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山旅游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常辉[1](2020)在《面向公众服务的安丘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电子地图的制作与发布》文中认为随着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电子地图逐渐延伸到旅游、文化、交通以及教育等众多的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公众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数字安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在开展安丘市基础测绘更新相关工作的背景下,构建了安丘市全市范围内的电子地图。本论文主要内容是概述电子地图的基本知识,介绍电子地图的数据组织,研究电子地图的制作发布以及建立安丘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系统。首先制作电子地图,需采集完成现势能性强的电子地图基础数据,它是基于数据库的理论基础进行的。数据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库和DOM数据等,并且对各部分内容提出了技术要求。对基础地理数据进行平台实体化,加上实体化的地名地址库,叠加DOM数据,进行制图综合(选取、移位、概括、化简),完成电子地图的数据准备。而后基于Arcgis的平台,以及在电子地图可视化的理论基础上,制作了符合公共服务平台要求的符号库,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各类要素的符号化显示及可见范围设置,色彩设计,对各类要素进行注记等。利用Arcgis server软件,和瓦片技术,实现电子地图的共享。最后完成安丘市电子地图系统建设,采用的关键技术主要有Arcgis的二次开发技术等。它满足了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需求,让所有的人都能体会到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并从中受益。
朱玲娜[2](2020)在《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在旅游地图设计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认为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迅猛增加,如何以一种快捷、有趣的方式传递信息成为当下设计类研究的热点。信息可视化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交流手段,通过将复杂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视觉语言,为人们提供理解和思考信息的新方法。同时,随着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交互式手段的信息可视化成为信息发展的新趋势,即在传递复杂信息的同时强调人与信息的趣味交互。旅游地图作为游客在旅游地的向导,随着电子地图的出现也具备了新的表现手段,如交互操作功能、多媒体链接功能等。但在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许多地图设计工作者把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地图功能的开发上,忽视了对旅游地图可视信息的艺术性与交互方式的趣味性探究。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地图多沿用一般电子地图的表现形式,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因此,对旅游地图信息的可视化表现以及趣味性交互的探究是当下设计师必需面对的问题。本文从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角度出发,首先论述了旅游地图信息符号和视觉元素的设计规律,总结出旅游地图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设计要求,增加旅游地图信息表现的艺术性。其次对旅游地图界面的整体风格、语音交互等方式进行探索,尝试地图作为信息载体的更多功能,使旅游地图在提升用户视觉审美的同时更具休闲性与娱乐性。再次结合北京故宫旅游地图的优秀设计案例,总结出一套旅游地图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三条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使旅游地图在视觉表现以及交互方式上更具趣味性与艺术性。最后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践创作,设计一套具有手绘风格的天津市海河沿线旅游地图和一个以旅游地图为核心载体的移动端APP产品原型。
郑丕珍[3](2018)在《LBS在旅游服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文中指出景区为游客提供景点介绍信息并满足游客服务需求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是游客服务平台。传统的旅游服务平台主要以文字形式介绍景区景点的时间、地点等属性信息,功能以信息展示为主,表现形式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的列表。在信息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旅游服务平台逐步向提供在线预订、信息交互等多种与游客旅游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的方向发展,信息表现形式也更为丰富。随着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更新,游客的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跟团游向自驾游转变。游客自主个性化服务需求逐步提高,比如路线导航、周边搜索、接收提示和推荐信息等。这些需要都和位置服务相关,而现有的很多旅游服务平台缺少位置服务技术支持,不能充分满足当前游客个性化出游的服务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的智慧化发展。