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

一、马兜铃酸肾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论文文献综述)

姜峰,岳丽君,朱丹[1](2021)在《马兜铃酸毒副作用研究概述》文中研究表明马兜铃酸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及细辛属等植物中,自上世纪90年代"马兜铃酸肾病"事件以来,因其肾毒性、肝毒性及致突变性引起社会关注。本文从实验室研究、临床研究、毒理机制和减毒研究四个方面,探讨近年来马兜铃酸毒副作用研究现状,为安全使用含马兜铃酸类药物提供参考。

林凡[2](2021)在《mTOR抑制剂延缓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进展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意义: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是摄入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类成分的中草药导致的肾小管间质疾病1。中国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住院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1.6%,其中近半数由药物引起,这其中16%与中草药相关2。在一些中草药盛行的地区,含AA的药物仍广泛应用于临床3。AAN涉及广泛,除需要加强预防外,急切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治疗药物。虽曾有激素治疗AAN的报道,但其治疗效果以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4。大部分AAN患者需要长期肾脏替代治疗,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深入研究本病发生机制,积极寻找、开拓有效的防治措施极为重要。前期研究发现多种肾脏损伤包括AAN在早期及进展期均出现mTOR(Mammaliantarget of rapamyc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的异常激活5。mTOR 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 PI3K(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类家族,为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的一个效应蛋白。在正常和恶性细胞的增殖、存活、细胞分化、代谢和自噬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6。mTOR信号通路通过活化巨噬细胞、肌纤维母细胞以及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在肾纤维化及凋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提示阻断或抑制mTOR通路可能可以延缓AAN肾纤维化及凋亡的进展7。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为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8。目前已经发现雷帕霉素能有效减轻多种原因导致的肾损伤(梗阻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等等),但在AAN中未见报道。雷帕霉素主要通过抑制mTOR、抑制细胞周期、阻断细胞增殖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促进细胞自噬,发挥肾脏保护作用9。自噬对细胞具有“保护”与“杀伤”双重作用。研究报道,自噬与炎症、凋亡、纤维化密切相关10,而炎症、凋亡、纤维化伴随了 AAN的发生与发展,这表明雷帕霉素诱导的自噬可能通过调节凋亡和纤维化参与了AAN的损伤修复,但该猜想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研究了雷帕霉素阻断mTOR通路,对马兜铃酸肾病的治疗作用及其简单机制。在AAN小鼠模型中进行了体内实验,分为对照组(Ctrl组)、马兜铃酸组(AAI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RAP组)。用血清肌酐和尿素氮评估小鼠的肾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过碘酸雪夫染色(PAS)观察肾脏病理变化,以评估马兜铃酸对AAN的损伤作用以及雷帕霉素的治疗效果。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逆转录荧光定量 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实验等探讨小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纤维化、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yofibroblast Transdifferention,EMT)和凋亡的变化以及雷帕霉素的治疗作用,通过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进一步明确雷帕霉素对小鼠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治疗作用中的可能机制。体外实验中利用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构建AAN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Ctrl组)、马兜铃酸组(AAI组)和雷帕霉素治疗组(RAP组),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评估细胞增殖和损伤,以及雷帕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治疗作用。