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鼓楼区举行

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鼓楼区举行

一、南京市鼓楼区召开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开通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南[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哈萨克斯坦是我国的世代友好邻邦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和先行先试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媒体中的国家形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学科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已有成果大部分采用了基于还原论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契合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本身固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特质,忽略了国家形象系统内部的动力学特征和涌现。因此,本论文将网络科学的复杂网络方法引入国家形象研究,以检验该方法在国家形象系统研究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为研究对象,收集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的全部涉华报道和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与新冠疫情相关的部分涉华报道文本,构建了一大一小、一整体一局部的两种文本数据库,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结合诸如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中哈两国政府的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官方媒体中的整体国家形象进行了全面挖掘和研究,并对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国在哈官媒中的国家形象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哈真理报》涉华报道主要展现了以下4个角度的中国形象:(1)哈萨克斯坦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2)哈萨克斯坦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3)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形象;(4)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1)对国别区域研究的方法创新作出探索,尝试复杂网络方法在国家形象研究中的应用;(2)挖掘和呈现“一带一路”和新冠疫情背景下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哈真理报》中的中国形象;(3)为国家形象、国别区域、乃至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哈萨克斯坦官方报纸的客观中国形象数据和真实报道文本。

荀乃祺[2](2020)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后,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老年群体日益庞大,如何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是近些年来养老服务领域的焦点。传统公办养老机构在运行中出现效率低下、一床难求等问题,而民办养老机构由于运行成本较高,定价不友好使大部分老年人望而却步,出现了一人难求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公建民营成为了近十年来公办养老机构改制的重点发展方向,该模式将社会资本引入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中,以期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作为切入点,在协同治理理论的视角下,通过政策文本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三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状况,从政府、运营机构、公民及社会三个主体总结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笔者总结了公建民营有着可以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多元性及性价比较高的优势,但也发现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在三个主体层面都存在问题。在政府层面,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医养结合比例较低;法律监管力量薄弱;关于安全事故的权责划分不清晰。在运营机构层面,资金筹措渠道较为单一;公益性和盈利性无法得到很好的平衡;养老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专业护理人员短缺。在公民及社会层面,老人及其家属参与意识薄弱;社会组织参与意识有待加强。针对南京市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日本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制度,本文试图在协同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政府、运营机构、公民及社会共同治理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协同治理视角下政府的职责: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加强养老机构服务队伍建设;在长期照护体系下建立健全老年人监护制度。协同治理视角下运营机构的发展建设:明确自身性质与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医养融合;扩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协同治理视角下公民及社会的积极参与:老人及其家属积极转变观念;社会组织提高自主意识。文章力图通过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公办养老机构改制提供借鉴。

陈瑛[3](2020)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两个重要会议中均使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表述,标志着这个从21世纪初出现在我国学术研究中的概念开始进入国家力量主导的建设实践。2015年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进一步体现了其重要性。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华民族在同心勠力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对这一挑战的回应,是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凝聚向心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团结安定的现实需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解读近年来国家层面与民族工作相关的重要会议精神,在提及牢固树立或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都要求必须增强认同,并且在不断总结提升中形成完整的“五个认同”表述。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内涵是“八个坚持”,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进一步将之丰富为“九个坚持”。从“八个坚持”升级“九个坚持”,习近平同志都阐述了对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拳拳嘱托,应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之重要着力点。分析相关主题的既有文献,学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定义和内涵界定见解颇丰,其中都论及“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密切关系,但对认同的价值指向和其类型及位序却未尽一致。建构学说体系和开展理论阐释有必要厘清基本概念和中心内容,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化提炼仍有研究空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共同体思想和认同理论,在分析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形成的逻辑进路,提出“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认同,并对其开展了理论确认。以新中国建立七十年民族政策的变迁和民族工作的成效为脉络分析核心认同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新社会新中国七十年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价值取向从公平正义向平等正义调适、民族政策设计从主体性向公共性转向、民族工作从专注少数民族事务向多领域交集融通,认同建构在实践和话语体系两个层面不断延展和深入,从内地到边疆,从少数民族到广大民众,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实现了多样认同的整合。从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公共社会资源配置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对核心认同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以及探索在经过历史和实践证明的政党的有力领导下,以政治互信、经济共建、社会互助和价值共识增强核心认同为着力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说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础研究。

王基德[4](2020)在《14亿人一条心 抗“疫”,中国必胜!》文中提出一、武汉告急湖北告急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庚子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支援武汉,防控疫情,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共克时艰。(一)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黄鹤楼前,江水汹涌;病毒肆虐,疫情如火!"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

