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水利基本建设投劳折资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杜金华[1](2021)在《水利建设投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水利建设投资统计是全面、系统地反映一个地区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成就。文章从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统计存在问题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阐述了提高水利建设投资统计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对准确、规范地完成水利建设投资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思[2](2021)在《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及命脉。保障水利建设稳定的投资来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必须要满足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水利的要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水利投资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对区域水利行业制定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选取咸阳市为研究区,依据2007-2019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咸阳市水利发展公报、《陕西省统计年鉴》以及《陕西省水利统计年鉴》中的公开数据,采用信息熵、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及耦合协调度等方法对咸阳市水利投资来源、类型以及对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2007-2019年咸阳市水利投资数据分析,全市水利投资持续稳定上升,投资额增加了6.10倍,其中,中央资金投资增加3.26倍,省级投资增加4.71倍,市级投资增加15.92倍,县级增加7.07倍,民间投资增幅最大,增加89.02倍。防汛工程的比例由4.22%增加到7.28%,水土保持与水生态建设比例由3.37%上升至21.73%,水资源比例基本保持稳定,由57.66%增加到59.49%,城乡供水比例稍微下降,由12.18%到10.26%。虽然在投资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咸阳市水利投资在所有类型的投资中占比仅仅达到了6.33%,远低于全国水平。所以后期应增加咸阳市水利投资建设,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需求。(2)由信息熵分析可得,水利投资类型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基本不变,水利投资来源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出缓慢增长趋势。从投资来源上分析,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来源还是较为单一,主要依靠中央政府投资,民间资本进驻区域性较强,相对薄弱,多元投资局面还未完成。从投资类型看,咸阳市水利投资类型相对来说较为完整,投资类型的变化在有序范围内波动。(3)通过相关分析法得出咸阳市水利投资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水资源、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和城乡供水与国民经济的正相关性较高。因此,通过建设水资源、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及城乡供水工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水资源工程包括灌溉工程和水源工程,因此提升灌溉工程和水源工程的投资,提高耕地面积产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对经济效益有正向发展作用。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兼顾经济与生态效益,要在推广发展基础水利设施的同时亦不能破坏水生态环境平衡。(4)利用灰色关联度细化分析,得出水利投资中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最大,其次是水土保持及水生态建设工程、防汛工程、水资源工程、城乡供水工程和病险水库工程投资。从整体上看,与相关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大体一致。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的多样性逐渐变强,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发现水利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2007年的极度失调类型过渡到勉强协调类型,耦合水平过渡到高耦合水平。根据分析预测,咸阳市在未来的水利投资方向上,应加大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投资、防汛投资和城乡供水投资,以更好的带动经济发展。建议咸阳市政府应提高水利投资力度,完善水利投资体系;引进水利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资来源;明确事权划分,提高水利监管效率,降低工程的时滞性,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张猛[3](2021)在《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青海省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工作,领导广大干部群众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农田灌溉面积快速扩大,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限制以及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21世纪以来的20年,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以来,青海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改革力度,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也要认识到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政府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建设内容衔接不够或交叉重复,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后,整合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农田水利建设职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也带来了建设资金投入下降、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新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新公共管理等理论,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当前政府管理问题成因,借鉴了美国、日本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西省等国内外的政府管理经验,从政府职能、政策制度、人员、资金、规划建设等方面对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的政府管理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论文为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的政府部门改革发展探索方向,对今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本赛[4](2020)在《濉溪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濉溪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现状和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刘昌仁[5](2019)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给水利基建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带来了挑战和压力。文中根据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特点,以及多年的稽察经验,归纳分析当前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李俊鹏[6](2019)在《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经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直接改善了水资源的时空配置效率,缓解了农业用水供给不足或过量对粮食生产的限制;同时,农田水利设施对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会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综上,农田水利设施具备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当前,我国粮食供给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粮食产量的连增主要来自玉米产量的提高,水稻与小麦产量仅为恢复性增长,其进口依赖程度逐年升高。