通过RT-qRCR、WB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以评估马兜铃酸对HK-2细胞的纤维化指标、上皮间充质转化指标和对凋亡的影响,以及雷帕霉素的逆转作用,通过透射电镜、WB和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水平,以深入探讨雷帕霉素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细胞模型的治疗作用中的机制,为临床AAN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目的:1、观察马兜铃酸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病理结构的变化以及雷帕霉素的改善作用;2、观察马兜铃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以及雷帕霉素的治疗效果;3、体内外检测马兜铃酸对小鼠肾脏特别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和凋亡的影响以及雷帕霉素能否通过调节上述过程发挥治疗作用。4、检测马兜铃肾病小鼠模型和肾小管上皮细胞(HK-2)损伤模型的自噬水平,以探究自噬在慢性马兜铃肾病和雷帕霉素治疗中扮演的角色。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研究:①各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小鼠的临床指标的观察:制备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trl组)、马兜铃酸肾病组(AAI组)、雷帕霉素治疗组(RAP组)。建模成功后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②马兜铃酸和雷帕霉素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小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观察各组小鼠动物模型肾脏大体组织形态及HE、PAS染色。③马兜铃酸和雷帕霉素对AAN小鼠肾脏纤维化、EMT和凋亡水平的影响:6周后经麻醉后处死小鼠、留取肾脏标本,免疫组化、RT-qPCR及WB检测增殖、纤维化及 EMT 指标(VEGF、STAT3、STAT6、SMA、PCNA、Vimentin、TGFβ 1及ECa等),TUNEL染色和WB检测凋亡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④马兜铃酸和雷帕霉素对AAN小鼠肾脏自噬水平的影响:WB检测mTOR、S6激酶1(S6K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以及自噬标志物(P62,Beclin-1,LC3Ⅱ)的蛋白表达。2、细胞实验研究:①马兜铃酸对HK-2细胞损伤的检测:制备马兜铃酸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Ctrl组)、马兜铃酸组(AAI组)、雷帕霉素治疗组(RAP组)。建模成功后用CCK-8检测增殖水平、ELISA检测乳酸脱氢酶水平。②马兜铃酸和雷帕霉素对AAN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EMT和凋亡水平的影响:RT-qPCR、WB 检测各组细胞纤维化、EMT 指标(VEGF、P-STAT3、STAT6、SMA、PCNA、Vimentin及TGFβ 1等)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③马兜铃酸和雷帕霉素对AAN细胞模型自噬水平的影响:WB检测HK-2细胞mTOR、S6激酶1(S6K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检测自噬标志物(P62,Beclin-1,LC3Ⅱ等)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C3Ⅱ、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结果:1、动物实验:①AAI组小鼠血尿素氮与肌酐水平增加,提示肾功能明显受损;RAP组小鼠以上指标较Ctrl组增加,但较AAI组改善。②AAI组小鼠肾间质局灶或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明显扩张,小管间质区面积增大;RAP组肾脏肾小管扩张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③AAI 组 VEGF、STAT3、STAT6、SMA、PCNA、Vimentin 及 TGF β 1 表达水平高于 Ctrl 组,使用 Rapa 处理后,VEGF、STAT3、STAT6、SMA、PCNA、Vimentin及TGFβ 1水平下降。AAI组ECa表达较Ctrl组明显降低,RAP组ECa表达较AAI组升高。提示雷帕霉素使用后小鼠肾脏炎症增殖、纤维化及EMT过程减弱。④AAI组凋亡水平及凋亡蛋白Bax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减少;RAP组肾脏组织凋亡水平降低,凋亡指标Bax蛋白表达较AAI组减少,抗凋亡指标Bcl-2蛋白表达较AAI组增加。⑤AAI组mTOR及S-6K1的磷酸化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自噬标志物(P62,Beclin-1,LC3Ⅱ)表达明显增加,RAP治疗后mTOR及S-6K1的磷酸化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但是自噬标志物表达进一步增加。2.细胞实验①CCK-8法检测HK-2细胞活力变化,结果显示:AAI组的细胞存活率较Ctrl组显着降低;RAP组细胞活力表现较AAI组明显增强。AAI组细胞LDH表达增加,RAP组LDH表达降低。②AAI 组 VEGF、STAT3、STAT6、SMA、PCNA、Vimentin 及 TGF β 1表达水平高于 Ctrl 组,使用 Rapa 处理后,VEGF、STAT3、STAT6、SMA、PCNA、Vimentin及TGF β1水平下降。AAI组ECa表达较Ctrl组明显降低,RAP组ECa表达较AAI组升高。