也与茶多酚一致;可溶性糖含量和茶氨酸则是新宁舜皇山野茶较其他两个地方的高;新邵桂丁茶的EGCG和酯型儿茶素较高;且检测的三季的生化成分含量变化趋势明显。对样本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春季被分为3个主成分,在第一主成分中可以明显看到酚类物质、水浸出物和可溶性糖是为正向且对应的特征向量影响较大,而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则为负。生化成分含量数据的聚类结果显示,邵阳茶树种质资源品质化学的聚类相似系数处在0.02-0.16之间。当相似系数在0.12时,46个茶树单株可分为两个大组。46个茶树单株在相似系数为0.10时,可分为A、B、C、D四个亚组,CB-10单独聚在一组,与其他45个单株差异明显,其中XN-1与XN-14的生化成分含量最为接近,完全聚在了一起。新邵桂丁茶、新宁舜皇山野茶和城步峒茶三者之间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同一个地方的茶树单株大部分聚在一起,城步峒茶与其他两个地方群体资源之间的生化品质相比亲缘关系较远。3.对MFLP分子标记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从136对引物体系中,筛选出6对最适合的引物对,对46个茶树样品进行试验,分析其亲缘关系。6对M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共同扩增出276条带,扩增的条带主要分布在60bp-5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条带223条,多态性为80.80%。平均扩增条带为46.00,平均多态性条带37.17,平均多态性达79.60%,城步峒茶种质资源的观察等位基因数是三个地方最高的为1.8200,有效等位基因数最高为1.5521,Nei基因多样性最高为0.3161,Shannon’s信息指数最高为0.4655,可知三个地方中城步峒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最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适应性最好,而新邵桂丁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三个地方中间是最低的,新宁舜皇山野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处在中间位置。46个样品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似系数处在0.58-0.79之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相似系数为0.61时,46个样本可以分为5组,其中XN-9和XN-10聚在了一起,两者具有同源或相似的遗传背景。XS-12和CB-13与福鼎大白三个样本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组,表明这两个单株有选育为良种的潜力。从聚类结果分析可知,地理位置相近的单株大多数都聚在了一起,而大部分的新邵桂丁茶和新宁舜皇山野茶单株亲缘关系要相对更近一些,基因交流频率较大。M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揭示茶树遗传变异上是一种十分高效的的方法,适用于茶树指纹图谱的绘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形态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显示的结果聚类趋势一致,即城步峒茶、新邵桂丁茶和新宁舜皇山野茶三者之间,城步峒茶的遗传变异最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适应性最好,而新邵桂丁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三个茶树种质资源中是最低的,三者之间分化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但基因交流较为频繁,形态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都表明新邵桂丁茶和新宁舜皇山野茶两者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通常聚类在一大组区别于城步峒茶。
丁帅涛,程晓梅,张亚,万斌,任华江,江昌俊,余有本,纪晓明,胡歆[10](2019)在《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
二、茶树优异资源筛选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茶树优异资源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供试材料 |
1.1.2 仪器与设备 UltiMate |
1.2 试验方法 |
1.2.1 儿茶素组分测定方法 |
1.2.2 嘌呤生物碱组分测定方法 |
1.2.3 氨基酸组分测定方法 |
1.3 标准品与试剂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儿茶素组分分析 |
2.2 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嘌呤生物碱组分分析 |
2.3 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游离氨基酸构成分析 |
2.4 不同区域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滋味物质成分分析 |
2.5 云霄地方茶树优异资源的筛选 |
3 讨 论 |
3.1 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总体生化成分特征 |
3.2 不同区域的云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特点 |
(2)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十三五”进展 |
1. 茶树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 |
2. 茶树起源驯化与遗传多样性 |
3. 茶树优异资源的鉴定评价 |
4. 茶树种质资源的优异基因发掘 |
5. 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 |
二、茶树种质资源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
1. 茶树资源收集保存不够系统 |
2. 对茶树种质资源缺乏精准深入的鉴定评价,对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规律认识不清 |
3. 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不够充分 |
4. 缺乏茶产业发展亟需的优异新种质 |
三、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十四五”重点发展方向 |
1. 加大珍稀、濒危、特有、地方特色与国外茶树资源的收集保存 |
2. 加快茶树资源的精准、高通量鉴定评价 |
3. 针对产业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加快茶树种质的创新利用 |
4. 建立起全国协作的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体系 |
(3)江西特异茶树资源评价、鉴定及“黄金菊”新梢黄化的多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课题提出 |
1.2 茶树资源调查、评价进展 |
1.2.1 国内、外资源调查、评价 |
1.2.2 江西茶树调查、评价 |
1.3 黄化茶树研究进展 |
1.3.1 黄化茶树分类 |
1.3.2 生理水平研究 |
1.3.3 生化水平研究 |
1.3.4 分子水平研究 |
1.4 黄化茶树转录组 |
1.5 黄化茶树代谢组联合分析 |
1.6 目的、意义、内容 |
1.6.1 目的和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2 江西省茶树资源调查、收集和评价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资源调查 |
2.2.2 多样性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江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分布及特征特性 |
2.3.2 资源异地保存 |
2.3.3 异地保存后部分资源特征 |
2.3.4 异地保存资源表型多样性 |
2.3.5 异地保存资源化学成分的主成分分析 |
