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琴弦上跳动的神话(论文文献综述)
刘馨阳[1](2021)在《论交响乐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重现 ——以《新世界交响曲》为例》文中认为电子管风琴起源于管风琴,被一致认为是世界音乐乐器之王。电子管风琴强大的音乐表现力体现在有近千种音色的无限组合,乐器声部可以自由叠加,一个人一台琴即可演奏出百人交响乐团的恢弘气势,有其他乐器无可比拟的表现力等。鉴于电子管风琴的优势,许多电子管风琴作曲家把交响乐作品改编成了电子管风琴独奏作品,使一人代替多人演奏交响乐的想象成为现实。该文结合电子管风琴强大的功能特点,运用电子管风琴音色的多样性、演奏中触键的变化试图再现交响乐的原貌。论述交响乐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重现涉及到的总谱缩编原则和音色配置原则,让作品产生出逼真还原交响乐的音响效果,并进一步探讨电子管风琴与交响乐的内在联系及表现形式,交响乐在学校电子管风琴教学中的应用,对于电子管风琴的普及与发展、演奏与教学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刘铭[2](2021)在《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i·Dmitriyevich·Shostakovich,1960-1975)是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虽然肖斯塔科维奇始终生存于政治的暗影之下,而时局与环境所带给他的折磨与痛苦,也注定他在矛盾中徘徊。但他在敏感而又极端的政治环境下,始终保持着他对艺术创作自由的追求。他始终坚持有调音乐的创作,并广泛吸收其它流派以及现代音乐作曲技法。他以独特而又浓郁的“肖氏风格”,在崇尚新奇与大胆的二十世纪音乐大潮中,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创作中不可忽视的弦乐四重奏。它是作曲家具有个人告白意味的“内心日记”,记录着他的情感与睿智。《第十弦乐四重奏》不仅是他四重奏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晚期四重奏创作步入更为内省化的起点,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这部作品音乐语言清晰简洁,在传统的音乐创作技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融入了近现代的创作手法,同时加入了现代演奏技法,这些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音乐盛宴。本文将以传统音乐分析法为基础,并辅以现代创作分析技法对该作品进行研究。论文主体共由五章构成,结构如下:第一章对肖斯塔科维奇生平概述、代表作品以及《第十弦乐四重奏》的创作背景及其创作特点进行简明的论述;第二章则是对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各自的结构及其创作特点进行具体的剖析和总结;第三章是从调式调性、和声技法、复调以及对位这三个方面出发,对作品的作曲技术以作品中的实例分析进行论述的,其中包括中古调式、大小调体系调式调性,和弦结构、线性和声、平行进行、持续音,对比复调、模仿复调等;第四章是对作品中节奏形态以及配器手法的分析;第五章是对该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其所展现出的矛盾之美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并阐述与总结这部作品所带来创作启示。
丁阳[3](2020)在《唐诗题材中国钢琴作品研究 ——以《唐人诗意两首》为例》文中认为自19世纪末钢琴传入中国以来,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已有百余年。在此期间,为了使中国钢琴作品更具有“中国符号”,中国的音乐工作者们不断探索,进行钢琴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尝试,比如融入诗、戏曲、绘画、宗教等题材,创作出众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唐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诗的高峰,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近代以来,中国钢琴作曲家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唐诗的艺术价值,并注重对唐诗题材的汲取与借鉴,使二者结合,达到诗乐相融的艺术新境界,从而创作出表现中国唐诗意境的钢琴作品。本文首先阐述唐诗与音乐的关系,包括诗与乐的关系和唐诗中的音乐。以历史演变为背景探析诗与乐的结合,从唐诗与歌、唐诗与器乐两方面展开论述。其次是梳理目前可查证的九部以唐诗为题材的中国钢琴作品,分别根据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浪漫诗和怀古诗四种不同的风格具体阐述。再次,以作曲家徐振民的作品《唐人诗意两首》为例,在介绍作曲家简介和创作追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这两首唐诗题材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包括对唐诗文学性分析以及风格、意境的体现。