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atellier后外侧入路固定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损伤2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艺杰[1](2020)在《活血止痛洗剂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活血止痛洗剂熏洗治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为治疗踝关节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二科符合研究要求的9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入院顺序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基础组、温水组及中药组,每组各30例。基础组予以术后行常规基础治疗,温水组予以术后行常规基础治疗+温水熏洗,中药组予以术后行常规基础治疗+活血止痛洗剂熏洗。随访时间为8周,采用VAS评分、肿胀消退指标、AOFAS评分、总临床疗效评定来评价疗效。随访期间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记录1次相关指标。数据资料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各观察点的VAS评分组内对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比较,各观察时间点的P值均<0.05。结果表明三组治疗均能减轻术后踝关节疼痛,随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且中药组优于其它两组。2.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各观察点的肿胀值组内对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组间比较,中药组在治疗后2周、4周的肿胀值及肿胀消退率与基础组及温水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治疗均能降低肿胀值,提升肿胀消退率,中药组优于其它两组,且早期更明显。3.三组患者在治疗后各观察点的AOFAS评分组内对比,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治疗均能提高AOFAS评分。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组间比较,中药组P值均<0.05,提示中药组治疗效果最优。三组患者的AOFAS评分疗效判定对比,P<0.05;在多重比较中,中药组对比其它两组P值均<0.05。均表明三组治疗均有促进术后踝关节康复的效果,且中药组优于其它两组。4.三组患者总临床疗效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中药组的P值均小于0.05。提示中药组的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组。5.活血止痛洗剂对人体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止痛洗剂熏洗治疗在减轻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疼痛,消除肿胀,促进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等方面有明确的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季磊,汪玉海,李卫华,施辉,钱文彬,冯爽[2](2020)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经腓骨入路(TA)组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TPA)组,每组60例。TA组年龄42.50±6.58岁,男女比例为38/22,给予TA内固定术;TPA组年龄42.82±6.61岁,男女比例为36/24,给予TPA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术后康复、踝功能、并发症、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TPA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A组骨折愈合、踝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腓骨入路比较,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踝功能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毛洪刚,刘国栋[3](2019)在《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手术方案应用于三踝骨折治疗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该院收治的90例三踝骨折患者予以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n=45)三踝骨折患者予以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n=45)三踝骨折患者行常规踝关节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近期预后及远期预后相关指标,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三踝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5.56%),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术前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及WHOQOL-100量表得分情况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及WHOQOL-100量表评分较之前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联合手术方式治疗三踝骨折效果显着,有利于保障患者近、远期预后。
苏日宝[4](2019)在《基于CT数据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研制与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基于CT数据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设计目的:根据我国成人正常踝关节CT图像数据构建后踝表面信息数据库,通过Mimics软件,对正常成人踝关节CT三维重建医学图像快速分割图像,测量后踝解剖学数据,设计研发符合后踝解剖形态具有成角稳定性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同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拟合设计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采集我国长三角地区300例成人(18岁-65岁)正常踝关节CT图像,通过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款强大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制符合国人后踝解剖学形态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分别测量后踝平面-后踝切迹平面夹角α、后踝切迹与后踝穹隆顶切线面的夹角β、后踝切迹与下胫腓联合的胫骨腓切迹面夹角Y,绘制后踝置钉安全区,在后踝安全区域内设置螺钉置钉点及钉道方向,测量后踝钢板远排螺钉安全进钉角度。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正常踝关节CT图像进行数据拟合所设计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所需要的各种解剖学参数,包括后踝平面-后踝切迹平面夹角α、后踝切迹与后踝穹隆顶切线面的夹角β、后踝切迹与下胫腓联合的胫骨腓切迹面夹角γ,绘制后踝置钉安全区,在后踝安全区域内设置钢板螺钉置钉点及钉道方向,测量后踝钢板远排螺钉安全进钉角度。结果:后踝平面-后踝切迹平面夹角、后踝切迹与后踝穹隆顶切线面的夹角、后踝切迹与下胫腓联合的胫骨腓切迹面夹角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设计研发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可利用Mimics软件测量后踝解剖学数据,方法简单易行、形象直观;根据后踝骨面特征的相关解剖学参数可详细描述后踝解剖的共同特征和差异性。同时,蒙特卡罗方法可以对正常踝关节CT图像数据进行相关的各种解剖学参数大数据拟合,进一步验证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解剖学特性。