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导向下的现代设计特征

论市场导向下的现代设计特征

一、论市场导向下现代设计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焦瀚[1](2021)在《当代国产封神题材动画角色设计对道教文化的借鉴重设》文中研究表明

刘丽娟[2](2021)在《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文中认为大理白族扎染文化兴盛于唐宋时期,在历史的曲折变化中得以延续发展,白族扎染图案的传承和演变是历史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缩影。流传在大理地区的扎染图案数量众多,形色各异,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试图以民国时期至今为时间段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进行系统梳理,并置于各个历时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中分析其设计及演变的内在逻辑。本文通过对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研究为切入点,置以大理白族扎染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详细探究,以图案为线索,探索曲折发展的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变迁。首先,通过调研资料与文献分析,从白族扎染图案的自然环境背景、人文历史背景等方面对白族扎染图案展开研究,详细梳理了白族扎染图案的历史演变、文化内涵和艺术观念。其次以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内容分类,并结合社会背景、经济改革背景将大理白族扎染发展时间分段,分析扎染产业的发展与扎染图案之间的关联,探索扎染图案的变化规律以及原因。再次,通过图案的构成形式以及审美法则进行图案设计特征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背后蕴含的设计观念和审美内涵,从扎染的工艺、主题、色彩、造型等本体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分析大理白族扎染的设计思想、图案演变规律、社会经济价值,结合其发展现状,对扎染产业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讨。这一研究为少数民族染织业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对扎染图案的设计文化提供详实的资料,为当前进行扎染图案的设计开发提供设计思维方案。

赫宸[3](2021)在《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现,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持续回暖,重型货车市场迅速膨胀吸引了大量整车厂商、零部件企业涌入,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行业内卷化不断加剧。Y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重型货车离合器生产企业,其固定资产占公司资产总额的55%以上,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全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因此,如何对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进行充分的调整优化,如何快速地响应市场,以满足企业升级转型和顾客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做到从根本上提升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效率及质量,是Y公司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该目的,通过对流程再造(BPR)和流程优化(BPI)理论进行研究分析,选定流程优化理论(BPI)和ECRS优化方法对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本研究通过对Y公司管理环境和流程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在对管理流程进行深入调查后,收集、归纳、总结分析出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存在流程周期过长、市场导向缺失、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三项主要问题,从而根据Y公司的实际情况,使用ECRS优化方法有针对性地对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核心管理流程和其中策划环节流程、实施环节流程、验收环节流程三个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来促进流程优化方案能够落地实施。实践证明,本研究利用流程优化(BPI)理论和ECRS优化方法对各流程进行的优化方案设计,能够使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施周期大幅降低,增强了管理流程的市场导向性,使流程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化解了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有效解决了流程中的主要问题,不仅对Y公司其他流程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其他类似的国有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阳,徐俊华,任海青[4](2021)在《市场导向下傣族竹编工艺的创新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迫使当地的传统工艺逐渐走向没落。文章以傣族竹编工艺为例,从传统工艺传承与现代技术融合、产品种类扩展与设计品质提升、产业模式探索与商业平台建设3个方面探讨了市场导向下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创新路径。

张运琦[5](2020)在《面向设计扶贫的四川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且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是四川省主要贫困区,在如今文旅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以民族文化为内核的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不仅能因地制宜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设计扶贫相关政策,针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聚焦于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在扶贫中的可行性与高效率,研究与时俱进的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的方法与可持续的产业链路径,挖掘旅游商品扶贫的快捷性和长效性,达到扶贫“造血”良性循环发展。首先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情况及扶贫现状出发,确定以四川省凉山州为本次研究的重要地域。