最后,阐述《唐人诗意两首》演奏中的诗意诠释。从演奏技术及演奏风格诠释两方面,笔者结合对两首唐诗的理解、演奏家版本借鉴和自身演奏、学习的经验,来诠释唐诗题材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诗意”,以期为古诗词题材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和演奏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吕莜,钟兰[4](2015)在《鸟是自然界最美的精灵》文中认为大千世界,亿万物种繁衍生息。如果说人类是天地的精华、宇宙的灵长,那么鸟类就是自然界最美的精灵,世间的宠儿。鸟是自由的天使。它们能翱翔天宇,能潜游水中,也能在林间跳跃欢舞,在天地间留下美丽的倩影。鸟是歌唱的能手,演奏着悦耳的旋律,或鸣啭、或啁啾,仿佛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优美的乐章,礼赞生命的珍贵和独特。优雅的天鹅、美丽的孔雀、可爱的企鹅、小巧的麻雀……这些人类的朋友,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活跃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与人类一道,共同守
王格格[5](2013)在《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演奏技法与艺术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尼科罗·帕格尼尼是小提琴艺术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更是划时代的一部巨作。本文主要从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史开始探讨,直至深入到帕格尼尼时代的炫技风格。以《二十四首随想曲》为主要研究资料,加之帕格尼尼其他的作品,一起进行分析,重点总结帕格尼尼对于小提琴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对这部作品的体裁与旋律的特色的分析。最后归纳了帕格尼尼对于小提琴界以外的钢琴领域的影响的总结。
嘎子[6](2011)在《香秘——1944年,来自雪域秘境香巴拉的传说》文中指出在三千大世界之中,每个人都在寻找他内在的香巴拉……——索甲仁波切你认为他会找到香巴拉吗……——詹姆斯·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第一章香巴拉入口劫难我与肯特上尉都没想到,飞机穿进喜玛拉雅冰冷的雪山从林里时,会遇上这么恶劣的天气。
清风,周京昱[7](2010)在《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点评大课堂》文中指出清风提示年度高考作文试题点评大课堂开课了!主持这堂大课的依然是我们的老朋友——北京教育学院的周京昱老师。周老师多年来参与并主持北京地区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对考生的写作情况可谓了如指掌。周老师是高考作文指导专家,他最擅长启发同学们如何立意,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看似简单的题目他却有丰富的想法,平淡的材料中他总有新奇的见解。
李志荣[8](2010)在《国产动画片的美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动画产业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朝阳产业,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大好发展前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动画产业的发展,每年都在其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2002年,奥斯卡奖增设了最佳动画长片奖,更是推动了动画电影的发展。在美国、日本与韩国,动画艺术甚至成为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产业支柱。当下动画市场的繁荣不仅促进了动画文化自身的发展,还成为视觉文化生态生成与发展的主力军和重要推动力。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画产业发展的今天,研究我国的动画的美学特征,展望我国动画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五部分逐一分析我国动画的美学特征和发展趋势。引言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世界及我国的动画发展概况,第三章通过对国产动画片中的经典作品赏析,分析总结出国产动画的美学特征:丰富多彩的形式美和独特的内蕴美。国产动画片样式多样,许多乃是仅中国独有的。诸如:木偶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水墨动画和各种表现手法杂糅一体的动画。