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其产量的增加对缓解我国粮食供给结构失衡,保证我国口粮安全具有关键作用。因此,探寻有效的水稻生产改良手段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作为水资源投入密集型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对农业用水供给的变动较为敏感,不足或过量的农业用水供给均不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鉴于农田水利设施对水资源配置效率和要素生产效率的积极影响,其极有可能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探究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具体而言,本研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与水稻产量水平在时间与空间上表现出何种变动趋势?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农田水利设施是如何影响水稻生产的:是作用于水稻的生产效率、生产成本还是收获面积?(3)若农田水利设施提高了水稻生产效率或降低了水稻生产成本或扩大了水稻收获面积,其是否最终提高了水稻产量?且这种提升作用在宏观与微观(农户)层面是否具有一致性?(4)进一步,若农田水利设施提高了农户水稻产量,其是否进而改善了农户福利?(5)若农田水利设施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农户福利,我们应如何增强农田水利设施供给?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梳理与归纳构建了理论研究框架,并选择适当的数据与实证技术对其进行依次分析,以最终验证农田水利设施的水稻增产效应。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相关结论具体如下:(1)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与水稻产量的时空趋势分析利用《中国水利统计年鉴》数据,本文首次估算了我国省级农田水利设施资本存量,并以此对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进行了时空趋势分析。分析发现:全国层面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地区层面变动趋势与全国层面基本一致,但地区间存在显着差异。省级层面,大部分省份农田水利资本存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同时,利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数据,本文也对水稻产量进行了时空趋势分析。分析发现:省级层面,粮食主产区省份的水稻产量呈现增长趋势。地区层面,粮食主产区水稻产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非主产区则呈现下降趋势,且两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国家层面,1997年之前,我国水稻产量呈现增长趋势,1997-2003年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之后,再次呈现增长趋势。(2)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时空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SYS-GMM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各省水稻单产的影响。为较为全面的衡量水稻生产效率,本文同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估算了各省水稻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并在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时空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YS-GMM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两种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田水利设施有效促进了水稻单产、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3)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成本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各省(市/区)水稻生产要素投入数据,对水稻生产成本从总量与结构方面进行了时空趋势分析。其次,基于理论机制,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I3SLS)实证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成本的影响。所得结论具体如下: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中的私人投入具有明显的节约效应,对要素投入结构具有调整作用,并具体表现为:农田水利设施促进了水稻生产中机械对劳动的替代,促进了水稻生产技术朝劳动节约型方向变迁。同时,研究亦表明,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具有明显的总成本效应。(4)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收获面积和播种比例的影响利用本文估算的省级农田水利设施资本存量,在对我国水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水稻占比和水稻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旱灾、洪涝灾害受灾面积)时空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和空间杜宾模型(SDM)分别实证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播种面积、水旱灾害受灾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水稻占比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农田水利设施通过改善田块灌溉与种植条件推动了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并通过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降低了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水稻水旱灾害受灾面积。同时,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播种面积的扩大作用并未导致粮食供给结构失衡的加剧。(5)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深化及路径探索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最终落脚于对水稻产量的分析,利用省级和农户数据,分别从宏微观层面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做了研究深化和路径探索。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各省(市/区)水稻产量绝对量(总产量)和相对量(增长率)的影响。其次,本文同时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农户水稻单产的影响。再次,作为研究深化,本文也分析了农田水利设施对农户水稻种植收入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农户层面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以作为增强农户层面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路径探索。研究发现:宏观层面,农田水利设施显着提高了水稻产量及其增长率。微观层面,农田水利设施显着提高了农户的水稻单产及其水稻种植收入。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促进电脑的使用和增强农技服务是增强农户层面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的发现在于:农田水利设施能够通过提高水稻生产效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和扩大水稻收获面积的途径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且其水稻增产效应并未加剧我国粮食供给结构的失衡。同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亦是实现农户水稻种植增产、福利改善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强化农技服务可有效增强农户层面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