胡江伟[5](2019)在《微博公共情绪传播及其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利益格局快速变化、社会体制不断面临新情况等都使得民众诉求较既往强烈。容易被掌握、匿名审查少、传播扩散快的微博被网民当成表达诉求、参与舆情事件的重要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微博舆情的产生与发展,很大程度上遵循的并非理性逻辑,而是情感的逻辑。舆情事件发生后,用户情绪化的表达,使得情绪得以持续和强化,形成具有群体性压力的公共情绪,并在传播中推动用户的认知向某个焦点集中,触发群体非理性行为。加之媒体的追问、用户的围观、网络推手的炒作等极易使得单独的事件演变为相关部门的信任危机。由此,微博公共情绪传播及其管理成为舆情研究的重要议题。论文以情绪心理学为视角借鉴美国社会学家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内外动因、主体及网络、社会效应、如何管理的内容。微博公共情绪传播动因方面,将微博公共情绪传播视为集群行为,借鉴“价值累加理论”解释行为的动因。由于我国微博集群行为更具“情感”范式,情感除了是社会结构的非理性分泌物外,还是建构集群行为的理性选择,故而诠释也糅合群体情绪的因素。研究发现社会转型带来的结构性压力使得公共情绪传播有着随时可征用的情感资源,并通过群体心理机制得以固化。触发性事件发生后,网络推手通过愤怒、悲情、戏谑等动员策略撩动公众潜藏的情感,将陌生用户凝聚为“情感共同体”助推事件由个体转向公众、局部事件转为全民性事件,形成舆情风暴。微博公共情绪传播以三低人群为主,加之微博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其中情绪与现实情绪相比有所偏差,更为肆意、激烈,且具有底层民粹化的倾向。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网络方面,强连接与大量弱连接的叠加效用,实现着各圈层内外部的多级传播,循环往复下公共情绪传播的范围与影响得到指数级增长,在群体趋同与从众心理影响下,用户的意见与行为也趋向一致。基于利缘、趣缘、业缘等形成的不同团体能够在其中恣意追随事件、表达诉求、释放情绪,网络舆情的“啸聚”现象由此而生。微博公共情绪传播对社会治理产生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其有助于进行舆论监督、促进事件解决、缓解社会压力,另一方面却也有着诸如助长社会负性心态、诱发微博情感暴力、滋长网络民粹主义、微博舆论审判等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对其有效管理是当前网络管理的重要内容。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管理方面,公共情绪是舆情的前期形态,有关部门主要是通过舆情事件的有效应对来消解其中的负性公共情绪。“一案三制”式事件应急治理也使得公众聚焦的某一事件常能及时解决,负性公共情绪也得以一时消散。然而同类事件隔三差五又浮出水面,消解着民众对有关部门的信心。此外,有关部门对公共情绪的疏导刚性有余、韧性不足,常态的平台主体责任制及用户言行审查、追查等对负性情绪的管理效果并不明显。针对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应认识到当前微博负性公共情绪主要是现代化转型中阶段性的孪生情绪,从根本上化解就需要以社会治理为抓手,从源头上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其次,当前舆情管理重事件应对轻情绪疏导,这与微博舆情是典型的情绪性舆情并不契合。因此,微博舆情引导中应加强对公共情绪的疏导;再次,平台应将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一方面依法规行事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应注重平台的公共性扩大民众参与管理;最后,提升用户群体的新媒介素养是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管理的基础。理论上应更新媒介素养理念,实践上应着力构建新媒体素养的多方教育体系及分类教育机制。

廖丽环[6](2019)在《司法改革的试点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顶层设计与地方摸索相结合”、“改革于法有据”重大理论判断,一方面,从高位推动的层面肯定了试点作为司法改革的现实路径,另一方面,为试点改革开辟了新的时代征程的同时也带来了更严峻的现实挑战,这些新的发展态势以及新的现实问题因应了试点改革理论研究的现实必要性与重要性。司法领域的试点改革是政策试点方法在司法领域的延伸性运用。它是指地方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或中央默认特定地区、期限以试点项目的形式展开具有特色的法律先行、先行先试的司法改革试验,而后通过暂行条例等规范的出台巩固地方试点经验,再经中央认可吸收到正式制度并向全国铺开的先行先试——由点到面的改革路径。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现实选择,是由我国司法改革现状与基本特性、渐进政治的总体安排以及降低制度变迁成本所共同决定的。同时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长期选择,是基于对有限理性与知识分立、调适的正确认知上所形成的司法改革方法。从当前试点改革运行的整体样态来看,“司法权为中央事权”是本轮试点改革的基础理论主张,并在此逻辑之上展开了央地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制度建构,通过借助小组机制、示范机制、指标管理机制以及传导机制作为盘活二者委托代理关系的特殊机制。透过这一行动框架,可以得出本轮试点改革具有政策型倾向,以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高度同质性作为其关系目标,以政策的主动反应作为其行动进路,以政策的可控性作为其治理逻辑。但现阶段的政策型试点改革衍生了改革体系的结构失调、国家建构的单边情结、地方建构的难以成长、社会建构的严重匮乏问题,进一步加剧央地关系的结构性失衡以及试点改革的非制度化与非规范化,试点改革亟需加以修正。试点作为司法改革的现实路径,应当致力于路径的规范化、成熟化与制度化,可以实验治理作为技术进阶,以法理型试点改革作为规范进路,从而建构一个制度化的体系。具体制度设想是确立不同梯度的主体构造、区分直接决策与边际决策、推动改革体系深化、建立学习型推广、诊断性评估、问责性督导、科学性预测、权限分配等保障机制。

李芳[7](2019)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履责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服务面临更多的挑战。随着老年人口长寿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特征凸显,老年群体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医疗与养老资源长期分离的背景下,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这一新型养老方式迫在眉睫。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政府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实践中,存在政府未有效履责的问题,导致公众养老需求未得到很好的满足。南京市是全国较早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并已正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经验丰富,具有老龄化城市特点和政府履责研究的典型性。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研究多集中在内涵、类型、困境分析及制度设计等方面,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并不多,研究视角有限。因此,本文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出发,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履责为研究对象,依据相关理论、法规政策界定政府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主要承担主导、财政扶持、资源整合、监督管理等责任。选取典型城市南京市作为样本,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半结构化访谈、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履责展开研究。首先,对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开展情况及南京市政府履责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其次,结合南京市政府履责现状及调研情况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存在的问题:政府对医养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对资金支持不够、对医养人才供给乏力、对服务质量监管不到位、对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助力不足,并进一步探究政府履责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政府对医养资源整合力度不大、资金筹集渠道有限、社会力量引入不到位、监督评估制度不健全等。最后,借鉴其他国家政府履责的经验,提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有效履责的建议:政府要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及制度、加快医养资源整合、加强医养资金保障力度、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医养结合、健全医养结合监管评估体系。本文以南京市为例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履责情况进行研究,对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贯彻健康老龄化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魏巍[8](2019)在《南京市高淳区人才引进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产业的换代升级,科学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发动机,作为科技的载体-一人才也因此成为各地必争的稀缺资源。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人才引进更加是加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南京市高淳区,作为苏南地区曾经最后的两个县之一,人口、交通、产业等方面都在苏南地区位于靠后位次,人才引进的基础比较薄弱,经济与周边地区相比属于欠发达层次。与此同时,高淳区要实现经济赶超周边地区,迫切需要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在各项条件不占优的情况下,唯有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中的职能。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人才流动理论、人才激励理论、产业集群理论、政府职能理论等理论基础入手,综合运用案例剖析、比较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在分析高淳区产业状况和人才引进现状,找出人才引进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借鉴南京江宁、盐城响水、苏州昆山等地政府人才引进的做法,研究提出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人才引进职能方面的对策。本文第一章对人才等基本概念和人力资本理论等基本理论做了界定与阐释。第二章介绍了高淳区的总体情况,特别是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高淳区政府目前执行的各级各类人才引进政策情况;高淳区政府目前人才引进的现状和做法、成效。第三章则对高淳区在人才引进政府职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找出导致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对江宁、响水、昆山等三地政府的人才引进典型做法做了阐述。第五章,最后在案例分析、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淳区地方政府在人才的引进政策、引进环境、引进途径、绩效评价、管理服务等方面政府职能的对策。