第二部分 比较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目的:1.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所设计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不同类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2.分析比较与空心拉力螺钉、1/3管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1.以一名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的踝关节为受试对象,通过使用西门子64排双源螺旋CT拍摄这名正常成年男性的右侧踝关节,所获取的CT图像数据,应用有限元建模技术,建立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通过对后踝关节面骨折类型进行分区、切割,模拟计算不同后踝骨折条件下施加正常应力时的骨折移位程度、不同程度应力时骨折移位程度、最大应力、最大位移等相关参数。分析所设计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不同类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其特性。2.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比较与空心拉力螺钉、1/3管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评价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固定后踝骨折时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优势。结果: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不同类型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较空心拉力螺钉、1/3管型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具有明显优势。空心螺钉、1/3管型钢板及解剖型锁定钢板的三种固定方式对应位移云图的变化趋势表明:位移变化的结果云图分布相近,可比性很高;位移值依次降低,固定效果在提升。三种固定方式的应力云图的变化趋势表明:应力变化的结果云图分布相近,可比性很高;应力值依次降低,而且效果明显。解剖锁定钢板对比空心钉和1/3管型钢板应力值降低。结论:通过构建成人踝关节后踝骨折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所设计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固定后踝骨折时,其生物力学特性较空心螺钉、1/3管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更具有生物力学成角稳定性。第三部分 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研究目的:1、分析比较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及1/3管型钢板固定尸体标本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2、通过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检测所设计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力学强度,如抗轴向压缩、抗扭转力,计算其力学强度与体积的比值。方法:本课题组项目研究与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生产所设计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采用与人体骨骼弹性模量相近的钛合金材料(Tc4),设计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并进行相关出厂检测。同时,本实验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1/3管型钢板作为实验对照钢板。生物力学试验采用6具成年新鲜带踝的小腿标本(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浦东分院解剖教研室及延边大学解剖学实验室),其中男性4具,女性2具,平均年龄50岁(36-65岁)。自膝关节离断,保留小腿及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2组,A组为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组,B组为1/3管型钢板组。A、B两组内固定材料均采用同一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钢板进行实验研究(常州华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分别固定尸体标本的后踝骨折,采用万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对所设计的不同长度规格的后踝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和1/3管型钢板进行抗轴向压缩、抗扭转力的力学测试,评价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固定后踝骨折时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优势。结果: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较1/3管型钢板固定不同类型后踝骨折,在抗轴向压缩实验及抗扭转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结论:本试验研究表明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较1/3管型钢板固定不同类型后踝骨折,在抗轴向压缩、抗扭转力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具有生物力学角稳定性,防止后踝骨折的轴向移位。因此,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固定后踝骨折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特性。第四部分 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后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目的:比较分析后踝解剖锁定钢板固定、1/3管型钢板及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08月收治的82例踝关节骨折累及后踝骨折,且后踝关节面大于踝关节面25%以上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外侧入路且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后踝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解剖锁定钢板组,A组),1/3管型钢板固定组(管型钢板组,B组)和空心螺钉固定组(空心螺钉组,C组)。A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65岁,平均(43.3±12.4)岁;根据Denis-weber骨折分型:B型10例,C型14例。B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44.0±11.8)岁;根据Denis-weber骨折分型:B型16例,C型12例。C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49.9±11.3)岁;根据Denis weber骨折分型:B型14例,C型16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术后X线表现,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结果表明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组(A组)平均手术时间(0.88±0.14)h较空心螺钉组(C组)(1.14±0.14)h及管型钢板组(B组)(1.23±0.12)h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出血量为A组(108.33±11.87)ml、B组(136.61±11.10)ml、C组(117.67±9.46)ml,术中出血量A组<C组<B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但所设计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短,术中相对出血少。