位置服务与大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多个领域特别是旅游服务中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位置服务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率的检索服务,引导游客在旅游场景中辨别方向和熟悉周边环境,使旅游服务平台具有多样化和智慧化的功能应用。游客应用位置服务功能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为游客提升旅游品质提供服务支持。在旅游服务平台中应用位置服务作为关键技术并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功能,是现阶段满足游客旅游需求、提高游客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在分析游客对位置服务需求以及旅游服务平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LBS基础框架和应用分析,设计了旅游服务平台LBS体系结构。该体系主要应用于旅游服务平台建设,由数据层、业务层、网络层、应用层四部分组成。旅游服务平台LBS体系结构的设计构建为旅游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数据准备需求、关键技术应用、功能实现需求以及网络环境参考,将提高旅游服务平台的应用价值,并为游客提供切实所需的服务功能。最后,作为LBS体系应用示范的鹰潭全域旅游电子地图平台建设,实现了旅游全要素数据的规范整合以及智能导览、周边搜索、地理围栏等功能,进一步说明了设计的旅游服务平台LBS体系具有实用性强和应用价值高等特点。
孙晓燕[4](2018)在《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研究 ——以泰山景区为例》文中指出人类社会进入体验经济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旅游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推动了整个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旅游行业,大量的景区纷纷建成并投入运营,景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旅游景区的经营步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阶段。只有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为游客带来良好体验的景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智慧旅游是信息技术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完美结合,将会极大地改善游客体验。基于智慧旅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作为智慧旅游年,希望借助于信息化来努力推动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智慧景区作为智慧旅游的载体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游客体验相比之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我国毕竟属于新生事物,其存在和发展仍存在很多的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基于游客体验这一视角,对智慧景区建设中存在的影响游客体验的因素进行系统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切实有效的提升游客体验的策略。本文选择智慧景区游客体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在对相关既有研究文献进行借鉴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泰山景区为实证对象,进行泰山景区游客体验的系统分析。文章首先是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进行充分探讨,引出研究的课题,概括本文的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对于研究中使用到的方法进行阐述,并设计整个研究的技术路线。然后对研究文献梳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的探讨,重点是对智慧景区、旅游体验等概念进行阐述,同时对于游客体验相关理论进行逐一探讨。在对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整体概述的基础上,继而对泰山景区游客体验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游客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游客对泰山每项智慧建设成果体验的满意程度。最后,文章针对泰山景区游客体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陈方英[5](2017)在《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慧景区建设是智慧旅游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是景区实现信息化发展的一次革命性飞跃。旅游者对智慧景区应用平台的满意度评价是反映景区信息化管理的一项关键指标。文章以泰山景区为个案,通过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就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旅游者满意度进行研究。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泰山景区智慧化建设以提升旅游者满意度的具体建议。