陆露琳[9](2018)在《政务微博语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务微博语篇是政府机构用于实现政务公开、官民互动的一系列连续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政务微博语篇研究应该是政务微博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学界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政务微博语篇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比较法、定量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其特征与类型、衔接与连贯、言语行为加以分析。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政务微博语篇相关研究现状,指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语料来源。正文部分是对政务微博语篇的研究过程,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在界定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言使用规范、语篇结构类型复杂多样、语篇内容政治化的特点;通过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对比,探析其语篇口语化、语篇篇幅较短以及语篇交互性强的特点。最后我们从语篇模式类型和语篇功能两个角度对政务微博语篇进行分类。第二章综合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用主位推进理论分析了政务微博语篇中的结构性衔接,从语篇语法学的角度归纳了政务微博语篇的非结构性衔接,而后探析了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最后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总结了影响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因素。第三章从语篇语用学的角度对政务微博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运用言语行为理论探究了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主体以及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特征,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语部分对本文探讨的内容进行总结,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王庆廷[10](2018)在《论司法对民意的分类回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实践层面未获圆满解决,学术层面亦有不少缺憾。既有研究不谓不丰,但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是“大词法学”的空洞——重理论分析轻实证考察、重宏大价值轻具体制度、重理想方案轻现实可行;二是“一案一议”的琐碎——在拘泥于描摹故事情节的同时,又喜欢跨越“线”的逻辑而直接将“点”的叙事上升为“面”的结论。之所以如此,问题症结就在于对民意的看法太过粗糙,尤其是缺少民意概念的语境分析和民意面相的学术分类。为走出“大词法学”的困境,无疑需要对民意概念进行司法语境下的准确界定,需要对民意面相进行独特有效的学术分类。通过对林林总总的民意概念进行梳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狭义层次的民意是指人民的意志;中义层次的民意是指公众的意愿;广义层次的民意是指部分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司法语境下的民意归属为广义层次的民意,并进一步细化界定为“部分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就某一司法问题(主要是案件)表达的意见”。虽然既有研究中对民意的学术分类已有所涉猎,但要么分类标准比较单一,要么为分类而分类,多华而不实,分而无用。其实可以依据关注对象、表达内容、表现方式等综合标准,大致将民意分为直接民意和间接民意两大类别。其中,直接民意是指直接向司法机关表达的、针对个案处理的、诉求集中而明晰的民意。间接民意是指间接向司法机关表达的、不限于针对个案处理的、诉求分散而模糊的民意。最具代表性的直接民意是刑事个案中的联名信,最具代表性的间接民意是公共案件中的网络评论,作为民意的实践样态,可以对之进行类型化的实证考察,以真实反映和科学概括司法与民意的实然关系。通过对数十件刑事个案中联名信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以联名信为代表的直接民意的若干特点:涉及犯罪大多为自然犯,侵犯法益大多为人身权利;被告人以农村村民居多,大都属于草根阶层;签名者大都与当事人处于同一小型熟人社会,与之有“熟人关系”;联名信并非单纯的情感宣泄,而是具有一定的证据属性和逻辑理性;对联名信的回应态度与对应的案例效果呈现出较大程度的正相关态势;联名信的真实度较高,签名者大都知悉案情且表达真实意愿。通过对数十个公共案件的网络评论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以网络评论为代表的间接民意的若干特点:网络评论的要素往往包括发帖、转帖、评论、舆论;网络评论的起因是偶然当中有必然;网络评论的导向是被动当中有主动;网络评论的影响在案中案外交织,正面负面混杂;网络评论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理性不足、知识欠缺和信息片面;网络评论的内容是全景式的描述和全方位的评论;网络舆论的监督一般通过网络→舆论→权力→法官的链条传递。通过前述的实证考察,可以看出司法与民意的关系呈现出两面性:一是正面的价值性,即民意对于司法有哪些价值层面的意义;二是负面的冲突性,即民意与司法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无论是直接民意,还是间接民意,都存在正面的价值性和负面的冲突性。但是为了论述的更深入,更有针对性,与直接民意和间接民意的分类相对应,同时基于两者的特点,在理论解析层面也有侧重:就直接民意而言,主要讨论正面的价值性;就间接民意而言,主要讨论负面的冲突性。在直接民意的正面价值性方面,大致可以从法治悖论的消解,历史文化的传承,法律的开门接纳,个案的有限弥散,以及比较法上的借鉴等层面予以论证。在间接民意的负面冲突性方面,大致可以归咎于职业思维与大众思维之间有差异,个案往往成为民众负面心绪的宣泄口,民意与法意之间时常存在分歧,官方信息缺失与民众想象力泛滥,调处司法和传媒关系的规范缺失,以及法律稳定性与民意流变性的区别等因素。司法对民意的回应并非天马行空的学术修辞,亦非骄纵任性的个人意愿,而是有学术理论的丰厚支撑,包括但不限于回应型司法、协商型正义、人民司法观、法的渊源论等司法理念。在此指导下,需要坚持柔性的、有限的、社会的司法观,对民意进行尊重但应审慎、积极但有限度、回应但依程序、互动但讲策略的回应。既要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权利,以增进与民意的对话;也要建立健全民意的收集、识别、引导、保障、吸纳、反馈等工作机制,以加强与民意的对接。尤其是针对直接民意和间接民意的特点,需要分别设计各有侧重的回应路径。其中,对于直接民意,主要是建构一套机制化的、可操作的回应模式。重在积极回应,主要是微观层面的构建。从纵向来看,需要把司法回应分为收集、甄别、考量和反馈等若干阶段;从横向来看,需要在每个阶段细化原则、形式、任务和流程等具体事项。对于间接民意,主要是建构一套整体的系统的机制性策略。重在能动应对,主要是中观层面的构建。总体而言,可以在两大层面展开:对内而言,要科学构建能动裁判体系,以拉近法意和民意的距离;对外而言,要积极参与公众舆论构建,以消解民意对法意的冲击。

二、南京市鼓楼区召开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开通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市鼓楼区召开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开通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5 研究创新点及论文结构
2 整体中国形象系统网络构建与测量
    2.1 关键词同现网络构建及其网络特性分析
    2.2 网络层级分析及核心关键词节点提取
    2.3 核心关键词节点内部网络构建及其加权聚类分析
3 中哈非经济关系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3.1 中哈首脑外交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1.1 不断升级的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3.1.2 值得信任、不吝支持的好朋友形象
        3.1.3 潜力巨大、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形象
    3.2 中哈边境和安全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2.1 中哈边境繁荣共建者形象
        3.2.2 上合组织框架下哈重要安全合作伙伴形象
        3.2.3 哈打击边境走私活动合作者形象
    3.3 中哈人文交流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3.3.1 哈萨克斯坦文化传播的支持者形象
        3.3.2 中哈人文交流的推动者形象
        3.3.3 丝路复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形象
    3.4 关键词节点“2017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中国形象分析
        3.4.1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3.4.2 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全方位支持者形象
        3.4.3 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的可持续发展大国形象
4 经济属性聚类之中国形象分析