术中三组透视次数比较,A组(6.04± 1.14)次、B 组(7.75±1.45)次、C 组(9.3±1.72)次,A 组<B 组<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表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术后三组患者均无伤口感染,无切口延迟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有3例C组患者出现后踝骨折复位不良,骨折移位大于2mm;有2例患者空心螺钉位置差,空心螺钉置入下胫腓联合。A组及B组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术后出现踇趾轻度屈曲挛缩,A组2例和B组5例患者出现踝关节活动时不适感,经过康复锻炼后症状消失。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AOFAS的踝-后足评分比较,三组的踝-后足评分在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组间比较,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3个月三组间踝-后足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与相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采用三种不同方式内固定后Pilon骨折,空心螺钉相对微创,但复位质量不确定,术中透视次数多,时间长;而管型钢板及解剖锁定钢板可直视下解剖复位,创伤相对大,但术后易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行走。但术中管型钢板需要塑型,增加手术时间,螺钉方向不易把控,容易误入关节内,导致不良并发症。
陈理才[5](2019)在《手法复位联合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仿小夹板技术的医用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科60名外踝骨折患者,用随机方法1:1 比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名患者。观察组在中医骨伤科骨折治疗的基本理论,模拟小夹板技术理论指导下,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治疗外踝骨折;对照组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外踝骨折。比较两组患者固定前及固定后第1、2周的患肢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月、第6月的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入院固定后第1周观察组VAS(4.97±0.57),对照组VAS(5.26±0.4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观察组VAS(1.97±0.63),对照组VAS(2.52 ±0.58),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组内相互比较疼痛评分均呈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7.93±2.30)天,对照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19.41±2.36)天,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0± 1.05)周,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1±0.93)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在治疗后第3月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月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获得一致的优良率,且优与良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均未发生肢体坏疽、缺血性痉挛,化脓性皮炎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医用高分子夹板模拟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外踝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患肢肿胀,能得到满意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在外踝骨折治疗的早期比较有优势。医用高分子夹板操作简便,便于调整,具有良好的舒适度,容易被病患接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单涛[6](2019)在《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与空心钉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中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分析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和空心钉治疗旋后外旋IV度踝关节骨折中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自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经后外侧入路选取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旋后外旋IV度踝关节骨折大块后踝骨折的病例,共72例,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86岁。根据后踝骨折手术固定方式的不同,将病例分成两组:支持钢板组和空心钉组。其中支持钢板组40例,男23例,女17例;空心钉组32例,男18例,女14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及优良率来评定手术效果。研究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6个月,平均13.13个月,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裂开、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现象。钢板组有3例术后第2天出现后外侧切口红肿伴明显血性渗出,1例后期发展为切口浅部感染,1例发展为深部感染,经换药及敏感抗生素对症处理后该2例切口均延迟拆线,获得一期愈合。空心钉组有1例术后第3天出现后外侧切口红肿伴明显血性渗出,后期未发生皮肤切口感染。空心钉组有3例术后2月复查出现空心钉螺钉松动,后踝骨折块向后下方轻度移位,移动距离分别为2mm,3mm,3mm。钢板组手术并发症(3/40)发生率为7.5%,空心钉组手术并发症(4/32)发生率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患者术前时间(6.75±1.85)天、骨折达骨性愈合时间(11.53±1.06)周、手术时间(138.53±14.59)min及术中出血量(144.83±15.02)mL;空心螺钉组患者术前时间(6.28±1.67)天、骨折达骨性愈合时间(11.97±1.20)周、手术时间(130.91±15.44)min及术中出血量(124.69±16.00)mL。其中两组患者术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上,空心钉组评分(80.72±14.56)分,其中优11例,良1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1.3%;钢板组评分(86.60±10.07)分,优15例,良1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5.0%。两组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大块后踝骨折块的旋后外旋IV度踝关节骨折的病人,后踝骨折选取后外侧手术入路的钢板内固定,虽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高于空心钉组,并存在一定的切口感染风险,但从长远看来,钢板固定后踝可获得更良好踝关节功能及预后。另外对于后踝骨折块粉碎或骨质疏松症患者,我们建议行后踝钢板内固定,而对于皮肤软组织条件较差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不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则建议行后踝空心钉内固定。