翁宝凤[6](2017)在《盲人电子地图的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视障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和社会对视障者关注度的不断提升,辅助视障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工具应运而生。盲人阅读、盲人手机、盲人网上有声数字图书馆等都不同程度地为盲人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帮助。盲人开始有着与视力正常人一样的生活需求,希望与外界沟通去认知世界、了解世界。然而视觉障碍为盲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对于盲人的日常出行。解决视障者出行难题,帮助视障者认识地理环境是关键。地图是地理信息传输的载体,是帮助人们了解地理环境、认知地理世界的重要工具。当前针对盲人用户特有的地图非常匮乏,而最常见的盲人地图是触摸地图,通过触摸地图模型来获取空间信息和地理实体。然而触摸地图制作过程复杂,所用的材料特殊,耗时长。这些不足的条件使得制图范围受限,内容单一,生产量较少,不能达到用户的需求。盲人地图的缺少使得现有盲人特教中面临着窘境,缺乏图象教具,无法开展地理课,无法通过地图去探索、熟悉外部环境。因而,设计一款适合盲人用户的电子地图是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本文从盲人地理空间认知模型、盲人电子地图内容、路网数据示意化、地理信息可听化以及盲人电子地图实现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最终生成盲人电子地图。论文的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建立盲人地理空间认知模型。基于地理知觉、地理表象、地理概念化、地理知识心理表征和地理空间推理过程,结合盲人非视觉感知地理空间的特殊性,分析研究盲人的地理空间认知过程。以此为基础,建立盲人地理空间非视觉认知模型,包括现实世界模型、盲人概念模型、盲人关系模型、盲人空间参照模型的建立。盲人地理空间认知模型是盲人电子地图设计与研究的基础。(2)提出盲人电子地图概念。基于盲人空间认知调查与分析,提出盲人电子地图概念,分析盲人电子地图的特点,研究盲人电子地图的内容,最终提出盲人电子地图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3)提出以示意性道路网数据作为盲人电子地图的基础路网数据。盲人对盲人电子地图的使用是通过听觉或者触觉来实现的,而普通电子地图路网数据的复杂并不利于盲人感知。同时,盲人电子地图设计与研究应基于盲人的心象地图,要与心象地图的表示形式一致或相近。心象地图是空间认知的表达结果,具有不完整性、抽象性、定性化、非精确性等特点,强调拓扑结构,因而需要由特殊的图形结构来表达和描述。示意性地图,非常贴切地模拟了路网在大脑记忆中的心象地图,抽象性地表达路网拓扑结构。因而,提出将示意性道路网数据作为盲人电子地图的基础路网数据,为盲人用户提供抽象、简洁、示意性的路网数据,便于盲人用户识别和理解。(4)提出stroke移位、构造一体化的示意化算法,以及一种定量评估示意化算法的方法。首先分析现有示意化算法,针对它们算法步骤繁琐,耗时长,迭代次数多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stroke移位、构造一体化的示意化算法。该算法保证了路网示意化结果的的均匀性,缓解了因等级划分stroke而引起的局部集中问题。同时,交叉点保持不变的原理使得拓扑保持较易,算法在时间效率上得到明显提高。针对目前示意化算法只能从定性上去评估算法的优劣性,本文提出采用相似分形维数定量地对示意化算法试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5)提出了一种面向盲人的地理信息可听化方法。结合盲人电子地图的内容,提出利用可听化技术实现地理信息的听觉展示。分别从地理实体类型、属性信息、几何信息三方面实现地理信息可听化过程,建立地理信息可听化映射关系,最终实现地理信息可听化。本章是盲人电子地图设计与研究的关键,是听觉符号设计的前提。(6)建立听觉符号系统,生成盲人电子地图。建立盲人电子地图的听觉符号库,实现听觉符号的新建、删除、查询、更新和导出功能。以听觉符号系统为基础,实现盲人电子地图的人机交互,最终生成盲人电子地图。
丁新涛[7](2015)在《全景成像若干关键问题及其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以黄山风景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强调信息化、定量化的数字旅游逐步向强调人性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智慧旅游发展。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都一致认同移动智能旅游服务系统是实现智慧旅游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全景成像能够模拟临产感和用于虚拟现实,其在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应用对于旅游目的地营销、提升目的地附加值、增加旅游者的直观感受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外研究表明,全景图在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仍然不充分。在旅游服务系统中需要将不同尺度的近景图和全景图融合,既表达旅游景观的细节也表达景观所处地理环境的上下文,涉及图像的多尺度校正与拼接;此外图像配准是全景成像的核心技术,提高图像配准速度和配准质量是改善全景成像方法的有效手段。多尺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图像配准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移动旅游服务系统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致力于智慧旅游的实现途径,研究全景图在旅游服务系统中应用的若干关键技术,通过将全景图和GPS采集的旅游路线数据的融合实现黄山风景区移动智能旅游服务系统,探索全景技术对旅游感知的拓展表达。首先,在全景技术的应用研究方面,研究了智慧旅游中多尺度可视化表达方法。通过研究相机定标结果的多尺度推广,将相机在某个尺度下的定标结果推广到多个尺度:(1)相机内参数的变化率等于分辨率的变化率;(2)无论分辨率如何变化,外参数都保持不变;(3)畸变参数也与分辨率无关。实验表明低分辨率上得到的相机参数,经尺度推广公式可以用于高分辨率图像的校正,反之亦然。基于定标参数的多尺度推广,本文将不同尺度的全景图用于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将低尺度近景图设置为高尺度全景图的单击弹出框,使景观的近景图和全景图融合,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景观的可视化表达效果,使得旅游景观的可视化内容更丰富、旅游服务系统更智能。