    4.1 哈对华出口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1.1 哈对华出口贸易的积极推动者形象
        4.1.2 哈出口贸易的重要市场形象
    4.2 中哈交通运输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2.1 富有成效的交通运输合作伙伴形象
        4.2.2 哈过境运输潜力释放的驱动者形象
    4.3 中哈投资合作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3.1 中哈投资合作的推动者形象
        4.3.2 带来多重利好和雪中送炭的对哈投资者形象
    4.4 中国国内经济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4.4.1 飞速发展、迎难而上的经济强国形象
        4.4.2 攻坚克难、施工高效的基建强国形象
5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之中国形象分析
    5.1 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技术”的中国形象分析
        5.1.1 自主创新、积极进取的科技强国形象
        5.1.2 科技惠民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5.2 灾难属性游离核心关键词节点的中国形象分析
        5.2.1 灾害频发的国家形象
        5.2.2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 中国形象之新冠疫情涉华报道个案分析
    6.1 中哈关系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1.1 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形象
        6.1.2 哈重要经济合作伙伴形象
    6.2 中国国内抗疫属性关键词节点聚类的中国形象分析
        6.2.1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6.2.2 医疗系统强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大国形象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协同治理视角下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政策文本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对比分析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协同治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研究综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养老机构
        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福利多元主义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第三章 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第一节 江苏省老龄化现状
    第二节 南京市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现状
    第三节 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案例分析
        一、南京江宁沐春园护理院(江宁区社会福利中心)
        二、南京爱德仁谷颐养院
        三、南京溧水颐和养老康复服务中心
        四、小结
第四章 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优势及问题
    第一节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优势分析
        一、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整合优势资源
        二、利用民间资本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多元化
        三、性价比较高的优势可以减轻老人入住负担
    第二节 协同治理视角下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存在的问题
        二、运营机构层面存在的问题
        三、公民及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日本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制度
    第一节 日本社会化养老服务制度的现状
    第二节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
    第三节 日本人性化的养老服务
    第四节 日本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
    第五节 多方参与的养老服务监管机制
第六章 协同治理视角下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优化路径
    第一节 协同治理视角下政府的职责
        一、加强政策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细则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
        三、加强养老机构服务队伍建设
        四、在长期照护体系下建立健全老年人监护制度
    第二节 协同治理视角下运营机构的发展建设
        一、明确自身性质与功能定位
        二、大力推进医养融合,提高覆盖率
        三、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机构自身建设
    第三节 协同治理视角下公民及社会的积极参与
        一、老人及其家属积极转变观念
        二、社会组织要提高自主意识,激发主体活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三、重难点与创新点
    四、理论支持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形成的逻辑进路
    第一节 具有独特时空性的中国话语“民族”
        一、民族概念的源流
        二、中国话语“民族”概念解读
    第二节 中华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一、“中华民族”概念的诞生和发展
        二、具有多维属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第三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认同
        一、认同是民族意识的基本内容
        二、“五个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认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 认同的内涵与特征
        一、认同的内涵
        二、认同的特征
    第二节 “五个认同”的结构关系
        一、普遍意义上的五个认同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五个认同
    第三节 核心认同的理论阐释
        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滋养根基
        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承载本体
        三、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是爱国情怀
        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政治保障
        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动力之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的发展和巩固
    第一节 民族政策的形成和功能
        一、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
        二、民族差异化政策的存在
        三、民族政策的变化影响认同的发展
    第二节 奠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
        三、本时期的特色政策和措施
    第三节 形成:改革开放后三十五年
        一、民族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二、首要的问题是发展
        三、本时期的特色政策和措施
    第四节 巩固:广义民族工作时期
        一、民族法制体系日趋完善
        二、共同发展的新趋势
        三、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的阻滞因素分析
    第一节 意识形态建设与时代发展不平衡的消极影响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耦合
        二、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教训和镜鉴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公共社会资源配置不平衡的消极影响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和影响
        二、公共社会资源配置不平衡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节 民族政策价值设计与实现不平衡的消极影响
        一、民族政策设计中价值取向滞后的影响
        二、民族政策实施中价值取向失衡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增强核心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节 包容共治的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第二节 互利共建的经济发展
        一、均衡与同步: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二、互助与互利:共赢性的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公平共享的社会政策
        一、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平等正义:民族社会政策的价值归宿
    第四节 团结和谐的共有精神家园
        一、发挥优势打牢思想基础
        二、补齐短板维护文化安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14亿人一条心 抗“疫”,中国必胜!(论文提纲范文)

一、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一)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英雄无私:“特殊时期,我不上谁上?”