提示雷帕霉素使用后Hk-2细胞炎症增殖、纤维化及EMT过程减弱。③AAI组凋亡水平较Ctrl组增加,凋亡蛋白Bax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减少,RAP处理后,凋亡水平降低,凋亡蛋白Bax较AAI组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较AAI组增加。④电镜观察到AAI组细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肿胀变形,并可见自噬体;RAP明显可见大量双层膜结构样自噬体。⑤AAI组自噬标志物(P62,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RAP处理后其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1、马兜铃酸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和凋亡造成肾脏损伤,雷帕霉素可以逆转纤维化和凋亡,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2、马兜铃酸和雷帕霉素都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马兜铃酸诱导的自噬可能是损伤保护性的,雷帕霉素诱导的自噬加强了这种保护作用,进而治疗马兜铃酸肾病。本研究的创新性:由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引起的慢性肾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肾脏损伤的不可逆性成为目前治疗的一个难点。目前未见雷帕霉素治疗AAN的相关研究,阐述自噬在AAN中的作用更是鲜有报道。本文将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用于马兜铃酸肾病小鼠模型与马兜铃酸HK-2细胞模型,从体内与体外两个水平较全面研究了雷帕霉素在马兜铃酸肾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与途径,有一定的创新性,对治疗AAN、保护残余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可以为下一步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米士丽[3](2021)在《9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的定性与定量研究》文中指出马兜铃酸是近年来中药毒性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分布在马兜铃属和细辛属植物中,马兜铃酸具有抗感染,抗早孕及增强吞噬细胞活性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同时也具有肾毒性和致癌性。为探究并明确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含量,以期在此类药材和相关成药中进行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合理控制,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本研究选取了朱砂莲(ZSL)、杜衡(DH)、关木通(GMT)、马兜铃(MDL)、青木香(QMX)、天仙藤(TXT)、寻骨风(XGF)、广防己(GFJ)、细辛(XX)9种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的中药材,对药材中存在的马兜铃酸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了此类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种类、数量及含量,对此类药材及其制剂的安全性控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其质量标准中马兜铃酸类成分控制项的合理制定奠定基础。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将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a、马兜铃酸Ⅳa、马兜铃酸Ⅶa、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内酰胺Ⅱ7种对照品单个对照品溶液和9种药材样品的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按0~100 min,5%~90%(B)色谱条件梯度洗脱,获取了对照品色谱图中单峰的紫外光谱图和供试品色谱图中每个色谱峰的紫外光谱图,供试品色谱图中与对照品紫外光谱相似的色谱峰被筛选为马兜铃酸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HPLC-Q-TOF-MS)法对供试品色谱图中筛选出的疑似马兜铃酸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确认了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色谱峰。通过不断优化色谱分离条件,实现了1h内7个对照品,包括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a、马兜铃酸Ⅳa、马兜铃酸Ⅶa、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内酰胺Ⅱ,以及9种药材中的其他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基线分离,获得最优色谱条件:流动相为0.2%乙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20 min,18%~28%B;20~38 min,28%~35%B;38~41 min,35%~42%B;41~45 min,42%~43%B;45~60 min,43%~60%B。