多尺度可视化表达在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应用一方面给旅游者带来了更多的感官感受,另一方面简化了旅游服务系统的实现过程。其次,针对全景成像核心技术,本文提出了图像配准拼接优化方案。其过程包括:(1)给出了MA(64,23420,2)混合正交表;(2)根据伽罗华域中的线性相关性给出了正交表的表头构造算法;(3)通过三组专题图像数据库(包括:高分一号遥感图像集、门厅图像集、汽车图像集)和一个综合图像数据库,进行了正交试验,针对提高配准速度和配准质量,分别得出了SIFT方法的两组优化参数。通过SIFT框架内的Lowe和Vedaldi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表明配准速度导向型优化参数能够获得较少的配准时间,而配准质量导向型优化参数能够获得较多的配准点数;通过与PCA-SIFT和SURF的对比表明:(1)SIFT速度导向型优化能在多数图像的配准上获得比PCA-SIFT更快的速度,配准质量导向型优化获得的性价比比PCA-SIFT更高;(2)SUFR的速度比SIFT方法要快很多,但是SURF对两幅图像中相同物体的识别偶尔会有失败,从而配准质量导向型优化的成功率要比SURF高。SIFT正交试验的研究使全景图像中相连两幅图像的拼接质量更高、连接更加牢固,进而提高整幅全景图的拼接质量。SIFT方法不是一个固定的、一层不变的法则,对于不同的应用导向,应当设计不同的SIFT优化参数。最后,本文实现了黄山风景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从调查对象反映的结果来看:(1)旅游行程设计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准备工作;(2)针对旅游服务系统设备的适定性选择的调查问卷表明:人们对移动智能手机的依赖正越来越强,旅游服务系统的设计应当首先面向移动终端,设计适合于移动硬件的智能旅游服务系统。由于黄山风景区的地理空间适合移动智能旅游服务系统的二维研究,也符合三维高程研究的目的;黄山风景区景观复杂,相同景点不同季节呈现的自然景观不同;同一季节的相同景点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表现的景观也不相同;作为世界遗产名录,黄山风景区对景区采取轮流封闭保护的措施,从而适用于空间穿越的虚拟现实研究。本文以黄山风景区为案例地,结合GPS采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地图生成模块、定位模块、全景展示模块实现了黄山风景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研究了全景图在移动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可视化应用,探讨了全景技术在旅游服务系统中对旅游感知的拓展表达,并探索了地理空间智能感知、旅游行程规划、旅游时空虚拟穿越的问题及实现方式。
郝海萍[8](2014)在《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评价研究 ——以大庆旅游电子地图为例》文中认为旅游电子地图以其丰富多彩的专题信息量和实时现势性成为传统电子地图的延伸,并扩展出其无法替代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随着市场上电子地图逐渐被标准化、公开化和网络化,当前公开版的旅游电子地图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地图类产品其产业化也已经日趋成熟。作为一种面向游客和大众的地图产品质量必须严格把关,其生产者和用户对地图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来越意识到地图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因为地图数据质量作为旅游电子地图应用的基础,其好坏将直接影响旅游电子地图应用的广度及深度。但目前出台的几种质检规范不能完全与旅游电子地图的数据质量元素相对应,所以如何对这种电子地图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与评定工作,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旅游电子地图质量,迫切需要开展地图数据质量检查和综合评价工作,进而指导旅游电子地图的生产制图优化,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现势性好、可视化高、可用性强的旅游地图产品。本文在分析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特点和影响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围绕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在对比分析电子地图和旅游电子地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与旅游电子地图及其质量研究相关的研究现状,提出旅游电子地图的数据特点、内容及其发展趋势;(2)依据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及GB/T19996-2005《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3种规范,并根据影响旅游电子地图的数据质量的因素,结合旅游电子地图数据特点,给出了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元素及其子元素,并重点分析和检查数据质量,为进行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3)将云模型理论应用于旅游电子地图的数据质量评价领域。运用云模型把随机性和模糊性结合起来,用其数字特征期望、熵、超熵来解释随机性与模糊性的关联性,并通过特定算法生成定性概念的定量转换值,提出了基于云模型的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证明基于云模型的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对缺陷的敏感度高,充分考虑了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最后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已知数据对比检核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唐天琪,邵奇慧,徐园[9](2013)在《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电子地图的不断发展,其在智慧旅游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主要将三个风景区融为一体,既突出单个景点的特色,又从空间上直观反映景区间的联系。制作便民的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有利于引导南京旅游业的发展。