        英雄无畏:“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英雄必胜:“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二)致敬,“逆行”的“白衣战士”
    (三)托举生命的“方舟”
    (四)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中国速度”
    (五)科技部:可以明确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疗效
    (六)武汉战“疫”,关键数据透露疫情形势哪些新变化?
        检测——核酸检测能力每日2万条,人群扩大到密切接触者
        医院床位——在院治疗3万多人,有能力收治确诊患者
        医疗物资——防护服等当日配送完有少量库存,氧气供应紧张状态得到改善
        治疗——病亡率约3.89%,比之前有所下降,新增出院连续超过新增确诊
二、战“疫”当前热点解读
    (一)疫情关键词
        【“零号病人”】
        【多省份新增病例0报告】
        【康复者血浆】
        【疫苗研发】
        【中医药救治】
        【气溶胶传播】
        【钟南山】
        【李兰娟】
        【李文亮】
        【彭银华】
        【护士妈妈】
        【疫中人】
        【拐点】
    (二)共克时艰,全球共同战“疫”
        协同科研攻关
        寻找最优疗法
        疫苗或需时日
    (三)同舟共济,来自国际各方的声援
三、中央部署指明方向
    (一)战“疫”关头,习近平向世界发出这些“中国声音”
    (二)坚持全国一盘棋打好防控总体战
    (三)亲自部署!习近平: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第一位
        统一指挥
        联防联控
        国际合作
    (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加强防控工作
    (五)激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六)延伸:如何守牢守好疫情联防联控第一线?
四、万众一心抗“疫”全国驰援湖北
    (一)“一省包一市”凝聚中华磅礴之力十九支省市医疗队火速驰援湖北
        重庆市、黑龙江省支援孝感市
        山东省、湖南省支援黄冈市
        江西省支援随州市
        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援襄阳市
        江苏省支援黄石市
        福建省支援宜昌市
        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支援荆门市
        山西省支援仙桃、天门、潜江
        贵州省支援鄂州市
        云南省支援咸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支援十堰市
        天津市支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河北省支援神农架林区
    (二)疫情当前,大企业迸发责任感
        腾讯领衔捐款
        IT智能助力抗疫
        为抗疫一线提供强有力支持
    (三)爱心捐助集聚湖北
        明星助力抗击疫情
        港澳同胞齐心协力
        机构携手并肩,爱心捐助驰援疫区
    (四)延伸:来自国外的“温暖”
        兄弟般的友情再现
        “一衣带水”的连带感
        土耳其、白俄罗斯、伊朗等国也伸出了援手
五、聚焦全国:坚定信心迎接挑战
    (一)春节“宅”家,不一样的假期
        有声书到家陪“宅”
        180余部公益展播免费看
        足不出户“云”看展
        健康“家运动”
        居家解锁新技能
        “云综艺”为观众提供“宅乐指南”
    (二)全力抗疫,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重点粮食加工企业复工率97.3%
        国家邮政局:快递投递量已恢复正常产能四成以上
        国资委:央企生产型子企业复工率已超80%
        铁路重点工程项目复工
        外交部:具备条件的在华外资企业已开始陆续复工复产
        水利部:超50%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复工
        人社部等5部门:点对点专车专列服务农民工返岗复工
        国家发改委: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口罩企业产能利用率达110%
    (三)在线学习,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
        在线教育已成刚需
        新华网面向高校推出思政教学资源在线服务平台
        高校慕课向社会免费开放使用
        多家科技馆发起科学实验挑战赛
    (四)疫情当前,新兴行业逆势爆发
        互联网医疗:缓解线下压力
        远程办公:解锁新型工作方式
        短视频:网红经济股大幅上涨
        在线消费:生活服务受益明显
        共享员工:实现人力资源的再分配
六、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青岛在行动
    (一)火线驰援!青岛与湖北同在!