2.3.6 异地保存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2.4 讨论 |
2.4.1 江西省茶树资源分布特点特征 |
2.4.2 异地保存资源的表型多样性 |
2.4.3 异地保存资源的化学成分多样性 |
2.4.4 异地保存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3 茶树资源“黄金菊”新梢黄化机理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2.3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黄金菊”植物学特性与成茶品质 |
3.3.2 “黄金菊”遮荫条件下表型性状变化 |
3.3.3 “黄金菊”叶片光合作用 |
3.3.4 “黄金菊”叶片色素累积、内含物成分及超微结构 |
3.3.5 “黄金菊”转录组和数字化基因表达 |
3.3.6 “黄金菊”代谢组分析 |
3.3.7 “黄金菊”代谢组、转录组关联分析 |
3.4 讨论 |
3.4.1 “黄金菊”植物学特征及制茶品质 |
3.4.2 “黄金菊”叶片生理生化 |
3.4.3 “黄金菊”黄化分子机理 |
3.4.4 代谢组中类黄酮类代谢是黄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
4 全文总结和展望 |
4.1 总结 |
4.1.1 江西资源收集鉴定 |
4.1.2 江西茶树资源多样性分析 |
4.1.3 “黄金菊”表型、生理生化 |
4.1.4 “黄金菊”黄化分子机理研究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1 收集茶树资源生长情况及多样性分析 |
附录2 “黄金菊”茶树植物学性状 |
附件3 “黄金菊”遮荫处理或自然光照生长情况 |
附件4 “黄金菊”茶树生理生化变化 |
附件5 “黄金菊”转录组和数字化基因表达 |
附件6 “黄金菊”转录组、代谢组关联基因与代谢物 |
(4)四川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高EGCG资源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提取DNA、PCR扩增及产物检测 |
1.2.2 茶多酚类成分检测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种遗传分化 |
2.2 聚类分析 |
2.3 高EGCG资源筛选 |
2.3.1 茶多酚差异性分析 |
2.3.2 供试材料儿茶素组分分析 |
3 讨论 |
(5)黎平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优异单株鉴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样品制备 |
1.3.2 茶汤提取 |
1.3.3 检测方法 |
1.3.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化成分含量及多样性分析 |
2.2 优异资源鉴选 |
2.3 适制性预判 |
3 讨 论 |
4 结 论 |
(6)西乡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初步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种质资源研究 |
1.2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 |
1.3 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 |
1.4 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
1.5 陕西茶树种质资源普查情况 |
1.6 陕西省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
1.7 陕西西乡县茶产业发展情况 |
1.8 陕西省包括西乡县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利用情况 |
1.8.1 陕西省种质资源多样性及分类情况 |
1.8.2 陕西省种质资源特征研究 |
1.8.3 陕西省种质资源应用情况 |
1.9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
1.9.1 生物学性状 |
1.9.2 主要生化成份 |
1.10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根据芽叶颜色筛查优异及特殊资源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份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根据主要生化成份预测制茶品质 |
3.4 根据主要生化成份筛查优异及特殊资源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数据的分析统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聚类分析 |
4.4 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
4.5 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1.1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
1.1.2 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
1.1.3 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
1.2 植物矿质元素研究进展 |
1.2.1 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矿质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3 茶树中矿质元素的研究进展 |
1.3.1 茶树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
1.3.2 茶树体中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 |
1.3.3 茶树不同种质间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 |
1.4 立题依据与意义 |
1.5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与内容 |
1.5.1 研究目标 |
1.5.2 技术路线 |
1.5.3 研究内容 |
1.6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茶树种质资源大量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剂与仪器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茶树种质资源大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 |
2.2.2 大量矿质元素高效型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 |
2.2.3 不同树型茶树种质资源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
2.2.4 不同叶片大小茶树种质资源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
2.2.5 茶树种质资源大量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
2.2.6 基于大量矿质元素含量的热图与聚类分析 |
2.2.7 茶树种质资源大量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茶树种质资源微量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剂与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茶树种质资源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 |
3.2.2 微量矿质元素高效型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 |
3.2.3 低Cr、低Cu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 |
3.2.4 不同树型茶树种质资源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
3.2.5 不同叶片大小茶树种质资源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 |