张茜,张良,强永生[10](2013)在《基于Android的智能旅游自助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助旅游逐渐成为主流的旅游方式后,在旅游市场中所占比重大增,如何安排衣食住行、旅游线路以及提升旅游品质是自助旅游的最大问题。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生活更加便利。文章以泰山自助旅游为目标,对智能旅游自助系统进行了解和研究,并结合二维条码技术、手机定位等物联网技术,提出了一套基于Android的智能旅游自助系统,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二、泰山旅游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山旅游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公众服务的安丘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电子地图的制作与发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电子地图基本知识 |
2.1 电子地图概述 |
2.2 电子地图数据模型 |
2.3 电子地图可视化表达 |
2.4 电子地图制图综合 |
2.5 电子地图数据集 |
2.6 本章小结 |
3 安丘市电子地图数据组织 |
3.1 基础地理数据 |
3.2 地理实体数据 |
3.3 地名地址数据 |
3.4 DOM数据 |
3.5 本章小结 |
4 电子地图制作发布 |
4.1 符号设计 |
4.2 色彩设计 |
4.3 地图注记 |
4.4 瓦片制作 |
4.5 服务发布 |
4.6 本章小结 |
5 便民地图系统建设 |
5.1 关键技术 |
5.2 技术路线 |
5.3 运行环境设计 |
5.4 界面设计 |
5.5 功能示例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在旅游地图设计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的阐释 |
2.1 旅游地图的概述 |
2.1.1 旅游地图定义 |
2.1.2 旅游地图的分类 |
2.1.3 旅游地图功能 |
2.1.4 现阶段我国旅游地图的不足之处 |
2.2 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界定与阐述 |
2.2.1 交互设计 |
2.2.2 信息可视化概念 |
2.2.3 信息可视化的发展历程 |
2.2.4 交互式信息可视化概述 |
2.2.5 旅游地图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发展趋势 |
2.3 旅游地图设计的视觉认知理论 |
2.3.1 认知心理学 |
2.3.2 地图符号学 |
第三章 旅游地图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设计研究 |
3.1 旅游地图中信息的编制类型 |
3.2 旅游地图中信息图形元素设计 |
3.2.1 点状符号 |
3.2.2 线状符号 |
3.2.3 面状符号 |
3.3 旅游地图中信息的视觉语言设计 |
3.3.1 地图视觉语言概述 |
3.3.2 旅游地图的图形设计 |
3.3.3 旅游地图的文字设计 |
3.3.4 旅游地图的色彩设计 |
3.3.5 旅游地图的标注设计 |
3.4 旅游地图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设计要求 |
第四章 、旅游地图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 |
4.1 基于旅游地图界面的交互性视觉要素分析 |
4.1.1 体现信息之美的视觉 |
4.1.2 增强信息趣味的声音 |
4.1.3 提升用户体验度的互动 |
4.2 旅游地图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多层次体验 |
4.2.1 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 |
4.2.2 改变用户的行为体验 |
4.2.3 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 |
4.3 故宫旅游地图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运用 |
4.3.1 故宫介绍 |
4.3.2 故宫地图的信息可视化分析 |
4.3.3 故宫地图信息可视化的交互设计 |
第五章 旅游地图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 |
5.1 旅游地图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原则 |
5.2 旅游地图中交互式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 |
5.2.1 适当简化视觉元素 |
5.2.2 合理运用色彩搭配 |
5.2.3 增强人与信息的趣味交互 |
第六章 设计实践—天津市海河沿线的旅游地图设计 |
6.1 选取设计实践对象 |
6.2 海河旅游线路特征分析 |
6.3 海河沿线旅游地图的数据来源 |
6.4 海河沿线旅游地图的风格定位 |
6.5 旅游地图图形尺寸及比例尺 |
6.6 设计过程分析 |
6.7 天津海河沿线景点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LBS在旅游服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和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旅游业中位置服务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旅游服务平台中位置服务的需求和现状 |