        1月25日全国援助武汉的专家组成员秦文抵达武汉
        大年初一,青岛市首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湖北省黄冈市
        青岛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踏上征程
        青岛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
        青岛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出征
    (二)守卫家园,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位进青旅客都要测量体温
        市内四区建立区级医疗救治专家组
        发挥网格优势,摸排不漏一人
        把牢社区村庄第一道防线
        严防输入,机场管控更严
        高速公路,保障查验和通行效率
        守好开放小区,疫情防控不留死角
        开展地毯式排查,严把“四关”
        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行业实施实名登记乘车

(5)微博公共情绪传播及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与研究创新点
        1.4.1 论文结构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2.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公共情绪
        2.1.2 微博公共情绪
    2.2 研究相关理论阐释
        2.2.1 价值累加理论
        2.2.2 新媒介赋权
        2.2.3 社会网络分析
第3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主体
    3.1 微博主体规模与结构
    3.2 微博主体类型
        3.2.1 普通微博用户
        3.2.2 媒体微博
        3.2.3 政务微博
        3.2.4 意见领袖微博
    3.3 微博主体的情绪表征
第4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动力因素
    4.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结构动因
        4.1.1 结构性压力
        4.1.2 结构性助长
    4.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群体心理
        4.2.1 社会公正感
        4.2.2 群体认同
        4.2.3 群体情绪
        4.2.4 群体效能感
    4.3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触发性事件
        4.3.1 触发性事件
        4.3.2 触发性事件的作用机理
第5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中的情感动员
    5.1 微博情感动员
        5.1.1 微博情感动员概述
        5.1.2 微博情感动员的情感表达
    5.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情感动员机制
        5.2.1 情感唤起
        5.2.2 情感渲染
        5.2.3 情感爆发
    5.3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情感动员逻辑
        5.3.1 戏谑动员
        5.3.2 悲情动员
        5.3.3 愤怒动员
第6章 微博公共情绪的传播网络
    6.1 微博网络概述
    6.2 微博网络与公共情绪传播
        6.2.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中的关系机制
        6.2.2 微博公共情绪的传播机理
    6.3 微博网络对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影响——基于“7·11河北涞源反杀案”的案例分析
        6.3.1 问题的提出
        6.3.2 研究方案设计
        6.3.3 研究分析与发现
        6.3.4 结论与讨论
第7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社会效应
    7.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正面效应
        7.1.1 反映社会问题,促进事件解决
        7.1.2 扩展公共空间,强化舆论监督
        7.1.3 情绪宣泄出口,缓解社会压力
    7.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负面效应
        7.2.1 助长社会负性心态
        7.2.2 诱发微博情感暴力
        7.2.3 滋长网络民粹主义
        7.2.4 微博舆论审判干预司法公正
第8章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管理
    8.1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的现有管理
        8.1.1 强化平台主体责任
        8.1.2 规限微博用户言行
        8.1.3 “一案三制”式舆情管理
    8.2 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8.2.1 着重事件应急处置但制度建设乏力
        8.2.2 公共情绪疏导刚性有余韧性不足
        8.2.3 平台管理力度参差不齐
        8.2.4 情绪表达动因繁杂管理难度较大
    8.3 提升微博公共情绪传播管理效果的建议
        8.3.1 以社会治理为抓手,聚焦公共情绪背后的根源
        8.3.2 舆情引导中加强对公共情绪的疏导
        8.3.3 落实平台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8.3.4 提升用户群体的新媒介素养
第9章 结语
    9.1 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司法改革的试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进路
第一章 “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内部观察
    第一节 试点改革的问题缘起
        一、政策试点的方法论传统与具体实践
        二、政策试点在司法改革领域的延伸运用
    第二节 试点改革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现实选择
        一、探索型法制催生了试点改革路径
        二、政策优位于法律的法制过渡性选择
        三、司法的受制性强化了司法改革的试错色彩
        四、司法改革的复杂性与不可预期性加剧改革的试验步伐
    第三节 试点改革的发展阶段
        一、试点改革的低度活跃期: 1978—2002
        二、试点改革的中度活跃期: 2003-2012
        三、试点改革的高度活跃期: 2013-至今
    第四节 试点改革的基本性质
        一、试点改革的总体特征
        二、试点改革的形式特征
        三、试点改革的路径特征
    第五节 试点改革的基本立场
        一、试点改革的基本限度
        二、试点改革的路径意义
第二章 “试点”作为司法改革路径的外部考量与理论支撑
    第一节 试点改革的政治考量: 服从渐进政治改革
        一、西方渐进政治的决策模式
        二、我国渐进政治的发展及改革目标
        三、渐进政治改革下的司法试点改革
    第二节 试点改革的制度考量: 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一、制度变迁的局部性与渐进性
        二、制度变迁的成本计算
        三、通过试点降低司法制度变迁成本
    第三节 试点改革的理性支撑: 批判理性与实践不及
        一、批判理性: 否定唯理主义与虚无理性
        二、实践不及: 质疑计划思维
        三、理性论对司法试点改革的启示
    第四节 试点改革的知识依据: 知识的分工与调试
        一、知识的存在状态: 无知与分立
        二、知识的获取方式: 默会知识的实践性
        三、知识的进化过程: 试错与调试
        四、知识论对司法改革试点的启示
第三章 试点改革的运行概貌
    第一节 试点改革的行动框架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先行先试阶段
        三、扩点总结
    第二节 试点改革的规范类型
        一、两类重要主体的规范梳理
        二、原则性规范
        三、指导性规范
        四、执行性规范
    第三节 试点改革的项目配置
        一、尚未推进项目和难以推进项目
        二、外源性应激项目与内源性需求项目
        三、试点项目立法吸收的整体成效
    第四节 试点改革的空间分布
        一、总体试点的地区分布
        二、单项试点的地区分布
    第五节 试点改革的目标体系
        一、纵向上的政策目标体系:总体目标VS框架目标VS任务目标
        二、横向上的政策目标群:单一型VS复合型
        三.政策目标分级对试点改革实效的影响
第四章 基于司法权为中央事权的政策型试点改革
    第一节 司法权的属性判断: 中央事权的基本主张
        一、中央事权的判断标准与具体内容
        二、司法权为中央事权的规范表达与正当理据
    第二节 中央事权的行动逻辑: 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的试点改革
        一、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基本构成要件
        二、委托一代理关系在试点改革的情境演化