这些动画艺术形式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与动画电影本身融会在一起,内化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独特表现方式,使之成为中国观众乃至世界观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内蕴美表现为国产动画蕴含的意境美和道德美,正是意境美和道德美的存在,丰富和深化了国产动画片的内蕴美,使我国经典动画影片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第四章介绍国产动画未来的发展趋势,国产动画未来将会继续坚持走民族化的创作道路,同时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原创国产动画片的成功告诉我们,创新才是保证动画片长生常新的灵丹妙药。其次,国产动画未来走产业化的道路已是相当明显,这也历史发展的必然。再次,国产动画未来必然与高新科技相结合,使我国影视动画作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国产动画片有过辉煌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财富。在历史不断发展的今天,继承我国动画片的优秀美学传统,不断发挥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同时辅之于现代高新制作技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动画作品,为迎接国产动画新的繁荣期的到来而努力,将是国产动画工作者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班超[9](2009)在《预知》文中认为一枚刻着尼克斯名字的戒指给人类带来了许多荒诞的故事。在故事中,每一句从人的嘴巴里说出的话,其实都跑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它们组成一个王国,暗自里比美选秀。有的靠实力有的靠金钱有的靠权势还有的靠潜规则,最后有那么一些脱颖而出,有的成为箴言,有的成为预言。而宿命,才是世界上最绝美和惊悚的事情。
仁空[10](2008)在《茶中禅味》文中研究表明茶韵禅音人生事年缶香茶汤,荡气甘沁脾,溢肠松年寿,两腋疑升翼。在喝茶中这是我的心得,在参禅中这是我的心境。每当一个人静静的坐在茶桌前,轻轻摆弄茶具,冲水,洗杯,烫壶,放置茶叶,同时也在洗心,静气,超然尘外。不知您是否听说过,
二、琴弦上跳动的神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琴弦上跳动的神话(论文提纲范文)
(1)论交响乐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重现 ——以《新世界交响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电子管风琴与交响乐的内在关联 |
(一)交响乐与电子管风琴的乐器配置 |
1.交响乐团乐器配置 |
2.电子管风琴乐器储备 |
(二)交响乐与电子管风琴的表现形式 |
1.交响乐表现形式 |
2.电子管风琴表现特点 |
二、《新世界交响曲》概述 |
(一)德沃夏克简介 |
(二)作品创作背景 |
(三)作品分析 |
1.曲式分析 |
2.和声分析 |
3.配器分析 |
三、《新世界交响曲》在电子管风琴上的呈现 |
(一)交响乐总谱改编的原则 |
1.总谱 |
2.电子管风琴谱 |
(二)总谱音乐结构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重现 |
1.和声 |
2.段落 |
(三)总谱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音色配置 |
四、《新世纪交响曲》演奏分析 |
(一)手部键盘演奏要领 |
1.击键触键 |
2.压键触键 |
3.呼吸口 |
(二)脚部键盘演奏要领 |
1.断奏 |
2.连奏 |
(三)表情踏板的使用 |
(四)协调性要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肖斯塔科维奇生平概述与《第十弦乐四重奏》概况 |
第一节 肖斯塔科维奇生平 |
一、探索时期(1927-1936) |
二、成熟时期(1937-1966) |
三、晚年时期(1967-1975) |
第二节 《第十弦乐四重奏》概况 |
第二章 《第十弦乐四重奏》整体结构与创作特点 |
第一节 第一乐章结构与创作特点 |
一、第一乐章结构 |
二、创作特点 |
三、小结 |
第二节 第二乐章结构与创作特点 |
一、第二乐章结构 |
二、创作特点 |
三、小结 |
第三节 第三乐章结构及其创作特点 |
一、第三乐章结构 |
二、创作特点 |
三、小结 |
第四节 第四乐章结构及其创作特点 |
一、第四乐章结构 |
二、创作特点 |
三、小结 |
第三章 《第十弦乐四重奏》调式调性、和声以及复调对位 |
第一节 调式调性 |
一、中古调式 |
二、大小调体系调式与调性 |
第二节 和声结构及和声进行 |
一、和弦结构应用 |
二、线性和声 |
三、平行进行 |
四、持续音 |
第三节 复调手法及其对位 |
一、对比复调 |
二、模仿复调 |
三、结构对位 |
第四章 《第十弦乐四重奏》的节奏形态以及配器技法 |
第一节 节奏节拍的运用 |
一、节拍的交替 |
二、复节奏 |
三、多节拍对位 |
四、节奏节拍在帕萨卡利亚主题的运用 |
第二节 配器技法 |
一、音色变化 |
二、极端音区的使用 |
三、演奏法的处理 |
四、声部密度-浓度的处理 |
五、力度的处理 |
第五章 《第十弦乐四重奏》的艺术价值与创作启示 |
第一节 艺术价值 |
第二节 矛盾性的存在 |