采用了 HPLC-Q-TOF-MS对9种药材中的马兜铃酸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质谱使用ESI正离子模式,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质量扫描范围为50~1000 m/z。分析马兜铃酸Ⅰ、Ⅱ、Ⅲa、Ⅳa、Ⅶa,马兜铃内酰胺Ⅰ、Ⅱ 7个对照品的质谱电离规律,并利用此规律对9种药材样品中筛选出的紫外光谱图与7个对照品光谱相似的成分进行结构解析,共推测鉴定出包括7个对照品在内的22个马兜铃酸类化合物。鉴定出的22个化合物中,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各有11个,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Ⅲa-N-β-D-葡萄糖苷(1)、马兜铃酸Ⅲa-O-β-D-葡萄糖苷(2)、马兜铃内酰胺Ⅰa-N-β-D-葡萄糖苷(3)、马兜铃酸Ⅳa-O-β-D-葡萄糖苷(4)、马兜铃内酰胺Ⅱ-N-β-D-葡萄糖苷(5)、马兜铃内酰胺AⅢa(6)、马兜铃内酰胺Ⅰ-N-β-D-葡萄糖苷(7)、马兜铃内酰胺Ⅲ(8)、马兜铃内酰胺Ⅲa(9)、马兜铃酸Ⅲa(10)、马兜铃内酰胺AⅡ(11)、马兜铃酸Ⅶa(12)、马兜铃酸Ⅳa(13)、马兜铃内酰胺Ⅳa(14)、马兜铃内酰胺Ⅱ(15)、马兜铃酸Ⅱ(16)、马兜铃酸Ⅲ(17)、马兜铃内酰胺Ⅰ(18)、马兜铃酸Ⅶ(19)、马兜铃酸Ⅰ(20)、去硝基马兜铃酸Ⅰ(21)、马兜铃酸Ⅳ(22)。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依次在9种药材中的存在情况为:朱砂莲和青木香中均分别有9和6个;关木通中有9和5个;马兜铃中有8和6个;天仙藤中有5和4个;广防己中有2和6个;寻骨风中只有6个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则未检出;细辛中有2个和3个;杜衡中各只有1个。马兜铃属的马兜铃、关木通、朱砂莲、青木香中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种类较多,均超过十种,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种类在朱砂莲和青木香药材中最多,有15种,其次为马兜铃和关木通,为14种;细辛属的杜衡中马兜铃酸类物质最少,只有两种。本文建立了 9种药材中22个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将筛选出的马兜铃酸类成分按照紫外光谱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对已有对照品的成分直接采用对照品测定,对没有对照品的成分选取与其光谱最为相似成分的对照品作为对照品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校正因子计算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对52批药材中鉴定出的马兜铃酸类成分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C18;流动相为0.2%乙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专属性试验阴性均无干扰;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a、马兜铃酸Ⅳa、马兜铃酸Ⅶa、马兜铃内酰胺Ⅰ、马兜铃内酰胺Ⅱ平均回收率 97.40%、95.46%、91.34%、89.77%、93.19%、97.06%、95.11%,R SD(n=6)分别为 0.44%、0.86%、0.99%、1.26%、0.23%、0.40%、0.93%;重复性试验平均含量分别为 0.072%、0.007%、0.037%、0.047%、0.041%、0.064%、0.006%,含量的RSD(n=6)分别为 0.63%、1.12%、0.45%、1.58%、0.51%、0.49%、1.12%。定量结果发现9种药材中均有马兜铃酸Ⅰ,但细辛药材以根部入药,其马兜铃酸Ⅰ含量甚微。不同药材之间的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从所收集的52批药材样品看,同品种药材中的不同批次间的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定性结果差异不大,定量结果有一定差异,但大体上各成分含量的相对高低在批间趋于一致。整体而言,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马兜铃酸类物质,其中朱砂莲、杜衡、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寻骨风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的含量之和占总量的30%以上,寻骨风中最高达78%。9种药材中马兜铃酸类物质总量在0.04 mg·g-1~13.40 mg·g-1之间,药材的总量依次为ZS L≈GMT>QMX>MDL>GFJ>TXT>XGF>XX>DH;其中,马兜铃酸总量为 0.02 m g g-1~12.63 mg·g-1,药材的含量依次为 GMT≈ZSL>QMX>MDL>GFJ>TXT>XG F>XX>DH;马兜铃内酰胺总量为未检出~1.36 mg g-1,药材的含量依次为ZSL>MDL>QMX>XX>GMT>GF J>DH≈TXT>XGF。考虑到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本文又对9种药材水煎液中马兜铃酸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发现9种药材水煎液中同样检测到了 22个马兜铃酸类化合物,马兜铃酸类物质总量约为70%甲醇超声提取的30%~60%,说明水煎液中同样含有较多的马兜铃酸类物质,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不是所有马兜铃酸类成分均有毒,但也不是只有马兜铃酸Ⅰ为有毒性成分。文献报道马兜铃酸Ⅰ毒性最强,且为主要毒性成分,后基于斑马鱼进行了马兜铃和马兜铃酸Ⅰ毒性的评价,比较了马兜铃和马兜铃酸Ⅰ的半数致死量最大致死浓度,结果马兜铃水煎液明显表现出比马兜铃酸Ⅰ具有更强的毒性,以说明仅仅用马兜铃酸Ⅰ为标志成分来判断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药物的毒性的大小是不完善的。