其次,对民族旅游商品定义范畴、分类及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民族旅游商品的发展趋势与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商品的实际情况,找到民族旅游商品与设计扶贫结合的突破口,明确课题的研究重点。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少数民族的技艺向旅游商品转化且要实现扶贫的功能的经验阻碍,就此运用用户访谈、问卷法、情境构建法等方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重点对民族文化受众、扶贫对象的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前期研究内容,提出扶贫导向下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的评价模型及原则,并从参与方式、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产业链的搭建、营销与品牌四个方面探索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扶贫的有效途径,并以参与方式与文化在产品中的表现层次为切入点,提出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路径。通过研究表明,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开发及其产业链的搭建,需要以扶贫对象本身技能为起点,逐渐拓展其他能力,才能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能达到扶贫“造血”良性循环发展,是脱贫奔康的关键途径之一。选取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研究的设计对象,透过对当地旅游发展及民族文化的梳理与分析,探索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开发的契机,以彝族火把节文化与彝族传统刺绣技艺为目标文化资源,密切关注扶贫对象的生存来源与需求,结合当今文旅融合消费市场背景下的创新设计,以期能为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郭延龙[6](2020)在《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研究》文中提出技术人工物是通过技术实践活动而生成的存在物。1993年兰德尔·迪珀特(Randall Dipert)最早关注该主题,1998年前后荷兰技术哲学家克洛斯(Peter Kroes)和梅耶斯(Anthonie Meijers)将其发展为成熟的研究范式。现阶段,技术人工物的功能与伦理价值的失衡、价值与责任的复杂关系、多元化的伦理治理等问题涌现,迫切需要对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问题进行系统地探究。本研究旨在通过技术现象学还原法、归纳与演绎法等方法,探析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背后的哲学基础、“物律”设计方式以及技术治理路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技术人工物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提出了研究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第二,对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的相关概念进行词源、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唐·伊德(Don Ihde)“人-技术”关系理论、拉图尔(Latour)“人工物社会”思想和维贝克(P.Verbeek)“道德物化”的思想为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下一步的深入探究。第三,基于拉图尔“人工物社会”的思想,从技术人工物中历史唯物论的“人本”孕育、“非人”的新唯物论产生、“非人”的扩展三个阶段进行考察,系统地论证了“去中心化”情景下技术人工物,如何从“人本”至“非人”的拓展历程。同时,结合共享单车“去中心化”的具体案例进行诠释。第四,在维贝克“道德物化”的思想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技术人工物的道德意向性、道德自由和道德中介的作用,认为技术人工物的技术程度决定了道德物化程度。同时,结合智能穿戴服装的具体案例进行诠释。第五,基于以上研究基础,通过设计者的道德敏感性捕捉与识别、情感投射与移情、创造性想象与超越,运用仿生设计的情景模拟、虚拟与现实的情景模拟、设计价值的情感模拟,结合强制式调节设计、引诱式调节设计和劝导式调节设计的方式,探索技术人工物设计的“物律”方式。同时,以保姆机器人为例,诠释具体实践语境中的“物律”设计。第六,对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的责任与价值进行细分,对技术行动者、社会行动者和元层面行动者,进行“问责”与建构性技术评估。结合公众参与、共享式、社会契约的公平合作进行调节反馈,最终通过技术内在关系路径、混合式系统路径和价值敏感设计路径,进行不同程度的技术设计与治理。同时,以基因编辑婴儿案例进行反思,针对其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诠释。最后,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的研究,是从技术内在关系的路径切入,以“物准则”的视角探讨技术设计伦理的全过程。本研究提出了“设计即治理”的技术治理方式,用技术道德化的“前置式”设计方式,将“善”技术功能和物理结构“写入”至技术人工物中,以期待通过技术人工物的“物律”设计方式,为构建人类美好生活世界贡献力量。

唐欢[7](2020)在《基于感性工学的“五色观”研究及其在现代裙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五色观”是我国色彩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服装用色的体现。“五色观”是指以黄、赤、青、黑、白五色为原色的色彩观念,融合了儒释道哲学概念,不仅体现了先民们对色彩的感知,也凝聚了先民们对自然、生命、礼仪的特殊情感。如今,随着传统文化在设计界的兴起,将“五色观”融入现代设计也成为了热门话题。除了色相的运用外,“五色观”文化内涵的表达成为当今设计的又一个关注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传统“五色观”的内容悄然变化着,如何将设计作品保留色彩传统内涵的基础上具有时代特色,是设计师们目前面临的难题。因此,引入工科的研究方法可以更为科学地探索这一个难题的解决途径。本课题以“五色观”在裙装中的设计应用为研究对象,以感性工学为技术手段,以传统五色在裙装中的运用情况、色彩观念、喜爱度、变化影响因素为研究内容,力图构建以感性工学、数据统计为研究方法的传统色彩观念变化体系。结合上述研究内容,分析设计案例,总结“五色观”在现代裙装中的应用价值、形式、原则与方法。为了更好地做到“以小见大”,本次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为女大学生。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其一,运用文献检索法,梳理“五色观”的发展及文化内涵,并运用数据统计法,以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传习馆的裙装及现代服装品牌的裙装为样本支撑,对近代裙装的色彩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其二,理清感性工学的起源与发展,梳理感性工学在色彩中的应用,建立“五色观”与感性工学之间的联系;其三,基于感性工学的问卷调查法及数据分析法,对女大学生进行传统五色的现代观念研究,探究并总结在裙装中传统五色的色彩观念变化及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探究五色观的传承与创新、审美内涵等内容分析“五色观”在裙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形式,通过分析品牌裙装的设计案例,总结“五色观”在现代裙装中的应用路径、原则与方法。