3.2.6 茶树种质资源微量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
3.2.7 基于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的热图与聚类分析 |
3.2.8 茶树种质资源微量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茶树种质资源花器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剂与仪器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大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 |
4.2.2 茶树种质资源花器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特征 |
4.2.3 茶树种质资源花器矿质元素相关性分析 |
4.2.4 基于矿质元素含量的热图与聚类分析 |
4.2.5 茶树种质资源花器矿质元素的主成分分析 |
4.2.6 茶树种质资源芽叶和花器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分析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40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收集 |
二、保存 |
三、分类、描述规范及编目 |
四、遗传多样性 |
五、核心种质的构建 |
六、优异茶树资源的鉴定筛选 |
七、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 |
八、展望 |
1. 加大资源的收集保护力度 |
2. 加强资源精细深入的鉴定评价 |
3. 加快茶树特异资源的挖掘利用 |
4. 完善茶树资源的共享平台与机制 |
(9)邵阳茶树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1.2 茶树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
1.3 茶树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
1.4 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来源 |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3 主要试剂的配置 |
2.4 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检测 |
2.5 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检测 |
2.6 茶树的MFLP分子标记 |
2.6.1 茶树DNA的提取 |
2.6.1.1 DNA浓度与纯度的检测 |
2.6.1.2 样品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2.6.2 MFLP的引物和接头的制备 |
2.6.3 MFLP分子标记体系及技术 |
2.7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2.8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46个茶树单株的表型性状分析 |
3.1.1 46个茶树单株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 |
3.1.2 46个茶树单株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3.1.3 46个茶树单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
3.2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分析 |
3.2.1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异分析 |
3.2.2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品质化学的主成分分析 |
3.2.3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品质化学的聚类分析 |
3.3 样品DNA浓度与纯度的检测 |
3.4 MFL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优化 |
3.5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MFLP分子标记分析 |
3.5.1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5.2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聚类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
4.2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遗传多样性 |
4.3 邵阳市茶树种质资源的MFLP分子标记分析 |
5 全文总结及展望 |
5.1 本研究创新点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观测项目及方法[18-19] |
1.2.2 茶树种质资源生化成分测定项目及方法[20]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分析 |
2.1.1 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指数 |
2.1.2 生化成分及遗传多样性指数 |
2.2 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生化成分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
2.2.1 表型性状与生化成分相关性 |
2.2.2 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主成分 |
2.3 茶树种质资源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 |
2.4 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特异性茶树种质资源筛选 |
3 讨 论 |
4 结 论 |
四、茶树优异资源筛选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云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特征分析与评价[J]. 陈潇敏,赵峰,金珊,吴文曦,王鹏杰,叶乃兴.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 [2]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J]. 金基强,张晨禹,马建强,陈亮. 中国茶叶, 2021(09)
- [3]江西特异茶树资源评价、鉴定及“黄金菊”新梢黄化的多组学分析[D]. 江新凤.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4]四川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高EGCG资源筛选[J]. 谢文钢,李晓松,谭礼强,陈玮,杨雪梅,文维奇,高先荣,唐茜. 热带作物学报, 2020(12)
- [5]黎平地方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及优异单株鉴选[J]. 杨春,吴昌敏,石伟昌,徐富林,邓燕莉,陈娟,陈正武. 种子, 2020(10)
- [6]西乡县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初步筛选[D]. 闫满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7]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分析[D]. 郑淑琳.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研究40年[J]. 陈杰丹,马春雷,陈亮. 中国茶叶, 2019(06)
- [9]邵阳茶树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D]. 林娟. 湖南农业大学, 2019
- [1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 丁帅涛,程晓梅,张亚,万斌,任华江,江昌俊,余有本,纪晓明,胡歆. 西北农业学报,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