孙晓军[7](2019)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研究的三个维度》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前的艰苦创业为改革开放打下了牢固基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就和贡献是改革开放前发展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贡献,需要从其对国家工业化资金积累贡献、农田水利建设成就、农业和社队企业发展成就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马克思的"同义反复"理论,即生产力构成因素变化的理论,对研究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具有重要意义。
侯蔷薇[8](2019)在《水利工程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建设之首,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水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规范,也就成了水利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县级水利部门作为最基层的水利管理部门,及时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分析整改,总结经验,对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亓军红[9](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邵江晶[10](2019)在《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保障。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力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成效显着,但随之而来的工程建后管护问题也日渐显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工程的运行效益,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阻碍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找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升工程的管护效率,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是一个值得学者们研究思考的课题。该调研报告以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为调研对象,在文献分析法、专家调查法的基础上,基于实地走访调研所获得的资料,分别对东川区农户、东川区政府、东川区水务局三方开展问卷调查,最后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实地调研情况,找出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据此提出完善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对策建议。通过调研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从四个方面概括,一是管护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护资金不足;现行供水价格低于供水成本,水费征收困难。二是管护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权主体不明确,管护主体缺位;乡(镇)村等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水权不明晰,未执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三是管护主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用水协会运行效果一般;农户实际参与程度低,维修管护技术欠缺。四是管护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科学计量;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退。针对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完善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工作的对策建议,一是管护资金方面,包括明确政府主导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二是管护机制方面,包括深化产权改革,确定管护主体;健全基层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合理分配水权,确定用水总量。三是管护主体方面,包括规范用水协会组织管理,提高协会运行效率;政府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提升农户综合素质,增强农户管护能力。四是管护条件方面,包括完善配套设施,安装计量设备;加强工程建设监管力度,从源头保证工程质量。
二、对水利基本建设投劳折资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水利基本建设投劳折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水利建设投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水利建设投资统计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1.1 统计工作与计划工作脱节 |
1.2 批复的建设内容变更不及时 |
1.3 与其他报表之间的连贯性差 |
1.4 统计数字不真实 |
1.5 统计人员更换频繁 |
2 提高水利建设投资统计质量的对策 |
3 几点建议 |
3.1 做好与计划工作的衔接 |
3.2 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情况下的统计 |
3.3 工程建设部分完成投资额情况下的统计 |
3.4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
4 结 语 |
(2)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数据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行政区划 |
2.1.2 水资源情况 |
2.1.3 地理及气候特征 |
2.1.4 水利建设工程分类 |
2.2 数据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2.3.1 信息熵 |
2.3.2 相关分析法 |
2.3.3 灰色关联度 |
2.3.4 耦合协调度 |
第三章 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分析 |
3.1 陕西省水利投资结构 |
3.2 咸阳市水利投资发展现状 |
3.3 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变化趋势 |
3.3.1 咸阳市水利投资来源变化趋势 |
3.3.2 咸阳市水利投资类型变化趋势 |
3.3.3 咸阳市水利投资区域分析 |
3.3.4 咸阳市水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
3.4 基于信息熵的水利投资结构分析 |
第四章 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4.1 咸阳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
4.2 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4.2.1 相关性分析 |
4.2.2 灰色关联度分析 |
4.2.3 耦合关系分析 |
4.3 水利投资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
4.3.1 水利投资结构对GDP的影响 |
4.3.2 水利投资结构对三产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构 |
一、基本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农田水利 |
二、政府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第二章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现状 |
第一节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职责 |
一、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
二、市州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
三、县区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
四、乡镇级政府职能部门及职责 |
五、村级组织职责 |
第二节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情况 |
一、政府管理主要内容 |
二、政府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
三、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
第三节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成就 |
一、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
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
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
四、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情况 |
五、农田水利建设其他效益 |