2.1 旅游过程中游客对位置服务的需求 |
2.2 旅游平台中的旅游服务现状 |
3 LBS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分析 |
3.1 LBS概述 |
3.2 LBS的应用 |
3.3 LBS在旅游中的应用 |
3.3.1 从旅游主体角度分析LBS的应用 |
3.3.2 从旅游服务应用角度分析LBS的应用 |
4 旅游服务平台中LBS体系结构设计 |
4.1 LBS系统基础框架 |
4.2 功能分析与设计 |
4.3 关键技术 |
4.3.1 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 |
4.3.2 空间数据管理和索引技术 |
4.3.3 空间数据传输和可视化技术 |
4.3.4 地理编码技术 |
4.4 LBS体系结构设计与特点 |
5 LBS示范——全域旅游电子地图平台 |
5.1 示范平台总体设计 |
5.1.1 示范地及其需求分析 |
5.1.2 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
5.1.3 数据采集与管理 |
5.2 示范平台实现与运行 |
5.2.1 平台开发实现 |
5.2.2 平台测试优化 |
5.2.3 LBS体系结构更新 |
5.3 示范平台发布与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研究 ——以泰山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研究法 |
1.5.3 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结合 |
1.5.4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 |
2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智慧旅游 |
2.1.2 智慧景区 |
2.1.3 旅游体验 |
2.1.4 旅游动机 |
2.1.5 旅游期望 |
2.1.6 游客满意度 |
2.2 游客体验相关理论 |
2.2.1 旅游本真性理论 |
2.2.2 游客期望理论 |
2.2.3 需求层次理论 |
2.2.4 主观幸福感理论 |
2.3 游客体验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 |
2.3.1 游客体验类型 |
2.3.2 游客体验特征 |
2.3.3 游客体验的影响因素 |
3 我国智慧景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智慧景区建设现状 |
3.1.1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 |
3.1.2 游客服务体系建设 |
3.2 我国智慧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
3.2.1 通信网络未能完全覆盖 |
3.2.2 服务智能化不能满足需求 |
3.2.3 旅游信息专业人才匮乏 |
4 泰山智慧景区游客体验实证研究 |
4.1 泰山景区智慧化建设现状 |
4.1.1 信息集成平台建设 |
4.1.2 遗产保护体系构建 |
4.1.3 管理指挥体系构建 |
4.1.4 旅游服务体系构建 |
4.2 研究设计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4.2.2 实地调研 |
4.3 样本统计特征分析 |
4.3.1 游客人口统计特征 |
4.3.2 旅游概况统计特征 |
4.4 结果分析 |
4.4.1 样本统计结果分析 |
4.4.2 游客体验评价结果分析 |
5 智慧景区游客体验改善路径 |
5.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5.2 创建游客体验中心 |
5.3 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 |
5.4 构建景区电子商务平台 |
5.5 加强游客的互动参与 |
5.6 加强智慧旅游对外宣传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综述 |
二、研究方法 |
(一) 案例选择 |
(二) 研究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
(三) 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及说明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一) 旅游者对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重要性感知分析 |
(二) 旅游者对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满意度分析 |
(三) 旅游者对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重要性-满意度IPA分析 |
四、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建设建议 |
(一) 加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内部系统建设 |
(二) 加强政府引导 |
(三) 加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个性化建设 |
(四) 加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的对外宣传力度 |
(6)盲人电子地图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盲人地图 |
1.2.2 听觉显示 |
1.2.3 可听化技术 |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盲人电子地图理论基础 |
2.1 盲人地理空间认知与建模 |
2.1.1 盲人地理空间认知过程 |
2.1.2 盲人地理空间认知的模型 |
2.2 地图符号 |
2.3 听觉显示 |
2.3.1 听觉的特点 |
2.3.2 语音和非语音 |
2.3.3 听标与耳标 |
2.3.4 声音的维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盲人电子地图及其设计方法 |
3.1 盲人空间认知调查与分析 |
3.2 常见导航地图的分析 |
3.3 盲人电子地图 |
3.3.1 盲人电子地图的概念 |
3.3.2 盲人电子地图的内容 |
3.3.3 盲人电子地图的特点 |