江云云[7](2019)在《前后、后前拉力螺钉及支撑钢板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前后、后前方向拉力螺钉及支撑钢板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涉及后踝骨折并完整随访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选择固定后踝不同内固定方式平均分成三组,前后拉力螺钉组(AP组)、后前拉力螺钉组(PA组)及支撑钢板组。结果: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存在差异(P<0.05),且AP组<PA组<支撑钢板组;2.PA组、支撑钢板组分别与AP组术后复位质量Bur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组、支撑钢板组术后放射学评分优良率均大于AP组;PA组、支撑钢板组术后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拉力螺钉组(AP组)是14.31±0.19周,后前拉力螺钉组(PA组)是15.76±0.31周,支撑钢板组是12.07±0.24周,且支撑钢板组<AP组<PA组;4.三组患者首次下地负重功能锻炼时间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拉力螺钉组(AP组)是12.04±0.27周,后前拉力螺钉组(PA组)是11.12±0.17周,支撑钢板组是8.49±0.16周,且支撑钢板组<PA组<AP组;5.支撑钢板组与AP、PA组术后3个月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均存在差异,前后拉力螺钉组(AP组)是81.21±0.16分,后前拉力螺钉组(PA组)是83.58±0.11分,支撑钢板组是86.15±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支撑钢板组>PA组>AP组;6.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前后拉力螺钉组(AP组)是91.25±1.22分;后前拉力螺钉组(PA组)是91.34±1.53分;支撑钢板组是91.48±1.07分。末次随访时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三个月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之间均存在差异,支撑钢板组>PA组>AP组,末次随访时三组患者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A螺钉及支撑钢板术后复位质量高于AP螺钉固定;三组患者后踝骨折愈合时间均存在差异,且支撑钢板组<AP组<PA组;支撑钢板组患者首次下地负重功能锻炼时间明显少于AP螺钉组及PA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段卫峰,王宁,杜志军,刘骏逸,刘又文[8](2018)在《平乐外洗方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平乐外洗方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乐外洗方熏洗治疗,每天2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为4个疗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临床疗效和肿胀消退率。结果: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和肿胀消退率均增加,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乐外洗方熏洗可以促进踝关节术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显着。
付明立[9](2018)在《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旋后外旋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口服中药一盘珠汤治疗效果,为旋后外旋型Ⅳ°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临床经验。方法: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2016年09月-2017年09月由急诊收入骨科的36例旋后外旋型Ⅳ°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36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选择后外侧入路,依照外踝-后踝-内踝的手术顺序予以手术,术中注意软组织的保护及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其中术后常规治疗的患者有17例;术后常规治疗加中药一盘珠汤加减治疗的患者有19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及消肿止痛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伤口并发症情况,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间及术后6个月踝关节AOFAS踝后足标准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36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复位,且解剖复位率达86.11%,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月,平均8.3月,术后6个月AOFAS评分总优良率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3%,所有患者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83周,对照组发生踝关节僵硬2例,经过中药熏洗及指导功能锻炼后明显改善。两组在性别、年龄、受伤侧别上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患肢消肿止痛时间(天),实验组(消肿时间6.0±1.05,止痛时间5.68±1.06)均优于对照组(消肿时间7.24±1.03,止痛时间6.53±1.68);实验组切口并发症情况低于对照组;术后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的时间(周),实验组(愈合时间12.00±1.05)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13.76±1.39);术后6个月后踝关节AOFAS评分,实验组优13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9.47%,对照组优9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76.47%。讨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踝关节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切口的选择有助于外踝及后踝得到良好的复位及有效的固定,术后配合中药一盘珠汤的应用,能早期有效缓解患肢局部肿胀及疼痛时间,且减少了伤口并发症,能够加速骨折的愈合,早期达到临床愈合标准;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缩短康复时间。所以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踝关节骨折,作用明显,适用于临床推广,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赖俊辉[10](2018)在《关节镜辅助下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关节镜辅助下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明确其优势,为设计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路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收集我院骨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踝关节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关节镜辅助下处理内踝、后踝,传统切开处理外踝)与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三踝)各15例,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收集数据,入院后完善AOFAS踝-后足评分、VAS评分及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口长度;术后第2周、12周随访,行AOFAS踝-后足评分、VAS疼痛评分,记录12周复查X光片情况并完善“三怀标准”评定;数据使用SPSS