陈淑桢,董亚萍,文文,王红阳[4](2021)在《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争议及药物安全性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兜铃酸是一类硝基菲类羧酸,广泛分布于马兜铃科植物中,主要化合物包括马兜铃酸Ⅰ、Ⅱ、Ⅲ、Ⅳ 4种。长期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可导致马兜铃酸肾病,诱发泌尿系统肿瘤。马兜铃酸的活性代谢产物可与DNA形成加合物,诱导基因发生A-T颠换突变,该突变常被作为马兜铃酸特征性标签。2017年Sci Transl Med报道指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亚洲地区肝癌发生相关,认为应将避免使用马兜铃酸列为肝癌的一级预防策略。该报道引发了国内外研究者对于马兜铃酸是否具有肝脏致癌性的一系列探讨,本文即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主要讨论已有报道中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的争议点,科学客观地评价马兜铃酸与中国人群肝癌发生的关系,同时探讨含马兜铃酸药物安全使用仍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药物安全使用的一些思考。

褚春晓,朱国福[5](2020)在《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马兜铃酸是硝基菲类有机酸天然化合物,存在于马兜铃属、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中,曾被广泛地作为中草药使用,但它会引发肾毒性,导致不同程度的马兜铃酸肾病。本文将从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品种,马兜铃酸化学结构,马兜铃酸肾病、肾毒性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临床安全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魏朝法,杜佳,翟煦,李佳佳,张佳乐,王柳青[6](2020)在《细辛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剂中的应用安全性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生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清肺排毒汤"中药复方推荐给全国各地使用,使用效果明显。但因清肺排毒汤处方中细辛用量及毒性的问题,在COVID-19防治中引起对细辛安全性的质疑。为查明清肺排毒汤中细辛6 g 的使用量是否合理,基于历代经典医书及现代临床中细辛使用情况,分析细辛毒性及用法用量,结合清肺排毒汤的治疗效果,认为细辛临床用量不必拘泥于"不可过钱"之说,在防治COVID-19时期,清肺排毒汤的应用安全合理有效,适合在临床上合理使用。