第三章 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一、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够清晰 |
二、政府管理制度建设和管理服务滞后 |
三、政府投资不足 |
第二节 成因分析 |
一、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博弈 |
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编制不足 |
三、地方政府财力薄弱,缺少稳定投入 |
第四章 国内外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模式借鉴 |
第一节 国内政府部门农田水利建设经验 |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二、江西省 |
第二节 国外政府部门农田水利建设经验 |
一、美国 |
二、日本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强化顶层设计,逐级细化政府分工 |
一、依法明确政府部门权责 |
二、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
三、编制农田水利发展规划 |
第二节 制定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
一、制定青海省农田水利法规 |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
第三节 培养引进人才,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
一、提高水行政人员数量和管理能力 |
二、积极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
三、深入推进农田水利改革 |
第四节 政府部门主导,建设管理资金多元化 |
一、发挥政府投资主导作用 |
二、多方筹措建设管护资金 |
三、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渠道 |
第五节 综合施策,促进农田水利现代化 |
一、宣传引导,大力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 |
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新型能源发展农田水利 |
三、考核评价,激励各级政府发展农田水利积极性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4)濉溪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主要做法 |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4 对策和建议 |
(1)统筹规划,均衡推进“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设。 |
(2)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
(3)加强管理,确保水利设施发挥最大效益。 |
(4)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
(5)加大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农田水利建设舆论氛围。 |
5 结语 |
(5)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特点 |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投资多元化及建管模式多样性对水利基建资金管理的影响 |
2.2 各部门之间制度不衔接、制度修订滞后,影响水利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 |
2.3 会计基础工作方面 |
2.4 资金筹集与使用方面 |
2.5 竣工财务决算和绩效评价方面 |
3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对策 |
3.1 协调部门规章,建立水利项目联动协调机制和咨询专家队伍 |
3.2 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制度,细化水利基建项目资金管理 |
3.3 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项目资金缺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3.4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绩效评价工作,努力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
3.5 加大政策法规宣贯力度,建立严格问责与处罚的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 |
(6)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的研究 |
1.3.2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研究 |
1.3.3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成本节约效应影响的研究 |
1.3.4 农业基础设施对生产规模及结构影响的研究 |
1.3.5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抗灾能力影响的研究 |
1.3.6 相关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第2章 农田水利设施内涵、研究理论基础与文章分析框架 |
2.1 农田水利设施内涵 |
2.1.1 农田水利设施定义 |
2.1.2 农田水利设施分类 |
2.1.3 农田水利设施特性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社会先行资本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农业生产理论 |
2.2.4 空间经济理论 |
2.2.5 农田水利设施影响水稻生产的理论机制 |
2.3 文章分析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与水稻产量时空趋势分析 |
3.1 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时空趋势分析 |
3.1.1 农田水利设施的衡量:资本存量的估算 |
3.1.2 农田水利设施资本存量时空趋势分析 |
3.2 水稻产量时空趋势分析 |
3.2.1 省级层面水稻产量趋势分析 |
3.2.2 全国及地区层面水稻产量趋势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 |
4.1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单产的影响 |
4.1.1 中国水稻单产变动趋势分析 |
4.1.2 实证方法 |
4.1.3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4.1.4 实证结果与讨论 |
4.2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
4.2.1 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 |
4.2.2 水稻全要素生产率趋势分析 |
4.2.3 实证方法 |
4.2.4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4.2.5 实证结果与讨论 |
4.3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
4.3.1 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趋势分析 |
4.3.2 实证方法 |
4.3.3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4.3.4 实证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成本的影响 |
5.1 农田水利设施对私人投入的替代效应 |
5.1.1 粮食生产成本变动趋势 |
5.1.2 理论分析 |
5.1.3 实证方法 |
5.1.4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
5.1.5 实证结果与讨论 |
5.2 农田水利设施对要素投入的结构调整效应 |
5.2.1 粮食要素投入结构变动趋势 |
5.2.2 理论分析 |
5.2.3 实证方法 |
5.2.4 实证结果与讨论 |
5.3 农田水利设施的总成本效应 |
5.3.1 实证方法 |
5.3.2 实证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收获面积和播种比例的影响 |
6.1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播种面积的影响 |
6.1.1 水稻播种面积时空趋势分析 |
6.1.2 理论分析 |
6.1.3 实证方法 |
6.1.4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6.1.5 实证结果与讨论 |
6.2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受灾面积的影响 |
6.2.1 水稻水旱灾害受灾面积趋势分析 |
6.2.2 理论分析 |
6.2.3 实证方法 |
6.2.4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6.2.5 实证结果与讨论 |
6.3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粮食播种比例的影响 |
6.3.1 水稻粮食播种比例时空趋势分析 |
6.3.2 实证方法 |
6.3.3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6.3.4 实证结果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宏微观分析 |
7.1 宏观层面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