V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并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情况:分别比较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肢(左、右),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两组患者基线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情况: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通过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手术时间(142.13±46.45min)比对照组(175.40±46.10min)短,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4>0.05);试验组术口长度(11.58±0.98cm)比对照组(15.83±1.61cm)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试验组(47.40±7.48ml)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59.87±12.37ml)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3.AOFAS踝-后足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术后第2周、第12周AOFAS踝-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提高,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试验组AOFAS踝-后足(33.73±2.52)评分低于对照组(34.80±2.57),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2周试验组AOFAS踝-后足评分(85.33±3.79)明显高于对照组(79.86±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试验组评分(93.26±3.86)高于对照组(89.26±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计算两组随访结束(12周)与治疗前AOFAS踝-后足评分差值并进行组间差值比较,试验组(59.53±4.52)改变大于对照组(54.46±6.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VAS评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2周、第12周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提示术前试验组VAS评分(5.95±0.43)低于对照组(6.14±0.6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VAS评分试验组(4.47±0.84)低于对照组(5.19±0.43)评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试验组VAS疼痛评分(2.56±0.64)低于对照组(2.78±0.59),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2周)VAS评分差值组间比较试验组(3.39±0.68)改善大于对照组(3.35±0.73),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总体疗效评价:术后第12周行疗效评价,试验组15例病例中优(12)、良(3)、可(0)、差(0);对照组12例病例中优(5)、良(10)、可(0)、差(0);试验组优秀率(80%)高于对照组(33.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早期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优秀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关节镜辅助下治疗三踝骨折早期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更好的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二、Gatellier后外侧入路固定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损伤2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atellier后外侧入路固定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损伤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活血止痛洗剂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资料 |
1 病例选择 |
2 病例分组 |
3 诊断标准 |
3.1 中医诊断标准 |
3.2 骨折分型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和脱落标准 |
5.1 排除标准 |
5.2 脱落标准 |
6 脱落病例处理 |
研究方法 |
1 治疗方法 |
1.1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 |
1.2 康复治疗 |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1 VAS评分 |
2.2 AOFAS评分 |
2.3 肿胀消退评定 |
2.4 总临床疗效的评定 |
2.5 安全性指标检测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2 三组各指标治疗前比较分析 |
3 三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分析 |
3.1 三组VAS评分比较分析 |
3.2 三组AOFAS评分比较分析 |
3.3 三组AOFAS评分疗效判定比较分析 |
3.4 三组肿胀消退指标比较分析 |
3.5 三组治疗第8周后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讨论 |
1 对踝关节骨折选择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认识 |
2 踝关节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3 中西医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治疗现状 |
3.1 中医治疗 |
3.2 西医治疗 |
4 活血止痛洗剂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特点 |
5 课题主方及方药机理分析 |
5.1 主方出处 |
5.2 主方药物配伍特点 |
5.3 方药机理探讨 |
6 研究结果分析 |
6.1 VAS评分结果方面 |
6.2 肿胀消退结果方面 |
6.3 AOFAS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方面 |
6.4 总临床疗效结果方面 |
7 安全性观察 |
8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及康复情况比较 |
2.2 两组骨折愈合比较 |
2.3 两组踝功能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3)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2.3 评价标准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情况 |
2.2 近期预后 |
2.3 远期预后 |
3 讨论 |
(4)基于CT数据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研制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后PILON骨折与后踝骨折的概述 |
二、后PILON骨折治疗选择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基于CT数据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设计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后踝的有限元分析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生物力学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在后PILON骨折的临床应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奖项 |
个人履历 |
致谢 |
(5)手法复位联合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踝关节骨折的研究与治疗概况 |
1.1.1 流行病学特征 |
1.1.2 踝关节骨折主要分型 |
1.1.3 踝关节骨折诊断 |
1.1.4 骨折的手术治疗 |
1.2 中医对踝关节骨折的认识 |
1.2.1 骨折的病因 |
1.2.2 外用药物治疗 |
1.2.3 手法整复 |
1.2.4 夹板固定 |
1.2.5 中药内服 |
1.2.6 练功 |