通过对传统五色的色彩观念变化研究得出:传统五色的色彩观念在现代裙装中出现较大变化,体现尊卑、哲学的观念减弱,而与穿着者性格、情绪有关的观念增强,同时色彩运用由大量使用有彩色系转向对黑白色的喜爱,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社会环境、科学技术、色彩特性三方面。在传承色彩文化的基础上,“五色观”在现代裙装的应用通过把握色彩观念差异,结合当代设计两条路径,遵循协调、适用、创新、象征原则,可以结合简约用色、五彩纷施或细节协调的设计方法,结合图案、材质、款式设计内容,有一定可行性。未来,“五色观”的运用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涉及的色彩丰富多样,进一步加强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的联系。

孟凡放[8](2020)在《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景德镇市青花瓷主题餐厅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做为第三产业的餐饮服务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餐饮文化和各具特色的就餐环境也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一部分。随之涌现出了主题餐厅、时尚餐厅和民俗餐厅等形式。当下消费者对于餐饮空间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满足于基本的就餐功能,更多的是希望能在就餐的同时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餐饮空间设计备受消费者青睐,一方面丰富了餐饮空间设计的多元性,另一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青花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古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最大的特点是白地衬以蓝色纹饰,给人素雅洁净、温润如玉的感觉,同时还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效果。不同时期的青花瓷纹饰形态各异,各具特色,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陶瓷艺术的魅力。在当今社会中,青花瓷的纹饰艺术更是受到设计界的追捧。鉴于此,作者将青花瓷艺术纹饰与主题餐厅相结合,首先从青花瓷艺术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现场调研、文献阅读、资料搜索等方式对青花瓷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不同的器型及纹饰进行归类总结。然后,对于主题餐厅的设计现状和国内外相关的主题餐厅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索青花瓷艺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并分析青花瓷艺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为青花瓷主题餐厅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论文对青花瓷艺术纹饰如何在餐饮空间中表达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梳理了青花瓷艺术、餐饮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装饰等相关的概念。以景德镇市青花瓷主题餐厅的设计方案为例,对青花瓷艺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表达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论述了青花瓷艺术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意义所在,同时具体分析了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中的设计原则和组合方式,提炼出装饰性较强且具有代表性的青花瓷纹饰,将其融入到主题餐厅的设计之中,创作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主题餐厅设计。

牛梦珍[9](2020)在《后现代美学版图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研究》文中指出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在商品经济大繁荣的背景下有意培养的市场增长点,是我国文化事业互利共生格局的商业化表现,更是以文化创意产品为载体,力求贴近大众文化的工业美学。以大众生活需求为研发导向的北京故宫文创产品,是后现代文化境遇中的一个现实文本。美学研究在文博领域尚属薄弱,深化对故宫文创产品的美学研究极具现实意义,不仅能对“博物馆文创产品热”这一文化现象做出回应,也能为我国博物馆发展文创事业提供理论指导。生活美学、身体美学和生态美学是当今世界美学的三大热门话题,也是后现代美学版图中最重要的三个板块。以这三个板块的理论内容为抓手,运用结构主义法和解构法,有利于将后现代学说置于文创情境下使其意义生成。通过实地考察和个案剖析,研究以形象意角度归纳出故宫文创产品的总体美学特征,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阐释故宫文创产品的后现代性表征。本质上的解构、创作手法上的拼贴和戏仿,使得故宫文创产品展现出非深度化、平面化、意义精神非中心化的开放性艺术特质。结合故宫文创产品所处的特殊社会语境和文化语境,故宫文创与后现代相抗相悖的部分适合开展美学思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美感生成,早已被吸纳在经济全球化的审美策略中。从文化双向渗透视角来看,对故宫文创产品进行后现代美学研究的反思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不足与缺憾,即如何站在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立场上去继承传统文化,发扬故宫文化。中国虽然已经出现了某些后现代景象,但政治体制和市场机制的纠葛、传统与现代的驳杂、全球化与本土性的冲突,都会给文博机构开展文创事业带来重重危机;二是价值意义,即如何在后现代语境中预见文创新场景。西式学术思维固守的主客二元论模式,在中国的后现代文化生存处境中归一为浑圆的中和思维境地。修身克己、道不远人、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思想,时至今日仍有不竭的文化内在张力。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把精神建构领域的创意活动转变为可供大众消费的创意产品。它是消费时代“审美泛化”的产物,不仅作用于人的身体、关联着生态环境,同时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小叙事”实践。在当下“国潮”复苏的审美文化实践中,北京故宫文创产品有望引领国内文博机构开拓出“文化品牌民族化”、“消费群体年轻化”、“文化消费精品化”、“产品研发众创化”的文创消费新格局。