7.1.1 实证方法 |
7.1.2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7.1.3 实证结果与讨论 |
7.2 宏观层面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产量增长率的影响分析 |
7.2.1 实证方法 |
7.2.2 变量选定与数据处理 |
7.2.3 实证结果与讨论 |
7.3 微观层面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
7.3.1 实证方法 |
7.3.2 实证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
7.3.3 农户水稻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
7.3.4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评估 |
7.4 微观层面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种植收入的影响分析 |
7.4.1 变量选择 |
7.4.2 水稻种植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
7.4.3 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种植收入影响的评估 |
7.5 增强农户层面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路径探索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3.1 研究不足 |
8.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7)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研究的三个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30年农村集体经济对工业化资金积累的贡献 |
二、前30年农田水利建设成就 |
三、前30年农业和社队企业的发展成就 |
四、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 |
(8)水利工程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实践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
二、项目工程资金管理中常见问题 |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的方法建议 |
(9)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
五、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
第一节 政治背景 |
第二节 经济背景 |
第三节 历史背景 |
第四节 自然背景 |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
第一节 造林特点 |
第二节 动因分析 |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结语 |
附录 |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调研背景 |
1.2 调研问题 |
1.3 调研目的 |
1.4 调研的重要性 |
1.5 国内外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现状及文献综述 |
1.5.1 关于各国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现状 |
1.5.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研究与述评 |
1.6 数据来源及调研经过 |
1.7 基本概念界定 |
1.7.1 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 |
1.7.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
1.7.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及管护模式 |
1.7.4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
1.7.5 农民用水协会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调研方案设计 |
2.1 调研内容及结构安排 |
2.1.1 写作思路和调研内容 |
2.1.2 报告的结构安排与各章内容 |
2.2 调研方法 |
2.2.1 文献分析法 |
2.2.2 专家调查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3 调研方案 |
2.3.1 调研方式与对象 |
2.3.2 调研时间与地点 |
2.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调研情况分析 |
3.1 调研所在地基本情况 |
3.1.1 东川区概况 |
3.1.2 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
3.1.3 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成效 |
3.1.4 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模式 |
3.1.5 东川区政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体系 |
3.2 问卷整理与初步分析 |
3.2.1 信度分析 |
3.2.2 针对东川区农户问卷结果整理与初步分析 |
3.2.3 针对东川区政府问卷结果整理与初步分析 |
3.2.4 针对东川区水务局问卷结果整理与初步分析 |
3.2.5 三方问卷结果差异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关于管护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2 关于管护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3 关于管护主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4 关于管护条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关于管护资金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2 关于管护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3 关于管护主体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4 关于管护条件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5.1 关于管护资金方面的对策建议 |
5.2 关于管护机制方面的对策建议 |
5.3 关于管护主体方面的对策建议 |
5.4 关于管护条件方面的对策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调研结论 |
6.2 报告的贡献与不足 |
6.2.1 主要贡献 |
6.2.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1 农户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政府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水务局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调查问卷 |
附录4 文献分析法得出问题对应的文献来源表 |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四、对水利基本建设投劳折资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利建设投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 杜金华. 水利发展研究, 2021(10)
- [2]咸阳市水利投资结构与国民经济的关系[D]. 陈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青海省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管理问题研究[D]. 张猛.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4]濉溪县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J]. 李本赛. 现代商贸工业, 2020(30)
- [5]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J]. 刘昌仁. 东北水利水电, 2019(12)
- [6]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生产影响的经济分析[D]. 李俊鹏.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7]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研究的三个维度[J]. 孙晓军.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9(07)
- [8]水利工程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实践与思考[J]. 侯蔷薇. 纳税, 2019(14)
- [9]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东川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问题调研报告[D]. 邵江晶.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