3.4 盲人电子地图的设计 |
3.4.1 设计原则 |
3.4.2 设计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路网数据的示意化方法 |
4.1 示意性地图 |
4.1.1 心象地图 |
4.1.2 示意性地图 |
4.1.3 路网数据的示意性表达 |
4.2 路网示意化方法 |
4.2.1 示意化算法 |
4.2.2 常见示意化算法 |
4.2.3 Stroke构造、移位一体化算法 |
4.3 试验与对比分析 |
4.3.1 试验数据与结果 |
4.3.2 定性分析 |
4.3.3 定量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理信息的可听化方法 |
5.1 地理信息可听化 |
5.1.1 声音符号分类 |
5.1.2 数据声音映射 |
5.1.3 设计原则 |
5.1.4 地理信息可听化及其分类 |
5.2 地理实体类型可听化 |
5.2.1 地理实体类型 |
5.2.2 试验及分析 |
5.3 属性信息可听化 |
5.3.1 等级信息可听化 |
5.3.2 面积可听化 |
5.3.3 试验及分析 |
5.4 拓扑信息可听化 |
5.4.1 距离可听化 |
5.4.2 方向可听化 |
5.4.3 试验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盲人电子地图的实现 |
6.1 听觉符号库 |
6.1.1 概念 |
6.1.2 数据结构 |
6.1.3 实现与应用 |
6.2 盲人电子地图的交互实现 |
6.2.1 人机交互 |
6.2.2 交互方式 |
6.2.3 听觉界面 |
6.3 盲人电子地图的实现与应用 |
6.3.1 实现过程 |
6.3.2 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7)全景成像若干关键问题及其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以黄山风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智慧旅游研究 |
2.2 旅游服务系统应用研究 |
2.3 旅游服务系统中可视化研究 |
2.4 全景图技术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图像畸变校正中格点排列方法的研究 |
3.1 引言 |
3.1.1 点排列的应用背景 |
3.1.2 格点排列问题的提出 |
3.2 Arturo与Lezama的点排列方法 |
3.3 棋盘格点的搜索排列方法 |
3.4 格点排列方法的实证分析 |
3.4.1 定标样张的实证分析 |
3.4.2 鲁棒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旅游服务系统中多尺度可视化表达方法的研究 |
4.1 多尺度问题的提出 |
4.2 相机定标参数多尺度关系的研究 |
4.3 畸变参数多尺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
4.4 多尺度可视化表达在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
4.4.1 多尺度交叉校正的实证分析 |
4.4.2 旅游服务系统中景观的多尺度表达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慧旅游可视化表达中图像配准的优化方法研究 |
5.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5.2 SIFT配准方法的正交设计 |
5.2.1 响应变量 |
5.2.2 正交因子和水平 |
5.2.3 正交表的设计 |
5.2.4 正交试验 |
5.2.5 正交试验的分析 |
5.3 正交优化方案的对比分析 |
5.3.1 SIFT框架内的对比分析 |
5.3.2 与PCA-SIFT和SURF的对比分析 |
5.4 正交优化方案的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景图在智慧旅游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
6.1 引言 |
6.1.1 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选择期望 |
6.1.2 智慧黄山服务系统的提出 |
6.2 智慧旅游服务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 |
6.3 智慧旅游服务系统设计的数据采集工作 |
6.4 黄山风景区移动智能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实现 |
6.5 黄山风景区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展示 |
6.6 移动智能旅游服务系统的对比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图目录 |
表目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8)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评价研究 ——以大庆旅游电子地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现状 |
1.2.2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研究现状 |
1.2.3 城市旅游电子地图的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
1.4. 论文主要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
2.1 旅游电子地图 |
2.1.1 旅游电子地图涵义 |
2.1.2 旅游电子地图特点 |
2.1.3 旅游电子地图生产流程 |
2.2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 |
2.2.1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内容 |
2.2.2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特点 |
2.3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概述 |
2.3.1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的概念 |
2.3.2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的基本特征 |