王家辉[10](2020)在《基于当阳峪窑瓷器装饰特征的现代日用瓷创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宋代当阳峪窑是我国北方地区生产规模较大的民间窑口之一,其制瓷品种、生产工艺在北宋时期达到了顶峰,当阳峪窑也不乏一些工艺精湛的日用瓷产品至今仍流传于世。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繁荣,特别是人们对瓷产品的认知和消费的不断增强,大大促进了我国制瓷行业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引导国内瓷产品设计的转型。河南当阳峪地区的瓷产品设计和制作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日用瓷产品的创新应用中仍显示出驱动不足,特别是在器型装饰的转化中仍有很大的设计挖掘应用空间。本课题通过对当阳峪窑瓷器的装饰特征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其内在装饰规律,在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与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将具备当阳峪窑装饰特征的造型、纹样、色彩元素与日用瓷进行创新融合并加以应用,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在保留当阳峪传统装饰特点的同时强化现代日用瓷的实用性、审美性、流行性。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归类整理的研究方法,首先对阳峪窑瓷器的种类与器型、当阳峪瓷器的装饰技法进行总结与整理,将现代日用瓷装饰设计的现状、流行趋势进行梳理;课题本着市场导向原则、文化感知原则、功能优化原则,采用符号化设计法、形式美设计法等对当阳峪窑装饰元素与现代日用瓷结合的可行性进行探索,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当阳峪地区传统制瓷业的传承,有利于当阳峪日用瓷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品牌塑造;其次利用数据分析、实践归纳法从当阳峪日用瓷器型设定、装饰纹样再设计、材料与工艺的选取、传统的制瓷方法、现代的贴花设计工艺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了当阳峪窑与日用瓷相结合的的创新设计实践方案。最后课题对当阳峪日用瓷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的包装,以期更好的促进当阳峪窑日用瓷传统工艺和现代品牌的传播。最终课题的设计支撑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碗、盘、茶壶、茶杯器型为主,运用简化重构的形式美法则结合材料拼接的方法进行日用瓷创新设计;第二部分是以当阳峪窑剔刻花工艺来体现日用瓷特色的装饰手法,利用离散设计的方法将传统梅瓶造型“改造”成为现代日用瓷食盒设计。

二、论市场导向下现代设计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市场导向下现代设计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2)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工艺美术研究现状
        1.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现状
    (四)扎染的相关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情况
        2.研究动态
        3.研究内容分类
        4.研究现状的不足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研究创新点
    (六)研究方法
    (七)研究思路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成环境
    (一)大理白族的人文生态环境
        1.白族生活的基本单位“坝子”
        2.“坝子”对白族居住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对白族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4.文化交流条件影响白族扎染的发展
    (二)大理白族的历史文化背景
        1.民族源起
        2.信仰体系
        3.多元文化
    (三)本章小结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题材类型
        1.植物花草类
        2.动物类
        3.自然景观类
        4.人物造型类
        5.几何图形类
        6.字体诗赋类
        7.体育类
        8.宗教类
    (二)本章小结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及图案变化
    (一)大理扎染产业发展历程中的图案变化
        1.民国时期-20 世纪80 年代
        2.20世纪80 年代-21 世纪初
        3.21世纪至今
    (二)大理扎染产业经营模式对图案的影响
        1.家庭作坊式
        2.个体生产式
        3.服务设计式
    (三)大理白族扎染产业经营现状调研
    (四)本章小结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形式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构成形式
        1.单独图案
        2.角隅纹样
        3.连续纹样
        4.边缘图案
    (二)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形式法则
        1.对称与均衡
        2.条理和反复
        3.节奏与韵律
    (三)小结
五、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审美分析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工艺美
        1.“扎花”工艺的分类
        2.“染色”工艺的自然美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主题美
        1.祈福喻吉的精神追求
        2.去灾辟邪的寓意表达
        3.幸福美满的生活追求
    (三)大理白族扎染的图案色彩美
        1.大理白族扎染的“朴素”
        2.大理白族扎染的“五彩”
    (四)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造型美
        1.“满”“全”的整合之美
        2.“共生”“独存”的融合之美
    (五)小结
六、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及其产业创新发展
    (一)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的设计思想
        1.材料的自然性与致用利人的健康理念
        2.图案生成的偶发性与手工艺者的主观能动性
        3.指尖穿梭中的女红艺术观念
        4.大理白族扎染图案设计思想的嬗变
    (二)大理白族扎染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传承
        2.大理白族扎染产业发展的瓶颈
        3.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研情况汇总