    第三节 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特殊运作机制
        一、解决改革主体内部组织关系的小组机制
        二、解决试点单位与非试点单位关系的示范机制
        三、解决技术管理与信息反馈关系的指标机制
        四、解决内部与外部制度扩点的传导机制
    第四节 司法权为中央事权对试点改革的政策型导向与表征
        一、以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高度同质性作为其组织目标
        二、以政策反应的主动性作为其行动进路
        三、以政策的可控性作为其治理目标
第五章 当代政策型试点改革的问题诊断
    第一节 改革体系的结构失调: 综合配套改革与主体改革
        一、综合配套改革与主体改革的体系关系
        二、综合配套改革的现存问题
    第二节 国家建构的单边情结: 过度依赖顶层设计
        一、计划作为顶层政策推动的主要调整手段
        二、固化国家建构的单边情结
        三、强制型与供给主导型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式
    第三节 地方建构的难以成长: 路径依赖与试点异化
        一、地方改革缺乏自我激励的成长
        二、强化地方路径依赖与制度同化的效应
        三、引发技术指标恶性竞争的机会主义与效果导向主义
        四、衍生地方司法机关的应声虫行为
    第四节 社会建构的严重匮乏: 空间的压缩与垄断
        一、社会主体参与试点改革的空间极为有限
        二、社会主体的参与身份和地域具有高度垄断性
第六章 法理型试点改革对政策型试点改革的二阶修正
    第一节 政策型试点改革的技术进阶: 实验治理
        一、治理技术的革新: 作为新兴治理范式的实验治理
        二、实验治理对政策型试点改革的精进: 异质关系与决策开放
        三、实验治理在中国司法试点改革样本: 本土化实践与不足
    第二节 政策型试点改革的制度规范: 法理型试点改革
        一、法理型试点改革的理论渊源: 法理型支配的法治特性
        二、法理型支配与司法试点改革的历史关联:解构与重构
        三、法理型支配对司法改革的当代重塑: 法理型试点改革
    第三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鼎故革新: 匡正与耦合
        一、法理型试点改革对政策型试点改革的匡正
        二、法理型试点改革与实验治理的二象耦合
    第四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主体梯度: 国家—地方—社会的三重建构
        一、主体构造的前提: 国家、地方与社会的关系再定位
        二、主体构造的核心: 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与分类
        三、主体构造的具象: 参与主体的阶梯层次
    第五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决策优化: 直接决策与边际决策的区分
        一、直接决策法律拰制化的现实国情: 改革于法有据
        二、法律推制化的现实途径: 授权改革的法定化
        三、边际决策的自主协商化
    第六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体系深化: 综合配套改革的功能定位
        一、综合配套改革对主体改革的四种功能
        二、综合配套改革的改进方向: 突出核心功能
    第七节 法理型试点改革的机制保障
        一、学习型的制度推广机制
        二、实质诊断的评估机制
        三、问责性的督查机制
        四、科学性的预测机制
        五、合理的权限分配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7)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履责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医养结合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三、政府责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三、服务型政府理论
第二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的依据及责任界定
    第一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的依据
        一、政府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履责的理论依据
        二、政府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履责的法规政策依据
        三、政府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履责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界定
        一、主导责任
        二、财政扶持责任
        三、资源整合责任
        四、监督管理责任
第三章 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履责现状
    第一节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第二节 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开展现状
        一、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政策梳理
        二、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运行现状
    第三节 南京市政府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履责情况
        一、政府主导责任方面
        二、财政扶持责任方面
        三、资源整合责任方面
        四、监督管理责任方面
第四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医养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二、政府对医养结合的资金支持不够
        三、政府对专业医养人才供给乏力
        四、政府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监管不力
        五、政府对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助力不足
    第二节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医养结合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二、政府整合医养资源力度不大
        三、政府筹集医养资金渠道有限
        四、政府引入社会力量不到位
        五、医养结合的监管评估制度不健全
第五章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履责的经验
        一、美国
        二、日本
        三、德国
    第二节 国外政府履责的经验借鉴
        一、政府在长期照护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政府重视发展社区居家养老
        三、政府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四、政府引导医养人才队伍建设
第六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政府有效履责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及制度
        一、健全医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
        二、完善医养结合长效制度建设
        三、完善医养结合配套政策支撑
    第二节 加快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
        一、搭建医养结合服务的信息共享平台
        二、整合社区卫生资源发展居家医养服务
    第三节 加强医养财政保障力度
        一、统一规划医养专项财政资金
        二、探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三、积极拓宽医养资金来源
        四、加大对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投入
    第四节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医养结合
        一、加强政策引导扶持作用
        二、完善医养主体参与机制
        三、推动医养人才培育及保障
    第五节 健全医养结合监管评估体系
        一、建立医养结合社会监督反馈系统
        二、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监管体系
        三、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8)南京市高淳区人才引进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阐释
    一、基本概念
        (一) 人才
        (二) 人才引进
        (三) 产业
        (四) 产业集群
        (五) 政府职能
    二、基本理论阐释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人才流动相关理论(推拉理论)
        (三) 人才激励相关理论(需求层次理论)
        (四) 产业集群理论
        (五) 政府职能理论
    三、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中的职能定位