2.4 影响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模型 |
3.1 数据质量模型的定义 |
3.2 数据质量模型的主要内容 |
3.2.1 质量元素的确定 |
3.2.2 质量元素权重的确定 |
3.3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检查 |
3.3.1 主要检测的数据内容 |
3.3.2 现有主要检查方法 |
3.3.3 点状旅游数据质量检查及分析 |
3.4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的度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评价理论 |
4.1 数据质量评价原则 |
4.1.1 系统性 |
4.1.2 实用性 |
4.1.3 目的性 |
4.1.4 全面性 |
4.1.5 科学性 |
4.2 数据质量评价标准 |
4.2.1 旅游POI数据产品缺陷分类 |
4.2.2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评估 |
4.2.3 质量等级 |
4.3 数据质量的评价 |
4.3.1 数据质量评价概述 |
4.3.2 现有主要综合评价方法 |
4.3.3 主要数据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云理论的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5.1 模型理论的产生背景 |
5.2 云模型理论及相关概念 |
5.2.1 云的基本概念 |
5.2.2 云生产算法 |
5.2.3 虚拟云理论 |
5.3 云模型应用于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
5.3.1 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不确定性分析 |
5.3.2 云模型应用于综合评价的现状分析 |
5.3.3 可行性分析 |
5.4 基于云模型的旅游POI数据质量综合评价 |
5.4.1 基于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模型 |
5.4.2 具体评价流程 |
5.4.3 底层质量元素转换云模型参数的确定 |
5.4.4 各层次间云模型参数的综合运算 |
5.5 实例分析 |
5.5.1 L17比例尺的实验 |
5.5.2 L12比例尺的实验 |
5.5.3 L8比例尺的实验 |
5.6 评价结果的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参与项目 |
附件 |
(9)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需求分析 |
3 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功能设计 |
3.1 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图层设计 |
3.2 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符号设计 |
3.2.1 道路符号设计 |
3.2.2 地物符号设计 |
3.2.3 注记符号设计 |
3.2.4 公共设施符号设计 |
3.3 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色彩设计 |
3.3.1 电子地图底图色彩设计 |
3.3.2 电子地图符号色彩设计 |
4 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具体实现 |
4.1 钟山风景区数据采集与处理 |
4.1.1 POI数据 |
4.1.2 文本数据 |
4.1.3 图像数据 |
4.2 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功能实现 |
4.2.1 基本功能 |
4.2.2 地图交互设计功能 |
5 总结 |
(10)基于Android的智能旅游自助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相关技术 |
2 系统设计框架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功能设计 |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
3.1 主界面实现 |
3.2 二维条码识别实现 |
3.3 地图交互实现 |
4 结语 |
四、泰山旅游多媒体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公众服务的安丘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电子地图的制作与发布[D]. 常辉.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交互式信息可视化在旅游地图设计中的应用探究[D]. 朱玲娜.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3]LBS在旅游服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和示范[D]. 郑丕珍. 江西师范大学, 2018(09)
- [4]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研究 ——以泰山景区为例[D]. 孙晓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18(01)
- [5]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泰山景区智慧旅游应用平台评价研究[J]. 陈方英. 泰山学院学报, 2017(04)
- [6]盲人电子地图的设计与研究[D]. 翁宝凤. 武汉大学, 2017(06)
- [7]全景成像若干关键问题及其在智慧旅游中的应用研究 ——以黄山风景区为例[D]. 丁新涛. 安徽师范大学, 2015(07)
- [8]旅游电子地图数据质量评价研究 ——以大庆旅游电子地图为例[D]. 郝海萍.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2)
- [9]钟山风景区电子地图设计与实现[J]. 唐天琪,邵奇慧,徐园. 现代测绘, 2013(05)
- [10]基于Android的智能旅游自助系统研究[J]. 张茜,张良,强永生. 物联网技术,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