附录二 、扎染文化相关梳理
附录三 、图案梳理一览表
附录四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比赛获奖表
附录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实践及展演表

(3)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流程再造管理理论
        2.1.1 流程再造的内涵
        2.1.2 流程再造理论的早期实践
    2.2 流程优化相关理论
        2.2.1 流程优化的内涵
        2.2.2 流程优化的原则
        2.2.3 流程优化的方法
第3章 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Y公司简介
        3.1.1 Y公司基本情况
        3.1.2 Y公司经营情况
    3.2 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现状
    3.3 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现状
        3.3.1 核心管理流程现状
        3.3.2 关键业务流程现状
    3.4 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流程周期较长
        3.4.2 缺少外部管理流程
        3.4.3 缺少风险管理环节
第4章 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4.1 优化方案设计的原则
        4.1.1 制定具体的优化目标
        4.1.2 优化目标可衡量、可达到
        4.1.3 保持业务相关性
        4.1.4 具有明确时间节点
    4.2 优化方案设计的目标
    4.3 基于ECRS的优化方案设计
        4.3.1 策划环节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4.3.2 实施环节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4.3.3 验收环节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4.3.4 核心管理流程优化方案设计
第5章 实施与保障措施
    5.1 流程优化方案的实施
    5.2 流程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
        5.2.1 优化方案制度化
        5.2.2 部门职责梳理
        5.2.3 成立组织机构
        5.2.4 管理角色向流程外部延伸
        5.2.5 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市场导向下傣族竹编工艺的创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传承传统工艺精髓,融合现代技术与审美
    1.1 编织图案的数字化保护与升级
    1.2 编织材料与技法的传承与创新
    1.3 傣族其他传统工艺的融合与转化
2 丰富产品款式种类,提升设计品质与内涵
    2.1 传统家具更迭与现代家居产品补给
    2.2 茶具及茶文化周边产品本土化融合
    2.3 山珍药材及水果包装的可持续设计
    2.4 旅游文化产品民族地域独特性挖掘
    2.5 设计品质提升与区域品牌形象树立
3 探索新型产业模式,建立多渠道商业平台
    3.1 家庭式作坊与中小型企业的共存与合作
    3.2 体验式工坊与设计工作室的传承与创新
    3.3 线下实体平台与互联网平台的融合与互补
4 结语

(5)面向设计扶贫的四川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政策支持
        1.1.2 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
    1.2 研究现状
        1.2.1 设计扶贫研究现状
        1.2.2 民族旅游商品研究现状
        1.2.3 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扶贫研究现状
        1.2.4 设计介入扶贫实践案例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四川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概述
    2.1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现状
        2.1.1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情况
        2.1.2 四川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方式
    2.2 民族旅游商品的类型与特征
        2.2.1 民族旅游商品的类型
        2.2.2 民族旅游商品的特征
    2.3 四川民族旅游商品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2.3.1 旅游商品的需求
        2.3.2 旅游商品发展趋势
    2.4 四川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现状
        2.4.1 现有民族旅游商品
        2.4.2 旅游商品设计现状
    2.5 本章小结
3 四川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扶贫需求分析
    3.1 四川少数民族旅游商品扶贫案例研究
        3.1.1 “伊玛织绣”品牌
        3.1.2 “稀扞行动”羌绣
    3.2 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利益相关者分析
        3.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3.2.2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角色
        3.2.3 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方式
    3.3 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受众分析
        3.3.1 用户需求分析
        3.3.2 消费情境构建
    3.4 扶贫相关者的特征与需求分析
        3.4.1 特征与需求分析
        3.4.2 参与情境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四川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扶贫路径研究
    4.1 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扶贫评价体系
    4.2 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扶贫原则
        4.2.1 以市场为导向
        4.2.2 以村民为主体
        4.2.3 差异突出创新
        4.2.4 系统分层原则
        4.2.5 可持续性原则
    4.3 民族旅游商品扶贫实施路径
        4.3.1 多方参与形成新组织
        4.3.2 创新思维触发新设计
        4.3.3 整合资源建立新连接
        4.3.4 新营销助力民族品牌