王小琴,许文成[7](2018)在《马兜铃属中草药肾毒性带来的思考》文中指出近来Sci Transl Med以封面故事报道马兜铃酸(AA)的毒性事件后,再次引起公众对马兜铃属中草药安全性的质疑。本文以"中草药肾病"病例报道为起点,对"AA肾病"、"巴尔干肾病"的发现过程及三者的关联进行梳理。同时,从患者体内研究证实AA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动物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显示AA干扰微小RNA、内质网应激或氧化应激导致肾脏细胞凋亡以及AA介导的炎症损伤等方面分析肾毒性发生机制;并阐明AA肾毒性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以期国家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对含AA的中草药进一步加强监管,期待开展新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更新我国马兜铃属中草药造成的AA肝肾毒性发病情况。

王立娜[8](2016)在《大青木香肾毒性研究及高内涵肾细胞毒性筛选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及复方制剂品种繁多,且临床中仍有应用,因此,对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开展肾毒性安全评价工作十分必要,大青木香是马兜铃属植物广西马兜铃,其提取组分是通迪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药物高内涵筛选分析技术(high content screening,HCS)是指在细胞水平研究与受试药相关细胞的生物学变化,研究受试药物和靶点之间彼此作用的关系,还能透过荧光染料标记不同指标并进行拍照,观察细胞形态等变化来评估受试药的毒性,从而针对受试药物的生物活性和毒性,完成早期、快速的高通量检测。本课题尝试利用高内涵技术建立体外肾细胞毒性筛选方法,对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开展体外肾毒评价工作,因此,通过肾毒性明确的药物考察高内涵肾细胞毒性筛选方法;以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75%醇提组分水浸提组分为研究对象,基于HK-2肾细胞,通过MTT实验、LDH释放实验及高内涵肾细胞毒性分析实验对大青木香不同组分开展体外肾细胞毒性研究;通过动物整体实验对细胞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并探讨大青木香肾毒特点。本文从体内药物代谢和毒理的角度出发,对艾迪注射液对顺铂的药代动力学及顺铂所致肝肾毒性的影响进行了探索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一、高内涵HK-2肾细胞毒性筛选方法的考察实验结果显示: 顺铂和马兜铃酸A可以检测到明确的HK-2肾细胞毒性,并且对于顺铂来说,最早发生变化的指标是细胞膜通透性的降低;对于马兜铃酸A来说,最早发生变化的指标是线粒体膜电位的升高和细胞膜通透性的降低,罗格列酮即使在药物浓度为最大血药浓度的1000倍情况下仍然不会检测到明显的HK-2肾细胞毒性。该结果与临床中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以上结果说明基于HK-2肾细胞,利用高内涵平台可以用于对药物进行肾细胞毒性筛选工作,为药物体外肾细胞毒性的筛选提供了更为灵敏、高效的方法。二、大青木香不同提取组分体外肾细胞毒性研究1MTT法研究大青木香不同组分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马兜铃酸A作用48h计算所得IC50值为52.58ug·mL-1,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作用48h计算所得IC50值为59.43 ug·mL-1,大青木香75%醇提组分作用48h其IC50值为122.6 ug·mL-1,对HK-2肾细胞活力的影响进行排序依次为马兜铃酸A>95%醇提组分>75%醇提组分>水浸提组分。2LDH释放实验研究大青木香不同组分对细胞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马兜铃酸A在浓度为7.81~62.5ug·mL-1范围内,使细胞LDH释放率逐渐增加,95%醇提组分在浓度为125 ug·mL-1能够检测到其LDH释放率显着升高,在其余浓度下未见LDH显着升高;大青木香75%醇提组分和大青木香水浸提组分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不能显着升高细胞LDH的释放率。3大青木香不同组分HK-2肾细胞毒性高内涵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毒性在低浓度即可检出,比75%醇提组分毒性强;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与75%醇提组分在毒性早期以损伤细胞膜完整性为主,随着浓度升高会导致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增殖抑制明显,提示95%醇提组分以及75%醇提组分的毒性成分可能相同,但是含量不同;大青木香水浸提组分HK-2肾细胞毒性不明显,且对细胞影响以线粒体变化最为敏感,这一特征与95%以及75%醇提组分不同,提示我们水浸提组分毒性小,且其影响细胞的机制与95%以及75%醇提组分不同;三种成分毒性对比中,高内涵分析结果与MTT实验及LDH实验结果保持一致,与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结果一致,但是较MTT和LDH实验更加灵敏、直观,较动物更加经济、快速,说明利用高内涵技术可以实现对中药不同提取组分进行体外肾细胞毒性分析,不仅能够比较不同组分的毒性强弱,而且能根据指标变化情况对毒性机制进行简单探讨。三、大青木香整体动物肾毒性研究1大青木香不同提取组分小鼠急性毒性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大青木香95%乙醇提取组分按生药量计算小鼠灌胃给药的LD5o值为47.973 g·kg-1,大青木香75%7,醇提取组分按生药量计算小鼠灌胃给药的LD5o值为59.981 g·kg-1,大青木香水浸提组分按生药量计算小鼠灌胃给药的MTD为320 g·kg-1,小鼠死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给药后的4-7天,大青木香3种组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顺序为95%乙醇提取组分>75%乙醇提取组分>大青木香水浸提组分,该顺序与3种组分中马兜铃酸A成分的含量顺序一致。2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大鼠急性肾毒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高剂量组与空白组相比,体重降低,肾脏系数升高;血清生化指标尿素、肌苷、碱性磷酸酶显着升高;尿常规检测显着异常,尿液NAG酶含量显着升高,中剂量组除尿液NAG酶含量显着升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肾脏病理切片可见高剂量组大鼠肾脏损伤严重,中剂量组大鼠个别出现肾脏轻微病变。结论: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且其毒性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尿液NAG酶检测的灵敏度远高于其他指标。