1.3 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脱落标准 |
2.1.6 机构伦理与知情同意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样本量估算 |
2.2.2 随机入组及随机分组 |
2.2.3 治疗方法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统计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一般资料 |
2.3.2 结局指标 |
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
3.1 选择高分子夹板与石膏对比的依据 |
3.2 结局指标分析与讨论 |
3.2.1 疼痛 |
3.2.2 肿胀消退时间 |
3.2.3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
3.2.4 AOFAS评分 |
3.2.5 不良反应 |
3.3 研究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与空心钉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中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处理 |
2.5 观察指标及功能评定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 |
3.2 术后并发症 |
3.3 踝后足评分及优良率 |
4 讨论 |
4.1 后踝的解剖特点 |
4.2 SER-IV°踝关节骨折受伤机制 |
4.3 后踝骨折影像学检查 |
4.4 后踝骨折手术治疗 |
5 术后康复 |
6 功能预后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典型病例 |
附录2 |
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分 |
附录3 |
1.个人简介 |
2.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 |
3.研究生期间奖惩 |
4.发表论文 |
致谢 |
综述 后踝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7)前后、后前拉力螺钉及支撑钢板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式 |
1.3 术后处理 |
1.4 复位质量影像学评估 |
1.5 踝关节AOFAS功能评分 |
1.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平乐外洗方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治疗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疗效判定标准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患者不同时间节点肿胀消退率比较 |
2.3 两组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 |
3 讨论 |
(9)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旋后外旋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2.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3.观察指标 |
3.1 术后踝关节消肿时间 |
3.2 术后踝关节止痛时间 |
3.3 术后骨折复位评价 |
3.4 术后伤口并发症 |
3.5 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 |
3.6 踝关节功能评分 |
4.统计学方法 |
5.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
5.1 入院资料分析 |
5.2 术后资料分析 |
5.3 复查资料分析 |
6.结果与误差分析 |
讨论 |
1.手术治疗 |
1.1 手术入路的选择 |
1.2 外踝的固定 |
1.3 后踝的固定 |
1.4 内踝的固定 |
1.5 术后并发症分析 |
2.中药的应用 |
2.1 中药帮助消肿止痛 |
2.2 中药促进骨折愈合 |
2.3 中药改善关节活动 |
3.术后中药运用的优势 |
3.1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3.2 减少术后并发症 |
3.3 促进早期功能锻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10)关节镜辅助下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踝关节骨折分型 |
一、中医分型 |
二、西医分型 |
第二节 踝关节骨折中医治疗现状 |
一、治疗原则 |
二、治疗方案 |
第三节 踝关节骨折西医治疗现状 |
一、治疗原则 |
二、手术时机 |
三、手术切口选择 |
四、手术顺序 |
五、内固定选择 |
六、踝关节镜辅助运用 |
第四节 展望与总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研究方案 |
三、统计分析 |
四、研究质量与伦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基本情况 |
二、手术情况 |
三、两组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 |
四、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五、两组患者总体优秀率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三踝骨折治疗方案 |
一、保守治疗 |
二、手术治疗 |
第二节 关节镜辅助治疗三踝骨折 |
一、踝关节镜下治疗内踝骨折 |
二、踝关节镜下治疗后踝骨折 |
三、踝关节镜的运用优势 |
第三节 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一般情况 |
二、手术情况 |
三、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 |
四、VAS疼痛评分 |
五、总体疗效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附件 |
四、Gatellier后外侧入路固定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损伤2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活血止痛洗剂熏洗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D]. 黄艺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不同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 季磊,汪玉海,李卫华,施辉,钱文彬,冯爽.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0(04)
- [3]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 毛洪刚,刘国栋. 双足与保健, 2019(14)
- [4]基于CT数据的后踝解剖型锁定钢板的研制与临床研究[D]. 苏日宝. 苏州大学, 2019(04)
- [5]手法复位联合高分子夹板治疗外踝骨折的疗效观察[D]. 陈理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经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与空心钉治疗旋后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中大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D]. 单涛.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7]前后、后前拉力螺钉及支撑钢板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对比[D]. 江云云. 皖南医学院, 2019(11)
- [8]平乐外洗方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J]. 段卫峰,王宁,杜志军,刘骏逸,刘又文. 中医学报, 2018(07)
- [9]切开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旋后外旋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D]. 付明立.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10]关节镜辅助下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早期疗效对比[D]. 赖俊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