    4.4 民族文化元素创意提炼方式
        4.4.1 传统纹样的装饰符号化
        4.4.2 民族色彩的提取时尚化
        4.4.3 典型构图的产品应用化
        4.4.4 偏好材质的搭配批量化
        4.4.5 民族信仰的体验仪式化
    4.5 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路径
        4.5.1 设计思维整合创新
        4.5.2 造型式样有序更新
        4.5.3 功能契合生活形态
        4.5.4 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4.6 本章小结
5 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实践
    5.1 项目背景及参与成员招募
        5.1.1 项目背景
        5.1.2 参与成员招募
    5.2 目标文化选择与分析
        5.2.1 目标文化选择
        5.2.2 目标文化分析
        5.2.3 文化元素提取
    5.3 扶贫导向下凉山彝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实践
        5.3.1 产品设计定位
        5.3.2 文化元素再设计运用
        5.3.3 产品展示
    5.4 凉山彝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的扶贫效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设计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附录B 四川省贫困县
附录C 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奖名单
附录D 关于民族元素的旅游商品现状与设计开发的调查
附录E 四川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扶贫调研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技术人工物的功用与伦理价值失衡
        1.1.2 技术人工物设计的价值和责任复杂性
        1.1.3 技术人工物设计的伦理治理问题多元化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技术人工物研究综述
        1.3.2 技术哲学伦理转向研究综述
        1.3.3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的相关概念
        2.1.1 技术人工物的概念界定
        2.1.2 设计伦理的概念界定
    2.2 技术人工物的属性和类型
        2.2.1 技术人工物的属性
        2.2.2 技术人工物的类型
    2.3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的理论依据
        2.3.1 唐·伊德“人-技术”关系理论
        2.3.2 拉图尔“人工物社会”思想
        2.3.3 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之“去中心化”
    3.1 技术人工物设计中的“人本”孕育
        3.1.1 “人-机器”的身体解放
        3.1.2 从“视觉”扩展到“知觉”的身体经验
        3.1.3 “人本”技术情景的成熟
    3.2 技术人工物中“非人”的产生
        3.2.1 “人”与“非人”的认知
        3.2.2 “去中心化”的行为
        3.2.3 “非人本”的存在
    3.3 技术人工物设计中“非人”的扩展
        3.3.1 “非人”行动者的扩充
        3.3.2 “时间”与“空间”的鸿沟
        3.3.3 多元“他者”的共生
    3.4 “去中心化”案例诠释:共享单车
        3.4.1 “去中心化”的技术设计模式
        3.4.2 共享式的“非人”行动者
        3.4.3 复杂的“去中心化”连带责任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之“技德”
    4.1 技术人工物的道德意向性
        4.1.1 “能力”层级的意向性
        4.1.2 “指向性”层级的意向性
        4.1.3 “多元稳定”的意向性
    4.2 技术人工物的道德自由
        4.2.1 道德主体的自由
        4.2.2 技术权力的自由
        4.2.3 物准则的自由
    4.3 技术人工物的道德中介
        4.3.1 道德中介的“放大”与“缩小”作用
        4.3.2 道德中介的“居间调节”作用
        4.3.3 道德中介的“异化”作用
    4.4 “技德”案例诠释:智能穿戴服装
        4.4.1 走向设计伦理驱动的“第三阶段”
        4.4.2 “道德化”的技术设计过程
        4.4.3 弥合生命器官的“不在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之“物律”
    5.1 设计者的道德想象
        5.1.1 道德敏感性捕捉与识别
        5.1.2 情感投射与移情
        5.1.3 创造性想象与超越
    5.2 设计与使用的情景模拟
        5.2.1 仿生设计的情景模拟
        5.2.2 虚拟与现实的情景模拟
        5.2.3 设计价值的情景模拟
    5.3 技术人工物的道德调节设计
        5.3.1 强制式调节设计
        5.3.2 引诱式调节设计
        5.3.3 劝导式调节设计
    5.4 “物律”案例诠释:保姆机器人
        5.4.1 创造性的道德想象
        5.4.2 情感化的交互设计
        5.4.3 “物律”式的生活调节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之“技术治理”
    6.1 技术人工物设计的责任与价值
        6.1.1 技术人工物的责任与价值范围
        6.1.2 技术人工物设计的责任分配
        6.1.3 技术人工物塑造的“美好生活”
    6.2 行动者的建构性技术评估
        6.2.1 技术行动者的建构性技术评估
        6.2.2 社会行动者的建构性技术评估
        6.2.3 元层面行动者的建构性技术评估
    6.3 技术人工物设计的调节反馈
        6.3.1 公众参与式的责任消解
        6.3.2 多元行动者的共享
        6.3.3 社会契约的公平合作
    6.4 技术人工物设计的技术治理路径
        6.4.1 技术内在关系的治理路径
        6.4.2 混合式系统的治理路径
        6.4.3 价值敏感设计的治理路径
    6.5 “技术治理”案例诠释:基因编辑婴儿
        6.5.1 科学价值与公共责任的失衡
        6.5.2 多元行动者技术监督的缺失
        6.5.3 技术治理路径的不完善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7)基于感性工学的“五色观”研究及其在现代裙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感性工学在服装色彩中的理论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内容
    1.5 课题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5.1 课题研究方法