赵蒙,李伟[9](2015)在《中药制剂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从中医、西医两方面就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并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角度将近年来有关中药制剂合激素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及报道分类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马兜铃酸肾病参考。

朱竹菁,苏励[10](2015)在《单味中药配伍含马兜铃酸中药后肾脏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单味中药配伍含马兜铃酸中药后肾脏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发现与含马兜铃酸中药配伍后,具有肾脏减毒作用的中药包括补益、活血、清热及泻下四类,为临床合理配伍、安全应用含马兜铃酸中药及中成药提供参考依据。

二、马兜铃酸肾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兜铃酸肾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兜铃酸毒副作用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含马兜铃酸药物的实验毒理学研究
2 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临床研究进展
3 马兜铃尿酸毒性产生的机制
4 含马兜铃酸药用植物的减毒研究

(2)mTOR抑制剂延缓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进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前言
实验材料
第一部分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模型的建立及雷帕霉素的保护作用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雷帕霉素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保护作用与增强mTOR介导的自噬有关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文献综述 马兜铃酸肾损害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3)9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的定性与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 本草考证
    2 马兜铃酸类物质及含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药物的药用历史及现状
        2.1 马兜铃酸类物质
        2.2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药物及使用现状
    3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3.1 药理作用
        3.2 毒理作用
        3.3 理性对待马兜铃酸类物质中药的毒性
    4 马兜铃酸类物质的分析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
        4.2 薄层色谱法
        4.3 紫外分光光度法
        4.4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
第2章 9种含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中药材的初步鉴定
    1 仪器与试药
    2 性状鉴别
        2.1 朱砂莲
        2.2 杜衡
        2.3 关木通
        2.4 马兜铃
        2.5 青木香
        2.6 天仙藤
        2.7 寻骨风
        2.8 广防己
        2.9 细辛
    3 显微鉴别
        3.1 朱砂莲
        3.2 杜衡
        3.3 关木通
        3.4 马兜铃
        3.5 青木香
        3.6 天仙藤
        3.7 寻骨风
        3.8 广防己
        3.9 细辛
第3章 9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定性研究
    1 疑似马兜铃酸类化合物的筛选
        1.1 仪器与试药
        1.2 色谱条件
        1.3 溶液制备
        1.4 HPLC-UV分析
        1.5 检测波长的选择
        1.6 分离条件的优化
    2 HPLC-Q-TOF-MS定性分析
        2.1 仪器与试药
        2.2 色谱条件
        2.3 质谱条件
        2.4 溶液制备
        2.5 结果分析
        2.6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9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定量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色谱条件
    3 溶液的制备
        3.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3 阴性溶液的制备
    4 样品前处理方法考察
        4.1 提取方法考察
        4.2 提取时间考察
        4.3 不同提取溶剂考察
        4.4 不同料液比考察
    5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确定
    6 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
        6.1 专属性试验
        6.2 精密度试验
        6.3 线性关系考察
        6.4 检测限和定量限
        6.5 稳定性试验
        6.6 重复性试验
        6.7 加样回收率试验
    7 样品测定
    8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9种药材水煎液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定量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色谱条件
    3 溶液的制备
        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 阴性溶液的制备
    4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考察
        4.1 不同料液比考察
        4.2 不同煎煮时间考察
        4.3 不同入药形式的考察
    5 样品测定
    6 讨论与小结
第6章 马兜铃酸Ⅰ及马兜铃药材水煎液的毒性试验
    1 斑马鱼毒性试验
        1.1 动物
        1.2 仪器与试药
        1.3 马兜铃水煎液的配制
        1.4 样品溶液的配制
        1.5 实验方法
        1.6 数据分析
        1.7 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总结
创新与不足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争议及药物安全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和致癌性
    1.1 马兜铃酸的肾毒性
    1.2 马兜铃酸的致癌性
2 马兜铃酸与肝癌的关系
    2.1 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的报道
    2.2 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存在争议
        2.2.1 目前尚无中国内地发布的马兜铃酸导致肝癌的大型队列流行病学证据
        2.2.2 临床样本中马兜铃酸暴露与肝癌发生直接关联的证据不足
        2.2.3 动物实验中支持马兜铃酸对肝脏具有直接致癌性的证据有限
3 含马兜铃酸药物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3.1 马兜铃酸毒性预警标志物的鉴定
    3.2 含马兜铃酸药材的安全剂量问题
    3.3 马兜铃酸联合减毒药物的开发
4 关于中药安全使用的思考

(5)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含马兜铃酸中草药品种
2 马兜铃酸化学结构
3 马兜铃酸肾病类型及肾毒性机制
    3.1 类型
        3.1.1 急性马兜铃酸肾病
        3.1.2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3.1.3 肾小管功能障碍型马兜铃酸肾病
    3.2 机制
        3.2.1 音猬因子(Shh)信号、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
        3.2.2 炎症
        3.2.3 氧化应激
        3.2.4 与脱氧核糖核酸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
        3.2.5 其他
4 马兜铃酸肾病治疗方法
    4.1 西药
    4.2 中药(或提取物)及中成药制剂
    4.3 中药(或提取物)与西药联用
    4.4 炮制工艺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减毒作用
    4.5 配伍对含马兜铃酸中药的减毒作用
5 结语

(6)细辛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剂中的应用安全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细辛的临床应用及功效
2关于细辛毒性的争议
    2.1 细辛的毒性
    2.2 细辛的用法用量
3细辛的毒理学研究
4清肺排毒汤的疗效分析
5结语