        (一) 对人才流入进行政策引导
        (二) 提供引才的配套环境和服务
        (三) 搭建人才引进的途径和渠道
        (四)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
第二章 高淳区政府在人才引进中的履职现状
    一、高淳区政府人才引进的履职基础
        (一) 区情概况
        (二) 主导产业概况
    二、高淳区政府人才引进的履职措施
        (一) 高淳区政府执行的人才引进政策
        (二) 高淳区政府打造人才引进环境的举措
        (三) 高淳区政府建立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
        (四) 高淳区政府人才引进的具体做法
    三、高淳区政府人才引进的履职成效
        (一) 高淳区人才引进的数量
        (二) 高淳区人才引进的效益
        (三) 高淳区人才引进的经验
第三章 高淳区政府在人才引进中履职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淳区政府人才引进履职存在的问题
        (一) 人才引进政策方面
        (二) 人才引进环境方面
        (三) 人才引进途径方面
        (四) 人才评价机制方面
        (五) 人才管理服务方面
    二、高淳区政府人才引进履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主观上政府履职的能力和基础较薄弱
        (二) 客观上政府履职受大环境和上级、同级政府及履职对象影响
第四章 国内地方政府人才引进履职做法和经验借鉴
    一、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人才引进履职情况
        (一) 江宁区政府人才引进履职的条件和环境
        (二) 江宁区政府引进人才履职的主要做法和借鉴意义
    二、盐城市响水县政府人才引进履职情况
        (一) 响水县政府人才引进履职的条件和环境
        (二) 响水县政府引进人才履职的主要做法和借鉴意义
    三、苏州昆山市政府人才引进履职情况
        (一) 昆山市政府人才引进履职的条件和环境
        (二) 昆山市政府引进人才履职的主要做法和借鉴意义
第五章 高淳区政府人才引进职能定位
    一、制定高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一) 加大人才引进方面投入力度
        (二) 结合人才实际需求制定政策
        (三) 将政策兑现与发展绩效挂钩
        (四) 实现资金扶持投入方式转变
    二、构建优良的人才引进环境
        (一) 加强政策环境的对外宣传推介
        (二) 加快建设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三) 推进主导产业的确立和发展
        (四) 完善便捷的生活配套设施环境
    三、畅通务实的人才引进途径
        (一) 树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导向
        (二) 依托多元化的人才引进平台
        (三) 丰富市场化的人才引进手段
        (四) 完善人才引进的筛选机制
    四、健全完善的人才绩效评价机制
        (一) 促进政府内部考核体系的科学化
        (二) 全面实施人才发展成果绩效考核
        (三) 实行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绩效考核
        (四) 建立人才政策实施绩效考核体系
    五、实施规范的人才项目管理服务
        (一) 配备高素质的管理服务队伍
        (二) 完善人才服务的市场化机制
        (三) 建设完备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四) 制定人才项目个体服务方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淳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B: 高淳区人才发展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C: 南京市人才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调查问卷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9)政务微博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语篇研究现状
        (二)政务微博研究现状
        (三)政务微博语篇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一)研究语料新
        (二)研究角度新
    四、研究方法
        (一)比较法
        (二)定量分析法
        (三)跨学科研究法
    五、研究语料及来源
        (一)语料的界定
        (二)语料的来源
第一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与类型
    一、政务微博语篇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篇
        (二)政务微博
        (三)政务微博语篇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特征
        (一)政务微博语篇与其他微博语篇的区别
        (二)政务微博语篇与公文语篇的区别
    三、政务微博语篇的类型
        (一)按语篇模式类型分
        (二)按语篇功能类型分
    小结
第二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衔接
        (一)政务微博语篇的篇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篇际衔接
    二、政务微博语篇的连贯
        (一)政务微博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
        (二)政务微博语篇衔接保证语篇的连贯
    小结
第三章 政务微博语篇的言语行为分析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一)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三)存在的问题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主体
        (一)政务微博的说话者
        (二)政务微博的听话者
        (三)政务微博的核查者
        (四)政务微博的驱动者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
        (一)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概述
        (二)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三)政务微博言语行为类型对比分析
    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论司法对民意的分类回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 研究基点:民意的语境分析与学术分类
    一、民意的语境分析
    二、民意的学术分类
第二章 实证考察:司法与民意关系的样本统计分析
    一、直接民意:以刑事个案中的联名信为考察样本
    二、间接民意:以公共案件的网络评论为考察样本
第三章 理论解析:司法与民意关系的两面性之辩
    一、正面价值性:直接民意的意义解读
    二、负面冲突性:间接民意的博弈考量
第四章 制度构建:司法回应民意的策略、路径和程序
    一、司法回应的宏观理念
    二、司法与民意互动的总体架构
    三、直接民意:积极回应的机制与程序
    四、间接民意:能动应对的策略与路径
结语 司法与民意的漫漫征途
附件一:关于联名信的统计资料
附件二:关于司法与民意互动的指导性文件(建议稿)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南京市鼓楼区召开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开通仪式暨新闻发布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中国形象研究[D]. 黄锦南. 浙江大学, 2021(08)
  • [2]协同治理视角下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 荀乃祺. 南京大学, 2020(02)
  • [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认同研究[D]. 陈瑛.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4]14亿人一条心 抗“疫”,中国必胜![J]. 王基德. 青岛画报, 2020(Z1)
  • [5]微博公共情绪传播及其管理研究[D]. 胡江伟. 南昌大学, 2019(01)
  • [6]司法改革的试点研究[D]. 廖丽环. 厦门大学, 2019(07)
  • [7]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的政府履责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D]. 李芳. 南京工业大学, 2019(01)
  • [8]南京市高淳区人才引进政府职能研究[D]. 魏巍.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政务微博语篇研究[D]. 陆露琳.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10]论司法对民意的分类回应[D]. 王庆廷. 苏州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鼓楼区举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