        1.5.2 课题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感性工学与“五色观”概述
    2.1 感性工学概述
        2.1.1 感性工学定义
        2.1.2 感性工学的起源与发展
    2.2 感性工学与色彩
        2.2.1 色彩的物理特性
        2.2.2 色彩模式
        2.2.3 感性工学中的色彩研究
    2.3 “五色观”概述
        2.3.1 “五色观”的历史变迁
        2.3.2 礼制与民俗中的“五色观”
        2.3.3 感性工学与“五色观”
第三章 传统“五色观”及其在近代汉族民间裙装中的运用
    3.1 传统“五色观”分析
    3.2 近代汉族民间裙装中的“五色观”
        3.2.1 近代汉族民间裙装概述
        3.2.2 传统五色在近代汉族民间裙装中的运用
第四章 基于感性工学的“五色观”研究
    4.1 实验步骤及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4.2 实验词汇提取
    4.3 问卷设计
    4.4 调查对象与实验容量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传统五色的色彩感觉及喜好
        4.5.2 色彩感觉与喜好度的关联分析
第五章 传统五色的观念变化及其原因探析
    5.1 传统五色的观念变化内容
        5.1.1 传统五色的运用数量变化
        5.1.2 传统五色的观念变化
    5.2 传统五色的观念变化原因
        5.2.1 社会环境的变化
        5.2.2 科学技术的支撑
        5.2.3 色彩特性的影响
第六章 “五色观”在现代裙装设计中的应用
    6.1 “五色观”在现代裙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6.1.1 “五色观”的传承与融合
        6.1.2 “五色观”的审美内涵
    6.2 “五色观”在现代裙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6.3 “五色观”中的裙装设计以“盖娅传说”品牌为例
        6.3.1 “五色观”与裙装图案结合
        6.3.2 “五色观”与裙装面料结合
        6.3.3 “五色观”与裙装款式结合
    6.4 “五色观”在现代裙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原则及方法
        6.4.1 “五色观”在现代裙装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6.4.2 “五色观”在现代裙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6.4.3 “五色观”在现代裙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6.5 “五色观”在现代设计的应用趋势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附录二 :色彩感性语义词筛选调查
附录三 :裙装色彩感性语义词调查问卷

(8)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景德镇市青花瓷主题餐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框架
第2章 青花瓷艺术的概述
    2.1 青花瓷的定义
    2.2 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
        2.2.1 青花瓷的起源
        2.2.2 青花瓷的发展
    2.3 青花瓷的特征与分类
        2.3.1 器型的特征与分类
        2.3.1.1 瓶类
        2.3.1.2 壶类
        2.3.1.3 罐类
        2.3.1.4 盒类
        2.3.2 纹饰的特征与分类
        2.3.2.1 动物纹
        2.3.2.2 人物纹
        2.3.2.3 植物纹
        2.3.2.4 辅助纹
        2.3.3 款识的特征与分类
    2.4 青花瓷纹饰艺术分析
        2.4.1 青花瓷纹饰的构图形式
        2.4.1.1 满密式
        2.4.1.2 组合式
        2.4.2 青花瓷纹饰的表现技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餐饮空间的概述
    3.1 餐饮空间的类型
    3.2 餐饮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3.2.1 功能性原则
        3.2.2 个性化原则
        3.2.3 适应性原则
    3.3 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
        3.3.1 餐饮空间主题的含义
        3.3.2 餐饮空间主题的思想
        3.3.2.1 鲜明的思想理念
        3.3.2.2 丰富的文化内涵
    3.4 国内外主题餐厅的发展概况
        3.4.1 国外主题餐厅的发展概况
        3.4.1.1 潜水餐厅
        3.4.1.2 好莱坞星球餐厅
        3.4.2 国内主题餐厅的发展概况
        3.4.2.1 水墨丹青主题餐厅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4.1 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4.1.1 纹饰美学价值
        4.1.2 市场导向价值
        4.1.3 文化传承价值
    4.2 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4.2.1 纹饰元素的提取
        4.2.2 纹饰内涵的传达
    4.3 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体现
        4.3.1 空间界面中的设计应用
        4.3.2 室内陈设中的设计应用
        4.3.3 环境色彩中的应用搭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景德镇市青花瓷主题餐厅设计实践
    5.1 基地概况
        5.1.1 背景研究
        5.1.2 区位分析
    5.2 青花瓷主题餐厅的设计分析
        5.2.1 设计定位分析
        5.2.2 设计要点分析
    5.3 青花瓷主题餐厅外部环境设计
        5.3.1 建筑外观设计
        5.3.2 室外景观设计
    5.4 青花瓷主题餐厅室内环境设计
        5.4.1 功能分区
        5.4.2 平面布局
        5.4.3 空间设计
        5.4.3.1 前厅设计
        5.4.3.2 公共就餐区设计
        5.4.3.3 包间设计
        5.4.3.4 宴会厅设计
        5.4.3.5 接待室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件

(9)后现代美学版图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关键概念界定
        1.2.1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
        1.2.2 后现代美学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研究综述
        1.3.2 后现代美学的研究综述
        1.3.3 文创产品的后现代美学研究