(7)马兜铃属中草药肾毒性带来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
二、以马兜铃酸肾病为线索追查巴尔干肾病的病因
三、马兜铃酸的肾毒性机制
四、马兜铃酸毒副作用带来的启示
    1. 从法律层面应对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
    2. 仍需加强对马兜铃属中草药的监管:
    3. 亟待在我国开展AA肝肾毒性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8)大青木香肾毒性研究及高内涵肾细胞毒性筛选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前言
第二章 高内涵HK-2肾细胞毒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
        2.1.1 细胞株
        2.1.2 药物与试剂
        2.1.3 仪器
        2.1.4 样品准备
        2.1.5 样品浓度设置
        2.1.7 染液配置
    2.2 方法
        2.2.1 HK-2细胞的培养
        2.2.2 细胞加样
        2.2.3 高内涵细胞毒性试剂染色
        2.2.4 图像采集与分析
        2.2.5 统计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阳性药高内涵分析结果
        2.3.2 马兜铃酸A高内涵分析结果
        2.3.3 顺铂高内涵分析结果
        2.3.4 罗格列酮高内涵分析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MTT法研究大青木香不同组分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3.1 材料
        3.1.1 细胞株
        3.1.2 药物与试剂
        3.1.3 仪器
    3.2 方法
        3.2.1 药液制备
        3.2.2 细胞培养及形态观察
        3.2.3 药物设置
        3.2.4 测定方法
        3.2.5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HK-2细胞形态观察结果
        3.3.2 马兜铃酸MTT结果
        3.3.3 95%醇提组分MTT结果
        3.3.4 75%醇提组分MTT结果
        3.3.5 75%醇提组分MTT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大青木香不同组分对HK-2细胞膜的影响
    4.1 材料
        4.1.1 细胞株
        4.1.2 药物与试剂
        4.1.3 仪器
    4.2 方法
        4.2.1 药物溶液的制备
        4.2.2 浓度设置
        4.2.3 测定方法
        4.2.4 统计学方法
    4.3 实验结果
    4.4 讨论
第五章 大青木香不同组分HK-2肾细胞毒性高内涵分析
    5.1 材料
        5.1.1 细胞株
        5.1.2 药物与试剂
        5.1.3 仪器
        5.1.4 样品的制备
        5.1.5 浓度设置
        5.1.6 染液配制
    5.2 方法
        5.2.1 HK-2细胞的培养
        5.2.2 细胞加样
        5.2.3 高内涵细胞毒性试剂染色
        5.2.4 图像采集与分析
        5.2.5 统计方法
    5.3 结果
        5.3.1 阳性药缬氨霉素高内涵分析结果
        5.3.2 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HK-2肾细胞毒性高内涵分析结果
        5.3.3 大青木香75%醇提组分HK-2肾细胞毒性高内涵分析结果
        5.3.4 大青木香水浸提组分HK-2肾细胞毒性高内涵分析结果
    5.4 讨论
第六章 大青木香不同提取组分小鼠急性毒性对比试验
    6.1 材料
        6.1.1 动物
        6.1.2 药物与试剂
    6.2 方法
        6.2.1 大青木香不同溶剂提取组分的制备
        6.2.2 大青木香水提组分最大耐受量(MTD)测定
        6.2.3 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
        6.2.4 大青木香75%醇提组分半数致死量(LD_(50))测定
        6.2.5 大青木香不同组分中马兜铃酸A含量的测定
    6.3 结果
        6.3.1 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6.3.2 大青木香75%醇提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6.3.3 大青木香水浸提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6.3.4 大青木香95%乙醇提取组分,75%乙醇提取组分及水浸提组分LD_(50)比较
        6.3.5 大青木香给药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6.3.6 HPLC测定结果
    6.4 讨论
第七章 大青木香95%醇提取组分大鼠急性肾毒试验
    7.1 材料
        7.1.1 动物
        7.1.2 药物与试剂
        7.1.3 仪器
    7.2 方法
        7.2.1 确定给药剂量的预试验
        7.2.2 动物给药及分组
        7.2.3 检测指标
        7.2.4 统计分析方法
    7.3 结果
        7.3.1 大青木香醇提物对大鼠一般体征及体重的影响
        7.3.2 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对大鼠尿液指标的影响
        7.3.3 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7.3.4 大青木香95%醇提组分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7.3.5 病理学检查结果
    7.4 讨论
第八章 总结
    8.1 研究成果
    8.2 创新性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中药制剂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2 病理分型
3 治疗
4 展望

(10)单味中药配伍含马兜铃酸中药后肾脏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补益类中药
2活血类中药
3清热类中药
4泻下类中药
5小结

四、马兜铃酸肾毒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兜铃酸毒副作用研究概述[J]. 姜峰,岳丽君,朱丹. 中国药物评价, 2021(05)
  • [2]mTOR抑制剂延缓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进展的实验研究[D]. 林凡. 山东大学, 2021(11)
  • [3]9种中药材中马兜铃酸类毒性物质的定性与定量研究[D]. 米士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马兜铃酸肝脏致癌性争议及药物安全性思考[J]. 陈淑桢,董亚萍,文文,王红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01)
  • [5]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J]. 褚春晓,朱国福. 中成药, 2020(09)
  • [6]细辛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剂中的应用安全性思考[J]. 魏朝法,杜佳,翟煦,李佳佳,张佳乐,王柳青. 医学争鸣, 2020(03)
  • [7]马兜铃属中草药肾毒性带来的思考[J]. 王小琴,许文成.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8(01)
  • [8]大青木香肾毒性研究及高内涵肾细胞毒性筛选方法的建立[D]. 王立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9]中药制剂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马兜铃酸肾病的研究进展[J]. 赵蒙,李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4)
  • [10]单味中药配伍含马兜铃酸中药后肾脏减毒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 朱竹菁,苏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04)

标签:;  ;  ;  ;  ;  

马兜铃酸肾病研究进展(从“中草药肾病”到“马兜铃酸肾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