第三节 创作启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唐诗题材中国钢琴作品研究 ——以《唐人诗意两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唐诗与音乐 |
第一节 诗与乐的关系 |
第二节 唐诗中的音乐 |
(一)唐诗与歌 |
(二)唐诗与器乐 |
第二章 唐诗与中国钢琴音乐 |
第一节 根据唐代送别诗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 |
第二节 根据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 |
第三节 根据唐代浪漫诗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 |
第四节 根据唐代怀古诗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 |
第三章 《唐人诗意两首》创作中的唐诗题材运用 |
第一节 作曲家徐振民与《唐人诗意两首》 |
(一)徐振民个人简介 |
(二)《唐人诗意两首》创作追溯 |
第二节 题材的选用 |
(一)《登幽州台歌》的选用 |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选用 |
第三节 风格和意境的体现 |
(一)《登幽州台歌》的风格和意境体现 |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格和意境体现 |
第四章 《唐人诗意两首》演奏中的诗意诠释 |
第一节 演奏技术 |
(一)音色的处理 |
(二)线性旋律的演奏 |
(三)踏板的运用 |
(四)节奏和力度的把握 |
第二节 演奏风格诠释 |
(一)吟奏结合 |
(二)气韵生动 |
第三节 陈巍岭演奏版本借鉴 |
(一)演奏技术 |
(二)演奏风格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4)鸟是自然界最美的精灵(论文提纲范文)
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 |
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
鸟是人类的帮手 |
忧患与保护 |
(5)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演奏技法与艺术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创作背景 |
第二章 帕格尼尼之前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状况 |
第一节 巴洛克时期 |
第二节 古典主义时期 |
第三节 帕格尼尼时期 |
第三章 这部作品的艺术特点 |
第一节 演奏技法 |
一、右手技术 |
二、左手技术 |
第二节 这部作品的体裁与旋律特色 |
一、体裁与调性及节奏 |
二、这部作品的旋律特点 |
第四章 帕格尼尼的影响 |
第一节 小提琴领域 |
一、炫技派 |
二、法比学派 |
三、德国学派 |
第二节 其他领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国产动画片的美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动画的发展概况 |
2.1 动画片的概念 |
2.2 世界动画电影的缘起 |
2.3 中国动画的历史演变 |
第3章 国产动画的美学特征 |
3.1 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
3.2 国产动画的形式美 |
3.2.1 木偶动画 |
3.2.2 剪纸动画 |
3.2.3 折纸动画 |
3.2.4 水墨动画 |
3.2.5 多种形式糅合的动画片 |
3.3 国产动画的内蕴美 |
3.3.1 国产动画的意境美 |
3.3.2 国产动画的道德美 |
第4章 国产动画的发展趋势 |
4.1 国产动画的创作困境 |
4.2 自主创新:国产动画复兴之路和发展趋势 |
4.2.1 艺术与商业的完美表现之《小倩》 |
4.2.2 自主创新大获全胜之《喜羊羊与灰太狼》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四、琴弦上跳动的神话(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交响乐在电子管风琴上的重现 ——以《新世界交响曲》为例[D]. 刘馨阳.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研究[D]. 刘铭.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唐诗题材中国钢琴作品研究 ——以《唐人诗意两首》为例[D]. 丁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鸟是自然界最美的精灵[J]. 吕莜,钟兰. 旅游纵览, 2015(07)
- [5]帕格尼尼24首小提琴随想曲的演奏技法与艺术特点[D]. 王格格. 天津音乐学院, 2013(02)
- [6]香秘——1944年,来自雪域秘境香巴拉的传说[J]. 嘎子. 红岩, 2011(02)
- [7]2010年高考作文试题点评大课堂[J]. 清风,周京昱. 中学生阅读(高考版), 2010(08)
- [8]国产动画片的美学特征及其发展趋势[D]. 李志荣. 信阳师范学院, 2010(02)
- [9]预知[J]. 班超. 红豆, 2009(04)
- [10]茶中禅味[J]. 仁空. 延安文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