        1.3.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5 研究方法与策略
    1.6 研究价值及意义
2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概述
    2.1 故宫文创产品的总体
    2.2 故宫文创产品的分类
    2.3 故宫文创产品的总体美学特征
3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后现代性表征
    3.1 故宫文创产品的后现代解构
        3.1.1 故宫文创产品对创作主题的解构
        3.1.2 故宫文创产品对人物形象的解构
        3.1.3 故宫文创产品对语言文本的解构
    3.2 故宫文创产品的后现代创作
        3.2.1 故宫文创产品中的拼贴艺术
        3.2.2 故宫文创产品中的戏仿艺术
    3.3 故宫文创产品的后现代艺术精神
4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生成原因
    4.1 故宫文创产品的生成环境
        4.1.1 社会语境
        4.1.2 文化语境
    4.2 故宫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
5 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后现代性反思
    5.1 故宫文创研究中的美学思辨
    5.2 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创新场景
        5.2.1 文化品牌民族化
        5.2.2 消费群体年轻化
        5.2.3 文化消费精品化
        5.2.4 产品研发众创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当阳峪窑瓷器装饰特征的现代日用瓷创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当阳峪窑瓷器装饰技法与特征研究
    2.1 当阳峪窑概述
        2.1.1 当阳峪地域特点
        2.1.2 当阳峪窑的古今发展
    2.2 当阳峪窑瓷器的种类与器型
        2.2.1 当阳峪窑日常基础款器型
        2.2.2 当阳峪艺术装饰瓷器器型
    2.3 当阳峪瓷器五大装饰技法
        2.3.1 装饰立体的剔刻花装饰技法
        2.3.2 千胎千面的绞胎技法
        2.3.3 自由随机的绞釉装饰技法
        2.3.4 低温烧制的红绿彩装饰技法
        2.3.5 文字为装饰的白地绘黑花技法
    2.4 当阳峪窑瓷器的装饰特征分析
        2.4.1 当阳峪窑釉与彩共生的装饰特性
        2.4.2 当阳峪窑装饰元素构成与分析
    2.5 当阳峪窑瓷器装饰的民间寓意
    2.6 本章小结
3 现代日用瓷装饰设计的现状梳理
    3.1 国外日用瓷的装饰特征
        3.1.1 现代日用瓷设计以功能性为主
        3.1.2 装饰纹饰具有文化生活内涵
        3.1.3 陶瓷装饰理念注重实用性与时尚度
    3.2 国内日用瓷的发展现状
        3.2.1 设计产品多分布在中低端市场
        3.2.2 传统特色的日用瓷设计备受关注
        3.2.3 当阳峪地区瓷制品创新亟待提升
    3.3 现代日用瓷装饰设计的流行趋势
        3.3.1 日用瓷与科技产品相结合
        3.3.2 日用瓷与多种材料相结合
        3.3.3 民族文化与日用瓷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当阳峪窑装饰元素在现代日用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1 当阳峪窑装饰与现代日用瓷设计相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4.1.1 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设计具有互补性
        4.1.2 有利于当下当阳峪日用瓷的研发与品牌塑造
        4.1.3 有利于当阳峪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2 当阳峪窑日用瓷装饰的设计理念
        4.2.1 将代表性传统装饰特征进行提炼
        4.2.2 契合当前时代特点与审美需求
    4.3 当阳峪窑日用瓷装饰的设计原则
        4.3.1 市场导向原则
        4.3.2 文化感知原则
        4.3.3 功能优化原则
    4.4 当阳峪窑日用瓷装饰的设计方法
        4.4.1 传统装饰设计中形式美设计方法
        4.4.2 传统装饰的符号化设计方法
        4.4.3 装饰位置的创新设计
        4.4.4 工艺的创新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当阳峪窑装饰特征的现代日用瓷创新设计实践
    5.1 当阳峪元素的日用瓷器型选取与分析
        5.1.1 常用器型的选取
        5.1.2 剔刻花装饰梅瓶器型的选取
    5.2 当阳峪窑装饰特征的现代日用瓷设计构思
        5.2.1 当阳峪窑视觉装饰元素分析
        5.2.2 设计方案草图实施
    5.3 当阳峪窑装饰纹样的设计应用
        5.3.1 日用瓷器型尺寸的设定
        5.3.2 传统装饰纹样的再设计
        5.3.3 器型的装饰应用效果
    5.4 当阳峪窑日用瓷古今融合的创新制作工艺
        5.4.1 材料与工艺的选取
        5.4.2 传统的制瓷方法
        5.4.3 现代的贴花设计工艺
    5.5 当阳峪窑日用瓷形象创新设计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论市场导向下现代设计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国产封神题材动画角色设计对道教文化的借鉴重设[D]. 焦瀚. 江南大学, 2021
  • [2]大理白族扎染图案研究[D]. 刘丽娟. 云南艺术学院, 2021(02)
  • [3]Y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 赫宸. 吉林大学, 2021(02)
  • [4]市场导向下傣族竹编工艺的创新路径[J]. 周阳,徐俊华,任海青. 世界竹藤通讯, 2021(02)
  • [5]面向设计扶贫的四川少数民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研究[D]. 张运琦. 西华大学, 2020(01)
  • [6]技术人工物设计伦理转向研究[D]. 郭延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7]基于感性工学的“五色观”研究及其在现代裙装中的应用[D]. 唐欢. 江南大学, 2020(01)
  • [8]青花瓷艺术纹饰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以景德镇市青花瓷主题餐厅为例[D]. 孟凡放.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9]后现代美学版图里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研究[D]. 牛梦珍.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基于当阳峪窑瓷器装饰特征的现代日用瓷创新设计研究[D]. 王家辉.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论市场导向下的现代设计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